公益组织

畏惧自然,何来绿化

畏惧自然,何来绿化(仿佛是为南方周末而写,但南周似乎没看上)
冯永锋 
楼下正在修建一个公园,这个公园的前身是园林局的一个苗圃,再前身是这个郊区农村的一片水稻田。现在,绝

阅读更多

新36条,依旧是幻象

— 新36条,依旧是幻象 温克坚 5月13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意见》细分为36条,因此被舆论称为“新36条”。原则上,新36条鼓励民间投资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社会事业、金融服务、商贸流通、 国防科技工业等6大领域。同时,新36条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重组联合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推动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 这个意见看上去很美,尤其在中国经济处在一个前途未定的阶段来看,这个意见给人带来不少安慰,似乎表明决策层对市场化改革道路的重新宣示。 因此,新36条发布后的舆论讨论,大多对此持有积极评价, 一些学者甚至认为这预示了中国经济继农村改革和国企改革之后的第三次重大的制度变革,新36条可能带来巨大的政策红利。那么这次新36条的推出,是否给人新的希望呢? 表面看来, 这次意见所代表的价值取向是让人鼓舞的,如果意见得到真正实施,意味着垄断领域大幅度开发, 经济自由得到拓展, 的确可能提供中国经济新一波增长的制度空间。 但是2003年以来的经济政策的诡异格局,让人无法轻易相信这么重大的利好。 如果人们不健忘的话,应该记得2005年前同样公布了一个“36条”(国务院于2005年8月12日印发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根据官方记录, 这个非公经济36条推出后,国务院出台了四个配套文件,中央各部委发布了38个配套文件,而各省市出台的相关文件更是数不胜数。但是结果已经为公众所熟知, 那就是那个非公经济36条提供了一个海市蜃楼,提供了一种幻象, 多年以来的经济真相是,垄断加剧,国进民退,私营企业税负沉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制度性障碍根本没有破除。 如果历史本身提供了这个镜鉴,那么稍微做点现实分析,则更加打击人们的信心。 首先,这个新36条本身的权威性存在重大疑问。毕竟这种以“若干意见”为名称的红头文件,其法律地位是不确定的,没有明确的法律效力,怎么可能改变由无数同样由红头文件,包括条例,法规锻造起来的经济进入障碍? 哪怕纯粹从语义上来说,“若干意见”也很让人费解—-到底是什么性质的意见?是指令?是建议?是参考? 如果这个36条明确的代表了决策层的意见,可以有更好的措辞,比如通知,决议等等。 另外,熟悉中国政治格局的人们都知道, 在经济决策中,国务院的决策权是有限的,重大的经济决策需要党的机构, 中央委员会,或者政治局等等参与,因此只有一个以党政名义同时发布的指令,才具备必要的政治权威。 其次, 这次的36条来得相当突然。官方事先并没有放风,媒体也没有进行讨论,更重要的是,公众和利益相关者根本没有有效参与。这样,这个新36条本身缺乏必要的民意基础, 根本无法贯穿中国庞大的官僚体系和地方政府机构,很可能淹没在官僚机构的层层落实中。 再次, 这个新36条的措辞和许多要求本身是模棱两可的,根本无法让人指望。 比如其中有关民营企业参加兴办金融机构的条款:在加强有效监管、促进规范经营、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放宽对金融机构的股比限制。支持民间资本以入股方式参与商业银行的增资扩 股,参与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的改制工作。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鼓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金融中介服 务机构,参与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改组改制。这些意见与现代经济学意义上的金融领域的开发和竞争相比,意境不能同日而语。在一个多年计划体制养成的金融体系下, 没有锐利的改革意愿,没有冲击力的政策变化, 民营资本根本无法奢望改变金融领域的生态。 再次,这个新36条意见的出台很明显带有应景和实用主义的特征,比如意见还是认为国有资本要坚持在诸多领域保持核心地位,似乎只是赏赐性的给予民营资本一些空间,这种对民营资本的歧视,是让人心寒的。可以看出决策层依旧没有从战略角度来认识私有产权对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经济的根本作用,依旧迷信于国有企业编制的种种幻觉。 最后,对中国经济的理解,如果没有一种政治经济学视角,那么这种理解往往是肤浅的。根据政策的字面内容,去推导可能的政策后果,往往是幼稚的。实际上,那些控制中国社会的权势集团已经和控制石油,电信,金融,电力,铁路等等关键产业的利益集团合二为一,他们一方面攫取了垄断利益, 另外一方面拥有主导政策的能力。没有政治结构的改变,没有公众政治意愿的输入, 指望权势集团顺应潮流, 主动打破垄断领域,推进新的市场化政策,往往是缘木求鱼,竹篮打水。新的36条也许给人提供了一些想象的空间,但是仅仅是想象而已。 2010-5-17

阅读更多

一段恐怖对白(转)

新京报5月12日报道 “我是无罪释放。”赵作海好几次把释放证摆到胸口,指着证说:“你们看,你们看,最高法院,无罪释放。”

看完了,他小心翼翼地把证叠起来。有人拿去拍照,他伸着…

阅读更多

公民外交的发轫

— 公民外交的发轫 在中国的语境下,公民外交是一个非常陌生的词汇。对于外交领域,公民缺乏知情权,也没有发言权,外交格局基本上由属于体制的各纷繁复杂的机关所主导,比如属于行政系统的外交部,属于党务系统的中联部,名义上属于行政系统、实际上属于党务系统的新闻办,以及神秘的、实际上掌握决策权的所谓中央外事领导小组。当然,在中国这个山寨共和国体制下,总是有许多貌似代表人民的机构,在对外交往领域也不例外,比如外交协会、友好协会等等,但是实质上这些所谓的民间机构,是政府的代理人,贯彻的是政府的意志。 随着中国融入世界的程度加深,外交内涵开始深化,公民,民间组织,商业机构等等也有了更多的对外交往,传统的外交格局发生变化,公共外交(public diplomacy)开始显山露水,并且成为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 在一个主权在民的社会中, 公民们完全可以作为独立的个体参与到外交事务当中,公民也可以通过组织、智库、行业协会的方法参与外交事务,对外交事务发表看法,从而在一个国家正式的外交渠道之外,传递更加多元的信息,并且和正式的外交机构展开某种软性的竞争,增加国家与国民间的多个层次的文化交往。以美国社会为例,就包含着众多的民间对外交往组织,这些组织专门成立了一个美国公民外交中心,用来奖励那些对外交作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在互联网时代,美国政府更是全力推行“互联网外交”战略,主张美国的全球外交推动不只靠外交人员,还要靠“全民网络外交”,鼓励美国公民与外国人通过互联网进行互动,传达美国公民的价值观念和国家形象。 长期以来,在中国,基于公民立场,平行于政府意志之外的个体或者组织,积极的对国际事务表达看法的做法,却一直以来相当罕见。这不难理解,因为在一个极权政治结构下,宪法虚置,正常的公民权利都得不到实现,当然谈不上公民对外交事务的看法。不过网络时代的到来,给予中国公民一个虚拟的但是相对独立的空间,使得越来越多的公民对中国的国际事务发表看法。《零八宪章》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中国各界公民对普世价值的重申,在国际社会中引发了强烈的回响和肯定。最近一段时间,代表独立立场的中国民间人士在国际上的声音越来越强大,比如艺术家艾未未和推特创始人的对话,在CNN接受采访,也是一种公民外交形式。而一些人权和法律工作者,通过独立的渠道,参与到联合国主办的各种人权会议,参加国际社会的对话,都表明中国公民们开始更加自觉的践行着公民外交的理念。 这种公民外交理念在今年5月份有了一种新的展现形式。2010年5月初,当今世界上最神秘的独裁者金正日对中国展开了秘密访问。虽然中国官方非常重视,金正日所到之处,给予了特别的安保措施,九大常委也悉数参加了和金正日的会见。但是也许是为了迎合金正日的神秘主义风格,官方新闻报道却迟迟没有公布。在外媒报道金正日已经结束访问离开中国之后,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居然还说:对金正日访华没有可以向各位提供的信息。中国公民这些年对朝鲜的了解日益加深,逐步知晓金家王朝在朝鲜施行的暴政,以及暴政引发的人道灾难,了解到朝鲜在国际社会的邪恶形象。因此官方对金二世的纵容和献媚,以及黑箱化运作方式,在网络上激起了强烈的反弹。为了避免来自网民的抨击,官方勒令所有“金正日来华”消息一律引用中央级党媒消息,关闭跟贴评论。但是这没有阻止无数活跃网民的发声欲望,在中文推特圈上,一些知名网友发起并展开了“让金正日滚出中国”的刷屏活动,这个活动很快受到许多网友热捧,各种各样生动鲜活的语句开始在推特上闪现,比如: 正日,你爹喊你回家吃饭; 滚,马不停蹄的滚; 铁腕浸血固友谊,人权废墟飘红旗。 借问屁民何念想?卧草泥马勒戈壁! 又你妈来中国蹭饭来了; 如果能让金二胖有来无回,也算是咱们为北韩人民谋福祉了, 多少挽回一些上个世纪耄等欠下的孽债! 哥住朝鲜西,弟住朝鲜北。夜夜思弟不见弟,共饮黄泉水。 虽然由于当局对网络的封锁,这次网民发起组织的声音,其规模和影响力都有限,但是这次网民自发的强烈声音,通过对金二世的谩骂和嘲讽,谴责了金家王朝的暴政,迥异于政府对朝鲜多年的绥靖立场,表明了公民们对于政府助纣为虐强烈不满的心声。这是网民在外交事务中的一次合声,这种声音向世界传递了一个信号,那就是中国公民一样热爱自由,愿意和世界热爱自由的人们一道,汇合成共同的声音,对朝鲜、古巴、伊朗、委内瑞拉等流氓政权发出强烈的谴责。这种来自公民的独立的声音,这种公民外交的努力,将为中国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 在这个意义上说,公民外交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

阅读更多

李玉虎的黑板门

— 李玉虎的黑板门 詹士家 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陕西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博士生 导师、陕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全国著名档案保护专家李玉虎教授—你听说过具有这些耀眼抬头的李教授吗?你听过他的事迹吗? 如果你还没有听过李玉虎教授的事迹,那么恭喜你,你比很多人少了一次恶心的机会。如果你不关心公共事务, 不关心政治,也相信不会被政治关心,那么你完全可以忽略李玉虎教授其人,更不必关心李玉虎现象,请开开心心的继续过日子。 不过不是所有人都有这等幸运。很多关注时政话题的朋友,难免遭遇到李玉虎教授的事迹,被他的事迹雷倒呕吐。李玉虎教授的事迹,其实和一块黑板有关,因此也许可以命名为黑板门。玉树地震发生后,胡锦涛先生在灾区第一所复课的玉树某孤儿学校的黑板上写下了“新校园,会 有的!新家园,会有的!” 结果正如一些网民所嘲笑的,新家园没有了,新校园没有了,并且黑板也没有了。 原来这块黑板被李玉虎等专家组成的保护团队给切割下来了。“目的是为了使这块黑板粉笔字迹档案永久保存,还需要做多次实验,在原来的保护技术上做些调整,并且要根据黑板的尺寸专门为其设计加工一个环保 型防火、防虫、防霉、防有害气体的特藏装具,为其营造环保型的安全环境。”。黑板门事件传播开来后,李玉虎教授霎时间名动江湖,成为继余秋雨王兆山之后溜须拍马的形象代表,吸引了网民无数的口水和板砖。 从知晓李玉虎教授的黑板门后, 我也觉得象吃了一个苍蝇,心里一直呛得慌, 总希望能找到一个机会,向李玉虎教授进行精神索赔。为此,我特意给李玉虎教授写了份邮件,希望就“粉笔门”听听他的说法,邮件没有回复,后来又特意打电话到他的办公室,但是没有找到他本人。其实,这个精神索赔,司法系统肯定不会受理,我也很难举证,我想找到李玉虎教授的目的,还是希望能听听他对网络上各种评论的回应,想了解他本人对黑板事件的解释,以此来了解一个严重违背这个社会审美情趣的媚上动作是如何构思出来的。 客观的说,我们对媚上动作并不陌生。 在一个自上而下的政治结构下,媚上政治文化源远流长,恶性泛滥。仅举一个例子,在毛时代,小小两个芒果如何就可以挂起全国性的媚上风潮。据说,毛把刚果总统赠送给他的两颗非洲芒果转送给了首都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文革时简称“工宣队” ),以示对全国工人阶级的关怀。这个信息传播开来后,神州沸腾,许多人家的桌子上,也摆放了两个仿真芒果,让毛主席对工人阶级的关怀照耀了每个家庭。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种媚上的公共言论和行为充斥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不过社会演变的力量毕竟不可阻挡,从毛走上神坛,走下神坛,到邓的一言九鼎,再到江的核心时代,及至到了胡四一代,政治人物的权威已经大幅递减,政治人物神性退隐,人性,日常性一面凸显。 公众对政治人物从膜拜,到仰视,再到平视,以致评头论足。在网络空间和日常生活语境下,在审美和文化上,公众已经可以和政治人物正常相处。 就是在这种氛围下,那种不顾这个基本社会情境的肉麻的媚上行为,往往得到公众舆论的嘲弄和责备。 从王兆山的慕鬼诗,再到倪萍弱智的爱国说,这些做法无一例外在网络,包括部分平面媒体上遭到嘲笑。因此,任何生活在当下的人物—尤其是那些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精英人士,必然会保持着和社会各种接触的管道,从电视,报纸,网络等等所有的媒介中,都可以感受到这种变化,知道一般社会心理的演变,知道公众审美口味的多元化。在这种多元的社会结构下,任何一个心智正常的社会精英人士,哪怕要对权力献媚,也起码会表现的技术含量更高,方式更加矜持一些,信息传递更加隐晦一些。 那种露骨的吹捧,赤裸裸的搞个人崇拜的事,不但不得体,而且事与愿违。 从这种视角来看,上述李玉虎的黑板门事件表明他的生活完全和当下的社会情境隔绝,对民间社会对权力的愤怒,对公共人物的期待,似乎毫无觉察。在玉树惨烈地震没有得到有效救助,在公众依然沉浸在悲痛之际,他们居然煞有介事,劳师动众,钻研起所谓的黑板保护工程。 他们以为中国公众依然是毛时代无差异的“人民群众”,依然会对政治领导人无限膜拜。从毛时代的芒果现象到当下的李玉虎现象,对于某些沉溺于权力棋局中人,世界似乎从来没有任何变化。让人不免产生今夕何年的感慨。 当然,根据常识,这不可能是李玉虎教授本人的主意,也没有迹象标明这来自胡本人的指示。但是黑板门事件,从构思到展开,从资源调度到媒体宣传,肯定需要胡身边政治仆役的积极鼓动, 需要官僚机构的参与,整个链条也许又臭又长,像李玉虎这样,只不过是一个前台小角色。最多,他只是利用其专业技能,分到一杯羹而已。因此,在这个意义上,黑板门事件中,李玉虎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但是黑板门这个招数,不但显示了李玉虎的政治品格,同时也显示了背后推动这些做法的政治仆役和官僚机构的昏庸和迟钝。他们长期生活在权力的后宫,已经完全不知道现实社会中人们的规范,品德和价值。他们已经成为公众眼里的小丑而不自知。 中国不缺乏专家,也会继续出现各种各样的黑板门。那些在类似黑板门这种献媚工程中发力的所谓专家们,可以继续采取鸵鸟姿态,对于公众的愤怒充耳不闻。同时巧立名目,顺手牵羊,在媚上的同时大肆中饱私囊。只是,别忘记了,天道恢恢,出来混,迟早总是要还的。 无数的网民随时准备对你们展开人肉搜索,让你们的事迹千古流芳呢。 2010-5-9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文章总汇】黄雪琴 王建兵

五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主因是什么?主因就是您啊主席!

【网络民议】“今年夏天,你想收到什么礼物?”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