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社会

刘植荣:市场经济,道德不能缺位

市场经济,道德不能缺位 作者: 刘植荣 首先要清楚,道德与政治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政治是党派的主张,而道德是超越党派的被普遍接受的价值观。优秀的传统文化、人权发展观、公民意识、宗教思想等是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美国加州大学曾做过一个实验,实验很简单,就是让实验参与者做数学题。试卷上给出 20 道题,每道题是一组数字,其中有两个数字相加等于 10 ,让参与者在 5 分钟内从这 20 道题中找出两个数字之和等于 10 的数字,每答对一道题奖励 10 美元。 参与者分成三组。第一组要求答完题后把试卷交给实验主持人,由主持人判卷。第二组在发试卷的同时发给标准答案,要求参与者先写下高中时读过的 10 本书的书名,然后答题,答题后自己与标准答案核对,把答对的题目数报告给主持人后撕掉试卷。第三组与第二组相同,只是要求参与者先写下《圣经》里的 “ 十诫 ” 内容(包括孝父母,不杀人,不奸淫,不偷盗,不说谎,不贪心等普世价值),能写多少写多少,然后答题,与标准答案核对,向主持人报告答对的题目数,撕掉试卷。 实验结果是:第一组没有作弊机会,平均答对了 3.1 道题;第二组有作弊机会,但答题前写高中时读过的书的书名,没有道德约束,作弊不受良心的谴责,就有人作弊了,平均答对了 4.1 道题;第三组同样有作弊机会,但由于参与者在答题前回忆 “ 十诫 ” ,就受到道德的约束,放弃了作弊的想法,平均答对的题目数与第一组没有作弊机会的参与者完全相同,也是 3.1 道题。 该实验说明,人如果不经常用道德约束自己,就有可能采取不道德甚至违法的手段谋取各种利益。 我在埃塞俄比亚世界银行的一个公路项目工作时,有人向我反映某个监理有索贿嫌疑,我向埃塞俄比亚公路局的官员赛义夫先生反应此事时,他摇着头连说“不可能”,说这位监理是个基督徒,曾和他一起去教堂,不会干这种事。在外国,常读《圣经》或去教堂的人,被认为是有道德的人,一般不会干坏事。 《论语》上说: “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 这就是教诲人们用合乎道德的手段获取财富,而不是用坑蒙拐骗的伎俩掠夺他人的财富而使自己致富。 近些年来,中国市场上的不道德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例如,房地产商别具肺肠地忽悠说 “ 在银行存款负利率时代不买房子是傻瓜,房价只会涨不会跌 ” 。这显然是对买不起房的人和不想买房的人的侮辱,要是在西方国家,有可能受到起诉。说这话的人心怀鬼胎,其目的就是让人们抢购住房,哄抬房价,从房奴身上榨取更多的血汗钱。 2012 年 5 月 14 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与西南财经大学联合发布了《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报告称中国住房自有率高达 89.68% ,远远超过世界 60% 的水平。虽然这个报告产生的科学性和结果的真实性广遭质疑,不少人认为自己又 “ 被平均 ” 了,但我们据此可以判断出,中国的住房空置率已高得惊人。据媒体报道,有的地区住房空置率超过了 55% 。目前有这么多空置房,中国人口很快就会出现拐点呈现负增长,一胎化计生政策导致两个家庭甚至四个家庭合并成一个家庭,空置住房会越来越多,凭常识判断,房价下跌也是总的趋势,买房怎么就一定能让财富保值、增值呢? 一些经济学家曲解了现代西方经济学鼻祖亚当 · 斯密的思想,认为市场经济就是 “ 自由放任 ” ,反对政府调控,反对道德介入,为市场中的贪婪推波助澜。其实,斯密所讲的 “ 自由 ” 是用道德、法律来确保平民阶级进入市场进行公平竞争的自由。斯密经济构架的基础是道德,没读过他的成名作《道德情操论》根本读不懂《国富论》。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写道: “ 我们时常看到,世人尊敬的目光比较强烈地投向权贵,而不是有智慧和美德的人。我们也时常看到,世人更容易蔑视天真无辜者的贫穷,而不是权贵的邪恶与愚蠢。 ” 他在《国富论》的开篇就提出: “ 社会大多数人境况的改善,对社会只有利,没有弊。社会大多数人陷于贫困,绝不是一个繁荣、幸福的社会。 ” 值得庆幸的是,有识之士越来越意识到道德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新当选的世界银行行长金辰勇不是货币金融学家,也不是经济学家,而是一位医学专家。他被任命的理由就是,在过去 20 多年里,他致力于改善世界穷人的生活状况和医疗健康水平,是一个有良心、讲道德、有社会责任感的学者。 近些年来, “ 一切向钱看,以钱论成败 ” 的价值观广泛蔓延,腐败和欺诈行为以及假冒伪劣和有毒产品充斥市场,仅靠法律很难遏制人们由贪婪诱发的这些邪恶。法律总是“马后炮”,是对违法者的惩罚,对于缺乏法律常识或者轻视法律的人很难起到阻止的作用。而道德则是从人的内心进行规劝,形成约束个人行为的意志力量,让人达到 “ 慎独 ” 境界。因此,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现象依然严峻的情况下,加强道德建设对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发《 新金融观察 》2012年5月28日第05版) “双轨制”会让中国社会分裂 刘植荣接受《南风窗》记者张默宁专访:公务员涨工资的尴尬 刘植荣:世界工资研究报告 美债恰似“温水煮青蛙” “养老金入市”是误读还是误导? 两会公民提案:应尽快出台《工资法》 节能两会公民提案:减排要严控房地产 两会公民提案:改革应以直接税为主体 从巴黎公社看革命的本质——纪念巴黎公社141周年 欧美农民种田为何能得到大量补贴? 股价越高股民赔得越多 大猩猩PK分析师 同样的事故,不同的结果——康菲与 BP 漏油事故引发的思考 欧美国家养老金可以投入股市吗? 监测PM2.5为何如此重要? 养老基金要 当好 “ 蓄水池 ” 苏联解体二十周年再思考:执政党利益必须与人民利益相统一 美国彻查居民海外资产,隐报谎报要坐牢 “养老金入市”是个馊主意 房价与地价,谁推高了谁? 住房空置率之 谜亟需解开 国外怎样处置住房空置:罚款、征用或推倒 作家税负是工薪阶层的6倍 文化繁荣须为作家增收减负 房价下跌拉开序幕 看看外国物价如何涨:过去20年多数国家CPI年均涨幅2% 股市就是大赌场 美国收入15万吃救济,“救世主”这顶高帽咱戴不 起    秀萌宝照片,酷赢“拉比盒子”    “警告:您的主城已被占领!!”    发现兴趣所在,玩转新浪Qing!

阅读更多

刘植荣:“双轨制”会让中国社会分裂

“双轨制”会让中国社会分裂 作者: 刘植荣     每年“两会”期间,养老金“双轨制”都会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之一。十几年来,普通劳动者总是翘首盼望养老金能够实现“并轨”,但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失望。 2012 年 3 月 16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把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作为 2012 年的首要任务,并努力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全覆盖”。希望这次酝酿中的改革可以促使养老金“双轨制”尽快实现“并轨”,让全国人民搭乘同一列车,奔向共同富裕的目标,使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一、扩大贫富差距的“助推器”     每年“两会”前,《人民日报》都会联合人民网推出“两会调查”,对网民最关注的问题进行调查排名。在 2010 年“两会调查”中,“社会保障”跃居榜首,养老金“双轨制”成了众矢之的,一些网民评论道:“本是同根生,贡献也相同,待遇低三倍,何以论公平”。在 2011 年“两会调查”中,“社会保障”仍居十大问题榜首, 94% 的网民认为,企业职工和公务员养老制度实行“双轨制”非常不合理,呼吁取消“双轨制”。在 2012 年“两会调查”中,“社会保障”再度蝉联榜首, 89% 的网友对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上调幅度和速度表示不满,废除“双轨制”呼声鼎沸。   不仅如此,养老金“双轨制”似乎还成为了扩大贫富差距的“助推器”。《羊城晚报》近日的一篇报道让人看了心酸。 72 岁的邹鸿照退休前是华南无线电厂的高级工程师, 1999 年退休后,有 34 年工龄的他与同在本厂退休的妻子养老金加在一起才 1200 元,邹鸿照老人不得不四处打工。直到 2010 年,养老金连续涨了几次后,邹鸿照的养老金也仅有 2800 多元,而广东省人事厅退休的公务员每月养老金 8000 多元。余佩霞在政府机关工作 28 年后,以副处级平调到阳春市钢铁集团公司, 1999 年退休时,有 36 年工龄的她养老金只有 469 元,现在也仅有 1500 多元。养老金的“双轨制”,真可谓使“富的能冒油,穷的能抽筋”。   同样作为普通劳动者,企业职工和公务员的工资收入本来差别就非常大,好容易熬到了退休,养老金却还有这么大的差距。最让人们无法接受的是,公务员在职期间,不交纳养老保险金,而退休后拿到的养老金却由财政统一划拨(纳税人出钱),而且是交过养老保险金的企业退休职工的数倍!可见,“双轨制”本身,已经与社会公平发展背道而驰,成为阻碍缩小贫富差距的又一障碍。      二、“双轨制”缺乏法律依据     近年来,由于养老金的“双轨制”,尽管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连年看涨,却赶不上公务员退休金的暗涨一次。从党纪国法看,养老金“双轨制”是个极其不公的分配制度,与法不容,与理不通。   先来看我国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序言里写得清楚:“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必须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些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是举世公认的事实。但我们在为自己的经济发展成就自豪的同时,不能忘记工人、农民,因为他们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必须让他们优先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而现在的情况却是,公务员“近水楼台先得月”,制定分配政策优先保障自身的利益,把最广大劳动者的利益甩在了一边,这显然有违《宪法》赋予所有公民平等的权利。公务员退休后由财政全额拨付养老金,让纳税人供养退休公务员,也是一种侵占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   《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提出,“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但“双轨制”的存在显然已经背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解决好人民群众最现实的难题。公务员队伍成为了“特权群体”,也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格格不入。   邓小平同志曾反复强调,要将“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这四条原则作为党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始终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价值尺度。普通劳动者已经对“双轨制”不拥护、不赞成、不高兴、不答应,可见养老金“双轨制”的不得民心,应尽快实现“双轨并轨”。      三、“双轨并轨”难在哪      2011 年“两会”前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回答网友关于养老金“双轨制”问题时曾表示:“(双轨制)这个问题是存在的,我也知道这方面的情况……同样的学历,甚至是高工、高学历,退休工资都比自己在机关的同学、同行要低,这个现象是不合理的。”当时不少专家学者以及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呼吁,强烈要求废止“双轨制”。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宗庆后指出:“现在国家公务员,包括事业单位职工,是不交五险的,养老保险是财政在支持的。而且他退休之后,退休金还比企业更高。随着养老‘双轨制’的运行,它所造成的社会不公以及对社会就业平衡和人才合理流动的严重影响逐渐显现,改革已经很急迫。”   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功成也坦言:“当年同一体制的劳动者,因分隔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而享受着差距越来越大的养老金待遇,这有违社会公正。”   全国政协委员宋晓梧表示:应尽早统一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不再在事业单位、机关与企业职工之间分别设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既然“双轨制”已经如此“不得民心”,而这个问题却始终未能解决,那么“双轨并轨”究竟难在哪里呢?   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刘永富曾表示:“如果给企退人员增加一块钱,就得 5 个亿;如果每人增加 100 元,就得 500 亿。”言外之意是“差钱”,掏不起这笔费用。笔者认为,这种解释难以服众。给公务员涨工资为何会如此慷慨,一涨就是几百元几千元,还有“三公消费”每年近万亿元!这些钱拿得出来,为什么给企业退休工人涨点养老金就“差钱”了?    2012 年 3 月 10 日,全国人大常委、民盟中央经济委员会主任郑功成在做客人民网时表示,“双轨制”是历史遗留问题,要改变这一局面很难一步到位。笔者同样不敢苟同这种观点。当年国企改制,一纸文件就让那么多工人下岗,企业养老金改革,又是一纸文件就让所有企业职工自己掏钱养老,而改变养老金“双轨制”却成了“历史遗留问题”,这种观点并不符合逻辑,更是缺乏事实依据。   还有一些官员动不动就拿出“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来搪塞。其实,这样的办法是在“培养特权思想,制造新矛盾”,更是为将来制造新的“历史遗留问题”。“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绝不应该成为解决养老金“双轨制”的出路。   不仅是养老金的“双轨制”,“特权通吃”也已经成了一种制度广遭诟病。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份调查报告,中国政府投入的医疗费用中, 80% 是为 850 万以党政干部为主的群体服务。根据《凤凰周刊》 2011 年第 9 期的报道,黑龙江省企业退休高工目前的丧葬补助费为 6000 元,加上一个月的养老金,总共 7300 多元,而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丧葬费补助费 4000 元,另外还要加上 20 个月的养老金,以及 600 元的补贴,高达 11 万。   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省长朱小丹指出:“当前改革最大的阻力是既得利益格局,而政府自身改革的最大阻力也来自于政府自身。革命革到自己头上对政府是个考验,我们是真改革还是假改革,是口头上说改革还是实际上去促改革,这是一次很大的考验”。“双轨制”显然是特权思想作祟,在现有的体制下,政策的制定者把自己划入一个“特权群体”,为自己捞取了更多的利益,到嘴的肥肉怎会轻易吐出?      四、国外养老金制度值得借鉴     养老金属于社会保障体系中最主要的一项内容,很多国家的社保制度都做到了老有所养,公民到了退休年龄,不管过去工资高低,也不管是否交纳过养老保险金,都有权利领取到基本养老金。中央和地方政府每年都会派出众多官员出国考察,而在养老金制度方面却几乎“颗粒无收”。其实,很多发达国家的养老金制度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在美国,交纳社保税的人,不但自己可以享受退休金,如果家庭收入低、负担重,即使从未交过社保税,配偶和子女照样可以领取养老金,领取的最大额度为交纳社保税的配偶或父母退休金的 50% 。如果社保税纳税人去世,没有收入的家属还可继续领取这份养老金。   在法国,不管是公务员还是私营企业职工,不管是工人还是农民,不管工作期间交没交社保摊派金,也不管交了多少,所有法国人到了 60 岁(从 2011 年 7 月 1 日起为 60 岁零 4 个月)都享受相同的基本养老金,而且单身老人的最低养老金要比老年夫妇每人的养老金还要略高一些。   在英国,交纳 30 年国民保险摊派金的退休人员,不论在职时工资高低,也不管交纳的国民保险摊派金是多少,均领取相同的基本养老金。英国对贫困老人还给予特殊照顾(即使过去从未交纳过国民保险摊派金)。 2010 单身“低保户”每周发放 97.65 英镑的生活费,与国家基本养老金一致,夫妇“低保户”每周发放 202.4 英镑的生活费,高于国家基本养老金,因为他们没有其他收入,所以,领取的“低保费”反而比交纳国民保险摊派金的人略高,这就实现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再分配功能,体现了社会公平。   一些国家还设有养老金封顶制度。 2012 年,法国交纳社保摊派金的工资上限为每月 3031 欧元,任何人退休后的养老金不超过工资上限的 50% 。 2012 年,德国的养老保险金交纳上限是年工资 67000 欧元。设置养老保险金上限的目的,就是防止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差距过大,因为大部分养老保险金由雇主和纳税人承担,如果不设置上限,无疑会增加雇主和纳税人的负担。对国有企业来说,高管工资非常高,如果不设置养老金的上限,就意味着所有纳税人为高管购买天价养老金,这显然不公平。     五、多管齐下促成“并轨”     “双轨制”的极大不公,社会各界早已达成共识,但是在执行改革层面却举步维艰。正如国务院参事袁伦渠所言:近年来有关部门不断提出改革机关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但总是扭扭捏捏、犹抱琵琶半遮面,光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因此必须抛弃部门利益,痛下决心破除养老保险待遇的双重标准,实现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和统一,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这其中,部门利益和既得利益者是影响养老金改革的首要和主要因素。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认为,晚改不如早改。养老金“双轨制”改革不宜一拖再拖,而应“一步到位”。郑功成也在今年的“两会”期间表示,不公平格局必须改变,不赞同这种状态(养老金“双轨制”)长期持续下去。此事不能等待,应当尽快积极行动起来,而分步推进制度变革,可能不失为可行之策。否则,再过五年也恐怕都很难有所进展。 机关事业单位改革试点从 2008 年在 5 省市试点,至今未有任何消息,试点成功到全面推广不知还要等多长时间。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改不改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狠下决心来改的问题。只要有了决心,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笔者认为,既然问题已经非常明确,就没有必要进行所谓的“试点改革”,而应该直接拿出方案,直接执行。在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中采取统一政策,由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养老金。与此同时,一次性提高企业退休工人工资,达到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的平均值。双管齐下,一步到位,其他的细节及遗留问题再随后逐步解决。(本文发《 人力资源 》 2012 年 4 月总第 342 期,发表时的题目为《养老金不应上演“双城记”》) 刘植荣接受《南风窗》记者张默宁专访:公务员涨工资的尴尬 刘植荣:世界工资研究报告 对人民币国际化切莫过于乐观 美债恰似“温水煮青蛙” “养老金入市”是误读还是误导? “向前葱”呼唤农产品价格保护机制 会公民提案:双轨制会到演出双城记 两会公民提案:应尽快出台《工资法》 节能两会公民提案:减排要严控房地产 两会公民提案:改革应以直接税为主体 从巴黎公社看革命的本质——纪念巴黎公社141周年 欧美农民种田为何能得到大量补贴? 股价越高股民赔得越多 大猩猩PK分析师 同样的事故,不同的结果——康菲与 BP 漏油事故引发的思考 欧美国家养老金可以投入股市吗? 监测PM2.5为何如此重要? 养老基金要 当好 “ 蓄水池 ” 苏联解体二十周年再思考:执政党利益必须与人民利益相统一 美国彻查居民海外资产,隐报谎报要坐牢 “养老金入市”是个馊主意 房价与地价,谁推高了谁? 住房空置率之 谜亟需解开 国外怎样处置住房空置:罚款、征用或推倒 作家税负是工薪阶层的6倍 文化繁荣须为作家增收减负 房价下跌拉开序幕 看看外国物价如何涨:过去20年多数国家CPI年均涨幅2% 股市就是大赌场 美国收入15万吃救济,“救世主”这顶高帽咱戴不 起

阅读更多

刘植荣:医改,应对准医患矛盾的根源

医改,应对准医患矛盾的根源 作者: 刘植荣 2012 年 5 月 4 日,卫生部发布紧急通知,要求二级以上医院设警务室,重点科室 24 小时监控。通知发出后,有的医院医护人员戴头盔上班,保安人员穿防弹背心上岗。笔者认为,这不仅无益于医改,反而会将医患关系二元对立化。医改,应该把消除医患矛盾产生的根源作为目标。从媒体报道的不少案例来看,医患纠纷大多数是因 “ 医药不分 ” 和 “ 信息不对称 ” 引起的。   医护人员被称作是 “ 白衣天使 ” , “ 救死扶伤 ” 自古以来就被看做是最圣洁的职业。可这些年来, “ 一切向钱看 ” 的价值观充斥着社会各个角落,医院也未能幸免,医药暴利、小病大治、过度医疗等不道德的医疗现象广遭诟病。    2008 年 9 月,我因腹泻到医院检查,还没等我把病情说完,医生就开出了内镜检查申请单,并开了 200 来元的泻药。第三天,我按约定的时间到医院做内镜检查,交了 230 元的检查费,大约 6 分钟检查完了,内镜检查报告单上诊断为 “ 乙状结肠直肠炎 ” 。大夫说需要治疗 3 个月,药有吃的,有灌的,有塞的。我告诉医生说,只在国内停留一个星期。医生便给我开了一个星期的药,说如果见效,走的时候再把 3 个月的药都开出来带走。一个星期的药花了 800 多元,吃完后病情并未见好转,出国时也就没有带药。到喀麦隆后,我在西北大区 Widikum 驻地附近发现有家医院,在这家医院检查后,医生给我开了两种药,说很便宜,不收药费了。吃了一天,病情明显好转,吃完三天的剂量,腹泻彻底好了,至今未复发。假如我在国内治疗,需要 3 个月的疗程,药费一万多元,还不见得能痊愈。   人都有利己心,仅靠道德力量很难阻止人对私利的追求。中国医院既卖药又开药,多数医生的收入和开出去的药费与检查费挂钩(也就是拿一定比例的提成),医生为医院创收越多,拿到的提成就越多,为此,医生给患者多开药、开贵药,让患者进行很多不必要的检查,动不动就住院,这对医院和医生来说,可谓是 “ 双赢 ” 。   我去过欧洲、非洲不少国家,他们的医院几乎都采取 “ 医药分开 ” ,医院只管诊断和对住院病人的治疗,患者在门诊看完病后拿着处方在大街上任何一家药店买药。这样做,就是防止黑心医生为从药品上获利而多开药,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或给政府医保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另外,从医疗信息角度来讲,患者与医生相比较,本就处于劣势。什么病,病的轻重,如何治疗,治疗效果,这些信息都是由医生提供给患者的,患者到了医院就由医生 “ 任意摆布 ” 了。遇到有良心的医生,会如实告诉你这些信息,采取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不是最贵的治疗方法。我二嫂的哥哥是位返聘坐诊的退休医生,他说,有时患者根本就没病,是心理作用认为自己有病,在退休老人中这样的例子很多。退休了,没什么事情做,天天想着延年益寿,再加上电台等媒体上无良医生的讲座忽悠,总感觉自己有病,便常往医院跑。遇到这样的 “ 患者 ” ,他就实施 “ 安慰疗法 ” ,开点维生素、谷维素之类的药物, “ 患者 ” 认为看了专家门诊,就得到了安慰,放下了心理负担, “ 病 ” 也就好了。   如果遇上无德医生,没病也说你有病,小病被放大,给患者造成心理恐惧。患者为了活命,才舍得大把大把地给医院掏钱,做各项检查,开上一堆药。其实这就是一种诈骗,是医疗诈骗。   由于信息不对称,患者很容易被一些医生误导,认为看病花钱越多,效果越好。其实不然,美国华盛顿中心医院的一项研究表明,治疗效果与医疗费用的高低没多大关系。研究还表明,在医生罢工期间,患者的死亡率反而明显下降,下降幅度在 18%-50% 之间。   就拿癌症来说,现在的一些治疗方法并没有多大效果。美国联邦医保开支的 40% 花费在癌症药物上,但半个世纪来,美国癌症患者死亡率一直是 2 ‰。化疗并非对所有癌症都有效,美国和澳大利亚针对癌症治疗展开了一项全面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在所有癌症患者中,发病 5 年内的存活率约为 63% ,化疗仅能提高 2% 的存活率,而化疗对多发性骨髓瘤、软组织肉瘤、皮肤黑素瘤、胰腺癌、子宫癌、前列腺癌、膀胱癌、肾癌等没有任何效果。肿瘤医生是收入最高的一类医生,他们的过半收入都来自化疗和销售药物的提成。在利益的驱使下,有的医生明知医治无效还劝说患者花费高昂的费用继续治疗,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最后落个人财两空,这当然很容易激化死者家属对医院的不满情绪。   从以上分析看, “ 医药不分 ” 和 “ 信息不对称 ” 是医患矛盾的温床,患者掏了很多冤枉钱,却没有被医好,由此发生冲突。为此,医疗改革必须把 “ 医药分开 ” 和 “ 信息对称 ” 列入改革目标。 “ 医药分开 ” 很好实施,禁止医院对门诊患者卖药(欧美国家的医院门诊只诊断不卖药),患者凭医生处方可在大街上的药店买药。在美国, “ 信息对称 ” 则靠卫生部门及时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传媒发布医药医疗信息,规定医院在大厅和各科室醒目位置上公布这些信息,让患者有更多的知情权和选择权,避免被不良医生误导。(作者博客: http://blog.sina.com.cn/zhirong  本文发《 新金融观察 》2012年5月14日第06版) 刘植荣接受《南风窗》记者张默宁专访:公务员涨工资的尴尬 是自己的,资源税社会的 对人民币国际化切莫过于乐观 美债恰似“温水煮青蛙” “养老金入市”是误读还是误导? “向前葱”呼唤农产品价格保护机制 会公民提案:双轨制会到演出双城记 两会公民提案:应尽快出台《工资法》 节能两会公民提案:减排要严控房地产 两会公民提案:改革应以直接税为主体 从巴黎公社看革命的本质——纪念巴黎公社141周年 欧美农民种田为何能得到大量补贴? 股价越高股民赔得越多 大猩猩PK分析师 同样的事故,不同的结果——康菲与 BP 漏油事故引发的思考 欧美国家养老金可以投入股市吗? 监测PM2.5为何如此重要? 养老基金要当好 “ 蓄水池 ” 苏联解体二十周年再思考:执政党利益必须与人民利益相统一 美国彻查居民海外资产,隐报谎报要坐牢 “养老金入市”是个馊主意 房价与地价,谁推高了谁? 住房空置率之谜亟需解开 国外怎样处置住房空置:罚款、征用或推倒 作家税负是工薪阶层的6倍 文化繁荣须为作家增收减负 房价下跌拉开序幕 看看外国物价如何涨:过去20年多数国家CPI年均涨幅2% 股市就是大赌场 美国家庭收入15万吃救济:“救世主”这顶高帽咱戴不起 政府发债的本质就是征税 楼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法律解 读  

阅读更多

再驳茅于轼:高房价≠高效率

再驳茅于轼:高房价 ≠ 高效率 作者: 刘植荣 茅于轼到处散布 “ 高房价就是高效率 ” 的论调,高喊 “ 价格万岁 ” ,他认为房价越高,经济效率越高,他反对建经济房,反对经济房里有茅房,他说: “ 没有把房子卖给出价最高的人,没有效率。 ” 作者愿再次与这个大名鼎鼎的经济学家过上一招,论证是不是 “ 高房价就是高效率 ” 。 首先,我们要弄清什么是效率。效率是为保持可以接受的总产出而投入最少的时间、资金和原材料等稀缺物品,简单地说,就是将多余的投入降到最小值。这是对效率的一般解释,主要用于物品的生产阶段。在资源配置上,经济学上用帕累托效率( Pareto efficiency )来解释效率。什么是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效率指在不让别人的境况变坏的情况下,再也不能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得更好。( Any change to make any person better off is impossible without making someone else worse off. )在各种资源配置选择中,如果能确保在不损害他人境况的前提下,还能使至少一个人的境况变得更好,这就是帕累托优化( Pareto improvement )。帕累托效率符合价值规律,即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帕累托效率讲的是一个经济体资源配置状态,不是一个人、一个企业或一个行业。对垄断行业,如铁路运输,居民用水,燃气,电,通讯等,可以通过涨价的行为得到利润最大化,使自己的境况变得更好,但涨价使更多的消费者的境况变坏,这就不是帕累托效率。 房产市场也是如此。房地产开发商和投机者可以通过 “ 哄抬物价 ” 增加自己的收益,使自己的境况变得更好,但这损害了购房居民的利益,使他们的境况变坏。作者在 2009 年 12 月 2 日发表的《论高房价的十大罪状》一文提出,根据目前的房价,一个人买套房子要 74 年的收入(剔除为生存购买食品的开支),如果是双职工家庭,那就是两个人 37 年的收入,也就是说,即使不生孩子、不用水电、不看病、不外出使用交通等,两个人要工作 37 年才能买套房子,假设两个人从 25 岁开始工作,那要到 62 岁才买得起套房子。根据 2005 年的人口抽样调查结果,中国 60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 11.03% ,加上 60 岁以下的高收入或获赠遗产的年轻人,中国能买得起房子的家庭也就是 15% 左右。 2009 年 12 月 7 日发布的《中国社科院经济蓝皮书》指出: “ 全国 85% 家庭买不起房,房价远远超出家庭收入。 ” 这与作者的分析结果一致。这样高的房价让住房消费者的利益受到很大损害,因为房价严重偏离了价格规律, 74 年的劳动换取一套房子,使公民失去或减少了教育、健康、文化、娱乐、旅游等其他方面的投资和享受,这是对劳动人民的极度剥削,对公民个人和其他行业来说,都是不公正的,是让他们的境况变坏了,这绝对不符合帕累托效率。 我想,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不能不知道帕累托效率这个理论,他可能就是拿帕累托效率来蒙骗老百姓,可惜的是,他曲解了这个理论,只理解了这个理论的一半,是 “ 半瓶子 ” ,把这个理论 “ 不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坏 ” 这个大前提给 “ 贪污 ” 了。是他没学懂帕累托效率?是他故意肢解帕累托效率?这只有他自己晓得。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二者必居其一。 正因为茅于轼曲解了帕累托效率,他才别具肺肠地吟唱 “ 高房价就是高效率 ” 的论调,他才声嘶力竭地喊出 “ 价格万岁 ” 的口号。不错,高房价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好,那是房地产开发商和投机者的境况变得更好;但高房价让更多的人的境况变坏,那是房奴和其他行业的境况变坏。 现在,中国有不少的所谓的经济学家把经济学上的一些概念、名词、公式、模型拉来作虎皮,蒙骗百姓,其实他们根本就不解其意。帕累托效率讲的是公平、有良心的市场竞争,不是鼓励人们的欺诈、贪婪和无情。也就是我们古人所讲的 “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 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前提是 “ 不让别人的境况变坏 ” 。为了利润最大化,哄抬物价、偷税漏税、腐败贿赂、走私贩私、制造伪劣商品、损害工人的权益、污染环境,根据帕累托效率理论,那不是效率,因为资本家一小部分人得到了好处,可大多数人得到的是坏处。 茅于轼先生在帕累托效率上败下阵来,肯定会拿出产出资本投入率( ICOR ,这是作者给起的汉语名字,因为中国经济学书上称 “ 增量资本产出率 ” ,但这个名字不能正确表达这个概念的含义)来为他的 “ 高房价就是高效率 ” 进行辩护。好,我就和他再战上一个回合。 不错,产出资本投入率( ICOR )是衡量经济效率的尺度,是世界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分析经济态势的主要工具。那什么是产出资本投入率( ICOR )呢? 产出资本投入率( ICOR )是年度新投入的资本总量除以年度 GDP 的增量,通俗地讲,就是投资多少钱才能赚一元钱。产出资本投入率越大,投资越浪费,经济效率越低,反之,效率越高。举个例子,你做生意净赚 1 万元,你为赚这 1 万元投入的本钱是 2 万元,那你的产出资本投入率是 2 万元 ÷1 万元 =2 。另一个人也做生意,他赚了 2 万元,他为赚这 2 万元投入的本钱是 8 万元,那他的产出资本投入率是 8 万元 ÷2 万元 =4 。也就是说,你的投资效率高,你会经营,如果给你 8 万元的本钱,你就会净赚 8 万元 ÷2=4 万元。读者可以看出,产出资本投入率与投资回报率成反比。 明白了什么是产出资本投入率,我们就可以分析高房价能不能带来高效率。在分析前,我们必须弄明白什么是 GDP ,因为产出资本投入率与 GDP 的增量成反比。 名义上的 GDP 是一个经济体中最终产品和劳务报酬的货币价值总量。通过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价格的增长、工资的增长都可以带来 GDP 的增长,但这个名义上的 GDP 并不能说明社会财富一定会增长。举例说明,我们把一个经济体简化成盖房子。去年盖了一套房子,以 50 万元的价格卖了出去,那我们说去年的 GDP 是 50 万元。今年还是盖了与去年相同的一套房子,以 100 万元的价格卖了出去,那今年的 GDP 就是 100 万元。今年的 GDP 比去年增长 100 万元 -50 万元 =50 万元, GDP 增长率为 50 万元 ÷50 万元 =1 ,也就是 100% 。 现在,读者基本上明白了 GDP 是个什么东西。它就是个数值,是个符号,只能表明货币量的增加,但货币量增加并不代表财富的增加,因为房子价格翻了一番并不代表房子多了一套。这个名义上的 GDP 不能真实反映经济发展态势,我们紧盯 GDP 没任何意义。 为了能准确反映经济态势,我们需要用 GDP 紧缩指数来得到一个真实的 GDP 。我们还通过上面的例子来理解这个问题。假定去年的 GDP 紧缩指数为 1 ,那么,今年的 GDP 紧缩指数则是 100 万元 ÷50 万元 =2 ,真实的 GDP= 名义上的 GDP÷GDP 紧缩指数,这样,我们就可以算出今年的实际 GDP 是 100 万元 ÷2=50 万元,和去年相等,也就是说,今年真实的 GDP 的增长率为零。如果看统计,会说是 DGP 增长了 100% ,可实际上是和去年一样,增长率为零,因为里面有通货膨胀的因素。 正因为 GDP 只是货币流量上的统计,而不是产品实物的统计,所以说,任何商品的价格提高都可以为 GDP 的增加做出贡献,也并不表明劳动价值量增加了,社会财富增加了。 现在,我们彻底明白了 GDP 是个啥玩意,再回到产出资本投入率( ICOR )上来。中国在 1994-2004 期间的 ICOR 为 4.2 ,最近 5 年的 ICOR 为 5-7 。印度的 ICOR 为 3.7 ,发达国家的 ICOR 一般为 1-2 。以上的数据说明什么问题?说明中国的投资回报率是低的,说明中国的经济效率是逐渐下降的,说明中国的经济效率不如印度。每产出一元钱的物品,我们要投入 7 元,印度投入 3.7 元,而西方发达国家则只需要 1-2 元。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中国 2009 年的投资效率不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平均水平的一半。最近几年,房地产开发在 GDP 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在 2009 年前 9 个月的 GDP 增长中, 95% 是由固定资产投资贡献的,根据《人民日报》的说法,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近 20% ,照此推算,房地产开发对 GDP 的贡献率为 19% ,大致是五分之一,也就是说,房地产为 GPD 的增长贡献了五分之一。 房价越来越高,房地产开发在 GPD 中的贡献越来越大,可我们的产出资本投入率( ICOR )越来越高,也就是说经济效率越来越低,这就证明了高房价不但没带来高效率,反而降低了效率。 不论从经济学的理论上,还是统计数据的实证上,都说明高房价不一定能带来高效率, “ 高房价就是高效率 ” 是个伪命题。 (作者博客: http://blog.sina.com.cn/zhirong ) 驳茅于轼:中国没有仇富,仇的是不公 刘植荣 接受《南风窗》记者张默宁专访:公务员涨工资的尴尬 钱是自己的,资源税社会的 对人民币国际化切莫过于乐观 美债恰似“温水煮青蛙” “养老金入市”是误读还是误导? “向前葱”呼唤农产品价格保护机制 会公民提案:双轨制会到演出双城记 两会公民提案:应尽快出台《工资法》 两会公民提案:节能减排要严控房地产 两会公民提案:改革应以直接税为主体 从巴黎公社看革命的本质——纪念巴黎公社141周年 上市公司高管“跑路”为哪般? 欧美农民种田为何能得到大量补贴? 股价越高股民赔得越多 银行暴利通胀的又一推手 发达国家放弃核电为哪般? 大猩猩PK分析师 可再生能源的艰难选择 同样的事故,不同的结果——康菲与 BP 漏油事故引发的思考 网络售票,不要冷了百姓的心 欧美国家养老金可以投入股市吗? 监测PM2.5为何如此重要? 春晚是联欢,不是神坛 养老基金要当好 “ 蓄水池 ” 苏联解体二十周年再思考:执政党利益必须与人民利益相统一 美国彻查居民海外资产,隐报谎报要坐牢 “养老金入市”是个馊主意 房价与地价,谁推高了谁? 住房空置率之谜亟需解开 国外怎样处置住房空置:罚款、征用或推倒 作家税负是工薪阶层的6倍 文化繁荣须为作家增收减负 房价下跌拉开序幕 看看外国物价如何涨:过去20年多数国家CPI年均涨幅2% 股市就是大赌场 美国家庭收入15万吃救济:“救世主”这顶高帽咱戴不起 政府发债的本质就是征税 楼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法律解 读

阅读更多

刘植荣:钱是自己的,资源是社会的

钱是自己的,资源是社会的 作者: 刘植荣 2012 年 4 月 19 日,央视《新闻 1+1 》播出了《奢侈的垃圾》,节目中提到,中国餐饮业每年倒掉的吃剩下的食物至少能养活 2 亿人!浪费现象最严重的是公款吃喝,整桌的高档饭菜有的连动都没动,就成了垃圾被倒掉。 该报道让我想起了我在法国留学时的用餐情景。在法国巴黎时,我平时都在 “Restau - U” (大学食堂)吃饭。政府给 “Restau - U” 伙食补贴,学生只交实际餐费的四分之一,大约 18 元人民币,老师等有工资收入的人员就要交全价了。餐券上有 20 个 “ 点 ” ,主菜、水果和奶制品都算 “ 点 ” ,超过 20“ 点 ” 的部分就得另付钱。 “Restau - U” 里的面包免费,随便拿,大家能吃多少拿多少,极少见餐桌上有吃剩下的面包,更没见有人把面包揣在怀里带走。尽管西方比较富裕,但常看不少人吃完菜后,再用一小块面包把盘子里剩下的菜汤蘸着吃掉,直到把盘子擦抹得干干净净。   我在天津工作时,有一次接待澳大利亚皇家理工大学商学院的董事彼得 · 谢尔雷克教授,他来天津进行资源和环境保护讲座。我去北京机场接他,午饭时间正好赶到中途廊坊,便找了家餐馆用餐。席间,谢尔雷克教授三句话不离本行,他环顾了一下四周的食客说: “ 你们中国人在餐饮上对资源浪费太大。点很多菜,吃不下,也不打包带走,白白扔在那里成了垃圾。我们澳大利亚人吃饭,就是西红柿汤剩下也要带回家放到冰箱里,下顿吃掉。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问题。浪费大,就要开发更多的资源供人消费,在生产这些食品的过程中还要排放很多污染物质。 ”   前不久,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 2707 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 94.3% 的人感觉身边浪费现象普遍。关于 “ 社会上哪些方面的浪费比较严重 ” 这个问题,调查中,公众评出的第一名是:公款吃喝( 92.6% )。   我曾经见过一篇报道,说一队中国人在德国公款吃喝浪费严重遭罚款。这队中国人在德国港口城市汉堡一家餐馆吃饭,点了一桌饭菜,结账离开时,饭桌上还有三分之一的饭菜没被吃掉。同在该餐馆用餐的一位白发老太太用英语把他们喊了回去,很不客气地质问他们,为什么浪费这么多饭菜。他们觉得老太太多管闲事,自己花钱买单,剩多剩少与你有什么关系?一个会英语的中国阿妹站出来与老太太理论。没想到,老太太气愤地掏出手机,打了个电话。不一会儿,社会保障机构的人员来了,问清情况后,给这队中国人开了罚单,并说: “ 需要吃多少,就点多少。钱是你自己的,但资源是全社会的。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在挨饿,你们不能也没有理由浪费! ”   如果你留意的话,会经常看到人吃过饭走后,餐桌上还留下很多没吃掉的饭菜。这些剩菜最终会被倒进下水道,扔进垃圾堆。这样的 “ 慷慨大方 ” 发生在人均 GDP 世界排名还中等偏下的中国,实在不应该。 这种浪费现象 “ 蔚然成风 ” ,成了中国特色的 “ 餐饮文化 ” 。只要请客吃饭,主人便玩儿命点菜,远远超出大家的食量。客人也觉得盛情难却,礼节性地说句 “ 少点,少点 ” ,也就客随主便。一些有权有钱的人到菜馆吃饭,肉山酒海更不在话下,其实不是为了吃饭,而是为了摆谱炫耀。一些死要面子的穷人也打肿脸充胖子,咬着牙点上一桌子菜,生怕在客人面前跌份儿。 今年 2 月份,媒体报道了这样一件事: 47 岁女工李红在南京一家五星级酒店当了 4 年洗碗工,一次,她想把客人吃剩的一些食物拿回家给正在读大学的儿子补养身体,结果被发现遭开除。李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 东西还好好的,就叫我端去倒掉扔了,作孽啊!我留下来想带给孩子尝尝鲜,怎么就成了盗窃? ” 看了这则新闻,让人们想起了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任何人都有赚钱致富的权利,但却没有铺张浪费的权利。因为财富归根结底是属于全社会的,个人只是临时保管这些财富而已。所以,西方不少富豪努力挣钱,到老的时候,把一生积累的财富大部分返还给社会。近日,美国又有 12 个富豪家族发表声明,加入比尔 · 盖茨和沃伦 · 巴菲特发起的 “ 奉献承诺 ” 活动,陆续向慈善事业捐出自己的绝大部分家产。   培根说: “ 财富是德行的累赘。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合适的词来形容它了。 ” 靠正当劳动获得的财富来之不易,巴不得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但以牺牲别人的利益为代价获得的财富则唾手可得,于是挥金如土,这是浪费现象的总根源。黑格尔曾对那些不劳而获、过奢侈糜烂生活的人给予无情的鞭挞:看重财富而忽视勤劳是旧贵族的情绪。   我国《宪法》第十四条明文规定: “ 国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 看来,为了刹住铺张浪费之风,保护资源和环境,中国有必要出台《反浪费法》。(作者博客: http://blog.sina.com.cn/zhirong   本文发《 新金融观察 》2012年4月30日第06版) 对人民币国际化切莫过于乐观 美债恰似“温水煮青蛙” “养老金入市”是误读还是误导? “向前葱”呼唤农产品价格保护机制 会公民提案:双轨制会到演出双城记 两会公民提案:应尽快出台《工资法》 两会公民提案:节能减排要严控房地产 两会公民提案:改革应以直接税为主体 从巴黎公社看革命的本质——纪念巴黎公社141周年 上市公司高管“跑路”为哪般? 欧美农民种田为何能得到大量补贴? 股价越高股民赔得越多 银行暴利通胀的又一推手 发达国家放弃核电为哪般? 大猩猩PK分析师 可再生能源的艰难选择 同样的事故,不同的结果——康菲与 BP 漏油事故引发的思考 网络售票,不要冷了百姓的心 欧美国家养老金可以投入股市吗? 监测PM2.5为何如此重要? 春晚是联欢,不是神坛 养老基金要当好 “ 蓄水池 ” 苏联解体二十周年再思考:执政党利益必须与人民利益相统一 美国彻查居民海外资产,隐报谎报要坐牢 “养老金入市”是个馊主意 房价与地价,谁推高了谁? 住房空置率之谜亟需解开 国外怎样处置住房空置:罚款、征用或推倒 作家税负是工薪阶层的6倍 文化繁荣须为作家增收减负 房价下跌拉开序幕 看看外国物价如何涨:过去20年多数国家CPI年均涨幅2% 股市就是大赌场 美国家庭收入15万吃救济:“救世主”这顶高帽咱戴不起 政府发债的本质就是征税 楼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法律解 读

阅读更多
  • 1
  • ……
  • 5
  • 6
  • 7
  • ……
  • 14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