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戴河会议

大饥荒50周年祭

康无为/文      这是我生平第一次感到作文的艰难,标题写下了三个月,却迟迟未能动笔!这并非我能力不够,驾驭不了这样的题材。50年前的大饥荒,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一次大灾难,是中国人永远挥之不去的一场梦魇!以致触及这段历史,内心总有说不出的痛苦。读资料,字字血泪,不忍卒读 ;访过来人,让幸存的人去回忆那段伤痛,不忍动问;欲成文,又不忍下笔,那悲惨,岂只是触目惊心!但,为了那上千万的亡灵能够安息、为了那段不该忘却的记忆、为了更好的以史为鉴,使未来的社会不再出现这种罪恶的折腾!道义和责任让我重新拣起撂下的笔头!      忘记与自己有亲密关系的人的不幸,是伦理的背叛;忘记与自己并没有多少关系的人类,非正常死亡是道德感的丧失。背叛伦理的人只能说是衣冠禽兽。道德沦丧的人则是行尸走肉。漠视民族、国家和人民的苦难的人当然就是人渣!大饥荒作为一个巨大的历史包袱,一直以来压在中国人的身上,五十年过去了,那上千万亡灵的天问,无时不在拷问国人的良心。但是,罪孽深重者不敢说,历经苦难的人又不忍说,以致真相好象被一个巨大铁幕笼罩住。令人纳闷的是研究文革的论著汗牛充栋,而这场诱发文革的大饥荒,却乏人问津。使后人被动选择地遗忘这段历史,把真相公诸于众,不是为了唤起仇恨,而是希望今后不再出现这样的悲剧。回避不如面对,包袱早卸早好,毕竟历史对于后人,有时汲取教训远比学习经验更为重要!      说起大饥荒,不能不了解大跃进运动,那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迷乱和疯狂,当时的那些提法和做法,比歇斯底里的狂想症状有过之而无不及。 大跃进运动将“狂想、狂说、狂做”三位一体。在“三狂”之下,“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试验开始了;亩产粮食超万斤、几十万斤、的卫星升天了;全民总动员的钢铁大会战(为实现一年内钢铁产量翻一番)打响了;两年超英、10年赶美的设想产生了;一个县出一个郭沫若、一年内培养30万个郭兰英的文艺大跃进目标提出来了;“吃饭不要钱,放开肚子吃”、几亿农民走进公共食堂,享受共产主义生活方式的日子过上了;一个县20多天写出30万首诗、6亿人民成为6亿诗人的奇迹发生了!      遗憾的是这场大跃进运动,不但没有出现“六亿神州尽舜尧”的场面,相反这种迷乱与疯狂,造成了中外历史上罕见的大破坏,对国民经济的危害后果自不待言。最为惨痛的是,由于大跃进使农业连续两年大幅减产(1959-1960),又由于放卫星逼出的高征购将农民搜空挖尽,加上政策极左,在拒绝外援的情况下又疯狂外援,于是出现了“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全国性大饥荒。在最严重的时刻,农民把所能找到的能吃或不能吃的,只要没硬过牙齿的东西都吃光了。但是,恶政猖獗,农民逃荒无路;极权高压,饿殍求生无门!坐以待毙,家破人亡! 大跃进中长时间的超强度劳动,使得农民的身体素质急剧下降。生活集体化、营养差造成疾病流行。普遍的饥荒和疾病流行,共同将大量人口推上了非正常的死亡之路。据有关专家测算,1959-1961年中国非正常死亡人数达3500多万。      (一)      毛泽东一生只出过两次国,并且两次去的都是苏联,都是莫斯科。第一次去,他备感压抑,心情很不舒服。但这第二次去莫斯科,情况则截然相反。他不仅受到了最高的礼遇,而且心情愉快,意气风发,俨然成为世界舆论,至少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关注的中心。      他第二次赴莫,是在1957年11月。此行主要是去参加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此时赫鲁晓夫正在走向其权力的巅峰,但地位还不是很稳固,至少在他内心里还不是很踏实。用他自己后来的话来说,当时他还只能用一条腿站着,随时都还有可能被人推倒,所以,作为团结中国的现实需要,毛的此次到来得到了最高的礼遇!      毛泽东赴莫前夕,苏联刚刚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卫星上天,这在毛泽东看来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正好满足了他要为各国共产党人打气的目的。自从斯大林死后,苏共备受各国党的冷眼,波匈事件闹得社会主义阵营人心惶惶,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大批党员退党、议员落选,“和平共处”,甚至“和平过渡”的主张甚嚣尘上。毛泽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心要利用这次会议给各国党打打气,为此,他进行了广泛的谈话,并亲自向赫鲁晓夫了解苏美实力的对比情况。      毛泽东坐稳后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在力量对比上,究竟是苏联强些,还是美国强些?赫鲁晓夫答复说,在高科技领域的某些方面,苏联领先些,而就整个经济而言,还是美国领先。因为美国的工业相对发达得多,最主要的钢铁一项,苏联的产量才是美国的二分之一。要赶上美国,苏联还要许多年时间。但苏联有信心在15年后赶上并超过美国。      赫鲁晓夫的回答还是实事求是的,毛泽东也并非不解这差距意味着什么。所以毛泽东说,以中国这几年的发展来看,我们要赶超英国也就是15年。当时我们只有500万吨钢,毛泽东对这种差距并非毫不介意。但是,这个时候,他却并没有这样看。他算了一笔账:“当年打希特勒的时候,罗斯福和丘吉尔手里有7000万吨钢,苏联实际只有900万吨钢,美英还不是要来请求苏联帮助他们。并把易北河以东和中国的东北及北朝鲜都划给苏军占领?“这件事很有说服力,说明物质力量多少不完全决定问题,人是主要的,制度是主要的”。并且,历史从来就是“首先由人心向背来作决定的”,“从来就是弱者战胜强者”。反正毛泽东是认定了当前世界总的形势,是社会主义的力量压倒了帝国主义的力量的。      正是带着这样一种心态,在11月18日的会议上毛泽东进行了演讲,在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所有发言者都按照预先提交的发言稿进行发言,只有毛泽东例外;所有发言者都走到主席台前站着讲话,也只有毛泽东例外。毛一度在没有特别准备的情况下谈到,苏联党的领导中发生了“两个不同集团”之间的冲突,“以赫鲁晓夫为首的一派取得了胜利”。他明确地讲了:“这个斗争是两条路线的斗争,一条是错误的路线,一条是比较正确的路线。”并肯定“斯大林逝世后这四五年,苏联的内政、外交有很大的改善,这就证明赫鲁晓夫同志所代表的路线比较正确,而反对这样的路线是错误的”。毛泽东在讲话中一上来就讲:“现在世界上有两股风:东风,西风。中国有句成语: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我认为目前形势的特点是东风压倒西风,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的力量对于帝国主义的力量占了压倒的优势。”同时毛泽东还引用了另一句中国“俗话”,叫“蛇无头而不行”。意思是说凡是集体,总要有一个带头的。      尤其是毛泽东的另一段“极而言之”的话。引起了与会者的骚动与不安,毛泽东试图让各国党能够鼓起勇气,“从战略上藐视敌人”。他说:“一切所有号称强大的反动派统统不过是纸老虎,原因是他们脱离人民。包括美帝国主义和原子弹,也是纸老虎,没有什么好怕的。只要我们在战略上藐视它们,在战术上重视它们,就不难战而胜之。”对于毛泽东的这一思想,包括赫鲁晓夫在内,不少与会的代表颇难接受。并引发了后来的争辩。正像赫鲁晓夫后来所,原子弹可不是什么“纸老虎”,不论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原子战争打想来,整个世界也许都要毁灭掉,哪里还有什么人民可靠?毛泽东不同意,对于充满浪漫主义思想的毛泽东,对生命有着不同于人的价值观念。他在大会上公开表示:有人告诉我说,原子战争打起来,全世界现有的27亿人都会死绝的。我就不信。我估计可能死掉三分之一或者再多一点,“极而言之,死掉一半人,还有一半人,帝国主义打平了,全世界社会主义化了,再过多少年,又会有二十七亿,一定还要多”。他还是列宁那条原则:只要有帝国主义存在,就一定会有战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横下一条心,打了仗再建设”,即使死一些人,有什么好怕的?      1957年莫斯科会议之后的毛泽东,可以说是豪气干云。还没有回到北京,他就已经开始按照他那“不断革命”的思路,准备发动“大跃进”,超英赶美了。开始提出15年左右赶超英国;1958年4月改为10年赶上英国,再有10年可以赶上美国;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毛泽东提出,在党内小范围里头,应掌握的口径是7年赶英,15年赶美。6月22日,毛泽东说;赶超英国不是15年,也不是7年,只需要2年到3年,2年是可能。毛泽东自己都没有想到,不过几个月之后,他发现,超英赶美已不在话下,中国就要超过苏联,提前迈进共产主义了……      1958年5月中共的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争取在15年或者更短时间内,在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会后,全国各条战线迅速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举行扩大会议,确定了一批工农业生产的高指标,提出1958年钢产量要在1957年535万吨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作为1958年实现“大跃进”的主要步骤。会议还决定在农村普遍建立人民公社。毛泽东的“三面红旗”(指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确立。      如何才能完成钢产量翻一番的目标?中共高层认为不能单纯依靠正规的大钢铁厂,应该全面发动群众,用土方法炼钢,各地上马土高炉,并给各省分配了需要完成的产量任务。于是,北戴河会议9月1日发表公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号召全党全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此后全国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运动。7月份全国各地的小高炉有3万座,8月底达到17万座,9月底达到60多万座,10月底全国小高炉达到几百万座。全国参加大炼钢铁的人数也激增,由7月底的几十万人发展到9月份的5000多万人,到了1958年底,全国共有9000多万人参与到大炼钢铁的运动。      1958年8月,毛泽东提出“还是办人民公社好”。之后,在北戴河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人民公社化运动在极短时间内骤然兴起,迅速席卷神州大地。人民公社的主要特点是“一大二公”,毛泽东把人民公社当作是中国“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理想形式。各个生产大队都以生产队为单位组织了公共食堂,并提出“放开肚皮吃饭”等口号,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农村得到蓬勃发展。      在公社的体制下,农业生产的任务由农民们组成的大集体共同承担。农民的自留地,自有的牲畜等也归了公社。大跃进运动,在政治上只讲三面红旗,工业上“以钢为纲”,农业上“以粮为纲”。9000万人上山大炼钢铁,造成地里庄稼荒废,直接为其后几年的大饥荒埋下了祸根。开始公共食堂饭菜丰盛,却浪费惊人。但多数人都相信,“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制度即将到来,人们还是沉浸在狂热的喜悦之中。      满腔热情的农民把锄头、铁锹、秤砣、锅等都扔进土炉里“炼钢”,炼钢炉满山遍野,炉火通宵不息。当年本来粮食丰收在望,可9000万人上山炼钢,粮食烂在了地里,无人收割。彭德怀急了,以诗疾呼:“青壮炼钢去,锄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我与人民鼓与呼。”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到1958年底,宣布钢产量为1108万吨,生铁产量为1369万吨,经过核实合格好钢只有800万吨,合格的生铁只有963万吨。据国家统计局估算,1958年土法炼钢的亏损至少达到50亿元,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3.8%。可以说大跃进运动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得不偿失。      “大跃进”导致了共产风、浮夸风的盛行,大报粮食高产卫星等虚假现象,层出不穷。但毛泽东一直把“大跃进”、“人民公社”看成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不容许怀疑和反对;对于运动中有偏差和问题,则认为不必大惊小怪,是前进中的困难,是不可避免的,不断纠正就是了。如认为公社已整顿得差不多(还要保留公共食堂),工业再调整一下指标之类,1959年初,毛泽东委托陈云进一步落实1959年钢铁生产指标。陈云经过各方面的比较研究后,将1959年钢的生产指标落实在1300万吨。      毛泽东在1959年4月29日写了一封《党内通信》,其中提出了一个“讲真话问题”,说“收获多少,就讲多少,不可以讲不合实际情况的假话。”为了鼓励讲真话,毛主席还这样说道:“老实人,敢讲真话的人,归根到底,于人民事业有利,于自己也不吃亏。爱讲假话的人,一害人民,二害自己,总是吃亏。”但是,57年反右运动以来,左风抬头,实事求是早就没了市场,媒体的瞎吹狂捧,上下早已迷失方向。      6月13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工业、农业、市场问题。这次会议,贯彻了落实陈云提出的上述原则。会上,毛泽东通过对前段时间“大跃进”经验,教训作了总结,但对成绩也作了充分肯定。这次会议虽然承认反冒进的一些具体做法,也承认陈云抓经济工作,坚持综合平衡的原则是正确的,但在总体上仍然坚持南宁会议以来批评反冒进的路线。      问题出在庐山会议之后,全国大批判“彭德怀反党集团右倾机会主义”,终于导致出现大量饿死人的情况。1959年7、8月间的庐山会议上,彭德怀上书言事,对总路线和“大跃进”作了客观的表述。他把错误出现的原因,归结为领导者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有问题,是“小资产阶级狂热性”背离了“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应该从指导思想上纠正“左”的东西。尤其是张闻天对“左”的错误的性质和程度的认识,比毛泽东深化了一层,就被认定为“怀疑”“三面红旗”,当然不能容忍。彭德怀的信否定了所谓的成绩,于是庐山会议的性质由纠“左”变成反右。在反右倾、鼓干劲的气氛下,陈云在会前提出的被毛泽东赞扬的一些意见被搁置起来。      庐山会议从纠“左”转向反右,彭德怀的《意见书》是“导火索”,看来事情带有偶然性,其实不然。会议前期,大家思想并没有敞开,对形势的估计一直存在分歧,一些不同意见遭到压制。毛泽东原来估计,彭德怀的《意见书》印发后,会引起一些人的批评和反对,而实际情况却是得到了不少人的同情和支持。毛泽东怀疑党内有人在刮风。一些“左”派人物感到批评“三面红旗”的人越来越多,会使人泄气。担心“左”派队伍守不住阵地。与此同时,从中央到地方都不断传来对“三面红旗”的尖锐批评;在国外,赫鲁晓夫和东欧国家的一些领导人,也连续发表批评中国“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讲话和文章。这一切都使毛泽东感到形势严重,感到空前的孤立。这不由使毛泽东必须进行反击,他当时就说得很明白:一个百花齐放,一个“大跃进”,一个人民公社,赫鲁晓夫们是反对的,或者是怀疑的。这三件事要向全世界宣战,包括党内大批反对派和怀疑派。      (二)      大跃进、人民公社,刮起的“共产风”。宣布了一切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产品由国家统一调拨使用,上交利润、生产开支、社员消费均由国家统一确定。公社不但普遍实行了军事化,而且普遍实行了半供给制,社员把个人私有生产资料或其他财产自动交给公家。当时社会上流传着“无产阶级就是一铺一盖、一碗一筷,还有身上的穿戴,除此而外,其余都是祸害”的说法。“共产风”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集中了生产资料,而且进一步剥夺、集中了农民手中仅存的生活资料。公共食堂的建立,一度宣传为是吃饭不要钱的天堂,而恰恰是集中管理农民的口粮,剥夺了农民自己拿饭碗的权利。      提到中国的大饥荒,人们会首先想到的是河南信阳,这是中国大饥荒饿死人最多的地方。信阳地区位于河南省东南,与湖北的随州和安徽的六安、阜阳等地区接壤。该区与河南的洛阳、安阳素有“三阳开泰”,是河南省的重要粮棉产区,且还盛产茶叶、木材、毛竹、油桐、药材和猪鸡鱼鸭等,素称青山绿水、鱼米之乡的美称。就是这样一个美丽富饶的地区,在 “大跃进”期间,由于“浮夸风”、“共产风”的肆虐,竟然造成了大量人口的非正常死亡,成为举国震惊的信阳事件。      1958年春,信阳地区的遂平县嵖岈山群众为了兴修水利,要求把几个高级社联合成一体,当时取名叫集体农庄,学苏联的,实行领导、计划、分配、财务四统一。不久,毛主席提名叫人民公社,嵖岈山就成了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到8月份,全地区实现了公社化。      在1958年夏收中,当时在楂岈山人民公社,将一块亩产四五百斤的小麦浮夸成3200多斤。随之,西平县城关公社出现了亩产小麦7320斤的更大浮夸典型。这种浮夸不但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由于地委的首肯,反而成了高产的典型,就在这时,继《河南日报》之后,《人民日报》也大登特登亩产几千斤的消息,还发了号外。从此以后,谁要说是假的就挨批斗,全区为此挨批斗的人大约有12000多人次。于是浮夸风越刮越大,信阳县有名的鸡公山公社浮夸到亩产万斤水稻,有个别的地方浮夸说亩产几万斤,还出现亩产几十万斤的大典型。      在当年大办钢铁的工业运动中,到处是浮夸成风。且不说炼钢的质量行不行,数量都是假的。许多地方把日产几百斤说成几千斤,商城县更绝,竟浮夸成日产6000吨。为此,中央冶金部在商城开了一次全国大炼钢铁的现场会。当时明眼人就提出了不同看法,但地委领导仍一意孤行,并说,群众运动,气可鼓而不可泄,不要看消极面太多了。所谓“看消极面太多”,就是有些干部强迫命令、违法乱纪、随便打人,将山林松木乱砍滥伐,砸群众的锅来炼钢等做法。      正是这种恶意的宣传、误导,全国“五风”盛行:即“共产风、浮夸风、瞎指挥生产风、干部特殊化风、强迫命令风。” 阶级斗争的理论与实践从此升级。      1959年,信阳地区出现了大旱,一百天不下雨,秋粮眼看着大面积歉收或无收。当时地委几个书记分工,为了让全区各县市领导认识问题的严重性,在8月初召开了一个各县市有关负责人的会议,让大家实事求是地估计秋收形势,认识灾情,及早采取措施如多种蔬菜等,将灾荒消灭在春节之前。但这个会议事先未经地委讨论,有些人就有了看法。不久,省委要召开贯彻庐山会议精神(反彭德怀)的会议,地委让各县报秋收预产,地委办公室汇总后,召开常委会讨论。当时地委9个常委中,8个人认为1959年农业生产比1958年丰收,是特大丰收年,因为根据各县市预报的粮食产量是72亿斤,而1958年不过56亿斤。      “反右倾”使“左”倾错误变本加厉。各地区抓秋季粮食征购任务,省委仍按1958年大丰收的标准征购,信阳地区又完成了16亿斤,将农民的口粮、种子粮都交了征购。秋收刚完,很多地方就已无米下锅、没粮可吃了,群众开始出现了外出逃荒要饭的现象。很多食堂开不了伙,群众无奈,就在家里煮红薯叶、野菜充饥。干部发现后把他们的锅给砸了。群众的外出逃荒,被地委认为是破坏大跃进,就让各县市在各路口设岗拦堵群众,不准外逃。当时政府不仅没有认识问题的严重性,反而认为是有人蓄意将粮食瞒藏起来了,于是决定在全区开展反瞒产运动。       当时就有有良知的干部,到西平、遂平两县开展反瞒产工作。在遂平县,县委还在召开全县生产队长以上干部会议,进行反瞒产动员,然后讨论报瞒产多少。看到报多人都低着头一言不发,即感到其中大有问题。于是就下到两个公社,了解一些生产队的群众生活,知道群众确实已经没有粮食,仅靠吃点红薯、野菜等充饥,不少人脸上已出现浮肿。看到问题的严重性,当天晚上就回到县委召开常委会议,提出了征购已透底,人民生活已无着落,不要再逼大家报瞒产了。这个干部说瞒产可能有,但当前急需安排好群众生活问题,然后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随后该干部一方面让秘书给上峰报告,一方面开仓放粮,安排群众生活,使这个县基本上没有饿死人。不想后来该干部遭到批斗时,开仓放粮成了一大罪状,他的秘书也受因此受牵连。      其他县的情况就不同了,都说反出了瞒产几千万、几亿斤不等的粮食,还召开了一些现场会。如鸡公山公社现场会,在场里圈着很多所谓瞒产粮食,其实就上边一层稻子,下面全是稻壳来弄虚作假。类似这种情况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是,这就不可能不把群众置于死地,群众写信向上面反映情况,结果被逮捕法办,有的党员被开除了党籍。光山县某地有个农民找医生看病,医生说这个病好治,有两碗粥就好了,因此这个医生遭到逮捕。信阳县委有一个纪委干部看到饿死人的严重问题,给省委写信反映情况遭受到留党察看处分。      群众已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情况下,不少地方开始杀牛自救。这不但没有得到相关的重视,反而,被定性为“破坏社会主义”、“反对大跃进”等罪名,在公检法立案,被列入的批斗对象。这些极左的做法使得人人自危,从此,很多人都睁着眼睛说瞎话,浮夸风、共产风、一平二调风,特别是干部的强迫命令、瞎指挥风,就大刮起来,根本不管人民的死活。      在正常情况下,如果遇到饥荒,或能得到外界的援助,或者外出逃荒。但是,在当时的制度下,农民没有求助和逃荒的权利。各级政府千方百计地对外封锁饥荒的消息。公安局控制了所有的邮局,向外面发出的信件一律扣留。仅信阳地委让邮局扣的向外求助信,就多达1万2000多封。为了不让饥民的外出逃荒走漏消息,在村口实行封锁,已经外逃的则实施围、追、堵、截,外逃被抓获的饥民则以“盲流”或“流串犯”的罪名游街、拷打或其它方式的惩罚。当毛泽东得知信阳发生饿死人的严重事件时,他说事件的性质是阶级敌人窜夺了领导权,是反革命复辟,对劳动人民实行疯狂的阶级报复,解决办法是实行民主革命补课,从而更导致对基层干部大规模的斗争、撤职、逮捕。            从信阳事件中可以看出,广大人民群众是何等的纯朴、善良。当时信阳地区饿死那么多人,并非没有粮食,所属大小粮库都是满满的,但群众宁可饿死,也没有抢过一个粮库。这证明与共产党血肉相联的人民多么遵纪守法,多么相信党,而我们某些领导干部,早就忘掉了人民!      但是,信阳事件对于中国来说折射出的只是冰山一角!据当时国家统计部门的统计,中国人口减少了2000万。若加上每年本应增加新生人口一二千万,所以,实际的饿死人口在4000万左右(最新的专家研究报告:从1958年到1962年期间,中国饿死3500万人)。“没有呼天抢地的哭声,没有披麻带孝的礼仪,没有送葬的鞭炮和纸钱,没有同情,没有悲哀,没有眼泪,也没有震惊和恐惧。几千万人就这样无声无息地,精神麻木地消失。有的地方用大车将死人成批地拖到村头的大土坑里,有的地方因无力掩埋,死人的胳膊和腿还露在外面,有的地方死人就倒在寻找食物的路旁,还有不少死人长时间放在家里,被老鼠啃掉了鼻子和眼睛。……”(杨继绳《墓碑》)这是大饥荒的真识写照!        由于大跃进的浮夸,全国各地都搞起三高农业,即高指标、高估产、高征购。1958年宣布粮食总产量为7500亿斤,以后统计的数字(还有虚夸)为4000亿斤,实际产量基本与上年持平,但征购数量增加了21%,其结果就是从农民的口粮中深挖硬挤。      要完成高征购指标,农民必须把口粮、饲料、种子搭进去,在完不成征购任务时,上级部门认为农民在搞瞒产私分。各地普遍用对基层干部撤职、开斗争会、毒打、劳教、逮捕等方式强迫交粮,被打伤、打死的干部和农民不计其数。斗争会上有这样的问答:“生产队大跃进了没有?”“大跃进了。”“人民公社优越不?”“优越。”“那你为什么不交粮食?”      在公社化、反“瞒产私分”、办公共食堂的过程中,有抵触情绪的农民,因饥饿偷吃了集体青苗的农民,在水利工地上因饥饿干活不力的农民,都可能遭到残酷的无产阶级专政。专政的刑罚有几十种:吊打、罚跪、游街、扣饭、冷冻、晒太阳、割耳朵、拳打脚踼、冷水浇头、拔头发、竹签子穿手心、松针刷牙、点天灯、火炭塞嘴、火烙奶头、拔阴毛、通阴道、活埋等数十种极为残忍的酷刑。信阳地区罗山县彭新公社有17名预备党员,在“反瞒产”中打了人的16人,都“光荣地”转为正式党员,只剩一个不得转正,因为他没打人。当时还有这样的口号:“谁藏一粒粮食,就等于私藏一粒子弹。”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发表文章证明,每亩产量可以达到39000斤,这为反瞒产私分提供了充分的“科学论证”。其结果是饿殍遍野,疮痍满目,人以相食!      信阳五里店村一个14、15岁的小女孩,将4、5岁的弟弟杀死煮吃了,因为父母都饿死了,只剩下这两个孩子,女孩饿得不行,就吃弟弟。……      1959年10月15日,熊湾小队张芝荣交不出粮食,被捆绑后用劈柴、木棒毒打后死亡,大队干部还用火钳在死者的肛门里捅进大米、黄豆,一边捅一边骂:“要叫你身上长出粮食来!”张被打死后,留下8岁、10岁两个小孩先后饿死!      1959年10月15日,陈湾小队社员陈小家及儿子陈贵厚因交不出粮食,被吊在食堂的房梁上毒打,后又扔到门外用冷水冻,陈家父子7天内先后死亡,家里留下的两个小孩也活活饿死!      1959年11月8日,熊湾小队社员徐传正被诬陷“有种不交”,被吊在食堂房梁上,残酷毒打,6天后死亡。徐一家6口随后全部饿死!      1959年11月8日,晏湾小队社员钟行简因被认为“违抗领导”,被干部用斧头砍死!      1959年11月13日,熊湾小队队长冯首祥,因没有向来这里的大队干部让饭,被看成瞧不起大队干部,就被吊在大队食堂房梁上毒打,并将其耳朵撕掉,6天后死亡!      1959年12月9日,陈湾小队社员陈富厚因无粮可交,被绳子穿耳,并捆绑吊在梁上用扁担打、冷水淋,当场死亡。为防止其子陈文胜(17岁)声张,诬陷他宰杀耕牛,捆绑起来毒打致死……      单寺公社高家生产队的社员说:“粮没了,柴光了,人病了,屋倒了,哪里黑了,哪里住,走投无路,没了办法,就等着死。”      1960年春,甘肃定西地区农村断粮,地委书记说:“宁饿死人,也不能向国家要粮食。”在搜刮粮食的过程中,通渭县向公社下的命令是:“完不成粮食任务,提头来见!”当时的口号是:“宁欠血债,不欠粮食。完成粮食任务就是血的斗争。”      1960年冬,河北省委决定农民口粮为每天4两(旧制,相当于现在的2两半),省委负责人说:吃4两的是马列主义,超过4两的是非马列主义。随后,省委提出「吃4两,晒太阳」的口号。      当时在四川、河南 、山东、甘肃、安徽、贵州等省不少地方,几乎家家都有人饿死,很多家庭人口全部死绝,有的村庄死得绝无人迹。正是应了毛泽东在1958年6月《送瘟神》里的诗句:“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甘肃总人口只有1300万,全省饿死人数在100万以上。死人比率最高的在通渭县,将近三分之一,70%的家庭有死人,有的全家死绝。当时被派遣去解决“通渭问题”的一个干部回忆说,他们只看到炕上、路上、田间、地头都躺着人,死人活人不分,活人没有力气或顾不上埋葬死人,他们不怕死人怕活人,因为活人想吃人。      四川历来号称“天府之国”,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但在大饥荒年间死人最多,达到1000万至1200万,之所以难于准确估计数字,是因为四川省委在当时就从政治上控制人口统计工作,命令上报死亡数字多的地区“重新调查”。四川是全国饥饿时间最长的省分,因其最高领导人李井泉善于揣摩毛泽东的心意,对于极左跃进的做法坚持不降温,并大量外调粮食,以证明政策正确,形势大好,他以千万人的生命为代价,晋升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安徽凤阳以农民逃荒要饭闻名,这个不到40万人的县,3年大饥荒饿死9万人,将近四分之一。饥荒的主要原因是高指标、高估产、高征购,凤阳县委1958年上报指标8亿斤,实收1亿6000斤,国家强力征购占43%,造成农民缺粮断炊,1959年产量为1亿8000斤,上报为4亿斤。安徽全省饿死的人在500万到600万之间,超过总人口的15%。在安徽亳县,由于吃人肉的情况不断发生,出现了人肉市场交易,农民摆摊设点或流动串乡卖人肉。      人民公社是农业集体制度的尝试,却也把极权制度推向了极至。人民公社刚成立时,普遍实行供给制和工资相结合的分配制度。供给制,是由各级官员对老百姓的生活必须品进行“供给”,这不仅为各级官员控制集体财富创造了条件,也从基本生活上控制了社员。官员不“供给”,社员就无法维生。由于政府不具备供给能力,供给制最后昙花一现。      公共食堂制度是大量饿死人的重要的祸因。兴办公共食堂的过程是消灭家庭的过程,也是对农民掠夺的过程。农民家庭的灶拆了,锅盆碗盏和桌椅板凳被共产了。粮食和柴草集中到食堂,家畜、家禽也集中到食堂饲养,社员挖的野菜也要交给食堂。有的地方,除了公共食堂以外,家庭的烟囱不允许冒烟。公共食堂最先暴露出来的危害就是浪费粮食。公共食堂最重要的效能是把“无产阶级专政”贯彻到每一个人的肚子里。办了公共食堂以后,生产队长是一“堂”之长,谁不听话,他就不让谁吃饭。办公共食堂,实际是让农民把饭勺子交到了领导人手里,也就是把生存权交到了领导人手里。农民失去了饭勺,就失去了生存权。根据毛泽东的喜好和宣导大办公共食堂,是造成农民饿饭和死亡的重大原因。      没饭吃,没柴烧,地荒了,耕畜大量死亡,人们无心生产。谈到社会治安时,群众说:社会风气极端反常,好人受打击,老实人吃亏;有些地方是坏人当权,横行霸道,老百姓受气,既不敢怒,更不敢言。有的说:“三只手吃饱饭,两只手饿着干”,“共产风吹散了心,浮夸风要了命”,“受苦受难被活活饿死的都是咱老百姓,上什么天堂呀,都下地狱了……”灾难连锁反应殃及全国,强权统治“五风”盛行,共产风把农民刮得一贫如洗,浮夸风害了那么多农民的命,瞎指挥风剥夺农民的一切权利,强迫命令风使农民变成了农奴,干部特殊化风催生了一批新贵。“五风”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浩劫,其罪恶真是罄竹难书!!      (三)      饿死3500万人是什么样的概念?相当于1、2次世界大战人口死亡的总和,相当于向中国农村投下450枚原子弹,相当于100个南京大屠杀,相当于发生150次唐山大地震,相当于430次汶川大地震。      过去,人们常常把这场二十世纪最大的人道主义灾难,归因于自然灾害、苏联修正主义逼债和帝国主义的封锁.。但近年披露的资料表明,所谓的自然灾害也和当年的生产大跃进一样,不过是一种人造的神话。其实,早在1962年刘少奇就谨慎地指出,造成经济困难的原因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且不说东北免于饥馑是得益于苏联的借粮,美国欲相援而被拒,那真是无话可说了!      许多年过去了,人们在总结这段历史时,还是轻描淡写的归之于领导人头脑发热,首先是由于毛泽东头脑发热,其他一些领导人以至于地方和基层干部也跟着一起发热。上升到理论高度就是领导人在指导思想上犯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大家也跟着一起犯了主观唯心主义错误,结果就酿成大跃进运动。或者说是由于没有掌握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律、过分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酿成的悲剧。总之,是犯了左的错误,是好心办了坏事。纠正的方法就是加强对唯物辩证法的学习,树立正确的经济建设观念,防止左的急躁冒进,克服急于求成的思想。如此等等,一场人道主义灾难就这样轻松地给和谐掉了。      据《生活文摘报》上的一篇《1960年,前苏联“逼债”真相》一文透露,当时中国共欠苏联债务14.06亿新卢布,折合人民币52.9亿元。应该说,这些外债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是微不足道的。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仅1958年的大炼钢铁,就使我们损失了2000亿以上。苏联单方面撤走专家,终止对华经援协议,发生在1960年7月,当时的大饥荒早已酿成,大规模的饿死人的现象早已发生。据周恩来透露,当时苏联并未要求中国提前还清外债,而是中国主动向苏联提出,用对苏贸易的顺差额中的一部分来提前全部还清债务。这说明,把苏联翻脸说成是大饥荒的原因是推卸责任的行为。      需要说明的是,这三年同时是中国大规模援外时期。本来,1958年和1959年,因中国大跃进,财政紧张,已削减了外援的幅度。但中苏决裂后,中国随即扩大了外援的规模。1961年,援外支出就已接近偿还外债的支出。到了1962年,援外支出更是大幅度的超过了偿债的规模,大把大把的粮食和物资流到了朝鲜、古巴、越南、阿尔巴尼亚等国。与其说,三年大饥荒是苏联逼债的结果,毋宁说打肿脸充胖子的结果,是拒绝国际社会的援助造成的。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左倾极端狂热的大炼钢铁、大办食堂和“共产风”使人们无心收割庄稼等原因造成的。它显然不是自然灾害,也不是苏联造成的?令人可悲的是,我们搞清这一历史真相竟然要用了40多年的时间。      人类的记忆是国家和民族赖以进步的阶梯,是人类航程前进的路标。我们不仅要记住美好,也要记住罪恶,不仅要记住光明,也要记住黑暗。极权制度下的当权者隐恶扬善,文过饰非,强制地抹去人们对人祸、对黑暗、对罪恶的记忆。因此,中国人常犯历史健忘症,这是权力强制造成的健忘症。      对于这么大的人道主义悲剧,全人类都有义务吸取历史教训。虽然执政者对大跃进,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持否定态度,但也从不鼓励学者去认真研究这一历史悲剧的成因和后果。以致中国知识分子,普遍缺少大历史观的概念,大跃进和反右以及文革相比,一个为前因、一个为后果,对知识分子成了刻骨铭心的伤害,因而知识分子大多只记得自己的伤痛,而忽视了对大跃进的研究。仅以非正常死亡率来衡量,大跃进──大饥荒中死去的无辜的中国老百姓的总数要比文革死去的总数大二十倍,甚至二十倍以上。和反右相比的话,这个比率自然还更大。但谴责大跃进的文字却远远少于前者的二十倍,或还更少!所以我们在反思这段历史的时候,恐怕知识分子的良知也是一个应该反思的问题。      现今而言,对这一主题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现时的语境,原新华社高级记者,现《炎黄春秋》副社长杨继绳有关大饥荒研究的专着《墓碑──中国六十年代大饥荒记实》,也只能在在香港出版!这部由他潜心调查写作二十年的一百一十万字的巨作,不仅引用了大量被严格保密的档案材料和他对许多中共高级干部的独家采访,更对四川、安徽、甘肃等十一个重灾区作了慎密的描述和研究。这一著作已经被学界不少知名学者认为是“一部可以和代表俄罗斯的良心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相媲美的巨著。”遗憾的这部引人深省的巨著,需要反思的大陆人却无缘瞻仰。好在近来思想开放,大陆出版了一本《农民日报》原总编辑张广友的《抹不掉的记忆——共和国重大事件纪实》,作者曾任新华社记者20多年,是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三年困难”事件的亲历者、见证者、知情者、记录者和一定程度的参与者。本书记述了作者亲历、参与并采访这些事件真实过程、真实状况、重要数据(许多事实和数据首次公开)。这些亲历的场景、生动的细节,对唤醒许多人历史的记忆,有助后来人正确地认识这场灾难!      谁为这场灾难负责?作为国家第一把手,毛泽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是这场灾难的“始作俑者”。毫无疑问,由大跃进造成的大饥荒有多种原因,如政治上的专制、领袖人物的野心和经济上的极端浮夸。如果中国当时实行的是民主制度,这样大规模的饥荒或可避免。但是如果只停留在政治制度的层面上,我们还是不能回答以下问题。民主制度,虽然是可以避免饥荒的重要条件,但是大饥荒后,民众盲目而狂热的崇拜,又进一步加大了大饥荒后次生灾害的形成,所以,令人困惑的是在古代,饥荒之后是荒政,而在当代,灾难之后却变成了恩政!权力在灾民那里的所有恩人秀的表演,被演化成了重申政治合法性的良机——恩人当执政。面对灾难,竟能创造出多种宣传效果:把灾害转化为庆典;把问责转化为感恩;把丧事转化为喜事;把哀伤转化为喜悦;把反思转化为赞美;把对生命的珍惜转化为对组织的效忠;把民众的良知转化为对国家的颂扬……这就不难理解,民主制度在中国为什么找不到土壤,因为民族精神里面有一种乐于让专制阉割的基因!      对于生命的冷漠,是专制制度的一大特征!明清两代,中国的皇帝视自己为百姓的父母,把赈灾看成是皇恩浩荡。所以在清朝,皇帝们因为自然灾荒而发的“罪己诏”就达三百多次。然而,1960年,在大批农民饿死之际,当局不仅没有考虑开仓放粮,反而刻意地继续增加国家粮食库存,这一年饿死人最多,而国家尚有几百亿斤粮食库存。历史资料表明,粮食产量和天灾之间并不存在正比相关关系,在大饥荒期间,中国政府以巨额资金和物资援助一些国家,其中许多国家的生活水平已大大高于中国,这也是叫化子可怜相公的典范。在农民大量饿死的同时,大量粮食被用于外援出口,1959年与1957年相比粮食减产,但出口量增加一倍以上,创造粮食出口历史最高纪录,这个数量够2450万人吃一年。由此来看1959至1961年的大饥荒完全是“人祸”所致,但是,自封为“伟、光、正”的毛泽东却从未发一篇“罪己诏”,还念念不忘的说九分成绩、一分过失。所以,“超英赶美”不是人民的福祉,不过是想以此来重温“上朝天国”迷梦而作的借尸还魂罢了!      毛泽东的确是一个伟大的诗人,在他身上,有着与生俱来的那种狂妄与浪漫的诗人秉赋。因为狂妄他敢蔑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因为浪漫,所以有着与众不同的生命价值观念!他在庐山会议时,把上千万生灵的灭失,看成是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即一分失误、九分成绩。这就不难解读其为什么还能在饿殍遍野,人以相食的大环境下,还写得出那“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浪漫诗篇!      作为大国领袖,高瞻远瞩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大跃进一开始,毛就告诫中共高层做好大批死人的思想准备。在为大跃进揭幕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他大谈死亡是“白喜事”:“是喜事,确实是喜事。你们设想,如果孔夫子还在,也在怀仁堂开会,他二千多岁了,就很不妙。讲辩证法,又不赞成死亡,是形而上学。”“(庄子死了妻子以后)鼓盆而歌是正确的,人死应开庆祝会”。毛甚至还大讲死人的实用价值,“人要不灭亡那不得了。灭亡有好处,可以做肥料。”毛泽东清楚他搞大跃进,中国会死多少人。1959年11月21日,毛对中共高层讲:除了“大办水利”以外,“还要各种各样的任务,钢铁、铜、铝、煤碳、运输、加工工业、化学工业,需要人很多,这样一來,我看搞起來,中国非死一半人不可,不死一半也要死三分之一或者十分之一,死五千万人。”显然这样的结果谁也负不了责任,于是又犹抱琵琶半遮面,自圆其说地道:“死五千万人你们的职不撤,至少我的职要撤,头也成问題。”但他并沒有停止不干,反而示意要下面的人去干,把责任推給他们:“你们议一下,你们一定要搞,我也没办法,但死了人不能杀我的头。”      所以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谋略家,一切为我所用,阴谋、阳谋不过是一个工具性解读,所以他能阴阳互换应用娴熟。有人提出毛泽东究竟喜不喜欢下面的官员造假?在他口里永远是鼓励讲真话的,并常挂有那句“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口头禅。其实毛对此的态度完全是实用主义,他只看造假是否有利于他在党内斗争中的地位。他历来宁左勿右,好大喜功,自以为是。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讲了真话,还提出讲真话会“吃小亏”和“占大便宜”的道理,结果刘还是逆鳞获罪,在文革中招来杀身之祸,乃至死无葬身之地……刘少奇极具讽刺意义的个人命运,进一步从反面揭示了毛体制的实用价值取向:说谎造假永远有利可图,而讲真话则一定会付出极大的、甚至是生命的风险。所以,大跃进与困难时期的官员造假基础皆肇源于此,并成为以后官场的一种游戏规则,趋利避害是官员造假的动力所在。      在毛泽东看来战术是为战略服务的,即手段必须服从目的。毛泽东为推行和巩固其三面红旗,从1957年11月到1958年11月,的“力倡”阶段,通过大力倡导浮夸风、共产风等等,大搞运动群众,借此调动热情排除阻力,认为可以借此创造赶英超美的经济奇迹。从1958年11月到1959年6月庐山会议前期的“纠偏”阶段,他对前段时间狂热政策小作调整,整顿,并组织展开核算,自以为可以借此发现真实的跃进成果,并且加以巩固。第三阶段是庐山会议冲突之后,他自觉已无退路,既要维护大跃进政策的正确性不容怀疑,同时又不得不对灾难性的现实后果作出让步,于是他采取了自欺欺人的认知策略,一面作现实退却,一面用谎言来维护自己和党的权威。庐山会议以后的反瞒产私分,是导致更大饥荒的直接原因。在1959年大减产已成定局的情况下,各级干部或为了邀功请赏,或是怕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昧着良心说实现了“更大跃进”。报高产引起高征购和残酷的“反瞒产”,结果人为地制造了大饥荒。        今年是中国“大跃进”50周年和“改革开放”30周年,发生在半世纪前的“大跃进”运动导致的3年大饥荒,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大悲剧。在气候正常的年景,没有战争,没有瘟疫,却有几千万个鲜活的生命死于人为的饥饿,出现大规模的“人相食”、人吃人。如今大饥荒过去50年了,“改革开放”已进入了30个年头,社会矛盾充分释放,改革走到了临界的关头,左风阴魂不散,处处制肘;腐败层出不穷,人心涣散。只有甩掉历史包袱,才能凝聚人心,改革不同于改良,可以慢条斯理、文质彬彬;也不等同于革命,推翻一切重来。改革走的是中间路线,面对困局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船到中流,在水中打转转无疑是可怕的。所以,我们应清醒该改什么、该革什么,有条不紊有序进行,这样才能避免大跃进而带来的折腾。只有广开言路,信息对流,上下互动,民意沟通,敢说真话才能避免不该发生的灾难!      所以,“大跃进”这段历史不可再含糊不清,让几千万亡灵魂归无所,让活着的人切齿寒心。只有让国家、社会、民众共同记住伤痛,吸取教训,我们才不会重蹈覆辙,民族才会有希望。可是,国家统计局直到现在还用大大低于实际数字的1700万人“忽悠世人”,以至,有良知的学者不得不在50年后的今天,用事实揭破其谬误。并引用大量资料,得出“全国在大跃进/大饥荒期间的非正常死亡的下限是3500万”。在此之前,不断有中外研究者综合各种材料和资料,估算出饿死的总人数,大致说来,在2000万到4000万之间。而新老左派则攻击这些资料,称这些资料偏高,是对毛泽东本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丑化。 那么,我们不仅要问,就算只有十分之一,难道你们认为,200万人的非正常死亡也是天经地义吗?        “在历史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侧面,其实都隐伏着不止千百万双沉默的眼睛,只要有一双眼睛摄取了其中的历史画面,将其记录下来,就给后人多留下一个不可替代的真实镜头,就多了一个观察历史、研究历史的角度。权力垄断的历史总是维护一党一派的政治利益,个人的记忆和叙述却往往是透过自己的眼睛,经过内心的沉淀,记录下哪怕瞬间的真实真相。而正是这些真实真相汇集的能量,就能够在某一个黎明撕破被权力精心编织的历史谎言的铁幕。一个今天看似无足轻重的细节,他年便能把多少年来被维护捍卫的神话砸得粉碎。”(秋桐博文)      “莫为无人轻一物,他时须虑石能言”,如果我们连正确对待历史的勇气都没有,谈何接受历史教训。      建个纪念碑吧!让死者安息!让生者永远记住教训,不再重蹈覆辙!      http://bao.luo.335.blog.163.com/blog/static/438285172011887273419/?suggestedreading&wumii

阅读更多

中国选举与治理 | 毛泽东让周恩来多次检讨两度剥其总理权力

毛泽东让周恩来多次检讨两度剥其总理权力 作者: 来源:人民网 来源日期:2012-3-14 本站发布时间:2012-3-14 0:03:18 阅读量:53次   导读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之前就多次表示对周恩来的不满,不仅出言相讥,甚至两度剥夺他的总理权力,周恩来在知识分子问题上也曾态度强硬地顶撞过一次毛泽东   日前(附注:2007年1月15日)逝世的中共元老薄一波,在1988到1993年间写了近八十万字国史性质的《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由于薄一波在中共党内的地位和亲身经历,这部“将个人回忆和档案材料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产物”,是研究1949年中共建政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期间的中国历史比较有价值的著作。其中关于周恩来和毛泽东关系的多次记载显示,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之前就多次表示对周恩来的不满,不仅出言相讥,甚至两度剥夺他的总理权力,周恩来在知识分子问题上也曾态度强硬地顶撞过一次毛泽东。   只管外交,一度大权不如高岗   据薄一波的回顾,周恩来虽然在中共建政后一直是中国的大管家,但他的总理职务并不是坐得很稳当的。1952年8月,各中央局和大区行政委员会主要领导相继进京任职,当时有“五马进京,一马当先”之说。这当先的一马就是高岗,他以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身份兼任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进京,计委因此有“经济内阁”之称,不属周恩来的政务院(即国务院)管辖。   薄一波1953年春组织财政部出台新税制后,因“事先没有报告中央”等原因而受到严厉批评。不久毛泽东又认为政务院犯了分散主义的错误,强调要加强中央对政府工作机关的领导。此后,经济计划工作和八个工业部由高岗负责,周恩来事实上只负责外交事务。在高岗次年初受到整肃后,周恩来的总理权力才又有恢复。   反冒进,写检讨写到白发增多   周恩来1956年提出“反冒进”再度令毛泽东不快。当时周恩来和刘少奇等人认为经济建设中出现了不切实际的高指标现象,提出稳健的发展思路,但与毛泽东的意思向左。据薄一波记载,毛泽东在1958年1月的南宁会议上特别表扬了柯庆施的文章《乘风破浪》,“16日,毛主席在大会上再次拿出柯文,当众对周总理说:‘恩来同志,你是总理,你看,这篇文章你写得出来写不出来?’周总理回答:‘我写不出来。’”   从1957到1958的一年半年时间内,毛泽东批评“反冒进”,仅薄一波在书中披露的就有:1957年9、10月间的中共八届三中全会,11月13日的《人民日报》社论,12月的杭州会议,点了周恩来的名;1958年1月的南宁会议,2月的政治局扩大会议,3月的成都会议,4月的武汉汇报会,5月的八大二次会议,5月致政治局扩大会议的信。毛泽东批评说:“不要提反冒进这个名词,这是政治问题。一反就泄了气,六亿人了一泄气不得了。”“右派把你们一抛,抛得跟它相距不远,大概五十米远。”   周恩来只得不断检讨,在南宁会议、成都会议、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都作了公开检讨。毛泽东不但对周恩来前两次检讨不满意,而且不许周恩来秘书帮助写检讨,以至于周恩来在写检讨的十多天内,两鬓的白发又增添许多。   大跃进,失去了经济管理权   中共建政之后,周恩来除了总理一职,还兼任外交部长。到了1958年2月,外长一职由副总理陈毅接任。同年5月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毛泽东在讲话中提出要防止闹分裂的话,周恩来便提出要中央考虑他当总理适宜不适宜的问题。在政治局常委开会讨论时,常委们都挽留他,只有毛泽东没有说挽留,也没有说不挽留。事后,中共中央决定成立财经、政法、外事、科学、文教五个小组,各有专人负责,周恩来的权力被大大消减。到了大跃进期间,周恩来实际上失去了对经济工作的发言权。   关于知识分子的说法,周恩来不认错   中共中央1956年1月召开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周恩来代表中央发表讲话,强调知识分子已经为社会主义服务,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之后,在1962年3月的广州会议上,以及人大二届三次会议上,周恩来都认为知识分子“属于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   尽管周恩来的发言是代表中央的,但1956年的中共八大仍然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提法。1957年3月,毛泽东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再次说知识分子“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他们还是属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周恩来1962年的报告就被有些人质疑,当周恩来要毛泽东就此表态时,毛泽东没有说话。但是据薄一波记载,在同年10月的北戴河会议上,毛泽东很不客气地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些阳魂过来了,但是阴魂未散,有的连阳魂也没有过来。”   而周恩来当时也显得比较强硬,薄一波记载,周恩来在1962年10月11日地中央书记处会议上说:“对知识分子,说我们提倡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是没阶级分析,我是代表党作报告的,是党批准的,不是我一个人起草的,少奇在宪法报告上讲过有工人阶级知识分子,劳动人民知识分子,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我不认为我在广州会议上讲劳动人民知识分子有什么错误。”        

阅读更多

中国选举与治理 | 不堪回首的八年抗战和三年大饥荒

  20世纪,中华民族遭遇了两次深重的劫难。一次是1937年至1945年的抗日战争,另一次是1958年至1962年的中国大饥荒。这两次灾难都是人为的灾难,都给中国带来了数千万的人口损失。而到底有多少人直接死于这两次旷世灾难,仍是困扰中国人的迷,更少有人对两次灾难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总结。   一、八年抗战   日本侵略中国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造成中国大批军民死亡则是在1937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   1,死亡人数   建国几十年间,中国对自己在抗日战争中伤亡人数的估量逐年升高。建国初期,中国将1937-1945年日军给中国造成的损失初步估计为1000万人牺牲和500亿美元以上的财产损失。198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绳提出,”中国在8年抗日战争中牺牲的人数有2000万人”。1991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认为,”在1937年开始的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侵华战争中,2100余万人被打死打伤,1000余万人被残害致死”。1994年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著《中国抗日战争》记载,”在抗日战争中,   中国军队伤亡380余万人, 中国人民牺牲2000余万人,   中国军民伤亡总数达3500万人以上”。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又在一份报告中提出,中国抗战直接人口损失累计估计数为2062万人,军民伤亡累计最低限为3480万人,中国抗战直接伤亡人口合计在4100万以上。   以上这些数字并非严格调查和统计的结果,只是根据各种情况进行的估计。其中的主要数字还使用了”伤亡统计”,而不是”死亡统计”,不符合国际上进行战争统计的惯例。让人颇感吃惊的是,中国大幅调增了在抗战中死亡的人数,增幅竟达一倍。建国初期官方公布的死亡数字是1000万,1987年出现了胡绳2000万的说法,1991年国务院仍确认为1000余万,1995年抗战胜利50周年以后官方采纳了2000万的说法。八年抗战究竟导致多少人死亡,由于当时缺乏可靠的人口统计技术,现在已经无法对人口死亡情况做精确地估量。   根据人口学的研究,可以估计中国人口损失的大致限度。侯杨方估算,抗战爆发前的1936年年初中国人口已经达到5.3亿,1911至1936年全国人口的平均年增长率是10.27‰。如果不发生抗战,人口就这样增长下去,到1946年全国人口应该达到5.87亿。根据已有研究成果,1946年年初中国人口在5.20-5.35亿之间,也就是说,八年抗战给中国带来总的人口损失在6000万左右。这是一个很含糊的数字,仅用来对八年抗战中的人口损失做大致估算。   这是不是说日本在中日战争期间杀害了中国6000万同胞呢?应该说,这个数字既包括了战争直接造成的军民死亡,也包括了因战乱造成的人口出生的减少、婴儿死亡率的上升,以及内乱导致的犯罪和自杀行为的增加带来的人口损失。此外,战争还会导致公共卫生和医疗条件下降,引发流行性疾病的增加和蔓延,导致人口大量减损。历史资料显示,战争会导致结婚率和婴儿出生率急剧下降。一战期间,匈牙利的结婚人数减少了68%,意大利减少了63%,德国减少了46%;与此同时,参战国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匈牙利婴儿出生率仅为战前的60%,意大利为43%,德国为49%。战争期间,由于国家职能被严重削弱,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国家往往没有能力进行有效地救灾和赈济。1942年夏,一次特大的旱灾降临已饱受战争、灾害摧残的中原地区。其中灾害最严重的河南省灾情一直持续到了次年的5月,随后又遭受了蝗灾、水灾的袭击,全省饥民3000万,死亡达200万至300万人。与此同时,远在华南的广东也遭受了大旱灾,并伴随传染病的流行,全省人口死亡50万。   其实,直接死于抗日战争的人口数量有相对可靠的数字。抗战胜利后,为了向日本索取战争赔偿,国民政府进曾行了一次全国性的调查。1947年5月20日年国民政府行政院在第四届国民参政会第三次大会上公布了调查结果。数据显示,抗战期间全国军人死亡1328501人,负伤1769299人,失踪130126人,因病死亡422479人;平民死亡4397504人,负伤4737065人。国民政府在报告中说明,上列统计均未包括东北、台湾及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各解放区军民的伤亡数字。1946年7月,中共在《群众》第11卷第11期载,”据初步统计,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冀热辽、山东、苏皖、中原等7个解放区,在抗战期间共计被敌伪杀死或被虐待而伤病致死者3176123人,被捕壮丁2760227人,鲸寡孤独及肢体伤残者2963582人”;另据统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死亡160603人,负伤290467人,被俘45989人,失踪87208人。根据以上国共双方的正式统计数字,1937-1945年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死亡1911583人,平民死亡7673727人,军民死亡合计约960万人。   八年抗战中,中国军民因战争直接死亡960万是一个有充分统计依据的数字。一般来说,正规的统计数字可能偏低,它可能会遗漏某些调查对象,如中共的19个解放区只统计了7个主要解放区。不过,它仍然要比任何单纯估计的数字都要可信。近年来,中国抗战人口损失数字翻番主要是统计标准发生了变化,把战争间接导致的人口死亡也统计了进来,如饥荒、疾病、传染病导致的人口死亡。另外也加上了对先前遗漏的补充。这样,八年抗战中的死亡人口就达到了2000余万。   2,战争赔偿问题   战败国负有对战胜国进行战争赔偿的国际义务。1972年7月,毛泽东大方地拒绝了日本对中国进行战争赔偿的建议。在此情况下,1979年至2008年3月,日本对中国实施了规模庞大的经济援助行动,以经济技术合作、低息贷款、无偿援助(白给,无需偿还)等各种形式,对中国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等经济基础设施,以及农村开发、环境保护、医疗等各个领域提供援助,援助项目遍布中国所有的省、直辖市、自治区,总额达2248亿元人民币。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外汇储备极为有限,急需外汇资金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大型设备,日本的援助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的进行。日本是第一个无偿援助支持中国经济建设的国家,其资金主要来自日本国民交纳的税金。直到今天,日本仍然是中国的最大援助国。   二、1958-1962年大饥荒   1959-1961年.通常被称作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其实,中国人口大规模死亡发生在1958年至1962年的五个年头里面,持续约四年时间,其中以1959年至1961年最为惨烈。全国性大饥荒结束后,中国人并没有摆脱饥饿,全国仍处在普遍的饥饿之中,这种状况直到80年代初期”包产到户”以后才得到改观。饥饿是很多中国人幼时的记忆。   1,大饥荒死亡人数   大饥荒的死难人数,从1000万到6000万有不同的说法。主要出处和来源有三个,一是人口学的计算,二是根据地方史志和年鉴进行统计,三是国家解密档案。1984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科尔根据中国三次人口普查数据以及1983年公布的千分之一抽样生育率进行研究和计算后认为,1958-1962年大饥荒造成2481万人非正常死亡、3081万人口减少出生,人口损失总计达5549万人。1986年,国家人口研究课题负责人蒋正华利用历次人口普查数据和其它相关资料编制出1981年中国人口的完全生命表,并建立数学模型得出,”在困难时期非正常死亡总人数约为1700万人”。2005年,上海交大历史系教授曹树基采用人口学和历史地理学方法重建1959-1961年中国各地非正常死亡人口数,研究显示,”1959-1961年中国的非正常死亡人口多达3250万”。2008年,杨继绳在《墓碑》一书中结合中外学者的看法,提出”大饥荒期间,全国非正常死亡人数大约3600万人,应出生而没有出生的人数大约4000万人。大饥荒使中国人口损失大约7600万”。2011年,香港大学历史系教授冯客研究指出,大饥荒共导致4500万人非正常死亡,其中6%-8%死于酷刑。   曾在国务院办公厅任职的曹思源先生在一次演讲中说:大跃进期间全国饿死的人数已经解密了,是3756万。”当时周恩来让各个省市统计,统计完了以后把数字全部销毁,而且还亲自打电话一个个问,是不是都销毁了?这个材料只给两个人看,一个是周恩来,一个是毛泽东。这个材料在中央档案馆保管,现在已经解密了,现在是可以讲的了”。2005年11月,香港《争鸣》杂志对档案解封情况进行了报道。该杂志称,中共中央已于当年九月对1959年至1962年档案解封,但只准有限的高干接触这些档案。三年”自然灾害”的档案资料被编辑整理为《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六二年全国各地非正常死亡情况》、《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六二年全国粮食、钢年度实际产量情况》。这些档案显示:1959年全国17个省级地区,有522万人因饥饿及非正常死亡,其中城市有95.8万人;1960年,全国28个省级地区,有1155万人因饥饿及非正常死亡,其中城市272万人;1961年,全国各省市有1327万人因饥饿及非正常死亡,其中城市211.7万人;1962年,全国各省市有751.8万人因饥饿及非正常死亡,其中城市有107.8万人。根据以上数据,1959-1962年全国因饥荒非正常死亡3755.8万人(其中城市687.3万人,只占18.3%)。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解密数据遗漏了1958年的数据,1959年的数据也少统计了12个省区。如果加上这些数据,非正常死亡人口总数可能超过4000万。即使以曹树基比较保守的3250万非正常死亡人口计,此次大饥荒仍然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饥荒。   人口学的简单计算就可以揭示大饥荒时期人口损失的程度。1957年年底中国有人口64653万,当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是23.23‰,如果按这个增长速度正常增长下去,到1962年年底全国应该有人口万72519万。实际上,1962年年底全国人口只有67295万,这意味着大饥荒造成了5225万人的人口损失。如果考虑50-70年代是中国人口加速增长期,自然增长率一度到30‰以上,则大饥荒的人口损失可能更多,有学者估计在7000万以上。以上两个数字包含非正常死亡人口和少出生的人口。   2,大饥荒实录   各省饥荒程度很不一样。根据曹树基的研究,死亡率最高的是安徽省,非正常死亡人口占全省灾前人口18.37%,其后依次是四川省13.07%,贵州10.23%,湖南6.81%,甘肃6.45%,河南6.12%,广西4.63%,云南4.19%,山东3.38%,江苏2.88%,湖北2.20%,福建2.02%,辽宁1.71,广东1.71%,黑龙江1.21%,河北1.10%,江西1.06%,陕西1.02%,其余省份的死亡率在1%以下。以死亡人数统计,四川省死人最多,高达940万,其后依次是安徽633万,河南294万,湖南249万,山东181万,贵州175万,江苏153万,甘肃102万,广西93万,云南80万,湖北68万,广东66万,河北61万,其余省份死亡人数在50万以下。   大饥荒发生后,中央号召人民食用代食品。代食品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农作物代食品,包括农作物的根、秸秆、叶、果壳之类,如玉米根、稻草根、玉米秆、麦秆、油菜秆、高粱秆、薯茎、豆秆、高粱秆、玉米包皮、玉米芯、薯叶、麦壳、谷壳、稻壳、豆饼等。1960年春,《人民日报》在相关报道中不断提升玉米的地位,把它从”饲料之王”,提到”杂粮首要地位”,一直到”主粮地位”。第二类是野生植物代食品,包括野生植物的根、秆、叶、皮、果实之类,如草根、芭蕉根、蘑芋、石蒜、萝卜缨、洋槐叶、土茯苓、大百合、野苋菜、鸭跖草、树叶、树皮、槐树花、橡子、沙枣等。第三类是野生动物类代食品,如老鼠、蚂蚱、蛇等等。此外,中央还号召人们食用原本用于猪饲料的小球藻。1960年7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用小球藻制作糕点、面包、糖果、菜肴、藻粥等食品,清香可口。遗憾的是,代食品也不足以解决饥饿。为了充饥,饥民们吃各种各样能吃和不能吃的东西,如拌了毒药的种子、返青的麦苗、蓖麻叶、枇杷仔、观音土,很多人因此中毒或死亡。   饥饿会带来各种各样的疾病,如浮肿病、干瘦病、妇女子宫下垂、妇女绝经、胃下垂、胃肠功能衰竭、肝炎、腹泻、疟疾、伤寒等等,很多人在疾病的折磨中死去。中共中央有关材料表明,至1959年4月底,全国因饥饿而发生浮肿、干瘦、胃肠道、妇女绝经、小儿严重营养不良、疟疾、紫绀等严重病情,将近4000万人次。余习广认为,全国在饥荒期间共有高达3亿6000万人次患上各种疾病。浮肿病是得病人数最多的一种病。治疗浮肿病没有良药,或者说唯一的良药就是粮食。但没有人敢说实话,说实话的人会遭到严厉打击,被”维稳”。一次,安徽凤阳县县委书记赵玉书”带人到一个大队检查浮肿病情况,问公社医院王善良,为什么浮肿病越治越多,你们少什么药?王医师说:就少一味药,粮食!结果赵书记当场令公社召开大会批斗王善良,并通知公安局,在批斗会一结束,把他当场逮捕”。   饥荒造成的死亡是很惨烈的。作家梅桑榆回忆安徽凤阳县的情况说,早晨开门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路倒”。”有一天,我去上学,见一人迎面走来,先是摇晃了两下,然后脸往下,呼嗵一声,栽倒在路边。他的脸向一边侧着,嘴里流出一滩水来,其中有一些绿色的粘稠物和未消化的碎草叶”。还有一次,”一个妇女死在街对面,但她怀里大约两岁的孩子,仍然活着”。又有一个雪天,人们早晨起来,发现三个孩子跪坐在地上,脸朝向有火炉的墙壁,显然希望借炉火的余温取暖,却仍因冻饿而死。江苏省《高邮县志》记载,1959-1961年高邮县饿死37000多人,其中17000多人是儿童。山东省汶上县次邱公社某位社员有一个男孩,59年春天饿死了,家人害怕干部知道后减少口粮,连哭都不敢哭,忍着剧痛,悄悄地把孩子的尸体埋在囤里,臭了又埋在院子里。城关公社55岁的一位老太太,5天吃了3只老鼠,最后还是活活饿死了。   因为饥荒,全国有无数个家庭死绝,甚至整个村庄消失。如河南省信阳地区呈报中央最后一次统计数字显示:全区总人口808.6526万人,1959年11月至1960年10月,死亡107.0321万人,占总人口13.2%。很多家庭死绝,一些村庄消失。   ”人吃人”现象在饥荒期间普遍出现。山东金乡县卓庄村有个社员断炊好几天,刚开始吃毒蛇,后来,饿得实在是没有办法,就扒出一个死去小孩的尸体煮着吃了。1960年5月13日,青海省公安厅给省委写了一份《关于西宁地区当前治安情况的报告》,报告提到,西宁市和湟中县发生人相食案件300余起。1961年4月23日,安徽省公安厅向省委呈交了《关于发生特殊案件情况的报告》(指人相食),报告记载,”自1959年以来,共发生1289起”,根据”对1144起案件调查,其卖给别人吃的36起,其余1108起都是留作自食”。有网友回忆说,”小时候听妈妈说过,一说便流泪,我也是安徽人,安徽和河南是大跃进的重灾区!母亲说她当教师的时候,正赶上三年大饥荒,道上净是死人。有一个女的,把她的女儿给杀了煮着吃,公安局上她家,还从床上搜出一盆人肉,锅里还有半锅油汤,看过的人都说油珠和猪肉的油珠不一样,当时有的一个庄子只剩几个人”。一些地方当时还流传着顺口溜,”人吃人,狗吃狗,老鼠饿的啃砖头”。   令人震惊的是,大饥荒期间非正常死亡的数千万人口不都是被饿死的,很多人是被干部折磨和毒打致死的,其中又以1959-1960年的”反瞒产运动”最为惨烈。据中共湖南省委监察委员会1960年12月的一份材料透露,该省祁阳县1959年以来死亡2556人,其中与干部违法乱纪有关的928人,计打死烧死56人,逼死102人,饿死216人,折磨致死554人。据1961年春中央、省、地、县联合调查组对湖南省湘潭县的调查,”大跃进”以来,这个县原作业组长以上干部18097人,打人的有4021人,占22.3%。被打群众34466人,当场被打死的52人,打后死的549人,扣饭饿死的400人,打后自杀的125人,被打成残废的332人,打后流产的妇女187人,因被打和扣饭而外逃的12676人。河南信阳地区为追逼粮食,仅1959年11月至1960年7月公安机关就正式逮捕1774人,其中36人死在狱中;短期拘留的更是达到19720人,死在拘留所的667人!新县白雀园的一次现场会上,一名大队干部报不出数字,就被五匹马一匹套住头部,另外四匹套住四肢,咔嚓一下,五马分尸。四川省荥经县是全国饿死人比例最高的县。在”反瞒产运动”中,县委书记姚青调动武装民兵荷枪实弹挨家搜粮,对不老实的干部和群众,采用了拳打脚踢、罚跪、揪头发、伤耳朵、捆绑、吊打、人烧人、火烧、锄把捅阴道、刀砍、活埋等37种惩罚手段,其中最惨的、有案可查的是把一个年轻妇女的腿劈开,用锄把直接从阴道捅进去,活活的捅死。香港大学历史系教授冯客在《毛泽东的大饥荒》一书中指出,从中国近年公布的官方文件来粗略推算,1958年到1962年期间,大约有6%到8%的非正常死亡者死于酷刑或直接处决。   3,自然灾害与苏联逼债   有人坚称,”自然灾害”导致了大饥荒。如《中国灾情报告1949-1995》显示,1960年、1961年发生了自然灾害,成灾面积都在4亿亩左右。让人无法理解的是,1956年和1957年连续两年发生成灾面积在2.3亿亩左右自然灾害,并未导致大规模饥荒,而1958年成灾面积只有1.0亿亩,可以说是一个好年头,1959年成灾面积也只有1.9亿亩,但1958年秋却迎来了全国性的饥馑。这意味着,《中国灾情报告1949-1995》的说法并不可靠,或者高达4亿亩的成灾面积另有成因。一些学者研究气象日志后指出:气候最恶劣的是1954年,而非三年困难时期。中国大陆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面积,跨越亚寒带、温带、亚热带、热带等几个气候带,自然条件非常多样化,正常情况下自然灾害只可能是局部性和暂时性的,发生连续三年的、全国性灾害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有文字记载的中国2000多年历史也从未发生过全国性的自然灾害。三年”自然灾害”的说法认为发生了全国性自然灾害,而且持续三年之久。这根本不可能。   以河南信阳为例,因饥荒非正常死亡107万人,全区人口的八分之一遇难,很多家庭死绝,一些村庄消失。时任信阳地委副书记张树藩回忆说,河南信阳的确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灾,一百天不下雨”,但”当时信阳地区饿死那么多人,并非没有粮食,所属大小粮库都是满满的”。河北张家口地区发生的情况也类似。据时任河北张家口地委第一书记胡开明回忆:”鉴于蔚县死人太多,省委工作队……来到蔚县……调查解决饿死人问题。他们惊异地发现,在大多数公社死亡人数急剧增加的情况下,阳原片(蔚县后分为蔚县和阳原县)却死人很少,特别是东城公社情况最好”。原来东城公社的书记武万升瞒着县委秘密放粮,从公社的储备粮中分给每个农民十斤,由社员领回家食用,相邻的公社闻讯,也秘密放了粮,阳原县的农民就是这样获救的。历史上发生饥荒,封建时代的官府都要开仓放粮,老百姓守着粮仓被大规模饿死,这在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   有人将饥馑发生的原因归咎于”苏联逼债”。通常的说法是,1960年7月16日,苏联突然照会中国政府,决定召回在华的所有苏联专家。至9月1日,苏联撤走了全部在华专家,终止所有合作项目,并中止派遣按协议应来华工作的900多名专家。中国由此陷入国际势力的重重封锁。这种说法不实,中国不但没有遭到封锁,美苏两国还主动表示要援助中国。所谓”苏联债务”,据当年主管财政的副总理李先念在《关于1961年和1962年国家决算的报告》中所列举的数字,中国欠苏联的外债和利息共计57.43亿元人民币。这个数目与中国每年600亿元的财政支出相比,只是一个很小的数字,完全不可能造成经济困难,而且截至1960年,已经将其中的33亿元归还。所谓”逼债”,唯一能找到的出处是,1960年12月17日,苏联外贸部部长帕托利切夫约见中国驻苏大使刘晓,指责中国方面未与苏联协商,就单方面把贸易欠债偿还期限确定为五年,并以中方违约为由,表示短期内不向中国提供汽油。不过,紧张关系很快缓解。在得知中国方面出现饥荒后,1961年2月27日,赫鲁晓夫致函毛泽东,主动提出,愿意通过借用形式提供给中国100万吨粮食和50万吨古巴糖。1961年3月8日,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向苏联大使作了口头答复,感谢赫鲁晓夫的好意。不过因出于”争气”和不愿受制于苏联的原因,中共中央只同意接受古巴糖,表示愿将苏联的粮食作为后备。不久,苏联政府又主动提出,”对于中国因农业遭灾而在1960年贸易业务中产生的对苏联欠帐问题。苏联方面表示充分谅解,并向中国政府提出,上述欠账在五年内分期偿还,不计利息。苏联还建议,在今年8月底以前以借用的方式供应中国五十万吨糖,以后在1964-1967年期间归还,不计利息”。据中国贸易代表团汇报:”赫鲁晓夫主动提出对我1960年的欠账和借给我50万吨粗糖都不计利息……这种不平常的谦让和客气是11年来中苏贸易往来中所未曾有过的”。   美国也曾主动提出不带有任何政治条件的粮食援助。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侯锐在《试论肯尼迪时期美国针对中国自然灾害的政策调整》一文中称,”1961年1月25日,肯尼迪就职后的第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当有记者问及粮食问题时他表示:中共最近还在出口食品,因此不必向其提供粮食,但是接着又说美国关心世界任何地方的饥谨,如果既存在对食品的需要也有这样的请求,那么’不管其来自何方美国都会乐于给予考虑'”。3月4日,国务院给波兰大使馆发电文,直接对会谈大使比姆做出指示:’如果王炳南提到中国大陆的食品短缺,并谴责美国为了反面宣传企图夸大事实,那么可以引用总统1月25日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使其相信美国无意单单为了制造宣传效果而提供食品。然而,如果王炳南方面真有对食品的紧急请求和需要,那么美国会乐于考虑答应其需求;要是人民的生活受到了影响,美国将纯粹从人道主义立场给予尽可能的帮助。(相反,尽管会使王炳南表示出对接受美国食品援助的兴趣的这种偶然性微乎其微,但仍要让他知道任何需求都会通过你提交国务院处理)'”。美国方面的援助,被王炳南以中国不要”施舍”、”不会拿原则去做交易”为理由拒绝。   4,大饥荒的真正原因   既然大饥荒不是自然灾害导致的,也不是苏联逼债的结果。那么,大饥荒怎么发生的?   大饥荒的直接原因,是建国初期社会主义经济政策。1949年的毛泽东雄心勃勃,他要在中国迅速建成社会主义制度,把中国打造成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主义国家。这一颇富理想主义色彩的目标与其他领导人希望继续走新民主主义路线的愿望存在明显分歧。毛泽东凭借他在建国初期无与伦比的地位成功实施了他的理想,这体现为前后相继的两条经济发展总路线,一条是”过渡时期总路线”,一条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核心是对各种经济成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消灭私有制经济成分,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1956年,这个目标顺利实现。随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提出要求,这就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它的基本内容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即使从语词里,人们也不难发现其中流露的急躁和狂热情绪。在”总路线”指导下,在全国范围内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标志着”大跃进”全面展开。这次会议调整了”二五”计划指标,把钢产量目标由1200万吨提高到3000万吨,粮食产量目标由5000亿斤提升到7000亿斤,并提出”超英赶美”的目标。1958年8月,中共北戴河会议再次将生产指标夸大2倍。随后各行各业都出现了严重的”浮夸风”,全国各地大小官员展开一场吹牛比赛。如小麦产量方面,1958年《人民日报》刊载,河南省信阳遂平县卫星农业社小麦亩产3530斤;河南省西平县城关镇和平农业社小麦亩产7320斤……;水稻产量方面,湖北应城县白湖乡长春社早稻亩产44308斤,广东省连县中稻亩产60437斤……。一些地方报纸刊载的水稻亩产更加惊人,《天津日报》报道称天津市东郊区新立村水稻试验田亩产12万斤,《广西日报》报道称广西环江红旗公社水稻亩产13万斤。如果这还不算稀奇的话,看一下河北省徐水县向毛主席表现的决心:一棵白菜500斤,一亩山药120万斤,一亩小麦12万斤,一亩皮棉5000斤。在官方媒体中,到处充满着歌功颂德和喜讯,丝毫看不出半点危机和警示的迹象。   俗话说”吹牛不交税”,这话错了。吹牛就是要交税。各地纷纷虚报粮食产量,也就意味着国家征购的增加,以及农民口粮的锐减。以福建省为例,1959年全省粮食总产比1957年下降12.2%,而从农村净征购(征购扣减返销)的粮食却比上年增长40.9%,1960年比1957年粮食总产量减少11.45亿公斤,而粮食净征购量却比1957年增加1.4亿公斤。福建并非大饥荒最严重的地区,情况尚且如此。征购和实际产量的巨大差额,令征购任务难以完成。在各地相继出现”缺粮”、”断粮”、”大规模逃荒”现象的情况下,一些地方领导人,仍认为农民隐藏、私分了粮食。经毛泽东批示,全国范围内掀起”反瞒产运动”,强行征购。有些地方的”反瞒产运动”极为凶残,当作一场阶级斗争来搞。就全国来说,打人现象及其普遍,惩罚形式多种多样,如批斗、辱骂、推搡、罚跪、背磨盘、捆绑、扇耳光、揪头发、灌粪、灌尿、灌辣椒水、灌肥皂水、抽皮带、毒打、吊死猪、刀砍等等。”反瞒产运动”显然收到了预期的效果。1959年11月27日,粮食部向中共中央提交的报告中流露出喜悦之情:今年秋季粮食征购运动声势浩大,来势猛进度快,为往年所没有,截止10月底,全国粮食库存已达658亿斤,为历年同期最高值。报告还承诺,中央确定的1959-1960年度1075.8亿斤的征购计划应该可以超额完成,各地决心很大,已经安排了1100亿斤完成   1200亿斤是有可能的。实际上,1959年冬至1960年冬,正是饿死人最多的一年。   农业丰产卫星接连上天,工业也不示弱。在毛泽东的指示下,全国范围内”以钢为纲,全面跃进”。1958年7月底,全国钢铁战线的劳动力只有几十万人;到了9月底,骤增至5000万人;10月,又增至6000万人;到了年底,参加大炼钢铁的男女老幼已经高达9000万人。”大炼钢铁运动”干得如火如荼、热火朝天。全国各地的田野里,山坡山,小土炉星罗棋布,到处烟火点点,浓烟滚滚,蔚为壮观。现在,人们都知道大炼钢铁是一出闹剧,炼出的都是一些残渣废铁,而它对农业的影响却是致命的。1958年被公认为一个丰产年,由于大炼钢铁抽调了大量农村劳动力,人们只能眼睁睁看着粮食烂在地里,收不上来,造成丰产不丰收。此外,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仅一场伴随大风的降雨就会造成农作物倒伏,从而使粮食大量减产。其实只要人们把歪倒的禾苗扶正,粮食产量就可以基本不受影响。大跃进时期,人们一窝蜂地跑去大炼钢铁、开山挖渠、建水库修水坝去了,没有精力照顾农作物,上级们又瞎指挥,耽误了农时。这应该是所谓三年”自然灾害”真正的成灾原因。   ”大跃进”运动顺利开展的制度基础是”人民公社”制度。人民公社还是毛泽东的心爱之物,被看作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必要步骤。1958年8月29日,北戴河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全国兴起兴办人民公社的高潮。截至1958年9月29日,全国农村实现了公社化。除西藏外,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共建起人民公社23384个,加入的农户112174651户,占总农户的90.4%,其中有12个省达100%。到了10月底,参加人民公社的农户进一步增至99.1%。”人民公社”是政社合一的组织单位,一般一个乡建一个社,公社内部实行军事化管理,”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基本消灭了家庭。如河南省嵖岈山人民公社共建立27个生产兵团和一个钢铁兵团,下设连、排、班等单位。公社要求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服从领导,听从调动,积极生产,有事请假,统一起床,统一吃饭,统一出工,统一收工,统一睡觉。全村的房子按营房统一分配,分为男营、女营,老幼营。男女即使夫妇也不可私会,否则会遭到批斗。人民公社制度不仅把全民纳入一个准军事组织之中,为动员巨大的人力、物力开展大跃进运动打开方便之门,也使企图远离这一运动的人无处可逃,丧失了一切反抗的机会和勇气。   公共食堂是人民公社制度的一部分。建立公共食堂的过程,就是暴力收缴农民基本生活资料的过程。农民家里的灶台被拆了,锅碗瓢盆、桌椅板凳、粮食、柴草、家畜家禽全部都被集中到公共食堂,甚至农民挖的野菜也要上缴。私自做饭是不允许的,一旦干部发现谁家烟囱冒烟,就会冲到农民家里,没收或杂碎做饭家具,组织批斗。有些地方,农村干部手下留情,没有搞得这么彻底,社员家里还保留简单的锅灶,从食堂打回饭菜以后,可以热一下。丧失了基本的生活资料,农民的生存权也就交到了干部手里。在人民公社,干部的命令高于一切。他们不仅在公社内部设立民兵,强制执行他们的命令,还把食物作为惩罚和奖赏的手段,用以控制群众。当群众稍有违抗,就会遭到扣饭、减少饭量的惩罚。根据现有资料,由于干部扣饭、减少饭量,大量老百姓被活活饿死在食堂前。杨继绳《墓碑》记载,四川省”江北县沙坪公社小屋管理区党支部委员贺某,在该管理区长河堰食堂工作期间,对患肿病的社员普遍扣饭,饿死病人数人。社员朱海清患肿病不能出工,被贺连续扣饭两个月,第一个月每天只给三两原粮,第二个月只给二两,到最后5天一颗粮食也不给,朱被活活饿死。社员蓝权在水库工地上患病回家,不能出工,被扣了30天饭,蓝没办法,每天挖野菜充饥,不久饿死在山坡上。社员冯银山一家7口人,有4人因患肿病不能出工,全家被扣饭,结果7口人全部死绝”。扣饭的原因各种各样。如”有的公社规定,社员不请假外出、不出工、不参加会、不交野菜、不交青饲料,一律扣饭”。有的公社规定,社员不请假外出、不出工、不参加会、不交野菜、不交青饲料,一律扣饭。有的公社还规定了”三扣”、”三不扣”:不按吃饭时间到食堂要扣,不能下田的病人要扣,不向食堂交野菜的要扣;干部不扣,干部家属不扣,干部亲戚不扣。扣饭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四川省叙永县长江公社六一管理区第六生产队全队70   户人家,就有64 户被扣过饭。河北省石家庄的一个村庄,全村68.9%的人被扣过饭,因扣饭导致死亡27人,逼跑42人。即使在饥肠辘辘的时候,没有人敢说一个”饿”字,否则马上就会被扣上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帽子,遭到迫害。   食堂造成的大量粮食浪费,也是大饥荒期间饿死人的直接原因之一。公共食堂建立初期,社员们享受了两个月大吃大喝的富足生活。”吃饭不要钱”、”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响亮的口号,甚至外乡路过的人都可以随便进入食堂享受免费的餐饭,很有一点共产主义的意思。当时就有人反映粮食浪费现象,也有人看到粮食库存不足以支撑大吃大喝,主张定量供给,但这些意见统统受到批判。到1958年底,粮食变得非常紧张,1959年春天则出现了春荒。有资料说,7.72%的人在1958年的最后两个月被饿死。   令人惊奇的是,在群众被大批饿死的时候,一些粮仓却堆满了谷物。据中共广东省江门地委书记张进齐1960年9月20日向地委的报告,罗定县当年1-8月死亡17000多人,其中水肿病死亡7354人,其它疾病死亡10052人。后查知,直到1960年6月底,罗定县粮库里仍存有1100万斤稻谷。杨继绳在《墓碑》一书中指出,”1959年4月到1960年4月,是饿死人最多的一年。在这期间,库存粮食最高达887.03亿斤(1959年11月初),最少也有319.亿斤(1960年5月)。1960年4月,是春荒最为严重的时候,这时粮食库存为403.51亿斤,这是贸易粮,折合原粮为482亿斤,按当时口粮标准计算,相当于1.4亿人一年的口粮。如果拿出一半库存粮食来救人,也不会饿死人!”封建时代的官府尚且知道饥荒年间要开仓放粮,赈济灾民,而1958-1962年大饥荒更奇特的现象在于,政府不仅不进行积极的救济,而且不准百姓逃荒。   在全国大规模饿死人的时候,中国粮食出口数量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外交部解密档案记载,1960年4月,外交部决定无偿赠几内亚大米1万吨,支援阿尔巴尼亚15000吨。1961年8月,老挝要求支援稻种,中国政府决定援助15吨。《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1984》则显示,1950-1957年,中国粮食净出口每年在200万吨上下,而1958年则达到266万吨,1959年更蹿升至416万吨,1960年仍出口265万吨。   前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在《回顾中国农村改革历程》一文中说:”回顾三年困难时期,到处闹浮肿,饿死人,非正常死亡人口达数千万,比整个民主革命时期死的人还要多。是什么原因?刘少奇说’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现在看基本上是人祸,这个’人祸’就是瞎指挥,就是乌托邦式的空想社会主义,就是’左倾机会主义'”。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著名饥荒研究专家阿马蒂亚*森认为绝大多数饥荒的起因不仅是因为食物产量下降,更是因为不合理的食物分配机制。自然灾害在现代饥荒中只是次要的原因,因为它很容易通过政府合理的经济政策加以应对。由于缺乏反对党和自由媒体,当中国饿死成百上千万人口的时候,议会和报纸上没有出现任何批评的声音,毛泽东的错误经济政策得以持续了三年而得不到纠正,最终造成数千万无辜百姓的死亡。   三、与历史和解   1958-1962年中国大饥荒共造成5000-7000万的人口损失,其中至少3756万人口非正常死亡。以此数目论,大饥荒四年的人口损失规模基本与抗战八年的人口损失规模持平,因饥饿致死的人口总数至少为日本直接杀害中国人数量的两倍。这也意味着,大饥荒的惨烈程度要数倍于八年抗战。   与日本侵华战争一样,1958-1962年大饥荒完全是一场人为的灾难,是一系列错误的社会、经济政策的结果。抗战胜利以来,日本政府从未对侵华行为做出深刻的忏悔和道歉,同样,中国也从没有向无辜死去的三千余万饿死的冤魂表示忏悔,更不曾向遇难者家属进行赔偿。莫非从不对自己犯下的过错忏悔是亚洲人的一贯性格?   宋朝张载说”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只有经过和解才能达到”太和”的和谐境界。和解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尊重历史事实。二战后,德国衷心忏悔,德国总理不止一次的向不同国家的遇难者下跪寻求宽恕。最终德国不仅得到了欧陆人民的谅解,重新回归欧洲,还主导了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成为事实上的欧陆霸主。相反,歪曲事实、隐瞒事实永远不会得到人民的谅解,只能使不满和仇恨情绪暗暗滋长。日本在中国人心中留下的印象不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吗?不承认历史事实,也就失去了对历史进行反思的机会。没有人反思大饥荒,待1964年和1965年短暂的温和期之后,中国很快迎来了更猛烈的风暴—-文化大革命。诚然,大跃进和大饥荒可以从文化上追溯到乌托邦理想,在罪恶的果实面前,没有反思精神,只能让那个摇摇欲坠的理想更加声名狼藉,遭到更多人的唾弃。他们似乎永远不愿承认自己的过错,永远不愿承认自己理论上的可怕漏洞,这样一来,他们也就永远无法在思想上取得进展,一切事情又和往常一样。   大饥荒已经过去50余年,它已在中国人心头留下深刻的烙印。直到今天,很多人见面的问候语仍是,”你吃饭了吗?”痛苦能让人更加热爱生命。人们有理由在一个特别的日子,共同缅怀3756万死难的同胞。向死难的同胞默哀!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以上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阅读更多

吴芝圃检讨大跃进饿死人:处极刑我也应引颈受戮

    核心提示: 1962年1月,吴芝圃给中南局的检查承认:“对河南58、59年粮食产量,我曾经作过远远高于实际的估算……不止一次向主席作了河南粮食数字的假报告……反映全省群众生活只有5%安排不好,其实那个时候正是信阳地区大批发生浮肿病和死人的时候。”吴芝圃沉痛地说:“省委和我犯的错误严重得很,罪恶也大得很……组织上无论如何严肃处理,我都没话讲的。处以极刑,我也应引颈受戮。”吴芝圃后来曾数次心痛地向人表示:“我欠河南五千万人民的债一辈子也还不清。”1966年,毛泽东看了吴芝圃的检查报告后,指示他不要再作检查了。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的大跃进运动中。吴芝圃是全国的风云人物。在他的领导下,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出现在河南。吴芝圃提出:一个省可以单独进入共产主义,河南要在四年之内实现共产主义。吴芝圃的头脑发热,使河南人民付出了生命的沉重代价。吴芝圃的功过是非,值得我们沉思。    反右倾斗争,为大跃进奠定了思想基础   1906年3月,吴芝圃出生于河南杞县一个农民家庭。1925年12月,吴芝圃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2月,吴芝圃等人被党组织派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六期学习,这是毛泽东亲自主持的惟一一期讲习班。同年9月毕业后,吴芝圃被任命为中共杞县县委书记,并在翌年领导了豫东暴动,出任杞县革命政权的第一任县长。1937年5月,吴芝圃任中共河南省委委员兼豫西特委书记。6月,改任豫东特委书记,领导睢县、杞县和太康的抗日武装睢杞太大队,打响了豫东平原抗日斗争的第一枪,驰骋豫东平原。10月,彭雪枫部与吴芝圃部合编为新的新四军游击支队,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委,吴芝圃任副司令员,张震任参谋长。此后,吴芝圃先后担任新四军第六支队副司令员、新四军四师政治部主任。他在1942年写的《关于共产党员的享受观》、 《个人主义的发展规律》等文章,被党中央印发各地,作为整风学习的重要参阅材料。解放战争时期,吴芝圃先后担任中共豫皖苏区党委书记、豫皖苏军区政治委员、豫皖苏中央分局副书记兼行政公署主任。1948年冬开封解放后,吴芝圃担任开封市委书记兼市长。1949年3月,吴芝圃任中原临时人民政府副主席。1950年9月起,吴芝圃陆续担任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共河南省委副书记、第二书记,1955年2月任河南省省长。臭芝圃主持河南省党政工作期间,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以“水、旱、蝗、汤(恩伯)”四灾而闻名全国的中原大地,解放以来农村的变化的确十分显著。吴芝圃在主持河南省党政工作的10多年中,成绩是主要的,但是也有缺点和深刻教训。从1957年夏起,受党内“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吴芝圃在河南大批以潘复生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掌握河南党政大权,奠定了大跃进的基础。干部群众不敢讲实话,导致浮夸风愈演愈烈。   早在五十年代初,河南省委第一书记潘复生与省长吴芝圃在平原省、河南省合并的人事问题上就有分歧。1957年春,临汝县有人不同意农业合作化的办法,出现“闹社问题”,吴芝圃命令县委逮捕反对者,后来潘复生从北京开会回来,传达了中央的意见:“临汝闹社是人民内部矛盾”,吴芝圃才放人。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冲突,进一步扩大了原有的宗派矛盾和观念分歧。1957年春,潘复生主持制订了《关于奖励发展农业生产,争取秋季农业大丰收的宣传要点》,经省委常委通过并发出。然而在8月的省委五次全会上,吴芝圃发动突然袭击,严厉批评宣传要点“是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存在“指导思想上的右倾情绪”。省委决定停止执行“宣传要点”,并收回不在县以下机关开展反右的“指示”,立即在农村开展大规模的社教运动,批判党内右倾思想和农村资本主义思想。潘复生以及坚持实事求是的省委书记处书记杨珏、省委副秘书长王庭栋受到吴芝圃的打击。此后,以吴芝圃为代表的极“左”思想在河南占据主导地位。   在1958年5月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吴芝圃作了《右倾机会主义是当前河南党内主要危险》发言。点名批评了潘复生。毛泽东表扬了吴芝圃的发言,同时批评了潘复生。住院的潘复生被迫抱病到北京接受批判。5月18日,八大二次会议还没有结束,党中央宣布撤销潘复生河南省委第一书记职务,任命吴芝圃为省委第一书记。在北京开会期间。吴芝圃给省委打电话,要求准备批潘的材料。6月6日到7月1日,中共河南省第九次全体会议召开,主题是传达贯彻八大二次会议精神,内容是集中批判潘、杨、王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吴芝圃在会上发出号召:“不要怕潘复生抵抗,要斗透,从政治上、思想上揭发,要反覆斗争……”在吴芝圃的主持下,会议作出了《关于彻底揭发批判以潘复生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决议》,建议并报请中央批准,撤销潘复生省委常委、军区政委等职务,撤销杨珏省委书记处书记和省委常委职务,撤销王庭栋省委副秘书长的职务。中共中央很快批准了河南省委对潘、杨、王的处理建议。   在八大二次会议期间。毛泽东在批评潘复生时说:“他的缺点可以批判,但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也向吴芝圃交代说,对潘复生的批判只能在党内进行,不能扩大到社会上。但吴芝圃置若罔闻,迫不及待地开展对潘复生的大批判,在全省掀起大规模的批判潘、杨、王的群众运动,要求每个干部职工都要表态,写大字报,进行揭发,批斗了一大批说实话办实事的党员干部。时任省委书记处书记的赵文甫总结说,批潘的大字报已达十几亿张。结果,全省抓了20万“小潘复生”,其中厅局级干部18名。最后,潘复生被降为西华农场副场长,杨钰下放到孟津县洪水公社寒亮大队当社员,王庭栋被安排到襄城县孙家祠堂公社柳林生产队当社员。本来吴芝圃在洞南威信是高的,但在经过反潘复生斗争之后。他的威信却大为降低。    吴芝圃:巧妇能为无米之炊   在反右倾的高压政策下,河南在大跃进、公社化狂飙陡起之时,比别的地方都有更充分的精神准备。吴芝圃曾指出:“河南的大跃进是先从农业开始的,而农业大跃进又是先从农田水利运动开始的。”事实的确如此。   1957年10月,河南省召开水利工作会议。传达贯彻全国水利会议精神。会后,吴芝圃召开座谈会,要求立即迎接水利建设大跃进。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亲自赴会讲话。11-12月,省党代会召开第二次会议,吴芝圃分析阶级斗争形势,批判省委指导思想的“严重右倾错误”,提出组织“农业生产大跃进”,提前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达到经济建设全面大跃进。12月7日,中央转发了河南省委的报告,称全省1500万人参加抗旱种麦,掀起以大兴水利和大搞积肥为中心的冬季生产运动,投入劳力达991万人,农村出现了大跃进局面。   1958年元旦刚过,河南省、地、市、县领导、农林水负责人开会。吴芝圃组织讨论1958年农业大跃进。提出全省改种水稻700万亩,灌溉面积增加到3000万亩的高指针。很快,卫生大跃进、工交大跃进的号召以及有关的指示、倡议一个接一个出台。元月底,吴芝圃在省常委扩大会议上贯彻中央南宁会议精神,决定两年实现水利化,三年实现无“四害”,五年实现农业纲要的粮食生产目标,五年消灭文盲,普及初中、小学教育。   1958年是吴芝圃风光无限的一年。3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大干一冬春,胜过几千年》的报道,对河南省几个月来“水利化”的“战果”大肆宣传,树为全国的“样板”。在3月中下旬的成都会议上,吴芝圃提出了在全国最为激进的惊人口号:一年实现“四、五、八”(黄河以北粮食亩产四百斤,以南亩产五百斤,淮河长江以南八百斤),水利化、除四害,绿化、消灭文盲。等等。吴芝圃承诺说,河南一年就能够实现“四化”,四年可变集体所有制为全民所有制。毛泽东称赞“河南水利全国第一”,提出要“让河南试验一年,让河南当状元”。受到表扬的吴芝圃头脑发热,不顾客观实际。在省委扩大会议上,吴芝圃在报告中讲到一个故事,说历史上有一个人手执宝剑,指石为金。但他同时又说,过去人们说巧媳妇做不出无米粥是错误的,现在巧媳妇就能做出无米粥。后来,吴芝圃甚至提出一年实现水利化、机械化、良种化、绿化等“十化”的目标。省委第一书记头脑发热,下面自然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成都回来后,吴芝圃在4月主持了河南省委第八次全会,部署全省大跃进,提出粮食总产达到275-300亿公斤,三年实现水利化,农村要并社、并村、牲畜并槽喂养。吴芝圃号召农民种薯,实行土地深翻。吴芝圃抓住了长葛这个典型,省里先在长葛召开红薯生产现场会,要求全省种薯2500万亩,深翻土地1,5尺,每亩施肥3-5万斤。7月27日,农业部在长葛召开全国深翻土地改良土壤现场会。吴芝圃吹嘘说。全省深翻土地8000万亩,每亩施肥5万斤。   深翻和施肥带来的结果是农业的大“丰收”。1958年6月8日,《河南日报》报导遂平县卫星农业社亩产小麦2105斤,11日又报导该社亩产小麦3530斤——这是全国放出的第一颗农业“高产卫星”。6月13日,河南省委宣布夏粮总产已达到206亿斤(实际只有100亿公斤),比1957年增长123,6%。吴芝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解放后八年来,河南小麦每年只增加了3亿斤,而今年就增加了96亿斤,“河南小麦潜力还大得很,今年能跃进,明年也能跃进”。10月,吴芝圃宣称:河南亩产小麦7300斤、芝麻5600斤,单产增长70倍以上。而玉米、高粱、谷子“都比过去平均单产高近百倍”,“全年粮食总产量至少可以达到七百余亿斤”,毛主席1955年合作化时关于增产十几倍以至几十倍的预言,“都已成为生龙活虎的事实了”。时任中央党校副校长的杨献珍说:“当时河南省样样工作都好得了不得,居全国第一,号称千斤省,全省亩产小麦一千斤。小麦卫星、玉米卫星、钢铁卫星等等,一个接着一个地放,好不热闹。”   大跃进期间,国家计委干部王泓曾作为支援农业的干部到河南叶县旧县公社担任书记,目睹了河南大跃进的真实情况。据他在《炎黄春秋》杂志2006年第1期发表的《跃人“共产主义”的悲壮实践》一文中回忆,他刚到公社时,见公社门口不远处新建起一座庞大的礼堂。就问当地干部为什么要建这么一个礼堂?回答是:“这是省上规定的,要限定时间在各公社所在地建起三大建筑:一是像军区礼堂式的大礼堂:二是像河南饭店式的招待所:三是像郑州百货大楼式的百货商店。我们只是建了大礼堂,砍光了附近的树不说,还拆了群众400间房。还规定里边要有多少座位,现在一个座位也没有,已经无能为力了。而且一次也没用过,不知道建这有啥用?其他两大件也无法再搞了。”   伴随着农业大跃进的是工业领域的大炼钢铁。1958年3月,河南召开全省钢铁工业会议,动员钢铁大跃进,提出“县县、乡乡、社社办铁厂”。7月,省委确定了全省年产钢指标30万吨,铁150,9万吨。9月,省委发出“苦战三个月,提前和超额完成钢铁生产计划”,实现翻番的号召。9月15日,《河南日报》宣布:全省日产生铁千吨以上的县有8个。禹县高达4396吨。9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祝河南大捷》的社论,称赞“曾在小麦产量上名列前茅的河南省,也是全国钢铁生产的一面红旗”。10月上旬,省委召开钢铁生产紧急会议,提出“大放钢铁卫星”、“钢铁元帅升帐”。吴芝圃宣称,全省有577万人投入大炼钢铁,各种冶炼炉22万余座。10月11日,冶金部在商城召开全国土法炼钢会议,推广“鸡窝炉”土法炼钢法。   一时间,河南成了大跃进的革命圣地,参观者人山人海。与此同时,大量农民上山炼焦、炼铁、炼钢,秋粮烂在地里无人收,资金、原料白白耗费,工农业生产遭到巨大破坏,太行山、伏牛山、熊耳山和大别山区的林木遭到空前的滥砍滥伐。    吴芝圃宣称:河南要在四年内实现共产主义   在大跃进的狂飚中。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出现在了河南遂平县崦岈山。6月底7月初,华北六省市农业协作会议在农业跃进中心的郑州召开。重点交流河南出现的小社并大社的经验成绩。谭震林肯定了吴芝圃的试验。并表扬说:“像遂平县卫星社已经不是农业合作社,而是共产主义公社。”8月6日,在吴芝圃等人的陪同下,毛泽东兴致勃勃地来到新乡县七里营公社视察社办工业和棉田。他看到公社大牌后点头说“人民公社,名字好”,并转身对吴芝圃说:“吴书记,有希望啊!你们河南都像这样就好了。”“有这样一个公社,就会有好多这样的公社。”8月7日凌晨,省委书记处书记史向生向在专列上的毛泽东汇报了崦岈山卫星人民公社的情况。在谈到?酷?焦?缡孕屑蛘率保??蠖?那樾骱芨撸??担?ldquo;这是个好东西,给我!”当日,在听取河南省委的工作汇报后,毛泽东高兴地说:“人民公社这个名字好,包括工、农、商、学、兵,管理生产,管理生活,管理政权。”8月下旬,毛泽东在北戴河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首日,《崦蚜山卫星公社试行简章(草案)》与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意见》一并发到与会人员手中。8月28日,北戴河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9月1日和4日,《红旗》杂志与《人民日报》相继发表了崦岈山公社简章。   毛泽东的表扬和党中央的肯定,让吴芝圃的干劲更足,在全省上下掀起并社热潮。8月底,河南以全国最高速度实现人民公社化。公社普遍采用大兵团作战的方式,实行“生活集体化,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把黑夜当白天,把月亮当太阳,白天红旗招展,夜间遍地明灯”。吴芝圃得意地说:“这不是社会上层建筑的大跃进吗?”   河南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刮起了一场“共产风”。省委的报告指出:一些公社已经“宣布了一切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产品由国家统一调拨使用,上交利润、生产开支、社员消费均由国家统一确定”。吴芝圃说,公社“不但普遍实行了军事化,而且普遍实行了半供给制,社员把个人私有生产资料或其它财产自动交给公家”。?酷?焦?绨资制鸺遥??⒘伺3 ⑼蛑沓 ⑼蚣ι健9?缂??绺鞔遄?娜嗽薄⑹髂尽⒆┩撸?ㄉ枇?05间畜舍,从农家牵去192头牛、赶走89头猪和2700只鸡,就算大功告成。

阅读更多

中国选举与治理 | 李成:用数据分析中国高层政治

  “现在中国社会已经越来越缺乏共识,一定程度上讲这是多元社会带来的,但这也让新政策的推进变得很艰难”   本刊记者 张欢 王大骐 发自华盛顿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高层政治既神秘,又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话题。   同样的问题对于李成来说,就显得不是那么不可捉摸。尽管他也承认,有不可预测的因素会影响到他研究的准确程度。   李成是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o桑顿中国中心研究主任、资深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美中关系,以及中国政治和中产阶级。他还是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美国国会中国工作组顾问团队、美国对外关系理事会、“百人会”等机构的重要成员。   布拉德o皮特主演的《点球成金》是今年美国热映的一部电影,主要情节是皮特扮演的棒球队总经理利用计算机数据分析,对球队进行了翻天覆地的改造,让奥克兰一家不起眼的小球队能够与纽约扬基队比肩。   李成的研究方法和电影里的皮特很有些相似,都是建立庞大的数据库,然后分析其中规律,最终得出结论。只不过,李成研究的主要方向是中国政治高层的人事变动–这常被认为是地球上最没有规律的几个研究课题之一。   和外界的想象不同,李成和布鲁金斯学会所有的研究成果都是公开的,他对于中国高层人事动态的英文和中文分析也都能从互联网上下载到–当然,在国内打开这样的网页,有时会显示404页面。   华盛顿云集了美国一千多家智库,布鲁金斯学会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一家,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球第一智库。在这所距离国会山和白宫都不远的机构里,云集了全世界最好的一些研究人员,无论是中国的中产阶级还是阿拉伯世界的民众运动,它们都早有涉猎,而它们最著名的研究项目是外交关系、全球经济和美国国家治理。   2009年,布鲁金斯学会开展了一场有关“中国愤青”的研讨会,请来了李开复和《纽约客》驻京记者欧逸文等对华研究的资深人士。在时任布鲁金斯学会副总裁兼外交政策研究计划主任(后任美驻墨西哥大使)卡洛斯o帕斯夸尔看来,这些年轻人中的“愤青”往往有反美和狂热民族主义倾向。这些年轻人秉持的政治观点会否对美中关系造成潜在的冲击?当他们在政府或商界占据领导地位时,这些观点是否会影响他们?   李成是这次讨论的发起者和主持人,像这样的讨论每天都在进行。我们来到布鲁金斯学会时,公告栏里有不同研讨会的信息,而每位研究员每天都能收到华盛顿各家智库的信息。在全球主要媒体中,几乎每天都有布鲁金斯研究员的时评和分析。当美国成为主宰地球的最重要政治力量时,智库研究员提供的信息将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世界的发展进程。   美国学者保罗o迪克逊认为思想库是美国的第四种权力,托马斯o戴伊则把思想库看作美国政治决策过程中一种发挥中心作用的协调机制。一种更形象的说法是把智库比作“旋转门”–智库成员的身份在政要与研究者之间变换。“旋转门”机制使得知识与权力得到了最有效的结合,不但使美国政治保持了活力和有效性,也使智库成为政府培养和储备人才的港湾。   以本届奥巴马政府为例,从布鲁金斯学会走出去的政府高官就有十几位: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萨默斯、美国驻联合国特使赖斯、副国务卿斯坦伯格、国安会亚洲主任贝德、白宫预算办公室主任彼得o奥斯杰葛、主管反恐协调的助理国务卿丹尼尔o本杰明、驻北约大使伊沃o达尔德等。   在希拉里竞选民主党总统提名时,李成出任了竞选团队里的中国政策顾问。如果当时是希拉里赢得大选,李成很有可能会成为白宫幕僚中的一员。   近年来,中国政府亦越来越认识到智库的重要性,除了中国社科院等传统咨询机构外,新的民间智库也开始发力,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前副总理曾培炎领衔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这家智库云集了大批前政府高官。   对比中美两国智库,李成认为,一家好的智库更应该让研究员通过真正意义上的研究,通过数据、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来说明问题,而不是让明确的政治走向来决定问题。   采访后,李成留给摄影师拍照的时间很短,他马上要去隔壁的会议室开会–美国商务部长约翰o布赖森来访了。   通过数据来说明问题   人物周刊:你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是中国政治领导人的更替,你的研究工具是什么?怎么能够保证自己收集到足够有用的信息?   李成:早期都是凭借中国官方公开的资料,尤其是《人民日报》、新华社。我是从1987年开始建立资料库,积累的东西也在不断更替和升级,现在已有两万个中国精英的资料,包括党、政、军、地方、企业、教育。比如高校系主任以上的都会有。另外还有专题分类比如说海归、清华校友网,金融精英等等。但主要是高层党政干部,比如十三大以来所有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的材料。   我有很多助手,我会投入很多精力训练助手。数据输入要花很长时间,如果做得不好,结果都是无效的。现在随着中国的开放,很多资料都是公开的。即使这样,十七大的371个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也会有一两个人资料不全,即便他们的级别都已经非常高了。   人物周刊:对于很多中国民众来说,高层政治还是显得很神秘,你通过对公开数据的整理能得出什么结论?   李成:有许多趋势是可以总结出来的,可以看出很多新的格局。在1987年,当时还是十三大,我就首先预测了中国技术官僚的崛起。之前的十二大是没有技术官僚的,三十来个省和直辖市的书记和省市长、近三十个正部长,只有一个人是技术官员,就是李鹏,当时他是电力部部长。就是一个人,才2%。5年以后就变成30%。   但是看副职数据就可以分析预测了,尤其是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第一副部长,他们中较年轻的都很有可能晋升。1980年代,包括1990年代初,西方社会是否认中国有技术官僚的,但从这个角度分析,技术官僚将构成中国第三代和第四代领导层的主体。   当时干部的文化结构都是很低的,1978年,大学毕业生在政治局里面只有23%,在县级干部里面是2%,军队将领是4%。后来政治局就几乎是100%,其他也都是90%以上。当然你可以说有些学历不正规,但毕竟还是拿了学历的。这些情况通过大量数字是完全可以反映出来的。   另外,还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地方和学校的渊源,比如清华的毕业生有多少。我在1991年博士论文中就用数据指明了“清华校友”的崛起。1990年,当时很少有人去清华做社会科学研究,我就去研究清华的关系网,所以精确知道他们这些人以后会上升很快。   人物周刊:你会把和中国领导人见面作为研究手段么?   李成:现任政治局委员当中有将近一半人我都见过,但这方面资源我很少用。有时候是访谈,大多是跟代表团一起见面。如果不是正式的、经过双方同意的访谈,我就绝对不会用于我的写作和评论。   虽然有很多机会进行近距离地观察,但我更多的还是通过数据来说明问题。比如现在技术官僚比例开始下降了,从资料库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2002年,技术官僚数量到顶峰,占高层领导的70%还多。但现在已经开始下降了,回到百分之三四十。   人物周刊:在你看来,校友网在中国是一个很重要的关系网?   李成:也许不一定是最靠谱的,但是很重要的一个关系网。黄埔军校是中国军官的摇篮,国共军队当中很多人都是黄埔军校的,你说能没有渊源吗?没办法,这是每个人跟每个人的关系,太复杂了,要花太多精力,而且有时候复杂到你很难做出结论。但是中国1955年授衔,十大元帅有5个都是黄埔军校出去的,大将比例更高。同学关系太重要了,现在很多人是去读EMBA,就是搞关系去了。   资料库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但有很多的东西,比如说家庭背景,在资料库里是看不出来的,这个需要一些外界资料。这些资料当中很多也是错的,一方面是某人并不是高干子弟,却把他说成高干子弟,这种情况有很多;另一方面,很多人其实是高干子弟,但媒体从来没刊登报道过,而且这个比例很高。   “研究的独立性很重要”   人物周刊:美国一些利益集团或者一些大公司会不会从你这里定制一些研究报告,比如他们想知道中国的某一方面领导人在想什么,或者某些策略走向什么的。   李成:我以前做大学教授的时候有,但是到布鲁金斯工作后比较少,本身工作很忙,而且所有的成果都是公开的。我们不做秘密的东西,但我们会给美国领导人做简报。   简报没有什么,其实就是咨询,这是经常做的,我们也会给中国领导人做简报。我们所有的研究报告都是公开的,没有什么秘密的部分。   人物周刊:布鲁金斯学会是没有秘密报告的?   李成:是的。研究的独立性很重要,如果损失你的独立性,价值就大打折扣。不仅我们中国中心没有,其他中心也没有。作为个人,有些研究人员也许会做一些,但这不能代表布鲁金斯。可以离开、请假,比如说你到政府部门去做顾问,就得马上离开布鲁金斯,如果你给竞选总统做选举顾问,不能用布鲁金斯的名义。   人物周刊:那你在希拉里团队的时候,也是离开吗?   李成:2008年总统选举时,我们布鲁金斯外交研究项目只有一个人离开,就是赖斯,现在美国驻联合国大使。我没有离开,但只能是业余时间。不能占用办公时间,也不能用办公室电话,都是周末、晚上来做的。包括Email、复印东西也是不可以的,这是一个原则,而且更不能对媒体说你是布鲁金斯研究员。   有时候会有一些模糊地区,我不想说我们非常神秘或者非常严谨。至少我们总要开会,每年都要签字强调这一点。到选举那一年,经常会收到布鲁金斯管理部门的Email,提醒大家不能够做什么。   人物周刊:那在布鲁金斯学会这样的智库做研究员和在大学当教授的区别在哪里?   李成:大学是有终身教授的,目的就是要更多保护学术自由。智库大多数时候是没有铁饭碗的。在一定程度上讲,智库更接近于商界或者政界,有自己的一套规范。在最好的智库,研究人员可以在著名大学做学科领头人。很多大学的教授,尤其是政治学经济学方面的,也会跟智库有非常密切的往来,有时候是兼职或者客座。布鲁金斯的研究人员不到100人,但也有100个左右的客座研究员。   人物周刊:基辛格先生在回忆录上提到,在制定政策时,经常需要跟“外脑”探讨。如果现在奥巴马总统要制定一项对华政策,你们会给他提供一种解决方案么?   李成:是这样的。这也跟总统本身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以及具体什么议题。有些议题是我们布鲁金斯准备的,历史上,在联合国的建立、美国税务系统形成等方面,布鲁金斯是有影响的。   有的总统比如小布什总统,可能听智库比较少一点,而有些总统听智库多一点,这个很有意思。在环境能源问题上,布鲁金斯起了很大的作用。伊拉克、阿富汗战争的许多主要研究人员都在我们这里,这方面的影响是很大的。总统自己有主意,总统咨询经常会有,但他是不是采纳也是个问题。   比如说我们的中国中心,之前3个总统的亚洲主管都从我们这里出来或离开白宫后就来我们中心工作,这方面当然会有影响,而且他们经常会用我们这里的人,来问一些具体的问题。但是,真正决策中哪个是直接影响的,不能一概而论。   软实力的根本还是健康的公民社会   人物周刊:中美之间现在一个热门的话题是中国应不应该继续购买美国国债?布鲁金斯有进行这方面的相关研究么?   李成:当然有。中国中心只是研究一部分的,我们还有一个东北亚研究中心,以前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主席卜睿哲负责。在经济上还有全球化研究中心,好几个部门都在研究。   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一方面政治上非常敏感,中国的经济购买力强大了,可如果你不买美国的,买哪里的呢?其他地方也有危险,欧洲危险更大。美国的私有企业还是很健康,应该说美国经济中长远是好的,但是美国政府运作有问题。   另外,中国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国进民退、房地产泡沫、通货膨胀这些问题非常尖锐。国家这么强、这么多钱,钱该怎么用,应该创造性地看这些问题。中国经济的转型靠内需,只有建立一个更完善的医疗保障系统,使民众觉得有信心,但现在这个问题太大了,你没有信心,造成资金外流。钱多是好事情,但在一定程度上讲,又有危险性。   不论是买国债还是买公司,怎么个投资法,我觉得是有待改进的,目前中国许多央企最关心的是这个问题。国家领导人要跟美国搞好关系。每次中国领导人出去,都是大宗采购,其实购买东西不是给人家好处,是大家双赢。中国也有利益啊,但每次中国民众特别失望,怎么买了这么多东西,西方还骂我们这个骂我们那个,所以整个事情都给讲错了,使领导人处于一个很尴尬的位置。   中国也需要波音飞机,也需要空中客车,好像这种投资像是钱扔掉了一样,这不是扔掉的。美国政治不是靠你控制行政部门就可以的,美国地方不满意,美国国会不满意,美国媒体不满意,而且美国政治非常多元化。我觉得如果是出于政治目的来美国投资的话,这是很危险的事情。   人物周刊:你认为中国领导人能听到类似你这种批评性建议么?   李成:这里有一个制度问题,美国有两党制,中国因为没有一个牵制,所以主流智库往往是说好话,说喜欢听的话。在一定程度上讲是制度限制了,但并不绝对。   人物周刊:对于明年召开的十八大,你现在会做什么样的研究分析?   李成:现在只是大的一些比较和模块分析,但实际上,在常委会和政治局委员的构成等方面,我们只能知道一个大概,只能知道一些候选人,最终还是取决于明年的北戴河会议,以及北戴河会议结束后、十八大召开之前政治局常委会或政治局的最后一次讨论。   做了二十多年的观察,我当然知道中共作为一个执政党其强项和弱点在哪里。有很多办法今天是对的,但到明天就成为了一个问题了。比如说退休年龄制度,这是合理的,是中国的一个特色,也能够保证公正,但问题是一些地方官员五十多岁就要退下来,这是正当年华的时候,如果继任者能做好还可以,如果做不好呢?所以我觉得这个模式最终也是要改变的,应该更多地通过选举的机制。   地方官员五十几岁就要下来,这就造成了59岁现象。关于选举,中国有很多人怕,有误解和畏惧心理。你可以做渐进的嘛,我完全同意渐进,完全同意党内民主。   人物周刊:你还是想通过公开的数据和学术框架来进行研究?   李成:对,不然要犯判断错误。首先你不要太听信谣言、传言,最后使自己难堪,很多传言最后证明是假的。比如某位领导人去世的谣言,很明显是假的:第一,有常委在海外出访,第二,去世要马上公布的。他的外甥还在外面吃饭,儿子还在作报告,我们看了相关信息,你就知道这是假的。   人物周刊:可现实情况是,中国政治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这会对你的研究造成什么样的干扰?   李成:我在写十七大预测分析文章的时候,已经有人告诉我关于接班人的内部信息,尽管当时觉得这个信息有一定的可信性,但我还是不愿意修改我的分析,因为我更注重研究的结果。   人物周刊:如果以一个美国智库专家的角度看,你觉得中国社会当下最大的矛盾是什么?   李成:从历史角度来讲,中国是在崛起,但这个过程不会是直线的,有曲折变化。中国有很多强项,但也有很多弱项,包括政治制度的问题、人口结构问题、资源缺乏、环境污染等等,所以中国需要找到新的平衡点。   中国政府现在更多讲的是软实力,这很重要,中国的软实力也在上升,但是软实力的根本还是健康的公民社会,所以中国目前遇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而且占主导地位的是不主张民主的和改革的,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当然,整个世界没一个地方没有问题。美国、日本、印度、欧盟都存在问题,但问题是现在中国社会已经越来越缺乏共识,一定程度上讲这是多元社会带来的,但这也让新政策的推进变得很艰难。   在一定程度上讲,某些危机不一定是坏事情,如果不是以很多人的利益损失为代价的,这样的危机我觉得可以使社会重新认识自身。每个国家的制度,不管有多大成绩,都有潜在的问题,最关键的是,中国未来的辉煌最终必然要寻求政治上的突破。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年终专题】”崭新的算法,能否算出一个奴隶陈旧的命运”……2024年度之声

【年终专题】“墙也是一道‘边’,中国网民一直都很擅长于进行这种‘擦边’的反抗”……2024年度播客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