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是一种政治和社会运动,旨在争取平等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权利以及性别平等。女性主义者通常认为,社会结构和文化价值观使得女性在各个领域都面临不平等待遇和歧视。因此,女性主义者致力于推动社会变革,促进性别平等和消除性别歧视。

女性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的女权主义者争取女性的投票权和教育权。随着时间的推移,女性主义者的要求也随之发展,包括工作机会平等、家庭责任平衡、对家庭暴力和性侵犯的打击等。

在中国,女性主义在中国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时期。

在今天的中国,女性实际上仍然存在很多歧视和不平等待遇,尤其是在就业、教育、政治参与和家庭暴力等领域。此外,由于中国社会的传统文化和性别角色观念,许多人对女性主义持有负面态度。然而,中国官方对女性主义的态度消极并时常打压。

2016年,禁微博账号“女权行动派更好吃”等多个女权网络账号被封,之后官方持续对女性主义网络社区、女性主义者进行打压至今。

2022年4月,中国共产党的后备军组织,中国共青团称“极端女权已成网络毒瘤” 引发舆论哗然。

中国数字空间收藏

时间馆公民馆话语馆

CDT视频 CDT播客 CDT大事记 404文库 CDT电子报 CDT征稿 版权说明

中国数字时代收录文章

正面连接|不存在的女儿

我有一个女儿,11年前,我未婚生下了她。2013年,生育还不被鼓励,最初我办不了准生证,孩子也上不了户口。在我女儿生命的前五年,她是一个在社会系统里不存在的人。最终我不得不以假结婚的方式,让她摆脱“黑户”的身份。

阅读更多

萝严肃|讲笑话的女人不要命

重男轻女、在恋爱时也能感受到性别不平等、调侃自己的外表、女rapper对男性同行的意见……每一个梗的灵感,在最初发生时,那都是真切的痛苦和不解,是她们一次次感受到不公平再思考凝结成的笑话,这怎么会不深刻?

阅读更多

妇女研究论丛|女性何以不宜称“先生”?——性别视域下“先生”概念在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变迁

在前近代时期,“先生”概念谱系已经隐然存在“男女皆可用”和“仅男性可用”两种含义的矛盾,前者占主导地位,称女性为“先生”在古代社会中广泛存在。女性是否适宜称“先生”的社会性争议,本质在于西方称谓体系挟话语霸权“侵入”中国传统称谓后强行植入新的性别含义。

阅读更多

虹膜|3000万,主要靠女性观众了

一说到女性题材,公众的直观认知在内地语境里,往往就是单一化、绝对化的婚恋、家庭、宫斗。即便标榜大女主标签,很多时候作品又甩不掉爽文思维。内地需要宣传《坠落的审判》时,海报不仅「别出心裁」地减少尸体血量,而且落点是「揭开婚姻真相」。对电影的深邃思辨,可谓拿捏失准,但是对观众期盼,拿捏颇准。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