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实名制

法广:微博实名制将逐步过渡全面铺开

原定于3月16日正式执行的微博实名制目前已经在中国国内的主流微博客上分步铺开。此前官方宣布,未实行实名登记的,在3月16日后将无法发言和转贴,只能浏览微博,但3月16日后,未进行实名制的用户仍可以正常发言、评论和转发,未受到到任何限制。

阅读更多

维权网 | 关注陈光诚微博转世“余男”被第71次封杀

(维权网信息员文立明报道)2012年3月17日,因关注陈光诚不断遭到封杀后再“转世”近百次的新浪网友“余男”的微博“公民余男转世第71次”又被封杀。 因3月16日后新浪实行实名制,至此,3个月来以关注声援陈光诚为主而注册的“余男”微博,在经历近百次“转世”后彻底被封杀。 自2011年12月,细心地网友可以发现新浪微博出现了一个以“兰州余男”为名的网友,微博中所发出的每一条信息几乎都是和陈光诚有关的,其中有视屏和大量图片,海内外网友的呼吁等等,因不断发出关注声援陈光诚的信息和大量有关陈光诚的图片,短短三个月内微博被封杀71次。一天之内曾被2次封杀,最短的一次“兰州余男转世30”仅仅开通30分钟就遭到封杀。 据“余男”微博透露:至“兰州余男转世58次”被封杀后,“兰州余男”这几个字已无法在新浪注册,只得注册“公民余男”。 对此,“余男”曾表示:“不要说一日两次遭封号,就是把大刀架到我的脖子上,就是用枪指着我的眉心,我也一样的要高喊,因为有司对陈光诚和他全家今日的加害已经严重地伤害了我的天良,触及到我做人的底线,光诚无自由,我的思绪无法安宁,我的寝食无法正常,我的情绪无法控制”。 “我们已经失去了钱云会,我们不能再失去陈光诚,不做黑暗的那一部分。” 自2月16日本网报道了陈光诚病重的消息后,临沂当局加大了对陈光诚及其周边环境的控制,之后再没有关于陈光诚的消息传出,陈光诚一家的安危牵动着每一位有良知的海内外网友的心。 虽然网友“余男”的微博不断被封杀再转世,但关注陈光诚网友依然能找到不断“转世”后的“余男”微博,他持续不断发出的大量图片、视屏、信息将大家聚在一起关注声援陈光诚,给众多关注陈光诚的网友创造了一个一起交流的园地。 随着3月16日新浪微博实名制的实行,这一次封杀我们可能再也看不到“余男”的身影,再也听不到他为自由光诚呐喊的声音。目前,我们只能从网友的转发中找到他的只言片语: 公民余男第68次转世:临沂对待盲人和探访者以土匪流氓方式,这不是要不要脸的问题,这是国人智商的侮辱,是对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人性的亵渎,临沂土匪之丑陋嘴脸,彻底暴露出当权者一贯流氓成性的无耻嘴脸,哀莫大于心死,天朝的前途在哪里? 公民余男第68次转世:陈光诚先生,他的遭遇告诉我们,这块土地上天理已经荡然无存,只许为恶,不可从善,为恶者鸡犬升天,从善者下场悲惨。 公民余男转世第67次:光诚无自由,如果是军人,你失职;光诚无自由,如果是警察,捍卫法律你保护不了一个守法公民,你失职;光诚无自由,如果是官员,纳税人是你的衣食父母他无自由,你失职;光诚无自由,如果和我一样也是平民,他是我们自己的血肉亲兄弟,你不仅失职,还有债,这是一笔良心债 兰州余男转世:这是世界上一个最古怪的村庄,农民不种田,看守一个重病的盲人,每月就有1600元的俸禄,地痞村霸活捉一探视者可领赏金500元,可以公然抢劫绑架拘禁,还受到法律保护,法治、道德、伦理、人性在这里踪迹皆无。临沂领导好有战略眼光,探索出了一条最具米国特色的探险旅游产业,恭喜你们。 兰州余男转世38 :光诚,我知道,你眼前的道路仍然黑暗苍茫;被禁锢的岁月令人悲伤,但是,在历史的评判中,很少有人像你一样,活得这样高贵,活的这样纯粹;光诚,请相信, 中国民间的良心不会死绝;我们决不放弃,我们仍在寻找,对你们一家,我在这里献上,无尽的敬意和祝福。

阅读更多

BBC | 大家谈中国:薄熙来事件与北京意识形态

王立军事件导致薄熙来的政治生命提前结束 重庆前公安局局长,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立军闯入美领馆事件是薄熙来落马的原因,但此事也可能是薄熙来下台的前奏。 原因与结果的颠倒,不是因为王立军闯入美领馆带来的政治错误使薄熙来受到牵连,恰恰是因为中央早有意在两会前,在领导班子的交接前把薄熙来撤下现有岗位,结束薄熙来的政治生命,所以作为薄熙来钦点,打黑唱红这一巨大的政治行动的核心人物之一,王立军才有了作为薄的左右手第一个感受到了政治风暴,并在一种极端绝望和走投无路下,才选择了闯入美领事馆。 所以,在此事件上,薄的辩驳和撇清关系才会显得无用,但又不得不表态。 北京现在的意识形态是偏向于右的,但又是传统意义上的右,邓小平的右,即在权力交接的当口做好了维稳工作,在经济上继续放宽政策;又给了民众政治改革的希望和承诺是非常聪明的。 微博实名制在加紧彻底实行,中国人大会议上,新刑法的推出内容中模糊不清和变相准许秘密拘留逮捕,都代表了维稳行动的实际操作。 但北京打击薄熙来的事件上,又给人一种改革派打击了守旧的,左派势力的印象。重庆模式就像是一个试点,“薄熙来之歌”,唱红团,没有商业广告的电视频道等都给人一种毛时代的文化迹象,试点成功了,成绩归北京,试点不成功,责任在试点负责人。 有人一直怀疑中央怎么会准许薄这种像似“地方诸侯”般的势力存在,除非是为了平衡某种势力而又在有人默许的情况下。 从意识形态上讲,温总理在记者会上谈到政改的迫切性和单向性,把薄熙来定义为”文革守旧势力”并加以批评都是对中国人民的一种安抚和表态,即达到了稳定人心,又为未来的接班人铲除了一块石头。 重庆人民之前都喜欢亲切的称呼薄熙来为”薄大帅”,在邓小平思想的延续作为中国主旋律的当代,薄的出现的确使人耳目一新,甚至得到了不少人的爱戴。但北京大概是不会允许意识形态的不统一的。 本文不代表BBC的立场和观点。网友如要发表评论,请使用下表: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