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日记

编程随想 | 回顾 六..四 系列[14]:4月22日,胡.耀.邦的两场追悼会

上一个帖子 介绍了新华门事件的始末。此事发生后仅仅一天,就到了给老胡开追悼会的日子。所以,今天就来介绍一下4月22日的两场追悼会——人民大会堂的官方追悼会和广场上的民间追悼会。 ★追悼会前,朝廷的预防措施   由于4月20日刚刚发生了 新华门事件 ,党国很担心追悼会期间发生啥意外。毕竟老胡的追悼会是大场面,有党政军各界的显贵出席,还有中外记者现场报道。一旦出现意外,则党国的颜面无存。所以,朝廷采取如下的防范措施。 ◇交通管制   在追悼会的前几天,北京市公安局就宣布了22日的交通管制通告。 为了保障4月22日上午胡.耀.邦同志追悼大会顺利进行,现将天.安.门地区的交通管制措施通告如下: 1、四月二十二日上午八时至十二时,天.安.门广场及大会堂西侧路,除持有大会车证的车辆外,禁止其它各种车辆和行人通行。 2、四月二十二日上午八时半至十二时,南河沿南口以西,府右街南口以东天.安.门广场东侧路,除允许公交车甩站通过和持有大会车证的车辆通行外,禁止其它各种车辆通行。   交通管制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阻止学生进入广场搞悼念活动。 ◇调兵入京   仅仅搞交通管制,显然是不够滴。为了防止前一天的新华门事件重演,朝廷决定:在重要地段(中南海、人民大会堂、长安街、等),派重兵把守。但是北京公安局没有这么多警力。所以,朝廷决定调北京军区的正规军入驻。据《李鹏日记》记载: 21日晚,杨尚昆(军委副主席兼军委秘书长)下令紧急从北京军区调兵进驻北京。从驻防在保定的38军的两个机械化师中抽调1500名兵力,日夜兼程,赶赴北京。一个团进驻中南海,其余兵力布置在中南海四周,保卫中央首脑机关的安全。   这应该是六.四期间,朝廷第一次调 正规军 进入帝都。 ★追悼会之前,学生的应对措施   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针对朝廷的上述举动,学生们采取了如下的应对措施。 ◇成立联合学生组织   22日的官方追悼会,是早就订下日期的。很多学生都想在22日那天,到广场上去给老胡的遗体告别。但是北京有几十所高校,如果各自为战,很容易发生混乱,给官方留下话柄。   在这之前,很多学校已经成立了 民间性质 的学生组织(所谓民间性质,是指有别于官方的”学生会”)。到了21日那天,十几所高校的学生组织代表,齐聚北大28号楼开会,成立了”北京高校行动委员会”。这是六.四期间,第一个 跨学校 的民间学生组织。该组织后来改名为”北京高校学生自治联合会”,简称”北高联”,官方称为”高自联”。在此后一个多月的学生运动中,北高联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为了规避交通管制,”北京高校行动委员会”决定,在21日晚提前进入广场。话说这个委员会的效率还是挺高的。成立不到12小时,北京的大部分高校都贴出了该委员会的通告,通知学生们在当天晚上,去北师大举行”誓师大会”,通告还要求参加的同学穿球鞋,带好水和干粮。 ◇提前集结广场   到了傍晚时分,各大高校的学生纷纷出动,齐聚北师大。誓师大会由学生领袖 吾尔开希 主持(吾尔开希因为在前一天的新华门事件中,带头喊口号而出名)。他在会上控诉了新华门的暴力事件,并介绍了22日游行的路线安排和目的。   誓师大会之后,几万名学生浩浩荡荡地从北师大走到广场。由于很多高校都组织了专门的纠察队,佩戴红袖标,在游行队伍中维持秩序。所以,几万人的游行队伍,秩序井然。在游行队伍中,政法大学的学生特意举了一块大木牌,上面写着宪法第35条、37条、41条(都是关于游行、集会、结社、等自由的条款)。   到了广场后,各个高校按照事先划定的区域,排成方阵坐好。每个方阵都有自己的校旗作标识,纠察队在方阵外边维持秩序。进出方阵的人,都要出示学生证给纠察队员看。为啥要搞这么严格捏?主要是担心党国的便衣混到学生队伍中,乘机捣乱,然后栽赃给学生。 ★官方的追悼会   俺已经不止一次地提到:伟光正是一个等级很森严的组织。在这样的组织里,自然非常重视死后的盖棺定论(如果你还不懂得其中的奥妙,一定要先看一下《 如何解读朝廷要员的盖棺定论? 》)。所以,俺再费点口水,说说老胡追悼会的规格问题。 ◇老胡的特殊之处   首先,老胡是个非常特殊的政治人物。体现在如下: 1 他是伟光正的前任总书记 2 他具有很高的民望(不妨回顾一下《 废帝胡.耀.邦其人 》) 3 他身处朝廷权力斗争的漩涡中心——改革派官员极力捧他,保守派官员极力贬他 4 他恰巧在一个特殊的年份去世(在《 山雨欲来的1.9.8.9年 》,俺解释了那年的特殊之处)。 ◇悼词的微妙之处   基于上述原因,使得老胡的悼词,变成一个很棘手的两难问题——如果悼词的规格太低,无疑会激怒广大的学生和群众(俺前面介绍过,老胡的民望很高);如果规格太高,那当初为啥还要罢免他捏?(陷入自相矛盾,无法自圆其说)   在老胡去世当天,裆中央就为了讣告的用词而再三拖延(上午7点去世,拖到晚上6点半才发讣告)。 当时的讣告 中没有”马克思主义者”的头衔(关于此头衔的重要性,请看《 如何解读朝廷要员的盖棺定论? 》)。   到了22日的追悼会,赵.紫.阳念的悼词是这样滴: 同志们: 今天,我们怀着极沉痛的心情,悼念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者,长期担任党的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胡.耀.邦同志。 胡.耀.邦同志 作为马克思主义者 ,他的一生是光辉的。在长达六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如一地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忠心耿耿、呕心沥血、艰苦奋斗,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后面省略,悼词全文在” 这里 “)   在悼词的第一段,关于老胡的头衔,同讣告是一字不差。不过捏,在第二段开头(请注意俺标粗体的地方),额外加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头衔,但是又没有加定语(比如:伟大的、杰出的、优秀的……),有点不伦不类。这在党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滴。   据《李鹏日记》记载: (21日)今晚7时,赵紫阳召开常委会,讨论中央对耀.邦同志的悼词。中央的悼词对耀.邦同志的一生给予很高的评价,但是根据小平同志意见,没有给予耀.邦同志”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称号。   看来,邓太上皇对老胡依然耿耿于怀,不肯抬高老胡的头衔,最终才搞出这么一个不伦不类的说法。 ◇哪些人出席追悼会   说完悼词,再稍微聊一下那天出席追悼会的各种人物。   主持追悼会的,是当时的国家主席杨尚昆。虽然国家主席是个虚职(也就是花瓶),但是名头还是很大滴。由国家主席主持追悼会,说明规格很高。   由总书记老赵亲自念悼词,也算是给老胡家属足够的面子。前面的帖子介绍过,老赵跟老胡一样,都是改革派的骨干。   其它出席追悼会的朝廷大员,还包括:所有的政治局常委;党国”八元老”中的老邓、李先念、王震等人。但是,陈云作为朝廷第二号实权人物兼保守派的头目,称病没有到场(这就属于故意不给面子)。 ◇总结   综上所述,老胡追悼会的规格,还是挺高滴。但是广场上的大学生依然不满意。为啥捏?因为悼词中,只字不提”反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那档子事儿。当年老胡被废黜,主要的理由就是:”反资产阶级自由化”不力。如今悼词不提此事,说明裆中央没打算给老胡平反。 ★民间的追悼会   说完大会堂的官方追悼会,再来说说广场上的民间追悼会。 ◇官方和学生谈判   前面提到,几万名学生在前一天夜里就坐在广场上,就是为了等第二天的追悼会,并给老胡的遗体送行。等到北京公安局发现大量学生在夜里涌入广场,已经来不及阻止。到了第二天天亮,虽然有大批正规部队在广场和大会堂周边警戒,但以当时的兵力(约1千人左右),不可能在广场上实施清场。   这种情况下,官方只好跟学生谈判。官方要求学生在大会堂门口,让出一条30米宽的通道,以方便参加追悼会的车辆通行;作为交换,官方在广场上架设高音喇叭,进行追悼会的实况转播。学生代表同意了这些条件。   谈判完之后,几万学生在几分钟内,就整齐地平移30米,空出了通道。   党国方面,比较担心新华门事件重演。所以,在学生空出通道之后,调大批军人在大会堂门口布置了多重警戒线。主要目的就是防止学生冲击大会堂。为了避免引起学生的敌对情绪,这些军人都没带武器。 ◇学生静听追悼会转播   上午10点,追悼会准时开始。广场上的学生都安静地听着高音喇叭的实况直播。 ◇学生代表下跪请愿   当追悼会接近尾声的时候,大会堂外的学生再次要求李鹏出来对话。但是李鹏犹如癞蛤蟆吃秤砣——铁了心不出来见面。 当时的学生领袖之一吾尔开希对李鹏的态度十分愤怒,主张冲进大会堂;另一个学生领袖 张伯笠 不同意。他俩的对话如下(引自张伯笠回忆): 张伯笠 我们不能给政府以口实,在美国那样民主的国家也不可以冲进国会,况且今天又是耀.邦的追悼大会。 吾尔开希 那怎么办?难道就这样收场?你心甘情愿? 张伯笠 把我们的请愿书递上去,如他们不接,那就面对国徽长跪不起,把这个政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吾尔开希 我不同意,我们不能给统治者下跪! 张伯笠 我们什么时候站起来过?四十年了,哪一个中国人堂堂正正地站起来过!   然后, 郭海峰 自告奋勇,拿着请愿书去大会堂门口下跪(4月18日的第一次请愿,也是郭海峰去的)。另两个学生领袖周勇军、张志勇也跟着一起去。三个人就跪在大会堂正门的国徽之下。双手高举请愿书。当时的广场上,所有看到这一幕的学生和市民,都被震惊了。   三个人跪了超过45分钟,没有任何朝廷的官员出来见个面,表个态。   看了上面这几张照片,不知列位看官有何感想?为什么一个号称代表最广大民众利益的执政党,却不敢(或不愿)出来跟学生代表见个面。   再说了,学生们提的要求并不过分。如果你看过前面的帖子《 4月18日,从悼念到请愿 》,自然就明白:学生们的要求,充其量只是 改良 。 ★两场追悼会的对比   那天,有些名气大的知识分子,也在大会堂参加追悼会。他们看到了广场上的一幕,不禁感慨万千。   知名的改革派杂志《新观察》的主编戈扬女士,当场作了一首诗: 一片土地分成两边,中间隔着暴力的墙。 这边是冷漠的冰山,那边是真情的海洋。 耀.邦的尸体在这边,耀.邦的灵魂在那边。 我们都是来自那边,没有那边哪有这边?   顺便说一下:当军队在一个多月后进行血腥屠杀,作为老党员的戈扬宣布退党,她公开宣称: 我们当年参加的共.产.党,不是现在的这个党。我要和这个镇压人民的党决裂!   除了戈扬,还有一些在场的知识分子,也评论了两场追悼会的迥异。   官方的《科技日报》副总编孙长江含蓄地说: 今天,北京有两个追悼胡.耀.邦同志的地方,一个在人民大会堂内,一个在人民大会堂外。这两个地方我都参加。我感到前者太小太小,而后者太大太大……   香港某杂志总编李怡评价说: 大会堂内,高度赞扬了胡.耀.邦的一生,唯独回避了87年1月他下台的事…… 大会堂外,则紧紧盯着87年1月的事情,要求为当时的决定平反…… 大会堂内,强调胡对党的忠心耿耿,强调他顾全大局…..

阅读更多

中国人权/六四: 李鹏日记香港“偷步”上市

原定于2010年6月22日出版《李鹏日记》的香港新世纪出版社负责人鲍朴向媒体解释了放弃出版的原因。 照片来源:路透社 作者 香港特约记者 郑汉良 原定上周二在香港出版的《李鹏「六四」日记》,由于版权问题而流产,未能如期面世,但香港巿面上28日却突然流出一批书名相似的书籍,甚至连书店老板也搞不清楚到底版权属谁。名叫《李鹏六四日记真相》的书籍,28日突然出现在香港一些书店的书架上,每本港币118元(约12.3欧元)。书店老板说,早前有分销商将这批书籍送到书店,但并非来自原来的新世纪出版社。他不清楚版权属谁,不过他相信除了新世纪出版社的鲍朴之外,还有其他人拥有日记手稿。 新世纪出版社创办人鲍朴早前表示,年初透过中间人取得李鹏日记简体排版后的复印稿,经过验证,认为稿件真确,原定上周出版,其后因被指未有版权,取消了出版计划。鲍朴是前中共总书记赵紫阳政治秘书鲍彤的儿子。一度是中共中央委员并兼任中共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的鲍彤,六四事件后与赵紫阳同时失势,并因洩露国家机密罪和反革命宣传煽动罪被判有期徒刑7年,刑满后一直被软禁至今。 对市面上出现李鹏日记真相一书,不少书店老板都说,反正有分销商发行,他们只是照样卖书而已,至于书本内容的真与假,以及版权问题,他们都无从稽考。一名书店老板说,连当事人都没有出面澄清真假,况且国内的人总有办法搞到手稿,他们是卖了再说。 鲍朴早前表示,李鹏日记全稿约14.8万字,由现年81岁的李鹏以第一身讲述 1989年4月15日到6月24日发生的事件。李鹏在日记透露他宁愿死,也要阻止1989年的学生民主运动失控。他将六四的民运,比作当年的文革动乱。 日记详细的叙述了中共领导层内部对如何处理学生抗议运动出现尖锐的分歧,详细的记载了李鹏与后来下台的总书记赵紫阳两人之间的争拗、李鹏亲自介入向示威者采取行动的过程、下令军队开进天安门广场镇压民运的邓小平当时所担当的角色。   tags: 人权 – 六四

阅读更多

中国/政治: 李鹏日记出版风波

原定于2010年6月22日出版《李鹏日记》的香港新世纪出版社负责人鲍朴向媒体解释了放弃出版的原因。 照片来源:路透社 19/06/2010 – 中国/政治 新世纪停止李鹏六四回忆录印刷 13/06/2010 – 特别专题 程翔:出版《李鹏日记》本身充满政治讽刺 24/06/2010 – 中国人权 美国版《李鹏日记》已上市 15/06/2010 – 思潮与政见 《李鹏日记》与赵紫阳《改革历程》 04/06/2010 – 中国 李鹏宁死也要阻止民运”失控” Modifier 网文选刊 : 吴国光:政治权利、宪章制度与历史悲剧 ―李鹏《六四日记》初读 tags: 中国 – 六四

阅读更多

中共专门成立了李鹏日记的泄密专案组

据消息人士透露,出版搁浅是因为中共高层的政治压力。 计划出版《李鹏六四日记》的香港新世纪出版社的出版人、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政治秘书鲍彤之子鲍朴,6月 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几个月的验证和排查,他以及相关人士都确信李鹏日记的原稿是真确的。目前由于“版权问题”,鲍朴在蒙受巨大经济损失的情况 下,在此书出版的前3天被迫停止出版。据认为,这更加印证了李鹏日记的真实性。 *消息人士:中共高层极为关注* 北京一位 了解鲍朴出书过程和北京高层一些情况、要求记者不透露其姓名的消息人士说,前总理李鹏坚决不授权给鲍朴出版他的日记,认为是个政治事件,高层有批示,为此 专门成立了李鹏日记的泄密专案组,查得很严,作为一个政治案件在抓。 这位消息人透露,目前李鹏本人成了这件事的督办者,一天几次过问此 事,询问调查得如何。不过,现在书不出了,可能稍微松口气。 这位消息人士还透露,出版人鲍朴本人以及他的父亲、目前仍被中国政府软禁在北 京的鲍彤都承受了沉重的压力,鲍彤本人目前连电话都不接了。所以,鲍朴只能以不出书作为牺牲,平息事态,一来避免因此触犯香港的版权法,二来也是要保护给 他材料的中间人。 *李鹏六四日记具重大史实意义* 这位消息人士说,由于李鹏在中共内部的政治地位,可以随意调阅党内机密 文件和中央文献,因此,虽然他的手稿是以日记的形式,但其作为史料的价值是很大的,远远高于鲍朴的香港新世纪出版社去年出版的、曾引起轰动的赵紫阳口述回 忆录《改革历程》。而更由于李鹏日记所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尤其是以邓小平为首的几位中共老人背着总书记赵紫阳和常委胡启立,在邓小平家里就将政治局颠覆 了,给六四定性和下令镇压的史实,触动了中共的敏感神经,因此, 此书的出版问题非同小可。 这位消息人士说,虽然鲍朴说,新世纪永远不会 出版此书,但目前至少搞清楚李鹏日记的真实性,而且网上也流传开,因此意义还是很重大的。 鲍朴星期三在接受美国之音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不 愿再谈论《李鹏六四日记》的出版问题,既然现在书不出了,以后也不会出。 据报导,洛杉矶民运社团通过美国西点出版社在近日内出版了《李鹏 六四日记》。鲍朴表示,他不了解洛杉矶版本李鹏日记的事情,也不愿发表评论。 他说:“确实是不知道,也没有上网看。洛杉矶的情况我也不太 清楚。我没有感觉,我没有任何感觉,也不会那什么,现在不会有感觉,以后也不会有感觉。” 李鹏日记透露了当年中南海高层对如何处理八九民 运存在明显分歧,1989年5月20日凌晨北京实施戒严和调动军队进入北京,是邓小平5月17日拍板决定,除了赵紫阳,所有人都支持邓小平的决定。记者采 访的消息人士认为,李鹏在表明自己的政治正确,认为他自己在六四事件中的作为正确的过程中,透露了许多关键史实。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