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侯说事7|林昭在“铁一号”
1968年4月29日,病床上的林昭接到改判死刑的判决书,并当即被从床上拖出去,执行枪决,年仅36岁。
阅读更多由%s发布 | 7月 26, 2022
随着中国网络审查的逐年趋紧,对克拉玛依大火死者的纪念文章越来越难以发出,甚至有人试图去塑造一种新的集体记忆,称“让领导先走”是被误解的话,领导并没有不顾学生安全先走。2021年12月8日,网友@“是个小姬零鬼”发布长微博,反驳这种为“领导”推卸责任的说法,还原了克拉玛依大火事件的真相。这篇长微博不久即被新浪微博删除。但纪念与记忆从不会中断,它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从审查高墙的缝隙中钻出。
阅读更多由%s发布 | 4月 29, 2022
也许在若干年以后,我们的后代对上述这一切将难以置信,但不幸的是,它确实是发生在我们这一代人生活中的事实。我们每一个活着的人,都曾经为它感到极度的羞耻。请不要轻视这种羞耻吧。
阅读更多由%s发布 | 9月 26, 2020
20多年来,导演胡杰在中国历史的深海里打捞搜寻,创作了一系列关于共产党早期统治的悲惨纪录片。
尽管胡杰在中国知识界和外国学界之外极少为人所知,但6月30日上映的两部影片应该可以提高其作品可见度,让更多人看到他的作品。《星火》——一部经历了多个版本、多次修改和扩充的影片——重构了一群60年前创办地下杂志的年轻人的命运。另一部关于胡杰的纪录片《观察者》(The Observer),来自意大利导演丽塔·安德烈蒂(Rita Andreetti),既是对胡杰导演本人感同身受的刻画,同时也介绍了他的作品。 在当局的一再威胁后,北京独立影像展被关闭,政府不会容忍他们放映影片《星火》,这是一部揭露了在大跃进期间侵犯人权行为的纪录片。影展取消的消息在世界引起了反响。是哪位艺术家的作品使得政府超越了容忍的边缘?
在远离聚光灯的情况下,持不同政见的艺术家胡杰已成功拍摄了30多部纪录片。《我虽死去》和《寻找林昭的灵魂》等电影对于理解中国历史和社会以及保留其过去的记忆都至关重要。胡杰被公认为是第一位敢于以未经过滤的方式谈论大饥荒,劳改营和文化大革命的艺术家,尽管他被列入了黑名单,但他仍然被认为是中国第一位历史纪录片制作人。
阅读更多由%s发布 | 9月 4, 2020
如果遇到敏感的台词,你要用中文拍摄是拍不成的,(电影)前面部分怎么热爱共产党这些都可以,但是(拍摄)反右的时候,(电影里反右)学生的发言,那是如履薄冰的。所以如果坚持(原本)的话语,会给人员带来不便,可能就拍不下去了。有人发现了(林昭的故事),当时就罢工了。苹男是(林昭)在家的乳名,后来我就说,(主角名字)改叫苹男吧。我们在批斗那一场(戏),那个(右派)人物叫张元勋,(工作人员)有一个人就知道,张元勋是北大的右派,不行不行,包括本来印的是《星火杂志》,他说也不行,就给我改成《燎原》。我在中国拍摄遇到的各种艰难,都够写一本书,但是我又不能披露出来,怕(害到)帮助我的那些人,他们都是体制内的……他们是会受到牵连的。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