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

《中国人的生意经》

作者:法清 | 评论(0) | 标签:读书看电影

昨天我陪一个保康来的朋友,在XF市区转。XF市交通,很乱的。曾经有话说,在XF市把车开好了,在全世界,都能开车。这些乱象主要有,店铺占了人行道,行人只好走在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只好走机动车道,所以部分路段自行车、电动车、人力三轮车,就全挤在机动车道上。机动车也不是好鸟,有随意调头的,有胡乱变线的,有视红绿灯和单行道禁止左转弯标志为无物的,有没命超速超车的,还有左边超车的(有一次一辆出租车从左边超我的车,速度在50码以上,差点与我相撞,吓死)。马路中间的双黄线,对XF市司机来说,根本就不存在。所以,现在XF市的马路中间,大多放上了隔离护栏。我向朋友介绍说,最近这些护栏,都重新更换了,还挺漂亮的。不曾想,我那朋友说,听说这是省某部门在全省推行,马路中间护栏统一尺寸统一规格统一式样。这样好赚钱吧!以加强管理为由,下个文件,制作护栏赚一道钱,护栏中间的广告牌,又可以长期赚钱。

这个事,怎么说呢?第一,她也只是道听途说,消息可靠性,她不能保证,我更不能保证。第二,她只是大山里一个穷困县的普通公民,消息从哪里来的?第三,马路中间更换护栏,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护栏中间加广告牌,也可能是某广告公司策划,怎么就和省里扯上了,而且还全省统一?是真的吗?第四,她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即,这个更换护栏的行为,是一次生意,只是理由是加强管理。管理部门正常的管理行为,她为什么会这样解读?这种事情是不是太普遍了,所以她才有这种思维定式?

对这些问题,我只能提出来,并不能回答清楚。但有一点是“不能说的秘密”,也是“公开的秘密”,即:对资源的垄断,往往造成生意的机会。有机会而无甚风险的事,没几个中国人,不会去做。也就是说,普通公民经常有这种印象,某些事,检查也好,加强管理也好,往往是借口。其实质,是那个部门或者上级,想做成一笔生意,赚钱。而且这生意,还多半是为自己人留的。有些有权力的人,“有利益的事就乱作为,无利益的事就不作为。”也难怪普通公民有这种印象,他们很多时候,也正是这么做的嘛。

有一次,某主管部门到我公司,检查消防。检查以后,下了一个整改通知,消防设备要定期年检,并说这是新《消防法》规定的。我们说,我们的消防设备,有维保单位。对方回答,维保单位出的证明不行,要在他们那里备案的有检验资格的公司才行。然后他就给我们推荐了一家公司。这时我们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们同一个单位的另一人,居然又打电话来,说同样的事,也推荐一个公司来。看来他们相互间,也存在竞争。)后来约那家公司来谈,收费比别的公司贵许多,操!我原来所在的另一家公司,原来为换灭火器,也遭遇过这样的事。他们来检查,我们灭火器都是好的。但他们还是要开消防整改通知书,开罚单。问为什么?他们答,灭火器要他们指定公司的,其他人的不行!我们去购,又是贵许多!我又操!后来我与另一公司的老总交流,怎么对付这些人。他说,有办法,要既不得罪他,也不迁就他。上次他那里换灭火器,他就和那指定的公司谈了,你们可以赚钱,但不能赚的太过份,你比别人贵10%到20%,都可以接受,但要是贵50%,我们就把这个事,捅到局里去,说个一二三。那家公司听这样一说,就做了让步,价就降下来了。

张五常说,经济学上有一个说法,垄断是为了腐败,看来没说错。我想那些备了案的公司,赚了钱,也不可能自己一个人花。备案,也不是不要成本的,所以他才贵一点。国有企业那些多种经营啊三产啊服务公司啊,可能都是为自己垄断有资源,做内部的垄断生意,才出现的。我们的一些小项目,也经常有上级领导打招呼。而我们要拿到别人的项目,也要经常找别人的领导。目前这在中国,几乎成了通行的规律。(请参考第27章《中国人做生意》,不再赘述。此文在博客上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中国现在是全民经商,生意经发达的很。我朋友的小孩子今年初中升高中,分数差一点(那分数线划的,专门让你差几分来交钱。能上分数线以上的,可能只招几成学生,其余的,不怕你不来,为什么?我是名校!),学费以外,另外交了3.6万(比他一年的现金工资收入都高)。另一个朋友的小孩,去年上高中,多交了3.3万。我老婆哥哥的小孩,今年中考527分,不想交钱,结果只能上一个差一点的高中。我儿子去年上初中,向学校交了三千六百元的赞助费。大学生的学费,一年也得万儿八千吧。扩招的目的之一,据说是为了多收学费,一个羊娃也是放,两个羊娃也是放。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已经商业化了。大学的商业化更厉害,学术已经在为赚钱而学而术!这可算大学的耻辱!

再看一段网上搜索到的资料:

“电视节目的冠名不都是来自企业么?第一次听说庙宇也能冠名!”近日有读者发现凤凰卫视由梁文道主持的《开卷八分钟》全称已经改成“陕西法门寺开卷八分钟”。前有河南少林寺涉足制药、武校、旅游等,开寺庙商业化之先河,如今法门寺在电视台冠名知名栏目是否显示又一座名寺也将走出商业化的第一步呢?但法门寺昨日否认出钱冠名,经过记者调查,发现冠名的是陕西法门寺文化景区。景区相关工作人员薛向妮昨日表示,法门寺不仅仅是寺庙的名字,也是地名和文化景区,他们冠名梁文道的节目,是为了推广法门寺风景区。

不过景区并未透露此次冠名的具体花费,不过据记者了解,冠名凤凰卫视电视节目费用并不低廉,如黄健翔曾主持过的《天天运动会》,当时冠名权被四川一家企业以1000万元获得,《开卷八分钟》作为不太热门的读书栏目,冠名费应该也有几百万元。有意思的是,《开卷八分钟》去年的冠名是西安大明宫,此项目也是由西安曲江新区主导打造。”

少林寺的生意经,相信各位都有所耳闻,此处也不再赘述。一句话,和尚都在做生意了,更别想,那些医院了。

医院,当然是好医院,那生意做的,那楼盖的那个高啊。“医院门,朝钱开,有病无钱莫进来”。

企业做生意赚取利润,当然是正当的,但如果全民都经商,各行各业都以赚钱为目的,特别是那些社会公益性单位,也开始以赚钱为最高目的,可能这个社会,就出了问题了。教育能以赚钱为目的吗?医院能以赚钱为目的吗?ZF能以赚钱为目的吗?显然不能。但你到ZF去办事,少有不收费的项目。

增补:在网上偶尔看到一个资料,觉得好玩,补在后面,逗大家一笑吧。声明:只是转贴,不对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来源:新都报 2009/07/23 11:08

本报讯(记者东方胜)7月21日,《人民日报》以《 “鸟巢”如此赚钱太霸道》为题,报道鸟巢“一纸杯矿泉水10元钱”,此报道引发了首都群众的关注和议论。

今天,记者特意走访调查了几家报亭摊主,询问该期《人民日报》的销售情况,一致反应全部脱销。一位李姓摊主告诉记者,他每天的《人民日报》任务是两份,几乎都靠搭售才能卖出去,但今天从一清早开始,陆陆续续点名要卖《人民日报》的有十几人。记者问他为什么,他说,还不是要想看上面批评鸟巢赚钱霸道的文章。看来,《人民日报》的这篇文章确实是大快人心。

事后,记者连线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鸟巢负责人,问他是否知道《人民日报》上对他们的批评报道,该负责人说他已经读过该报道,也承认报道的事实属实。当记者问鸟巢管理层对此事会不会作出整改时,他反击说“《人民日报》赚钱比我们更霸道”,他甚至连声反问记者:“这么多年来一直靠强行摊派发行的《人民日报》,有什么脸面批评我们?”“鸟巢是明码标价,不喜欢可以不来,《人民日报》不喜欢可以不订吗?”

在记者对他解释这是两类不同性质的问题时,该负责人挂断了电话。此后记者多次试拨,一直是忙音。

法清的最新更新:
  • 《中国人的性教育》 / 2010-04-26 21:16 / 评论数(4)
  • 《中国人的说与不说》 / 2010-04-22 10:28 / 评论数(14)
  • 《中国人的家庭》 / 2010-04-21 12:14 / 评论数(3)
  • 《艺术无边》 / 2010-04-17 22:20 / 评论数(2)
  • 《中国人的恐怖》 / 2010-04-15 22:04 / 评论数(22)
  • 阅读更多

    抢夺名人资源是没文化的表现

    作者:魏英杰 | 评论(0) | 标签:时事观点

    两国四地争抢李白故里的闹剧尚未落幕,关于“常山赵子龙”的乌龙阵又已上演。5月4日《新京报》详细报道了河北临城、正定两县均以赵云故里自居,并引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口水仗的过程。

    大体情况是这样,临城因当地向来流传赵云的传说,便将此申请为省级非遗,进而把“传说”二字去掉,准备利用名人资源招商引资、大干一场;而正定县因为有《三国志》为证,一直没想到会有地方会来抢自己手中这块文化肥肉,因而被搞得措手不及,只有大发牢骚。

    但是这么一来,究竟哪里才是赵云故里已经不纯粹为学术和考古的事情,而是地地道道的政治与经济问题了。一切的一切,都是围绕着赵云这棵摇钱树在转。诸如此类,除李白故里之争,近年来已觉不新鲜。例如安徽、山东两省三地争夺西门庆故里,也是被人引为笑谈的政府营销个案。(见2010年第17期《中国经济周刊》)

    依我之见,这其实都是没文化的表现。说得更白一些,无非是有些地方想钱想疯了。当然,地方政府想钱(或曰发展经济)也是应该的,但正如古语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政府爱财亦应如此。可有些地方疯魔起来,才不管这一套。所谓文化资源,重点不在文化而在于资源。于是,有资源的挖掘资源,没资源的就创造条件也要抢资源。

    西门庆故里之争,就是典型案例之一。《水浒传》、《金瓶梅》本为小说,故事多有虚构,而山东阳谷、临清及安徽徽州等地却拿小说大做文章,或兴建旅游区或搭建遗址公园、学术中心(据称,徽州的“西门庆”项目2007年已停止运作),甚至将相关策划写进当地的发展规划。这类事情越是搞得风生水起、煞有介事,越发显示一个地方患了文化贫血症。

    有些地方还利用政府权力、学术霸权来横加干涉历史,扭曲事实。大家都懂得,历史和传说是两回事。临城和正定究竟哪里才是赵云故里且先不提,但临城出版《关于赵云故里》一书时,据称县领导都执意去掉“传说”二字,这就是典型的以行政力量干涉正常文化活动的做法。研究名人故里,在学术上涉及历史地理专业,然而按照这副架势,就是这一领域的大师谭其骧在世,我看也难以了断这桩公案。这种不尊重历史事实、霸王硬上弓的文化产业操作方式,也是没文化的表现。

    前些天和傅国涌、梁文道等人闲聊,谈及浙江文化名人及其墓地。当傅国涌谈到有次专门前往绍兴寻访历史名人遗迹,其中谈到王阳明墓,让在座所有人都觉得很意外。史书上都写王阳明生于余姚,墓地却在绍兴,这是怎么回事?原来余姚原属绍兴辖地,后来才划到宁波。听说王阳明墓游客甚少,颇为寂寥——反倒是诸暨(属绍兴管辖)与萧山为抢西施故里之名闹得沸沸扬扬,否则还不知道余姚、绍兴两地会不会因此闹别扭呢。

    美女故里有人抢,先贤墓地无人闻,这算是为近年来各地纷纷上演的名人资源之争添加了一个注脚。这也说明,一些地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并未真正重视文化,延续的还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那一套——文化只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搞旅游营销的幌子。只不过,不重视文化内涵的文化产业毕竟空虚无力,只能招来一时眼球,一旦泡沫幻灭,恐怕只有剩下一堆钢筋水泥的文化废墟,成为历史笑柄。

    2010年5月4日

    魏英杰的最新更新:
  • 不能办伤农的农运会 / 2010-05-04 02:04 / 评论数(2)
  • 空谈治本不如切实“治标” / 2010-05-03 11:59 / 评论数(5)
  • 哀怨的麦家 / 2010-05-02 20:23 / 评论数(5)
  • 守住校园的大门 / 2010-04-28 23:22 / 评论数(10)
  • 封闭式或小区化管理,搞清楚再说 / 2010-04-28 15:43 / 评论数(1)
  • 阅读更多

    世博园內的志愿者

    作者:闾丘露薇 | 评论(1) | 标签:世博, 志愿者, 大学生

    到现在为止,世博园內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些志愿者.一来人数太多,在园区內走几步就会看到他们,二来他们的被依赖程度太高,来自求助的观众,甚至是管理方。

    觉得他们太辛苦,烈日下暴晒,早出晚归,七点多就要出发,好几个晚上,快十二点了,吃完晚饭回酒店的路上,看到他们乘坐的世博巴士,那些年轻而疲惫不堪的脸,透过车窗,看得让人心疼。

    观察了一个多星期,好像讲讲这些志愿者。

    园内採取的是人海战术,让观众隨时可以得到志愿者的帮助。但是有必要同一时间,这么多的志愿者出现吗?很多地方,每隔几米就是一个志愿者,就连新闻中心的入口,一边一个保安足够检查证件,结果却要各加一个志愿者。新闻中心的电梯转弯口,楼道内,也有志愿者值班,我不知道他们的功能到底是啥,安保还是提供问询服务?对我来说,更担心这样的消耗,还有一百八十多天,大家这样下去还能坚持多久。

    不过最让我关心还是志愿者的工作范围到底是哪些?

    星期一早上在中国舘门口,香港的一个电视臺摄影师和一个志愿者发生衝突,结果摄影机被志愿者打坏了。事缘这名摄影师走到排队人群里面拍摄,中国舘的工作人员让志愿者去劝阻拍摄。见摄影师不聼,志愿者就动了手,拍了一下摄影机。爭执之中,其他香港记者赶来,这名志愿者情绪激动,又拍打了一下摄影机,而这个过程被完整的拍摄了下来。

    对错,大家自有评説,我要追问的是哪些负责中国舘安保的人员。维持秩序,本来就是安保人员的职责,而且这是专业,同时有一定风险的工作,推给没有接受过这方面训练的志愿者,对吗?在事情发生之后,把责任全部推到这个志愿者身上,公平吗?

    从志愿者第二次拍打摄影机的行为可以看到,这是一个控制情绪能力不高的年轻人,事实上,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对几部摄影机,要求一个年轻人保持冷静也不现实。我现在担心的,是遭遇了这样的事情,这名志愿者不要遭到学校或者其他方面的处分,也不要因此而增加太大的心理负担,毕竟对於这名年轻学生来説,这只是一个教训,不应该让他付出太大的代价。

    我也希望,透过这次事件,有人会反省一下,把这些毫无经验的年轻学生推到衝突的最前綫,是否是负责任的做法?所谓志愿者,只不过是愿意拿出自己的时间来无偿做一些服务別人的事情,他们不是廉价劳工,他们同样需要得到尊重,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他们同样需要保护,而不是让他们独力的承担责任。

    北京奥运,志愿者不单单弥补了主办机构人手不足的问题,志愿者本身也有不少的收穫,对於年轻人来説,这些是宝贵的人生经验。同样的在上海世博,相信不少志愿者也希望,透过这样的经歷,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

    虽然他们任劳任怨,或者说他们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利,但是应该有这样的常识,志愿者不应该成为站在最前沿的人,他们也不应该直接面对衝突,他们只是协助的角色。当观众进入世博园的时候,有问题其实不应该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志愿者,而是应该是哪些拿工资的各类工作人员,因为这是他们的本职工作。

    志愿者是非常可爱的,儘管他们不要求回报,但是不管是观众,还是管理他们的人,以及要求他们配合工作的人,都需要给他们最起码的尊重,这样,才能够让这些年轻人形成尊重他们的习惯,不然,在微笑的背后,是对於这个社会的失望还有沮丧,如果这样的话,未来,如果他们当中的不少人成为了公务员,他们又如何会想到,要去尊重別人?

    我还记得第一天到上海去领记者证,过程当然一点也不顺利,当耐心耗完的时候,有的记者免不了要给那些负责发証的志愿者一些脸色。其实只要静下心来一想,问题到底出在那里,就会觉得,向这些年轻人发脾气其实很傻。

    那天一名相熟的官员一直在现场,他说,他是来给大家骂的,不想大家把气撒在那些志愿者的身上,毕竟那些都只是学生。这些志愿者算是幸运,因为很多时候,志愿者变成了挡箭牌。

    闾丘露薇的最新更新:
  • 不应该被遗忘的那些人 / 2010-04-30 08:19 / 评论数(30)
  • 世博 / 2010-04-28 23:16 / 评论数(8)
  • 怎样的影响力 / 2010-04-22 16:48 / 评论数(13)
  • 梁文道司徒薇:从反高铁看跨境正义 / 2010-04-19 12:33 / 评论数(7)
  • 灾难中的媒体 / 2010-04-16 16:09 / 评论数(14)
  • 阅读更多

    不应该被遗忘的那些人

    作者:闾丘露薇 | 评论(19) | 标签:世博, 农民, 蔡国强, 城市, 国家

    瀟湘晨报专栏

    —————————-

    遇到一个一开口就说不停的上海出租车司机,在为自己的城市骄傲了一把之后,话题忽然转到了农民身上.他说,现在上海的服务行业都不是上海人了,因为上海人太懒惰,宁愿拿低保,也不愿意辛苦工作.问题是,这些外地来的农民工等他们年纪大了,他们怎么办呢?

    我问他,如果让这些人留在城市,分享上海人的所有福利,你愿意吗?他毫不犹豫的回答,这当然是政府的责任,总不能够把他们扔回老家?他开始不停的给我分析,为何政府对农民还不够好,比如报销医疗费,城市人自己承担小部份,而农民则要负担大部份,城市人可以不工作也有钱拿,农民却是手停口停.

    在世博园区里面,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那些农民工.坐世博地铁专线,几个拿着大大小小工具的农民工被拦在了安检口外面,因为他们的证件不齐全.看者他们不知所措的样子,我想他们最担心的,是如果不能够开工的话,一天的收入就没有了.

    对于这些农民工来说,虽然这个历来规模最大的世博会让人惊叹不已,但是对于他们来说,这些和他们没有关系,和他们有关的,是每天能不能够准时开工,而在工程完成之后,他们能不能够准时拿到自己的工资.

    这让我想到那位曾经参与了鸟巢建设的农民工,这位来自河南的农民工已经变成了一个讨薪明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运气的问题,从奥运工程开始,欠薪的经历,一次接着一次.到现在我还记得为了接受我们的采访,他穿上整齐的衣服,但是他住的那个小小的房间,没有窗户,没有卫生设备,虽然已经整理过了,但是当我把自己的包放在他的床上的时候,还是犹豫了一下.

    如果不是为了生活,谁也不会背井离乡,谁也不想过这样的生活.而所有的这些,都是希望未来,能够变得好一些.当我们举国之力办世博会的时候,我想,我们真的是不是应该想想,如果这一个个的农民工,他们的生活也能够匹配上这样的场面,那会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农民,让城市更美好",这是蔡囯强在世博期间举办的一个展览的主体.他说,在世博会上,应该有农民的一席地位,而这些农民,不是一个群体,而应该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也因为这样,他没有把目光放在我们固有的对于农民的那种印象上面,他选择六十个农民发明家.

    看者这些农民们发明的飞机,航空母舰,惊讶之余,会反问自己:其实自己对于中国的农民到底有多少的了解?在我的固有印象当中,农民们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但是我是不是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农民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故事,他们不是一个整体概念.

    之所以有这样的印象,我想是因为从小我们所接受的教育,还有这个社会,一直重视的是一个整体的形象,而不是个体的表现.也因为这样,这种审美以及价值标准,反映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国家荣誉感,到社会地位的认同,忽略了个体的创造能力.

    蔡囯强说,他选择这样的口号,就是为了和世博的主题进行呼应,让城市人进行思考.在他眼中,农民的组成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梦想,尽管一些梦想没有实现的可能.但是他们敢于想象,即便是在一个资讯封闭的环境里面,他们的想象力从来没有间断过,反而是城市,让人开始变得千篇一律,而这种千篇一律,最终会产生一种不安.

    不管是那位出租车司机,还是蔡囯强,他们用各自的角度去看农民.这是一件好事情,因为这说明,这个社会,越来越多人真的开始思考,如果没有了农民,城市会怎样?生活会怎样?

    闾丘露薇的最新更新:
  • 世博 / 2010-04-28 23:16 / 评论数(8)
  • 怎样的影响力 / 2010-04-22 16:48 / 评论数(13)
  • 梁文道司徒薇:从反高铁看跨境正义 / 2010-04-19 12:33 / 评论数(7)
  • 灾难中的媒体 / 2010-04-16 16:09 / 评论数(14)
  • 告別博鰲 / 2010-04-12 00:17 / 评论数(9)
  •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S词条】梅大高速塌方事故

    【文章总汇】哥大学生抗议风波

    四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香飘飘不是爱国,是爱钱”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