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立凡 | 中国民主党派的变迁(上)
章立凡:中国民主党派的变迁 ——2007年8月18日三味书屋演讲 各位下午好。今天的话题不一定有那么强的故事性,而且时间的跨度比较大,我会从60多年前一直说到现在,有可能说得不够全面,我讲完以后大家还可以继续交流。...
阅读更多发布者Anne Henochowicz | 12 月 3, 2011
章立凡:中国民主党派的变迁 ——2007年8月18日三味书屋演讲 各位下午好。今天的话题不一定有那么强的故事性,而且时间的跨度比较大,我会从60多年前一直说到现在,有可能说得不够全面,我讲完以后大家还可以继续交流。...
阅读更多发布者网眼恢恢 | 12 月 3, 2011
2011年12月02日 14:18:44 关于民主党派经费问题,这个事情很有意思。民主党派本属自筹经费,任何一个政党的资金来源于其成员缴纳的党费,有的还向社会争取募集。这是世界各国政党通行的惯例,但在我国从50年代开始就变成由国库支出。原民盟财务委员会主任周鲸文(此人于1956年跑到香港)。据他在回忆录中记载,在开始的头两年,我拿着单子到财政部去领,领取的是民盟全国系统的开支,再由我分发民盟在各地支部。以后,变成只领取民盟中央的份额,各地支部则到当地财政领取。在这样的经费管理体制之下,使各民主党派在政治和经济上的独立性不复存在,逐渐沦为政权的附庸。时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长李维汉在1956年做了一个工作报告,他说八个民主党派在省市级的组织,全国共有371个,干部有2516人,平均每个组织只有6个多人,他们要求调干部常常遇到很多困难,“有的地方干部生活待遇偏低,民主党派经费开支为数很少,八个民主党派总部的开支数1955年结算为73万多元,1956年预算为124万多元,有些地方民主党派的办公费不够开支,政治活动和业务活动的招待费不能报销。办公地方既小又坏,交通工具得不到解决。”这是李维汉在他的报告中讲到的问题。 总之,从1949年到1956年间,民主党派发生了很多变化。它的成员增加了,但它的组织成分改变了,它的经费由独立自筹和党内捐助改由国库开支,变成了政权的附属机关。同时,党员的发展领域也受到严格的限制。 更大的变化来自1954年宪法的颁布,政府格局重新做了调整。一方面,中央人民政府被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取代了原中央人民政府的职能,把政务院改为国务院。另一个就是,位置安排上有了很大的变化。原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和副总理的党外人士改任人大副委员长,他们不再是副总理或副主席。1953年,刘少奇访问苏联,就将来中国怎么进行选举和制宪,请教过斯大林。斯大林说:“你们现在的政府是联合政府,就不能只由一党负责,而应当由各党派共同负责。你们很难做到保密,如果通过人民选举,共产党员当选占大多数,你们就可以组织一党的政府。各党派在选举中如落选了,你们不应当使统一战线破裂,你们应当继续在经济上同他们合作。”这是斯大林的指教,也就是说,他们在那时已经预见到后来发生的一些变化。 还有一个重大变化就是政协的地位变了。1954年宪法颁布以后,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是一个大宪章式的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合法性就来自共同纲领,但到1954年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后,政协变成了一个统一战线组织,也就是只是一个咨询机构,不再具有立法和监察的权力。此后,政协的主要功能就是学习,政协还成立了一个学习委员会。 民主党派有了这么多变化,对当时政策的制定并不是没有影响,它的影响力还是存在的,他们同中共有一致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比如,在一边倒问题上,民主党派就与中共有不同想法。为此,毛泽东写了《别了!司徒雷登》这篇文章,在文章中,他不只针对司徒雷登,而且针对民主党派和这些自由知识分子。还有一个比较著名的代表人物就是张东荪,他主张同美国和苏联都要保持关系,后来说他出卖情报给美国特务,就受到了整肃。同美苏保持同等距离的观点,在当时的民主党派中间很普遍。再比如,对出兵朝鲜这个问题,民主党派大都持有反对意见,对土改、粮食统购统销政策,民主党派也时有批评。梁漱溟同毛泽东的那次争论,争论的焦点就在于统购统销问题。统战部曾提出,希望民建组织改变上层分子成分,以中小资本家为基础的建议,遭到了章乃器的反对,章乃器认为以中小为基础,代表性不够。这个反对意见后来好像被统战部接受了。 历次的政治运动对民主党派成员大有冲击。李济深家就发生过这个事,他家来了两个客人,军警就把他家给包围了,并抓走了那两个客人。这件事发生在镇反时期,李济深很是愤怒,意思是打狗也得看主人,是我请来的客人,你们不打招呼直接从我家抓走,他十分不满。民建很多成员在三反五反中受到冲击,据记载,上海经常发生跳楼自杀事件,被称为空降部队。最著名的自杀人物有卢作孚、冼冠生,此二人的自杀在中共中央引起震动。一些民族资本家认为,三反五反之所以刹车,同他们自杀有很大的关系。 我大体上把1957年以前一些民主党派的变化讲述了一遍。下面我讲一下:为什么后来民主党派会变成了改造对象?这个问题源自于1956年国家实行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推行公私合营政策。公私合营完成后,毛泽东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成就,他开始了下一步的规划,这个规划包含着对民主党派的进一步改造。1956年,国内外发生了很多大的事件。在国内,完成了对资改造,国内矛盾比较尖锐,各种事端增多,曾发生一万多人上街游行罢工的事情;在国外,由于对斯大林批判的秘密报告引发了波匈事件。在这一年中,中国知识界对政府的批评增多,在下半年表现得更加突出。 据李维汉回忆录记载,以章乃器、章伯钧为代表,他们向中共提出了尖锐地批评,批评内容涉及党派关系等政治生活的方方方面。章伯钧提出,监督应该有宪法保障,民主党派可以在人大设议会党团,对政府部门应拥有质询权,有权单独向中外记者发表主张,政府部门和政协对民主党派所提建议应当认真处理,不得敷衍。前段时间,我写了一篇文章考证了两院制提法的由来,两院制提法确实由章伯钧提出,但据章伯钧回忆,那是应刘少奇的要求而提的。后来,我查阅了当时中央统战部给中共中央的报告,该报告提交后,1956年12月中共中央下达指示,指示认为,政协确实起着类似上议院的作用,这说明关于两院制(政协作为上议院,人大作为下议院的体制)的讨论在那一年已经开始,也就是,上议院有监督权,立法权归人大,监督权归政协。时至今天,这个体制也还没有实现。此外,毛泽东在统战部的报告上写有批示,其大意是,在1957年夏季我们要专门召开一次会议研究这方面的问题。此后,我们知道在1957年的夏季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当时,党内也存在一些矛盾,主要是反冒进。因此,毛泽东的权威在八大上受到了严峻挑战。八大建议把毛泽东思想从党章中删除,预设一个名誉主席的位置。此后,毛泽东多次提出,他不任党主席而当名誉主席,后来他提出两个主席都不想当。隔了一些日子,他又说:“我仍存在,维系人民的个人威信不会因不连任而有所减损”。他表示不排除在“卫国战争一类重大事件”出现时再度出任国家主席的可能,但坚持要求“从一九五八年起让我暂时摆脱此任务,以便集中精力研究一些重要问题(例如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以中共主席或政治局委员资格,在必要时,我仍可以做主题报告)。”总之就是中共主席他不再辞去。在此中间,他有几个反复。 刚才,我讲到的这些情况,就使我们比较容易理解在1957年反右斗争后,民主党派变成改造对象的背景。由于时间的关系,1957年整风我就不谈了。 1958年7月18
日,中共中央统战部印发了改造民主党派五年工作纲要。纲要指出,民主党派“对我党和政府说来基本上是半反对派”。这是在反右后对民主党派所下的定义。“但是除了右派分子以外,这种矛盾一般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因此,“民主党派作为资产阶级政治代表的地位和作用已日渐削弱。作为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的工具,他们在这一方面对我党的辅助作用不是削弱了,而是日益增强了”。纲要还制订了具体的组织整顿的步骤方法,以实现“壮大左派,团结中间,孤立右派”的目标。在此前说争取右派,而在1958年就变成了孤立右派,政策变化之大,超出人们的想象。此后,党外民主被消灭,1959年庐山会议使党内民主也趋于消失。虽然后来发生了一次七千人大会,但很快毛泽东又重提阶级斗争,发动了一场文革运动。文革期间,民主党派活动停止,十年间,民主党派被冷藏起来。到了邓小平时代,民主党派再次登上政治舞台,但已饱尽沧桑。历经多年改造坎坷,部分老迈的民主党派人士还保持着原来的风格。在三峡工程问题上,我们可以看到对三峡工程提出质疑的,主要是民主党派人士和党外的专家。在89政治风波,我查阅了当时的报纸,好像有四个民主党派领导人写信给中共中央,要求理性处理学潮问题。随后,又有十几个人大常委联名写信提出对学潮问题,要理性处理的建议。民主党派在此时试图充当调停人的角色。学潮很快过去,他们就前往部队慰问。到1989年底,中央出台了一个文件,第一次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的提法。在此之前,有关民主党派的定位很是模糊,民主党派始终认为自己是执政党之一。但1989年这个文件出来以后,民主党派的名份改为了参政党。从40年代开始到1949年成立的联合政府,它什么时候结束,我们不知道,但在这个文件中可以看出,联合政府的概念从此消失。 再说说民主党派的现状。目前,我认为存在八个方面的问题。在1949年后,各民主党派纷纷宣布以共同纲领取代本党政治纲领,所以他们没有独立的政治主张。执政党已经宣称自己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先进的文化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民主党派却认为自己没有特殊利益,这是当今民主党派的最大特点;新党员入党动机比较功利,对本党的历史传统缺乏认识;在社会看来,如果不打算要实权的职务,只图个名声,那么加入民主党派谋取名誉性职务是条捷径;民主党派现有65万党员,在组织发展上当然同7千万党员没法相比,但它的发展领域依然不能超出限定的范围;在提拔干部之时,按照副职晋升规律,就是说我是一个副处长,不会被提升为正处长,但可能被提升为副局长的跳跃提升方式,虽然有所改变,但他们在就任后,不知怎样同中共副职相处的问题较为普遍;交叉党员(既有共产党员身份又有民主党派的身份)较多;干部培训制度存在缺陷,必须通过社会主义学院学习,结业后才能安排到新的岗位。这点同中共党校相似,缺乏特殊性。 现在谈一下交叉党员的问题。根据我们查到的资料,像民盟的丁石荪、台盟原主席张克辉、现任致公党中央主席罗豪才、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都是中共党员,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既是民建成员,也是中共党员。像原九三学社中央主席许德珩,他是1979年加入中共的。很著名的例子就是荣毅仁,他于1985年加入中共。在民进网站上有一个反映民进内部有4.8%交叉党员的帖子,后来这个内容被删除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人事机关化。民主党派现在被纳入公务员系列,人员经费由国库支出。各民主党派基本都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可以创收赚利润。 我们可以看到,从利益的角度,民主党派同执政党的利益是非常一致的,但它的监督作用不到位的问题非常突出。我感觉有时还不如媒体监督作用,更不如互联网的监督作用。造成监督作用不到位的深层次原因也在于利益的高度一致,利益的高度一致,可以做到长期共存、荣辱与共,但由于执政地位不同,所以在互相监督、肝胆相照上,比较难以到位。当然我们观察到,胡锦涛总书记上任后,他对民主党派的身段同其前任不太一样,确实多次提到民主党派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姿态是提升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影响,也看到今年有党外人士出任政府部长。总的说,现在的政治生活似乎变得更加需要民主党派这个角色。 现在,让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在早期,民主党派曾作为中共的盟友,是联合政府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然而,到50年代,特别是1957年以后,民主党派的地位迅速下降,在政治生活中变成被改造的对象。历经十年的文革,民主党派重新在政治舞台上露面,曾经一度好像也起点作用,但很快被规范为参政党,而从胡总书记这届开始,确实以实际行动在提升民主党派的作用。我觉得,中共对民主党派的改造是成功的,把它变成了一个驯服工具。这是一个成功,同时也是一种失败。在把同盟者变成一个听话的仆从后,同盟者就不会对你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提出善意的建议。曾几何,它积极谏言,提反对意见,但这些在我们现实政治生活中已是看不到的景象,现在基本做的是搞调研、写提案。在监督方面,我们确实没有看到太多的表现。早期的民主党派人士高举反对一党专政、推行民主宪政大旗,励精图治,孜孜以求,努力实现开启民智、富民强国的理想,但现在的民主党派离他们先驱的政治理想已经非常遥远。我的结论是,到目前为止,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民主党派同以农民会党为色彩的党派结成的同盟,其结果必然是前者被后者所改造。我们有一种党文化,但我们不见得有现代意义的政党。我们现有的民主党派,将应具备的政党基本属性剥夺干净,沦为政权的配套部分、一个附属机关。或者说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大特色,直接说法就是政治花瓶。实际上,这对执政党而言不是一件好事,执政党只能独自面对改革和政治生活中的内外压力,它不再有一个缓冲力量折冲其间。对民主党派而言也是如此,随着市场经济复兴,国人权利意识的唤醒,许多知识分子参与维权活动,而我们却见不到民主党派成员的身影。当我们热烈讨论政治体制改革的时候,也没有看到民主党派有什么有特色的进言,包括在民主社会主义这一类讨论,亦看不到民主党派的发言。我觉得民主党派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经过中共多年的改造已被大大削弱。 可能中共领导人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有意识地提升民主党派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但这一切是否来得及,还是一个未知数。 交流提问部分 提问1:请您分析一下1957年反右运动发生的原因。 章立凡:我也一直在研究你说的这个问题。我在几年前写过一篇文章,分析毛泽东发动反右的动机。从文字记载角度,一种是李维汉的说法,不是引蛇出洞,是因为原来就想整风,由于形势发生变化,才临时转为反右;一种是李慎之的说法,就是早有预谋,引蛇出洞。我觉得应该从党内和党外两个层面作一说明和论证,一个是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对毛泽东产生了后任领导人否定前任领导
发布者xin chen | 12 月 1, 2011
“文革”常用词汇选注 再教育:“文化大革命”中改造知识分子的方针。 全面夺权:“文化大革命”初期,以上海 “一月风暴”为开端的遍及全国各部门、各地方的全国性大夺权。 文斗、武斗:“文化大革命”中,用以批斗干部、群众。 文攻武卫:“文化大革命”初期,江青提出的一个挑动武斗造成严重后果的口号。...
阅读更多发布者勇敢的心 | 12 月 1, 2011
郑卫平:妥善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 进入专题 : 意识形态 ● 郑卫平 意识形态问题是直指国家核心利益、关乎国家安全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争夺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主动权,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历来是各个国家和政党的核心任务。在当前国际国内的复杂形势下,正确认识、妥善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现实课题。 一、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锐利思想武器,全面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必须深刻领悟其相互联系并贯通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其一,物质生产方式决定意识形态的性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论断。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是对意识形态本源问题的精辟概括。同时,意识形态一旦确立,也会对物质生产方式发挥能动作用。其二,意识形态是“真实的意识”,它以诸如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哲学、宗教等各种具体意识形式构成观念形态的思想上层建筑,包括信仰、理想、信念、价值观等精神层面的一系列重要范畴,影响制约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精神生活。其三,阶级性是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列宁指出,任何时候也不可能有非阶级的或超阶级的思想体系。任何意识形态总是从属于特定的阶级,为特定的阶级和利益集团服务,一刻不停地为该阶级的利益鼓与呼。其四,意识形态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阶级的思想体系。意识形态集中反映了统治阶级关于自身根本利益的理论认知,以及维护、扩大其根本利益的现实要求,既是统治阶级的指导思想,又是其政治纲领和目标诉求的理论表达,对统治阶级的统治发挥着服务功能、维护功能与宣传教化功能。其五,意识形态不仅要解释世界,更要改造世界。意识形态不是纯粹思辨性的理论,也不是空洞的说教,它以明确的社会理想和政治主张,旗帜鲜明地指向现实,具有进入和指导实践的强烈意向。其六,核心价值体系是意识形态的灵魂。各种意识形态总是围绕该阶级和社会集团核心价值体系来构建,是核心价值体系在精神生产及思想、文化领域的展开和运用。意识形态斗争,归根到底是核心价值体系的较量。这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是我们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科学指南。 二、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是内在统一的。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才能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并有效引领和整合社会思潮,团结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始终围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来展开,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挥服务、维护和教育动员群众的功能。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精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以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主旋律,传承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饱经风霜而弥坚的精神气质,不断拓展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内涵,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打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具有重要作用。 三、深刻认识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形势 第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更趋尖锐复杂。具体表现为:一是意识形态斗争的主线没有改变。自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来,西方资本主义一直不遗余力地推行和平演变和西化分化战略,其遏制和扼杀社会主义的图谋始终没有改变,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线仍然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二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格局更加错综复杂。既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斗争,又有旨在影响社会政治和价值认同的非主流意识形态的论争,还有因民族、宗教、主权与领土争端而派生出来的意识形态分歧。各种意识形态之间既相互对立、交锋,又彼此渗透、吸纳,使得意识形态斗争更趋复杂。三是意识形态斗争的领域更加广泛深入。不仅仅限于思想文化领域,还涉及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国际关系等各个领域,并日趋文化化、学术化和生活化,意识形态的表象与本质越来越疏离,影响却越来越持久和牢固。四是意识形态在国际战略博弈中的作用更加明显。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推行意识形态战略,极力怂恿和支持所谓“颜色革命”,实质是对他国进行西方式“民主改造”,这种维护与改变政权性质的斗争,其外在表现是本国民众的街头政治和非暴力革命,但西方意识形态霸权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近年来先后发生的“玫瑰革命”、“橙色革命”、“茉莉花革命”等,就是鲜活的例证。 第二,西方国家对我意识形态的渗透破坏进一步加剧。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从骨子里不愿看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和强大,企图通过加紧推行西化分化战略,再现苏东剧变。他们处心积虑、变本加厉地对我政治上施压、发展上牵制、形象上丑化、思想文化上渗透,手法更加多样,技术含量更高,防范和应对的难度越来越大。比如,以西方自由、民主、人权等为旗帜推行意识形态霸权,大肆宣扬多党制、三权分立和轮流执政,攻击我政治制度,恶意炒作社会热点问题,利用民族宗教问题煽动分裂情绪,扶持“异见分子”挑战我政治底线,借口“还原历史”、“反思改革”否定党的领导,注重“棒杀”与“捧杀”相结合,强力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借助网络技术优势渗透破坏,等等。总体上看,他们对我意识形态的渗透破坏呈现以下特点:把资本主义价值观输出作为核心内容,把借题发挥炒作热点敏感问题作为基本手段,把渗透基层、争夺群众作为重要方式,把“异见分子”、“意见领袖”作为依靠力量,把内外勾连、相互借重作为行动策略,把军队作为重点目标,把互联网
、手机作为重要阵地。现实表明,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复杂局势和尖锐斗争,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同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本质上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和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较量。敌对势力渗透破坏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颠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第三,意识形态领域复杂斗争对我国社会的影响不容忽视。就部队来说,主要表现在:一是理想信念淡化。一些官兵政治理论功底不深厚,抵御渗透的能力不强,对西方社会和少数别有用心者宣扬的一些错误思想理论观点不能正确辨别,产生思想困惑。如有的看不清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政治思潮的本质和危害,有的对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优良传统和原则制度知之不深。二是价值取向偏移。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社会思潮,如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在精神、文化和价值观层面给青年官兵造成不良影响。三是道德界限模糊。少数官兵荣辱观错位、善恶不辨、美丑混淆,出现人际交往功利化、道德情趣低俗化、党内生活庸俗化、手中权力商品化的倾向,不讲诚信、见利忘义、假公济私、损公肥私、奢侈浪费等问题屡见不鲜。四是行为方式失准。一些官兵对灯红酒绿、贪图享乐等缺乏足够免疫力,甚至心存向往;过分强调自我、张扬个性,只要自由不要纪律,只讲民主不讲集中,只谈权利不谈责任等。这些问题虽然只表现在少数人身上,但其危害不可低估。 四、打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仗 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我们要充分认清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始终保持思想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防止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和干扰。当前,要重视发挥主流媒体和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作用,构建覆盖广泛、技术先进的现代传播体系,加强和改进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提高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 首先,始终把科学理论武装作为首要任务持续推向深入。这是管根本、管长远的铸魂奠基工程。事实表明,渗透和演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政治信仰、理想信念的动摇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偏移。当前,尤其要强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的大众化、经常化、制度化。抓理论武装,既要有发展意识,也要有本源意识,大力倡导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哲学素养,打牢思想政治根基。要加强重大理论问题阐释宣传和形势政策教育,帮助官兵明辨理论是非,澄清模糊认识,站稳政治立场。 其次,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社会的精神支柱。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大众的思想行为,是抵御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渗透的治本之策。就部队来说,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为主线,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做到一年比一年更深入、更富有成效。要把强化军魂意识突出出来,深入搞好军魂教育和党史军史学习教育,让忠诚于党的核心价值理念融入官兵血脉,深扎党指挥枪的思想根子。要把拒腐防变作为重大现实课题紧抓不放,帮助官兵构筑起顶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的“防火墙”。 第三,注重以先进文化构建健康向上的精神家园。文化是意识形态领域争夺最激烈的前沿阵地。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渗透、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加强文化建设,通过文艺作品灌输主流价值观,用文化艺术构筑社会大众的精神堤坝是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战略选择。要进一步强化文化育人的理念,创新发展社会文化,打造一批高扬时代主旋律的精品力作,以优秀文艺品牌抢占精神文化高地。要创新丰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载体,增强文化的渗透力吸引力感染力。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更加重视发展网络文化。 第四,进一步加强各级党委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委的重大政治责任,各级党委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打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主动仗,关键在于始终保持各级党组织的先进性和战斗性。要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为根本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以思想作风建设为重点加强各级党委班子建设,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加强对干部的思想政治考察,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选人用人,为打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主动仗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作者: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 进入专题: 意识形态 文章分享到 :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抽屉网 腾讯微博 豆瓣 百度搜藏 更多 本文责编: frank 发信站:爱思想网(http://www.aisixiang.com ) ,栏目: 天益学术 > 政治学 > 中国政治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47474.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红旗文稿,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发布者cdtmoney | 12 月 1, 2011
郑卫平:妥善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 进入专题 : 意识形态 ● 郑卫平 意识形态问题是直指国家核心利益、关乎国家安全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争夺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主动权,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历来是各个国家和政党的核心任务。在当前国际国内的复杂形势下,正确认识、妥善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现实课题。 一、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锐利思想武器,全面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必须深刻领悟其相互联系并贯通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其一,物质生产方式决定意识形态的性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论断。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是对意识形态本源问题的精辟概括。同时,意识形态一旦确立,也会对物质生产方式发挥能动作用。其二,意识形态是“真实的意识”,它以诸如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哲学、宗教等各种具体意识形式构成观念形态的思想上层建筑,包括信仰、理想、信念、价值观等精神层面的一系列重要范畴,影响制约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精神生活。其三,阶级性是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列宁指出,任何时候也不可能有非阶级的或超阶级的思想体系。任何意识形态总是从属于特定的阶级,为特定的阶级和利益集团服务,一刻不停地为该阶级的利益鼓与呼。其四,意识形态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阶级的思想体系。意识形态集中反映了统治阶级关于自身根本利益的理论认知,以及维护、扩大其根本利益的现实要求,既是统治阶级的指导思想,又是其政治纲领和目标诉求的理论表达,对统治阶级的统治发挥着服务功能、维护功能与宣传教化功能。其五,意识形态不仅要解释世界,更要改造世界。意识形态不是纯粹思辨性的理论,也不是空洞的说教,它以明确的社会理想和政治主张,旗帜鲜明地指向现实,具有进入和指导实践的强烈意向。其六,核心价值体系是意识形态的灵魂。各种意识形态总是围绕该阶级和社会集团核心价值体系来构建,是核心价值体系在精神生产及思想、文化领域的展开和运用。意识形态斗争,归根到底是核心价值体系的较量。这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是我们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科学指南。 二、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是内在统一的。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才能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并有效引领和整合社会思潮,团结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始终围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来展开,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挥服务、维护和教育动员群众的功能。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精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以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主旋律,传承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饱经风霜而弥坚的精神气质,不断拓展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内涵,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打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具有重要作用。 三、深刻认识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形势 第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更趋尖锐复杂。具体表现为:一是意识形态斗争的主线没有改变。自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来,西方资本主义一直不遗余力地推行和平演变和西化分化战略,其遏制和扼杀社会主义的图谋始终没有改变,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线仍然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二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格局更加错综复杂。既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斗争,又有旨在影响社会政治和价值认同的非主流意识形态的论争,还有因民族、宗教、主权与领土争端而派生出来的意识形态分歧。各种意识形态之间既相互对立、交锋,又彼此渗透、吸纳,使得意识形态斗争更趋复杂。三是意识形态斗争的领域更加广泛深入。不仅仅限于思想文化领域,还涉及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国际关系等各个领域,并日趋文化化、学术化和生活化,意识形态的表象与本质越来越疏离,影响却越来越持久和牢固。四是意识形态在国际战略博弈中的作用更加明显。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推行意识形态战略,极力怂恿和支持所谓“颜色革命”,实质是对他国进行西方式“民主改造”,这种维护与改变政权性质的斗争,其外在表现是本国民众的街头政治和非暴力革命,但西方意识形态霸权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近年来先后发生的“玫瑰革命”、“橙色革命”、“茉莉花革命”等,就是鲜活的例证。 第二,西方国家对我意识形态的渗透破坏进一步加剧。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从骨子里不愿看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和强大,企图通过加紧推行西化分化战略,再现苏东剧变。他们处心积虑、变本加厉地对我政治上施压、发展上牵制、形象上丑化、思想文化上渗透,手法更加多样,技术含量更高,防范和应对的难度越来越大。比如,以西方自由、民主、人权等为旗帜推行意识形态霸权,大肆宣扬多党制、三权分立和轮流执政,攻击我政治制度,恶意炒作社会热点问题,利用民族宗教问题煽动分裂情绪,扶持“异见分子”挑战我政治底线,借口“还原历史”、“反思改革”否定党的领导,注重“棒杀”与“捧杀”相结合,强力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借助网络技术优势渗透破坏,等等。总体上看,他们对我意识形态的渗透破坏呈现以下特点:把资本主义价值观输出作为核心内容,把借题发挥炒作热点敏感问题作为基本手段,把渗透基层、争夺群众作为重要方式,把“异见分子”、“意见领袖”作为依靠力量,把内外勾连、相互借重作为行动策略,把军队作为重点目标,把互联网、手机作为重要阵地。现实表明,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复杂局势和尖锐斗争,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同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本质上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和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较量。敌对势力渗透破坏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颠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第三,意识形态领域复杂斗争对我国社会的影响不容忽视。就部队来说,主要表现在:一是理想信念淡化。一些官兵政治理论功底不深厚,抵御渗透的能力不强,对西方社会和少数别有用心者宣扬的一些错误思想理论观点不能正确辨别,产生思想困惑。如有的看不清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政治思潮的本质和危害,有的对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优良传统和原则制度知之不深。二是价值取向偏移。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社会思潮,如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在精神、文化和价值观层面给青年官兵造成不良影响。三是道德界限模糊。少数官兵荣辱观错位、善恶不辨、美丑混淆,出现人际交往功利化、道德情趣低俗化、党内生活庸俗化、手中权力商品化的倾向,不讲诚信、见利忘义、假公济私、损公肥私、奢侈浪费等问题屡见不鲜。四是行为方式失准。一些官兵对灯红酒绿、贪图享乐等缺乏足够免疫力,甚至心存向往;过分强调自我、张扬个性,只要自由不要纪律,只讲民主不讲集中,只谈权利不谈责任等。这些问题虽然只表现在少数人身上,但其危害不可低估。 四、打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仗 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我们要充分认清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始终保持思想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防止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和干扰。当前,要重视发挥主流媒体和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作用,构建覆盖广泛、技术先进的现代传播体系,加强和改进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提高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 首先,始终把科学理论武装作为首要任务持续推向深入。这是管根本、管长远的铸魂奠基工程。事实表明,渗透和演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政治信仰、理想信念的动摇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偏移。当前,尤其要强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的大众化、经常化、制度化。抓理论武装,既要有发展意识,也要有本源意识,大力倡导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哲学素养,打牢思想政治根基。要加强重大理论问题阐释宣传和形势政策教育,帮助官兵明辨理论是非,澄清模糊认识,站稳政治立场。 其次,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社会的精神支柱。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大众的思想行为,是抵御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渗透的治本之策。就部队来说,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为主线,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做到一年比一年更深入、更富有成效。要把强化军魂意识突出出来,深入搞好军魂教育和党史军史学习教育,让忠诚于党的核心价值理念融入官兵血脉,深扎党指挥枪的思想根子。要把拒腐防变作为重大现实课题紧抓不放,帮助官兵构筑起顶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的“防火墙”。 第三,注重以先进文化构建健康向上的精神家园。文化是意识形态领域争夺最激烈的前沿阵地。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渗透、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加强文化建设,通过文艺作品灌输主流价值观,用文化艺术构筑社会大众的精神堤坝是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战略选择。要进一步强化文化育人的理念,创新发展社会文化,打造一批高扬时代主旋律的精品力作,以优秀文艺品牌抢占精神文化高地。要创新丰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载体,增强文化的渗透力吸引力感染力。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更加重视发展网络文化。 第四,进一步加强各级党委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委的重大政治责任,各级党委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打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主动仗,关键在于始终保持各级党组织的先进性和战斗性。要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为根本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以思想作风建设为重点加强各级党委班子建设,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加强对干部的思想政治考察,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选人用人,为打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主动仗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作者: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 进入专题: 意识形态 文章分享到 :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抽屉网 腾讯微博 豆瓣 百度搜藏 更多 本文责编: frank 发信站:爱思想网(http://www.aisixiang.com ) ,栏目: 天益学术 > 政治学 > 中国政治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47474.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红旗文稿,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