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义

图片截取自英国周刊经济学人文章《习近平培育了一种丑陋的中国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是指一种基于本民族文化、传统和利益的认同的一种意识形态。不同的学者和理论有大量不同的定义。美国政治学家哈斯 (Ernst Bernard Haas) 认为虽然民族主义的定义各不相同,但一般脱离不了对民族情感或者民族意识的重视,并由此引发出一些列的意识形态、运动和行为。

近年来,中共大力鼓吹中国民族主义也引起了学界和舆论的担忧。很多学者和舆论认为,中国的民族主义已经走向极端,经济学人则称之为“丑陋的”(ugly)。网络上出现了大量极端的中国民族主义者,又被称之为“小粉红”。他们往往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相信中共官方宣传,并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爱党)倾向。近年来,中国民族主义者也多次发起爱国“猎巫”运动,攻击那些表现的“不爱国”的两岸三地艺人,攻击国内的少数族群,抵制西方产品。在外交上,中国则奉行极端民族主义的“战狼外交”。

然而,经济学人等媒体和学术机构也指出当下的中国民族主义现象更像是中共官方操纵的结果,真正的中国极端民族主义者人数不得而知。这是因为习近平时代的中国民族主义往往仅出现在网络上,当局则严控民族主义者的线下活动,习近平时代并没有大规模的民族主义示威游行,这并不同于之前江泽民、胡锦涛时代。

中国数字空间收藏

真理馆
公民馆

CDT视频 CDT播客 CDT大事记 404文库 CDT电子报 CDT征稿 版权说明

中国数字时代收录文章

译者 | VOX:我从共产主义转型中学到的七件事

核心提示:在纪念苏联解体二十年之际,前苏联学者,现在执教哈佛的安德烈·施莱弗经济学教授总结了七点教训。他认为:要预测转型国家的经济表现比政治容易得多。 虽然几乎所有的转型国家最终都演变为某种形式的资本主义,在政治方面却涵盖了从完全的民主到原始独裁的各色光谱。  原文: Seven Things I Learned About The Transition From Communism | Vox 作者:Andrei Shleifer 发表:2012年2月5日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翻译并校对 最近,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 IIASA,见文末注释)的会议组织者问我,为了纪念东欧和前苏联的经济改革转型20周年,我对转型中的经验教训有何评论。这一作业主要是想让我谈谈,作为一名经济学家,我学到了那些最初我不懂的事。要不受”马后炮”的影响很需要功力,但我会尽力。这个名单可能对未来的改革者有用,虽然已经不剩下几个共产主义国家了。有些问题不只是与共产主义国家有关;倚重中央集权经济的问题都是类似的。好,以下是我从共产主义转型中学到的七件事。 首先,在所有的东欧和前苏联国家中,经济活动在转型一开始会收缩,某些地方是急剧收缩。在许多国家,经济衰退开始得更早,但延续了下来。在俄罗斯,(近十年的)经济陡然下跌的幅度及其漫长都让人大为惊讶。贸易受冲击最大的国家(如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经历了最为温和的衰退。可以肯定的是,真正的衰退比官方统计的要温和得多——非官方的经济扩张了,共产主义国家夸大其GDP、国防预算的削减等等—— 但这并不等于说,是发生了衰退,并且是令人惊讶的这一基本事实不存在。这些下降与基本经济理论相悖,价格自由浮动应当立即改善资源分配。主要教训是,改革者不应指望能立即恢复增长。 经济转型需要时间。 第二,衰退不是永久性的。随着衰退的出现,经济恢复和快速增长几乎在各地涌现。20多年来,在大多数转型国家,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活水平大幅增加,虽然官方的GDP显示的是比较温和的改善,任何与生活质量有关的直接指标(再次提出共产主义下的GDP的计算问题)与之都不一致。和预测的相同,资本主义发挥作用了,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在一段时间内,情况看起来不算太好。所以我们学到的教训是: 要有信心——资本主义确实有效。 第三,产出的衰退不会导致民粹主义抬头——许多经济学家曾这么担心。不错,是有一些改革型政府下台了,但不是民粹者所为。在许多国家,政治变成了由新经济精英,所谓的寡头,主导,而不是民族主义者,前者将财富和巨大的政治影响力结合了起来 。站在1992年的角度来看,这堪称大大的意外。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东欧一些国家的民粹主义在过渡了20年后,在人民生活水平获得了巨大 的绝对的改善后出现了。事实上,所有转型国家的人都会转型不满,甚至在生活质量迅速提高的国家,他们还是不满(这本身就令人惊讶,也是主要的困惑所在——未来的改革者需谨记)。但教训很明确: 改革者无需担心民粹主义,要担心的是新权贵掌控政治。 第四,经济学家和改革者夸大了他们能力,他们认为可以排出改革的先后次序和某些战术选择(例如私有化)的重要程度。回想起来,许多推演改革的讨论都是离奇的——是否应当先建设机构,公司是否应对私有化做准备,是发行私有化债券好还是基金私有化更好,一个一个地进行私有化是否可行。几乎各地的改革者,包括俄罗斯在内,都大大高估了控制力。政治和能力经常会干预、并在很大程度上主导大部分的战术选择。不过,大多数国家尽管选择不同,结果却得到了大致相同的教训(以下是显著的和可惜的例外: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所有的转型国家都在通过各种形式,用私有化和稳定宏观经济,以及司法和体制改革来支撑市场经济。教训是: 不需要过分计划向市场的转型,但更重要的是,不要拖延,期望未来可以出现更有序的改革。 第五,经济学家大大夸大了利益激励的好处,而不是人的变化。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对利益激励着墨太多,对人力资本又谈得太少。共产主义制度下的优胜者在市场经济中表现得不怎么样。完成市场转型的是新人,而不是有着更强激励的老人。我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意识到这一点并写了出来,但无论是在企业,还是在政治中,这一教训都是深刻的: 你不能教一条老狗学会新把戏,有利益驱动也没戏。 第六,不要高估宏观经济危机,甚至是拖欠债务的长期后果,这很重要。在1997-98年,俄罗斯经历了一场重大危机,一些知识渊博的观察家说,这会让俄罗斯倒退20年,但在1999-2000年,俄罗斯开始了快速增长。类似的情况也适用于从东亚到阿根廷的其他地方。债务重组不一定会留下永久的伤痕。这对改革者来说是一大深刻的教训,他们总是被国际金融界吓得止步不前: 对危机不要惊慌失措;它们来得快、去得快。 第七,要预测经济比预测政治演变容易得多。虽然几乎所有的转型国家最终都变成了某种形式的资本主义,在政治方面却形形色色,有的成为了完全的民主制度,有的还是原始的独裁统治,还有在这两者之间的各种形态。这方面似乎有一种明显的地理分布规律,离西方越远的国家,特别是那些和欧盟相关的,就越明显地民主化了,远东的一些国家通常要更专制。在中间的,包括俄罗斯和乌克兰,在20多年的政治路径上左右摇摆。教训是: 中等收入的国家最终会走向民主,但不象走向资本主义那么直接和连续。 1 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总部设在奥地利。 作者简介:安德烈·施莱弗(Andrei Shleifer)是哈佛大学的经济学教授,有哈佛大学学士学位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学位。 相关阅读: 【译者时评】 苏联解体廿年 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许可协议 。 译文遵循 CC3.0 版权标准。转载务必标明链接和“转自译者”。不得用于商业目的。发送邮件至 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即可订阅译文;到iTunes 中搜索“译者”即可订阅和下载译者Podcast;点击 这里 可以播放和下载所有译者已公开的视频、音频和杂志。(需翻墙)。

阅读更多

颜昌海:“主权高于人权”不是人民的愿望

大国的崛起和没落是近年来中国朝野很多人关心的话题。在一些政治和文化精英的下意识中,这也就意味著西方的没落和中国的崛起。正因为如此,正在崛起的中国不但要从曾经称霸的大国那里学习经验,更要从已经没落或者至少走下坡路的大国那里吸取教训,这已经成为传媒和大众文化市场有关 “ 强国 ” 和 “ 大国 ” 讨论中一个常见的主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施本格勒的《西方的没落》中文全译本的问世,具有参考意义。施本格勒是德国哲学家和历史学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有感于西方文明世界的分崩离析和血腥仇杀,花了数年时间写了这本文化和历史巨著,从 1918 年到 1922 年分上下两册出版。这本书出版后,由于它迎合了战后西方世界弥漫的文化悲观主义和对西方文明的深刻反思,立刻引起了轰动,被翻译成多语言。“西方的没落”一时成为最流行的词汇。这本书在非西方世界也受到重视,很多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对西方文明失望,重兴本民族文明价值的思想家和学者从中吸取了养分。中国 1930-1940 年代的文化界有过一个“战国策”派,就是以施本格勒的观点为基础的。 施本格勒所谓“西方的没落”,简单来说,他认为文明就像生物体,有它的生命周期。一个文明到了最后,就会经过一个战国时期。在这个时期文明失去了文化创造力,出现了分崩离析和相互混战。文明的生命力结束后,或者被新兴的文明取代,或者进入一个永恒的停滞。在他看来,中国文明高峰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结束了,从那以后不过是文化僵尸而已。 施本格勒认为,西方文明正按照这个规律在走入末路,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症状。不过他又认为,文明的没落不一定意味著无所作为的悲观主义。相反,他认为战国时期的到来为一些生命力仍然顽强的民族提供了机会,让他们复兴甚至成为霸主。在他看来,民主制度,个人自由和市场经济是文明异化的表现,也是西方国家没落的根源,而相对来说,这些东西在当时的德国影响要小得多。从这个意义上看,德意志民族的生命力仍然旺盛,有希望在整个西方文明衰落的背景下崛起,取代英美法成为战国时期的新霸主。就这样,从谈论西方的没落到展示德国的特色,施本格勒从历史和文化研究的角度为战败后民心沮丧的德国指出了一条民族复兴之路,这就是是卧薪尝胆,富国强兵,坚信本民族的优越性和历史使命,将来当文明的霸主。在这个意义上,施本格勒的理论为战后德国极端民族主义的兴起准备了土壤,虽然他本人有强烈的贵族政治色彩,看不起依靠群众运动起家的纳粹党。 《西方的没落》第一卷的中文译本早在文革前就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当时是供内部批判用的。最近两卷本全译版可以看作是那个工作的继承,可能是今天的中国读者能真正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它,从历史和现实的比较中自然会得出西方有没有没落的结论。 其实,西方的崛起,是建立在天赋人权学说的基石上;从这个意义上说,就根本不存在没落的一天,只要这个星球存在人类。而天赋人权学说,最初的渊源是 13-16 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作为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思潮的人文主义,在反神学的斗争中发现了“人”,并要求以“人”为中心,把人作为一切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实际上,人文主义就是以个人为核心,以自由、平等为基点的人道主义。它以唯心史观抽象出来的人性论,成为资产阶级人权理论最早的思想渊源。在随后的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荷兰资产阶级思想家首先提出“天赋人权”的概念。斯宾诺莎在《神学政治论》中明确地阐述了“天赋人权”,认为这种天赋人权就是自然权利,国家就是人们通过缔结契约转让一部分自己的自然权利而产生的。同时人们还保留了一部分自然权利,这些被保留的权利既不能转让,也不能剥夺。后来的启蒙思想家洛克、孟德斯鸠、卢梭进一步的发展了天赋人权学说。笛卡尔在其《方法论》的开头就断言:良知也好,理性也好,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天赋的,平等的,并认为这种理性是人类的最终依据。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也是随处可见“人是生而自由与平等”的影子。人权具有普遍的意义,道理不言自明:人都是造物主创造的,任何人,不论肤色、性别、国籍,对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需要毫无二致。 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宣言》在论及人权时,都强调人权“天赋”和“不可转让”的概念及人权的普遍性和绝对性。人权的价值,恰恰就在它的普遍性和绝对性。人对人权的需要,犹如生命需要水、空气和阳光一样的普遍和绝对。 而在中国,缺乏“人权”的概念,古代思想家虽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意识,但此邦非民邦,而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君要臣死不得不死”,中国悠久的历史可用二字概括:王权。虽然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历史一条贯穿始终的红线——也是两百年来的主题——“革命”,但此革命也不是以人文本,而是以权为本,是王权和政权的较量。特别是 1949 年以后的历史,也应当从这条红线的脉络上去思考,在毛泽东建国之前,“革命”就已经成为全社会的某种图腾,似乎只要是为了革命,所有的代价都是值得的,这种异化现象影响了很多知识分子的心态,谁要不是为了革命,为了群体利益,谁就罪大恶极。毛泽东把自己形塑成革命的化身,从而取得了时代的发言权,从而夺取了政权。 建国之后,在毛泽东一再强调阶级斗争的情况下,革命话语比战争时期还更频繁地使用在社会生活中。革命成为人民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甚至连养猪这样的事情也被冠以“革命”的名义,“养猪也是革命工作的一部分”这样的论述,成为社会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的官方主流论述,经由不断地向人民灌输而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式。尽管文革到今天已经结束 30 多年了,但在“重庆模式”的“唱红歌”运动中,人们还是可以看到这种“精神变成物质,物质变成精神”的革命话语的论述。 在论及文化大革命初期为什么那么多人饱含热情地投入的时候,学者陈家琪测曾经归因于民众对于运动合法性的认同,他说“ ‘ 文革 ’ 的可怕,就在于我们自认为动机无比纯正,所以可以为所欲为,而且以比赛的方式向毛泽东表忠心。要知道,人类的苦难大多是在动机纯正的借口下干出来的。”而参与 “ 文革 ” 的人的动机,无非就是响应毛泽东的号召,参加“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毛泽东的这个号召之所以能激荡人心,很大程度上还是在于“革命”二字。从鸦片战争以来,百年中国历史的主轴—— “ 革命 ” ,在 1949 年后依旧形成潮流。那种“动机纯正就可以为所欲为”的心态,就是在“革命”的神圣性掩护下潜滋暗长,然后渗透到国民性之中的。这样的“革命”话语的破坏性,因为制度和文化等种种因素,至今仍然主导中国大陆人的思维模式。比如某些学者,他们对现实中的人权问题刻意回避,而钟情于抽象的宏大叙事。这种对现实生活的有意忽视,是不可能真正建立起知识和理性的基础的,这是冷血的知识,来自于内心的懦弱。回避对人的关怀,实际上是对自由民主价值的背叛,因为在自由民主的含义中,个人的价值与参与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民主的基础,政治学者波吉在论及美国废除奴隶制的问题时曾说过,“一个制度允许和实行蓄奴,这制度中那些有头有脸的参与者如果不尽其所能力求改革,即使他们自己不奴役,也是和奴役者同流合污,没有尽到不蓄奴的消极义务。”比如谈到“资本主义”,首先想到的就是财富对社会的腐蚀,然而资本和金钱并不必然带来尔虞我诈和冷酷无情,美国作为一个老牌民主国家,其特色就是社会的高度自治程度,而这种自治很大程度上是企业和商界推动的。也许“资本”是残酷的,但“主义”可以作为调节。 而在今天的中国大陆,由于“革命”已经成功地夺得了政权,所以“资本”已经全部为当权者掌控,可以穷奢极欲、为所欲为,当权者出于维护既得利益的天性使然,极端强调 “资本”(发展经济)。但革命的“主义”已经不适合既得利益者的“江山永固”,所以抛弃“主义”,只留下“资本”。与之同时, 强调人权“天赋”和“不可转让”的概念及人权的普遍性和绝对性,不适合维护 “革命”成功后的既得利益,要维护好夺得的政权,就必须抛弃 人权;为更有效的维护政权,只有将个体人权与国家主权对立,才能与“群体利益”的革命话语接轨。 其实, 人类自从产生国家,主权与人权的对立状况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直到现在,世界上所有的专制国家的统治者或统治集团依然蔑视人权。但人权毕竟是世界公认的准则,是整个人类社会秩序的原则,因此,人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是人类社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文化和宗教信仰之间关系的标准。西方著名法学家罗尔德在《法的理念》中说: “ 在各国政府被说明──假如有一天可能办到的话──放弃使自己在人权领域内跻身统治地位的最终裁判权以前,势必还有一段漫长而痛苦的历程。但无论如何,这些消减国内主权观念的努力,代表着一种有意的进步。 ” 应该承认,人权标准是超越国界的,人权的普适性决定了人权高于主权的人类伦理道德秩序必然性。国际法一定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认同的法则,属于国际强行法。按照 1969 年《维也纳条约法公约》规定: “ 一般国际法强制规范指国际之国际社会整体接受并公认为不许损抑且仅有以后具有同等性质之一般国际法对反始得更改之规范。 ” 由于人权原则已经载入《联合国宪章》,自然就是一种国际法原则,任何国家主权范围内违反人权的行为,不是一个国家主权范围内的事情,而是整个联合国和所有签署有关人权条约国家的共同关心的事情。因此任何国家也不能借口国家主权来践踏国际法公认的人权原则。 无可否认,只要是国家存在,国家主权和人权的矛盾必然存在,国家的排他性是不可避免的。但这不能成为专制国家践踏人权普遍原则的借口,事实上,遵守和实现人权基本原则成了民主国家与专制国家的分水岭。 1948 年联合国通过《世界人权宣言》,当时只有苏联集团六个国家以及沙特、南非投了弃权票。中华人民共和国当时不是联合国会员国,如果是一定也会投弃权票。从这里可以看出,《世界人权宣言》是世界各国对专制独裁统治的宣战,还意味着对共产主义的宣战,虽然《宣言》并没有故意明确针对共产主义国家,但所有的共产主义国家都是专制国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非常清楚这一点。 中国总是试图代表第三世界国家,把主权高于人权的专制思想强加于所有第三世界国家,一方面为自己寻找世界同盟者,找出对抗人权原则的理由;另一方面第三世界国家并非都是专制国家,在与西方对抗时中国所结盟的国家或者中国的朋友国家,经常都是世界上最专制最残暴最践踏人权的第三世界国家。 “ 第三世界 ” 不能代表正义,打着第三世界的旗号来宣扬主权高于人权的做法不会得到第三世界的认同,只有少数第三世界独裁专制国家才会跟着中国。朝鲜、伊拉克、伊朗、古巴、越南是属于第三世界国家,过去的红色高棉、铁托时代的南斯拉夫、苏哈托统治的印度尼西亚、马科斯统治的菲律宾、李光耀统治的新加坡、 “ 欧洲社会主义明灯 ” 阿尔巴尼亚等等,还有诸多的非洲、南美独裁国家,都是属于第三世界国家,第三世界国家并不是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代表,跻身于民主自由和发达国家的行列才是共同的目标。许多原来独裁专制的国家,经过人民争取人权自由的斗争,已经改变了国家的性质,而且越来越多的第三世界国家通过走上民主自由之路,使国家发展和强大起来,这就是人权高于主权抗争的过程和实践。 主权高于人权是独裁者和专制集团的专利,不是人民的愿望。历来的独裁专制国家君王领袖都是打着捍卫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利益,亦即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旗号,欺骗本国人民,其根本目的是维护独裁统治集团的利益,与人民百姓的利益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关系。 历史上的中国,总是在有时统一有时分裂中度过的,直到现在中国还没有完全统一。但是人权高于主权的例子,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上,中国人民事实上也能接受。比如元朝、清朝时期应该是中国“亡国”时期,是中国主权内发生的事情。如果岳飞、史可法是民族英雄,那么成吉思汗是中国的民族英雄还是蒙古国的民族英雄?!中国主权丧失时,人权依然存在;一个腐败的汉族人统治的大明朝难道比一个相对清洁廉正的满族人清朝好?人民究竟愿意接受什么样的统治?!事实胜于雄辩:一个多少能保证人权的政权比所谓国家主权重要的多。所以中国人民都留起了辫子,顺从了满清皇朝异族的统治,或者说甘愿作了“亡国奴”。这能说中国人民都丧失了国家主权?然后说中国人民从鸦片战争以来同帝国主义的斗争是满清与洋鬼子之间的斗争?! 专制国家的人民是可以在爱国主义口号下被煽动和欺骗的,像伊拉克人民在萨达姆统治下,并不是人民的本身意愿;齐奥塞斯库在倒台之前,还能欺骗成千上万的人民到广场喊口日支持他,但最终还是被觉悟的人民推翻。 当中国人民被外国侵略和屠杀时,中国人民为了维护自身的人权利益进行反抗斗争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时的国家主权常常与人权混合为一体,就像美国的独立战争,对英国的殖民统治进行斗争,不仅是国家主权的需要,也是维护人权的需要,甚至这时,只有国家独立,才能维护美国的人权。所以《独立宣言》同时也是人权宣言。 国家的主权不等于人权,美国独立战争的结果,是维护了人权,从此,美国人民再也没有独裁专制政权产生,人权相对得到了维护。 1949 年毛泽东把国号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以来,国家的主权确实得到了维护,尽管台湾并没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控制之下,但两岸的共识,还是保证了中国主权的象征。但主权的存在没有仿碍人权的丧失,就象法国的哲学家萨特对毛泽东的评价一针见血: “ 毛泽东作为人,使中国人民站了起来;毛泽东作为神,又使中国人民跪了下来。 ” 换句话说,毛泽东维护了国家主权,但同时又使人民丧失了人权。在毛泽东的专制下,就是最简单的生存权,人民都没有保障。屠杀和虐待中国人民的不是帝国主义,不是外国的侵略,而是专制统治。 3 年饥荒年代,中国人民饿死 4 千万,文化革命时又让几百万中国人命丧黄泉,不必再说三反、五反、镇反、反右、四清等运动中无辜的死难者,就是许多活着的人也生不如死,过着牛马一样的生活。这样的国家主权下,人民的生命都可以随时丧失,人民甚至丧失了生存权利。主权就这样高于人权?! 不错,中国的人权的确在一步一步改善,这不仅有中国人民争取人权的斗争结果,同样重要的是各民主国家一直在人权问题上施加压力。而共产主义运动的本质是要消灭阶级,消灭国家,同时也是对国家主权的否定,既然 “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 ,国家主权就是联合的障碍。当年列宁要归还沙皇俄国占领的中国领土,就是对主权的蔑视。列宁的输出革命理论是否定国家主权的理论,可笑的是,共产主义国家现在却违背共产主义精神的实质,竟然把主权看得高于人权。 人权的世界普适性,实质上就是对独裁专制国家所谓主权的干涉。当一个国家的人民被统治者肆意屠杀、虐待,可以袖手旁观,可以用不干涉内政和不侵害别国主权为由,在一旁看笑话?比如邻居家长虐待殴打自己的孩子或老婆,如果去劝解甚至报警,算不算是干涉人家的 “ 家权 ” 。按照中国传统观念,“父要子亡不得不亡”,而人权则讲,人生而平等。 许多国家都有中国的华侨,当那里的独裁专制政府纵容对华人的屠杀、强奸、抢掠时,中国政府只能在主权高于人权的原则下观望。刘军宁在《人权的普适性极其反调》中说: “ 按照亚洲价值论,人的权利和尊严不重要,且必须服从国家,即服从统治者的需要,服从他们转移社会矛盾以维持自己专制统治的需要。按照亚洲价值观,人权算不了什么,对人权的侵犯也就不算什么了。既然个人与国家相比不重要,那么,针对每个个人的反人道行径也就不是什么罪行了。同样,按照亚洲价值,抗议印度尼西亚排华暴行是以人权的名义干涉他国内政,因而是违背亚洲价值的。奉行亚洲价值的国家通常认为,侵犯本国公民的人权是本国的内政,不容他国置喙。印度尼西亚的一位高官曾抨击中国借印度尼西亚华人事件干涉印度尼西亚内政,还说这些华人早已加入印度尼西亚国籍,不再是中国公民,怎样对待这些印度尼西亚籍华人是印度尼西亚的内政,他国不能干涉。 ” 人的生存权高于一切,是最起码的人权。如果中国政府承认人权的普适性,就完全有理由对印度尼西亚的排华浪潮进行人道主义干涉。 主权与人权的对立,不仅明确表现在专制国家,就是民主国家也同样能表现出主权与人权的对立,还可以表现为主权与人权的可分割性。任何民主国家,首先维护的是本国的人权,这是国家和国家主权存在的必然现象。这就必然产生本国人权的维护优于别国人权的维护;同样,在充分人权的社会内,人民把维护国家主权当成是维护人权的一部分。当某个战乱的国家有美国人时,美国政府千方百计保护自己公民的安全,为了救助一个美国人,甚至不惜花费巨大,动用军事力量来达到目的。政府尊重每一个公民的权利,当然公民也会维护民选的政府。这时可以看到,国家主权与国家内的人权溶为一体。所以说,人权虽然是普遍性原则,但只要国家主权存在,人权与国家主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甚至国家主权与国家内的人权有着依存性关系。美国《独立宣言》既是对国家主权的宣示,又是对国家公民人权的宣示。 但专制国家,独裁者和专制集团本身就不代表人民的利益,当然不可能关心公民的权利。专制国家与民主国家在主权与人权关系上一个区别,就是前者主权与人权没有什么关系,不是依附关系,而是完全对立的关系,为了国家的主权(就是统治者的利益)根本不顾公民的权利,甚至以牺牲公民权利作为代价;而后者主权与人权联系紧密,其国家主权的存在必须以国家内的人权为基础,而公民又将国家主权视为保护公民人权的屏障,尽管主权与人权有时也存在矛盾和对抗。显然,民主国家是把人的性命放在第一位,专制国家是把所谓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主权高于人权,高于人的生命权。一个国家只有当她是民主国家时,才能维护人权,国家也只有在维护人权时,国家的主权才能被人民自觉维护。 所以,人权永远高于主权。 人权是一个现代观念,但人权一定是人类唯一可以接受的共识。 西方的崛起建立在天赋人权学说的基石上,若基石牢固,就根本不存在没落的一天。

阅读更多

联合早报 | 陈刚:经济减速将使中国面临更多‘内忧外患’

陈刚:经济减速将使中国面临更多‘内忧外患’ (2012-02-06) 早报导读 [中国早点] 忍够忍不够 [时事漫画] 总统候选人提名战 罗姆尼压倒性胜利 [香港政情] 严孟达:向孔教授致敬! [热点关注] 金里奇可以休矣? ● 陈刚   过去10年是中国经济的“黄金增长期”,中国经济总量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其国际地位的大幅提升,令世界为之侧目。尤其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在西方整体经济低迷的映衬下,中国的高速发展更是一枝独秀,被誉为奇迹,令长期唱空中国和相信“中国崩溃”的预言家十分尴尬。然而,“花无百日红”,由于外部需求减缓、经济自身规律使然和中国国内各种政治及文化因素的制约,中国经济这列高速火车已尽显疲态,虽短期无出轨可能,但增速将大幅减缓似乎已越发明显。   2011年第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长已放缓至8.9%,成为2009年大规模刺激政策推出以来的最低增速。美国智库世界大型企业研究会甚至预测,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降为8.7%左右,而在2013至2016年期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将进一步降至6.6%,从2017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长可能只有3.5%。   中国经济增长的逐渐放缓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永远保持至少8%的增速是不可想象的),然而对于当前的中国来说,由于其自身国情、体制的特殊性以及外部国际关系的变化,经济的大幅放缓将有可能带来比美、欧、日当前经历的痛苦更为猛烈的政治和社会冲击,中国政府将面临远比西方更多的“内忧外患”。   中国为过去10年经济的高速增长付出了高昂代价:环境污染、道德滑坡、贫富悬殊、贪污腐败以及社会不公等问题不仅没有根本缓解,反而变得越发明显,激化了社会矛盾。这些矛盾之所以没有大规模爆发,除了政府强力“维稳”之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经济的高速发展做大了整个“蛋糕”,普通老百姓或多或少在物质生活上得以改善,这一点可以从中国对住房和汽车等高档消费品人均占有量的提升上得以印证。相比较北非、欧、美等国而言,这轮全球产业大转移过程中,中国或多或少还算个赢家。因此,类似“阿拉伯之春”、“占领华尔街”(这两个运动本身不在一个级别上)这样的大规模抗议运动乃至动荡没有在中国出现。   换言之,中国国内各阶层之间的对立和矛盾,被经济的高速发展所掩盖和冲淡了;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这些社会矛盾已被解决或根本不存在。古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社会财富的急剧增加不仅不意味着这些问题的自然消失,反而可能助推社会矛盾的恶化,一旦经济“蛋糕”不能继续做大而必须进行“零和”逻辑下的分配(即一人所得完全转化为另一人之所失),所有这些掩盖下的矛盾将迅速激化,造成社会甚至政局不稳。 外部环境也可能恶化   中国经济最近20年的增长,得益于一个稳定而有利的国际外部环境,而这样环境的获得是与中国务实而平和的外交政策,以及后冷战时期大环境的和平趋势密不可分的。然而,近几年里,由于伊朗、朝鲜、南中国海等地的地缘政治风险显著上升,亚太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得越发诡异,美国增加对这一地区的军事和安全存在,将对未来中国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带来挑战。   如果因为中国自身经济的大幅放缓而激化社会矛盾,中国国内的强硬派民族主义情绪将会显著上升,并有可能影响政府决策。在高估自身经济及军事实力的基础上,中国的外交政策可能会偏离“韬光养晦”的原则而趋向强硬,影响与西方大国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并造成新的摩擦。   过去20年的经历已经证明,冷战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历史的终结”,大国间关系围绕着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开发、航道安全和贸易投资市场的争夺展开新的博弈,崛起的中国因其块头巨大,其战略利益已经遍布全球。如果不能审慎处理外交关系,外部环境极有可能向不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

阅读更多

自由亚洲 | 哈佛大学出版刘晓波英文版文集

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刘晓波英文版文集《没有敌人,没有仇恨》近期引起国际媒体关注。 哈佛大学出版的《没有敌人,没有仇恨》(No Enemies, No Hatred),收录了零八宪章和刘晓波多年的论著与诗文。现在德国的独立中文笔会会长廖天琪,是该书的编辑之一,她向本台记者介绍说: “世界性的版权是在德文版手上,德国 Fischer Verlag(渔夫出版社)手上有世界性的版权。由于刘晓波得到了诺贝尔和平奖这一消息传开来以后,在法兰克福书展上其它外国出版商都来找渔夫出版社要求出版这本书。渔夫出版社就把版权卖给其它的国家,所以到现在2012年的2月份这本书已经有九个不同的语言出来了,有德文、英文、瑞典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法文、荷兰文、日文还有韩文,当然还有中文的,实际上是十个不同的语言,还有其它的语言还要接着出来。” 参与中文版《刘晓波文集》编选工作的纽约中文政论杂志《北京之春》主编胡平,认为刘晓波作为第一个在中国国内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英文版的《没有敌人、没有仇恨》一书的出版具有重大意义,有助于国际社会全面了解刘晓波的思想。 法新社星期天的报道说,《没有敌人,没有仇恨》一书中的内容显示,刘晓波曾深刻反省、怀疑西方文化。例如,1989年3月,刘晓波在《 后记》一文中提到他造访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后,“惊觉自己的思想竟如此肤浅”,“正因为我的民族主义立场和企图借助于西方文化来改造中国,所以我对中国的批判是以对西方文化的绝对理想化为前提的。”刘晓波还在这篇文章中批评多数西方人“仍对非西方人有著根深蒂固的优越感”,他也不喜欢被西方人赞为“造反者”。不过2008年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后,刘晓波改变看法,认为美国人投票让历史上处于弱势的少数团体成员掌权,显示“美国制度的伟大之处”。在一篇论著中,刘晓波指出中国大陆应遵循奥巴马模式,让西藏流亡领袖达赖喇嘛担任中国大陆国家主席。刘晓波写道:“中共开始与达赖喇嘛进行实质性谈判之日,也将是中国的政治改革真正启动之时。” 胡平对此评论说: “谈到刘晓波对西方的观点这中间当然是有一些变化,但是变化不是太大。当然首先他在国内对西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文化思想给以非常高的评价。另一方面从他到西方来的感受他对西方也有不少的批评。他的批判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对西方汉学界就是研究中国问题这方面的人,觉得他们对中国情况的了解还不够;另一方面他对现在西方那种平庸很不满意。当然他对平庸很不满意包含着这么一层意思就是不一定是说西方的制度有多么多么的不对,他多少是认为西方现在就是处在这个阶段,西方民主本身就处在这么一种平庸化的一种现象,所以并不意味着对西方政治经济制度提出根本的质疑或批评,所以这和他后来奥巴马当选总统这件事发表他的看法前后之间没有什么矛盾。” 现年56岁的刘晓波在2008年起草政治改革请愿书“零八宪章”,2009年遭中国大陆当局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名判刑11年,2010年他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目前刘晓波仍在狱中服刑,他的妻子刘霞也遭到中国当局软禁。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林坪的报道。

阅读更多

中国选举与治理 | 执行死刑系自然灾害?

执行死刑系自然灾害? 作者:读者留言 来源:本站编辑部 来源日期:2012-2-5 本站发布时间:2012-2-5 13:57:54 阅读量:667次 2 月 4 日至 2 月 5 日中午留言锦集 致函最高法:对吴英执行死刑难服众 有话要说 2012-2-4 14:31:15 对吴英执行死刑难服众? 经过查对,对吴英判处死刑的法官系临时工。对吴英执行死刑系自然灾害。 你服不服?你可以选择(可以充分自由选择,但是必须选择一个): 1 服; 2 心服口服; 3 非常正确。 有梦想就有希望 2012-2-4 22:44:18 一位老法律人对正义和良知的最后呼唤! 该鄙视哪种知识分子? 缪一轮 2012-2-3 19:04:15 不知道这位“摩罗”是不是以前在《方法》杂志上发表文章的那个“摩罗”?多么奇怪的逻辑啊!我不明白这样的人是否也算知识分子,更是否也是精英?不过听其口气,恐怕还是踌躇满志那一类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这个群体在我们这样的文化体制下,倒的的确确随时随地都在分化之中,尤其是与利益贴得太近的那一部分。 谈改革 李喻 2012-2-3 19:36:18 改革循“经济改革——文化改革——社会改革——政治改革”的基本步骤并不合适。应是交错进行的。不论进行哪一个领域的改革,其他领域的改革都不能原地踏步。只不过要分清轻重缓急,有所侧重而已。 克里斯 2012-2-3 22:14:46 作者思考得很深入,希望以后能够继续关注 事业单位编内编外工资条“雾里看花” 若耶非耶 2012-2-3 20:53:38 事业单位改革,一直是抵制政治改革的挡箭牌。事业单位更是越改越瞎改!不知道是该怀疑中央改革的能力,还是应该怀疑其改革的诚意? 目前的事业单位改革,不说失败,至少很无聊。 饶雪漫:愿所有的疯狗都安息 阿C 2012-2-3 20:53:35 当作者写出“愿所有的疯狗都安息”的标题时,她自己也就在“安息”之列了。 大漠孤烟客 2012-2-4 9:55:58 饶雪漫女士,就您这篇文章的标题就看不出您的素质在哪里,您还是闭嘴吧! 肖昱 2012-2-4 10:50:11 你热爱韩寒那是你自己的事,但是你也要尊重别人的质疑权利,乱骂别人为疯狗,只能证明你自己只是韩寒的一条狗而已。 Maomaoyu 2012-2-4 17:26:47 不奇怪,即使有这篇文章,还会有人接着咬、接着叫,因未对他们,咬和叫的意义在于过程,对象不重要,理由和结果好像也无所谓:看了,他们还会说作者也是一个团队的。由他去吧! 儿子在旁边说:疯狗会停止骂吗?也真是,只要不安息,骂就咬与叫是难免的。 重庆为什么会被妖魔化? Wanliuf 2012-2-3 20:54:36 重庆被妖魔化? 还是其本身是妖魔之路? 王占阳:“乌坎转机”是我国村民自治建设的新曙光 人民10000 2012-2-3 22:10:08 偶拆拿国最佳的政治转型时期已过去。未来十年,如果不能和平地转型到民主政体,则和平转型的机会就消失了。 君不见,一胎政策执行30多年后的今天,为政者还不启动政治转型的改革,这是在断送大陆民众的前程。 试想,在不远的将来,每个家庭4个以上的老人,放眼望去,都是老人,那时,整个社会的负担有多严重!按现在庞大的统治系统的开支和贪婪,那时整个社会的劳动力恐怕连养活这个统治系统都难了。 每家4个以上的老人,那么一对夫妇还能养几个孩子?恐怕养一个也觉得的困难了。如此下去不要几代,大陆华人即已灭绝。 到了这种时候,还能有谁有办法? 所以,聪明有钱的精英,都想尽办法往外去了,他们早看得明白。 逝水年华 2012-2-4 9:58:15 党是完成特殊历史使命的工具,是谁的工具?那些听党的指挥,忠于党,保证党的绝对领导等言语是人民听工具的,总有工具崇拜的意思,把谁给忘了。 中国崛起负有文化使命 Nnnn 2012-2-3 22:11:34 “中国崛起负有文化使命”我不怀疑,而中国目前的现实我怀疑 越南土地私有化的灾难 方程式 2012-2-3 22:26:49 真没想到自诩的三农专家——李昌平竟然已经沦落到权贵既得利益集团吹鼓手的地步了。实在可惜加可耻!衡量一种土地制度好坏的标准并非是所谓是不是“分享了全部的农用土地地租”,而是看这种土地制度是不是尊重和保障了农民的基本政治和经济权益。 农民只能分享地租?所谓分享地租不正意味着农民只能成为政府,也即既得权力和利益集团的代表的长工或雇农吗?我不明白,农民难道低人一等吗?农民为何不能享有自己耕种的土地所有权并成为自己耕种的土地财富的所有者呢?地权难道不是最基本的民权之一吗?这就是说,剥夺了农民的地权也就等于剥夺了农民的政治权利和公民权利。李昌平为何要一再回避地权即民权这一常识性问题而在那里大放厥词呢? 李昌平倘依然不知悔改并坚持为现有的这个充满政治歧视的土地制度辩护,就必然会在政治上堕落成为三农学界的另一个司马南! 民主素质论可以休矣 古原芳草 2012-2-3 22:41:08 素质论是权力私有者拒绝政治体制改革的借口! 李希光:我国长期面临外部舆论环境的严峻考验 憋不住说一句 2012-2-4 8:14:43 西方媒体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偏见加上它们在国际传播领域“嗓门大”的优势,给中国的国际形象带来严重的损害,非常不利于中国的和平发展!!! 究竟谁在坚守“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偏见”?谁在传播领域彰显自己的大嗓门?贼喊捉贼的惯用伎俩早就不灵了!!! 逝水年华 2012-2-4 9:20:33 评价一个国家制度优劣尺子是什么?价值。价值的内容是什么?用意识形态将价值内容填充。结果价值内容大相径庭。用这样的尺子去衡量结论得出相同是不可能的。我国的价值内容是什么?内容丢尽了只剩下一个国家的外壳了吧! Fang1616 李希光教授:人大应该立法禁止任何人在大脑中自由思维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1&id=438896 初平山人 2012-2-4 22:46:01 作者提到的现实是客观存在的。但是结尾是一腔废话。 我们养的那么多御用专家,有谁能站在国际视野,系统分析这现实的成因,给领导人以清醒的认识。而不是用官话自欺欺人。或是用民族主义蠢劲儿,或怕别人演变而退守关门。越发让人瞧不起。 Gaohuo 2012-2-5 9:23:40 只能是官本位特色的社会主义,他跟本不代表中国民族。 缪一轮 2012-2-5 11:46:58 我们应该深刻反思:为什么我们韬光养晦那么多年,国际社会对我们却越来越不信任?问题难道只出在对方,而与我们自己历史和现实的所作所为无关?为什么不但大国忌讳我们,小国也恐惧我们,而流氓小兄弟竟敢敲诈勒索我们?教授先生如果不是弱智和装佯,应该给我们一个合理的令人信服的解释。 民主与狗–孔庆东不懂的事 逝水年华 2012-2-4 9:06:21 孔庆东这样的滥教授中国还有多少?应该立即将其清除。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知道自己的国民素养确实低,需要提高。把自己的恶性带到所到之处,引起他人的恶感是正常的。你以为自己在大陆,恶德大行其道。至于选票如果给我一张我不会糟践它。拿百姓的素质说事来拒绝民主是本末倒置,恶德都是上行下效的结果,一次官员的恶性不被纠正,就会传染。孔庆东你闭上你的臭嘴吧,别国人的脸都丢尽。 扬之水 2012-2-4 11:27:31 子曰:敏于事而讷于言。孔庆东即便真是孔子裔孙,也是不肖子孙。 Scpnwyt 2012-2-5 3:26:46 孔庆东代表的是官方的声音,孔庆东的水平代表了中共最高学府的水平。这就是中国大陆的现状。只不过这一次是公开了而已 12-34-56 2012-2-5 11:06:15 在我看来,歌颂专制,崇拜独裁,满嘴流氓腔的孔庆东连狗都不如。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三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顶端新闻|反对调休的声音,不能装作听不到

更多文章总汇……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