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茶馆 | 人民请慢一点 等一等你的公仆
先讲两个故事。 二十多年前,刀爷读初中的时候,有一天,班里一群人围着一个女生安慰、叹息。那个女生是公安局局长的女儿Z。原来,Z早晨起床发现,一群农民把自己家单元门口给围了,形势很紧张,后来来了好几车公安才把人都给抓走。 起因很简单,一个偷东西的小伙子,审讯期间从公安局5楼掉下来死了。家属去认尸发现浑身是伤,要求给个说法,公安局说他自己突然跳楼自杀。家属找不到说理的地儿了,便打听出了局长的住处,把局长单元口给围了。...
阅读更多发布者小熊维尼 | 5 月 16, 2016
先讲两个故事。 二十多年前,刀爷读初中的时候,有一天,班里一群人围着一个女生安慰、叹息。那个女生是公安局局长的女儿Z。原来,Z早晨起床发现,一群农民把自己家单元门口给围了,形势很紧张,后来来了好几车公安才把人都给抓走。 起因很简单,一个偷东西的小伙子,审讯期间从公安局5楼掉下来死了。家属去认尸发现浑身是伤,要求给个说法,公安局说他自己突然跳楼自杀。家属找不到说理的地儿了,便打听出了局长的住处,把局长单元口给围了。...
阅读更多发布者五月三十五日 | 12 月 10, 2014
反腐不该回避出租车 2014年的反腐,一大批政界、商界、军界的高管落马,反腐成绩不可谓不突出。 但是,我一再追问,反腐除了让老百姓觉得解气、解恨,可让大家得到什么具体实惠了?是物价降低了?税收降低了?买得起房了? 如果只是张三丢了官帽,上级首长又把管帽戴到李四头上了,这样的反腐显然是不够的。 反腐能否让百姓受益?答案是能。方法是:不要只盯着某某官员的腐败,而是要盯着那些造成腐败的机制、那些明目张胆地鼓励腐败的规定。 比如,出租车行业的腐败范围之广,对老百姓的影响面之大,非常突出。中国几乎所有城市的出租车都供不应求,为什么?难道是中国造不出那么多汽车?货是司机不够,中国的百姓不愿意去开出租车?显然不是。 成千上万的人想开出租车维持生计,但是几乎所有地方政府都不许百姓自己申办出租车。要开出租,必须去某出租车公司申请当司机。如果某位老板有钱,想自己开个出租车公司,也不被允许。因为,每个城市都控制出租车的数量。 几乎所有城市的出租车都供不应求,这是故意的,是人为的。最基础的经济学原理是:供大于求,则价格下跌;供不应求,则价格上涨。出租车供不应求,受益者是谁?是权力部门及其关联者。 出租车越是紧俏,有关权力部门,主要是交管部门,权力寻租的收益越大。收益来源:1,几乎所有出租公司老板都与交管部门勾结,这是公开的,已经不是秘密。2,出租车紧俏,必然导致黑车出现,于是罚款成为又一笔巨额收入。3,一些交管人员手下有很多黑车,挂牌运营。 在济南,外地人要去某处,常常会被本地人告知:坐某某路公交过去。你若说想打出租车过去,当地人多数会微笑着告诉你:在济南根本打不着出租。济南出租车之少,在全国都是名声远杨的。 在郑州,坐出租车去过郑州机场的人,稍微细心,都会发现:所有从郑州来的出租车,都是空车返回。因为,郑州机场在新郑市,后者禁止郑州出租车在机场拉客,违者重罚。如此荒诞! 郑州机场是个比较显眼的例子。在中国多数城市,交管部门均禁止其他城市的出租车来自己这里拉客。名为管理所需,实际是赤裸裸的划分势力范围。A地的司机,与B地的交管部门关系好,就可以在B地拉客。 于是中国的出租车行业就形成了这样的利益链条。乘坐出租车的人,付出了极高的费用,这些费用的大致流向是三个部分:1,交管部门大权在握,财源滚滚,2,出租车公司每年轻易赚取暴利,3,出租车司机每天平明干活,结果却是把大部分收入交给出租车公司,即每车每月高达数千元的份子钱。 汽油价格稍微一涨,交管部门赶紧提高车费,或者涨燃油费;汽油降价了,却没听说出租车涨价的。 如果取消了交管部门对出则车权力的垄断,允许公民个人或新社公司缴纳少量税款后,很轻易地开上出租车,那会导致什么?会导致价格大幅度下降,会导致打车变得容易,会导致大家少买私家车,从而导致路上不那么拥挤。 出租车的垄断,让少数人牟取暴利,却让绝大多数人受害。这样恶劣的出租车垄断,弥漫全国,做恶多年,却一直得不到治理。 甚至,许多无良媒体还为出租车的垄断摇旗呐喊。看看电视台、报纸,有多少家媒体骂过黑车,妖魔化黑车。为什么那些司机要开黑车,不就是因为权力垄断部门不许人们光明正大开出租车吗?什么是黑车,不就是没有给交管部门交“保护费”吗?许多媒体,逮着几辆黑车的步伐行为进行谴责,要求严厉打击黑车。其逻辑是:因为没有交保护费,所以黑车必然坑人。 某些黑车确实存在问题,但不能因此否定黑车的合理性。交过保护费的正规出租车,也会出现步伐行为,是否可以因此否定正规出租车?我党出现了一些腐败分子,就能因此否定我党的伟大光荣正确? 黑车是对出租车垄断的抗议。从这个角度,我们应当支持黑车。 每次我出门,都尽量乘坐大巴、地铁等公共交通,尽量避免乘坐出租车,因为我不想去滋养权力垄断者的行业。但是,人们在很多时候还是不能离开出租车。 反腐若真要让百姓受惠,就不应该只关注个案,而应该关注那些“合法抢劫”的腐败,比如出租车行业,比如消防。消防的腐败,远超出租车行业,其恶劣程度可谓登峰造极,以后有空写。
阅读更多发布者五月三十五日 | 12 月 2, 2014
“允许分羹”无助于破除国企垄断 国有企业的垄断,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一大毒瘤。全社会的价格信息被扭曲,产业协同被破坏,少数人因此暴富,代价是整体财富的巨大浪费。 在全民声讨中,权力部门不得不做出姿态,要求国有企业让出部分利益给民营企业,即混合所有制改革。 2011年11月25日,有消息 11月25日报道,中石油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有最新进展:中石油敲定了吉林油田、大港油田作为试点,各拿出35%的股份引入民营资本。 能拿出油田来允许民营企业染指,中石油似乎是突然大发善心。而稍一分析,就发现中石油笑容背后的阴险——吉林油田、大港油田,资源趋于枯竭,目前均为亏损油田。而中石油方面也并不遮掩其用意,甚至说“至少是个敲门砖”,意思是民营企业要分羹,总得付出点代价,缴纳一些“投名状”。 其实,为了响应政府提出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国家电网、中石油这两个最知名的垄断企业,早在半年前,就宣布要放开部分利益,允许民营企业分羹。 当时,中石油公告拟通过产权交易所公开转让“西一、二线”相关资产及负债,出资设立东部管道公司。另外考虑从所属矿权及项目中拿出一部分与新疆当地国企和民营企业展开混合所有制合作——这样的开放,有些具有积极意义,有些则纯粹是借机变现。 与中石油同步,国家电网宣布要在直流特高压、电动车充换电设施和抽水蓄能电站三个领域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国家电网在这三块业务上的开放,分两种心态:特高压是国家电网试图将垄断彻底固化的一次努力,尽管诸多专家提出一系列技术之一,国家电网仍通过各种渠道的努力,争得了特高压的上马,特高压投资巨大,现在引进民营资本,是借鸡生蛋;电动车充换电设施和抽水蓄能电站的情况是:市场巨大,但盈利模式不明,深陷亏损,这种产业允许民营企业染指,仅仅是为了转移风险。 国家电网董事长刘振亚称,为电动汽车充电的充换电设施,将对社会全面开放,谁想投资,谁有钱投资,谁就投——这话完全不像是一个企业的董事长所说的,完全是一个政府官员的口吻。 多年来,国家电网、中石油是中国垄断国企的两大代表。尤其中石油,承担了全社会对垄断国企的职责中的一半以上部分,国家电网的垄断远甚于中石油,不过可以藏在中石油后面,少挨骂。现在,有人试图用混合所有制的改革来减缓社会对垄断国企的怨恨,国家电网和中石油又成了两个代表。他们以“施恩”的姿态,高高在上,拿出一些劣质的以及不明朗的资产,抛到民营资本面前:喏,只有这几盘菜,想吃就吃,不吃没了。 这样的“允许分羹”,是对民营企业的羞辱,也是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嘲讽。垄断国企再次显示出自己的傲慢,他们似乎从未意识到,垄断国企存在的每一天,都是对民众的吸血,都应该在全社会面前谦卑、请求原谅。 每一个人都应该认识到,对权力的长期垄断,会导致智力和道德的双重下降,“允许分羹”这样的所谓改革,根本不可能拆除垄断毒瘤。对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只能是完全拆分、彻底民营化。 (本文首发于东网on.cc)
阅读更多发布者五月三十五日 | 11 月 27, 2014
财政突击花钱,反腐效果何在? 几十年来,每年一到年底,就出现各级突击花钱现象。为什么突击花钱?第一,不花白不花。财政拨款到了,不找个理由花出去,岂不是亏了。第二,一旦今年年花少了,来年拨款就会减少,所以,就算是浪费,也一定要花出去。 年年岁岁花相似,今年也不例外。已到最后两月,中国各级政府财政仍有约25%预算,即4万亿元未花完,人们在传递一个消息:全年超四分之一的财政资金在最后两个月内集中花掉。 《年末突击花钱现象再现,俩月要花掉近4万亿》,这个熟悉的消息出现于2014年底,含义与往年不一样。因为,这是反腐败风风火火的一年,各个官方媒体都在歌颂反腐措施,列举反腐实例。这并非虚假宣传,老百姓也真实地感受到了反腐确实在进行,一个个官员垮台就是证明。 可是,反腐成果仅仅是部分官员垮台吗?那与百姓有什么关系?如何检验反腐成果? 在经济方面,反腐败主要有两个体现:1,八项规定限制了三公消费。2,查处了贪官的大量财产。 先看查封贪官。 查出发改委魏鹏远2亿元现金,北戴河马超群1亿元现金,徐才厚据说10多亿现金,这些钱分给百姓1分钱了吗?没有。 山西蒲县煤炭局原局长郝鹏俊的35套房产,上海房产局副局长殷国元30套房产30套以上;山东省政府秘书长张万青30多套房产,山东原副省长黄胜46处房产,刘志军374套房产……分给老百姓1平方米了吗?没有。 从贪官家里搜出来的古玩、字画、黄金珠宝……分给百姓了吗?没有。 这些所谓赃款,到哪里去了?很多人会想到:上缴国库了。这是有道理的,因为要把贪官的赃款平均分给13亿国人,确实有操作难度,现任官员们根本也没想过分给百姓。好吧,就算上缴国库了,那么,这对老百姓有什么好处呢? 再看八项规定限制三公消费。豪华饭店降价了,奢侈品滞销了,是事实,但到底限制了多少?起到了什么效果? 一个重要的问题摆在面前——如果年底依然突击花钱,如果2014年的财政开支依然与上年持平,甚至还有增长,那么,反腐有什么意义? 20年来,中国税收年年增长甚至是暴增,财政支出一年比一年大,这样的形势怎么可能不产生弥漫性的腐败? 八项规定限制三公消费,是节流;查处贪官的大量财产,算是开源。既节流又开源,那么,2014年的财政支出应该大幅度下降才对。 然后,2015年应该推出很多减税、免税措施,切实减轻百姓负担,这才是检验反腐成果的最重要标准。 解决各级政府突击花钱的问题,涉及预算审批、会计制度、预算编制等诸多方面,也与提高人大代表监督权息息相关。这些问题牵涉到制度变革。而老百姓只关心一条:政府花钱是不是比以前少了,百姓手里的钱是不是比去年多了。 穷政府未必是好政府,但好政府一定是穷政府。我们将用财政开支是否减少、年底是否突击花钱来衡量反腐成果,来判定真反腐与假反腐。
阅读更多发布者五月三十五日 | 11 月 16, 2014
呼吁废除高校211和985 网传高校“985工程”和“211工程”将废除。这是一个令人高兴的消息。 然而,教育部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微言教育”迅速发表澄清说,教育部表示,不存在废除“211工程”、“985工程”的情况。 教育部不愿意废除“985”和“211”,是有原因的。近些年,中国教育系统在高等教育领域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院校合并,二是推出“985工程”和“211工程”。前者,院校合并,显然是失败的,已被社会各界广泛抨击。如果再否定了“985”和“211”,那么,教育部这么多年来就没有成绩可言了。 然而,“985”和“211”受到的抨击并不比院校合并一事少。 “985”和“211”造成的恶果主要有两个。一是学校的马太效应。以这两个工程的名义,将大量教育经费向知名高校倾斜,导致这些原本资金雄厚、接受社会各界捐助也多的学校,更加资金充足,而另一些学校的生存则愈加艰难。另一恶果是就业。许多大公司在招聘中明确标明只招“985”和“211”院校的学生,被称为赤裸裸的就业歧视。有关部门发文件禁止用人单位的这种歧视,但是没有用。一方面,你用“211”和“985”的名义,将高校分了等级,另一方面,又禁止用人单位沿用这种等级,这是非常荒诞的。就业跟着教育的指挥棒走。教育走歪了,就业必然也歪。 目前“211”、“985”两大工程所涵盖的高校数量,大约只占到全国高校总数的6%,毕业生大约只占到总数的8%。将资金向这样少的学校倾斜,使得大部分学校受到歧视,大部分毕业生受到歧视,这严重违背了教育要普度众生的宗旨。 一旦取消了211和985,那么,教育部的拨款就不倾斜了吗?就平均分配?不是的。我的意见是:教育部本来就不应该掌握拨款的权利,更不应该用分等级的方式来拨款,因为,那样的拨款,必然导致权力寻租,导致腐败。而中国的各个政府部门都愿意把手伸长一些,去管理自己不该管的事情,发自己不该发的这“证”那“证”。 高校的经费,可以有一部分来自拨款,这部分款项必须公开透明。另外,高校更多的资金应该来自市场,来自民间的资源捐助。应减少政府拨款。 问题来了:政府收那么高的税,连教育都不拨款了,那么多税款用到哪里去,难道继续用到庞大的公款吃喝、公款养车、公款出国去? 当然不是。减少教育拨款的同时,政府应该降低更高数额的税收。比如减少了1000亿的给高校的财政拨款,政府应该免除与教育有关的税收,免除数额应该为3000亿或5000亿。整体上降低纳税人负担。 然后是鼓励市场和民间对高校的投入。给那些向高校捐款的企业税收抵扣,鼓励企业资助教育;给那些供养孩子上学(包括中小学)的家长,进行个人所得税的抵扣。 至于市场和民间愿意资助哪些学校,那是人家自己的事情,其他人无权干涉。教育部可以发布引导信息,但是无权左右资金去向。市场自己会找到平衡点。 废除“985工程”和“211工程”,受益的是大多数学校和大多数学生,利益损失最大的则是教育部。因此,废除“985工程”和“211工程”,也就不大可能由教育部认可。应该有更高的部门来做此事。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