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鲁

孙立平“十二五”改革国际论坛演讲全文:中国已形成吸收财富的巨大黑洞

症结就在于社会当中实际上已经形成一个巨大的吸收财富的黑洞,这个黑洞把社会发展成果相当的一部分吸收进去了,剩下的老百姓能够分到的是很有限的一部分。在这剩下的很有限的一部分中要改善这个部分就必须以另一个部分受损,这就是有限的空间。这个巨大的黑洞在依托权利形成的灰色收入。

阅读更多

外交事务 中国的两难

核心提示 : 在社会变动的压力下,中国的党国体制也在与时俱进。这时,美国要小心谨慎,以免中国为了回避国内政治改革这一真正难题而引发外交冲突。 原文: http://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66773/george-j-gilboy-and-eric-heginbotham/chinas-dilemma?page=show 来源:《外交事务》 作者:George J. Gilboy and Eric Heginbotham 发表时间:2010年10月14日 译者:文刀 补译:@xiaomi2020 校对:索萨 译文来源:中国改革网 原译文有删节 作者简介:高承智(George J.

阅读更多

洛杉矶时报 中国的繁荣焦虑

在我最近的十天中国之旅中,我花了大量时间与中国官员们交谈。但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政府的情况介绍,而是与中国老百姓交谈中了解到的,他们对日常生活的担忧。 令人惊讶的是,中国老百姓对新近的经济繁荣表现出十分的焦虑。他们担心经济增长无法为数百万大学毕业生提供好工作。新婚夫妇担心不断增长的房价:北京一间不太大的房子至少要300万,而这个城镇居民个人平均所得仅为区区两万元。他们担心是否已经有了房地产泡沫。(“你认为现在住房是不是供大于求了?”一位焦虑的年轻官员这样问我,他刚买了自己的第一套房。但他错误地假设一个美国人肯定一眼就能看出房地产是否有泡沫。)他们对暴发户的炫富性消费抱怨连连,并很想知道这些人的钱到底是怎么来的。 让我们先从消费谈起。至少在大城市,炫富屡见不鲜。奔驰和宝马的SUV在这里的销售异常火爆,而就在不久前,中国人的上下班工具还是自行车。而在Club88等高档夜总会里,穿着考究的年轻白领们彻夜不眠,喝着700元一瓶的伏特加。在新开的Gucci旗舰店内,一只鳄鱼皮包就要六万元,还是在西南省会成都,而不是国际型都市上海或北京。“我记得以前六千块就算很多钱了,”一名销售人员告诉我的同事,“现在六万块都不算什么了。” 毫不奇怪,这些新贵总是让不曾拥有这么多财富的十三亿同胞感到愤愤不平,而这种反感不仅是出于妒忌。 “中国人怀疑所有富起来的人,“一名北京商人告诉我,”他们认为致富的唯一方式就是靠关系、潜规则。” 腐败是中国共产主义制度普遍存在的问题,泛滥到政府需要不时公布反腐新措施。今年七月,北京下令官员要开始公开自己的收入和投资,配偶和子女的也不例外。事实证明他们中的许多人,在签订政府合同时为家庭成员收受”礼物“、薪水或股份。经济学家王小鲁估计,政府官员去年未申报(未缴税)的“灰色收入”达到了惊人的5.4万亿元。根据党报《人民日报》的说法,这还是在大力开展了打击反腐之后。 收入不均是另一大问题。各大城市都提高了最低法定工资。以广州为例,现在每月的最低工资是1,100元,比1993年增加了四倍。但富人、新兴中产阶级和普通老百姓之间的收入差距仍然引起了政府和普通居民的忧虑 一些经济学家提出要引入两项资本主义发明:物业税和房产税,以此补充个人所得税,在中国偷逃个人所得税的现象很普遍。但这些想法已经引发党内辩论,和西方的一样,高税收可能会阻碍创业。 对某些人来说还有一种焦虑,就是不断增长的代沟。 中国的“80后”一代还不到三十岁,是在中国的经济改革和繁荣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一项研究发现,其中的很多年轻工人正在放弃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目标,而转而追求个人目标和“个性化”。 “我们是个人主义的、有创造力和追求独立的一代”,一名30岁的官僚说这番话时脸上略带自嘲的微笑。“现在有了90后,”他补充说。“他们完全西化了。” 这些新崛起一代的观念让父母有些担心。“‘80后’被宠坏了,”心理医生黎中余向《中国日报》抱怨。“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责任。”这一观点时有耳闻,“80后”对社会要求太多,因为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他们都是独生子女,都被宠坏了。 中国经济需要年轻一代的充分参与。由于计划生育政策,20-29岁的劳动力在过去十年缩水近15%。而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正在加快。经济学家表示到2035年,每个工人需要负担两个退休老人。在中国人口是13亿,如果计划生育政策继续执行,人口将在15亿时达到顶峰,然后开始下降。 中国年轻人抱怨政策限制了个人自由(怀上第二胎的妇女会被强制堕胎),有钱有权的人却经常获得豁免,或只需交纳高额罚款(根据收入会有不同,一般是二十万元)。 “能生两个孩子的人很幸运,”一名年轻女子告诉我,眼神中充满渴望。政府表示正在尝试实行更为宽松的政策,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可以生两个孩子,但也只限于某些地区。 那么中国的下一代更象我们美国人吗?不完全是。他们大多数人忍受的事情美国年轻人根本接受不了。他们不能随便谈论政治,不能抱怨一党统治,不能抗议互联网上的审查制度——至少不会对我这个外国专栏作家这么说。他们可以自由出入星巴克和麦当劳,但这没有将他们变成民主党(或共和党)。看起来他们要追赶着为家族积累财富和声望,这是传统中国人的追求,但要去质疑现有的社会秩序则很鲜见。 中国“80后”一代正在逐步当权,似乎改革也会随之到来。但是不要忘了中国的最神奇之处:事实证明无论改变有多大,中国的威权层级制度都能适应。 相关阅读 纽约时报 林培瑞 势不可挡的声音 博客:中国来鸿:我的悲惨“相亲”经历 福布斯:中国的20万美元哈佛预备班 洛杉矶时报:分割中国的制度 纽约时报:周六人物:偶像博主韩寒挑战中国领导 商业周刊:与中国80后共事 AsiaOne: 中国富裕阶层持续涌现 洛杉矶时报:蚁族 香港 亚洲周刊 反高铁究竟反什么 墙内看《译者》 https://yyii.org 发送邮件到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订阅《译者》 使用Google Reader猛击 这里 订阅《译者》; 译者精华杂志版下载大全 参与《译者》的多种方式。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 CC协议2.5 您可以自由复制、发行、展览、表演、放映、广播或通过信息网络传播,创作演绎本作品。惟须遵守下列条件: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阅读更多

没有房产税新政只能收三个月之效

房地产新政缺乏公信力 没有房产税只能收三个月之效   2010-10-09 南方都市报       公众寄厚望于房地产新政,希望明确房地产市场的长远发展规划,厘清房地产公益与市场边界,以科学理性的手段制订税收与融资规则。       国庆长假,以中央房地产新政开头,以地方房地产新政结尾———9月29日,国务院房地产新政出台,10月7日晚,上海房地产新政细则浮出水面。       不应低估行政调控的决心,房地产新政对银行贷款、开发商定价、土地税收的控制已经到了细致入微的地步:除了房产税尚未出台,调控之手伸入贷款、融资、定价等各个市场领域。三套房停贷,投资投机性购房无法使用金融杠杆。房价过高的开发企业丧失了融资机会,将面临清查税收的威胁。所得税与土地增值税进行了调整,出台房产税的呼声越来越高。         以上海房地产新政细则为例,除了每家限购一套房子外,还根据商品房销售价格高低对土地增值税进行严格管理。财税部门按不同的销售价格确定土地增值税预征率。住房开发项目销售均价低于项目所在区域上一年度新建商品住房平均价格的,预征率为2%;高于但不超过1倍的,预征率为3.5%;超过1倍的,预征率为5%。财税部门会同有关部门重点对定价明显超过周边房价水平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和稽查。办法不可谓不细,要求不可谓不严,税率不可谓不高。       9月新政出台,市场反应立竿见影,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国庆期间的商品房成交量大幅下降。鉴于4月新政的效果维持了三个月,9月新政的效果可望维持到年底。不过,即便上海楼市因此进入观望期,同样出台了限购政策的深圳却逆市上扬,成交量是去年同期的3.5倍,更别说那些还没有出台此项政策的城市。这表明市场仍然对政策缺乏信心。       市场之所以对政策信心不足,政策发生作用的时间越来越短,源于房地产调控缺乏核心价值观,政策公信力不足。经历数次失败的调控以及2009年楼市调控大逆转后,公众对政策的公信力难免会打折扣,而倾向于认为调控政策是投机性选择,缺乏长远的规划和明确的目标。只要宏观经济出现逆转,政府就会放弃对市场的调控。       政策执行不到位也是重要原因。地方政府作为利益主体,很难成为调控的中立第三方。土地增值税是旧话重提,2007年1月16日,国家税务总局网站发布《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从次月起正式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征收30%~60%不等的土地增值税。当时市场普遍预期房地产价格将下挫,房地产开发商将大洗牌,但直到现在,土地增值税仍然是雷声大雨点小的恫吓工具,对于价格没有多大影响。       对房地产调控更致命的威胁是灰色收入。有房产研究机构指出,我国25%的购房直接由现金支付,4月新政后北京有60%的二手房交易由现金支付。如果按照王小鲁提出的5.4万亿灰色收入计,可以撬动的杠杆在十万亿元人民币以上。而大部分国有单位与政府机构拥有福利性质的住房,冠之以商品房之名。特权阶层与灰色收入的存在,对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改革非常不利,既挑战了政策的效用,更让房产税等调控政策等同于利益群体艰难的自我革命。       从国际环境看,房地产调控面临丧失信心的货币体系的挑战。由于全球主要央行定量宽松滥发货币,日本等央行将利率下调到零,实际利率为负,我国广义货币的发行量更是超过了美国,成为包括房地产在内的资产品价格上升的罪魁。目前全球正在经历货币信用的崩溃,直接导致资产品价格的上涨,尤其是全球资金横扫过境的韩国、新加坡、越南及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       中国的房地产新政必须重塑信用,使公众相信此次调控将是根植于经济结构与社会生活内部的制度性改革,是中国控制通货膨胀的重要努力,是与既得利益阶层的长期较量。政府既有挑战既得利益阶层的智慧和勇气,也有维护货币信用的决心。拥有上述核心价值观,才能从根本上抑制政策的投机和货币的疯狂,使房地产新政收长远之效。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阅读更多

限购房反而鼓励投资者

限购房反而鼓励投资者   2010-10-12 南都周刊       对于过热的房地产市场,运用行政、法律与市场的手段进行调控未尝不可,但最近出台的限购房政策,却犯下双重过错:以一刀切的行政手段,行违背市场规律之事,结果将是,既无法达到抑制房价的目的,还会颠覆房地产新政理该蕴含的基本价值观。       北京、上海、深圳、厦门等城市最新出台的房地产细则,不约而同地祭出限购大旗,这是房产过热可以暂时限购套数政策的延续,也是遵从9月29日房地产新政统一指令的必然结果。       各地细则大同小异,北京“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暂定同一购房家庭只能在本市新购买一套商品住房”,上海“自本意见发布之日起,暂定本市及外省市居民家庭(包括夫妻双方及未成年子女,下同)只能在本市新购一套商品住房(含二手存量住房)”;厦门限购政策从2010年10月1日起实行。         这是一项莫名其妙的政策,以粗暴的行政手段撕裂了房地产调控的合理性。       限购政策不符合市场逻辑。限购一套房的目标很明确,是为了抑制投资与投机性购房,不幸的是,限购政策完全无法起到抑制投资与投机性购房的作用。       各城市出台的限购房没有区分已经持有的物业套数,不管是尚未购房的居民,还是拥有七八套住房的居民,一律可以再购一套新商品房,与其说这是对房地产投资的抑制,不如说是对投资者的鼓励,他们不必多付出成本,还能够再拥有一套住房的购买权。没有已购房基数的限定,限购政策反而成为拓展房地产市场的手段。目前城市家庭约有两亿户,如果房地产价格持续上升、房地产还是主要投资品,那就意味着城市家庭还需要1亿套以上的商品房,所谓的限购一套房政策显然是可笑而荒唐的。       显然,限购政策潜台词是有关方面认可房价在上升,而且还会继续上升,因此以限购一套房的方式对试图多吃多占多买者进行惩罚。绝望的房地产限购政策无疑向市场暗示,起码目前的市场仍有拓展的空间,拓展的范围就是城市居民新购的商品房。       9月29日新政出台后,与4月出台的“史上最严厉房地产新政”出台效果大致相同,除深穗等城市之外大部分城市商品房成交量急挫,但价格依然坚挺。这说明市场仍处于观望阶段,在全球货币发行量有增无减的情况下,出台限购政策有害无利。       要抑制房地产投资,有很多合法、合理、合乎规则的办法,以体现政府的公信力与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中包括对法律、对规则、对市场的尊重。       如动用货币手段,严格控制国内的通胀压力,使房地产市场价格失去上升动力。如动用规则中已有的财税手段,对拥有两套以上住房者征收物业税,以体现多占用资源者多纳税的公平原则,使房地产市场回归到消费者需求为主体的健康市场。       很可惜,新政以来我国的房产税一直雷声大雨点小,传闻中出台的税率仅为0.4%左右,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准,这将大大增强投资者对未来的收益预期,更糟糕的是,如此低的固定税率,将使房产税蜕变为多如牛毛的房地产税费中的一项,而不是大众所寄望的摆脱土地财政的体制性改革。       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以满足国民住房需求为主,对于没有纳税证明的外籍投资客首先以国民平等待遇衡量,严格招待没有一年以上纳税证明的纯粹投资客不允许购房的政策。同时,外籍人士炒作房地产应该支付比国民更重的税收。       房地产调控从来不是单独的事件,而是与中国收入分配体制密切相关,不合理的收入体制加上投机的税收政策纵容了投机者。有房产研究机构指出,我国25%的购房直接由现金支付,4月新政后北京有60%的二手房交易由现金支付。如果按照王小鲁提出的5.4万亿灰色收入计,可以撬动的杠杆在十万亿元人民币以上。而大部分国有单位与政府机构拥有福利性质的住房,冠之以商品房之名。特权阶层与灰色收入的存在,加上宽松的货币,挑起房地产投资的熊熊大火。       房地产新政细则要想收效,必须动既得利益者的蛋糕,必须通过房产税与货币手段平抑市场,以限购房政策抑制房价是行政权力的自娱自乐。       限购房新政没有区别不同的购房阶层,不加区别对所有居民一刀切,是对政府价值观、对市场效用双重考验。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