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椅子

法广|侯志明:中国在洗刷对刘晓波的集体记忆

10年前的10月8日,刘晓波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费加罗报》发表法国中国问题专家、著名学者侯志明女士的一篇文章。文章开头写道:10年之后的今天还敢这样做吗?敢给长期奋战想摆脱北京独裁的香港勇敢公民再颁奖吗?有过这样的呼声,但又有多少成功的希望呢?侯志明女士批评中国政府多年来一直在让人们忘记刘晓波、他获得的和平奖和他的理念。

侯志明女士写道,10年前,无法确定中国的未来。2008年举办了奥运;2010年举办了上海世博会。中国人到全球各地去旅游;全世界各地的人到中国去观光。中国人发现自由属于可能的空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把诺奖颁给一个发表了《零八宪章》被判11年监禁的中国知识分子有着深远的意义。

阅读更多

【网络民议】半生宁做赵家囚 锦州七载料白头

6月26日,刘晓波确诊肝癌晚期在沈阳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保外就医的消息在网上传播,引发热转与热议。由于墙内有关消息的限制,多数网友评论在推特等墙外平台展开,对他健康的关注、忧虑以及对中共当局的谴...

阅读更多

唯色 | 特别的颁奖,好看的反抗者们

3月8日国际妇女节这天,在华盛顿,美国国务院举行“国际妇女勇气奖”颁奖仪式,美国国务卿克里(John Kerry)和第一夫人米歇尔(Michelle Obama)主持颁奖。我有幸成为2003年“国际妇女勇气奖”9位获得者之一。但遗憾的是,由于被限制出境,由于被软禁,我不得不缺席颁奖仪式。  5月19日晚,在美国驻中国大使馆公使王晓岷先生的私人聚会上,王晓岷公使代表国务卿克里先生向我颁发了由副国务卿亲自带到北京的“国际妇女勇气奖”奖座,并宣读了克里国务卿于4月12日专门写给我的一封信。受邀来参加的有我的先生王力雄、艺术家艾未未、维吾尔知识分子伊力哈木、人权活动人士胡佳、为我的护照打官司的律师丁喜奎,以及2011年“国际妇女勇气奖”获得者、中国律师郭建梅。  刚被全面封杀了四个微博的作家 慕容雪村 ,曾在推特上对艾未未说:“有多人反抗,可你的反抗最好看。”我很喜欢这句话,我也要做一个好看的反抗者。  推特上,流亡美国的学者何清涟对我说:“再次表示祝贺,很代唯色妹妹高兴,也代藏人高兴,因为这意味着对他们坚韧悲壮的持久反抗的一种肯定。希望有更多的人权人士与作家能够获得各种国际奖项并有亲身领奖的机会。” 很巧,住在德国的艺术家,我的好友孟煌,为祝贺我获奖,一个多月前从德国寄来一把空椅子,也恰好在今天上午送到。(他曾给获诺贝尔和平奖的刘晓波寄过椅子,也曾给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寄过椅子让他带给刘晓波,当然都“失踪”了。而寄给我的椅子,在中国海关也被放了许多天……) 在此,感谢王晓岷先生,感谢美国大使馆,感谢美国国务卿克里先生。 受邀参加颁奖的有我的先生王力雄、艺术家艾未未、维吾尔知识分子伊力哈木、人权活动人士胡佳、为我的护照打官司的律师丁喜奎,以及2011年“国际妇女勇气奖”获得者、中国律师郭建梅。 王晓岷公使代表国务卿克里先生向我颁发了由副国务卿亲自带到北京的“国际妇女勇气奖”奖座。(胡佳拍摄) 授予我的“国际妇女勇气奖”奖座。 克里国务卿于4月12日写给我的信。 有人对艾未未说:“有多人反抗,可你的反抗最好看。”我很喜欢这句话,我也要做一个好看的反抗者。  与2011年“国际妇女勇气奖”获得者、中国律师郭建梅合影。 与好友、维吾尔知识分子伊力哈木合影。 住在德国的艺术家,我的好友孟煌,为祝贺我获奖,一个多月前从德国寄来一把空椅子,恰好在今天上午送到。 推特上,推友 ‏@WilderMohn 用自己院子里种的Pfingstrose(五旬节玫瑰)向我表示了祝贺。 延伸阅读: 美国国务院公布2013“国际妇女勇气奖” http://woeser.middle-way.net/2013/03/2013.html 2013年“国际妇女勇气奖”颁奖,我不得不缺席 http://woeser.middle-way.net/2013/03/2013_9.html 唯色:“我要把这个奖,献给自焚的族人们!” http://woeser.middle-way.net/2013/03/blog-post_12.html

阅读更多

法广 | 美国动向: 约瑟夫•奈:软实力的源泉是公民社会而不是政府

看上去中国对软实力的兴趣不是一般浓厚,可以说是热情拥抱。但是一天前,软实力这一概念的发明者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却在美国外交政策刊物上撰文讨论为什么中国和俄罗斯搞不懂什么软实力。他说,当外交政策在1990年首次发表了他的短文《软实力》时,谁会预计某天这个概念会让胡锦涛和普京喜欢上?胡锦涛于2007年告诉中共,中国需要提升其软实力;普京最近敦促俄罗斯外交官要更广泛地运用软实力。但是奈说,两位国家元首看上去都还没有理解怎样实现他写道:“实力是影响他人获得其所想得到结果的能力,为此可以通过三个途径来达到——强力、金钱,或吸引力。如果你能把有吸引力的软实力装入你的工具箱,你就能少用胡萝卜加大棒。” 他接着说,“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崛起大国,其经济和军力威胁邻国形成了抗衡联盟;聪明的策略包括软实力,可以使中国少一些威胁、使抗衡联盟少一些效率。” 他这样界定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主要依靠三个资源——对他人有吸引力的文化、在国内外遵循的政治价值、合法且具有道德权威的外交政策。但是他说,把这三者结合起来并非易事。比方说,在马尼拉建一所孔子学院教中国文化可能有助于发展软实力,但是,如果将此放在中国刚刚在斯卡伯勒礁所有权问题上欺负过菲律宾的背景下看,其可能性就小了。奈对美国的软实力做了这样的分析,他说,“美国许多软实力产生于它的公民社会——从大学、基金会,到好莱坞和流行文化,每一件都不是出自政府。” 他说,“有时候,尽管当政府的行为——像入侵伊拉克——在损害其软实力的时候,美国仍能保持一定程度的软实力,那是因为它拥有至关重要和无需审查的公民社会。” 奈对中国进行分析,他说,乔治华盛顿大学的沈大伟,在其新书《中国走向全球》中显示了中国已经在提高软实力的迷人攻势上花费了数十亿美元。中国对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援助不像西方的援助那样受到制度和人权问题的限制。但观其所有努力,中国从其投资上获得的回报却很有限。民调显示,中国的影响力在非洲和拉美国家是比较正面的,但在美国、欧洲、印度、日本和韩国负面看法却占了主导地位。 奈说,就算中国的软实力成功了,如2008年奥运会,也很快变味。最后一批外国运动员刚刚离开,中国国内对人权活跃人士的镇压已经抵消了其软实力的影响。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开得很成功,但是之后不久就发生了监禁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刘晓波以及让奥斯陆颁奖典礼的空椅子场景奈说,中国和俄罗斯的错误在于,以为政府是软实力的主要建造者。他说,在当今世界上,信息并不稀缺,缺少的是注意力,而注意力靠的是信用。政府的宣传鲜有信用。最好的宣传不是宣传。他说,尽管北京作出了巨大努力,想把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变成CNN和BBC的竞争对手,但世界上没有多少人喜欢看靠不住的宣传。他引用《经济学家》杂志对中国的观察说,“中共并没有理解奈先生的观点,即软实力起源于个人、私营部门和公民社会。因此,政府就开始促进古文化偶像,认为这可以产生全球吸引力。” 但奈说,软实力并不是那样发挥作用的。他又引用中国人民大学庞中英的话说,这反映了中国领导人“思想的贫乏”。 奈最后说,发展软实力并不必是一场零和游戏。所有国家都能从发现相互吸引力中取得软实力。 但是他说,中国和俄罗斯要获得成功,“就必须在政策上言行一致,能自我批判,解放公民社会的全部聪明才智。” “遗憾的是,” 奈说,“这种情况不会很快发生。”  

阅读更多

2012——末日未至

这是异常精彩的一年。 大片云集,情节离奇,扣人心弦。 世界末日如期未至,历史依然前行。 在我从业的第四个年头,这一年所发生的一切无疑让媒体人激动不已。只可惜,大事件样样陷入雷区。但沉默噤声背后,却是全民的躁动与暗自兴奋。仿佛就将迎来一场真的大变局。 写到第四份年鉴,我越来越感觉到,在这样的国度、这样的年岁,做一个记录着宏观制度改革的小记者,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现实中过多的扭曲,却使人在对制度的条分缕析中,越来越清晰的看到一个理想国度的应然图景。 很多人都在不断的问,中国下一步,究竟应该怎么走。 斯巴达落幕,下一个十年格局初定。改革,成为反反复复被提及的一个标语,一个符号,一个图腾。 真正要改变,还是人心,真正需要行动的,还是公民自己。 Start from here.   这一年最值得被载入历史的故事,一开端便悬念迭出。 2月7日,下班时分,不少家住城南的成都人走到美领馆附近时发现,领事馆路已封死,戒备森严,如临大敌。 “爪子了爪子了?!”一些人隐约听说,一个名叫王丽娟的护士长,跑到领事馆来申请政治避难了。 微博上有了更确切的消息。那个护士长原来是个副市长,叫做王立军。 第二天,王“出于自愿”离开了领事馆。随后,他被送上飞机带往北京。再隔一天,重庆方面发出正式消息,重庆病人王立军被“休假式治疗”了。 一场大戏就此拉开序幕。 两个月后的全国两会上,摄影记者抓拍下了薄仰头望天,五味杂陈的表情。 在温的最后一场记者招待会上,最后一个提问的路透记者,终于问到了他一直想要回答的问题——怎么看待王立军事件?温回答:现任重庆市委和市政府必须反思,并认真从“王立军事件”中吸取教训。 24小时后,薄被免职。 一个月后的4月10日晚11点,人们一再等待的新闻终于释放:薄被立案调查;其妻谷因涉故意杀人案也已被移送司法机关。 毒杀命案,宫斗阴谋,一个极具好莱坞元素的剧本,被外媒热捧。包括他们海外的儿子,点滴细节都被悉数记录于案。就像那些最值得期待的大片一样,国内上映总会与海外上映有个时间差。过了将近四个月,谷案开庭,被删节后的大片这才呈现在了中国观众的面前。 人们看到一个后宫深苑神经质的女人,出于种种猜疑,设计毒死了“威胁”其子生命、又有种种利益纠葛的外国友人;忠心下属一面处理后事,一面留底存证,被主子一个巴掌摧毁自尊心和安全感后,向美帝亮出了杀手锏。这个故事经媒体后续的调查报道,更多的细节被披露。原来王在命案中不仅是简单包庇,更是推波助澜,以为一切尽在掌控,弄权者却难逃命运嘲弄。 一个多月后,9月24日,王立军因徇私枉法、滥用职权,叛逃并受贿305万获刑15年。在此之前,谷则被认定故意杀人,被判死缓。 4天后,9月28日,官方正式通报对薄的处理结果。除了对命案的“错误和责任”,还包括受贿、“与多名女性发生或保持不正当性关系”等项。 人们反复咀嚼着斯巴达前这一出风波的政治深意,试图从中解读派系争斗、改革动向。 但毫无疑问的是,这至少深刻的改变了重庆的政局。 薄在重庆的五年,将这座本身就极具魔幻主义色彩的城市,变得更加荒诞不经。就像是向前流动着的历史之河,偏偏在这一个犄角遭遇一道逆流,进而掀起一波漩涡。 种种令人瞠目结舌又捉摸不透的形式主义本已让重庆成为正常人的笑柄——唱红歌、扮江姐、红色电视台等等,而带有明显民粹主义色彩的一系列高福利政策——如大规模的保障房建设,更让地方债务高筑。打黑表面看上去打出了一片太平盛世,私底下却是毫无克制的打击异己,对私人财产的肆意虐夺,对言论自由的无底线扼杀。 随着重庆时局大变,从律师李庄的申诉开始,一系列打黑案件的翻案走进公众视野。人们乐于解剖重庆所经历的这段文革。权力的放肆,法治的沦丧,还有孕育民粹的肥沃土壤。当人们把过多的注意力都放在高层政治的争斗内幕时,很少有人回过头来问一问,重庆人呢?当他们悄悄抓走隔壁爱在网上发牢骚的小愤青时,当他们逼着你穿上滑稽的红军服唱雪山草地就差跳忠字舞时,当他们拿着你们纳的税去栽了又拔拔了又栽银杏树时,为什么普通人还是可以丝毫不受影响的过着普通的生活而对一切视而不见?为什么在这个年代,人们面对威权、强权的时候还是一样的束手无策忍气吞声? 不自由,毋宁死。 这是重庆村官任建宇“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的证据之一。这个一面努力跻身体制内,一面又因独立思考而困惑的年轻人,因在腾讯微博和QQ空间复制、转发和点评“100多条负面信息”,而被劳教两年。在舆论的强烈声援下,2012年11月19日,劳教委撤销了劳教决定,任建宇重获自由。 重庆给人们带来的另一个有价值的遗产,便是对劳教制度的广泛讨论。既缺乏法律依据,又缺乏权力制衡的劳动教养,早已被公认为威胁公民人身安全的恶政,却迟迟未有废除的动向。原因很简单——作为最重要的“维稳”手段,劳教实在是太好用了。上访的,抗拆的,发牢骚的,扣上一个涉嫌煽颠,想关多久便是多久。 人们算不清重庆黑打究竟打掉了多少个任建宇的自由。这一年另一个令人心痛的案例,则是永州母亲唐慧。 这是个伤心欲绝的母亲。六年前,她11岁的女儿被强奸,又被卖入妓院卖淫。从立案、公诉到审判,为了让每一个罪人都得到应有的惩罚,唐慧一次次固执的上访、抗诉。她就是要让逼迫和蹂蹑她女儿的七个人都去死。历经三次判决两度发回重审后,2012年年中,七个被告分别被判死刑、无期和有期。本以为事情已该尘埃落定,唐慧却因此前的“闹访”而被处劳教一年。 废除劳教,让唐慧回家。微博签名,学界上书,连官方媒体都开口帮腔。被劳教九天后,唐慧恢复自由。而劳教制度的存留议题,却并未有实质性的推进——斯巴达当前,一切改革都被按下暂停键。 这一年,躲进了大使馆的不仅仅是护士长王丽娟。 4月底,“鸟儿出笼”的消息开始小范围的传播。这说的是被囚禁在山东临沂东师古的陈光诚,终于逃出了狱笼。这位因揭露暴力计生,而被当地政府疯狂报复的盲人律师,已成为中国人权史上再也绕不开的污点。他在因莫须有的罪名坐了四年牢后,依然遭到严格的软禁。2011年,网友们曾大规模的组织占领东师古的运动,无一不被打的落荒而逃。 而现在,陈光诚逃出来了。他绕过监视人布下的陷阱,翻过后墙,17个小时不吃不喝一路狂奔,终于出了临沂市,和北京的朋友接上头。在前后多个朋友的接力协助下,4月26日,陈光诚进入到美国大使馆。 这无疑是让中方极度难堪的外交事件。外交部要求美方道歉,随后北京日报还出了篇令人气势恢宏的檄文,声嘶力竭的控诉美国 “干涉我国内政别有用心”,又前言不搭后语的批评骆家辉瞎搞“平民生活秀”。 临沂方面更是乱了套。气急败坏的看守们发现陈不见了,先是抓走了陈的哥哥,接着又翻墙闯进陈的侄子家一顿乱打。陈的侄子陈克贵奋起反抗,用菜刀砍伤数人。 在大使馆停留六天后,担心家人安危的陈选择离开。多方斡旋的最后结果是,陈和家人一同前往美国读书。中方的表态也有所转折,称陈作为中国公民,可以通过正常途径出国读书。至于陈的侄子,则在2012年11月底因故意伤害,而被判刑三年三个月。 受到国际广泛关注的中国人,并不仅仅只有陈光诚。 12月10日,身着燕尾服的作家莫言,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证书。 这是在中国官方的语境下,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获得这个消息的第一时间里,人们的态度颇值得玩味。 很自然的,人们要提到那位至今作品未能在大陆发表、也不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的高行健;更自然的,人们要提到2010年的和平奖得主和那把意味深长的空椅子。 尽管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读过莫言的作品,但他们还是乐于对他的党员身份和作协副主席身份冷嘲热讽。尤其是他手抄的毛的讲话——“中国的文艺必须服务于党”。 诺奖委员会给他的评价或许才是公允的——他在嬉笑间揭露了人类生存状态中最阴暗的一面,几乎是不动声色地赋予强烈象征以形象。在颁奖词中,委员会肯定莫言的价值观,肯定他对现实的批判,尤其是对计生政策的批判——喏,莫言和陈,其实都是斗士。 而他们所反抗或批判的,与计生政策相关的暴戾,依然还在上演。 5月30日,丈夫刚出门打工,陕西镇坪县怀孕七月的孕妇冯建梅,便被几个计生干部堵上了门。她怀的是二胎。干部们要她交4万块的“押金”,否则就要引产。 冯建梅偷偷跑到姑姑家,遭遇围堵,又跑到山里的亲戚家。她躲在草丛里,躲到床板下,最终还是被四个人抬着,头上蒙上黑衣服,送进了医院里。6月2日15点40分,她被迫注入了引产针。在同胎儿一起痛苦挣扎了一天多以后,6月4日凌晨,浑身乌青的死婴被产下。 这个发育近乎完全的孩子,蜷曲成一个问号,躺在头发凌乱的母亲身旁——就是这张照片,引起舆论哗然。委屈而痛苦的冯建梅夫妇向外界大声控诉。就在他们接受外媒采访后,当地竟然还有人到冯所在的医院游行,打出“打到卖国贼”的旗号。 一个月后,冯建梅夫妇被迫妥协,接受政府7万元“补偿”,得以回归正常生活。而以此为契机,数十名学者联合上书,要求调整现有生育政策。剥夺公民生育自由的计生国策,酿就了太多类似的悲剧,更埋下中国社会深重的老龄化危机。而就如同劳教的讨论,上书并未有所回音。人们默默念叨,或许等到斯巴达之后吧。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