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

唐任伍:四大社会鸿沟加剧民生之忧

唐任伍:四大社会鸿沟加剧民生之忧 进入专题 : 社会鸿沟 民生    ● 唐任伍        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落实这一精神的关键在于消除制度、收入、阶层及区域四大社会鸿沟。      制度鸿沟:各类社会鸿沟的根源      制度鸿沟是指各地区、各群体或阶层在制度、政策及其实施绩效上的明显差异。制度鸿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这种障碍也可以理解为制度歧视。制度歧视可能是由国家的正式规则所形成或被国家的正式规则所接受和保护的歧视,也可能由于体制转轨、制度不衔接而凸显出来的歧视。制度鸿沟表现为一个社会中的种种歧视性制度安排,这种歧视性制度安排既可能来自于统治成本和收益的权衡,又可能来自于因为路径依赖所致的利益格局锁定在特定状态,这种状态并不是政府刻意维持的,还可能是受错误的经济发展观和宏观调控理论的指导。   制度鸿沟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系统性、制度化有差别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即制度化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比如: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欠缺、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性不平等、基本公共服务结构性失衡。第二,行政权力介入的行业垄断。这集中体现在土地、银行业、能源、运输、通讯、电力等领域。在这些领域,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在资源获得、信贷支持、准入上使用不同的制度,即在不同所有制的经济成分之间存在大量看得见或无形的行业垄断或行业歧视,比如:设置准入限制、制定垄断高价、低价获取生产要素等。   制度鸿沟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多种社会后果与危害。首先,降低政府效率,导致寻租和腐败;其次,加剧贫富分化及社会鸿沟;再次,影响中央和地方建立正常关系;又次,导致发展无效率和社会不公正;另外,构成收入鸿沟、区域发展鸿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基础,是各类社会鸿沟的根源。      收入鸿沟:“中等收入陷阱”的罪魁祸首      收入鸿沟是指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群体或阶层之间、行业之间因收入获取机会、获取过程及结果不平等而形成的显著差异。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收入不平等程度越来越严重,收人鸿沟成为一个重大经济社会矛盾。世界银行研究指出,全球收入不平等程度高于中国的只有29个,其中27个是拉丁美洲和非洲国家,亚洲只有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两个国家的收入不平等程度高于我国;中国基尼系数一直呈上升态势,2011年达到0.5。   中国收入鸿沟主要表现在:第一,城乡收入分化严重,城乡收入差距达到历史高位。比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值差距由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1.86倍扩大到2011年的4.6倍;城乡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差额在2000到2010年的10年时间扩大了3.82倍。第二,城镇和农村内部居民收入分化严重、城乡不同阶层收入差距扩大。比如,按照收入水平十等份划分,城镇居民内部最高收入群体与最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差距从2000年的1万元年扩大到2010到4万元,十年扩大了4倍;农村最高收入组居民与最低收入组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中国贫困人口数量在国际上仅次于印度位于世界第二位。第三,不同区域居民收入分化严重。收入最高与最低省份收入之比1990—2011年一直在2倍以上。第四,不同行业之间收入分化严重。2010年收入最高和最低行业的差距达11倍,尤其是垄断性行业与竞争性行业的平均收入水平差距拉大。   收入鸿沟是造成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停滞、社会不稳定、政局动荡等问题,被称为“拉美现象”或“中等收入陷阱”的罪魁祸首,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历来是社会不稳定的潜在根源,收入鸿沟滋生民粹主义,民粹主义增加政府管理的成本。      阶层鸿沟:形成新的制度及社会歧视      阶层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区分的社会群体;阶层鸿沟是指阶层之间的疏离与断裂日趋扩大的趋势。中国阶层鸿沟分为两类,即一般及市民内部阶层鸿沟。一方面,一般阶层鸿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底层碎片化,中国社会底层被切割为无数片断,社会结构由此碎片化。第二,社会断裂化,城乡逐渐陷入了断裂的困境,一部分人被甩到社会结构之外,不同的阶层和群体之间缺乏有效的整合机制。第三,利益集团化,新的利益集团日趋固化,强势集团形成了一种比较稳定的利益联盟,对中国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产生影响,形成有利于自身利益联盟的话语权力及公共舆论。另一方面,市民内部阶层鸿沟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不合理导致社会阶层鸿沟、阶层固化使正常的社会代际流动受阻、阶层自我认同偏下引发社会结构紧张。   阶层鸿沟造成严重社会危害及后果。首先,使进城农民长期处于“半城市化”之中,产生人为社会排斥、认同危机,潜伏社会危机,扩大城乡差距。其次,导致市民社会内部利益分化,激发社会矛盾,产生社会危机。另外,形成新的制度及社会歧视,加剧社会鸿沟,增加社会管理成本,降低政府公共服务质量与效率。      区域发展鸿沟:降低全体国民的整体幸福感      区域发展鸿沟是中国东、东北、中、西部等4大地区之间、31个省级地方政府辖区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人居环境水平等方面的明显差距。   区域发展鸿沟主要表现在:地区发展差距扩大、社会发展差距扩大、人居环境差距扩大、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严重、产业分工不合理、地区之间缺乏有效合作等。其中,地区之间差距扩大是最主要的表现,具体包括区域之间、省级政府辖区之间经济总量差异、经济增长速度差异、第三产业构成与比例差异等。这种差异包括区域发展绝对差异与相对差异两种。   区域发展鸿沟不利于国民经济增长、社会和谐及可持续发展,产生严重社会后果。首先,加剧区域经济发展失衡,导致区域之间GDP总量、人均GDP、GDP增长率、三次产业发展差距增大;其次,降低全体国民的整体幸福感,扩大不同地区居民在基本生活、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距,无法满足居民享有相同的国民待遇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求,恶化社会各阶层鸿沟;另外,区域发展鸿沟会恶化部分地区的人居环境,不利于改善全体居民福利,难以保证一国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提高政府效率,消除社会鸿沟      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这就要求效率与公平兼顾、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并举、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并重,全面提高政府效率。当前需要从以下方面着力:   第一,转变政府政绩观念有助于消除社会鸿沟。在长期以 GDP 增长为主要衡量标准的政绩观下,中国收入差距日趋扩大,弱势群体日趋增多,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因此,我国要转变政绩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的科学发展观,才能消除社会鸿沟。   第二,重构政府效率评价体系,有利于规避政府效率悖论。首先,强化公民参与,形成多元化的政府绩效评估主体;其次,改变传统 GDP 评价指标,建立绿色 GDP 新体系;再次,建立经济与社会并重、并逐步偏重社会发展的多元政府绩效指标体系;最后,完善立法保障,使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化、法治化。   第三,创新社会管理,有利于化解阶层鸿沟及制度鸿沟。这就要求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应对社会风险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强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增强社会管理合力;强调绩效导向,引领社会管理创新。   第四,培育中产阶层。加快培育社会中产阶层,促进社会阶层结构向“橄榄型”转化,对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调节与缓和社会阶层矛盾、促进政治民主化、引导社会主流价值观、凝聚社会认同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进入专题: 社会鸿沟 民生   

阅读更多

新华社推李克强人物特稿:万事民为先

从中国农村最基层到中国著名高校北京大学,到共青团中央;从主政全国人口最多的农业大省河南到“共和国长子”工业大省辽宁,到进入中共中央最高领导层,一路走来,李克强的统筹、决策能力不断提升,积累了丰富的从政阅历和理政经验。在公众面前,他自信、睿智、谈吐博雅却掷地有声;而在熟悉他的人眼中,他平实、亲切,紧要关头能雷厉风行、勇于担当。从法学学士到经济学博士,10年燕园的浸润,使他形成强烈的家国情怀,也滋养了他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开阔的国际视野。或许与他早年最基层从政的经...

阅读更多

新华社推出习近平人物特稿:人民是我们力量源泉

2012年12月7日,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23天的习近平首次离京赴外地考察,来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省,第一站选择了深圳。此行一路,他轻车简从,与群众直接接触、亲切交流。 12月8日,他来到深圳莲花山,在众多游客注视下,向邓小平雕像敬献花篮。随后,习近平走到人群中,与群众握手,向大家挥手致意。 他在广东考察时强调指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阅读更多

杨恒均 | 依法治网,不但打击坏人,更要保护好人

近日,《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连篇累牍地发文呼吁加强对互联网的立法与管理,指出:造谣谩骂,欺诈诽谤,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都可能造成危害。文章指出,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管一管网络乱象”是许多老百姓的愿望。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说得好。互联网十年,对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所起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但网络也存在严重的问题,甚至一些违纪乱法,侵害国家利益的犯罪行为,如何管理好网络,不但是中国,也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问题。“管一管网络乱象”的最好办法就是加强网络立法,依法管理网络。   但是,我对官媒定义的“网络乱象”却有话要说。按照《人民日报》的定义,“网络乱象”主要是指网民们造谣谩骂与欺诈诽谤,当然还有传播色情,搞赌博等等并非只在网络上才有的一些罪犯现象,可如果只是这些“乱象”,显然不一定构成对“国家的危害”,充其量对社会、对个人有一定的损害而已。   那么,网络上最大的乱象是什么?我个人认为,是一些地方政府借助公权力,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肆意对网民的自由言论进行删除,对揭露真相表达爱国热情的网民进行打击报复,甚至把他们抓起来劳教,投进监狱!这些行为不但直接破坏宪法,也损害了执政党与国家的形象,这才是更可怕的犯罪。相比较某个网民造谣生事弄脏河水,这可是污染源头,不能不慎重。   对于那些依法管理网络的文明国家,法律的作用很明确:打击犯罪,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或者简单地说:打击坏人,保护好人。前面一句很重要,后面一句更重要。依法治网就是不但要打击网络谣言与欺诈等犯罪份子,更要保护网民的合法权利!   正如宪法不但是用来判处那些“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的犯罪份子,更是用来对付那些背叛人民、剥夺人民权利的邪恶政府与利益集团的根本大法一样,任何用来管理网络的法律,同样不但是用来对付网络上的不法份子,更是用来保护网络上的“合法”份子的。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也是普通的中国网民们都忽视了的重要问题。现在一听到要把网络变成法内之地,大家都紧张了。因为在中国,长期以来,法律只是执政者,尤其是各地政府用来对付老百姓的,是马克思理论中的所谓“专政”工具,而忽视了法律,其实更应该是老百姓用来保护自己,对付执法犯法的当权者的武器。法律不但是老百姓的挡箭牌,还是保护自己的利器。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中国也不应是法外之地,而恰恰是有些人把中国当成了法外之地,部分“老百姓”才利用网络这个暂时不被他们严密控制死的“法外之地”揭露贪污腐败、诉说冤情、表达意见。问题在于,一些地方政府例如重庆也确实“依法”抓了一大批网络上的“造谣生事者”,可其中竟然有大部分是官员们为了掩护自己的恶行而制造的冤假错案。   18 大后,在新一届领导人言行的鼓舞下,“老百姓”借助网络反腐热情更加高涨。即便再枉顾事实的媒体,也应该看出,“老百姓”借助网络揭露贪官污吏,追求公平正义,维系和谐社会,其功劳远远超过花费大量纳税人钱财、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五千多份官媒,成绩甚至不亚于中纪委与司法部门。网络,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的“廉政公署”,成为贪官污吏的伤心地,成为反腐倡廉、复兴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人间正道。   我支持《人民日报》要把网络变成法内之地的说法,我更支持把整个中国变成法治之地。但依照我的常识,我不认同《人民日报》说“管一管网络乱象是许多老百姓的愿望”这句话。《人民日报》评论员应该很清楚,“管一管网络乱象”绝对不是普通老百姓,更不是网民的愿望。这个,只要看看官媒文章后面的留言与网民的评论就再清楚不过了。   再说,你能找出几个老百姓真正遭受“网络乱象”的损害?有几个普通百姓是“造谣谩骂、欺诈诽谤”的受害者?相反,网络上遭到损害与谩骂的,有几个不是官员与权贵?更可悲也很可怕的是,老百姓对权贵的“造谣谩骂”与“诽谤”,几乎都被证实是“真实的谣言”。只不过最后揭露出来的事实是:他们贪污腐败的数额更大,暴行更加恶劣。   海外早就实行了依法治网,难怪我们一些官媒竟然学会了“挟洋自重”,动不动就说什么西方国家也严格依法管理网络,不过,你应该知道,人家其他各国不光以法管理网民,更依法约束与管住那些管理网民的官员;人家其他各国的网民如果造谣生事就会被告上法庭,但人家也同时拥有宪法赋予的各种权利,尤其言论自由的权利;人家网民对官府与“人民公仆”不造谣生事与诽谤污蔑,不是因为民众的素质高,而是因为人家的政府早就实习了“阳关法案”……   依法管理网民,更要依法管理官员,否则,老百姓只能选择不去法院而去上访,不去上访而去上网。依法管理网络,不但要依法打击网上犯罪份子,更要依法保护网民的合法权利!依法治网,就是要把网络变成一块人间净土:好人能够畅所欲言,而贪官污吏则无所遁形。法律,是打击一小撮坏人,保护一大群好人的,千万不能沦落成一小撮坏人用来限制、压制与打击一大群好人的工具!   杨恒均 2012.12.23  

阅读更多

法广 | 特别专题: 刘必荣教授谈韩国大选结果对台湾有何影响

韩国19日大选后,选出执政党新世界党的候选人朴槿惠为下届总统;她也是韩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总统。台湾东吴大学政治系刘必荣教授接受本台采访,解析了台湾如何看韩国大选,朴槿惠执政对韩台关系有何影响及对四周国家的外交走向。 刘必荣:台湾人民很关心朴槿惠上任韩国总统后对台的外交政策。我们首先要看朴槿惠对北韩(朝鲜)的外交政策是否愿意为朝鲜半岛开启新的一页、是否愿意与北韩进行某种的交往。但重要的一点是,北韩必须符合一先决条件:放弃核计划,然后才可能谈判。朴槿惠的北韩政策与反对党文在寅的最大的差别在于:两人都愿意与北韩缓和关系,但文在寅比较是无条件的,而朴槿惠是比较有条件的。不过,整个情况,我们可采相对方式来看。因为朴槿惠原本是非常右派的,但在选举的时候,我们看到她有一点从右边往中间调整了。但基本上,她还是属对北韩较强硬派。既然她对北韩比较强硬,那就必须与美国的关系会走得比较近,而且会强调以韩美关系来对付北朝鲜。另外,她也表示,在与中国大陆关系上要借力中国对北韩施加压力,所以就这点来说,中国与韩国未来的关系应该也会不错的。 除此之外,当然还有经济上的影响。这点,我们就必须看其政策对韩国与中国的关系影响后,最后折射到台湾关系上。至于在经济上受到的影响,事实上,朴槿惠与文在寅上提出的政见基本上都相同,都是强调要发展经济,经济走向民众,并且强调要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那么,要发展经济,当然会加强韩国与中国订定“自由贸易协定(FTA)”,会在中日韩三国的FTA上加把劲。经济上,她除了发展大企业,同时现在也可能必须发展中小企业、培植更多中小企业、厚植韩国的经济实力。就这点来看,台湾并不认为,台湾与韩国之间的关系会因韩国与中国经济关系好而导致台湾受到挤压。而是说,当韩国与中国的关系,以及中日韩加速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后,台湾就受到被边陲化、边际化的压力。然后,韩国要发展中小企业,它的整个新的经济模式,很多时候与台湾方面是相冲突的,或是相竞争的。在韩国努力发展许多中小企业之际,而显得一些企业是与台湾的发展相竞争的时候,我们台湾当然就会面临一些新情况了。所以,整体来说,我们会感到有的压力。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朴槿惠与台湾的关系很不错。她曾经拿过台湾文化大学的荣誉博士,她也会说中文,她应该是在所领导的韩国政府里属于“知台派”。就在她与台湾关系不错的情况下,可是经济发展上,无论是与中国的发展或是发展中小企业,给台湾造成压力及竞争的情况下,怎么样在这当中去磨合出一个韩国“能与台湾关系好,而且还能够在经济上相辅相成”的新模式。这可能是台湾必须去思考的问题。 当然,朴槿惠才刚当选,我们得等到她把整个外交团队、外交政策的架构拉出来后,才能看到比较更细部的发展。 除了经济的发展让台湾较为关注,另外,台湾从此次韩国大选,也注意到及学到了一些东西。一,此次韩国选举并没有非常政治化。因为其实朴槿惠背负了其父朴正熙掌权时的一些包袱。那么,反对党当然也是攻击她,说她是“公主”,要选民不要投票给独裁者的女儿。可是这样的一种造势方式,似乎在此次选举中看不到发生效用。韩国老百姓并没有非常政治化,反倒是注重经济,如何缩小贫富差距、进行经济改革议题成了大家主要讨论的主轴。 这个就让台湾考虑可以学习韩国几点:第一,台湾似乎也可以学习这一种“去政治化”的选举;第二,本次选举其实相当程度地反映了世代差距,因为支持文在寅的比较多是年轻人,指出朴槿惠的通常是年纪比较大者。而韩国在整个人口高龄化情况下,年龄较大的选民投票率反而超过了年轻选民投票率,因为选民结构改变了。所以,这种选民结构因为高龄化而改变,而影响到整个选举的结果。那么,这种情形以后再台湾可不可能也发生呢,所以,这也是我们在看的一点。所以,我们除了从台湾的角度来看韩国的选举,除了看将来东北亚的情势怎么变化、中日韩三国或中日韩美四国的变动之外,其实,我们也在进行其他的观察。因为台湾与韩国很多方面都很相似, 所以在许多内政的选举,或人口结构、社会选民的倾向,都是我们可以拿来作为他山之石,互相参考的重点。所以,这也是为什么韩国选举让台湾很重视。这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韩国此次选出第一位女总统。而台湾上次选举时,民进党的蔡英文与国民党的马英九竞选,如果是民进党赢,台湾也有可能出现一位女总统。这也是为什么台湾对韩国选举特别关注的另一个原因。我想正是因为这些不同的因素让台湾人觉得很值得关切韩国的选举。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