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蛤灭包

学习一个|膜蛤背后的故事

时过境迁,胡搞十年,始于SARS危机,终于经济危机。十年的时间将希望变成失望。面瘫的面无表情为其做好了最佳的注解。有一年面瘫出访俄罗斯时被人问及读过什么俄国文学,他支支吾吾半天,结果说出《卓娅与苏拉的故事》这样贻笑大方的东西,也可能是清华离世界藏书量最多的梁家河图书馆太远了。没有改变,所作所为只不过是在一条注定通往地狱的道路上越行越远。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阶级固化严重,本来就薄如蝉翼的民风民德越发败坏,于是乎稳定压倒一切,何其悲哉?在这样的氛围下,人们纷纷怀念我蛤当政时经济飞速发展、政治气氛宽松…于是我蛤黑白分明的形象逐渐模糊了,似乎也没了过往的面目可憎。原本充满冒犯意味的称呼“蛤蟆”也变成了“我蛤”,带着些许亲昵。

阅读更多

林中来信|“膜蛤”的模因与迷思

“蛤”即“蛤蟆”,学名蟾蜍。笔者认为,“膜蛤”文化将中共前领导人隐喻成“蛤蟆”有三大原因:

一是,“江泽民”的形象微胖,且在公共场合常穿着高腰西裤,并戴一副与“蛤蟆镜”类似的眼镜,因而与“蛤蟆”的形象有相似性。

二是,我们在追溯“膜蛤”的起源时发现,最早是一些反华势力,尤其是“法轮功”势力在其宣传中将江泽民类比蛤蟆的。蟾蜍一般有毒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蛤蟆是“五毒”之一,且蟾蜍在民间亦被称为“癞蛤蟆”,是丑陋的。在反华势力的宣传中,自然要将中共领导人妖魔化,因而,将江泽民与“蛤”进行隐喻的另一原因是蛤蟆毒性的联想,他们认为江泽民的统治手段“毒辣”且“阴险”。

三是,由于中国的互联网管理问题,如“江泽民”这样的关键词经常被屏蔽,但网民又有谈论领导人的需求,因而给领导人起一个代称是有必要性的,如“涛哥”(胡锦涛)、“康师傅”(周永康)等都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

前两个原因是“蛤”这个概念产生的可能性,第三个原因则是这个概念产生的必要性。

阅读更多
  • 1
  • 2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