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文

wxmang:读《易经》心得 – 观卦:如何树立榜样,驯服人心,凝聚意志

这一卦是纯粹从管理技术角度来解读的,与传统的解释有点区别。 一、原文简介 (参考黄寿祺《周易译注》)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坤下巽上) 大意 :观就是仰观,仰望之意。指仰观道尊德美的圣人或榜样。 仰观榜样的要点是一定要选择最极品的,最盛美的,那种可能引起歧义或者分散别人注意的二流货色不用考虑。这是塑造榜样的原则:学其上,得其中;学其中,得其下。 这就像在祭祀时,我们需要以诚敬之心,对最崇高,神圣的进爵灌地的降神之礼仰观膜拜,而对其后仪式过于花哨以至于可能引起大家崇高诚敬注意力分散的献飨荐神之礼就可有可无了。 百姓在仰观榜样的盛美道德,见到组织给攀榜样的至盛荣誉之礼,就能够受到感化而肃然起诚敬之心,这样就能心向往焉,组织就会因此提高凝聚力。 (盥,祭祀时进爵灌地降神之礼,荐,向神献飨之礼。顒,仰望,顒若,尊敬之貌。有孚顒若就是指在下之人信而仰之。) 传统解读: 中 国古代各种仪式中,最壮美,最可观的就是宗庙祭祀,祭祀最可观的就是祭祀时进爵灌地降神之礼(盥,这是求神降临的仪式,是祭祀的开始,只有人心精诚至极, 严肃至极才能请神降临)。到向神献飨之礼(荐,献腥献熟之时也,其礼数繁缛,人心分散,疲劳不堪),就很缺乏震撼灵魂的力量而没什么仰观价值了,这就是观 盥而不观荐的意思。不荐就是不使诚意分散。所以孔子说:“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中国传统是政治家一定会随时根据自己需要培育或 塑造甚至伪造一个为天下表仪的榜样模范,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傲视草民,而且会让草民心怀极其庄敬的心情(其实十有八九做不到)观仰榜样,然后企图感化大 家,洗脑大家,成为其臆想的驯服工具或粉丝。我们可以轻易按照忠义仁德标准举出一大筐这种榜样:忠君的,守信用的,舍己为人的,安于贫贱的,为国捐躯的等 等等等,例如周公,孔子,关羽,岳飞,戚继光。。。。。雷锋,以及每年的十佳人物,双百任务等等等等,无不是为了驯服人心,凝聚意志而已。 塑 造榜样两类,一是纯粹的道义或理想主义目标类,例如关羽,就是忠义的榜样。但是对绝大多数人来讲,光有理想的榜样是不够的,必须有实际价值的榜样来追求向 往,例如张良就比较理解人性,所以建议刘邦封雍齿为侯,以一个刘邦讨厌且得罪过刘邦的人封侯来示范追随刘邦的好处,以此为榜样凝聚人心,稳定队伍。(实际 上20多年前CCTV不厌其烦报道的那些发家致富的所谓万元户其实也是这个目的:跟我走,有钱赚。这是改革开放的民意基础,至今仍未完全动摇。可以想象榜 样的力量) 当然塑造榜样必须虔诚的,精诚至极,严肃至极的,不能儿戏,更不能上面的人一肚子男盗女娼,却要塑造一个道德圣人作为全民楷模;不能自己贪污腐败,而要塑造一个廉洁圣人,这都必然成为全民笑话。 黄寿祺先生说:春秋时吴国季札观乐于鲁,体现周朝之盛德,而兴观止之叹曰,“观止矣!若有他乐,无不敢请已。”观卦大义,正是阐发观仰美盛事物,可以感化人心之道理。卦辞取观仰祭祀为喻,说明观毕初始之盛礼,即使不观其后之细节,心中信敬之情,已由然萌生。 《彖》曰:彖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孚顒若,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大意 : 《彖传》说:观卦下卦是坤,是顺,上卦是巽,是逊。二阳居于上位九五,上九,是顺理又顺民情,其德可观,足以为下四阴爻所观仰。而且九五爻高居尊位,以阳 刚中正之德,为天下所观仰。而卦辞“观,盥而不荐,有孚顒若”是说明在下的万民,观仰至高无上之美德,都能领受美好的教化。 圣人观仰大自然运行的规律,感悟到四季运转毫不差错的道理,从而效法之,以神道设教,用崇高威严的仪式来教化百姓,天下万民因而纷纷顺服。 传统解读: 从 卦象来看,观卦九五,上九两个阳刚之爻雄踞于上,下面四阴爻做仰望状,阳上阴下,而《易经》体系中阳大阴小,所以说“大观在上”。九五爻居于上卦之中,又 以阳爻居阳位得正,中正得位,阳刚上进,高居尊位,下面群阴顶礼膜拜,自然感化,所以说“中正以观天下”。观卦下卦为坤、为顺,上体为巽、为逊,顺,顺天 理;巽,顺民情。这是“顺而逊”的象征。 按照儒家解释,时行物生,四季循环就是天的神道,不可名言,只有圣人能够默契体其妙用,为了让人道以合天道,上顺天理,下顺民情,所以神道设教。(按我的理解就是 政治就是凝聚人心,上下一致,所以必须有旗帜,榜样,好让大家跟着走。 为此甚至不惜装神弄鬼—-仪式化表演。) 实 际上祭祀的仪式化表演(这种表演在西南少数民族祭祖或春节还能看到)有两个作用:一是通过复杂程序的装饰效果产生的庄严感使人产生诚敬,虔诚或静心,尤其 在有大的决策行动时,例如古代战争之前,那种平静和安详是必不可少的;二是通过感化观礼者,凝聚人心,激励士气。很多少数民族山寨祭祀仪式实际就是通过颂 扬祖先艰辛创业和辉煌历史来激励子孙的自尊、自信和勇气(这里有一个特别现象,就是 少数民族孩子不想我们想象的那样因为来自穷乡僻壤而自卑胆小,相反他们中间相当一部分非常自信且强悍 ),例如苗族在祭祀时要唱苗族史诗《亚鲁王》(包括开天辟地﹑运金运银﹑射日射月﹐寻找树种﹑犁耙大地﹑撒播种子﹑砍伐古枫﹐蝶母诞生﹑十二个蛋﹑弟兄分居﹑打杀蜈蚣﹑寻找木鼓﹑追寻牯牛﹑寻找祭服﹑打猎祭祖﹐兄妹结婚﹐先民西迁途中跋山涉水﹑艰苦卓绝等等。) 所以诚敬的祭祀本身,实质上是一种教化的形式(也可以说是一种洗脑手段或忽悠手段),是“神道设教”的一种手段。(在几千年前我们祖先已经能道出“神道设教”的奥秘,极为难得,也是文化高度成熟的表现。) 《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大意 :《象传》说:观卦下卦是坤,是地,上卦是巽,是风,有风行地上之象。风行地上,无所不至,万物迎风而起,各得其所化,所以有上观视于下之意,亦有下观仰于上之意。 古代圣王观察观卦风行地上,无所不至,万物各得其所化之象,悟出应当象风一样无所不至且化育万人,所以应当时时岀行,巡视四方,观察各地风俗民情,并因其风俗而顺势设教,塑造榜样,使百姓有观仰顶礼膜拜的对象,从而驯服人心,实现移风易俗,教化大众的目的。 传统解读: 观卦上卦为巽、为风,下卦为坤、为地,是风行地上、无所不至之象,象征广泛、全面地观察。省方,巡狩四方以观民。设教,塑造崇拜对象为民观仰。观民设教就是观民俗,因俗而设教,教化民众,凝聚人心。 神 道设教,一般有三种方法:一是顺从当地风俗,鼓励并借用其原始的崇拜对象,即“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例如对某某人的利用(这种事情敏感,只 可意会不可言传),这种情况出现在原来风俗或崇拜对象实在太根深蒂固,贸然改变容易引起动乱的地方;二是改变其当地风俗,重新树立其崇拜对象,即“沈潜刚 克,高明柔克”,例如对某些地区传统原始宗教的改良,旧瓶装新酒;三是根据老百姓的偏好或改变,与时俱进来塑造崇拜对象,例如利用妈祖来统战就是,即“求 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黄寿祺先生说:观卦大象传所阐发“观民设教”之义,已经把上观下与下观上,融合为一体,表明居上者先须广泛省察下情,才能正确的设教于民,让天下万民观仰。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大意 :初六处观卦初始位置,阴柔失位,又与上无应,又居位卑下,远离九五阳刚中正之君,无所仰望,就像幼童的见识,目光短浅,认识菲薄。这种情况对于不负重任的小百姓是无所谓的,也不会有什么咎害,但是对于需要有远见卓识的身居高位者就会有问题,有遗憾。 《象》曰:初六童观,小人道也。 大意 :初六目光短浅,见识菲薄,就像儿童一样的见识,这是一般小百姓常有的情形。 传统解读: “童观”就是小儿浅见,蒙昧无知,认识肤浅,没有辨别真伪、分清是非的能力。 九 五阳刚中正,是在上的圣贤之君,如果能够亲近,就能见其道德盛美之处,受到教化感化。初六以阴居阳,其位不正,又处在“观”的初期,就像一个处偏远地区且 无见识的人,地位卑下,鼠目寸光,且胸无大志,偷生苟活,浑浑噩噩,所以就像小孩子看东西,不清不楚,不明不白,且不知所谓,不能识君子之道,这是正常 的,不必惩戒或批评,但是如果靠近九五,肩负重任,应高瞻远瞩,欲有作为的君子也是如此糊涂,局限于小人的短视浅见之道,就该惩罚了。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初六是观卦中唯一一位没有阳爻相应的阴爻,象征孤立无助,只能安于稚昧。大观九五在上而不能化育初六,不是初六的过错,是九五的羞愧。 (这里我理解有两个意思,一是上面要尽可能化育一切人,不然是遗憾;二是不能对所有人都抱有被化育的期望,不然是脑残) 六二,闚观,利女贞。 大意 :六二得位居中,上应九五,本应大观天下,但是因为其阴柔处内,不能尽见大观之美,就像女子身居户内,暗中偷看门外景物,而不能尽观大千世界,所以仅利于女子之固守正道。男子如此则为不利。 《象》曰:闚观女贞,亦可丑也。 大意 :《象传》说:六二就像女子身居户内,谨守妇道,不能尽见大观之美。比喻于男人,就是说其见识浅陋,应该感到羞愧。 传统解读: 闚观就是以管窥天,以蠡测海,比喻自守门户之见,不知天高地厚,所以井龟不可以语海,夏虫不可以语冰,固步自封。 六二虽与上面的九五相应,但是阴柔暗弱,见识不广,并不能见到大观之境。像个足不出户的人,从门缝里向外窥看,只能见到一星半点。这对于不出闺房、自守贞洁的女子来说,还算正常,但是对于要外出办大事的男子,这样做就是可耻的了。 初六用小儿的“童观”比喻“小儿之见”的眼光浅薄,六二用女子的“闚规”比喻“妇人之见”的视野狭隘,都是无法被化育的对象。 从 卦象看,六二应于九五,是仰观九五之象,但是九五阳刚中正之道,不是六二这种阴柔者所能观见,所能理解的,就像女子通过小孔偷窥,不可能看得清楚,即使能 够看见一点,因为视野所限,也不是全貌。这种视野狭窄的女观与目光短浅的童观一样无法化育,这种女子狭隘的视野状态对有志向抱负的君子是耻辱。 顺从就是女子之道,对女子而言顺从就是持中守正的正道。对有抱负君子来说,不能观见阳刚中正的大道,就算能顺从九五,也同女子一样,是可耻羞辱的。 黄寿祺先生说:深居户内而窃闚外物,自然不能尽观美景,爻辞以“女贞”为喻,可见其拟象之贴切。但由此亦显现古代礼制对女子视野之不合理约束。 (我理解这里说的是有抱负的君子不能象女人一样视野狭窄,要眼光深远,胸怀宽广,否则是不可能理解上面的意图和思想的,也就不可能被化育,做什么事情) 六三,观我生,进退。 大意 :六三爻阴柔不得中,位不正,但是因为与上九有应,所以能够在向上观仰美盛榜样的同时,能检视自我行为,内省修身,行为小心谨慎,注意不急不躁,不偏不倚抉择其进退之道。 《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 大意 :《象传》说:六三在处于可进可退之时,能反求诸己,自我检视,未失正道,所以能向上观仰榜样而内自修省,以谨慎抉择其进退。 传统解读: 从 卦象来看,六三居下卦坤顺之极,处上下二卦交汇处,是可进之时;又居上卦巽逊之下,是可退之地。又远离童观的初六,不至于鼠目寸光,近又没有在九五照射之 下,不至于动弹不得,居可进可退之处。但是六三以阴柔之质居于阳刚之位,不中不正,又处于上下二卦之间,很容易搞得进退失据。这就更需要在 观察自己的处境的同时,省察自己的行为,根据客观态势的发展,根据自己利益目标或者理想目标,灵活机动地调整自己的所作所为,以决定自己用舍行藏,时可进则进,时不可进则退,观风相机,不失其道 。由于顺时顺势而为,所以无悔吝。 黄寿祺先生说:与初、二两爻之童观、闚观相较,六三已向九五阳刚中正之德渐近,故虽不当位,却已能善处其观,修美己德,故象传称其“未失道也”。 [**],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大意 :[**]柔顺得正,上承九五中正之君,能够向上观仰榜样楷模的伟光正和膜拜仪式的庄严盛美,进而激起效法的雄心,为国尽力,效其智力以辅佐国政,而国君亦以宾礼待之;也能向下观视天下贤士俊才,选荐予君王,而君王亦以宾客之礼接待之。 《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 大意 :《象传》说:[**]观视天下之贤士俊才,并礼贤下士,向国君推荐用之。 传统解读: [**]是最接近君王的首辅大臣,这种老江湖不但清楚政治游戏规则,也知道利益和理想的平衡关系,给他们做榜样,一个也不能少:既要称王,也要成圣;既要利,也要名。 俗 话说越近越明白,观仰莫明于近。九五阳刚中正,高居尊位,既是圣贤之君的象,也是崇高庄严的膜拜对象。[**]阴柔而居上卦巽初位,是驯顺之象,同时居正 位,而且靠近九五,所以能够看清楚其细节,透视其道,被其灿烂光辉照耀,所以说“观国之光”(因为榜样或者膜拜的圣人就是国家的盛德光辉)。 [**] 既见圣人之德,国家之治,光华圣美,在这种圣明照耀下,在榜样激励下,就会心怀感动和信仰,这些怀抱才德的人就都愿意为国尽力,辅佐九五之君,以施泽于天 下。所以说“利用宾于王”。(古代君王对有贤德的人是用宾礼的,士之仕进于王朝谓之宾)这就是《论语》说的:“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邦国之光就是贤人俊才,[**]得位得正,所以是暗自收敛的象,不会自己冒进权位,而是会举荐贤人俊才。而阳刚上进得中得位的九五之君对这些贤人俊才的道义之士,不会屈以臣道,而待以宾礼,这就是“尚宾”。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 大意 :九五阳刚中正,为观卦之主,就像圣人以盛德为天下人所观仰,又能时常自省其所施为,不断修美其德行。如此有德之君子,必无咎害。 《象》曰:观我生,观民也。 大意 :《象传》说:九五是万民崇敬仰观的圣人,能够从社会风俗民情观察自己的所施所为是否合适,以此自省行为良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必然民风淳朴,民情善良,则政治、教化臻于至善。 传统解读: 六三在下位,“观我生”是权衡进退之道,而上位九五“观我生”是判断自己做得是否完美。 九五居于尊位,为众观之主,中正得位,阳刚精进,内有诚信,是宣弘大化,光于四表的象。 这 种万民敬仰的榜样或膜拜圣人,关系到一个时代的风俗教化美恶,社会治乱,影响民众就像大风吹靡草。所以对民风民俗影响巨大,不能掉以轻心。所以必须内省察 己,若天下人皆君子,则是感化变善,就没有问题。反之则需要修正改善,所以说“欲观己之施为善否,当观于民,民俗善,则政化善也。” 黄寿祺先生说:九五既为万人敬仰圣人,则其自观、观民之目的,正为着改过扬善,美善治道,使其圣德长足以为天下人观仰。子贡有言: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 大意 :上九阳刚居观卦之终,虽然是退居虚位,不当事任,但仍有圣人之志,想使天下百姓或下面观仰者都受到感化,驯服人心,为上所用。这种行为是君子德行,没什么咎害。 《象》曰:观其生,志未平也。 大意 :《象传》说:上九虽退居虚位,不当事任,但是化民之志,民胞物与之心,丝毫未曾稍懈,所以想使下观者皆受感化而成为君子。 传统解读: 上 九阳刚居尊位之上而不当位,是贤人君子不在于位,而道德为天下所观仰的象。所以慎自省观其所生,常不失于君子,则己无过咎,而人亦不失所望而化之矣。上九 不以不在位之故,而安然放意,无所事也,是其志意未得安也,所以说“志未平”,也就是民之善恶,由我德化。观民之动作,其志未平,忧民未化:我为君子,而 天下之生不尽为君子,皆我之咎。必观其无忝所生,人皆君子,乃无咎也。 “观我生”不仅仅是一般检讨自省,而是必须有诚意、正心、修身的实 功,这就是《大学》里说的“明明德”。“观其生”也不是简单观视别人而已,也必须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验,这就是《大学》说的“新民”。“穷则独善其 身,进退无不合道,达则兼善天下,以中正之德为万夫之望”,才是能“观我生”的标准。“观天下之不平者皆得其平,而吾之志愿亦得其平”,才是能“观其生” 的标准。这些就是《大学》说的“止于至善者”。 黄寿祺先生说:居大观之极,犹发志未平之义,可见上九爻之喻旨,乃欲以美盛可观之道德化同天下,实非轻而易举之事。圣人之志,必使下观而化,天下皆为君子,如大舜之善与人同是也。志未平即尧舜犹病诸,邹鲁悲悯之心。 小结: 观 卦卦辞讲如何树立榜样,驯服人心,凝聚意志。观卦六爻爻辞则描述各种不同地位的人面对上面树立的榜样可能的反应,以及应对办法。初六“童观”、六二“闚 观”,是指当出现目光短浅和眼界狭窄的下属,是不能指望化育他们,感化他们,驯服他们为所用的。六三“观我生”,实际上是大臣或骨干一贯的做法:根据自身 利益以决定是否追随或听忽悠,这批人是一切当政者树立榜样,驯服人心的主要目标和对象,也是政治组织或经济组织的骨干,当政者或组织者并不想树立一个所有 人通用的榜样或楷模,只对那种有助于自己统治和或管理的群体有兴趣。[**]“观国之光”,则是首辅大臣辅佐有德之君的原则:既暗自收敛自己的进取之心, 不会自己冒进权位,而是会举荐贤人俊才。九五和上九两个阳爻高踞于四个阴爻之上,是下面仰观者的榜样或膜拜对象,九五强调“观我生”,上九强调“观其 生”,都是强调居于上位的圣人或执政者要以观察民情为鉴作自我省察,以教化感怀民众,驯服人心,凝聚意志为己任,如此方可“无咎”,否则难免过错。 总之观之道,不以刑罚强制别人顺从追随,而以树立仰观榜样楷模或膜拜圣人以感化众人,以试图使大家能够学习榜样,自觉自愿为上所用(刘少奇的名言:党的驯服工具就是这个道理)。 实 际上治国理正或搞政治,甚至管理企业,为了激励士气,凝聚人心,有时是不得不树立旗帜,塑造榜样的,因为这是成本最低,效益较高的办法。当然这种装神弄鬼 不能过度,过度就成洪秀全天王或轮子大师了。但是也不能太儿戏,太不虔诚,否则就成笑话了,例如目前ZXB推出的许多所谓英模人物,有的就是一吹牛大王, 有的就是一骗子。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都是需要拉大旗做虎皮,树模范聚人心的,前者是为了名正言顺,后者是为了纲举目张。 二、牵强附会—-关羽的神话过程 关羽是将近2000年来造神运动最成功的例子。可以说在中国文化中,如果说孔子是仁德的符号,那么关羽就是忠义的符号,而且这种意识已经深入我们每个人的血液和灵魂。 从造神运动的广度来说,关羽还超过孔子。因为孔庙一般只下放到县一级,而关帝庙即使在赤水河沿岸的荒村僻壤,都能见到。 1、造神运动过程 关 羽实际有700多年是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在生前,关羽只做过汉寿亭侯(最低级侯,比县侯,乡侯都低),和前将军(俸禄比2000石),在公元219年被 杀,死后的第一个封谥是孙权给的“忠义侯”;公元260年,刘禅追谥关羽为“壮缪侯”(大约是壮志未酬的意思)。此后就湮灭在历史的尘埃里了。 到了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李隆基建武庙,主神是姜太公,以名将十人配享:张良,田穰苴,孙武,吴起,乐毅;白起,韩信,诸葛亮,李靖,李绩,没有关羽的份。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追封姜太公望为武成王,跟文宣王孔子的规格齐平,按照孔子有七十二弟子配享的原则,在唐德宗的建中三年(782年),又增加64个人参与配享,包括孙膑,廉颇,卫青,霍去病,关羽,张飞,周瑜,邓艾等人。这是关羽在唐代官方祀典中的记录。 北 宋初年,赵匡胤以关羽被仇国所擒为理由,把关羽请出了武庙的配享队伍。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封关羽为“忠惠公”,第二年(1103年),宋徽宗又 封关羽为“崇宁真君”。大观二年(1108年),宋徽宗又封关羽为“昭烈武安王”,宣和五年(1123年),在金兵南下的危机中,宋徽宗改封关羽为“义勇 武安王”。并开始修建关帝庙。 南宋的高宗皇帝赵构,在建炎二年(1128年),封关羽为“壮穆义勇王”,想借重关羽的义勇来激励士气,对抗金兵。宋孝宗在淳熙十四年(1187年),封关羽为“壮穆义勇武安英济王”官方和民间的评价也逐渐开始集中在“忠义”方面。 到了元代,忽必烈封关羽为“蓝坛之神”。天历元年(1329年),元文宗封关羽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以忠义武勇来约束老百姓(当时造反已经风起云涌)。全国大建关庙,形成“义勇武安王祠遍天下”,关羽的祭祀活动日渐频繁,关羽作为神的形象也逐渐的深入民心了。 神 宗万历十年(1582年),关羽被封为“协天大帝”;万历十八年(1590年),又封关羽为“协天护国忠义帝”;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加封关羽为 “三届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从此位居人神之首。同时关羽夫人封后,儿子封王,扛大刀的周仓也封了“威灵惠勇公”。这以后关庙遍地都是,凡是有 府州县卫衙门的,必须建官立的关庙(关庙规格是黄色琉璃瓦顶,与宫殿,佛殿,孔庙大殿一样),而民间的不可胜数(万历时宛平县就有关帝庙51座)。 光绪五年(1879),清德宗给关羽的封号是“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关羽的曾祖,祖父,父亲三代,也都被追封了王爵。 元 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在普及关羽信仰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关羽的形象也随着《三国演义》的广泛传播,在社会上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受到 更为普通的崇拜。关羽成为忠贯日月,义薄云天的忠义化身,把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人生价值提到了一个空前未有的高度,关羽成为人神合一的整体。 2、造神的目的 一般说来,大一统的社会和欣欣向荣的王朝更多关注现实文化符号,营造充满希望的盛世文明,对通过造神来驯服人心,激励斗志,凝聚力量是没有兴趣的。所以盛唐时期也好,宋朝,明朝早期也好,都没关羽什么事情。 甚至在隋唐时期,关羽在民间的形象是以凶悍可畏的,民间对关羽多视之为与鬼有联系的凶神。(唐朝在长安有讹传,关羽率鬼兵入城以致家家恐惧。凡遭鬼兵灾祸的人家都发高烧)。唐代的关羽庙并不多。 宋 中后期是关羽被美化的开端。北宋末年,面临辽金入侵的强大压力,徽宗皇帝处于自我安慰和稳定人心,激励士气需要,请出关羽来护国安邦。南宋与金对峙,同样 需要一种精神力量来激励汉人,一致对金,维护其偏安的江山。这就是两宋帝王对关羽频频加封的原因。关羽的忠义形象与宋朝极力宣扬的民族气节相契合,使关羽 形象找到了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 元代皇帝为融合民族关系,尊崇汉民族心目中的英雄偶像,也对关羽大加追封(元明宗天历元年,加封其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 明 朝神化关羽的原因是万历当时面临外忧内困(外有倭寇,女真,蒙古,内有农民造反和南方民族起义,例如遵义的杨氏土司,海南的黎族等等),需要用忠义来驯服 人心,激励士气,凝聚力量,为上所用。到明末,边患日趋严重,明王朝陷入内外交困境地,岌岌可危,关羽的武这时远比孔子的文有用,所以对他的崇拜开始超越 了孔子。关羽的地位开始胜过如来、孔圣,占据了最高位置。就连当时边防大臣誓忠朝廷时也要在关羽神座前表白一番。明末清初的抗清斗争,关羽形象更成了汉族 军民斗志的精神支柱。 清朝入关后,为了减少老百姓的对抗情绪,对汉人进行驯服,充分利用了关羽的忠义形象,用汉人的神灵来约束汉人的身心, 以至于形成一种文化符号。而汉人在异族的统治下,背着沉重的民族耻辱感,在他们的心里,也需要一个精神的支柱,关羽的“义”与“勇”,使他们看到了光明与 希望。直到今天还影响深远。 3、造神的效果 关羽神化的过程就是忠、义、仁、信无限符号化的过程。关羽神化的结果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凝聚力和融合力。关羽作为顶礼膜拜的对象,现在已经不代表关羽自己,关羽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或价值观符号。关羽崇拜所体现的传统道德精神和人格力量,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 关羽价值符号包含的核心价值观经过时间的洗涤浓缩,总结起来就是就是 对国以忠、待人以仁、处事以义、交友以信。 这些忠、义、仁、信,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思想,渗透着儒学的春秋精义和释道教义的人生价值观念,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基础,历来为社会所认同、为世人所称道,而那些背信弃义、见利忘义、忘恩负义、卖友求荣等不道德行为,都为社会所不齿。 而且这种价值符号被统治阶级利用并发扬光大。例如宋代面临北方少数民族入侵时,用关羽的忠与勇来教化臣民;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又都对关羽的忠义大加褒扬来感化臣民。 同时各个阶层也发现了这种价值体系的凝聚作用,例如宋明以来工商阶层从关羽身上汲取了“信义”的道德原则,提出了“以信为本”的经营原则;文人、士大夫来从关羽身上发现了足以使他们效仿的人格品德:爵禄不以靡,金帛不为惑,见义勇为,正直为人,立身处事不违良知。 关 羽神化的结果是成为民间流传的儒家的圣人,佛道两教的护法(儒家的“关夫子”、“关圣人”,佛教的“伽蓝使者”和道家的“荡魔真君”),商人奉祭的财神, 普通百姓们祭祀的降妖伏魔的尊者,而且,大江南北不但有专门供祭的寺庙(在明代,关庙已有“祀遍天下”之说,“县县有文庙,村村有武庙”。现在看到的每一 部府志、县志都有了关帝庙的记载),也有专为祭祀而设的祭日和祭祀仪式。(而且最为奇特的社会现象是黑社会江湖人士成为关羽最忠心耿耿的信徒) 关 羽崇拜也是海外华人与母文化保持联系的重要一环,他们对于关羽的祭祀、崇拜,成为联系海外炎黄后裔中华情结的精神纽带,凝聚了民族合力。(海外华人聚居的 社区,也大多建有关庙,并还在继续兴建。关羽信徒在海外华人多比例极高,尤其在中下层劳工阶层,几乎各家各户都为关公设香案、立牌位,挂圣像) 所以对关羽的崇拜有助于中国传统社会凝聚力的形成,以及道德意识、道德行为的规范与提升,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多次曾经产生过积极作用。 题外话: 其实在现实生活有一个基本准则:缺什么就忽悠什么(中医原则是缺什么就补什么)。 例 如如果吹嘘青天大老爷,那么现实一定是贪官污吏横行(例如明朝宣传海瑞时);如果吹嘘勇武英雄,那么现实一定是积贫积弱(例如南宋宣传关 羽);。。。。。。宣传物质至上,那么一定是穷得揭不开锅(例如耀邦宣传的敢挣会花见钱眼开的楷模们);宣传以德治国,那么。。。。。。 同样,网络或生活中,有人高呼道义至上,平等博爱,我们可以肯定的判断: 这是那些或者竞争失败的可怜虫,愿赌不服输,在不甘心退出游戏行列时的异想天开:改规则,照顾失败者; 或者是自知没有竞争能力,甚至不敢一试,但是又想不劳而获的口水党的如意算盘:大锅饭,想占便宜; 或者是一些不晓时事,对竞争心怀恐惧,胆怯且缺乏自信的人的条件反射,实际他们可能并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不过现实是残酷的,不敢竞争,或者竞争失败的人,都会被无情淘汰。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所以对人家说什么,怎么宣传,我们只要知道其利益所在,目的所在,就像戳穿画皮一样,一览无余了。 《大学》说: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大 意:小人在独处的时候,无恶不作。当他们见到那君子时,却又企图掩盖他们的本心而高谈阔论,巧言令色,设法显示自己的美德和高尚。对这种人,不管如何高调 掩饰,君子见他就像能看透他的肝肺一样直视内心最阴暗的角落,那么这种自欺还有什么用吗?自欺的结果只能表示自己底气不足而已。这就叫做内心的真诚会直达 外表,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所以君子一定会真诚面对自己,不自欺不欺人) (这一篇有点偏向于传统政治学解读了。但是管理就是与人打交道,有人群就有政治,有政治就有技巧,而政治技巧就不能不涉及宣传,不能不涉及塑造榜样,树立旗帜。每年的奖惩评优就是这个目的。建议看看原文简介部分) 相关日志 2011/04/16 — wxmang:读《易经》心得 – 临卦:管理技术要点 (0) 2011/04/12 — wxmang:读《易经》心得 – 蛊卦:如何拨乱反正,拯弊治乱 (0) 2011/04/08 — wxmang:读《易经》心得 – 随卦:如何当个好老大 (0) 2011/04/05 — wxmang:读《易经》心得 – 豫卦:循天理,顺人心,而得和谐 (0) 2011/04/02 — wxmang:读《易经》笔记 – 坤卦:臣道 (0)

阅读更多

wxmang:读《易经》心得 – 临卦:管理技术要点

一、原文简介 (参考黄寿祺《周易译注》)     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大意 : 临卦是居上视下,以尊临卑,莅临视察的象,例如君临天下。从卦象来看,临卦下卦是兑,是悦,上卦是坤,是顺,表示有德且和悦的上级,莅临温顺的下级,是阳 刚逐渐增长临近阴柔,象征领导的德(阳爻表示德)逐日壮大,能够以德临人,监视于下。同时临卦的九二爻刚中有应,是持中守正之象,所以如果能够依正道而 行,必大吉大利,亨通顺利。 依十二辟卦之说,临卦为十二月卦,这时阳气方长,但是到仲秋的八月(即观卦的八月),则会肃杀之气渐盛,阳气渐衰,将有凶险。古人因此在刚刚开始繁盛起步之时,就告诫要防微杜渐,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不要耽于安乐而不知祸乱将至。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十二辟卦,也即十二消息卦的常识: 在一个卦体中,凡阳爻去而阴爻来称为“消”;阴爻去而阳爻来称“息”。“十二消息卦”就是由“乾”、“坤”二卦各爻的“消”“息”变化而来的。 用 十二个卦配十二个月,每一卦为一月之主,即十二月卦。这十二卦是:复、临、泰、大壮、夬、乾、姤、 遯、否、观、剥、坤。配以地支排序之月份,就是复主十一(子)月,临主十二(丑)月,泰主正(寅)月,大壮主二(卯)月,夬主三(辰)月,乾主四(巳) 月,姤主五(午)月,遯主六(未)月,否主七(申)月,观主八(酉)月,剥主九(戌)月,坤主十(亥)月。 这十二卦中,阳爻递生的六个 卦,是从子月复卦到巳月乾卦,阳爻从初爻的位置逐次上升:复卦初爻为阳爻,临卦是初、二爻为阳爻,泰卦是初、二、三爻为阳爻,大壮卦是初、二、三、四爻皆 阳爻,夬卦是初、二、三、四、五爻皆阳爻,而乾卦则全为阳爻。在从复至乾这六个卦象中阳爻逐次增长,阳爻逐渐增加,从下往上增长,阴爻逐渐减少,表示阳气 逐渐增强,阴气逐渐减弱,为阳息阴消过程。故称为“息卦” ,“息”即为生长之意。 从午月姤卦到亥月坤卦,阴爻逐序上升,阳爻依序递减,从乾卦到到姤卦,初爻为阴爻所取代,从姤卦、遯卦、否卦、观卦、剥卦、以至坤卦。从姤至坤这六个卦象中,阴爻逐渐增加,从下往上增长,阳爻逐渐减少,表示阴气逐渐增强,阳气逐渐减弱,为阴息阳消过程。故称为“消卦”。 在十二辟卦中,子月为复卦,为一阳来复之像(初爻为阳爻),表示冬至过后阳气初生;而午月为夏至过后,阳气盛极而转衰、阴气初生(初爻为阴爻)。寅月阴阳调和(三阳爻、三阴爻)故初春为“三阳开泰”。 ) 传统解释: “临”的意思是以上临下、以尊临卑、以君临民,换句话说就是统御民众,成语“君临天下”就是这个意思。 在除弊治乱完成以后,就面临着如何统御民众的问题,所以在蛊卦之后就是临卦。 君临天下,为众人之长,当然是极为亨通的;但是有附加条件,也要为尊为长者坚持正道,以德临人,才为有利。所以卦辞说“元亨,利贞”。 从卦象看,临卦初九,九二二阳爻不断增长,是阳道逐渐旺盛,逐步逼近于阴柔之地,是一种临近之象,所以称为“临”。同时下卦兑以悦感人,有以德临人之象;上卦坤柔顺顺从,必然安分守己,听从指挥,所以万事莫不顺利亨通,必然吉利。 春生、夏长、秋杀、冬藏,这是自然现象。八月由于阳衰阴胜,开始有肃杀之气摧残生机,所以草木凋零。所以《礼记·月令》说:仲秋之月(八月)“是月也,杀气浸盛,阳气日衰。”所以在这里八月是是肃杀之气,苛虐之道的象征。 卦辞“利贞”强调临下以正道有利。而卦辞“八月有凶”是警告临下以苛虐必凶。 临卦六爻,四个阴爻在上,两个阳爻在下。在取象上,四个阴爻取以上临下之义;两个阳爻则不同,取以刚临柔之义。阳刚为主导,阴柔为附从,仍然是统御民众的象征。初九、九二这两个阳爻处在“刚浸而长”的主导地位,四个阴爻则处于“悦而顺”的从属地位。 所以统御民众的总原则是:正道而行、以德临人。如果以威压人、以暴虐民,民众口服而心不服,非长治久安之道。实际这是一切管理的基本原则。 这一卦的要旨是警告。古代人总是在事情刚刚开始繁盛时就警告要考虑衰落情况,这样就可以防止过度自满,目的是图长保兴旺局面。如果在出现衰败后再来警告,就于事无补,悔之晚矣。这与《黄帝内经》不能临斗铸锥的道理一样。 从中国历史来看,从来没有过久而不乱的情况,往往衰败的诱因都是起于辉煌时刻,因为这时必然安于享乐导致骄奢,骄奢必然导致刚纪坏,纲纪坏必然祸乱生。所以如果辉煌鼎盛时期不能防微杜渐,早做预防,必然是骄奢淫逸,不知乱之将至。 其实中国人做任何事情的原则都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战战兢兢,小心谨慎,防微杜渐,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 《彖》曰:临,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大意 : 《彖传》说:从卦象来看,临卦是阳刚之气渐渐增长,逐渐临近阴柔之地。临卦下卦是兑,是悦,上卦是坤,是顺,象征上级和颜悦色,以德临人(阳是德的象), 而下级顺逊顺从。同时九二爻有刚中之德,且六五应之,这样其他阴爻就无不应,和谐一团。在这种上下通畅,和谐恭顺情况下,临人、临事、临天下,莫不大为亨 通而合于正道,合于大自然运行的规律。 阴阳消长为天道规律,所以临道必然盛极必穷。依十二辟卦图说,临卦为十二月卦,自六三爻八变而至观 卦,是为八月卦,临卦是初九,九二二阳爻长于下,观卦是九五,上九二阳剥于上,所以到八月后则阴长阳消,凶险将至至,为时不久。古代人以此为象,警告我们 任何事情都必须在繁盛兴旺刚开始时就要预防盛极而衰,只有这样防患于未然,才能永保兴旺。如果是衰落已经开始,再来努力,将难以挽救。 传统解释: 临卦的卦象是在四个阴爻的下面生出两个阳爻,象征着阳气已生、逐渐增长。临卦下为兑、为悦,上为坤、为顺,象征着在阳生之时,万物都欣欣向荣,生机勃勃,顺从天时而生长。这一切都说明阳道亨通、人心和附、上下志同的局面已形成。 在春天阳气增长之时,已经想到秋季阳气衰减的可能。这是基于对阴阳消长规律的透彻了解的理性观照,处盛而知衰,居安而思危,这是中国传统思想:盛衰相倚。物忌大盛,所以盛时虑其衰,长时知其消。 《象》曰: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大意 :《象传》说:临卦下卦是兑,是泽,上卦是坤,是地,是泽上有地之象。泽上有地,泽卑地高,具有居高临下之意,同时泽上有地,地大容泽,泽满止于地,有坤德驯顺广大之象。 君子观察临卦泽卑地高,居高临下之象,感悟到亲临于百姓之时,应竭心尽力,施行教导,以启发民智,移风易俗;而体会地大容泽,坤德宽厚之意,则应以此宽厚的美德,容纳百姓,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无不尽心尽力。 传统解释: 临卦上为坤、为地,下为兑、为泽。地高而泽卑,是以上临下之象,象征领导者统御民众。 君子观此卦象,应该想到,不仅要教民,还要思民,要恩德如泽,其深无穷;不仅要保民,还要容民,要度量如地,其大无疆。这才是统御之道。 从卦象看,泽上有地,是物的相临与包容。土象征领导者,水象征民众。土在水上,以上临下,但是土和水总是互相浸润而亲密无间的。领导者也应该以德亲民。如果处置不当,激起怒涛,就有冲垮土岸的危险了。 黄寿祺先生说:大象传所发“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之义,显现居上位者,治人同时重视教育,印证古代教育与政治关系之密切。 初九,咸临,贞吉。 大意 :初九阳刚得正,上应[**]柔正,就像下位者能以正道感应于尊者,为尊者所信任,并以感化的方法统御民众。但是初九处临卦之初,居位卑下,尚未得到重用,所以应该谨守正道,不急不躁,不偏不倚,就能获吉祥。 《象》曰:咸临贞吉,志行正也。 大意 :《象传》说:[**]因为能谨守正道,所以能以正道感应于尊者,而为尊者所信任,并以感化的方法统御民众,而获吉祥。 传统解释: 咸是感应,感动的意思。 临卦是阳长之时,感动于阴的象。[**]履正位,初九以阳刚之才,应于[**],[**]因此被初九的中正感动,所以以刚感顺,而人心说从,志行其正,以此临物,是求中持正,所以获吉祥。 同时[**]近君之位,初九阳刚得正,与[**]感应,是以正道为当位者所信任,而得行其志,获乎上而得行其正道,所以吉也。 黄寿祺先生说:上能感下,下则应上。初九处位虽卑,其德已足以临人、临事,但处临之始,尽管见信于上,尚不宜大用,故须谨守贞正,可获吉祥。 九二,咸临,吉无不利。 大意 :九二阳刚得中,上应六五柔中之君,犹如在下者能以盛美中德,感应于尊者,而获尊者重用,秉刚中之才以临事、临人,则其志可行,所以可获吉祥,若将有所作为,亦无所不利。 《象》曰:咸临吉无不利,未顺命也。 大意 :《象传》说:九二有刚中之德,不委顺于天命安排,能处事得中而趋吉避凶,所以能感应于尊者而获得重用,以此临事、临人,可获吉祥而无所不利。 传统解释: 九二是阳气发育,阳长而渐盛,以刚德之长而又得中,阴阳相应,以至诚感动于六五中顺之君以临下之象。阳刚柔顺,所以能够得六五之君信任,所以得行其志,以此临人、临事则大吉而且无不利。 九二是以阳爻居阴位,六五则以阴爻居阳位,两者位皆失正,造成九二与六五相应关系中的不协调,所以九二在繁盛兴旺时既不委顺于命,虽至八月有凶,也必有转祸为福,以人胜天之道。 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 大意 :六三居临卦下卦兑之上,是阴柔失正而且不中,就像一失德之人,只能以甜言佞色,悦以临人,所以无可获利。但是如果六三能够自知居位不中正,施为不合正道,心存忧惧而能及时改过,则可无咎害。 《象》曰:甘临,位不当也。既忧之,咎不长也。 大意 :《象传》说:六三因为其居位不中正,施为不合正道,所以会以甜言佞色,悦以临人。但是如果能心存忧惧,且及时改过,则其虽有咎害,亦不会长久如此。 传统解释: 甘,佞邪悦媚,不正之道。 六 三居下卦之上,是临人之象。六三阴居阳位,且居悦体,不中不正,上无正应,下乘二阳,“位不当也”,所以其心术不正,所以是甘悦临人之象。所以以言辞之 甘,骗取民众的支持,这叫做“甘临”。屡次自食其言,必然丧失威信,招来怨恨,当然百无一利。六三又在兑之上,为悦之极,故一味以甘言欺骗的手段取悦民 众。 而六三又乘二阳之上,阳方长而上进,所以不安于欺骗临人,所以知道甘言惑众的危惧,而且担忧骗术不可能长久生效,必有技穷之时。所以 如果能知危而忧,改弦易辙,持谦守正,至诚以自处,还是可以挽回影响的。所以爻辞提醒说:“既忧之,无咎。”这正是甘过则苦必至,喜过则忧必生,知盛大之 不可恃,恐凶咎之有时来,不敢纵恣,故无咎。这就是死于安乐、生于忧患之意。人有忧而不知忧者,凶;有忧而深忧之者,吉。 黄寿祺先生说:众不可欺,临不可甘。六三以甘临人,正是哗众取宠之象。爻辞又设“忧之”之诫,则体现周易作者之劝勉意味。 [**],至临,无咎。 大意 :[**]居上卦坤的初位,阴柔得正,上比六五,下应初九,有上能近君,下得贤臣之象,所以能以厚实柔顺之德临人,所以无咎害。(至临,以厚实柔顺之德临人。至,至诚之德,即坤德) 《象》曰:至临无咎,位当也。 大意 :《象传》说:[**]因居位正当,施为合乎正道,所以能以厚实柔顺之德临人,所以无所咎害。 传统解释: [**]居于上卦之下,切近下体,正是“地”与“泽”的接触之处,故能亲近于所临之民。同时[**]以阴居阴而得正,象征领导者温和虚心地亲近群众。这些都是[**]“位当”之处。 同时[**]下应刚阳的初九,又处近君之位,是守正而任贤,以亲临于下之象,所以无咎。 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 大意 :六五居尊处中,下应九二刚中之才,犹如任用刚健的大臣辅政以君临天下。正见其聪慧明智,知人善任,以临视其臣民,有英明国君之风范,所以可获吉祥。(知临,能聪慧明智以临视臣民。知,通智)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 大意 :《象传》说:六五因为有知人善任之明,行为合乎中道,所以能任用刚健大臣辅政以君临天下,有英明国君的风范。 传统解释: 从 卦象看,六五处于尊位,柔顺得中,下与刚中的九二阴阳取应,是能够中道而行,善于虚心任用刚健能为的大臣之象。所以六五知九二之贤而任之,有知人之明而临 人。所以是君王不自用其聪明,故能兼天下之聪明。辟门明目,好问察言,舜所以为大智。《尚书》说:“自用则小”。六五不自用,所以为大,以阴而用阳,阳为 其所有,与大有之象同。 其实以君王一人之身,君临天下之广,哪里可能周见万事?所以真正聪明睿智的大君都有自知之明,统御之术是“智临”,所以能用天下之圣贤,而不事必躬亲,而得天下。这才是可以得“吉”的“大君之宜”。 黄寿祺先生说:中庸曰:“唯天下之至圣,为能聪明睿智,足以有临也”。此义既合本爻“知临”之大旨,又与象辞“行中”之义相切合。 上六,敦临,吉,无咎。 大意 :上六阴柔得正,处临卦上卦坤的极处,有柔顺敦厚之象,就像那种能够以敦厚仁慈待人接物的人,所以可获吉祥。这时就算做什么事情也没什么危险。 《象》曰:敦临之吉,志在内也。 大意:《象传》说:上六虽处上卦之极,但是高处虚位,其内心只在意下卦的初九,九二二阳代表的国内之百姓,只关心国家是否长治久安,所以能够敦厚仁慈待人接物。 传统解释: 居 于极位者,获得了绝对的权势,易于刚愎自用,以暴政虐民,其恶果是祸不旋踵的。所以本爻强调位居最上者必须心存厚道以临民,只有这样才能免除卦辞所警告的 “至于八月有凶”。值得注意的是,“敦临”与“甘临”有本质上的不同。“甘临”是口头上虚伪的花言巧语,那是骗不了民众的;“敦临”是内心中真诚的敦厚仁 惠,是“志在内也。” 而上六以阴柔之质处上,是能够以敦厚临下的。再说,上六处于本卦上体坤之极,天高地厚,上六恰好具有君子敦厚之象。 同时上六处于上卦坤的极处,也就是顺之至处,所以会尊而应卑,高而从下,尊贤取善,所以上六敦厚之至,所以说”敦临“。卦辞“志在内”就是指上六相应于初九和九二,上六初九、九二虽非正应,但是阴有求于阳,上六又是至顺,顺阳刚且敦厚,所以上六大吉且无凶。 黄寿祺先生说:卦辞中“至于八月有凶”,乃诫临之盛极必危。上六处临之极,其性柔和,其德敦厚,故能临物有道,免凶而获吉。 小结 : 临卦是统御之术。从卦象看,临卦下卦是兑,是悦,上卦是坤,是顺,九二与六五正应,所以有悦而顺,刚中而应之象,所以象征是阳盛刚刚开始生长,群阴顺而相 应,两不相伤。所以四阴爻两个吉利,两个无凶险。初九、九二实行感化(咸临),[**]亲临下层(至临),六五知人善任(知临),上六敦厚待人(敦临), 皆获“吉”而“无咎”;只有六三以虚假的甘言诳众(甘临),因而“无攸利”。 黄寿祺先生说:临卦意旨有两项导引:一、临人除必须依其地位、 条件之不同而施行外,还要求在下者当以刚美感应于上;居上者当以柔美施惠于下,此与书曰,“沉潜刚克,高明柔克”,义相通也。二、临人之时,只要善居其 位,居仁由义以行正,必将多吉,故诸爻均不言凶。即六三之无攸利,若能知惧改过,亦获无咎。 二、牵强附会—-王莽的理想主义实践 这一卦不举王莽为例,实在说不过去。因为王莽犯了临卦的全部错误。 我认为王莽是目前所谓清醒派,道德派,普世派,理想派等等各色口水党们的老祖宗。只是因为王莽失败得太惨,口水党们羞于认祖归宗。 这里我认为口水党的特色是或者君子动口不动手;或者想了等于说了,说了等于做了,做了等于做成功;或者是光说不练假把式。 其 实王莽比上述口水党还是要高明许多的,因为他至少把自己的意淫实践了,只是失败而已。其实口水党们不是常说:不能以成败论英雄,只要努力就是伟大的吗? (当然我是不赞成的,我的观点是没成功就没英雄)但是为什么口水党们目前普遍不认祖归宗呢?看来口水党真的是人如其名,连这点小事情也是口是心非的。 1、王莽干过什么 (1)、 土改 政 策要点:田地国有,私人不得买卖。男丁八口以下之家占田不得过一井(即九百亩)。男丁八口以上之家无明文,以“八丁一井”的标准类推,有爵位食赏田的当不 在此限。占田超过标准的人,分余田与宗族乡邻。无田的人,政府与田;其他情况依一夫—妇田百亩的办法。有田不足此数的由政府补足。(但是实际当时全国并无 足够的耕地支持这种改革,同时西汉地产党又强烈对抗,结果很快就望星空了) (2)、 人民当家做主 政策要点:现有的奴婢,不得买卖(但没有解放)。买卖自由人为奴婢,虽没有提及,但也在禁止之列。现有的奴婢的子孙是否仍听其承袭为奴婢,亦没有明文。(实际是当时绝大多数奴婢并无其他生活出路,不准买卖,就是堵死他们活路,结果也是闹剧) (3)、国进民退 政策要点:武帝时国家已实行盐铁和酒的专卖,其后酒的专卖废于昭帝时;盐铁的专卖,宣帝时废而旋复。王莽除恢复酒的专卖外,更推广国家独占的范围及于铜冶和名山大泽的资源的开采,同时厉禁人民私自铸钱。(结果反而导致利益集团大占国家便宜,不了了之) 关于这一项立法的用意,王莽曾有诏说道: 夫 盐,食肴之将(将帅);酒,百药之长,嘉会之好;铁,田农之本;名山大泽,饶衍之藏,五均赊贷,百姓所取平,仰以给赡;钱布铜冶,通行有无,备民用 也;—-此六者非編户齐民所能家作,必仰干市,虽贵数倍,不得不买,豪民富贾,即要(要挟)贫弱。先圣知其然也,故斡(谓由国家经营)之。 (4)、金融改革 政策要点:人民因祭祀或丧事所需,得向政府借款,不取利息;还款期限,祭祀十日,丧事三月。人民因经营生业,得向政府借款,每年纳息不过纯净赢利的十分之一。(结果是给官吏欺诈勒索老百姓颁发执照,最后造反了事)王莽是国家放款的创始人。 (5)、贸易改革 政 策要点:五谷布帛丝绵等类日常需用之物,遇滞销时,由政府照本收买。政府在各地算出这类货物每季的平均价格(各地不必同)。若货物的市价超过平均价,则政 府照平均价出卖,若低过平均价,则听人民自相买卖。这制度虽然与武帝所行的平准法有点相似,但用意则极不相同,武帝目的在政府赢利,王莽则在维持一定的物 价水准,便利消费者而防止商人的囤积居奇。(看看现在囤集居奇的就知道这种打击是笑话)王莽是国营“平价”贸易的创始人。 (6)、土地税 政策要点:不耕的田和城郭中不种植的空地皆有税。(只能说梦想在飞,因为没有可行手段征收,或者征收的税尚不能覆盖征税成本)王莽是荒弃土地税的创始人。 (7)、所得税 政 策要点:对一切工商业(包括渔猎牧畜,巫医卜祝,旅店经营以至妇女之养蚕,纺织和缝补〉。取纯利十一分之一,叫做“贡”,政府收人的贡即为放款与人民的本 钱。贡税与现代所得税的异点在前者没有累进的差别,亦没有免征的界限。(只是对普通老百姓的敲骨吸髓而已)王莽是所得税的创始人。 (8)、打击无业游民 政策要点:处理无业游民的新法。无业的人每丁每年须缴纳布帛一匹,不能缴纳的由县官征服劳役,并供给其衣食。(这与收容有何区别)王莽是收容审查的创始人。 综上所述,王莽老大的一生是与西汉地产党斗智斗勇的一生,也是不断从失败走向失败的一生,直到被一个商人割掉脑袋。 2、王莽为什么要这么干 西 汉末年,政治腐败,朝廷奢华无度,地方搜刮盘剥,再加上豪强地主大量兼并土地,土地兼并日益猖獗,高官权贵凭借其权势和雄厚的资本,肆意侵吞土地(例如如 元帝时曾出任丞相的匡衡,竟隐瞒侵占封田多达四百倾)。使得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苦,经济凋敝,所以人心浮动,政治危机愈演愈烈。 王莽认为 贫富不均已经发展到了极端,严重地威胁着社会的稳定。他在诏书中说:“兼并起,贪鄙生,强者规田以千数,弱者曾无立锥之居。又置奴婢之巿,与牛马同栏,制 于民臣,专断其命(吏民得擅杀奴婢)。奸虐之人,因缘为利,至略卖人妻子。逆天心,悖人伦,谬于“天地之性人为贵”(语出《孝经》)之义。……汉氏减轻田 祖,三十而税一,常有更賦,疲窿咸出。而豪民侵陵,分田劫假。厥名三十税一,实什税五也。父子夫妇,终年耕耘,所得不足以自存。故富者犬马余菽粟,骄而为 邪;贫者食不糟糠,穷而为奸。” 所以他认为只有改革土地所有制,才能长治久安。根据儒家学说,上古时代,之所以人人富足,是因为土地均等。因此,王莽认为天下要恢复到孔子所宣称的“礼崩乐坏”前的礼治时代,才可能实现政通人和。因此必须复古西周时代的周礼制度来治国安天下。 3、王莽的失败原因 (1)、人口问题 中科院系统所的韩京清老师(中国人口控制论的创立者之一)在1987年研究中国人口容量时,得到一个结论:人口容量客观存在,超过人口容量,必将产生严重社会问题=王朝瓦解或严重动乱。 中 国历史上,在秦汉之际,由于耕作技术、农田水利和土地面积,最大人口容量不应该超过5000万。。。。。。。到现代,我们人口容量不应该超过12亿,超过 只有三种结果:一是出口劳动力换取生存之源(例如血汗工厂便是一种);二是海外当长工或当地主(国土开发队概念);三是动乱。 根据韩京清的理论,王莽时代的大骚乱,的确可以如此解释。随着生殖力的急速增加,西汉末百姓的人均耕地,已经不及西汉初百姓的五分之一,而粮食亩产又几乎没有什么提升。王莽解决了精神文明,但最终无法解决生殖力增加所带来的巨大的生存问题:吃饭。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最先反对王莽的都是农民。王莽满足了知识分子们的虚荣,却满足不了草民们的肚皮。生殖力过于旺盛所带来的流民问题,在王莽之前,已经困扰了汉帝国近百年。这不是王莽和他那个时代能够和平解决的问题,除非他们能够发明杂交水稻。 (同 样的道理,当东汉人口再次接近6000万这个极限时,一场大规模的农民骚乱再次爆发。明清两代对江南的充分开发,以及番薯、玉米等新农作物的引进,人口容 量提升到接近4亿(道光年间数据)。但更多的时候,历史往往等不及这个上限的到来就选择了提前洗牌,譬如秦、隋两代。这是因为,在传统的农业社会,劳动力 与生产力之间往往是成正比的。同样的一亩耕地,两个劳动力耕作,显然要比一个劳动力耕作产出更高。所以,国家对劳动力的大规模征用,实际上等同于在变相地 压低生产力上限。吃租赋的人口大量增加,又等于变相提高了生殖力。此消彼长的结果,是秦、隋两代的生产力所能承受的人口上限迅速跌至4000万。随后就是 大量流民的涌现,导致武装暴动和王朝的短命而亡。) (2)、没有人和 王莽的失败是由于改革触动了利益集团(地产党和金融党)的利益,使他们牢牢抱在一起集体发难,导致政令不出未央宫,而且下面不作为或乱作为,不但行政处于瘫痪状态,还故意激化社会矛盾。 例如“王田私属”的诏令公布后,遭到了占人口10%的贵族、官僚和地主们的强烈反对,千方百计阻挠和破坏新法的实行(以目前廉租房,安居房之类受到地产党抵抗激烈程度可以想象)。 同时因为“井田圣法”在贵族、官僚和地主的强烈反对下没有得到实行,没有土地的农民不仅没能得到政策许诺的土地,反倒是政策将农民禁锢在“王田”(有的原有私田也被变为王田)里当牛做马,获利更少且毫无自由,导致占人口80%的广大农民也对此政策不满。 在利益集团的抵抗下下,公元12年,井田制(王田制)寿终正寝,“诸名食王田,皆得卖之,勿拘以法”。向大土地所有者投降妥协,依旧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王莽试图解决土地兼并的改制就完全失败了。 (3)、性格能力缺陷 做过王莽的“典乐大夫”的桓潭在所著《新论》里曾以汉高帝与王莽比较,指出王莽失败的原因,非常到位: “维 王翁(即莽)之过绝世人有三焉:其智足以饰非夺是,辨能穷洁说士 ,威则震惧群下,又数阴中不快已者。 故群臣莫能抗答其论,莫敢干犯匡谏。卒以致亡败。其不知大体之祸也。夫(知)帝王之大体者,则高帝是已。高帝曰:张良、萧何、韩信,此三子者,皆人杰也。 吾能用之,故得天下,此其知大体之效也。王翁始秉国政,自以通明贤圣,而谓群下才智莫能出其上,是故举措兴事,辄欲自信任,不肯与诸明习者通,……稀获其 功效焉。故卒遇破亡。此不知大体者也。高帝怀大智略,能自揆度群臣。制事定法,常谓曰:卑而勿高也,度吾所能行为之。宪度内疏,政合于时。故民臣乐悦,为 世所思。此知大体者也。王翁嘉慕前圣之治,……欲事事效古而不知…… 已之不能行其事。释近趋远,所尚非务。……此不知大体者也。高祖欲攻魏,乃使人窥視其国相,及诸将卒左右用事者。乃曰:此皆不如吾萧何、曹参、韩信、樊哙 等,亦易与耳。遂往击破之,此知大体者也。王翁前欲北伐匈奴,及后东击青徐众郡,赤眉之徒,皆不择良将,但以世姓及信谨文吏,或遣亲属子孙素所爱好,或无 权智将帅之用。猥使据军持众,当赴$强敌。是以军合则損,士众散走。……(此)不知大体者也。” 简单来说,就是说王莽是 想了=做了=做好=成功 的口水党,缺乏把自己想法执行的能力,也缺乏判断设想是否可行的能力。例如: 王莽对于立法的效力有很深的信仰,他认为“制定天下自平”。 按《汉书》记载,王莽自即位以来,日夜和公卿大臣们引经据典地商讨理想的制度,议论连年不休。 王莽所用的大臣,多是迂腐的经学家。朝廷上讨论大政方针,处理军国大事时,无论皇帝还是大臣,只会引用儒家经典语录,来判断是非曲直,根本不从实际出发进行决策。 同 时王莽疑忌臣下,集权揽事,臣下只有唯喏敷衍,以求免咎。他虽然忙到每每通宵不眠,经常的行政事务,如官吏的遴选,讼狱的判决等却没有受到充分的理会。有 些县甚至几年没有县长, 缺职一直被兼代着,地方官吏之多不得人。更兼他派往各地的镇守将军,“绣衣执法”,以及络绎于道的种种巡察督劝的使者又多是贪残之辈,与地方官吏相缘为 奸。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即使利民的良法,也很容易变成病民。何况像贡税和荒地税本属苛细,国家专利的事业禁民私营。像铸钱和锎冶,犯者邻里连坐,这又给奸 吏以虐民的机会。 4、顺便说一下,王莽的表演天赋也是其他影帝望尘莫及的 王莽言必称三代,事必据《周礼》。效法孔子,事事处处学习周公,把周公视为政治的楷模,为了表演或上位收买人心,行了不少的惠政和善政,举其要者如下。 (1)、爱护部下 大封宗室和功臣的后裔。前后不下二百人。他令官吏自“比二千石”以上,年老退休的,终身食原俸三分之一。 (2)、爱护人民 值凶年,他献田三十顷,钱百万,以与贫民,同僚仿行的二百三十人。他在长安城中起了五条街,房屋二百所,给贫民居住。他立法,妇女非身自犯法,不受株连;男子八十以上七岁以下,非家犯大逆不道,被诏名捕,不得拘系。他赐天下鳏寡孤独及高年人以布帛。 (3)、大办教育 他 在郡(王国同)、县(侯国同)、乡聚(较乡为小)皆设公立学校;在郡的称“学”,在县的称”校”,每所置经师一人;在乡的称“庠”,在聚的称“序”,每所 置《孝经》师一人。(《孝经》是战国末出现的一部劝孝的书,托为孔子和弟子对话的记录。)他扩充太学,增加博士人数至每经五人;于《五经》之外又添立《乐 经》;学生增加至万余人,又给太学建筑宏伟的校舍,其中学生宿舍就有万多间。他征求全国通知逸经、古记、天文、历算、乐律、文字训诂、医药、方技、和以 《五经》、《论语》、《孝经》、《尔雅》(秦汉间出现的讲训诂的书)教授的人,由地方官以优礼遗送到京;前后应征的凡数千人,皆令在殿庭上记述所学。 (4)、道德楷模 按照史书记载,王莽师事沛郡陈参学习《礼经》,勤劳好学,生活简朴,为人谦恭,行为严谨检点,对外结交贤士,对内侍奉诸位叔伯,十分孝顺。例如官居大司马的伯父王凤生病时,王莽亲自煎药尝汤,守在榻前数月,不眠不休,比王凤的儿子还孝顺。是当时的道德楷模,声名远播。 (5)、清廉俭朴 王莽把俸禄转给二万八千人作为封赏,使大家都歌颂王莽的恩德。甚至卖掉马车接济穷人,在民间深受爱戴。百官公卿来探望他的母亲,见到王莽的夫人穿着十分简陋,还以为是他家的奴仆。 (6)、大义灭亲,公而忘私 王莽原有四子,儿子王获杀死了家奴,王莽逼子自杀偿命,长子王宇因吕宽案助卫氏,也被王莽逼迫自杀。后来又一个儿子因谋杀他,为他迫令自杀。 当 时讴歌和拥戴王莽的人数以上万。例如当平帝选后,王莽拒绝把女儿参加候选时,就每日有千余人,包括平民、学生和官吏,守阙上书,“愿得公女为天下母”,结 果他的女儿不待候选便直接做了皇后。当皇后正位后,群臣请求给他“大赏”时, 就有八千多人上书附和。当他拒绝接受赏田时,就先后有吏民四七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上书朝廷,声言对他“亟宜加赏”。 王莽还处处以周公为 榜样,朝野也以周公看待他。传说周公辅政时,有南方远夷越裳氏来献白雉,为周公功德及远的表征;是时也有益州塞外(今越南境)蛮夷,自称越裳氏,来献白雉 和黑雉,其后四夷声言因慕义而来朝贡的络绎不断。周公“托号于周”,所以朝廷的公论要给王莽以安汉公的称号。周公位居总领百僚的太宰,所以朝廷的公论要为 他特设“宰衡”一职,位在诸侯王之上(宰衡是兼采太宰和阿衡之号,商汤大臣伊尹,号阿衡,曾辅汤孙太甲)。周公的七个儿子都封为诸侯,所以朝廷的公论要把 他的儿子都封侯。最后,传说周公当成王幼小时,曾暂时替代他做天子,谓之“居摄”,于是就有一位侯爵的宗室上书,说“今帝富于春秋,宜令安汉公行天子亊, 如周公”。这件想象的史事正要开始重演时,平帝病死,又是绝后。是月就有人奏称,武功县长洶井,得白石,上有丹漆写的文字:“告安汉公莽为皇帝。”王莽却 经问卜和看相之后,选了一个最吉的两岁的宗室子嬰,做平帝的后嗣,同时他受同僚的推戴和太皇太后勉强下的诏令,实行“居摄”,他令臣民称他为“摄皇帝”他 祭祀及朝见太皇太后时,自称“假皇帝”(假有代理之意,非言伪)。 这些炉火纯青的表演,历史上也没有几个人有这种功力和耐心做得到。 5、后来人对王莽评价 (1)、胡适对王莽的评价: “王莽是中国第一位社会主义者。王莽改革中的土地国有、均产、废奴三个大政策是好的” “他 (王莽)相信自己的确有上天的恩赐,有特别的责任,也有特别的权力:责任就是改革天下,权力就是做皇帝。当时改革也有特别的契机:汉朝时没有人觉得某个王 朝应该永远存在,当政者腐败,就应该有新的王朝起来。他秉持着这样的信仰;而他的书读得很多,认为社会应有一定的公理和正义,同时必须要在自己的手里完 成。但他的失败则来自他以为发个命令出去,事情就做到了,名字改一改,就以为实质也改了—-这就是读书人的通病。” (2)、毛主席评价王莽 “王 莽认为,土地兼并起于“废井田”,造成贫苦农民下无寸土,甚至无立锥之地。他认为,只有恢复井田制、解决土地问题,才能使贫者有其田,人人有田耕、有屋 住,才能均贫富。王莽改制的主观目的,确实是想解决中国数千年‘患寡不患均’的问题,这在中国历代君主中确属罕见。然而,这在当时地主阶级作为统治阶级的 社会里,这种大同思想充其量只不过是空想而已。”见(《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文献资料》)。 综上所述,实际上王莽是一个为实现自己意淫而拼死奋斗的君王,是一个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的意淫分子。 安息吧,王莽老大,你的理想主义意淫事业现在不但后继有人,而且正在发扬光大,口水党已经把你的 想了=说了=做了=做好=成功 的秘籍传播到美利坚,传播到了全世界了,你可以含笑九泉了。 相关日志 2011/04/12 — wxmang:读《易经》心得 – 蛊卦:如何拨乱反正,拯弊治乱 (0) 2011/04/08 — wxmang:读《易经》心得 – 随卦:如何当个好老大 (0) 2011/04/05 — wxmang:读《易经》心得 – 豫卦:循天理,顺人心,而得和谐 (0) 2011/04/02 — wxmang:读《易经》笔记 – 坤卦:臣道 (0) 2011/04/02 — wxmang:读《易经》心得 – 屯卦:创业的故事 (0)

阅读更多

民主国家与专制国家的29条区别

1,民主国家依靠契约治国,因为每个人都知道公平的含义;专制国家依靠恐惧治国,因为每个人都知道刀枪的含义 2,民主国家的人民拥有讽刺和批判当权者的权利,专制国家的人民必须统一思想 3,民主国家大多不举行阅兵式,因为不需要对公民炫耀武力;专制国家很多举行阅兵式,因为要保护自己的统治 4,民主国家无诚信者出局;专制国家不服从者出局 5,民主国家舆论多是指责政府,说政府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如何做、不该如何做;专制国家多是教育人民,告诉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如何做、不该如何做 6,民主国家在信仰方面经常自由争论,没有标准答案;专制国家在信仰方面不允许有争论,只能信奉一种主义 7,民主国家讲人性,专制国家讲动物性 8,民主国家是用法律来保护公民,用法律来制约政府;专制国家是用法律来保护独裁,用法律来统治群众 9,民主国家的人民用法律来制约总统;专制国家的领袖用法律来压迫人 民主国家讲人权,专制国家讲生存权,讲国权 10,民主国家的国家有的总统子女失业;专制国家的领导人的子女是金枝玉叶、将门虎子,当然衣食无忧 11,民主国家的国家秘密少;专制国家的国家秘密多,甚至子女的职业也是秘密 12,民主国家有人想当官得往下跑,争夺选民的选票;专制国家有人想当官得往上跑,领导才能给你官位 13,民主国家有候选人;专制国家有接班人 14,民主国家的总统及亲属一举一动受舆论监督;专制国家的领导人,其家人、家事全是超级绝密,不准议论,更别说有事追究 15,民主国家是制约权力机制,就是要人人权利平等;专制国家是管理群众的权力,等级制度是最好的管理方法 16,民主国家的总统是人民公开讽刺幽默的对象;专制国家的领袖是仅供人民顶礼膜拜的偶像 17,民主国家讲自治,专制国家讲统治 18,民主国家由人民选择政府,专制国家由政府选择人民 19,民主国家的总统靠赢得民心而执政;专制国家的领袖靠暴力、谎言而把持政权 20,民主国家讲得民心者得天下,专制国家讲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21,民主国家可以组党,甚至组成共产党;专制国家不能组党,组党就等于叛逆 22,民主国家的总统视人民为主人,关注人民的呼声,替人民办事; 专制国家的领袖视人民为草芥,居高临下,任意支使 23,民主国家的领袖积极和民众交往,因为他知道他的权力来源于民众的选票;专制国家的领袖积极和将领交往,因为他知道他的权力来源于枪杆子的支持 24,民主国家动用军队救灾是自己的义务;专制国家动用军队救灾应该得到感恩 25,民主国家的总统为了获得人民的支持,要充分了解民意、顺从民意;专制国家的领袖为了一己私利,肆意妄为地强奸民意、愚弄民意 26,民主国家不敢认为人民素质低,因为依靠人民的选票;专制国家说人民素质低,不适合搞民主 27,民主国家总统的命运被人民掌握着;专制国家人民的命运被领袖操纵着 28,民主国家的总统为人民服务是应尽的本份; 专制国家的领袖发点善心是对人民的恩赐 29,民主国家允许集会,结社,言论,出版自由,不怕垮台;专制国家不允许集会,结社,言论,出版自由,除非在领导之下的集会,结社,言论,出版自由。 相关日志 2011/04/12 — 金融时报:中国的“有产民主” (0) 2011/03/07 — 沉睡的中国 (0) 2011/02/25 — 郑永年:中国问题的本质 (0) 2011/02/22 — voyager_ho:台灣經濟的困局與未來 (0) 2011/02/19 — 德国之声:网传”茉莉花革命”,中国当局全线戒备 (0)

阅读更多

wxmang:读《易经》心得 – 蛊卦:如何拨乱反正,拯弊治乱

一、 原文简介 (参考黄寿祺《周易译注》) 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大意 :蛊卦象征拨乱反正,拯弊治乱,除旧布新之意。当事物产生弊乱之时,应全心全力的整治,则可大为亨通。所以利于涉险济难而有所作为。 在弊乱尚未发生之前,就要从细微之处察觉征兆,并且制定处置预案,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而在拨乱反正后,又要注意维持效果,避免重蹈覆辙,以前车为鉴。 先甲三日,后甲三日,是比喻事前防患未然,事后谨慎应对。(是指在事情开始前三天内要调查研究,周密计划,在事情开始后三天内要监督执行,补救缺失。甲:天干数之始,象征事情的开始) 传统解读: “蛊”是象形文字,上虫下皿,本义是器皿中食物腐败生虫,引申出蛊害、蛊乱、弊病,以及治蛊、惩治腐败等含义。 做 事情的基本原则是治必因乱,乱则开治。管理者的本质就是预防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然后再循环往复。所以只要成为管理者,一生都将与问题相伴,一生都 在与各种麻烦斗智斗勇。也就在这种与问题搏斗中获得成就感。蛊卦说:蛊就是麻烦事。蛊的极限就是各种难以逾越的艰难险阻,有事可做并能成功,则大得亨通。 物极必反,乱是治的根源,蛊乱到了极点,就会出现治,所以说“元亨”。所以说治蛊能大吉大利,“利涉大川”。 从卦象看,蛊卦上卦是艮,是少 男之象,下卦是巽,是长女之象,长女在少男之下,次序大乱。同时上卦艮也是山之象,有止息不动的特点,下卦巽也是风之象,有动乱旋转的特点,因此有风在山 下吹,导致灾害混乱的象,所以是蛊。我们知道肉败坏就要生蛊,事败坏就要生麻烦。有麻烦就要整治,就要济险扶危。 甲是数之首,这里用来比喻 事之始。我们从常识就知道,拨乱反正的方法是先根据现象找问题,然后再找产生问题原因,然后才能找到解决办法,就像医生治病,先望问搞清楚症状,再切诊搞 清楚病因,才能开方下药。这就是所谓先甲,也就是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后才能对症下药。所以说先甲三日,就是说治蛊应当在见微知著,把麻烦处理在萌芽状 态,也即预防是最好的即豫救蛊方法。 所谓后甲,其实就是预测以后情况,早作准备,防止重蹈覆辙。就像医生对病人愈后可能情况的判断,然后做预防不利情况出现的处置和警告。至于一日、二日至于三日,不过是形容拨乱反正必须考虑全面深刻,预防必须长远仔细而已。 黄寿祺先生说:甲为天干数之首,寓有终而复始之含义,故取甲日为转化弊乱,重新治理之象征。“先甲三日,后甲三日”乃说明根治蛊乱,获得元亨的做法,语意多有省略。然蕴含有“前车覆、后车戒,殷鉴不远”之意。 《彖》曰:蛊,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蛊,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也。 大意 :《彖传》说:蛊卦象征拨乱反正,拯弊治乱。上卦是艮,是山,是刚,是停止;下卦是巽,是风,是柔,是谦顺。是上刚而柔下,且上下刚柔不交,是居下者逊顺而不敢违逆,在上位者无所作为的象。所以弊乱由此产生,所以需要拨乱反正,拯治弊乱。 乱之终,就是治之始。当混乱开始时,如果能全心全力拯治,则将乱而复治,这样就必大为亨通。 而利于涉险济难是说在蛊乱之时,必须积极的有所作为以平天下之乱。而不能放弃或躲避。 拨乱反正的要点是能虑深推远,在事情开始前三天内(要周密计划),在事情开始后三天内(要监督执行),鉴前戒后。这也是事物有始有终,终而复始的发展规律。 传统解读: 蛊卦上艮下巽,艮为阳刚在上,巽为阴柔在下。按照阳升阴降的规律看,蛊卦阳在上而更向上升,阴在下而更向下降,这是阴阳背离不交之象。阴阳交济而万物生。现在阴阳背离不交,上下隔绝不通,这是生命力枯竭、造成腐败蛊乱的根源。 从卦象来看,巽为逊让,艮为阻止,象征软弱退让的人而又遇到阻碍,因循苟且,姑息养奸,必然积弊而至于蛊乱。 同时,按照《易经》原则,阳刚尊应该在上,阴柔卑应该在下,而蛊卦刚上而柔下,所以尊卑得正,上下顺理,这就是治蛊之道。艮是止,巽是顺,以巽顺之道治蛊,所以吉利,所以说“元亨”。 (这就是《易经》的辩证法:福祸相依,福兮祸所藏,祸兮福所倚。) 事 物的道理是:有始则必有终,既终则必有始。圣人知道终始之道,所以能够从开始探究其所以然,拿出解决办法:知道凡事过中就要走向坏,这样就可以想办法防止 变坏的趋势,而不使至于大坏;同时也能够从结果预估未来,做好防范未然的准备:知道事情虽然刚刚开始尚新,但是要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借鉴前车之鉴,而不 使至于使事情速坏。这就是先甲和后甲之虑,所以能治蛊而致元亨。 乱之终,治之始,这就是天道循环。 《象》曰: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大意 :《象传》说:蛊卦下卦是巽,是风、上卦是艮,是山,为山下有风之象。天下有事,则应移风易俗,振起民心,犹如山下有风,风起遇山,则回旋飞扬,万物振动,万象更新,所以是有事而加以拯治之象。 君子观察蛊卦山下有风,风散万物,万象更新之象,感悟到为政应当先改正百姓的陈风陋习,提振其向上精神,培育其道德修养,才能拯治弊乱。 传统解读: 蛊卦上为艮、为山,下为巽、为风,正是风行山下之象。大风劲吹,遇山折回,其力迅猛,势不可挡,枯枝败叶,扫荡一空。 整治腐败、除弊治乱是“破”,而振民育德是“立”。不破不立,边破边立。所以君子处于蛊乱之世,必须振起民之心,培育民之德,挽救败坏的社会风气,像劲风扫落叶一样涤荡腐败现象,以兴利除弊,弃旧图新。才能从根本上拯弊除害。 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 大意 :初六柔处卑下,能匡正父辈尊上的弊病,犹如家中有善继家业的儿子,能谏诤父亲的过错,有这样的儿子,父辈可以免除罪过了。虽有危险,最终将得吉祥。 《象》曰:干父之蛊,意承考也。 大意:《象传》说:初六能匡正父辈尊上的弊病,使其改过迁善,是因为初六立志于以其贤善之德,继承先辈之志。 传统解读: 从卦象看,初六以柔爻处于卑位,上承九二、九三之阳,阴爻承阳,犹如子之承父,所以初六是“子”的象。 蛊 害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积久而成,往往要经过一个世代才能充分表现出来。上代人造成的弊端,往往要到下一代人才能得到矫正。所以本卦谈治弊常以父子 为喻,本爻则以亡父与儿子为喻。再说,弊端多自上起,“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本卦论治弊以父子为喻,也有提倡子治父弊的含意。 “干父之蛊,意承考也。”就是针对经过时间和实践的检验的父辈的成法的弊端,加以矫正和整治,使父辈免除更多的过错,使得父辈、子辈代代相传的事业免遭更多的损失,这样才算得上真正地继承先辈之志。 (蛊卦主要讨论治弊之道,,涉及凶与吉、乱与治、破与立、上与下、前人与后人的辩证关系,并不一味强调抱残守缺,萧规曹随、“三年无改父之道”,而提倡革故鼎新、“干父之蛊”。这是《易经》辩证法的特点之一:变易。) 苏 东坡说:“器久不用而虫生谓之蛊,人久宴溺而疾生谓之蛊,天下久安无为而弊生谓之蛊。蛊之灾非一日之故也,必世而后见,故爻皆以父子言之。”因为天下蛊 坏,必须有善继之子,才能拯弊除害,因为中兴大业,是不可能尽付于大臣的。所以子辈应该纠正父辈的弊端,这才是继承父志。 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 大意 :九二阳处阴位,上应阴柔居尊的六五,有刚而能柔之象。又其处下卦中位,就像能以逊顺之道匡正母之过的儿子。而且知到母之过不可以直道匡正,正面顶撞。当其不从时,只能委屈权变,守正待时,委婉以劝,不可以过于固执守正。 《象》曰:干母之蛊,得中道也。 大意 :《象传》说:九二应该掌握刚柔适中的原则来匡正母辈之过,尽量采取委屈权变,守正待时,委婉以劝的适中之道。 传统解读: 初九爻辞既称“父”又称“考”,而九二爻辞只称“母”不称“妣”,可见是父亡而母存。六五以阴居尊失正,在这里象征仍然在位的前辈,但其个性阴辟,难以听从正确意见。 从 卦象看,九二刚而处柔,上应六五,有子规劝母辈过错之象。对纠正母辈的弊端,当然不可操之过急,不能简单地固执守正,强行扭转,因为正面冲撞则伤爱,不正 规劝改善则伤义,这是左右为难的事情。所以不能操之过急,要逊顺慢图,委曲周旋,事缓则圆。这就是“不可贞”、“得中道”的含意。 同时九二以刚爻处于柔位,又居于巽体中位,是能够得刚柔之中的。 黄寿祺先生说:同样是治蛊,于父、于母则有别,可知处理此事,当应合不同的性格,采用合适宜的方法,因势利导,才能收效。 九三,干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 大意 :九三阳刚得正,能匡正其父辈的弊病,但是因为九三上无应与,所以内心会稍有遗憾,但是因为其意在成全尊亲之美,所以不会有重大过失。 《象》曰:干父之蛊,终无咎也。 大意 :《象传》说:九三阳刚得正,所以能坚持至终,终而复始的匡正其父辈弊病,目的是成全父辈美德,所以终究不会有过失的。 传统解读: 九 三以刚爻居于阳位,上无应,又不处中位,是过于刚猛上进的,所以,九三整治父辈的弊病,就会操之过急,必有不当之处,会遇到一些挫折,而感到小有悔恨。但 是九三毕竟是得正位的(以阳居阳),“干父之蛊”是行正直之道;同时,九三居于巽体,这就意味着它在治蛊过猛而失当时,能够适度地退让,调整其策略。因 此,虽然出了些偏差,有些小小之悔,归根到底是没有大过失的,不必畏缩不前,丧失锐气。 黄寿祺先生说:在封建君主专制之时,下者刚正不阿以拯治尊者之弊,有时必须不顾小悔,犯难而行。韩愈所谓:“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本为圣朝除弊政,肯将衰朽惜残年。”似可作为本爻喻象的写照。 [**],裕父之蛊,往见吝。 大意 :[**]以阴居阴,柔弱无能,姑息宽容父辈的弊病,不能速治,而且有蛊患日深之象,长此以往,必有憾惜。 《象》曰:裕父之蛊,往未得也。 大意 :《象传》说:[**]姑息宽容父辈的弊病,不能速治,长此以往将不能获得治蛊之要道。 传统解读: 九三治弊过急,虽然“小有悔”,但是“无大咎”;[**]治弊过宽,这就成问题了。 九 三以刚居刚,过于刚猛,雷厉风行;[**]恰恰相反,本来就是阴柔之爻,又处于阴位,而且居于艮止之体,柔者懦,止者怠,既懦弱又懈怠。这样的人根本就不 是治弊的材料,只能够姑息宽容,敷衍了事。所谓“投鼠忌器”,不敢下手,这就叫“裕父之蛊”。“裕”就是“宽裕”的意思,采取能拖就拖、得过且过的态度。 但是蛊并不是小灾小病,是不能拖延不治的。所以结果必然是遗憾了。 六五,干父之蛊,用誉。 大意 :六五阴柔得中,高居尊位,下应九二,上承上九,应中而承刚,是能匡正父辈弊病而得其中道者,所以能广受称誉。 《象》曰:干父用誉,承以德也。 大意 :《象传》说:六五善继志、善述事,能匡正父辈弊病,所以能使父子皆广受称誉,能用美德来继承前人的事业。 传统解读: 六 五以阴柔之质处大君尊位,善继善述,又下应于九二,是能任阳刚之贤而委任之的象,能顺以将事。但是因为其本质阴柔,所以不能做创始开基的事,因为创业开基 之事,非阳刚英明之才则不能。但是六五继承旧业是没问题的,所以说“干父之蛊”,因为六五与九二相应,是信任刚贤的象,而九二正好是以刚中之德辅佐六五的 象。 (这里我们发现,在九二爻中,“干母之蛊”,是以六五为母的,六五是治蛊的对象;在本爻中,六五又成了“干父之蛊”的主体。这是因为《易经》卦爻的取象无非是打比方,角度不同,所比的事物也就随之变化。所以六五在九二爻中可以是治蛊的对象,在本爻中则是治蛊的主体。) 整治前人的积弊并非易事,过缓则姑息养奸,过急则增加阻力。九三失于急,[**]失于缓,一过一不及,都不能做到适度。六五以阴居阳位而得上体之中,以刚柔相济的中道治弊,恰到好处,因此取得成效。六五是以道德的力量继承并发展了前人的事业,而不是承袭前人之弊端。 黄寿祺先生说:六五居尊位而能上承下应,既是治时之蛊,又是树己之德。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大意 :上九处蛊卦之终,艮止之上,以阳刚之体,乘六五阴而不下,与九三不应,身居位外,有致仕隐居,不奉事天子诸侯之象。象征独善其身,洁身以退,不谋求王侯事业,把功成身退的行为看得很高尚。 《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则也。 大意 :《象传》说:上九致仕隐居不奉事天子诸侯,不谋求王侯事业,这种高洁的志向是值得效法的。 传统解读: 治弊之事发展到了六五爻的阶段已经大功告成,因此,本卦之终的上九爻,谈的就是治弊完成之后的行为原则了。在某种事业完成的最后阶段,功劳卓著、众口交誉的人往往会经营自己的权势地位,产生称王称侯的欲望。 在这种情况下,古人看得很高尚的行为是功成身退,超然地退出名利之争,而保持自己志向的高洁。因为除弊治乱是为了民众的幸福,志不在建立私人的“王侯事业”。如果借此以追求个人私欲的满足,必然是治蛊未成,反被名利权势蛊惑,不仅身受其害,而又蛊害于社会。 这里王指六五,侯指九三。上九乘六五而不下,又与九三同为阳爻不相应,且在蛊卦极处,且居艮止极处,所以是不事王侯之象。 黄寿祺先生说:儒家“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时出于时之不可为,而暂作遯避。其宗旨主于抱道守志,以待来日复兴再起,故杨万里认为此爻“不事王侯”,正处于不必为、不得为、不可为之时,非事之高尚,而是人高尚其事。上九之形象,犹如“畎亩不忘君,江湖存魏阙”之君子。 小结 :蛊卦六爻中,初六爻谈了“子”除“父”弊的必要性,九二、九三、六五各爻专论除弊治乱的各种策略问题,[**]爻指出宽容养弊的危害,上九爻归结到除弊成功以后的行为道德。 二、牵强附会—-张居正治乱 针对前几篇我在牵强附会里编的小故事,最近有两种不好的现象,有人发短信给我,自己对号入座,认为我在污蔑,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干过那种事情;另外一种人干脆就是在质疑我的道德水准,暗指我是骗子,因为我写的某些事情所涉及的工作程序或常识不对,等等。 其实我早就说过,我是讲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粹巧合,概不负责。而且为了故事原型不被人肉,我是搜肠刮肚的想办法移花接木,打掩护,尽可能消灭真实性。可是有人非要这么认真,我也只能遗憾。 为了避免再给某些认真的人带来不愉快,我决定从这篇开始,采用历史故事来讲道理,我想这样绝对不会有人再对号入座了,也不会有人再怀疑我的人品了,因为不信可以去查24史。省去我好多麻烦。 其实我个人认为我的有价值的内容在原文简介部分,而不在这些八卦。八卦属于瞎扯,只是大家需要包装不是? 1、张居正上台的时候,面临的问题是: (1)、宗室骄恣 (2)、庶官瘝旷 (3)、吏治因循 (4)、边备未修 (5)、财用大匮 其中核心问题是财政危机严重。实际上我个人认为中国历史上所有政治问题的原因都是经济问题:都是入不敷出和寅吃卯粮导致的,所有王朝的覆灭都是搜刮过度,贫富悬殊过大导致的。 所 以经济问题就是政治问题,政治问题就是经济问题。只是解决经济问题,往往要从政治问题着手,例如东风吹来满眼春这种政治手段解决了消灭国企这种经济问题的 障碍;解决政治问题,往往要从经济问题着手,例如财政财政分灶吃饭这种推恩散势经济手段解决了中央权力过大,改革阻力过大这种政治问题。(这就是我发明 的:羊毛出在狗身上的定理) 对张居正当时面对情况来看,官僚大地主兼并土地的情况相当严重(明朝版的土地流转)。全国纳税的土地,约有一半 为大地主所占,而且采取各种理由和手段偷税漏税,甚至公然拒不缴税,严重地影响了国家收入,政府财政入不敷出,导致对军队控制能力大幅下降(例如著名戚家 军就是自筹军费的五毛)。同时土地兼并导致严重贫富悬殊,社会危机加深,不稳定因素在不断累积(实际上张居正死后很快就爆发的李自成,张献忠等乱窜就是结 果),明王朝处于危机四伏的境地。 例如朱元璋的洪武年间, 夏秋二税米2473万石,麦471万石。到武宗的正德初年,土地集中,赋役不均,人口流移,地方买嘱书吏,隐匿赋税,政府每年公征米2216万石,麦462万余石。世宗的嘉靖后期,税收更降到米1822万余石,麦462万余石。 但 政府的支出却与日俱增。特别是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蒙古俺答汗进逼北京,政府因添兵设饷,军费大增。据户部统计,嘉靖三十年,各边饷银达525万 两,修边、赈济等所需又800余万两,两项合计约1300万余两。而正税、加派、余盐贩卖,加上其他搜刮,总共才900余万两。隆庆元年(1567年)底 户部统计,太仓仅存银130万两,而应支官军俸银135万、边饷银236万、补发年例银182万,三项通计总支出银需553万两。以当时的现银只够3个月 的开支。京仓存粮也只是够在京的官军月粮的两年余。 2、张居正的病因分析 张居正认为当时朝野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吏治不清”。(是不是与今日相像得很?与我说的目前癌症是精英淘汰和逐级博弈是很相像的,例如目前地方官员变相世袭,就是一种精英淘汰;地方对房地产的变相对抗,就是一种逐级博弈等等) 所以张居正认为必须优先整顿吏治,才能达到为官清廉,治政清平,让人民生活安定,从而使国家长治久安。 3、张居正的解决方案 张居正的方案主要在《陈六事疏》中,主要有“省议论”(禁绝空言,讲究实际)、“振纲纪”(整肃风纪,严明法律)、“重诏令”(令行禁止,提高效率)、“核名实”(严明考课,选拔人才)、“固邦本”(轻徭薄赋,安抚民众)和“饬武备”(训练军队,严守边防)等。 (1)、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制。 用“考成法”,严格考察各级官吏贯彻朝廷诏旨情况,要求定期向内阁报告地方政事,提高内阁实权。罢免因循守旧的官吏。其方针是:“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和“强公室,杜私门。” “考 成法”主要内容是加强内阁的行政和监察责任,提高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的监察职能。六科是对六部而设的监察机构,以六科督促六部,以六部督促诸司以 及地方抚、按,最后再由内阁直接控制六科,掌握对各级官吏的监察大权。考成法还对六部、都察院实施随时考核、事事责成的稽查制度等。将宦官统率六科、稽查 章奏权移交内阁,减少了宦官干政,提高了内阁的权威,使权力集中于首辅,从而加强了号令天下的中央集权。 考成法提高了办事效率,减少了各部门的相互推诿、扯皮,为精简机构、节省政府开支提供了可能。通过整顿吏治和精简机构,张居正获得了一个效率较高、得心应手的行政班子。 (2)、用“一条鞭法”整顿财政。 “一条鞭法”就是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简化征收手续,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解决了逃役问题。(明朝当时的赋税以粮为主,银绢为辅,分夏秋两季征收。农民还要服各种徭役,并交纳特殊的土贡)。 这种办法,解除了无地农民劳役负担,提高了有田农民农耕积极性,稳定了农业生产。把徭役改为征收银两,农民获得了较大的人身自由,给手工业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没有土地的工商业者可以不纳丁银,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一条鞭法”的推行,使明政府的岁入有了显著的增加,财政经济状况也有不少改善。国库储备的粮食多达1300多万石,可供五六年食用。 (3)、加强边防,采取和平政策。 例如派戚继光守蓟门,李成梁镇辽东,并大修长城,同时与鞑靼俺达汗之间进行茶马市贸易。在二三十年中,明朝和鞑靼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争。 4、张居正的工作技巧 优先解决组织问题。张居正也知道:路线定了,干部就是关键。 尽管当时财政危机十分严重,但张居正认为“致理之道,莫急于安民生,安民之要,惟在于核吏治”,只有整顿好吏治,才能有行法之人。 而“稽察吏治,贵清其本源”,这“本源”在地方是督抚巡按,在全国则是中央政府,整顿好这些领导机构是关键。 整顿的方法首先采用平稳易行的考成法,加强对官吏的督促与考核;然后下令裁减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行政部门的冗官,以提高官吏的素质和行政效率; 其次恢复久已不行的皇帝面奖廉能制度,使忠于职守的官员受到鼓舞,更要报殊恩,成为表率。通过吏治改革,获得了一个素质和效率较高的行政班子,为此后推行的各项改革奠定了基础。 在整顿淘汰的同时,还要发现和培养自己的骨干分子,有得力的人来贯彻自己意志。所以在推行“考成法”淘汰官僚队伍中的冗沓分子的同时,张居正高举“惟才是用”的大旗,吸引了一批有上进心或者功名心的人,并不拘一格起用。 同时对这些资历不深,能力未显,但是有阳刚上进之气的人,不但知人善任,而且信任放手。如起用行伍出身的李成梁负责东北边防;被罢官的潘季驯主治黄河;戚继光镇守蓟州一带,在边境沿线整饬军备,修筑边防要塞,开垦屯田,储积钱谷等等。这些人都取得了显著的政绩。 得人,我认为这就是张居正能够做成事情,而王安石失败的主要原因。 这也是我自己的体会,做任何事情事情都要先把队伍建设好。作为一个管理者,常常面临的危机不是自己没想法,没办法,也不是自己认识不到问题所在,而是没有执行能力,没有一支如臂使指的队伍。 管理者最担心的是部下不听指挥,阳奉阴违,讨价还价,消极怠工甚至公然对抗。(例如今日总经理在处理房价问题上就面临如此处境)。 史 料记载,张居正“信赏必罚,号令严明”,“一纸文书,虽万里之外,无敢不奉行惟谨”,对下级政事“无不万里如见”等等。其实我认为张居正能够如此不过在: 择人善任,循名核实;赏罚分明,言出必行上有能力,有勇气,有毅力执行而已。我们如果能够照样做,也会有一支自己的如臂使指的部下。 4、张居正失败的原因 (1)、改革触动了利益集团的利益,使改革无法彻底进行。 例如清丈土地,实行一条鞭法,推行均平赋役,让一批本来可以以各种理由不交税或公然逃税的家伙无法偷逃,这样便得罪了朝野一大批的官僚地主; 再例如推行考成法之后,严格的考核使得官吏们不得不如履薄冰,埋头工作,不能混日子,所以怨声载道。同时破格用人,选拔了人才,就得罪了那些无德无才只凭资格升迁的人; 此外裁减冗官,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却敲掉了不少人的饭碗,引起相当一批被砸饭碗士大夫的愤怒与抵制; 还有整顿驿站之后,官员不能私自使用公家的交通设备,而不得不自己掏腰包,自然使得他们怨声载道…… (2)、仅仅是利用皇权的强制力而推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是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的。 例如均赋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当时最根本的问题是土地兼并。不能解决土地兼并,就不能解决穷人越来越多,越来越穷,社会不满不断增加的现实危机,就不可能获得老百姓支持和共鸣,就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必然遭受失败的命运。 再例如,一条鞭法的推行,虽然减轻了无地或少地的商人、手工业者的负担,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这不过是征收方法的改变,并未能真正减少老百姓负担,所以必然也不会有广泛的群众支持。 所以我们可以类比今日许多所谓改革政策的命运和下场。 5、顺便说一下,张居正也是实用主义的。 张居正与宦官冯保的关系就是例子。 自从朱元璋废除丞相之后,内阁权力被大大削弱,对皇权的依赖加大,而皇权的代理人宦官也就登上政治舞台。当时内阁大学士如果无法取得宦官的支持,就不可能长期执政。 张居正为了政通人和,不得不采取妥协的方式处理与宦官的关系,以求得宫、府一体,将决策、行政权合而为一。所以与宦官代表冯保结盟就是必然的。 有历史记载张居正送给冯保名琴七张,夜明珠九颗,珍珠帘五副,金三万两,银二十万两。张居正甚至亲笔写《司礼监秉笔太监冯公预作寿藏记》,字里行间,极尽颂歌。张居正还主动要求封赏冯保的子侄,并压制攻击宦官的朝臣,尽量减少朝臣与宦官的摩擦,以此巩固他和冯保的联盟。 这种做法必然引起朝野士大夫的非议。一些讲究气节的文人,认为张居正阿谀逢迎宦官,人品卑下,群起而攻之。 但是当时张居正如果拒绝冯保的支持,他便根本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明朝就只能更早灭亡。 另 外一个例子是张居正父亲死后,神宗以政务繁忙,不能离职守孝为由,下诏挽留张居正“夺情视事”。而当时正值改革的关键时刻,整个国家正在拨乱反正,拯弊除 害的展开阶段,无人能够代替张居正领导推行改革,所以倘若张居正回家守孝,就有可能中断计划已久的政治改革,对国家利益不利。 但是一批书生以夺情违背祖制和纲常,群起而攻之,指责张居正贪恋功名利禄,要求朝廷罢黜张居正。这种攻击为后面人亡政息,抄家悲剧埋下伏笔。 其实按照历史记载的资料,翻译成今天时髦语言,张居正是有强烈的责任感、过人的胆识和广阔的胸怀的,有坚定不移,雷厉风行,带头实干的作风,属于那种不怕攻击诽谤、任劳任怨、改革创新、勇于任事的人。 所 以我说不晓时事,又高举道义旗号,义正词严,自以为万人皆醉,唯我独醒的书生才是国家利益的公敌,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晚清的清流派领袖张佩纶可能是个典型 了,平时高呼道义,高呼普世,可是真的到自己上了战场,平时自以为才高八斗的他,才发现面对现实是猫吃团鱼下不了爪,马江一役全军覆灭,才知道现实的锅是 铁铸的,不是口水做的,什么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都是浮云了。 相关日志 2011/04/08 — wxmang:读《易经》心得 – 随卦:如何当个好老大 (0) 2011/04/05 — wxmang:读《易经》心得 – 豫卦:循天理,顺人心,而得和谐 (0) 2011/04/02 — wxmang:读《易经》笔记 – 坤卦:臣道 (0) 2011/04/02 — wxmang:读《易经》心得 – 屯卦:创业的故事 (0) 2011/04/02 — wxmang:读《易经》心得 – 蒙卦:启蒙或统一思想 (0)

阅读更多

欣賞郭沫若的詩

各位朋友,請深呼吸後穿上大棉襖,欣賞大詩人郭沫若的詩《毛主席賽過我親爺爺》(外六首) 通过 欣賞郭沫若的詩 . 1 《我向你高呼万岁》 我向你高呼万岁 斯大林元帅, 你是全人类的解放者, 今天是你的70寿辰, 我向你高呼万岁 ………… 原子弹的威力在你面前只是儿戏, 细菌战的威协在你面前只是梦呓。 你的光暖使南北两冰洋化为暖流, 你的润泽使撒哈拉沙漠化为沃土。 不朽的马克思和你同在,你和马克思一样永远不朽了! 不朽的恩格斯和你同在,你和恩格斯一样永远不朽了! 不朽的列宁和你同在,你和列宁一样永远地不朽了! 2 《毛主席赛过我亲爷爷》 天安门上红旗扬, 毛主席画像挂墙上, 亿万人民齐声唱毛主席万岁万万岁! 万岁万岁寿无疆! 毛主席呀毛主席, 你真赛过我亲爷爷! 3 《题毛主席在飞机中工作的摄影》 在一万公尺的高空, 在图—104的飞机之上, 难怪阳光是加倍地明亮, 机内和机外有着两个太阳! 不倦的精神啊,崇高的思想, 凝成了交响曲的乐章, 象静穆的丛山峻岭, 也象浩渺无际的重洋! 4 《宇宙充盈歌颂声》 国庆年年益光辉,今年又有新景象。 人民英雄纪念碑,屹立天安门广场。 广场浩荡人如海,丰碑巍峨天变矮。 人间出现双太阳,天上地下增光彩。 5 《水调歌头*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十周年》 四海《通知》遍, 文革卷风云。 阶级斗争纲举, 打倒刘和林。 十载春风化雨 喜见山花烂漫 莺梭织锦勤 茁茁新苗壮 天下凯歌声 走资派 奋螳臂 邓小平 妄图倒退 奈“翻案不得人心” “三项为纲”批透 复辟罪行怒讨 动地走雷霆 主席挥巨手 团结大进军 6 《献给在座的江青同志》 (本诗是郭沫若同志写于打到四人帮之前) 亲爱的江青同志,你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你善于活学活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 你奋不顾身地在文化战线上陷阵冲锋 使中国舞台充满了工农兵的英雄形象 7 《水调歌头*粉碎四人帮》 (本诗是郭沫若同志写于打到四人帮之后) 大快人心事 揪出四人帮 政治流氓文痞 狗头军师张 还有精生白骨 自比则天武后 铁帚扫而光 篡党夺权者 一枕梦黄梁 野心大阴谋毒 诡计狂 真是罪该万死 迫害红太阳 接班人是俊杰 遗志继承果断 功绩何辉煌 拥护党中央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CDTV】【图说天朝】2023万圣节被诊断为新的错误记忆?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