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游戏

移动上网成未来网络重头

发表于上周末的《21世纪经济报道》,报载标题是《移动上网的四处掘金点》 ———— 正文的分割线 ———— CNNIC最近发布了《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声称,中国网民数已越过4亿大关,这是很多新闻拿来做标题的一条信息。但在我看来,就这份报告而言,4亿网民真得不算什么,这两年的GDP高速发展,外加中国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搞了十多年互联网,有这么个网民数,是应有之意。 这份报告真正值得关注的有两点,第一点是中国网络商务型应用大幅增长,比如网上购物网上支付之类。这和08年爆发起来的电子商务有关,而对比之下,一贯为人追捧的网络游戏(娱乐型应用之一)则增速放缓。我以为,这有两个原因,其一是报告里声称的30岁以上网民增幅加快,年龄较大的人对网络游戏痴迷的程度总是低的;其二就是整个社会环境对网络游戏并不是有利的。 第二点,在我看来,更重要,那就是所谓的“手机上网”——事实上,我以为这个称谓未来会改为:移动终端上网。 根据这份报告,中国利用手机上网的人已达到2.77亿,手机网民的增幅超过了互联网网民增幅。市场调研机构IEMR认为中国手机用户在2010年大概可以达到7.38亿的规模,换句话说,手机用户已经超过1/3的高比例上网了——对比一下网民和总人口:4亿对14亿,1/3弱。 对于移动上网而言,最重要的门槛是两个,其一是资费,其二是速度。相对互联网而言,移动上网的资费还比较高。先不说3G,用套餐的话,基本上可以视为1元10M的流量购买价格水平(电脑联网基本上就是百八十元包月,总使用流量不限)。而速度呢,也使得移动上网的应用是轻量级的。比如说想通过手机上视频网站看视频,即使是个阔佬,无所谓多少钱,那个观看的体验也会把ta吓退。 在CNNIC这份报告中,排名第一的应用率是即时通讯,也就是聊天。中国人是很喜欢聊天的,即使处于移动之中。事实上,移动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一些无聊的时刻,比如在公共交通上,比如在等候中。互联网上巨大的使用习惯(IM在互联网络的使用率极高),蔓延到了手机上。从商业角度而言,基本上已经是互联网IM工具和运营商IM工具(比如飞信)把持的领域,新进者很难再开辟什么。 但即时通讯只是社交网络中的一种,手机——确切地说,手持移动终端——的巨大唯一性,使得它几乎就可以在整个网络世界中代表拥有者本人。在互联网世界中,人们可以轻易地切换ID号,用不同的身份在同一个网站上进行各种行为,但由于手机号码的切换是如此的不易,捆绑手机号码的身份定位,成为了社交活动展开的重要基石。 当智能手机慢慢起步时,大量的终端应用开始出现,这些应用,很多都是围绕在社交上的。比如最近相当火爆的Foursquare类的基于LBS(地理位置服务)的应用。移动+社交,是值得很多创业企业重视的一个方向。 移动网络的第二个可以展望的应用是网络文学。根据这份报告,网络文学本身是整个互联网应用中增幅最大的一种。现代人越来越忙的真实意思就是碎片化时间越来越多,网络文学足以填补这些碎片化时间所带来的无聊(视频也可以,但资费和带宽这两个现实的问题阻挡了手机视频的普及)。有很多人愿意利用碎片化时间去和网友聊聊天互动一下,但同样有很多人愿意在这些不成规模的时间中静静地阅读一些什么东西。事实上,这个部分的市场已经被不少巨头所窥视。 第三个应用属于入口式应用。手机本身界面的狭小,以及带宽的慢速,使得手机上网需要一个超级简单的入口页面——搜索首页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前些日子传出百度要进军手机操作系统,打造类似android之类的基本平台,从商业逻辑上而言,一点也不让人意外。手机本身的内存、CPU与电脑不可同日而语,很难有太多的需要常驻内存的客户端软件能够得以生存。动一点网络入口界面的脑筋,是更现实的商业操作手法。 最后一个应用就是手机支付。CNNIC认为由于手机目前倾向于娱乐型终端故而手机支付这种应用渗透率较低(只有6个百分点多一点),这个看法我是不认同的。手机支付其实都是带有冲动型的小型支付,和拥有者本人究竟有多少钱其实关系不大。手机支付的问题不在于手机上网网民的财富多寡,而在于银行对于支付问题的谨小慎微。但从商业逻辑的角度看,手机支付一旦在政策上取得突破,将会是超过支付宝的一个巨大市场。 总体说来,未来数年间,移动网络应用都应该是偏轻的应用,对于用户的时间要求大部分都零碎时间而非大块时间。我并不太认可应用究竟是商务型还是娱乐型的划分方法,关键点在于对于用户的时间要求。正如我文中所提,现代人的生活时间越来越呈碎片趋势,这将导致移动上网成为未来的网络重头。 Copyleft © 2010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注意:转载勿改标题! ItTalks — 魏武挥的Blog (digitalfingerprint:fc4f8fc31f70097eea4b780b13146415) 欢迎 follow我的微博 分享 我的分享 与本日志可能相关的文章有: 移动消费的槛:支付 (0) IPAD“拯救”了报业? (10) 电视台:从媒体到商务 (7) 报纸的信赖来源 (14) 三网融合的雄心指向 (20) 歌华有线的台网融合 (9) 什么是三屏融合 (15) 电子书?还是电子阅读器? (9) 三网融合:国家利益 (7)

阅读更多

莫乃光:散播互联网威胁论的真正动机

作者: 莫乃光  |  评论(3)  | 标签: 绿坝 , 社交网络 , 防火长城 , 网民 , 冉云飞 , Facebook , 微博 , 推特 , 社科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两週前公布《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0)》,这是中国首份官方就新媒体的研究报告,指社交网络应用已成为网民沟通的主要渠道,用户数目和使用量都激增,但报告同时指出,社交网站以病毒式营销手法,收集甚或泄漏个人资料,以至政治、军事、商业机密讯息,更点名指Facebook被西方国家情报机构利用,有机会用於顛覆其它国家,「特殊政治功能让人心生恐惧」。 可是这些指控却没有提出具体证据或个案支持,与其说是研究的结果,倒不如说这是预设立场,再堆砌资料用於危言怂听。除了「顛覆罪」,这些预设立场还包括:商业公司「利用各种方式骗取网民个人资料用以牟利,已成为网站利润的重要来源」──至於什么叫骗取?从报告所见,那只像正常的客户关係管理──,而网络游戏则「约有九成五涉及刺激、暴力和打斗」云云。总之,互联网和社交网络很危险,「很黄很暴力」,潜台词当然是要加强监管了。 针对Facebook別有用意 相信网友犹记得去年六月中国工业和信息化局突然要求全国销售的电脑预先安装绿坝过滤及监察软件,但后来遭网民、电脑厂商等强烈反对,加上被发现软件侵权,计划胎死腹中。当时笔者已经指出,政府要求內地使用电脑的市民安装绿坝,背后的理念,其实也是因为担忧网络2.0和社交网络的用户主导內容,使其无法如现时般全盘控制讯息所致:当每个用户可以创作和传播讯息,即使政府以防火长城过滤外来网上资讯,也没法阻止愈来愈多的网民自己互相分享消息,创作內容甚至在网上动员起来。虽然绿坝计划失败了,最近还传出相关公司破產,但大家不用沾沾自喜,没有绿坝,还有当局强制互联网供应商和网页寄存商安装蓝坝,和不断加强的防火长城。 不过,有趣的是,报告为何点名针对Facebook这家在中国並无办事处而其网站也被中国政府的防火长城屏蔽的公司?理论上,內地的市民是无法使用Facebook的。即使说有社交网络被用作革命用途(是人民用来试图推翻政府,並非外国政府顛覆),也是伊朗人民利用Twitter的例子,都不是Facebook。为什么社科院偏偏选中它? 笔者认为可从几方面看。首先,早前有消息传出Facebook有意进入中国市场,社科院现在是以学者身分代官方传话,中国政府不欢迎你。第二,Facebook近期在世界各地因为私隱问题已成眾矢之的,社科院正好借用来针对他们,如果政府选上Twitter来「批斗」,反而令內地网民联想內地流行的「微博」,太「真实」的话,反而提醒了网民「善用」微博革命。笔者认为,报告针对Facebook实在不过是指桑骂槐:Facebook被禁在中国墙外,大概也不易进来,批评他们作用不过是向国內的网络公司和社交媒体施压,传递「你们小心点」的讯息。 微博威力难挡 果然,报告公佈后不久,在过去一年(自从去年六月Twitter被正式「永久」地被防火长城屏蔽后)在中国火红的微博,包括中国四大入门网站新浪、搜狐、网易和腾讯,一夜之间全变成了「测试版」,搜狐和网易的微博,更先后一度暂停服务;显然,这些微博正被「整顿」,最多港人使用的新浪微博,最近两星期有些用户被刪,或者不能被搜寻,微博內的连结亦一度不能转到国外的网址。微博用户都感到有如山雨欲来之势,担心迷上数月的微博会突然关闭。各网站以「网站升级需要」,和这些微博推出以来,其实一直也是「试用版」,掩盖这些突然转变的政策,而试用版的实际意义,可能是「尚未得到许可经营」,即是说政府可能考虑正式监管这些容许网民互动的应用服务,特別是针对敏感內容和异见用户,营办商或许要正式申请,才可以提供服务。 事实上,去年底社科院已公佈《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指出「微博领袖人物在网民中的感召力和煽动性极强」,其它网民对他们的微博的关注,形成网民討论时事的园地,甚至发动社会运动。最近数星期在广州萌芽的「保卫广州话」运动,就是个好例子。广州网民用了特区政府的「起锚」徽號,恶搞电影海报在微博广传,动员网民在本月廿五日上街「撑广州话」。的確,微博吸引了一大批內地以外的用户加入(连香港政府新闻处也在约两星期前在新浪微博开了帐户),这种前所未有的沟通加强了双方了解,也开始带来不少微妙的变化。 不过,与社科院领袖论的相反,中国独立作家冉云飞在去年底的一篇题为《无法统一思想的推特》(註一)的文章內指出Twitter的平等性,「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甚至有可能对人气很旺者发出批评和质疑,这都决定了再有人气的人都不可能垄断意见、统一思想…推特上信息的相对多元化已慢慢形成,上推特较多的人听不同意见的能力,將会比只听单一声音的人,有更多的信息分辨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理性的態度,这便必然会逐步促进公民社会的诞生。」但明显地,中国官方思维,必定对这两种理论都同样担忧! 官网介入竞爭 除了收窄监控网站和社交网络,中国政府另一招数,將是推出更多由官方媒体经营的社交网络与各大网站公司竞爭。官方媒体人民网和人民日报在六月推出了「人民搜索」的测试版服务(goso.cn),声称要「建立具有权威性的综合中文搜索引擎」和「提供具有公信力的搜索结果」,人民搜索的搜寻结果的「安全」程度,大家可想而知,而人民搜索的主要竞爭对象,正是百度。说到底,政府还是对「自己人」较那些国內企业有信心,即使之前依赖它们与西方互联网企业竞爭;加上互联网服务仍极有利可图,既为神功,也为弟子,国营官方媒体想分一杯羹,自是义不容辞! 笔者相信中国政府不会完全禁止微博等社交网络,但就会放一下,收紧两下地尝试保持控制。毕竟,至今年六月,中国网民人数已达四亿二千万,微博人数也过了数千万,贸然收紧监控,不利社会和谐,反而利用多种手段对准目標地控制,才是「行之有效」的监控方法。例如,即使中国网民数目不断攀升,刚发布的《第二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却反映中国网站数量减少了13.7%,相信是政府收紧域名註册和打击「不良內容」网站的「成效」了。 捍卫互联网自由 归根究底,中国面对的稳定和管治问题,起因並非互联网。社交网络上的现象只不过把中国面对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突显了,而更因为社会上没有正式渠道表达这些不满,更令网民集中在控制相对较「少」的网上发难。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在社科院报告发布会上说,这些现象其实不单在新媒体上出现,传统媒体也一样;他的话,其实正反映了政府深深忧虑失去舆论「制空权」。 可以肯定的事实是,中国网民的独立思想正在萌芽发展中。面对社科院这种以散播恐惧以图合理化监控的做法,笔者反而认为不用过份为內地网民担心,因为无论官方怎样做,中国互联网上的讯息流通量只有愈来愈多,这始终是不爭的事实。 相反,我们要小心面对的,是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包括香港甚至各西方民主国家,那些同样在散播互联网威胁论的政府或团体,令我们所拥有的互联网及讯息自由,不进反退! 註一:冉云飞:无法统一思想的推特 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233150713668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3 个评论 莫乃光的最新更新: 唇亡齿寒? 兔死狐悲? / 2010-07-17 18:10 / 评论数( 4 ) 「唐骏门」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 2010-07-13 08:06 / 评论数( 1 ) Google在中国转鈦? / 2010-07-09 17:30 / 评论数( 4 ) 足球隨想:美国后来居上的教训 / 2010-07-06 08:10 / 评论数( 0 ) 上帝之哨 / 2010-06-29 07:58 / 评论数( 0 )

阅读更多

到底要在多少个小世界里相见?

     被终端改变的人 到底要在多少个小世界里相见? 当无处不在的“终端”成为随意进入虚拟世界的门口,人类随之进入“永远在线”的时代。人与人相见在无限多的虚拟小世界,改变的却是人与人在现实世界的关系与身份。 文/黄俊杰 《新周刊》第326期 2010年7月1日 “小世界”的入口无处不在——例如一本自动连接网络书库的电子书,例如一个可以从超市订货的互联网冰箱,例如一只能够无线上网的运动手表,例如一款可以将通讯录、网络游戏、开心网、微博、测谎仪等各种奇怪功能堆砌在一起的3G手机……生活中的各种“终端”正成为你随意进入虚拟世界的门口,伴随而来的是你的MSN头像永远高亮、几乎每个人都“永远在线”的数字化生存。 大部分人都察觉了由移动终端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然后,少部分人则发现了“永远在线”带来的互联网新时代;最后,更少的一部分人发现了这个全新时代对你的影响——在人与人相见在无限多的虚拟小世界里,改变的却是人与人在现实世界中的关系、身份与价值观。 iPhone如何战胜内燃机 iPhone居然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排名第八的重要发明——这个结果来自英国Tesco Mobile做的一个“人类十大科技发明”的调查,iPhone不仅战胜了洗衣机和太空旅行,还将自己的重要性排在了抽水马桶和内燃机前面。 如果不明白为什么,不妨看看那些被智能手机控制的人是如何说的——天涯曾有帖子,一位黑莓的用户说得痛心疾首:“黑莓手机也许代表了这样的一种生活方式,随时随地在网上,随时随地都能被找到。我受了诱惑,就此,日常作息与行为开始异化,总觉得全世界的人都有可能随时与我联络。” 这位可怜虫举了不少例子,例如太太成为使用黑莓的绝对反对者,反对的主要是将黑莓带进卧室;例如老板成了黑莓的囚徒,玩手机的时候生人勿近:“从前有石器铁器铜器时代,现在是黑莓与iPhone的时代。大家可能已很难理解望眼欲穿的意境,也很难想象等待的滋味。本来是没有等待,何以成为生活。但在黑莓时代,一纸传真或一个电邮,就可以了结一场婚姻。” “终端的话题现在这么热闹,是因为大家都有一种非常强烈的需求,希望每时每刻都在网上。” 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政治学博士胡泳如是说。多年前,他为中国人翻译了《数字化生存》,后来又写了《网络为王》等著作。他的分析是:“在最初,我们用手机的时候会感到非常解放,因为无论在什么地方,别人都可以联系到你;现在进入了另一个阶段,用手机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现在五花八门的终端的核心目的,就是用各种方式在移动终端上登陆互联网。” 也许这就是生活给出的“iPhone如何战胜内燃机”的答案。不管你是用iPhone的白领、用Gphone的极客,还是用乐phone的公务员,一旦手机成为你身体的器官,成为一个可以随时通往互联网的移动终端,它就改变所有人的生活方式——你因此也变成了一个无时无刻接收和发送电子数据的“终端人”。 “小世界”里的身份焦虑 “我算是年纪比较大的人。我在很多年前就写过一篇文章,人生就是三个银幕在转,第一个是电视、第二个电脑、第三个是手机,手机会变成你最个人化的代表。” 林富元说。他是美国硅谷的科技投资家,也兼有演讲家、作家和摇滚音乐家的身份。作为硅谷多元创投首席合伙人、远盟康健科技公司创始人,他所投资的公司超过50家,其中半数是上市公司。“过去十几年,我都在做无线的投资,一路上看着手机的变化,彻底地改变了人的生活。” “互联网的普及化会彻底改变每一个人的角色。”林富元说,“例如,现在这种一大堆病人排队两三个钟头,来等一个医生帮他看两三分钟的看病方法,未来是会遭到淘汰的。这种现象是科技的摩尔定律不能接受的,互联网出现以后,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病症在网上取得几乎70%到80%的了解。将来,病人去到医院,医生甚至不用帮他做检查,而是做更重要的事情。” “通讯的方法也改变了,就好象有一个人要告诉你,说我不要再跟你做朋友了,用短信就可以告诉你。他没有勇气面对面跟你讲这种话,因为有的时候是见面三分情。这样,人与人之间沟通会淡掉。这种沟通取代一个东西,很重要的两个字就是‘诚恳’。” “这是一个老问题。新的电子媒介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减少。比如说在北京的地铁上每个人都拿着手机在按,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面。但我不觉得这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因为在创造这种孤岛的同时,我们其实也创造了大量岛与岛之间的连接。”胡泳说。 改变早已在我们身边发生。林富元问我:“你笔记本的CPU频率是多快?”我坦白地回答不知道。他接着便说:“如果我前十年问你,你一定知道。现在人们不是很关心技术本身了,但不代表它不重要了。中国这几年最红的、新的上市公司,都不再是纯科技公司。硅谷也是一样,谷歌不是一个纯科技公司,它根本就是一个广告公司、一个媒体公司;苹果早就不是科技公司,而是变相的、巨大的媒体公司。” 虚拟世界的社交守则 “岛与岛之间的连接”形成了全新的小世界——Facebook产生了第五亿个用户,媒体接着就评论道,“假如这个网站能够拥有一片领土的话,那么Facebook将是人口位居世界第三的大国,全球1/4的网民都拥有处于活跃状态的Facebook账号”。 尼尔森公司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全球网民每四分半钟就有一分钟花在了社交上。这甚至与现实中的GDP带来的影响无关——巴西是社交程度最高的国家,86%的网民每月访问社交网站5小时。 “人类越来越多把自己现实生活当中的活动搬到虚拟空间。”胡泳说,“互联网上人人都不知道您是一条狗,是早就过时的一个认识,因为那时候上互联网的生活还不够多,这是互联网第一阶段显著的特征。目前,互联网已经进入到人人都知道你是一条狗的阶段——一方面,大家已经越来越多地在网络上获得了身份;另一方面,技术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多地识别身份。固定的身份让你在虚拟空间的各种活动获得更大便利,未来的趋势,是大家在互联网上都会获得真实的身份。” 在几乎“永远在线”的情况下,虚拟世界的身份已经影响到了我们“真实的身份”——无论是Facebook对用户已删除数据的使用权的提起、FBI介入iPad泄露个人隐私漏洞的事件,还是中国的人肉搜索带来的道德争论,都证明我们面前的“小世界”不是世外桃源。    互联网赋予了每个人新的身份,也赋予了虚拟世界一套全新的生存法则。无可否认的是,“小世界”里等级依然存在,只有适应虚拟世界规则的人,才会获得更多话语权。胡泳说:“名义上来讲,每个IP都是平等的。网络上‘反智’的声音也非常强大,网络社会当中所谓的精英和专家、教授,很多都是贬义词,证明了草根的确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权利。在网络社会当中,身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谁能够自如地转换现实与网络之间的多重身份,谁对自己的身份拥有更大的掌控权,谁就是精英。网络精英的对立面是没有这种网商的人,换句话讲,就是不能自如地运用互联网的方式和语言在互联网生存的人。”  

阅读更多

自由亚洲:中国网民剧增,政府又喜又忧

四亿两千万意味着中国每十个人中就有至少三个人是互联网用户,一年间新增3600万网民, 比加拿大人口总数还要多一点。 对此,中国首家网络经济领域咨询机构艾瑞咨询集团联合总裁阮京文表示: “这么多中国网民的这种数量已经产生了一种惯性。这种惯性可能会维持未来几年吧,可能会有一定比例的对峙。实际上2010年底的时候, 中国的网民也许可能会到四点七,四点六到四点八之间会到这么一个数字。” 阮先生预测, 到今年底中国网民数量最多可能跳升到四亿八千万。虽然中国国内报道大多认为,引发中国网民人数进一步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网上购物, 但阮先生指出,网络游戏是吸引新增网民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中国网民数量的增加, 中国国内的报道大都集中在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 但法新社星四的报道说,互联网已成为中国许多网民在传统媒体受到政府严格控制下发表意见的平台。 对此, 中国著名博客北风表示,“互联网毫无疑问第一次为中国普通民众提供了一个言论空间和一个言论平台: “很多网友也可以通过平台去把曾经精英们垄断的话语权第一次去做一个分享或者说起码它可以自己享有这个权力,这个毫无疑问,这个推动互联网自由甚至言论自由,甚至新闻自由它都有它的积极意义的。当然这个东西,用户接触越大,它这个推动作用我相信会更明显。在同时也可以看到,其实作为官方也不断加强互联网的管制,例如它们最近在加强微博客的管制,在加强博克的一些封锁我们也看得到。其实双方是一个较量的过程。” 在网民与政府管制的较量过程中,北风表示, 不管官方的管制多么严厉,网民发表意见的自由空间相对都在不断扩大。 法新社星期四的报道还说,中国网民数量的持续增加和影响力的不断加强已经使中国政府担心互联网有可能成为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工具,中国政府近年来已经强化了对互联网言论空间的管制。 对此,北风表示: “我想这个要看你管制阶层也就是执政阶层你怎么样互联网和新的言论平台的兴起。如果你不能面临这些新的信息传播的技术,不能面临民众对权力制衡还有权力合法性的一个呼吁和要求的话,这个统治会受到挑战,这是非常肯定和必然的。当然你如果执政阶层愿意顺意民意而为,积极回应民众在经济、民生、政治上提出的一些诉求,那互联网平台就有可能成为统治者更好的一个工具去和民众沟通,这个要看你执政团队怎么样去看待这一个平台。” 中国政府对外总是宣称, 要依法对网络进行管理,中国政府不害怕互联网,中国政府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 但实际情况却是通过金盾工程设下的防火强屏蔽和封杀那些被认为对中国政府来说政治上敏感的网站。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闻剑的采访报道。 Copyright © 1998-2010 Radio Free Asia. All rights reserved.

阅读更多

人民网:社科院称Facebook等社交网站被情报机构利用

《报告》同时指出,社交网站的病毒式营销手段、泄露个人隐私以及政治、军事、商业机密信息等问题也引发质疑,Facebook等社交网站被西方国家情报机构所利用,其特殊的政治功能则让人心生恐惧。 《报告》称,通过社交网站,商业公司不但可以收集用户的手机号、MSN账号等普通信息,还可以通过分析网民发布的博客、帖子、同学群体等,推测出用户的消费倾向、个人婚姻情况、工作情况等十分隐私的信息。而利用各种方式骗取网民个人资料用以牟利,已经成为社交网站利润的重要来源。 《报告》同时警告说,目前在中国销售的网络游戏约有95%涉及刺激、暴力和打斗,青少年成为直接受害者。 数据显示,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2009年达310.8亿元,预计到2012年可至686.2亿元,全球市场占有率为46.9%。但是,网络游戏的暴力程度持续升级,从“言语攻击”到“不运用武器团体性攻击”,攻击性也不断提高。 (本文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陈星星)

阅读更多
  • 1
  • ……
  • 3
  • 4
  • 5
  • ……
  • 10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