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

美国之音 | 平壤“人民战争”能解决饿肚子和核问题?

华盛顿 — 平壤希望用“人民战争”来解决百姓饿肚子和朝核问题。官方喉舌《劳动新闻》发表社论: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开始“种大米之战”。社论还说,拥有粮食,朝鲜就能继续发展经济和核计划。   朝鲜人喜欢吃米饭,以米饭为主食。但由于天灾人祸,粮食严重短缺,不时传出饿殍事件。外界估计,朝鲜每年粮食短缺100多万吨。朝鲜不顾联合国禁令一再研发和试爆核武器,导致包括中国在内的外界不断严厉的经济制裁,外界对朝鲜粮食援助不断减少。   《劳动新闻》社论说,当前局势要求朝鲜人民实现“粮食自给自足。”“如果5月份(朝鲜种植稻米季节)错过一天劳作,就可能导致稻米减产”。   日本电视台说,这表明,朝鲜开始“促生产”而放松了“革命”的战备工作。《劳动新闻》社论呼吁人民展开“种大米之战”,完成粮食种植计划和目标。   “漂亮的脸蛋,能出大米吗?”这是上世纪6、70年代在中国非常流行的朝鲜电影《鲜花盛开的村庄》一句台词。务实的家长不希望儿子找漂亮对象,劝他最好找能挣“五百工分”的能干女社员,因为好看是不能多种出粮食、帮助家里解决经济问题的。   *近邻之殇、前车之鉴*   靠脸蛋种不出大米,口号也种不出大米。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高呼增产粮食的景象至今历历在目。毛泽东当年号召全国15年内超英赶美,以人民公社食堂和“大跃进”“放卫星”方式来解决粮食问题,结果各地瞒产浮夸浮报成风。这也是造成后来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期间饿殍千万人的重要原因。   大饥荒到底死了多少人,中国至今也没公布任何官方数据。外界估计是几百万到几千万。据说当年刘少奇对毛泽东说:这种事是要上史书的。   人民日报当年的一个口号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还报道有地方用密植方法种出了水稻,上面坐两个孩子都陷不下去,并刊登照片为证。后来,人们知道,用今天的说法,这张照片是PS的,通过技术合成来忽悠老百姓。   *种地是科学,靠天时地利人和*   毛泽东时代,中国有几亿农民,为了解决粮食问题,毛让大家学习山西的大寨村,战天斗地,问大自然和老天要粮。“农业学大寨”,全国掀起种粮的“人民战争”。那时,农村最响亮的口号包括:一出勤,三送饭,白天连战黑夜干。在中国(主要是北方黄河流域),争取亩产“上纲要”( 亩产 400斤),“跨 黄河 ”(600斤),“ 过长江 ”(800斤)。这主要指产量高的粗粮(玉米、高粱、谷子等),不是产量低的细粮(麦子、稻子)。   1976年,毛泽东去世,和四人帮走得很近的大寨带头人陈永贵受到批判,大寨典型轰然倒塌,大寨从一个全国乃至国际的著名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的农业示范参观点,恢复到平静的太行小山村原始生态。种粮人民战争也随之以失败告终。   种地是靠天吃饭的行业,首先要靠大自然老天爷。自然灾害(涝旱虫官)来了,谁都挡不住。朝鲜近20年来不断传出饿殍事件,百姓普遍面黄肌瘦营养不良,朝鲜政府总是将其归咎自然灾害,说是天灾。   地利。种地需要因地制宜。当地土壤适合种什么,百姓想种什么不种什么,如何种,当地农民“门儿清”。靠行政命令,让全国一刀切种稻米、行政命令农民如何种,结果如何,用现在的网络语言来说就是“脑筋进水”的人都能想出来。当年,中南海一拍脑袋,让全国都修大寨那样的梯田,结果造成全国山河满目疮痍。温暖、湿润、多水的南方能生产三季稻或农产品,而寒冷无霜期短和土地贫瘠的北方,只能生产一季粮食或农作物。大寨梯田再好,也种不出高产好稻米。   人和。美国从事农业的人口只有几百万,生产的粮食不仅填满全国3亿人的肚子之后,还有大量的粮食出口全世界。他们的生产靠制度,靠先进科技,而不是毛泽东和金家祖孙治下的,靠“思想”,靠动员,靠口号,靠觉悟。   在毛泽东治下,中国在各行各业都勇于“放卫星”,“抓革命”、“促生产”。华国锋1976年接班后,照样如此。他号召大家在短期内实现四个现代化(工农业国防科技)。后来在中国掌权并启动改革开放的中国领导人邓小平称之为“左倾冒进”。   用人民战争如果能解决粮食问题,朝鲜在在金日成时代就应该不再缺粮,不会把这个艰巨任务留给金正日,再传给金正恩。   *朝鲜,穷则不思变*   中国有句俗话,穷则思变。朝鲜穷,但至今还没有迹象显示要“思变”。在中共17大期间,朝中社记者曾对美国之音记者说:“改革?我们为什么要改革开放?你们美国有改革开放吗? ” 为了面子,朝鲜撤回开城工业区全部5万3千多工人,经济遭受很大损失。拒不改革的朝鲜,这时想起向改革开放的中国求援。朝日新闻9号报道,平壤日前向北京提出,希望中国接收从开城工业园区撤出的朝鲜工人,重新雇用他们。 报道说,中国当局相关人士证实了这一消息。朝鲜经济状况不断恶化,向中国提出这一要求是为了维持赚取外汇的途径,但中国方面对这一要求表示为难。中国网民说:“西朝鲜”(指中国)的邻居朝鲜,是“死要面子活受罪。”朝鲜失去开城工业园这个“摇钱树”,每年17亿美元的朝韩贸易额蒸发殆尽。 *朝鲜:人民战争可解决朝核问题*   朝鲜《劳动新闻》社论说,如果拥有大量粮食,朝鲜就能继续发展经济和核计划,“而不必理会美国或其他国家的反对和阴谋。”   上个星期,劳动新闻发表文章说:朝鲜的核武装“不是什么讨价还价的筹码”。文章说,核武器问世70多年来,世界各地发生了很多大小战争,但是“唯独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从未遭到任何军事侵略。”   5月9日(星期四),劳动新闻又说:“核战争演习和对话决不能并行不悖”。文章说,朝鲜不反对对话,但不能坐到敌人挥舞核大棒的谈判桌旁。 fullrss.net

阅读更多

萝卜网 | 微博编辑眼中的自己:工作、生活与未来

李阳林 2010年末,23岁左右,刚从学校毕业出来,要进好单位很难,只能在公关公司底层打打杂,写写PPT,写不好就得被踢屁屁,眼见这样的日子混得无天日。所幸那段时间微博开始火起来,各个大单位需要一个微博编辑,水平高的、资历老的当然不愿意干这个看着不光鲜、做起来很累的差事,于是我们这群没什么资历的小喽啰就进了好单位。时至今日,很多编辑都在感谢新浪给我们这个机会。 所以某财经大号编辑在新浪微博推出会员的时候,火速充值做了会员,编辑可不是贪慕虚荣,“我必须以此来感谢新浪微博。” 那么,微博编辑们目前生态状况是什么样呢? 作息: 早上六七点左右起床(微博行业大号同志亦如此),扫一下行业相关的新闻渠道,发现比较吸睛了,概括一下,缩成140字发个微博,标题一定要犀利,文案定要抓人眼球,所以大家能感受到这两年新闻标题越来越惊悚了,点进去其实没什么。新闻扫完发了三条以上的微博后,大概就8点了,有条件的睡个回笼觉,没条件的就洗漱下上班去了。 考核: 行业通用对微博编辑的考核是粉丝量、发博量、转发量。严酷的考核标准也造就了不少故事,一个2011年才开始运营的微博,领导要求粉丝一年内到100万,还要求转发量也得上去,不然没有年终奖。 据长期观察,活跃度高的账号确实会有一些好处。所以,有的领导会要求编辑一天至少要发80条微博,如果一条平均工作14小时,那么每小时合6条,此时的编辑就成了一台机器,不停的刷。 待遇: 那么刷博机器们的收入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微博编辑分两派,一派是自己搞的草根,一派是给人打工的。某大公司透露,前两天找一个15万粉丝的草根号删微博,出了3000的价格。这类账号最差的时候一个月也有1万的收入,算是赚得盆满钵满,买房买车拥美女的不是没有,但他们也会面对风险,比如太过营销气质、粉丝嫌弃,或者产品限制等等。而给人打工的那类微博编辑,收入稳定在6000-8000元(业内行情)。 微博编辑的忧愁有哪些? 1、找不到对象 有个芳龄28的男编,单位没要求坐班,每日在家以狗相伴发微博,入行三年,从一开始英俊潇洒、肌肉强健,到现在“类肌肉萎缩”,真是惨不忍睹,还惦记着找女朋友。对于这样的情况,我想说一句:还真是没门。 这不是句玩笑,微博编辑缺乏社交,认识不到女孩,而这份职业被认为缺乏创造性,不是那么光鲜。另外,肌肉萎缩还有点笑容猥琐,姑娘,你会喜欢吗? 2、和领导之间的矛盾:被高估或者是低估 被低估的:微博编辑普遍出生于1985-1989年,目前这个年纪阶段的人,正是高速成长期,对于自身发展有很高要求。只是简单发微博这个职能远远不能满足他们,他们希望平台能够给予更多的机会,但是现实的答案是,他们还需要成长。 被高估的:很多单位已经把微博当成了对外门户。编辑和记者的矛盾由来己久,微编和BOSS的问题也一直存在,BOSS要求账号不能硬邦邦发布讯息,还得要有“人格”的体现,这种人格必须要和单位气质相合,高端、有趣、有品位,但编辑做出来的“人格”总是不符合领导心意,被责。编辑表示:领导要求我写出来的微博必须和他心里想的是一样的,这根本不符合实际,是对我能力的高估。 和领导的矛盾还体现在内容的发布上,某编透露,一次事件前,她拿到了第一手的资料和照片,准备发布,但领导一看,这事儿难掌控,于是制止;两个小时后,全网消息铺天盖地,首发者影响力飙升,这时领导说,我们也发了吧。 3、身体健康的隐患 久坐,每天面对电脑14小时以上,超大信息流冲击,情绪起伏(跟随新闻性质和转发量起伏),好不容易熬到晚上12点关机睡觉,半夜三四点发生大事了,领导一个电话打过来,必须睁眼干活,身体的承受能力是个问题,健康堪忧,主要表现在肚子越来越大、秃顶、肩周疾病、腱鞘炎以及精神状况等等。 4、个人积累差 缺乏个人社交、只是简单复制、转发,无个人代表作品的工作,发了两年的微博还是微博编辑,没有自己的工作圈子。人家记者都有评级:见习记者、记者、高级、资深。为什么微博编辑没有高级、资深这种有助于成就感的职称呢?网编写篇文章能够署自己的名字,为什么俺们就不能在微博主页上把自己名字署上呢? 每天面对强信息流,很难沉淀下来,如果只是发微博,很累也很无聊,学到的东西无法实践,量变无法达到质变,工作就到了一个瓶颈。所以,时常听到编辑的口头禅是:我不想干了。 微博编辑的出路在哪里呢? 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每一份工作都有价值,每一个领域,都有做得拔尖的人。微编出身、现任创业家新媒体副总监的易涛,有这样一段话: “什么是微博编辑?他其实就是个神。为啥?因为他要有点儿审美标准,要有点儿危机意识,要懂点美编的事儿,要懂点记者的事儿,要懂点儿行业知识,要懂点儿网络语言,要懂点策划的事儿,要有点儿逻辑,要懂点儿营销,要懂点儿人性,要懂点儿新闻,要懂点儿沟通,要懂点儿审稿……” 这段话高度概括了一个优秀的微博编辑应该具备的品质。当然这也是个伪命题,如果一个微编真的具备了这所有的素质,那么网络上的所有工作他就都可以胜任了。事实也正是如此,互联网对于社交的需求永远都在,如果把微博编辑做好了,出路还真不少。 现任东方风行CMO,几次被打倒在尘埃里、总是能光鲜站起来的吴声,就是对社会化营销、微博、新媒体有很深理解的人,很多编辑就从他那里受益,开始转行做营销。很多企业已有专门从事新媒体营销的部门,社会化营销也越来越受重视,能够做好内容、还能把粉丝、大号调动起来、能为母体造血的微博编辑正是市场所缺的。“复制&粘贴”型微编必然会被淘汰。 据了解,现在手头有一定微博大号资源的微博编辑,大公司挖人能够开到20万+的年薪,比苦逼网编要好很多。 微编的出路在哪里呢? 1、市场营销人员。 长期蛰伏在微博上,对于好的营销案例了然于心,知道什么样的东西能打动粉丝。 2、编辑。 这对于行业类账号比较合适,长期关注某一类行业新闻,长此以往,必对行业有所了解,再具备一定的编辑能力,转行不是没有可能。 3、自媒体。 现在自媒体越来越火了,有些微博编辑就能写出一手好文章,见解还挺独到的。 4、做培训师。 反正市面上关于如何经营微博的书都是忽悠人的,倒不如自创一套理论,到省市一级去讲讲课,教人家去如何经营微博,好歹你是一线资料,肯定比纸上谈兵的要有用。 5、在键盘面前死去…… 来源:创事记 链接: http://tech.sina.com.cn/i/csj/2013-03-05/13538114372.shtml 如果您的阅读器看不到图片,请订阅 http://feed.luobo8.com/ 即可显示图片。

阅读更多

一五一十 | 从“Kony 2012”看网络语言生态的失衡

作者: 韦三皮  |  评论(0)  | 标签: Kony , 2012 我在第一时间转发了这个视频,虽然我很不认同“Invisible Children”的一些做法。 第一,“注意力经济”的确是非常有效的,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Invisible Children”将这一概念延伸到了公益领域,可以说是一项创新。但这种公益形式在实践中还是存在很大的风险。他们通过网络传播、街头行动等形式力图使Joseph Kony出名,实际上是创建了一个“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平台,并在此基础上组织群众运动,有一定的广场效应。广场效应的危害就在于,即使广场上每个人都是抱着良好的愿望来参与活动的,但整个群体的活动却极有可能发生失控的危险。 第二,中非局势之复杂不亚于中东,宗教、政治、能源等容易引发战争的因素一样不缺。Joseph Kony固然罪大恶极,但杀掉他肯定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如果不试图从深层次分析、解决问题,一个Joseph Kony倒下,还会有另一个站起来。我不是说他们的行动毫无意义,只是说做公益、花钱也是一件很有技术含量的事,如何能将钱和精力用得更有效率,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尽管这个行动存在这么多缺陷,我还是转发以示支持,原因后面再讲。倒是这次事件引发的争论给了我一个很好的观察角度,让我可以对网络空间的生态有进一步的了解。在我看来,当前网络语言存在以下变化趋势: 一,两极化。整个网络语言的分布模型就像一个计时沙漏,两头大,中间小。支持者和反对者的声音都比较极端。在一些网络论坛上,所谓的“五毛党”和“美分党”相互攻击,旗帜鲜明。有意思的是,由于网络热点不断转移,许多人发现在某场争论中的“队友”忽然成了另一场争论的“对手”。所以这种站队行为往往令某些同学非常尴尬,罗永浩老师就是一枚标准案例。在方舟子反中医的时候他是无限支持,对方舟子每条微博都不加讨论地转发;现在方舟子大棒打到自己头上了,又不分对错地无限反对,说人家是臭流氓。所以说站队有风险,跟风需谨慎。罗素曾经说过,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生活的本源。因此对网络空间我们可以说,参差多态是健康网络生态的本源。这种不允许异己存在的发言方式无疑是对虚拟空间的健康发展很不利的。 二,情绪化。在现实生活中很和气的人,到了网上也会变得极富攻击性。大家都缺乏认真讨论问题的耐心,一开口就是“傻B”。这让我想到了黄侃和章太炎的故事。话说有一天黄侃同学尿急,直接就对着窗户小解了起来,让楼下读书的章太炎惹了一身骚。两人就此对骂起来,谁料越骂越感觉相互佩服,最终黄侃折节拜章太炎为师,传为佳话。但“佳话”毕竟是“佳话”,大多数人并没有两者的肚量和才气。我见过不少同学在网上跟朋友起了争执,结果闹得现实生活中也有了隔阂。情绪化的危害虽是在虚拟空间中产生,但完全可以影响真实生活。所以希望大家在出口成脏之前先冷静一下,别像吴法天和五岳散人那样搞到非“约架”不可的地步。 三,泛道德化。在这种争论中,阴谋论总是不会缺席。“五毛党”们认为这又是一个美国政府的阴谋,想要从乌干达的石油资源中分一杯羹;“美分党”们认为“五毛党”的阴谋论本身就是中国政府下的一大盘棋。这种现象让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因为所有人都在反对些什么,但谁也说不清楚自己究竟在反对什么。也就是说你不喜欢狗,但你首先应该定义一下什么叫狗吧,总不能举着一只猫说你看,这狗长得真他妈丑。有时候我在跟别的网友讨论问题的时候,往往感觉非常困惑,因为许多人特别容易跑题或是答非所问。甚至有些人骂人都骂不到点上。用一句网络用语讲就是,“我都替你捉急”。在这个事件中,很多事情都是纯技术层面的问题,比如此次活动的运作方式、收费方式是否合理,这都是可以讨论的。但很少有人能够就事论事,而是将所有问题都往道德上扯,努力占据道德制高点。 至于这些失衡状况出现的原因,我暂时想到了以下几点: 一,中国人整体精神生活状态堪忧,大家在现实生活中积累了大量压抑的情绪。世俗道德的作用压制了这些负面情绪,使之无法转变为负面行动,却没有为之提供有效的疏导。而网络空间是一个可以毫无顾忌的发泄场所,因为大家都处在一群陌生人中间,世俗道德对语言的约束力不再起作用。从这个角度讲,网络语言的暴虐倾向反而有可能是一件好事,因为它可以有效地缓解人们的精神压力,减少其在现实生活中的破坏力。 二,国内网络空间的架构不够合理,各大网络社交平台都在努力“造星”。以新浪微博为例,它虽是twitter的翻版,但又与twitter有很大的区别。新浪微博的技术架构呈现垂直化的趋势,将平台的核心位置交给了少数的明星用户,而普通用户之间的横向交流很难获得别人的关注。这就使得大多数普通用户要么缺乏参与热情,进而沦为“沉默的大多数”,要么尽量采用极端语言“搏出位”,以获取别人的注意力。 三,中国政府的负面作用。网络空间是如今少有的中国人可以自由讨论一些敏感问题的场所,因此对敏感信息的渴求促进了一些网络平台的急速发展。中国政府也试图参与其中以引导舆论,这本无可厚非,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政府会忽视舆论的力量。然而政府参与引导的方式却有大问题。它并非以增加透明度、提供真实信息的方式引导舆论,而是通过雇佣网评员发帖的方式进行舆论监督与控制,这无疑更加削弱了其公信力,并且导致了所谓“五毛党”和“美分党”等网络用语的出现。 现在再来说我为什么转发“Kony 2012”。在看它的宣传视频之前,我刚刚看过一部与之内容十分相关的电影:《机关枪传教士》(《Machine Gun Preacher 》)。这部电影根据山姆·奇德斯(Sam Childers)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事实上,与“Kony 2012”相比,我更欣赏Sam的做法,因为他的做法更直接、更有效,甚至更传奇(虽然以“传奇”作为理由会受到很多人的批评)。但“Kony 2012”让我感动的地方在于,这种形式激起了成千上万人的同情心。虽然同情心很有可能被滥用,但其本身的高贵毋庸置疑。 有一本禁书叫《戴晴文集》,里面详细描述了戴晴的一九八九。里面有一个镜头让我热泪盈眶。那些参与运动的学生们,并不知道自己将要为了理想而付出多大的代价。当戴晴带领着一些德高望重的学者们试图与学生领袖们进行对话的时候,学生们紧紧地将他们围住,请求他们所敬爱的戴晴老师、李泽厚老师为自己签名。在那场惨剧里,有没有真正心怀鬼胎的领导者?肯定是有的。但我们不能就此而否定所有学生们的单纯和执着,以及他们为中国的未来而付出的热血。 因此,当人们在讨论八九年的学生,或是今天支持“Kony 2012”的人们时,这样一种论调是我极度厌恶的:这群傻B,被人卖了还在帮人数钱。他们有没有可能是被利用了呢?完全有可能。但这恰恰说明了他们的单纯和执着是多么的可贵。你如果能够识破阴谋者的诡计,那就应该理性地将其中的道理讲给他们听,而不是在一旁冷嘲热讽。因此我想对那些自以为看透世故的人们说:你可以沉默不语,但请对人类最高贵的情感怀有一丝敬畏之心。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三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顶端新闻|反对调休的声音,不能装作听不到

更多文章总汇……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