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控制

湖畔|西木:这场与我们无关的选举

对这胜利的欢呼,怕只是我的一厢情愿。这胜利虽然增了我们的脸,却实在与我们是没有关系的。一来,虽同是中国人,我们却只有看客的身份,但事实上,恐怕连这看的权力也是没有的,需要“翻墙”的技术,才能窥得全部。就算看得仔细了,却也不能公开议论,不然也看客也是做不得的。只是,大部分人却只能做一个安分的看客,围观那经过粉饰的“事实”。二来,怕是我先前说的“同是中国人”也是一厢情愿,且不说对岸是否原意与我们为伍,就是我们这里,也有一些人,怕是未必愿意接受这样的事实的,不但不接受,甚至还怀有敌意。至于为何会有敌意,我并不知晓,就算知晓,也不便说。否则,恐怕是要担上“妄议”的罪的。

阅读更多

【网络民议】唇亡齿寒,还得意洋洋

【编者注】求是网这份所谓“互联网舆情研究报告”不仅没有包括任何能说明事实的数据,还将公知大V“遭到压制性打击”和“销号”、重大事故后舆论场被“平静”等中共加紧控制言论的行为当作正面新闻来报道。求是网最后还不忘自行曝出“自干五”目前面临着内部分裂的困境。 (“中国角色” by 张晨初) 求是网|2015年中国互联网舆情研究报告(部分) 2015年,一个值得写入中国互联网发展史册的年份。...

阅读更多

宋志标:网评员为何失效?为何失效了还用?

从简单的定义看,网评员不能是被称作是“人”的,这不是骂人的话,而是说网评员作为个体在接受统一指令,没有自选动作,极容易造成引导动作的呆板、僵化与教条,这是工具论的最大优势,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话语规模,冲淡话题焦点,这是优点所在。

但弊端也是明显的,那就是导致网评员极容易被识别,它们因为持有单一的、一致性的观点,构成了活跃的舆论场中的“话语僵尸队形”,最明显的结果就是暴露在整个舆论场上。

阅读更多

旧闻评论|宋志标:劈一根话语的废柴

这两个小文的遭遇可谓是相互印证,就此可以看出来,到底什么才是真的,所以不应该存在,什么才是浮皮潦草的,可以流行。话语背后的东西,哪怕雾霾再厉害,都一直在那里。所以,有人说为何写“五毛”评论,就是要让读者看看现今的话语环境。

阅读更多

自由港|沈蒔:舆论去哪儿了?

公开平台明显被冷落了,人们更多钻入小圈子、满足于有限范围内的粉丝簇拥和熟人情感基础的积极认同,或许偶尔会将聊天过程中激发的灵感摘录下来公开发布,但脱离了前后语境的句子显效不尽充分,且无法体现思路。高产时评人对微信公众号的依赖可以说是一种自我局限,公众号文章除非被境外独立媒体转载否则无法进入谷歌搜索,微信的功能设计也导致了严重的圈子化局限,不止议题的选择呈现明显的圈子化特色,连不同的观点形成的阵营之间也被隔阂了,讨论气氛难以实现,传播的外观近似小团体的自我欣赏。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