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成钢

手写与日记本

作者: 英伦在线  |  评论(2)  | 标签: 日记 , 手写 , 写字 , 看书 我一直在研究语言、说话和交流这些东西,还有这些方面存在障碍的儿童或者成人。有一天,与老板聊天,他说,你注意到没有,当你用WORD文档写上五六页,可能没有人看,但是写个小纸条,别人常常很当真的看完。 这很有趣。最近,发现自己用笔写东西的次数增加了很多,仔细想想,有点刻意为之,或许受到了那句话的暗示。更加神奇的是,我发现,时间会在阅读图书过程中变慢,而在网上浏览却相当耗时。大概我看完20来页的图书,时间才过了两个小时,而相等时间内,我都记不起来自己看过的网页说了些什么,一脑子的麻木。 随着这样的感觉,越来越明显,我在这半年来也慢慢恢复了看书和写字习惯。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夜,能够有笔写一些东西,或者看一些书,这是下班之后最好的放松与休息。 与此同时,我迷恋上了阅读一些日记作品。两个月前在机场买了一本《Something Sensational to Read in the train》,这题目就很让我有共鸣,因为自己已经是飞机和火车常客。每次搭乘Easyjet往返两座城市,我总是把Easyjet的内部刊物,从头到尾翻个遍,消磨时光。昨天看BBC,我才知道今年Easyjet生意很好,其中大概也有我的一点贡献。 英文作品中日记(diary),自从波皮斯开始,洋洋大观,成为一大体裁。日记不一定是每天都写的纪录,很多常常是隔天写一些。上面提到的那本书,作者是一位英国的媒体人兼议员,把自己等车、旅行时候的感受写下来。有点类似今天写的博客,推特或者在Facebook上留言。对我来说,更接近用Outlook写下的每日工作内容和计划。 如果仔细深究的话,其实两种滋味很不一样,关键差别就在是否手写。我是一个固定的博客、推特和Facebook阅读者,但不是写作者。出于对于媒体需要,我与这三种新媒体工具走的很近,特别是博客。然而,始终不能够成为一个坚定的新媒体作者,首先是浪费时间,其次是没有稿费。我最多把Facebook当作自己的新闻标签。 写字的妙处不同,重温手、笔和纸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纸张,在英国,我感受最深的是关于各类笔记本、日记本的发达。中国虽然贵为纸张发明国度,但是在这方面开发,目前至少是落后英国一大截,留在印象中的,仅有文革时候红色封皮的工作日记,或者纸张更差一些的黄色封面工作笔记。 如果你在英国学校见导师,相谈甚欢,临别之前约一个下次见面时间。多半,导师会拿出一本自己真皮软面的笔记本,找出一栏,记上一笔,哪个下午两点半见面。 这种很老派的方法,对于我来说,很值得遵奉。要知道,在我记忆中小桥流水中的故乡,约朋友见面,自己在茶室里苦等,电话打过去,依然身在十几公里外的酒局上,在手机里却高喊,我已经在出租车上,马上就到楼下了。没有一种按部就班,听天由命的从容。我知道当用手摩挲着那些笔记本的真皮封面时候,这种从容也会出来一些。 有位留学英国的作者,叫困困,曾经在自己的专栏中介绍了Moleskine这个笔记本牌子。我至今还没有买过一本,因为太贵。即使是64开本,也要十来镑。有一次在剑桥碰到许知远,喝酒聊天,他拿出一本Moleskine的本子,外带一支铅笔头,被我大为嘲笑,立马展示出我的笔记本,一本99便士的Black n’ Red的本子,塑料封皮。 如今正值诸多笔记本上市,卖得都是2011年日历了。每次光顾书店或者文具店,我都在前面流连忘返,最后狠下决心走开。直到两周前,路过谢菲尔德火车站,买的是早班火车廉价车票,5点钟就起床,一路不吃不喝,感觉很对不起自己,经过WH Smith,看到新的最小开本的2011年日记本,于是买了一本,算是善待一下,其实才4.99镑,如果没有记错的。 或者,你可以明年3月份再去买,大概也就在一镑钱左右,相信没有这个记事本,你也已经干了很多事情了。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2 个评论 英伦在线的最新更新: 英国外交转向:对中国的兴趣和了解 / 2010-11-25 06:46 / 评论数( 0 ) 昂山素季女士的一点总结 / 2010-11-23 07:40 / 评论数( 5 ) 一位要做新朋友的老熟人 / 2010-11-20 23:38 / 评论数( 2 ) 哈德良长城徒步的四篇日记 / 2010-11-20 23:26 / 评论数( 0 ) 我代表芮成钢提个问题 / 2010-11-20 20:51 / 评论数( 8 )

阅读更多

英国外交转向:对中国的兴趣和了解

作者: 英伦在线  |  评论(0)  | 标签: 中英关系 , 人权外交 , 外交转向 11月初,英国首相卡梅伦中国之行,并没有在中国引起特别大的反响,在英国却极受关注,尤其是10月份,诺贝尔和平奖揭晓,中国人权议题重新提起,把卡梅伦访华放在了“利”与“义”的选择中。 但是,英国强调的是,这次访华,派出了50名高官和贸易代表。相对应的,中国也更多将其视为一场豪华贸易代表团,而不是要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盟友,即使如此,此次豪华贸易代表团来访,达成的最大的合同,也只不过是劳斯莱斯向中国出售价值18亿美元的发动机,就在卡梅伦抵华三天前,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突访法国,送去的近160亿美元空中客车的订单。 在访华之后,卡梅伦又出席了G20峰会,与2008年伦敦峰会相比,当时首相布朗有地利优势,呼吁全球救市,是英国近年来在国际舞台上一次少见的领袖风范展示。然而卡梅伦仅仅是首尔的过客,英国本土政经界,对他访华的期待,也远远大过在G20的表现。 这次卡梅伦访华,更多的像是在传达善意,而非达成实质成果。须知从1998年布莱尔第一次访华,至今已经12年了,还有多少善意需要重复?英国某些保守的政商届人士,已经在问,中国对未来英国价值何在?早在9月份,素以分析和报道中国财经新闻的《每日电讯报》(Daily Telegraph)就对中英之间的经贸发展,做了一个悲观的分析。也许英国在向中国这个大客户靠拢时候,需要思考一下,自己能够给它带来什么,以何种方式与之对话。 英国的对华价值 2009年初,英国政府发布了《中英合作框架》,和一些政府文件一样,受到过媒体短暂的欢呼。随着工党政府下台,保守党和自民党组成的联合政府,推翻了前任政府多项政策,但是对中英关系发展基本上延续了新工党的政策。但是,自民党作为第三大党,今年幸运入阁,本身智囊机构在外交上眼光仅限于欧洲和美国,对于世界其他地区思考不多。 主导联合政府外交的是保守党。传统的保守党外交思维中,中国,甚至东亚都不在其视野之内,英国外交所要考虑的,首先是美国,其次是欧洲,最后的是英联邦。自从香港回归之后,英国对中国了解的大门,实际上是封上了一户窗子,本身香港移民本身的构成,并不足以向英国展现一个真实的中国。只有1999年之后,英国开始向中国有意识地输出自己的高等教育,大量中国留学生到来,使得他们意识到一个新兴的经济国家距离自己越来越近。 然而,在期待经济成果同时,关于卡梅伦是否与中国展开人权对话,是否公开提到刘晓波的名字,都成为英国媒体关注的焦点。以笔者对月初英国媒体分析,真正有分量的分析,是来自英国前商务大臣和新工党元老曼德尔森。曼德尔森也许是英国目前在处理中英贸易问题上最有经验的政客,在2004-2008年间,他当任欧盟贸易专员,2007年,与当时中国商务部长薄熙来,就中国纺织品出口有过直接交锋。 曼德尔森在《泰晤士报》分析,轻描淡写地避开了人权话题,而是给英国打气,强调英国虽然在贸易上相对弱势,但是英国在欧盟中的特殊地位,一个若即若离的重要成员,至少在两个方面,中国需要英国支持,一个是让欧盟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另外一个是说服欧盟对解除中国武器禁运和高科技出口。曼德尔森的分析,相当切中要害,这也是今天英国自认为,在对华交往中自己最有身价的地方。 人权外交的衰退 卡梅伦访华,如果不谈人权,可以被解读为一种对华叩头行为。或许被认为英国外交一种含蓄低调的风度,这种在权衡利弊之后的拿捏,英国人做得很有分寸。 第三种可能是人权外交,目前在欧洲进入了一个低谷阶段。人权作为成为外交中的重要议题,第一是各个国家在签署《国际人权公约》之后,签约国可以对其他国家的人权提出评估和改善建议。英国外交部每年发布的《人权白皮书》,都会做类似工作。在2009年的《人权白皮书》中,中国人权状况就收到了特别的关注。同样,中国作为《国际人权公约》的签署国,也可以对其他国家人权状况提出批评和建议。 第二,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人权外交在欧洲受到重视。“拥有伦理实力的欧洲”(ethical power Europe, EPE)提升了人权议题在外交中作用。在这股思潮认为,欧盟在国际社会中是具有行善的能力和实力,将国际社会推向“全球性共善(global common good)”。 90年代后期正是布莱尔的新工党执政,在外交上大力鼓吹“新干涉主义”,在科索沃战争中,将这个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而这股思想与当年美国总统克林顿相互呼应,布莱尔当年在国际外交上展现了英国外交光辉的一面。即使9•11的小布什政府,布莱尔也同样把“新干涉主义”嫁接到反恐战争中去。2003年,美英主导的伊拉克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也显示了这种道德优越感。 在这两个时期,英国的外交充满了浓厚的理想色彩,换来了与美国在80年代里根-撒切尔在国际舞台互相唱和之后的又一个高潮。但是,随着伊拉克战争光环消退,反恐战争身陷泥沼,极端伊斯兰组织无法根除,在英国,也在西欧内部,政治家和民众开始重新思考过去宽松的“多元文化”是否过于理想化,他们要为一个“拥有伦理实力的欧洲”支付多大的成本。 反思之下,西欧政坛的右转是一种调整,从法国,到意大利,到荷兰,到瑞士,保守主义政客逐渐受到欢迎。在英国,虽然没有出现欧洲一些国家赤裸裸的右翼势力,但是英国人很明智,也很务实地对移民和相关福利政策进行全盘的反思。这正是当前主导政府的保守党正在做的是事情。 如果仔细聆听,此次卡梅伦访华,在人权和中国发展问题上表述,基本上没有什么批评内容,所传递的信息更多是承认中国在人权问题上做出了自己成绩。假如这也算在卡梅伦访华在谈人权,肯定不是原先所期待的那种“伦理实力”在发言,而是经济动力。 英国外交转向 回到英国之后,卡梅伦发表演讲,宣布英国依然是世界舞台上的关键玩家。这是英国人的外交观,但是他们也承认自己在面对一个越来越不确定的世界,英国外交必须面临一个转向。事实上,关于英国的外交转向,在卡梅伦上台前就已经在英国智库系统展开讨论。英国皇家外交学会,在今年7月份发布了系列外交政策研究报告。 这系列分析结果,可以简单地总结为,向新兴的经济体靠拢,拓展外交议题,包括能源、贫困、气候等等。作为一个中立的外交智库,英国皇家外交学会对于英国外交政策的分析,少了党派色彩,更多代表英国民众的意见。他们与英国民调机构YouGov的调查,比较全面地展现了英国民众和学界对于英国外交的看法。根据这项调查,英国民众目前目前最看重的是中国、土耳其这样的新兴经济体,也最愿意与这些国家发展关系。 英国外交转向,笔者称之为抱大腿外交。在全球经济前景不明朗,英国遭遇高额赤字,恢复乏力局面下,努力开拓新兴经济体市场,是一个必然的选择。中国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对象。 在另外一方面,英国极力避免公开表示对美英关系失意,失去了过去“特殊关系”的地位。但是自从布莱尔之后,这个趋势很明显。上任首相布朗与奥巴马并没有达成良好的私人关系,英国外交大臣黑格、副首相克莱格先后访美,与希拉里也是泛泛之交,克莱格本人就是一个典型的亲欧反美派。在对待欧盟问题,英国传统的“疑欧”立场,是保守党外交的一个特征。就在今年8月份,卡梅伦支持土耳其加入欧盟,与德国唱对台戏。 即使是在英国政界,配合外交转向,需要人力和知识储备。在英国议会中,跨党派的中国事务小组扮演了一个政策小组的角色。2009年,应邀访问西藏的代表团成员,就是在这个小组中。根据笔者了解,他们对于中国并无专门的知识,很多意见表达,主要通过接触的中国友人或者秘书助手的整理,因此凭心而论,他们的意见观点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英国政府角色,实在值得怀疑。 在此次卡梅伦访华之中,英国媒体在中国人权领域的高度关注,却没有产生实质性对话。而对更为关键的环境、绿色能源技术的议题,少有人提及,有点令人遗憾,也许恰恰反映了中英外交热情很高,底子很薄的尴尬。 http://talktone.co.uk/cn/?q=node/144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0 个评论 英伦在线的最新更新: 手写与日记本 / 2010-11-25 02:02 / 评论数( 2 ) 昂山素季女士的一点总结 / 2010-11-23 07:40 / 评论数( 5 ) 一位要做新朋友的老熟人 / 2010-11-20 23:38 / 评论数( 2 ) 哈德良长城徒步的四篇日记 / 2010-11-20 23:26 / 评论数( 0 ) 我代表芮成钢提个问题 / 2010-11-20 20:51 / 评论数( 8 )

阅读更多

时间其实是空间

作者: 显示器  |  评论(4)  | 标签: 所见所闻 一周流水杂谈 ★哦,贴在一起 一个摄影师如何捕捉那些纯粹、激情的瞬间,看看Michael Creah 为 Metropop杂志拍摄的这张街头热吻吧(见右图)。为什么拍摄接吻?Creah解释到:“这是令人兴奋的并且有点意外的收获。”看来,是激情的想法产生了富有魅力的照片。 哦,贴在一起。他和她贴在一起,那要命的音乐,它像魔王吹奏的风笛,从天而降,让现实变成了梦幻。故事顺理成章地发生了。感动人的故事,爱情。 ——显示器 ★你真的不能代表我 在韩国首都举行的G20会议领导人第五次峰会上,奥巴马答记者问的时候,本来最后一个问题留给韩国记者,CCTV的芮成钢勇敢地站出来说,“我来自中国,我代表全亚洲提问。”又对韩国记者说,“在场的韩国媒体都同意我来代表你们好不好?” I 服了 YOU,在不知情的情况被你代表了,让全亚洲人民情何以堪。我代表我自己抗/议一下,你真的不能代表我。而且你需要代表你自己向亚洲人民道歉,为你无意识流露出的无礼和粗鲁。 ——潘采夫 ★我是怎么被董卿和朱军砸晕的 12日当晚,还是把电视调到了亚运会开幕式的直播。 电视解说的声音还是不可避免地入侵听觉系统,女的是董卿,男的是朱军,都是那种把自己搞得很昂扬的诗朗诵体的解说。短短几分钟的工夫,我觉得自己已经被砸晕了,解说词里这样一些宏大的词汇不断涌现:梦想、激情,大地,太阳,盛典,和谐,辉煌、奇迹……这样的解说,两年前和六个月前,我们似曾相识,这样的腔调,30多年前我们也熟悉无比,它金光闪闪,晃得你睁不开眼睛,却全然不知道它表达的是什么。 ——关军 ★朝鲜是世界的手雷 金正恩闪亮登场,意味着万世一系的王朝体制将永永尊待。 朝鲜义无反顾撕下国号中“民主”的遮羞布,全面公开复辟封建世袭制,时光倒流两千年,一夜之间回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奴隶制百济时代,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专制力量的不可一世和可怕。一个随心所欲的利益集团,一旦震怒,完全可以凭借那些“打不远”核武器,将局部地区轰回到侏罗纪时代。朝鲜是世界的手雷,引火装置已经摁下,扔不出去,收不回来,环球为之不安。尔今,朝鲜世袭罔替已至二世,三世储君业已钦定,朝鲜特色的王朝社会主义,让世界上仅存的几个奉行同样政体的国家羞愧难当。 ——杨开亮 ★罗马尼亚有过打字机法 东方阵营不只出领袖,也出噱头,最乖戾的当属从列宁到胡志明等人保留遗体之举,按一般人的观念是入土为安,埃及法老的木乃伊也要埋起来的,也不是给人看的。 乖戾之人必有乖张之举,多半要走极端,如阿尔巴尼亚宪法就取消了宗教,柬埔寨就取消了家庭和货币,朝鲜更是只剩下一个声音了,蒙古把自己的文字都换成西里尔字母了…… 上面多是抓狂之举,现在要说的是罗马尼亚独特的特色,人家齐奥塞斯库可是从维稳出发的,用的是技术手段。 1980年代初,齐奥塞斯库颁布了独特的《大罗马尼亚打字机法》,个人、企业、事业、机关、学校等打字机必须要得到警方的许可,打字员也必须领取执照,所打字样同时要上报的……遗憾的是打字机法没能阻挡住历史的车轮。齐奥塞斯库王朝还是灰飞烟灭。 ——柳叶刀妹 ★北大又出雷人提问,难倒英国首相 今天看到新闻: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大的演讲结束后,北大学生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作为英国首相能从我们中国模式学到点什么?” 这些年来发生的种种事情,以及北大的稳步堕落、可持续堕落,已经使得我拥有了足够的承受力,不会为出现如此愚蠢的提问感到惊诧。但是,终归有一些伤感,毕竟,北大曾经是我们心目中的圣殿。 如此愚蠢的问题,相当于我们问Google总裁:请问您能从百度模式中学到什么?请问您能从QQ模式中学到什么……Google总裁只好哭丧着脸说:还是当小偷好呀。 我在推特上发了一句:“北大脑残未必多,但都用在钢刃上”。在回推的朋友中,有一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说“北大脑残未必少”。 ——王晓阳 ★本周网上流行段子 组织是什么?“组织”就是在你遇到困难时,他说无能为力;在你遇到不公时,他说要正确对待;在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他说要顾全大局;在你受到诬陷时,他说你要相信组织;在需要有人做出牺牲时,他说组织考验你的时候到了 ;当需要有人冲锋陷阵时,他说是你的坚强后盾;在你取得成功时,他说是组织培养的结果。 ——显示器 ★我们为何要赞美苦难 在游览长城、兵马俑、故宫、颐和园等名胜古迹时,我们常常听到一句陈陈相因的话:“这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但解说员甚至是学者们没有告诉我们的是,“这些古代劳动人民”是不是愿意发挥他们的智慧?这些“结晶”又是怎样形成的?是由血、汗、水还是葡萄糖析出来的?在我看来,任何一门艺术如果不能体现人类的尊严和价值,甚至完工之日就是创造者的生命终结之日,那么,这门艺术之所以留存下来,就是因为后人要研究祖先的耻辱。长城也许雄伟壮丽,兵马俑也许奇巧无比,故宫和颐和园也许幽深似海,但作为人类罪恶的象征,我们应该首先记住,这些用白骨奠基,充斥着脓血和眼泪的所谓“艺术”只是因为时间的久远,使我们拉开了距离“审美”。 一切没有选择的行为,在道德上都是没有价值的。你表扬一个太监守贞操,就像在我们的时代你表扬一个下岗工人勤俭节约,农民衣着朴素一样没有意义。只有当我们可以依照自己的良心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时,我们的“牺牲”才是有价值的。 ——狄马 ★真正的成功 我们生活在一个渴望成功的时代,虽然对成功有各种不同的定义,但是第个人似乎都想证明自己能够做到。一位大师说,真正的成功,不是赚多少钱或做了多高的官,而是有一天你除去这一切身份的时候,还有人愿意在你的身边对你微笑。 ——杨澜 ★过火 爱往往成为一种要挟,一种绑架,一种负担。为什么会酱紫呢?我又想起钱锺书先生写过一篇《论俗气》。所谓俗气,就是“过火”。 是的,我们想表现对对方是如何之好、而自己是如何之苦的时候,先是做得过火,做过之后,说得更过火,惟恐对方不知道自己是多么惊天地,于是抢着泣鬼神。 宁肯不足,也不要有余。遗憾的是,我们总是搞得处心积虑,过犹不及。 让自己的言行不过火,给对方留点空间,也给自己留点余地,是我们需要补的一门课。 适当地闭嘴,是一种道德,甚至是一种骄傲。那些示好的话,表功的话,诉苦的话,求人的话,尽量不要说第二遍,即使对方没听清,不领情。 ——老六 ★时间其实是空间 根塔斯·古丁斯 (Guntars Godins), 生于1958年,曾在拉特维亚大学学语言和文学, 当过拉特维亚作协副主席。从1985年至今他共出版了四本诗集。他的诗语气平和,悲哀中透露出机智,诙谐和幽默,继承发扬了拉特维亚传统诗歌中的典型特点。除写诗外,他还大量地翻译介绍了埃萨尼亚和芬兰的现代诗歌。 《断章》   一   糖在咖啡里融化。春天来了,香气迷人   你的手在桌上跳舞,一个早被忘掉的浮冰的舞姿   ——你眼睛有盐, 我说   ——我在海边住过,你好像这样回答   词,不为记忆而活     二  一只蝴蝶   从我的呼吸飞往你的呼吸   给瞬间的沉醉   创造了空间    时间其实是空间 (李笠译) ——显示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3a03c50100mx0z.html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4 个评论 显示器的最新更新: 记忆突然碎裂成很多夜晚 / 2010-11-23 21:54 / 评论数( 2 ) 它是一支熄灭繁华的蜡烛 / 2010-11-23 21:54 / 评论数( 0 ) 我喜欢你是寂静的 / 2010-11-23 21:33 / 评论数( 2 ) 现在我们一样了 / 2010-10-25 12:12 / 评论数( 7 ) 当然,我没有联想 / 2010-10-18 12:09 / 评论数( 10 )

阅读更多

昂山素季女士的一点总结

作者: 英伦在线  |  评论(2)  | 标签: 所见所闻 头条:昂山素季获释 11月13日,缅甸反对派领袖昂山素季结束了被软禁状态,重获自由。现年65岁的昂山素季女士,是缅甸独立运动领袖昂山将军的女儿。1947年,缅甸独立前夜,昂山将军被政治对手刺杀,当时昂山素季年仅两岁。1960年,昂山素季跟随母亲来到印度,其母时任缅甸驻印度大使。 过去:昂山素季和英国 昂山素季与英国有着不解之缘。缅甸曾经是英国殖民地,她的父亲昂山将军为了实现缅甸独立,在日本、英国之间周旋。 1964年,昂山素季留学英国牛津大学,攻读PPE专业(哲学、政治和经济)。在毕业之后,昂山素季在日本、不丹工作,并与英国藏学家迈克●阿里斯(Michael Aris)结婚,回到牛津生活。据说,阿里斯婚前答应自己的妻子,自己不会成为阻挡昂山素季和缅甸之间的障碍。婚后,两人一共有两个男孩。 1988年昂山素季因为母亲病危,返回缅甸探亲。作为独立运动英雄的后代,她被当时缅甸民主运动推上了前台,从此涉入了缅甸民主运动,1989年被军政府软禁在家,在1990年缅甸大选中,昂山素季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NPL),赢得了59%的选票。但是,选举结果被当时军政府否认。1991年,昂山素季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昂山素季在军政府软禁之后,与自己的丈夫、孩子天各一方,没有直接见面机会。1999年,身患癌症的,在英国去世。昂山素季未能见自己的丈夫最后一面,因为担心自己离开缅甸去英国之后,再也没有机会回到缅甸。阿里斯也兑现了当年对昂山素季的承诺。 现在:昂山素季和媒体 昂山素季获释消息,成为本月英国重点新闻,BBC多次采访了昂山素季。关于昂山素季的访谈和作品,在英国媒体和书店受到关注。特别是昂山素季的丈夫几位同事,回忆了当年受阿里斯的委托,到缅甸拜访昂山素季,转达家人问候。 未来:昂山素季和缅甸 昂山素季重获自由,为缅甸民主运动带来了希望,但是能否复活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活力,却给外界带来疑问,甚至有评论将年近七旬的昂山素季称为“正在消失的火光”(fading light)。同时,昂山素季表示,自己愿意与军政府展开对话。 与80年代不同,今天的缅甸军政府,虽然遭受过西方国家的制裁,但是在亚洲,与它做生意的国家不少,包括日益强大的的中国、印度。军政府通过私有化方案,将大量政府物业、电信设备、港口、机场等资源卖给私人公司,培养了自己大批在经济上的既得利益集团和代理人。他们显然不愿意可能的民主化夺走自己已有的利益。 在缅甸内部,大约有100多个少数民族,他们都有自己的武装,时常与政府军之间发生冲突。这些民族武装的很多领袖,与昂山素季的父亲一样,都愿意为自己的本民族独立或者自治奋斗。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2 个评论 英伦在线的最新更新: 一位要做新朋友的老熟人 / 2010-11-20 23:38 / 评论数( 2 ) 哈德良长城徒步的四篇日记 / 2010-11-20 23:26 / 评论数( 0 ) 我代表芮成钢提个问题 / 2010-11-20 20:51 / 评论数( 5 ) 伦敦市长鲍里斯:一个天才的保守党胖子 / 2010-10-22 03:34 / 评论数( 0 ) 穿越英国长城前夜 / 2010-10-18 01:14 / 评论数( 1 )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CDTV】【图说天朝】2023万圣节被诊断为新的错误记忆?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