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哥表叔

苗蛮子 | “奢侈品反腐”能揪出几个贪官?

作者: 苗蛮子   近年来,奢侈穿戴似乎已成为贪官落马的一根导火索。媒体曾随机抽取分析100件受贿案,结果表明,受贿官员过年时收受的礼单中,轿车与房子分列第二和第三,名列第一的是“小件奢侈品”。北京市纪委一位纪检干部就说,近几年,已经开始组织纪检干部学习一些关于艺术品和奢侈品的知识,“以前出现过这样的情况,要不是受贿人自己交代,我们很多纪检干部可能并不知道一副眼镜架也有几百万的。” 不难读出这则消息背后的尴尬与近乎荒唐的意味。尴尬之处在于,从“九五至尊”周久耕到“表哥”杨达才,这一个个被网民揪出来的贪腐丑闻,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丰富的奢侈品知识已成为民间反腐的利器。而相形之下,咱们的纪委干部们则显得有些知识陈旧,跟不上反腐形势了。秉着向群众学习或看齐的精神,给纪检干部补补艺术品和奢侈品方面的知识,似乎有些必要。要不然,纪检干部老是跟在群众后面充当“马后炮”,吃群众嚼过的“馍馍”,这叫人家的脸往哪搁呢! 但因为“奢侈穿戴频致贪官落马”而组织纪检干部学习奢侈品知识,这事儿又有些近乎荒唐,给人以不务正业的观感。纪检干部靠识别奢侈穿戴去反腐,无疑是流于浅表、本末倒置的错误认知。显而易见,贪官落马不是因为穿戴奢侈品,而是因为他们贪污受贿。官员“穿戴奢侈”,固然可以作为反腐的一根线索,但其反腐效果十分有限,毕竟贪官因穿戴奢侈而落马,与买彩票中奖一样,带有很大的偶然性,本身就是一种小概率事件。 应该看到的是,奢侈穿戴反腐,依然只是偶然性很强的“偶然反腐”。它致命的弱点在于,既与反腐制度建设无关,也与反腐力度加大无涉,根本无法对贪官形成真正有效的威慑,也无法警示和约束体制中的后来者。除了“运气不好”的感叹之外,官员感觉不到那种时刻存在的监督压力,不觉得自己是被“关在笼子里”,公众也无法对其展开真正有效的监督——公众盯上某个贪官,更多的是一种运气。 一小撮贪官因为穿戴奢侈而落马,大抵是因为这类官员过于招摇、张扬,或者无知而“很傻很天真”,一不小心泄漏了“天机”。但对于那些行事低调、奸猾圆通的贪官而言,纪检干部的“鉴宝”知识未必管用;相反,“奢侈品反腐”的社会效应,必然“打草惊蛇”,让更多的官员尤其是贪官“吃一堑长一智”,其反侦察能力、自我保护意识只会有增无减。《中国青年报》曾报道,当前不少官员出现在镜头中时,都会刻意素装,一位地方卫视主持人发帖透露:电视节目录制前,做嘉宾的一位领导突然叫停。然后走到一旁,默默摘下手表,穿上外套,系上扣子,挡住皮带,照照镜子,确认无误,这才放心回到场上说可以开始。 这样看起来,纪检干部学习奢侈品知识,则让人觉得不是在“查处”而是“保护”贪官了。有网友这样调侃,纪委似乎在提醒官员:“抽烟莫学周久耕,名烟露在镜头中;带表莫学杨局长,五块名表轮流带。一招不慎捅上网,丢官丢人还判刑。”“在没有公布官员财产之前不要露富;公开场合要矜持,该笑就笑,不该笑千万不能笑;贵价香烟装在廉价烟盒里;开豪车外出时换个车牌,不要让群众抓住把柄……”“纪委事后办个班,搞个奢侈品巡展,让各位领导官员认识和对比一下看看自己的东西能不能暴露,少给纪检找麻烦!” 纪检干部学习“鉴宝”知识,一如过往那些花样翻新的反腐口号、廉政宣传活动,终归是缘木求鱼的花哨举措和旁门左道。作为一种常识,遏制官员腐败的关键路径,在于权力运行透明和官员财产公开,以便于公众监督,并提高官员腐败的风险成本。不可否认,上述路径涉及各方千丝万缕的利益,的确是反腐的难题所在,但这并不是可以规避的理由。作为以反腐为业的纪检部门,更应该集中精力攻坚克难,而不是避重就轻迷恋于一些花哨手段。 显而易见,只有解决了权力的监督与制约问题,官员才“不敢贪”、“贪不起”。在此前提下,至于官员能否购买、使用奢侈品,实在是无足轻重的问题,甚至是伪命题。固然从行政伦理和引导社会风气上,官员应该提倡节俭朴素的消费观,反对奢靡之风,但只要是用合法收入购买,官员拥有一两件自己喜欢的贵重物品,相信民众没什么意见。

阅读更多

敏感词库|表哥、表叔、李金柱相关 2012-9-24

网传陕西省副省长李金柱为“表哥”杨达才做辩护时称为其鉴表的网民为“网络暴民”后,李副省长迅速成为了网络又一舆论热点,被网民c称为“表叔”。详情请见:微笑局长表哥之后,表叔李金柱又红了(组图)

李金(柱)
(李)金柱
李省长
李副省长
表哥
表叔

备注:

所有中文词语在测试时都为简体。繁体搜索结果偶尔会有不同。
敏感词库测试截图均在本项目G+信息页内存档,欢迎访问。

阅读更多

微笑局长表哥之后,表叔李金柱又红了(组图)

“记者从陕西省委办公厅得到的消息称,陕西省纪检委也曾经对杨立案调查,但稍后一次常委会议决定暂停调查。再这次会议上,一位主管安检局的省委领导发言时激动得把杯子都摔了,他吼道,不能网络暴民一闹腾,我们就乱了方寸。别说达才没有贪污腐败,就是有,我看也不能查,不能顺着网络暴民的意愿查,要顶住网络歪风邪气,这对我们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对我们的十八大能否成功召开非常重要,相比而言,达才有多少块名表,只是生活小节。有多少块名表有什么关系,我都有好几块,都是国外的亲戚和子女回来时送的,不行吗?”

阅读更多

网传热图:鉴表?

作家草军书:网上热传这组陕西省某主管安监系统副省长的戴表照片,有人建议对其手表进行品牌鉴定。这都是真实的异想天开。在某国,副省级以上干部基本都是一出生下来就定型了的,全是来自富贵家庭。上面没人罩,干部只能当到厅局级。这也是网络力量永远放不倒省级干部的原因,网络只能搞倒厅干,搞到省干就会被屏蔽

阅读更多

BBC | 学者指网民扳倒“表哥”局长是特例

杨达才原先被称为是“微笑”局长、被爆出拥有多块名表之后,又被称作是“表哥”。 被称为“微笑”局长或是“表哥”局长的杨达才被网民扳倒,但是学者称这算是高官下台的特例。 这起局长下台事件引起中国网民的热烈讨论,中国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系教授展江在其微博上贴文说“陕西杨达才局长不是先有问题后被查处,而是因喜悦表情引发网民不高兴继而被发现身上配饰不凡所栽倒”。 展江在接受BBC中文网采访时分析说,这次的事件的确展现了网民们使用微博所展现出来的力量。 不过展江也说,其实事件同时也显示了微博抓贪官的局限性,因为网民们是先看到了杨达才在重大车祸现场面露微笑而产生反感,才从穿着上揪出了问题。 按键 音频:展江接受BBC中文网采访 他还举出南京市江宁区前房产局局长周久耕的例子说,周当初是因为反对房产降价出售、惹起网民的怨气、才“人肉搜索”周久耕原来抽的都是“天价烟”。 不信任制度 展江说,杨达才的级别已经不算低,所以能够让他下台已经“算是不错了”,但是仍然算是个特例。 他认为,这次的事件还显示了网民们对现行举报、执法等制度的不信任,而纪委部门在事件中也显得被动。 展江表示,网民们目前的对象仍是在地方阶层、是可以控管的,所以他并不担心当局会因此加强控制微博上的言论。 执法不同 令他担心的是目前打击贪腐的执法问题,展江指出,现行的法律规定5000元人民币就能够立案,而且可以累计,各地方在执行的时候则是各有不同的标准。 所以包括展江在内的网民质疑各地的纪委等等负责打贪的部门是如何决定该办哪个贪官?他说也许查办贪官的原因是某位官员对上级桀骜不驯、不服从领导。 展江表示,就此而言,微博不会成为纪委部门查办贪官的工具,也不能算是提供查办的资料,但是比对以往官员下台,这次杨达才被撤职,和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这次完全是因为网民的力量。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S】六四馆

五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主因是什么?主因就是您啊主席!

【网络民议】“今年夏天,你想收到什么礼物?”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