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小年

编程随想 | weekly share 55

weekly share 55 每周转载:关于银行”钱荒”、地方债和理财产品 端午假期之后,天朝的金融机构出现罕见的”钱荒”,”钱荒”进一步引发了A股市场的暴跌。今天搜罗一些相关的评论供大伙儿参考。 ★银行业的”钱荒” 在上海的 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 发布的官方利率显示,从6月初开始,同业拆借利率一路走高。到了上周四(6月20日),同业拆借利率激增至13.44%,创下历史纪录。相比而言,上周三的利率是7.66%,上月的利率不足4% 不知道啥是”同业拆借”,请看维基百科的解释(在” 这里 “和” 这里 “)。 通俗地说就是:一家银行因现金不足,向另一家银行进行短期借贷。”同业拆借”有不同的时间周期,”隔夜拆借”是最短的。 如果”隔夜拆借利率”持续猛增,通常说明银行普遍缺钱(钱荒),为了找同业借钱,不惜支付很高的拆借利息。 以下是相关报道: 中国货币市场闹钱荒,银行间拆借利率创新高 @ 纽约时报中文网 (2013-06-21) 银行资金告急 聚焦中国式”钱荒” @ 金融界 ★”钱荒”的原因 咱们天朝经常是很分裂的。一方面滥发货币(印钱比印草纸还快),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却闹”钱荒”。为啥会这样捏? 这篇新华网的报道可以看成是朝廷的官方解释 中国式”钱荒”——不是没钱 而是放错了地方 @ 新华网 (2013-06-23) 除了官方的解释,还有各种非官方解释。 马光远:”钱荒”——中国银行业的真实谎言 @ 腾讯网 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而银行真正缺钱的原因又何在?国际评级机构惠誉的一篇研究报告可谓揭示了冰山一角。惠誉的报告称:据其统计, 6月最后10天有1.5万亿人民币理财产品到期,近期银行同业市场资金紧张,令产品能否如期偿付存暗涌。同时,惠誉的报告也指出,中国信贷泡沫为现代世界史上前所未有,并对中国影子银行发出警告。惠誉称中国信贷总额从9万亿美元上升至23万亿美元,占GDP比率在五年内从75%上升至200%,而美国次贷危机及日本上世纪90年代初经济泡沫破裂前的该比值大约为40%。 一方面是信贷规模的快速膨胀,另一方面,是银行出于盈利的考虑,要么通过”扭曲”操作,将短期资金用于长期信贷,要么通过大量的包括信托以及其他理财产品的表外业务,增加了杠杆和风险,而影子银行以及各种各样的理财产品一旦出现大面积危机,中国出现金融系统性崩盘的风险并进而将经济拖入深渊将不可避免。今年以来,高层规范影子银行,并将防范系统金融风险列为国务院五项重点工作,是的确看到了山洪逼近的影子。 中国流动性危机的来龙去脉 @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 (2013-06-24) 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症结之一就是过度膨胀的金融体系。中国信贷与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2012年达到180%,高于2008年的123%。随着中国经济增长不断放缓,增加的这部分贷款很可能最终成为坏账。这迫使银行更主动地向货币市场寻找资金来应付日常业务。 此外,理财产品的快速扩张也加大了银行的压力。截至2012年底,理财产品管理的资产规模已达到人民币7.1万亿元,而几年前理财产品在中国还几乎无处可寻。所谓理财产品,就是安全性与存款类似,但回报率更高的一种投资工具。 ★为啥央行不肯放水? 很多银行眼巴巴指望央行出手相救。但是央行昨天(6月24日)发了一份公函。大意是:央行不打算出手了,各家银行展开自救吧。相关报道如下: 央行强硬表态 “救市”预期落空 @ 每经网 (2013-06-25) 对于央行的动机,以下是各方的分析。各种观点不尽相同,请大伙儿自行判断。 中国政府正在发动一场”可控的金融危机” @ 福布斯中文网 (2013-06-21) 注:福布斯的这篇文章总结了4种常见论调:中国政府出手整顿论、热钱流出论、央行去杠杆论、银行期限错配论。 李佐军两年前预言:2013年七八月份可能爆发经济危机 @ 搜狐网 (2013-06-24) 注:李佐军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这是他在内部的一个小范围讲话,后来被媒体曝光。 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对下一届政府领导来说,面临一个抉择,两种选择。 一种选择,把泡沫再接过去,再精心维护,那么他会维护到什么时候呢?最迟能维护到2015年,或者2016年,那么那个时候就是一场更大的危机。那个时候爆发的危机的责任在谁,谁也说不清楚,这是一种选择。 第二种选择,不接这个泡沫,上台之后很快让这个泡沫给破掉。破掉之后,首先会带来一段时间的痛苦,但对于新的领导人来说是好事,因为责任很清楚,不是他们造成的,是前面造成的。 央行想看谁在”裸泳”——流动性紧绷各金融机构哭穷 @ 华夏时报 (2013-06-21) 注:”裸泳”一词出自巴菲特的名言—— 只有当潮水退去时,你才知道谁一直在裸泳 中国央行为何坐视信贷紧缩加剧? @ 金融时报中文网 (2013-06-21) 注:金融时报这篇文章认为,央行目前的举动带有政治色彩,是为了配合习近平近期的党内整风。 ★地方政府债务 “钱荒”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涉及到地方债务。以下是地方债的相关报道: 国家审计署:地方债余额3.85万亿 增长12.94% @ 和讯网 (2013-06-13) 注:这里提到的3.85万亿,仅仅是15个省级政府、15个省会城市以及3个直辖市政府和3个直辖市的区政府。 (穆迪推算)地方债余额或已达12万亿 卖地收入下降偿债难 @ 新浪网 (2013-06-15) 注:穆迪公司(Moody)是全球最权威的三大信用评级公司之一。 以下是相关的分析和评论: 地方债务有可能引发中国债务危机 @ 纽约时报中文网 (2013-06-24) 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很多金融专家认为,眼下的”钱荒”,实际是一场资金错配导致的结构性资金紧张。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院长曹红辉认为,这主要是因为资金过多地通过影子银行流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民营企业,特别是房产市场。 最新的官方数据也说明,中国的地方债务危机重重,大部分资金来自银行贷款。中国政府下一步可能会进一步加强对地方投资行为的控制。 …… 国家审计署审计科研所研究员杜相乾日前对《纽约时报》中文网表示,地方政府适当借债有利于发展经济,但由于部分地方政府所贷资金的用途不够公开和透明,而这很可能导致部分资金的浪费、腐败和无效投资,再加上债务管理上缺少科学的债务确认标准,很容易造成社会公众的疑虑和担忧。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副会长:中国地方债已经失控 @ 金融时报中文网 (2013-04-17) 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中国最大的内资所之一的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张克在接受FT采访时表示,由于(对风险的)担忧,信永中和已经全面停止承接地方债务发行的审计工作。他同时兼任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副会长。 “我们对一些地方政府的债券发行进行了审计,发现它们非常危险,所以我们就退出了,”张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多数没有强大的还本付息能力。情况可能变得非常严重。” 他还说道:”情况已经失控。有可能发生危机。但由于这些债务得到展期,现在成了长期债务,因此危机爆发的时机存在不确定性。” 正如FT所言,作为一名体制内人物发表如此严厉的言论是罕见的。 据FT统计,2013年第一季度,地方政府旗下的投资公司发售了2830亿元人民币债券,同比增长一倍多。通常人们会预期这样的增长将提振经济,但2013年首季中国经济增长意外放缓至7.7%。 张克表示,从公共广场到道路修缮,许多地方政府投资于回报平平的项目,因此只能依靠借新还旧来偿还债权人。 “你能做的事只有发新债以偿还旧债。但这种做法迟早会有撑不下去的一天,”他表示。 地方债压顶政府缺钱大力卖地——如此偿债不可持续 @ 金融界 (2013-06-20) ★金融危机的风险 有越来越多的金融界人士警告金融危机的风险。以下是相关的新闻和评论。 袁剑:静悄悄的危机 (2013-06-12) 注:袁剑曾经写过《中国——奇迹的黄昏》一书, 俺的网盘 上有电子版。 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在我看来,中国在1990年代末期走出短暂困境进而急速狂奔的经济增长,在中国的思想界留下了深远的负面遗产。它让很多人误以为,中国真的具有某种坚实的制度优势以及由此带来的持久竞争力。事实上,这种制度竞争力既不坚实,更不持久。相反,在带来巨大的经济扩张之后,一直蛰伏着积累着的重大负面后果却在不断显现。迄于今,这种所谓的制度竞争力不仅已经无法继续推动强劲增长,反而在不断制造社会问题。我曾经以”经济增长成本的社会化”这样一个概念来解释中国1990年代末期之后的经济增长。意思是说,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是通过将成本从企业和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强制剥离出去,并分散、隐匿于整个社会之中而达到。但最后,必然要出现的社会反向运动将会抵制、反抗这种成本的转嫁,并最终以社会运动的方式将这种成本重新放回政府及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并使得政府与企业在当初获得的看上去无可匹敌的竞争力一夜流失。当下我们看到的政府与企业不断高企的成本上升,实际上正内置于这一历史进程。 …..

阅读更多

王思想家 | 拥护李克强,制止滥发货币

拥护李克强,制止滥发货币       新政府半年来的表现可圈可点,习近平表示“要限制政府权力”让人们看到政治的曙光,李克强制止货币的滥发,则让人们看到中国经济有可能从走向悬崖的路上拯救回来。     中国总理李克强一个多月三提“盘活存量资金”,拒绝继续滥发货币,值得表扬。尽管利益集团哄抬银行间拆借利率、拼命打压A股,试图逼迫新政府继续滥发货币,但李克强不为所动,反到让央行出面表示“中国货币供应充足”,让人民日报发文说“反对救市”。实在值得表扬。     此前,央行行长周小川的留任,曾使经济学者普遍悲观,以为中国政府还要在滥发货币的道路上继续狂奔。现在看来,周小传以前狂发货币的行为,并未得到新政府的认可。     往前看20年,长期滥发货币,严重扭曲了中国经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毒瘤。权贵疯狂抢钱,百姓哀鸿遍野。明明是自己滥发货币,却跟百姓说是“输入性通胀”。中国货币发行量甚至超过了美国,怎么能说人家输入?全世界都愤怒指责中国御用学者。     我反复强调,高税收、高房价、高通货膨胀,是中国百姓遭受的三大掠夺。人民像牛一样玩命工作,却被高税收掠走大半收入;剩下一点钱,拼命供孩子读书,出来却找不到工作;节俭一辈子,好容易买套房,只有几十年产权,下面的土地还属于国家。不买房不上学,使劲存钱等着养老,总行了吧?不行,滥发货币让你的存款形同废纸。     百姓最容易感受到的痛苦,是高房价。民营企业感受最深的,则是高税收(国企享受退税)。实际上,这两个掠夺远不如通货膨胀恶毒。但通货膨胀是悄悄偷窃,缺乏经济常识的百姓对此感觉不深。2009年,所谓“4万亿”出台的时候,我立刻指出这将让中国经济继续走向深渊。但御用学者们却奉旨歌颂,欺骗人民。至今,还有人不承认4万亿之恶。范围看远一些,对从1986年至今,中国广义货币发行量27年增长了143倍,这是对百姓赤裸裸的抢劫。     为什么李克强能够有决心制止滥发货币?要知道,滥发货币,如同春药,政府一旦上瘾,很难改变。我分析,李克强要为他的10年任期考虑。如果一开始就滥发货币,今后会搞到无法收场。同时,也与美国政府坚决退出Q3有关。美国经济将回归自由传统,这对其他国家是一个警告,其他国家必须紧跟。     滥发货币,如同庞氏骗局,迟早破产。破得越晚,灾难越重。实际上,中国目前的货币供应,仅就存量来说,已经远远超过正常需求,必须进一步压缩供应。         我们衷心希望李克强能够坚持,不要被利益集团绑架。     拥护李克强,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他数次表态要继续剥夺政府机构的审批权,“用壮士断腕的决心转变政府职能,下放权力”。此前,经济学家许小年已经指出:中国企业家不勾结官府就拿不到资源,中国的收入差距来源主要是资源占有不平等。行政性垄断占有了土地、矿山、资金和市场。在审批之下的官商勾结和寻租活动,是造成收入分配恶化最重要的原因。      中国经济病入膏肓,必须通过长时间的经济紧缩来挽救。如果中国经济能有5年的萧条,并在此期间进行所有制调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那么,中国经济就有救。      现在,李克强的行为,让人们感到欣慰,或者说是幸运。20多年了,中国终于又有了一位“简政放权”、制止滥发货币的总理,不能不说是百姓的幸运。      但我们不能总是依靠运气。假如明天上来一位张总理、王总理,又跟人民抢权、又滥发货币怎么办?我们注意到,中国1990年的货币总量为1.53万亿,2011年89.56万亿,21年翻了58.53倍。美国货币总量同期只增加了1.99倍。为什么美国政府这么仁慈?原因是:美国法律规定货币发行量不得超过GDP的70%。     我们必须通过法律的形式,坚决限制政府权力、限制货币发行。如果习近平、李克强能做出这样的改革,他们将成为民族英雄。      链接:  《重启改革,切除“权力肿瘤”》             《 官贪,导致民贪 》  

阅读更多

共识网 | 王霖:中国宏观经济的近患与远忧(上)

   近年来,美债危机与欧债危机,似乎一直是国际舆论的焦点,特别是国内舆论的焦点。而我们常常以安全度过2008年次贷危机而自诩风景这边独好。但事实情况是这样吗?恐怕不尽然,中国式的经济危机爆发的隐患正在逐渐显现。   我们都知道,驱动中国经济前进动力的“三驾马车”是出口、消费、投资。我在去年于共识网撰文,专门阐述了当前我对这“三驾马车”的认识。第一先说出口,中国的出口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人口红利,就是劳动力成本低廉。二是自然环境资源低廉。三是出口产品价格低廉。这最终得以使我们在国际低端产品市场上占据了相当的份额。但现在我们再来看这三个优势,似乎尽显式微。首先谈劳动力,我们现在劳动力主要年龄层将逐渐以80后、90后为主,而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80后或90后的权利意识,相比老一辈人有了极大的提升,这其中主要体现于对用工待遇的看重。这其中就包括,薪资,工作环境,以及休息时间。那么如果要满足这样的要求必然就会大幅的提高制造业企业的用工成本。再加上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有专家学者认为中国到2016年人口红利将终结,而我认为现在人口红利就已经终结了。再说自然资源。我们国家对于自然资源的保护一向是力不从心的,这其中有很多利益因素。中国多年来自然资源的无序开采与廉价出售,一方面导致了环境的严重污染,另一方面就是给制造业的原料低成本提供了支撑。而如今自然环境的不断枯竭,以及国家进一步大力保护自然环境的大趋势下,制造业企业必然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享受低廉的产品原料,这就势必再再一次的增加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成本。当然这里面还有高昂的物流成本与税负成本,总而言之这最后出口产品还可能继续维持低价格竞争吗?这是不言而喻的。   同时还有一些外部情况值得注意,首先是中国主要出口市场的反倾销措施的不断加大,而外部的经济环境情况也不容乐观,欧美市场对于中国产品的需求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再者就是很多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产能在向越南、缅甸、柬埔寨、老挝等生产成本更为低廉的东南亚国家转移,或者高端一些的制造业产能直接就回归美国了。这其中那些之所以选择东南亚国家的外企,一方面是当地制造业成本低廉,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假如这些国家产业链配套不完善,由于地理上接近中国的珠三角地区,中国的制造业还有一些可以弥补该问题的可利用之处。但不论怎么说,上述的几个事实,对于中国的外向型企业,可谓一个又一个沉重的打击,不夸张的说,这几种因素,即使只出现一个,就能把企业拖入泥潭,更何况这些因素是接踵而至都一一出现,那么这必然把中国的制造业企业推向垂死的边缘。   我这里面想举这样几个例子,温州、义乌、东莞是中国制造业最为密集集中的地方。这些地方有两种情况共存,一种是要么成片的企业关门倒闭,要么急需用工的企业,又招不来工,出现用工荒。这种情况简单来说就是,撑不下去的直接倒闭、关门破产。还可以做的,却又招不来人,开不了工。同时大一些的制造业企业,典型比如富士康,富士康中国大陆地区的工厂,就在今年就突然宣布暂停招工了,他的解释非常冠冕堂皇,说是什么春节因素云云。然后制造业回流的的代表就是,苹果公司宣布新IMAC电脑一体机的生产车间撤回美国。有分析说是中国制造的样品不达标,也有说,虽然美国的工人成本高,但是美国有更廉价的能源成本和物流成本。这些分析我觉得都有道理。当然外资撤离还有更多的例子了,麦德龙此前已经正式宣布结束万得城在中国的业务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曾经设下“百店计划”的万得城在今年的3月11日起正式关闭中国市场门店,全面撤出中国。相比此前折戟中国的百思买,这家经营电子的连锁卖场在中国生存的时间更短,不到三年。最有力的证据就是FDI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增速已经连续8个月负增长。   但我的一些认识,网上有很多网友不以为然,他们就反对我,说中国处在产业结构转型期,我们国家在新兴产业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你要看到我们中央政府的宏观视角和高瞻远瞩。我就跟他辩论: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体现于政府逐渐地解除管制,和从市场退出。如果继续高瞻远瞩和宏观视角,那国家计委干嘛撤销?国家经委干嘛撤销?还有最近国家干嘛要撤铁道部啊?政府从哪退出,哪就繁荣了,农村联产承包是政府发明的吗?那是农民冒着政治风险做出来的,所以政府解除管制从农村退出,农村就繁荣了。还有深圳,深圳为什么称为特区,它特在哪儿?它就还是特在政府解除管制,允许一切所有制企业的存在,不再让那些政治主义干扰经济,最后深圳得以迅速发展成为了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所以政府从城市退出城市又繁荣了。因此实践证明,当初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就是国退民进的成功,市场永远比你政府更聪明。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和资源配置能力是绝对比政府强的。再说新兴产业,我说无锡的新兴产业园,我也去参观过,特别是当地人把无锡尚德引以为豪,虽然跟他本人没一毛钱关系,但是谈起无锡尚德,那兴奋劲而跟自己家的企业一样。结果现在呢?倒闭了吧!而且何止无锡尚德一家光伏企业倒闭啊,当年光伏企业在全国各地可谓都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啊。各个地方一哄而上,抢班赶点,纷纷上马光伏企业。没出两年产能过剩!而且被誉为绿色能源的光伏企业的原材料–多晶硅,其生产项目也是纷纷大干快上,这里面主要也是因为多晶硅曾经每公斤都能有几百美元的暴利,我曾经都买过一支多晶硅企业的股票不出一个月都挣了十万,结果我是见钱眼开,没多久清仓跑了,我要坚持拿到2007年10月份,也就是十七大召开的时候,这一只股票我都能挣一百多万,绝对的财产性收入。言归正传,多晶硅纷纷的项目上马也是导致产能过剩,但还不仅是这个问题,制造多晶硅本身,居然就是臭名昭著的“两高一资”项目,就是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一个在全世界的朝阳行业,在中国没出两年给折腾成了地方政府避之不及的事情。再说我那股票,若是拿到现在,你还挣多少多少万?一夜回到解放前,本都得亏。这是被誉为第一新兴产业的境况。我再说个被誉为第二新兴产业的境况。这个所谓第二新兴产业,就是风电。风电当年一经问世,那又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特别是在西部地区,沿海地区,那绝对的万千宠爱。有一家上市公司华锐风电,曾经每股股价高达一百多元,市值六百多亿,光环无数的企业,现在也是濒临退市。风电在问世的时候,各种与之相关的产业如雨后春笋一般遍地开花,连可观风向,测量风力资源的气象部门,都没少沾光。同样的局面又出现了,一哄而上,谁那会儿敢提反对意见,不是被嘲讽,就是被排挤。最后呢,风电就不仅仅是产能过剩的问题了,还有严重的技术问题。所谓的风电企业,根本就是皮包公司,几乎没有自主研发的能力,都是去欧洲买的图纸,回来黄土高坡建。黄土高坡大家都知道,那不仅有风,它还有沙。欧洲,地中海那风是清新的,我们那黄土高坡的风是浑厚的。那大风车它到底发多少电,我不知道。电线具体架过去没,我也没打听,反正我看了央视财经记者的调查,知道那里一阵漫天黄沙后,风机齿轮卡了,还不知道发电照亮俩灯泡没有呢,高昂的维修费就来了。所以最后风电企业肯定比光伏企业死的更惨。至于其他的那些什么生物医药、物联网、云计算。所谓这些新兴产业都不要迷恋,那都是传说。   刚才说完了出口,下面我们开始谈消费。我们喊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喊了十几年了,各种花样百出的刺激政策推陈出新,诸如什么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反正什么能下乡的都下乡了。结果是这么多的措施,消费占GDP的比重还是逐年下降。其实这个问题各领域也都给出了很多解释,最气人的是央视的五毛评论员说是中国人有钱存着不花。但是这里面我认为比较有说服力的是便是收入分配不合理造成的,这里面主要就是垄断和腐败两大原因。垄断大家都清楚,那些国有企业的收入状况,我们这种被视为铁饭碗的都没法比的,更何况普通的工人农民呢。再一个就是腐败,这个我们更了解,表叔、表哥,房姐、房妹。而普通老百姓,就包括我们在座的各位,除了糊口和日常的生活开销,咱们算算每年自己能存下多少钱。其他的额外支出还可能再有吗?这怎么促进消费?再说我们这其中肯定还有有房贷的,另外还有那些既有房贷,还有车贷的呢?我有一个朋友是咱们区的副科级干部,按咱们现在的工资加上车补,文明奖等差不多每月五千多块,另外还有油补,这在郑州我认为应是中上等能算的收入了,他也这么认为,但问题就是他既有房贷,还有车贷,房子也不大七八十平米,车子也不是什么高档车,十多万的车,节衣缩食每月五千多一分不剩。那我就说他你不能先不买车,或者先不买房,但他是外地人,他说我体会不到他的境况,有车了回老家还是方便,另外房子这是结婚的硬条件,今年三十了还是单身,确实是没办法。但有人会说,那没房没车的还是多数,我说是,我之所以举这个例子,我是想说我这个朋友其实就是中国中产阶级的一个缩影。中产阶级意味着什么?中产阶级首先就是一个国家消费的中坚力量,很多现象表明中国的中产阶级不仅不是消费的中坚力量,甚至还拖消费增长的后腿。   今年的国务院6号文是《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我大致上浏览了一遍,这个意见肯定与社会的预期有差距,这我认为也是源于难产了近十年的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方案难以推出有关。正如中央政治局委员汪洋同志在今年两会分团讨论上提到的,改革就是拿刀割自己身上的肉。那么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必然就是大刀阔斧地破除既得利益格局的改革,这种改革必然招来极大的阻力,甚至可能是拼死抵抗的阻力。我也相信中央肯定有极大的决心去推动这个改革,但是改革的难度很可能是超预期的。但是收入分配不合理的深层次问题不得到解决,刺激消费根本无从谈起,而收入倍增的落实,可能要以物价倍倍增作为前提。   接下来我接着说投资。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在投资,刚才说的消费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那么什么逐年上升呢?就是投资,投资现在已经占到GDP的40%左右。该怎样看待这个数据呢?我们通常称这20年是日本经济失去的20年,那么日本当年在出现经济危机前,投资占GDP的比重也就是30%多,也就是这个比例经济界就称为严重失调了,那么我们现在呢?那是肯定不能再说失调了,应该称之为畸形了。   当然在出口和消费两个引擎都即将熄火的形势下,继续维持GDP的增长的确只能依靠投资了。而投资也主要是以政府基础设施建设与房地产投资为主的固定资产投资。中央政府也是在通过不断地调控力图再改变投资比重过高这一局面,但是房地产的调控是房价越调控越高。而大力整顿地方债务平台,地方债务却是越摊越大,但对于地方债务也的确不敢猛然收紧,因为一旦收缩过猛,GDP增速就会直线下滑。可当前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据官方数据显示已经高达15万亿了,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中,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长已开始放缓,同时支出却仍然在继续增加。   地方政府的大头支出主要就是两方面,一个是负担不断上马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投资,一个就是要养活不断膨胀的人员和不断臃肿的机构,因此地方政府只能依靠不断地扩大债务来维持运转,这无异于寅吃牟粮。当然这里面还在于地方政府的收入,严重依赖土地财政的问题。经济学家许小年在达沃斯论坛上接受专访时就指出,地方政府对于卖地收入的依赖,已经到了像依赖毒品的地步了。如果把土地财政拿掉,很多地方政府立即就过不下去了。财政状况已经非常紧张了,现在财政的情况是,中央政府还有一些余力,地方政府则是非常非常紧张。地处首都经济圈的河北省滦平县,为了给招商来的企业“三通一平”可谓是债台高筑,要么是争取城投债配额,配额争不来,就向银行借,银行借不来,就向机关干部职工借。当地官员在接受调查记者采访的时候,对于那些招商来的企业,也很不避讳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就说,有很多诸如,滑雪场、度假村、旅游地产等项目,都只有个意向协议,有很多企业就是来这吃吃喝喝玩玩,转一圈就走了。地处首都经济圈的县都是这种情况,全国还能有多少地方政府比他那里更具备区位优势呢?   再说房地产投资。前两天在网上看了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60分的一期专门报道中国房地产泡沫的节目。节目的第一个场景就是选在郑州的郑东新区。节目主持人与来自香港的金融分析师,在早高峰时段漫步在郑东新区的CBD商务内环,只能零星看到几辆车驰过。接着他们又到了郑东新区的一个城市综合体。那是一个已经建成很久的商场,但却就像是一个废弃的地方,没有照明,没有电梯,没有一家门店营业。节目接着又相继报道了鄂尔多斯鬼城,上海人迹罕至的英伦小镇。无数外观华丽,却无人使用的建筑,最终沦为了婚庆业婚纱拍照的地方。同时节目组也采访了一个天津的在建项目,据当地官员向他们介绍,那里将成为中国的曼哈顿。但是正在施工的工人则表示他们已经几个月没活干了,据说是项目资金出现了问题,有些工友已经回老家了。万科集团的董事局主席王石也接受了节目的采访,作为房地产商人,他也认为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已经非常严重了,甚至达到了失控的地步。当然这个节目可能只是一面之词,但是我们可以从很多渠道上获取资讯,想必几乎没有人不认为中国房地产业是有严重问题的。美国的投资大师查诺斯最近也指出中国人将会因房子丧失一生的积蓄,他说中国房地产泡沫已经越来越大了。投资者应该不要再碰房地产行业,以及包括一切与之有关联的行业,包括钢铁、铁矿石等。还记得98由冯小刚指导的电影《大腕》结尾部分俩神经病的谈话吗?其中一个说到,北京将来的房价4000美金起,你还别嫌贵还不打折。现在北京房价何止4000美金啊,现在的房价比那俩神经病都疯狂。

阅读更多

共识网 | 王霖:中国宏观经济的近患与远忧(下)

   上文我从出口、消费、投资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宏观经济的近患。接下来我再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一下中国宏观经济的远忧。   我首先从城镇化谈起,城镇化是近期的一个热门话题,在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种种问题的现状下,城镇化的推进似乎是能够担负起解决许多问题的重任。但真的是这样吗?   说起城镇化不得不先谈城镇化的概念,许小年先生对城镇化概念有一个非常通俗易懂的解释。那就是城镇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自然而然的一个结果,这就是城镇化。而不能说城镇化能够成为刺激经济的一种手段,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的城镇化率大概就是不到20%,我们现在的城镇化率大概在50%左右,那么这30%的增长是怎么来的?改革开放初我们对城镇化有过专门的规划吗?没有吧。有过针对城镇化的配套政策吗?也没有吧。连专家论证会都没见召开过吧。也没听财经媒体在城镇化上有过专门的评论或报道吧。那这30%的增长是怎么来的呢?那当然就是经济发展自然而然的一种必然结果。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当然我也不是就否认中央的智慧。有很多专家提出了各种关于城镇化的解读。但我认为眼下城镇化是能够解决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许多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我们国家有这么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处在消费者物价指数CPI高增长,与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持续萎靡共存的这么一个现状。今年二月的数据就是这样,CPI同比增长3.2%,而PPI同比下降1.6%。我们国家的钢铁行业在这方面的表现最为典型的,有些钢铁企业一段时间里一吨钢就赚一个茶杯钱。钢铁业曾几何时也是多么辉煌的,但近年来就是这么一个情况。所以在当下钢铁、水泥、建材等许多行业都面临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城镇化的推出能够有效吸收他们过剩的产能。也能解决一批人的就业。但问题就来了,这很有可能让城镇化沦为造城运动。   很多力挺城镇化的专家就三番五次的强调城镇化绝不会沦为造城运动。我就想问他们不沦为造城运动,这些企业的过剩产能投放到哪里?钢铁企业敢倒闭一家你试试看,哪个稍具规模的钢铁企业在职加退休的人员没有个几十万。所以造城运动就不可避免。但是造城运动就又回到了刚才的话题,那就是固定资产投资又要疯涨,地方债务就又得扩大,银行的坏账率就得更进一步提升,这也就意味着风险危机的进一步集聚。当然还有些力挺城镇化的专家并不回避造城运动,他们直接就提出城镇化将推动40万亿的投资。我真是佩服他们的气魄。刚才谈到了地方的财政状况,地方是肯定拿不出这么多钱。那中央就能拿得出吗?有些人就说我们不是有外汇储备吗!外汇储备不过也就是十几万亿人民币,就算拿来用在城镇化投资,那也是杯水车薪。而且大家也知道08年的4万亿投资到现在都有很多后遗症,那还敢再来个40万亿投资吗?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也指出,按地方的传统模式推动城镇化将是灾难。可问题就是地方不按传统模式,他按什么模式?让地方政府走别的模式那有一系列的制度障碍无法逾越。所以说城镇化的推进在这里面就有这样一个悖论。   还有的专家提出城镇化让农民进城,能够极大的拉动内需,因为城市人的消费水平,是农村的三到四倍,让农民进城能够有效的刺激消费,能够让GDP每年以8%的增速再保持20年,到2020年中国将一举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这简直就是做梦。农民进城消费水平确实得提升,因为这伴随的是生活成本的极大提升。现在路边公厕都一块钱一位,我说的这还是男的。农民进城后如果不能迅速就业,连基本的日常生活开销都会难以维持,但是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人进入城市后,是不可能迅速找到就业岗位的。但是这就有人会说,这不是迅速为企业解决了劳动力的问题。但我认为那不一样,过去来城市务工的人员,因其家庭主体还是在农村,所以他的家庭的生活成本还是农村的标准,因此那种情况下他能够接受较低的薪资。但如果家庭主体迁入了城市,他的收入不可能还维持过去的水平,否则他日子过不下去。另外还有就是农民进入城市后的养老、社保、医疗、教育等方方面面这些全都是问题。同时还有就是城市人口的急速增长,电力供应你要跟上吧,水资源供应你要跟上吧,天然气供应你要跟上吧。现在我们可以看看全中国有几个城市不缺电,有几个城市不缺水,有几个城市不缺天然气。再有就是现在的城市规模,政府的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的负担就已经很不轻松了,刚才我也阐述了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一下子再涌进来那么多人,地方政府的负担得了吗?   所以我认为在户籍制度改革,宅基地确权流转等一系列制度改革没有落实之前,城镇化最好不要急于推进。但即使是在有了制度保障作为前提,城镇化的推进仍然不能以“行政之手”去推进,城镇化的演进必须交给市场。   下面我再接着讲金融,金融方面我主要从两大块阐述,一个是货币投放,一个是资本外流。   首先我将货币投放,大家一直以来有一个观念就是认为,全球的资产价格泡沫是因为美国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所导致的。就是说美国一直狂印货币。这个观念我有不同的认识。我先谈中国货币投放量与美国货币投放量近20年的对比。中国自90年代至今,M2增速,就是广义货币供应量,我国是增长了60多倍。美国90年代至今的广义货币供应量是增长了2倍。中国2012年峰值的货币供应量为26.25万亿元,足以抵上5个俄罗斯截止2012年的货币供应量。当前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几近突破100万亿人民币。这什么概念,中国的GDP总量也不过50万亿左右。全球2012年的新增的货币供应量其中有46.7%来自中国,美国只占18.1%要知道美国的经济总量比中国大1倍多。所以你知道中国的房价为啥高了吧,物价为啥高了吧,为啥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了吧。到底是谁在狂印钞票?数据在这摆着。大家应该都知道什么东西越多,他必然越不值钱,但人民币为什么一直升值呢?首先中国30年来以世界工厂的身份为定位,出口为驱动经济的主要动力,当然现在被投资所取代。然后就是人民币的升值能够很大程度上削减资源进口的成本,因为中国并非地大物博,事实上我们资源匮乏。而第三就是人民币汇率稳定有助于我国政治与社会的稳定。所以相对于升值,我不更不能接受的是贬值。还有第四就是热钱流入。   但是,事情正在起变化,人民币兑美元在历经数十年的单边升值后,目前正在出现上涨乏力。人民币贬值预期正在陡然增强。还记得东南亚金融危机吗?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资本(我们一般的认识就是只要一提国际资本就是美国人,不是这个概念,国际资本是没有主权概念的,他们即会是美国人,也会是欧洲人,也会是日本人,也会是中国人。他们也不会事先共谋,更不可能是哪个国家的政权为其背后的推手,因为在他们眼里政客就是端尿盆的。他们就是哪有钱赚就往哪奔,根本就不用商量。)国际资本在发起进攻前就是依据M2与GDP之比测出泰国、香港、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可以贬值到何种程度。最后把这些国家的金融市场冲的稀里哗啦,吃个足吃饱才抹嘴走人。我们刚才也谈到了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100万亿左右,我们的GDP是50万亿左右,我们的M2与GDP之比是怎样的,大家可以自己算算。事实上我们人民币对国内已经是实际贬值了,而对于国际外汇市场我们一直没能实现利率市场化,但是在货币战争开打的今天,实现不实现利率市场化不是以你某国政府的意志为转移的。不久前G20国家针对货币战争一致通过决议,汇率要由市场决定,中国央行副行长易纲同志代表中国举手表决赞同。   下面我再说资本外流。除了上述我讲的制造业回迁,所导致的热钱出走,还有就是精英与富人阶层的不断移民,我们知道加拿大、美国、澳洲是中国移民的主要目的国家,我们时常能在一些新闻上看到,中国富人早已经开始在那里豪置房产,很多人也是不遗余力地把子女送出国外。这势必就要使他们把相当的人民币资产抛售兑换成美元或其它货币,然后通过各种非法中介或地下钱庄把资金汇出国外,当然手段高明的合法方式也有很多途径把资金转移出去,在当前这不是技术问题。另外就是贪官卷款外逃,这个规模也很庞大。大家都知道美元汇率因美国经济和债务问题一直萎靡不前,国际黄金期货价格连续十多年走牛。但事情也正在起变化。衡量美元汇率的指标,美元指数从今年2月份开始突然上升。而国际黄金期货价格从去年的每盎司1700元已经下跌到了每盎司1500多元,同时美元兑日元、欧元、澳元、加元、英镑相继出现升值。而美国的就业、消费等经济数据也自去年下半年开始逐步向好。而美国道琼斯指数更是创出了自1896年以来的新高。而中国股市是个什么熊样大家也都知道。这也就是证明美国这个庞大而又活跃的经济体正在复苏,因此而引致国际资本纷纷抛售各类资产前往美国。当然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我看来也是金融精英。因为美联储实施的量化宽松政策是超高水平的宏观调控手段,他以提高商业银行在美联储的信用来压低市场利率,从而达到刺激经济的作用,同时还保证了很低的物价水平。你说高不高。我们中国的宏观调控则是放松货币CPI通货膨胀上去。收紧货币GDP下来。一脚油门,一脚刹车,而在实体经济不振的情况下,几乎现在完全开始依赖央行的货币政策了,所以说中国老超发货币,老依靠打强心针、兴奋剂、嗑药,最后得形成“药物依赖”来维持运转。当然我也不是埋怨周小川同志。因为中美国情不同,美联储是独立的,他完全可以按自己的既定政策实施宏观调控。在中国你当央行行长,前提是你必须首先政治上靠得住。中国政府第一决不允许GDP下来。第二不可能允许人民币大幅贬值。第三也也决不允许CPI上去。你说周行长咋办?   所以在全球资本回流美国的大趋势正在形成的情况下,中国自然不可能置身事外,中国在过去的经济高速成长过程中自然和人为的吸引了大量的境外资本聚集在中国,一旦他们开始逐渐撤离,摧垮中国经济的第一个多米诺骨牌就倒下了。然而这个时候GDP开始出现明显放缓的情况下,在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撑的背景下,经济增长的期望可能就又会寄托在房地产身上,这时候对房地产业的各种紧缩政策可能会快速松绑,但即使是放松政策,房价也难以在加速上涨了,不过可以在一个时期维持在高位,因为又会有大量的人去购买房子,在绝大多数人的认识当中,中国的房价是不可能下跌的。大家都觉得中国地少人多,房子定然需求量很大。那我就给大家举个例子,日本的人均国土面积应该比中国紧张吧,日本除了东京和横滨的房子贵,还有哪的房子贵?我们曾经看过日本电视剧或者日本动画片的都应该知道,日本多数人居住的房子都是二三层带院的小楼,而且还没70年产权那一说。像咱们这里高层公寓那都是个别几个大城市才有的情况,所以说地少人多是一个认识误区。另外还有一个情况,一般很少有人注意到,那就是中国的大多数房源是掌握在少部分人手里的,然而在这部分人中间,移民是最普遍的情况。所以当这部分人趁着房地产政策放松的有利时机大范围抛售房产的时候,那境况就可想而知了,摧垮中国经济的第二个多米诺骨牌就倒下了。而这个时候从他们抛售资产转化的货币增量,加之原本的货币存量,这还暂不包括央行日常的货币投放,所以这必然招致严重的通货膨胀,以及人民币的大幅贬值。摧垮中国经济的第三个多米诺骨牌就又倒下了。随之而来会是怎样的结果那就可想而知了。

阅读更多

许小年 | 许小年:金融危机是美联储决策失误导致

2011 年 11 月 11 日 来源: 新京报    靠民粹主义无法解决问题    新京报: 你前不久说,占领华尔街运动符合民粹主义基本特征。你认为这种行为是否会产生效果?      许小年: 目前这种状况和我们在经济史上曾看到过。 1929 年纽约股市崩盘,全球经济金融大萧条,大萧条的最初几年和现在是非常相似的。在西方国家,在 1929 年纽约股市崩盘以后西方国家相继进入衰退,民众非常愤怒,在民众和社会舆论的推动下,西方各国的立法者开始加强对华尔街的监管,和今天都很类似。     当时的目标也都是直指一个,就是华尔街,大家认为是华尔街的投机活动制造了金融泡沫,而金融泡沫的破灭引起了上一世纪的大萧条,今天世界各国的立法者和政府对这场金融危机的反应几乎和上次一样。到现在民众开始在美国占领华尔街,但问题的解决不是靠这种民粹主义的运动能够实现的。      新京报: 但是奥巴马已经表态支持了占领华尔街运动。       许小年: 越是在这样的时候学界越应该保持稳定,应该仔细思考问题,而不是跟着舆论潮流走。现在政策的指向和社会的舆论都是加强对华尔街的监管,奥巴马总统宣布他支持占领华尔街,如果美国人要占领白宫怎么办呢?是不是奥巴马也宣布支持呢?他自己配合一下主动搬出去?这都是政客非常拙劣的表演,为了迎合民情,为了应付 2012 年的大选一个非常拙劣的表演,所以奥巴马本人的支持率也理所当然降到了历史最低点,这个一点都不例外,因为这种民粹主义的回应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首犯是美联储,华尔街是从犯    新京报: 既然占领华尔街无法解决问题,你认为这次金融危机的实质是什么?    许小年: 我觉得第一需要研究的是货币政策。在我刚出版的书《从来就没有救世主》里面,好几篇文章里都写到了这次金融危机的主犯不是华尔街,而是华盛顿,是美联储,货币政策在全球化的时代出现了重大的失误,具体表现为从 2001 年到 2007 年这段时间,美国的基准利率长期偏低,这一事实已经由斯坦福大学的泰勒教授明确指出了,这段时间,美联储利率的执行大幅度偏离了以泰勒教授所命名的货币政策规则。   偏离了规则以后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呢?货币超发,市场上流动性泛滥,导致从 2001 年开始美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增速提高到接近 10% ,这都是有数据的。次级按揭这样的金融创新也正是在那个时期出现的,由于银行信贷的供应过度,首先是货币超发,然后是银行信贷的供应过度,在美国制造了战后历史上最大的资产泡沫,这就是次级按揭支持下的房地产泡沫,这个也都是有数据的。   华尔街什么时候不贪婪?什么时候不想投机?它永远想投机,人天生就是机会主义者。华尔街有没有它的问题,当然有,但不是首犯,首犯是美联储,华尔街是从犯。首先需要反省的是货币政策。    新京报: 但是华尔街的一些金融产品例如次级贷款、 CDS 的确是这次危机的直接成因,是否也应该监管?      许小年: 现在大家都说金融创新过度,华尔街投机等等,这个要政府来监管,政府来监管我也同意,但是你别忘了,政府监管和市场创新都是既有收益又有成本的,在市场出事的时候人们很自然的反应就是政府要去管,但是大家想没想市场失灵的时候如果靠政府管的话,政府失灵了怎么办?     我们需要抛弃这种市场失灵靠政府的简单逻辑,要具体地分析政府监管的成本和收益,以及市场化的成本和收益,那么在监管方面出现的漏洞出现的问题到底在哪里?这个要深入下去研究,不是骂一声华尔街的贪婪就能解决问题的。     

阅读更多
  • 1
  • ……
  • 3
  • 4
  • 5
  • ……
  • 31

CDT/CDS今日重点

三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顶端新闻|反对调休的声音,不能装作听不到

更多文章总汇……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