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知远

韩寒:与世界保持距离

29岁的上海郊区青年韩寒迄今经历了两种身份:一是成绩不佳被迫退学的高一肄业生,二是众所瞩目的大明星。—-关于明星这件事,在二十一世纪飞速变化的中国,似乎没有其他一个人,能够保持十年的“当红”,并且“愈演愈烈”,以至在2010年《时代》杂志评选“影响世界100人”的时候,韩寒得票全球第二,领先美国总统奥巴马。 韩寒自己当然感觉到这种变化。他的书、主编的杂志、过去出版的书,占据了畅销榜;每当社会热点事件出来,年轻的网民们盯着他那访问量5亿的博客,“别急下结论,听韩老师怎么说”;不断的商业活动或媒体采访邀约,使他1390169开头的号码成了名副其实的“热线”,而每个信箱里都躺着一万多封没看的邮件。。。 周围的一切都热闹起来。韩寒却还是老样子。一大家人住在郊区的普通公寓里,穿着不知什么牌子的牛仔裤和非真皮夹克,走南闯北躲开宴席在房间里叫红烧牛肉面,只有“出行”显示出他是“有钱人”,五六辆名车,奔驰宝马跑车房车。韩寒好这个。他十七岁退学的时候,就想当个摩托车手。他第一次拿到版税,就买了辆富康。 所以究竟来说,韩寒十二年镁光灯下的生活,一直在做两件十七岁时喜欢的事:写作,开车。 韩寒曾经开玩笑地设想过自己获得某某文学奖的感言,他会说:其实,我是个运动员。—他的确是正式的全国冠军,最高级别场地和拉力赛双料,运动健将。可惜,赛车运动没那么普及,1600CC的房车也确实没那么快。要是写作的收入能达到英国大婶杰克罗琳那么高,韩寒一定自己建队去参加F1了。他曾和车王舒马赫在鸟巢体育场进行过一场表演赛,输了一秒多。有不识趣的朋友鼓励他,哎呀,要是那个弯转得快一点就赢了。韩寒说,其实不是的,人家开过的许多车,我站到跟前连车门在哪都不知道。 这是一个真实的境况,韩寒其实并不是高傲的人。他觉得自己没什么了不起。他钻研赛车,拿到全国冠军,技术亚洲一流。但是赛车是欧美顶级汽车工业的结晶,到达真正的中心,不是他这一代车手能够完成的使命。包括写作,他也只是坚持自己的理解,写“情怀”,写“常识”,尽量有点意思就好。他没那么刻意,不那么努力。 一个不高傲和不努力的人,乐于自己习惯的生活。例如和一些“同村”的朋友找荒地打实战CS,例如和朋友连续打一个星期通宵的桌球。在韩寒的话语里,“朋友”是个频率很高的词,他的朋友“跨度”很大,有富豪,有明星,但更多的是平常和他一起玩的普通的上海郊区青年。 在所有的朋友中,有文化圈的,媒体圈的,IT圈的,娱乐圈的,赛车圈的。但是,韩寒不属于任何一个圈。他常常在饭局一半的时候才来,不喝酒,说话声音不大,被淹没在人群中,丝毫没有明星强大的气场。一直到饭局末了,人们才发现“那不是那谁嘛”,赶紧过来拍着肩膀“留个电话呗”,韩寒就笑咪咪地告诉人家 “1390169。。。” 后来韩寒就又得罪了不少人,主要原因是两个:一是不接电话。二是迟到。 那边的“朋友”着急,说这电话是你给我的啊,不是说有事联系嘛。或者场景是:你不是答应今天过来的嘛,这都签到了怎么人都联系不上? 根本的原因是,韩寒觉得没什么大事儿。无非就是赚点钱,露个脸。做不做,早或晚,有什么要紧。—–韩寒17岁就成名,许多人夸,许多人骂。他赚过许多钱,又花了许多钱。他没有体验过有压力的受管制的不自由的生活。 所以,为什么非要去露这个脸呢?为什么非要3点钟到场呢?你不喜欢我又有什么要紧呢? 这就是韩寒无声的回答。 但就是这个“不靠谱”的青年,他的确是这时代里巨大的偶像。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代表着一代和其后的几代人—–从韩寒开始,中国进入到“新中国人”时代。他们出生在1980或以后,那时文革已然彻底结束,国门已经开放,计划生育政策确保每个家庭将资源投入到这惟一的孩子身上。这孩子启蒙在光明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身体发育在“欲望年代”(1992南巡讲话后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化),到1998上大学,高校大幅扩招,而1999年互联网开始普及,让这一代人与世界同步 作为这一代人杰出的代表,韩寒比同辈多了天赋,让他在十七岁成名、有钱。让他不再接受不靠谱的教育,让他获得自由,获得与世界保持距离的权利。然后,他变成了一个真实的人。不拘泥,不虚伪。想说什么就说,想得到什么就取。后来,他成为卓尔不群的领袖,他获得信任,他本质上以“输出价值观”生存。 韩寒本人也认识到这一点。于是他说:要是哪天我不“红”了,说明大家都这样了,社会就进步了。我等着那一天。 韩大师说这话的时候,轻描淡写,意味隽永,当场有个智慧的朋友十分肯定地预言:韩寒十年以后会出家。他本人听了以后哈哈大笑“我不行,至少有一根不清净”。但是,那位朋友只是诡异地笑:悉达多本来是王子,贾宝玉集万千宠爱与一身。再老一代的才子王朔隐居。而韩寒,他在而立之前,就已然得到世界,并且依稀看到了“空性”。 如你所见,你是在花花绿绿的《时尚芭莎》看到韩寒。 他一直与世界保持距离。 问题是, 你相信他十年后会出家吗? 来自路金波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7a4bd101017age.html 因为盗链严重,而我们服务器带宽有限,所以图片设置了防盗链,请见谅。 如果您的阅读器看不到图片或视频,请移步原文链接: http://luo.bo/6917/ 本文小编:梁萧 标题: 韩寒:与世界保持距离 发布时间:2011/04/12, 14:30 萝卜网 Copyright © 2010 – 2012 分享国内外精彩网事。 更多精彩欢迎您订阅 http://feed.luobo8.com/ ,欢迎网友 投稿 推荐文章。 广告一则: .me 域名全国最低价,首年仅需45元,续费130元促销中! 本站导航: 萝卜网 | 淘宝导购 | 在线视频 | 视频搜索 您可能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韩寒厦门大学演讲 朋友眼里的韩寒 许知远:韩寒受推崇是庸众的胜利 黄士诚与韩寒 年度思想家韩寒,让谁汗颜? 无觅

阅读更多

《解读刘晓波》香港出版 纳不同评价作公民读本(图)

本届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刘晓波至今系狱,关与其人其文仍被大陆官方封锁之际,一本集结了内外知识分子关于刘晓波文章的公民教育系读本月底将在香港面世。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丁小的报道。       图片:《解读刘晓波》封面 (编者提供本台发表/丁小) 由信息自由观察工作室编纂集结四十多位海内外知识分子相关文章的《解读刘晓波》一书3月25日起将由溯源书社作为“国情教育•公民教育书系”读物在香港推出,由田园书屋发行上市。希望将刘晓波的奋斗、坚持、挫折与自省,他的命运和意义展现于读者。   编者介绍该书集结的文章来自刘晓波的妻子、友人,民主路上的海内外同仁;作家、学者、公共知识分子;也有同样走民主路、但对他持严重异议的人士。尽管内容具有很大争议性,但选取基于言论出版信息自由的原则。   编者称:“推出这样一个读本是一次尝试提升读者公共关切、激荡读者家国情怀的朴素努力。”   北京民运人士陈子明在刘晓波获奖后评论并质疑官方宣传的文章,也在收录之列。他周三接受本台采访时说,刘晓波获诺奖的影响会是潜移默化的:“会是比较积极的影响,但不会那幺快的,还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官方对这个还是封得很严实的,但我看微博这些民间舆论还是会变着法儿会提到。”   对于《解读刘晓波》一书其余内容陈子明并不了解,但他认为提供更多刘晓波的资讯会是很好的公民教育:“青年人如有幸读到这本书,对刘晓波的思想有些了解的话,我觉得对于普及公民常识、义务、民主意识,还是有帮助的。   而书作者中,除了刘晓波的妻子刘霞目前被严密隔离失去自由,公共知识分子冉云飞目前被以颠覆国家政权罪拘留。   作者还包括丁子霖、鲍彤、胡平、王军涛、王丹、吾尔开希、周舵、封从德、杨建利、梁文道、许知远、廖亦武、余世存、崔卫平、李劼、曹长青等。同时也一并编入了授予刘晓波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典礼情况。   海外民运人士杨建利说:“我觉得是很大的事情,无论对于中共还是任何一个关心中国前途的人,刘晓波获诺贝尔奖已经成为政治生活的一部分。中国民众也从一开始的兴奋变为慢慢传播来了解刘晓波,尽管传播速度会受到信息封锁的影响。我相信会引起反思,因为刘晓波本身在中国对一般民众来说是非常不一般的现象;第二能在这本书里对关于刘晓波不同意见进行比较,对他们也会是非常新鲜的方式,未来即使中国政府进行信息的钳制,但大趋势是无法改变的,中国老百姓会越来越自由地接触信息,而且越来越自主地分析,有它们独立的思想。”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丁小的采访报道

阅读更多

姜瑜吵架——当删贴成为习惯

  海外的媒体,都在嘲笑“姜瑜吵架”。说为上个星期天的那事,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女士,在90分钟的对外记者会上,与驻华外国记者吵架近1个半小时。于是,我想到这题目:姜瑜吵架——当删贴成为习惯。   有人在我《谴责与制裁是没有国界的》文后匿名跟贴:“老顾,你的博客又有几个被关了,打不开了。已阅已经传阅了所有的大作。”看罢,我的鸡皮疙瘩,由然而起――你看就看呗,博客原本就是给人看的,是不?又何必“传阅”?且这“传阅”,本是官话。将来,会不会也给我弄个什么“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呢?   想想都怕呵!远一点的,有著名思想家梁漱溟与毛澤東的纠结。毛澤東曾直言不讳道:“您要的这个雅量,我大概是不会给的!”近一点的,有刘爱卿上书――吾皇制宪。其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再近一点,有 冉云飞 、江天勇、滕彪……等等。   就我自己而言,不过是说点真话、不愿人云亦云罢了。后果,是一中國知名作家想发表点文章,竟成了痴心妄想;出书,那更是妄想加妄想。最有意思的,是前年、我在新浪博客招惹了韩寒;结果,是被新浪封杀,特务还追到我的搜狐博客,扬言要“喝茶”等等。   前时,我文中提到“顾晓军纪念馆长”王晓阳,有人问:人还活着,咋已有纪念馆了?其实,那时、被逼的连死的心事都有了,啥“顾晓军纪念馆”呵、“提前告别网友”呵、“菜刀”呵……等等,均出自那时,幸亏王晓阳率老郭学徒、废话一筐……等诸多网友鼎力支持,才打败了那特务狗官。   大家说说,我恶搞韩寒,那特务着哪门子急呢?是韩寒的那《独唱团》里,有那特务的股份呢?还是韩寒本身,也是一特务呢?今日之中國,是特务政治、警察统治。警察能满大街都是,特务能不无处不在吗?   博客之类,事虽小,但反映出的是文明程度。当一个执政者,想到要“管理”社会时,那么,他已经把自己凌驾于社会之上了。是不是这样呢?我以为:一个国家也罢、一个执政黨也罢,“当删贴成为习惯”之时,那新闻发言人和与会记者吵架,也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欢迎发表、转载、引用本文与观点)   顾晓军 2011-3-3 于南京   作者:顾晓军 中国报道周刊 , 2011-03-04. | 添加评论 | No comment 原文地址 姜瑜吵架——当删贴成为习惯 通过Google Buzz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Twitter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RSS 全文订阅 通过电子邮件 全文订阅 文章分类 时事点评 . 欢迎大家投稿, 点这里 发送投稿邮件 相关日志 2008年,我们奉演什么? (0) 麻将并非天生就是赌具 (9) 马肖兄弟,想说爱你不容易! (0) 除了下跪,只有愤怒 (9) 长歌当哭,笑对人生 (0) 酱缸 (0) 道上的一点事情 (1) 车轮下 (0) 负责任先生 (0) 谁为自杀负责? (0) 说说许知远批评韩寒 (2) 该为“盲流”一词羞愧了 (0) 论荆轲 (2) 虐待“歧见”何时休? (0) 草民与将军--祭洛阳大火活生生牺牲掉的309人 (0) 老宅变“故居”,何必急于为余秋雨修坟? (7) 罪孽与拯救 (4)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2)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0) 父亲给我留下一道题 (2) 照片门 (2) 杞人为何忧核? (0) 杂侃“平均” (0) 杀人不偿命,欠债要还钱 (2) 有心解决问题,何须追问网友姓名 (0) 无知者无畏 (0) 教我如何再短信 (0) 敌人可恨吗? (0) 摊派—“贡献”—“自愿捐赠” (3) 按比例抓反面典型愚蠢可笑 (4) 我看文怀沙事件 (0) 我们要做什么样的国民 (0) 我们的低品质生活 (8) 我们为什么不聪明? (0) 成也、败也 (2) 患癌十年被轮岗 唯有残生付强梁 (0) 必须终结擂台的喧嚣和浮躁 (1) 当皇权无法伸到地方 (0) 当幸福可以数字化 (1) 废止“糊涂”政令,不能“糊涂”了之 (0)

阅读更多

许知远:社会的溃败

有毒的奶粉、使用残疾人的工厂、屠杀小学生的案件,到一个比一个令人更为瞠目结舌的腐败官员,整个社会的是非不分、黑白不辨的态度,它们都让我想起「抽心一烂」这个词汇,而在上海这个短暂经历,又提醒我。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S词条】梅大高速塌方事故

【文章总汇】哥大学生抗议风波

四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中国“最网盘的导演”,唤醒恍如隔世的疫情记忆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