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知远

许知远 | 偶像的阴影

一 我立刻被他的声音征服了。我听不懂台语,却完全沉浸在讲话的音乐感中,这音乐感因为低沉、哀伤、时隐时现的背景乐曲,而更难抵挡。它似乎蕴涵着无限的离愁、悲苦、怨屈。 最初,我以为这是录音播放,过了一会儿,才意识到这是陈水扁本人在说,一个句子接着一个句子,像是一个浪潮推一个浪潮。 这是吴王霞“头七”的日子。37年前,她的女儿嫁给了一位青年律师陈水扁,谁也未曾料到这桩曾被百般阻挠的婚事,最终缔造了台湾的第一家庭。然后所有的荣光又化作苦涩,总统身陷囹圄,全因身体残疾,总统夫人才逃过一劫。这位岳母则仍表现出倔强的性格,曾用扫把驱赶前来访问的记者。 这是一桩事先张扬的奔丧。当吴王霞的死讯在2011年最后一天传出时,它激发了微妙的感受。马英九与蔡英文的竞争日趋激烈,青年人期待即将开始的跨年晚会,一个85岁老妇的命运仍无法忽略。 关于陈水扁是否应该奔丧,该在哪天奔丧,奔丧时能否去掉手铐脚镣,这些争论持续了好几天。这场选举太过平淡,人们总算找到了一点戏剧化的情节。台湾人知道,他们的陈前总统,或许欠缺治国之能、清廉操守,却从不欠缺戏剧化的能力。 从三级佃农之子到台大毕业,从民主辩护士到民选总统,从两颗子弹再到阶下囚,总有一种莫名的力量冲突围绕在他身边,而命运也和他开了玩笑:作为贪污的前总统,他坐的监牢,正是20年前作为民主斗士坐的那一间。铁窗也没能挡住这种戏剧感,在狱中,他手不停歇地写作。他给尼加拉瓜总统、中国共产党总书记写公开信,把美国总统告上法庭——因为他没有执行六十年前的《旧金山合约》来占领台湾。他投书报纸公布别人的秘密,主题从李登辉到自己的女儿,他还试图指导民进党的五都选举…… 他的生活像是不落幕的连续剧,即使观众已经厌倦,情节过分荒唐,主演者却不愿离场。他在传达这样的信息:要么相信他是清白的、是一个为了台湾人民背负十字架的圣徒,要么就要承认“你们谁都不干净”。 而这一次,他让女儿从狱中带出公开信,来支持独立参选的陈致中角逐立法委员,他不仅不理会民进党的人选,还把蔡英文的“宇昌案”荒唐地联系到他个人的贪腐案——他们都是国民党政府的司法不公的受害人。他一直在循着这样的逻辑:为了民进党的利益,他可以不顾台湾的前途,而为了个人与家庭,他则可以抛弃掉民进党。 一个外来者很难理解陈水扁的冲击,他激起台湾社会最热忱的期望,最终的结果却是幻灭。“我仍像一只折翼的小鸟,坠落在一渊不见底的深谷。”李筱峰写道。他还把这痛苦放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来看待:“这次的伤痛,比起大学时代因写文章批判国民党的党化教育而遭政大勒令退学还要难过;比过去遭国民党特务跟踪、打小报告、窃听电话、检查信件、干扰求职等压迫还更痛苦;比起任何一次看到国民党的贪污腐化、特权横行更加忧伤;比起任何一次的选战失败还要悲愤!” 这是2008年8月7日,陈水扁家庭的贪腐案在两天前被确认。李筱峰是陈水扁的长期追随者,即使在百万人倒扁的“红衫军”运动发生时,他仍支持这个千疮百孔的“总统”,不愿相信事实。 这种信任既源于信念、也来于相似的成长经验。他们年纪相仿,都是出生于台湾南部的本省人。他们的青春期都是在一个倍感压抑的气氛中度过的,这压抑既来自于政治上、也来自于经济上的贫困,而外来的国民党政权被视作这压抑的源头。 压抑也带来了反抗意识的觉醒,比起李筱峰这样的同代人,陈水扁的政治意识苏醒得更晚,他一直孜孜于成为一名现有秩序下的成功者。但当美丽岛事件发生时,作为那些异议者的辩护律师,他被推上了历史舞台。而历史潮流也正发生逆转,台湾进入一个政治躁动的年代,反对的声音不仅成为可能,而且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共鸣。陈水扁踏上这股潮流,并迅速成为中心人物。 历史充满了嘲讽,那些付出长年牢狱之灾、被迫长期流亡海外的第一代反抗者,在民主转型中纷纷被遗忘,他们曾令人赞叹的英雄精神,似乎不适合这个已经开始的、喧闹的民主时代。而陈水扁则成为了某种桥梁,他与这些反抗这有关,同时也如此顺畅地拥抱新时代。不管是作为立法委员还是台北市长,他发展出一套新的问政风格、政治修辞、竞选战略、管理方式,它不仅是反国民党的,更是中产阶级化的。他的个人经历更是给这种新路线提供了最有说服力的包装。他在诸多方面,都恰到好处地符合台湾社会的心理。他是反抗者,却又获得成功;充满悲情色彩,却又温暖、可爱;他精明能干,却没有任何强人色彩。 当他在2000年当选“台湾总统”时,尽管票数远未过半,却赢得了台湾人衷心的支持。人们期望,台湾历史与现实纠缠的种种情结就此解开,开始一段新旅程。 但李筱峰们发现,“宣称要对抗国民党黑金政治的陈水扁,竟然也‘国民党化’……国民党的腐败与专制,激发起有志气的台湾人追求民主与争议的心志;然而这个家庭的腐败,却打碎了追求民主与正义的善良人民的心”,而“陈水扁的崛起与失落,带给我们的是二战后这一代台湾子弟的共同梦碎与忧伤。” 二 在前往台南的高铁上,我读着两卷本的《信任与背叛》,编者邀请来自历史、政治、社会心理、媒体、社会运动不同方面的学者,共同剖析陈水扁与陈水扁现象。它的雄心一目了然,陈水扁的失败不仅是个人的,更是整个台湾社会的,他的行径是一个扭曲、失衡的社会心理的征兆。 这也是一本被低估的书籍。在2011年2月出版时,它激起的反响大大低于出版者的期望。台湾政治就像是一幕加速的肥皂剧,谁还会对重温旧剧情感兴趣?但不幸也正在于此,人们以为看到的新剧情,不过是另一个拙劣翻版。全赖人们的记忆力短暂,仍看得兴致勃勃。 在阅读与半睡间,我抵达台南。在搭乘出租车时,意识到很多排队的人和我一样,是为了目睹奔丧事件。一名昔日民进党要人、如今的电视名嘴,就站在我前面。 陈水扁的奔丧,让我第一次感到某种期待的戏剧性,也第一次感到某种节奏感。 1月3日,媒体发布最后一次民调的数字。此前,民调的数字彼此冲突,却仍是了解这场纷繁选举的指标,在大雾中,一盏假灯也总比没灯要好。但现在,一切似乎蒙在雾霭中逐渐发酵。原本沉默的也不再沉默,也是1月3日,张荣发公开宣布支持“九二共识”。出生于一九二七年的张荣发,是台湾最后的企业巨人之一。他身经日治、两蒋时代,仍是这个全球化时代的商业巨子。他的表态既出人意料,也在意料之中。他是民进党的有力支持者,更知道他的事业成功,多么依赖于两岸的稳定。他的表态,让一贯镇定的蔡英文都陷入慌乱,她很不舒服地撒了个谎。 在台南市的新营区殡仪馆,警察、新闻记者、陈水扁的支持者占得满满的。支持者人群被警察切成了一部分。少部分人拥在灵堂这边,更大一部分则在对面的空地上,有几位还站在矮矮的榕树上。他们举着颜色不同的旗帜与看板,有的是当地的立法委员的选举旗,有的是标明自己的态度,有骂马英九的“台奸,卖国贼,万代不得好死”,有支持民进党的“小英上台”,更多的是为陈水扁喊冤的“阿扁无罪”。他们举着旗帜,神情凝重,像是集结的队伍,随时等待统领的命运。 统领正在念悼词,这哀伤、深情的语调曾让整个台湾沉醉,如今,还有多少人相信他? 再没哪里比此地时更能体验台湾社会的分裂了。在北部,没人再怀疑他的贪腐,而在这里,人们仍义愤填膺,坚信他蒙受了不白之冤,正是这种情绪把陈致中推向了明星议员。 我的道德判断也一时模糊,可能因为我听不懂他政治意味浓烈的讲话内容,或是我从未对陈水扁感到切肤之痛,也可能我为纯粹的葬礼仪式打动,当陈水扁的母亲颤巍巍地从车中走出时,我感到一阵心酸,衰老与行动迟缓给予她一种特别的尊严。死亡再度让这个家庭获得短暂的团聚。 死亡与亲情、团聚与离别、罪过与无辜,这一切都是摄像机镜头下完成的。我从未如此清晰地感到媒体的暴政,当陈水扁被警察围着走到母亲身前跪下时,一名摄影师高喊:“让开,我他妈怎么拍。”透过人群的缝隙,我看到这位服刑在身的前总统。他的寸头、鼻梁上的眼镜、微胖的身材,面色温和,像是位耐心、温暖的中学教师。 戏剧性来得快,消散得更快。当陈水扁再上囚车,返回台北的监狱后,人群也随之散去,一切都像没发生过。 我觉得意犹未尽,想去看看陈水扁不远处的家乡——官田乡西庄。这是个萧瑟的午后,村里没什么人,唯一的小餐厅上也关门了,老板赶去殡仪馆给他的阿扁助威去了。 惠安宫仍旧辉煌,一旁的服务中心里,几位仁兄正埋头打牌,头顶上的电视正播放刚才的新闻画面。一直到四、五年前,村中还车水马龙。总统府里的陈水扁让家乡成为观光地,人们乘坐游览车而来, 在弯弯曲曲的弄堂里购买扁帽、扁书、扁CD、扁钟、扁照、扁T恤,连当地土产都冠上了“扁”字,被叫扁豆、扁粽、扁面……整个村庄变成了主题公园。 如今,一切繁华散去。不过,在街道旁的电线杆上,房屋的窗棱上系着很多黄丝带,它们在风中静静地飘舞,村民们的心思一目了然——不管你做什么,我们一如既往地支持你。 顺着这一条尚算开阔的马路,我们到了陈水扁的家。他的母亲还未回来,房门紧锁,不过透过矮矮的院墙,你能看到打扫干净的院落和三盆正在开放的九宫格花。 在院墙旁,我碰到四位高雄人,他们也是刚从殡仪馆赶来。当听说我来自北京后,他们表现出由衷的喜悦与热忱——我这大陆人愿意来理解他们南部人的深层故事。 其中一位黑脸、精干的汉子更是滔滔不绝地讲述他的看法。他说起40年前当兵时,如何深受外省人的欺压,说起国民党给他们带来的深切恐惧与痛苦,而陈水扁改变了一切,他驱散了这些恐惧,让本省人能直起腰做人,连他的贪污也是假的,而国民党的行为比这严重、恶劣得多。从“二二八事件”到金门的古宁头战役,再到台湾人的悲情,他都有自己的解读。当我问起这些知识的来源时,他说是那些地下电台,还有我从未听说过的电视频道与学者。 似乎真的存在着两个台湾。我在台北习惯的是一种版本,而在这情感浓郁的南部,是全然不同的叙述,仍有着强烈的受难与抵抗情绪。我感觉到他的愤怒与真诚。如果在高雄的码头碰到他,我必定愿意和他在大排档坐下来,叫上几瓶啤酒,听他所有的故事,他真是个可爱的原教旨主义者……(待续)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本文编辑刘波 bo.liu@ftchinese.com)

阅读更多

OhMyMedia | FT中文网:与刘瑜共进午餐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编辑 王昉 约刘瑜共进午餐,她提议紧贴北京西三环的人民大学西门外的天使食府。我比预定的11点迟到了几分钟,走进餐厅,几乎还没有客人,只在对面高高的窗下瞥见一个纤细身影,笼罩在冬日阳光中。我快步走去,她抬起头来,帅气露耳的短发,棱角精致的脸,一对巴掌大的圆圈耳环,过膝的黑色长靴。这就是“美女政治学者” 刘瑜了。 我对迟到感到不好意思,入座时连连道歉。刘瑜微笑着说没关系,和我一起抱怨了几句中关村附近的交通,解释说,约在这里因为这是家江西菜馆,而她是江西人。哦,我想,我原以为是因为你的母校情结呢。 “七零后”刘瑜本科和硕士就读于餐厅隔壁的中国人民大学,2000年起辗转美国和英国,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和剑桥大学就读、研究和教书,直到2010年回国出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早在回国之前,她就因为在国内媒体上撰写的一系列政治评论专栏而为公共领域所熟悉。这些专栏后来集结成《民主的细节》一书,出版后很快跃上各类畅销榜。她善于把抽象的政治拆解成生活细节和常识,在时常混杂着焦躁、戾气和炫弄的公共讨论中,她的文字亲切、理性又不失调侃,被许多年轻读者赞为“不装不端着”、“深刻又好看”。因为她对美国式的选举民主、制衡制度和权利意识的推崇和维护,她在知识界被笼统划分至“右派”阵营。 我们叫来服务员,开始点菜,我请刘瑜代办。她快速翻看菜单,简单问了问我口味上的偏好,几乎在一分钟内决定了午餐内容:石锅凤爪、蒸洄鱼、清炒豌豆苗、干贝冬茸羹,一壶铁观音。 “我在点菜上特别有效率,”刘瑜合上菜单,露齿一笑。“一般是翻到哪页就点哪个菜”。 “没点猪头肉吗?”我问。我们就都笑了起来。 我最初结识刘瑜的文字,并不是她的政治观点,而是她记录留学生活的随笔集《送你一颗子弹》。一个女博士,还是政治学女博士,用几乎小女人的细腻和伶俐笔触描写清冷孤悬的海外生活,读来让人莞尔。其中一篇《对猪头肉的乡愁》,描述的就是她在遥远的纽约上城回想起人大食堂“那一盘子晶莹剔透的猪头肉”时的齿颊生津。 铁观音上来了。我斟上两杯茶,茶香在暖洋洋的正午阳光中晕开。这是北京入冬后难得的一个天空湛蓝、阳光澄澈的日子,坐在阳光中的刘瑜显得越发白皙,眼神灼灼。餐厅里开始走进别的客人,声音有些嘈杂起来。我问刘瑜:你回国一年多了,比起国外简单的生活,现在热闹多了吧? “有点太热闹了,”刘瑜说,皱了皱眉。她说,刚回国时,觉得有些朋友总该见上一面,一轮之后就会清净下来。“但后来我发现它没有停下来的趋势,它是一个ripple,会不断扩散。” 刘瑜减少了社交活动,大半年没有做媒体访谈,专栏也减到一个月一条。但是政治、公知、美女和清华这几个标签,让她很难真正避开公众目光。她要出席的活动,在 豆瓣上总有年轻朋友们奔走相告。她的名字开始和梁文道、许知远这样追随者众多的时政评论人并列,作为推荐人出现在新书的腰封上。尽管不常写,她的专栏文章总是刚一发表就会被大量转发和引用,微博上也有63万粉丝。(在共进午餐和此文发表之间,刘瑜在对韩寒方舟子间的笔战发表了几条微博后,留下一句“去冰岛了,大家玩好”,删除了所有微博,但粉丝数量不降反升至67万)。 在清华校园里,刘瑜每周二晚的公共课《美国的民主》总是非常火爆。我曾在三个月前潜入清华“偷听”了她一堂课。因为预先了解到抢座的难度,我在课前四小时就预先到达,能容纳百来人的教室已经坐了三成,没坐人的位置上也都放上了用来占位的书本。到开课前一小时,连课桌间的两条走道上都已塞到无处落脚。那堂课的内容是美国的选举制度。刘瑜概述了美国各级各类复杂甚至“折腾”的政府选举体系,告诉学生们“政治可以是件阳光平常的事,不需像某些国家那样你死我活”。 师生们在课堂上都颇有默契地只谈美国,但问答环节仍然不可避免有所投射。一个学生问,这么复杂的选举体系,难道不会降低效率吗? “效率并非人类追求的唯一价值,”刘瑜答道。“不管三七二十一推倒房子的确可以很高效,但问题是,在这个过程中是不是还有其它珍贵的价值被践踏。” 服务员端来了石锅凤爪。一个圆型石盘上,十来个暗红油亮的凤爪吱吱冒着热气,辣香扑鼻。刘瑜说这是一道江西菜,她每次来这个餐厅必点。谈到上次去听她的课,我问,到清华一年多,对中国大学生感觉如何?和剑桥的学生相比有什么不同? 刘瑜答说,上她课的学生是个“self-selected group”,可能无法代表整个大学生群体,从很多学生身上,她还是能看出中学教育塞在他们脑中的东西。“但他至少有困惑,对与既有观念不同的事物,他至少不会有那种一触即跳的愤怒和抵触。”刘瑜语调轻快,话间很少斟酌,但是用词精到,让我想到在网上看到的各种“刘瑜语录”。 那么有没有什么事情,让你对中国的高校教育感觉不舒服?我问。 “在教学上,目前为止校方没有人干预我。”但在研究上,她偶尔还是感觉不安,比如在看到教育部招标的课题时。 “很多课题都加上了‘中国特色’几个字:‘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中国特色的民主’、‘中国特色的国家与社会关系’…… 这让我觉得,很多课题只是让你去为现有制度和意识形态作论证和辩护。” 那么你打算去适应吗,我问,还是说这样的事情多了,你会想逃? “我觉得,和开拓新的学术自由一样重要的东西,是你怎么利用现有的自由,”刘瑜答。“有些学者不花时间做研究,写不出东西,但老觉得是政治迫害的结果。” 我们一边严肃讨论着学术自由,一边在口中急切分解着弹牙多汁的凤爪,因为火辣而嘶嘶吸着凉气,这个场景让我暗自忍俊。还好干贝汤此时上桌,白润絮状的蛋白着干贝仁,浓稠甘甜,正好解辣。 “还有一种人,”刘瑜顿住,少有地停了几秒,“他们既欠缺学术好奇,也没有多少社会关怀,对他们来说这个工作就是一个饭碗。这样的人,就算是给他自由,他也未必写得出东西。” 这话直白得让我有些惊讶。事实上,回国后的刘瑜并非总是鲜花铺路,在互联网上也遭遇了几场伏击,针对她的学术能力或政治观点。先是一位自称同样有海外留学和执教经历、网名“双色玫瑰”的人攻击她学术功力不深、发表论文少、不思钻研学问而甘当“媒体公知”。后有清华研究生兼辅导员王清礼在观察了刘瑜的博客和微博后,“震惊之余”,建议清华学生不要选修她的课。还有人因为她父亲在政府任职,给她贴上“官二代“的标签。 对于观念立场上的抨击,刘瑜反应平静,认为思想间的冲撞是一个多元社会里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谈及对她学术能力的质疑时,她的语速有些加快。她说,过去两年发表四篇论文,其中两篇是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上的英文论文。“就好象说,我的同事每个人都有一个学术的小山包。我也有一个学术的小山包,但我在公共领域里有一个更大的山包,大家看见大的那个,就以为我没有小山包。” 刘瑜只是过去一两年中遭受公开质疑的众多公众人物之一。一方面,造假成风加上舆论放开,让“质疑”成为时尚;另一方面,一些明星学者们被公众寄予了过多期望,既要深刻严谨到能上专业期刊应付晋升要求,又要浅显酣畅到能在网络上一呼百应。或许因为曾受质疑之苦,刘瑜在“方韩大战”中,对质疑本身提出了质疑,因而被归入“挺韩派”,尽管她曾明确说过并不认同韩寒的许多观点。此皆后话。 说话间服务员端上了大盘的清蒸洄鱼,纤薄嫩脆的鱼片上盖着厚厚一层青葱和鲜豆豉,色味俱佳。我们交流了对这个菜的喜爱,埋头吃了几口,话题转向她对中国社会的近距离观察。我问,一年多前你刚回国时对媒体说,你对中国持“审慎乐观”态度,现在呢? “对一个事情有一个判断,和对它有日积月累的亲身感受的确是不同的,”刘瑜承认。 她说对中国的长期未来仍然抱有信心,但对三五年内的中短期则比较悲观,因为在过去一年她看到的许多事情:动车事故、小悦悦之死、各种食品安全事故、盲人活动家陈光诚被软禁,让她对中国的治理抱有深深的疑虑,她称之为“鸵鸟的制度”。 “无论这个社会发生什么,它都只出一张牌,就是维稳维稳维稳,就是把声音压下去。这种模式将来三、五年可能会加剧。” 压制加剧的结果呢?引用当下正热的一个词,我问,会革命吗? “暴力革命在中国我觉得不太可能。中产阶级在崛起,城市里住房自有率很高,农民也有长期租赁的土地,everybody has something to lose。所以,中国要么发生有上层参与的社会变革,要么发生像孙立平先生说的那种‘社会溃败’。” 按照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孙立平教授的描述,在一个溃败社会里,道德沦丧,利益集团肆无忌惮,社会向心力急剧流失,社会失去长远思维能力。刘瑜认为,所有这些迹象,都能在今天的中国找到。 “这很可怕,”她说。“社会溃败的成本大部分由底层来担负。我们这样的人,在北京五环内待着的人,基本不受影响。但问题是,你是不是忍心看到这个社会这样?” 刘瑜几次提到“不忍”,说这是让“骨子里还是一个文艺女青年”的她继续留在公共政治领域、有时不得不在网上“与人搏斗”的原因。 可是身在北京五环内的公共知识分子们,真的能体会社会下层与边缘之痛吗?我提到社会上对公知们的一种批评,就是他们只会坐在书斋中摇动笔杆,而不是出现在与不公和压制对抗的前沿。 “对于这种批评,我很欣赏我一个朋友的一句话:中国的进步,不是靠一帮勇敢的人,去触碰勇气的上限,而是靠普普通通的人,一起一点点抬高勇气的下限。” 在这一点上,她表现出些许乐观:“社会知识精英、小资阶层、大学生中间,我觉得median opinion(中间观念)正在偏移、向追求自由民主的方向偏移,这比几个勇士跑到东师古村与陈光诚的看守拼命更有决定性的意义。” 桌上佳肴只消灭了大半,但我们都到了口舌还在渴望,肚子已经满员的时刻。我续上茶,问刘瑜未来一两年的打算。她说,希望在2012年底时出一本发展中国家民主化的书。《民主的细节》虽然卖得好,但有人说这是美国民主,与中国相关度不大,所以她的新书将关注东亚、中东欧国家,它们与中国最有可比性。 未来三五年,她会守着清华讲坛,同时写书写论文,“有些学术债要还”。在那之后,她还没想好,也许去做个专栏作家,也许去旅游。 她最后喝了口茶,说:“如果我是一个美国人,或者甚至今天的台湾人,我不一定会关心政治,因为这些地方政治的运转越来越依靠规则而不是个人。我不喜欢身处对抗,但在中国现在这样的社会,很多事你做不到视而不见。所以要说一些话,做一些事情。” 我招呼服务员结帐,并嘱咐要一张点菜清单。我向刘瑜解释,按照这个专栏的规矩,这个菜单要附在文章结尾。刘瑜闻此要过菜单看了几眼,说担心“看起来不够美观”。看罢她咯咯笑了:“还行还行。” 然后我们挥手告别。 后记:在我们午餐时,刘瑜已经流露出从微博撤退的想法,因为觉得微博上过于情绪化,戾气重,围观各种论战又花费太多时间。“方韩大战”后,她果然清空微博,只留下一句“冰岛”暗喻。在她早前的一篇文章中,她曾经用“冰岛”比喻不用在乎别人眼光的“洁净”生活。发稿前我再次联系她,她回复,这场论战将她眼中微博的那些问题极端化了。“微博上已经有1000个自由派了,第1001个的存在可能不那么重要。我下个阶段还是想写些中长篇的,更学理化的东西,相比之下做这个事情的人少得多,我还是另辟蹊径吧。” 天使食府(人大店)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 腊八豆蒸洄鱼 121元 石锅凤爪 69元 清炒豌豆尖 38元 干贝冬茸羹(两位) 70元 铁观音 58元 合计 363元

阅读更多

【喷嚏图卦20120212】那个年月的政治是猜谜语

免责声明: 以下内容,有可能引起内心冲突或愤怒等不适症状。若有此症状自觉被误导者,请绕行。若按捺不住看后症状特别明显,可自行前往CCAV等欢乐频道进行综合调理。其余,概不负责。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和链接。 每天一图卦,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这个世界 【1】那个年月的政治是猜谜语 @野米加黑 :路透社和美聯社都發了Boxilai星期六和加拿大總理閉門會見時的照片。共三張,路透的是兩張特寫。溫哥華太陽報:「在准許媒體入內的一小段時間裡,聽到哈柏對Bo說:“雖然這星期談成了很多重要交易和簽署了數十億的合約,我想多數的加拿大人注意到的還是那一對熊貓。”」 现场加拿大媒体指出,哈珀于会场内,并未如惯例与薄熙来摆出握手姿势供媒体拍照。而《加拿大通讯社》则报导说,在哈珀谈起加拿大民众对熊猫很感兴趣时,薄熙来一言不发,没有任何反应。 李承鹏 :美国国务院回应此事的诗译版出来了:悄悄地,他来了,挟着一叠不厚的文件;轻轻地,他走了,不带走化妆用的女式假发。内心独白也破译出来了:别问我为什么在滇池喂鸽子,因为我被兄弟放了鸽子。 @凤凰卫视胡玲 :对不起大家,我已经尽了全力,重庆市委周围布满警员,几番拦抢,即便我们是向重庆外办报名,经批准报道,都不允许在路边站着,哪怕只是拍摄哈珀的车队,这里,风声鹤唳,他们很紧张 @凤凰卫视胡玲 :薄熙来与加拿大总理哈珀会谈约一个小时,哈珀向薄强调了加拿大与重庆历史性的良好关系,越来越多加拿大产品正通过重庆的港口运到中国内地,除了经贸,薄熙来和哈珀还讨论到如何加强民众间的纽带。 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与加拿大总理哈珀进行了1小时的会谈。哈珀随后宣布:加拿大重庆领事馆升级为总领馆。 人民日报头版,完全没有加拿大总理访华的任何消息 @缪汶 :【重庆媒体观察】今日重庆日报、晚报、晨报、商报、时报在报道薄熙来与哈珀会谈时用的全是新华社通稿。此前有传言称,重庆方面已接明确通知,报道薄书记需经重庆以上更高部门批准。 @我是李鸿文 : 重庆日报:薄熙来与哈珀 http://t.cn/zOwjFAs ——发新华社稿,书记的名字在副题,没图片;南方日报:汪洋与哈珀 http://t.cn/zOwjF2v ——自采稿,有图有真相。。今天重庆、广东的省委机关报都值得收藏,告诉未来的孩纸,那个年月的政治是猜谜语。 中国拒绝加拿大电视台传送加方制作的哈帕访问的电视片。中方没给理由,加拿大电视台只有到异地用其它方式传送回加拿大。加拿大电视媒体是要通过美联社的电视网络传送电视片段回加拿大,因为重庆的因特网不稳。美联社称,他们告诉中国有关部门这些影像是加拿大总理访问的,结果传统的请求遭拒绝。 @司马南 :【三问汪洋】广东社会黑不黑?为何今天才打黑?如果原来曾打黑,为何打黑照旧黑?重庆原来黑不黑?为何君在不打黑?君在重庆也打黑,为何文强黑又黑?重庆三年搞打黑,君迟三年发龙威。到底打黑是打黑,还是打黑是取位? 【汪洋部署广东打黑】 http://t.cn/zOw5bmG @张闳 :今天有事外出,路過領館區,發現各大國領館門口增加了崗哨,還預備了一種可以扎汽車輪胎的釘墊。 【2】王立军的春节贺卡 @张力奋 :伦敦FT总部,整理春节贺卡。意外发现有一份来自重庆。1月17日发出,重庆公安局信封,贺信签名:龙山书人王立军。一个月前他还是局长。不记得访重庆时与王局长会过面。但作为驻华记者收到这份贺卡,仍感一份心意。贺卡设计也是”龙山书人”,想必是王立军自己动手。卡上则用”重庆警察局”。收藏了。 王立军的贺岁卡:从书法,印和写繁体字看,王局长至少是向往书卷气的。题签时,还用了”龙山书人”,并不知出典。”笃行”两字,事后看,好像也有深意。这张贺卡由他一个公安局长自己设计,说明他还有闲情,很难”非常紧张”。 这是重庆市公安局(警察局)发来的新年贺卡,内有局长王立军题写的新年贺词”笃行”,还有他的签名”龙山书人立军”。贺卡左下脚,一行小字,设计者也是”龙山书人”,看来还是王局长自己做的。近年,中国开始注重软实力,与国际媒体的沟通意愿也提高很多。这份贺卡,也是这个意思吧 @李开复 : 卡片画的是证据鉴识用的DNA鉴识。王立军是证据鉴识专家,常和神探李昌钰合作。 明报:重庆官场流传,王立军受到铁岭的贪腐案件牵连,被中纪委调查,王原来寄望薄熙来可以保他平安无事,春节前有中纪委调查小组抵达重庆,王身边亲信开始被带走问话,令王惊觉失去保护伞,情绪异常激动,对市政府派去对他做思想工作的官员表达被迫上绝路的愤慨,并威胁「鱼死网破」,要实名检举薄~~~ 【王立军的2月6日-2月9日】8日凌晨,王立军离开美国领事馆。警方办妥手续后,将王立军带走。8日稍晚,他被送上飞机带往北京。2月9日,王立军被移交中央纪委接受审查…… @杜君立 :孔庆东赞美卡扎菲,卡扎菲死;赞美金正日,金正日死;赞美王立军,王立军倒;孔庆东还在赞美…… “休假式治疗”一词横空出世,让国外媒体猝不及防,几家国际性媒体对这个词的翻译也很不统一,路透用的是vacation-style therapy,卫报和Time用vacation-style treatment,最啰嗦的BBC翻成holiday-style medical treatment。 【3】惠特尼-休斯顿离世 格莱美获得主、美国著名歌星和演员惠特尼•休斯顿(Whitney Houston)逝世,享年48岁。警方说,这位流行歌坛巨星被发现死在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内贝弗利山市一家酒店里。当局正在调查她的死因。根据TMZ最新消息:惠特尼被发现死于浴缸中。 休斯顿获得六次格莱美奖,专辑和单曲唱片销量超过1.7亿张,是全球唱片畅销最多的艺人之一。她1985年推出了以自己芳名命名的唱片集,在全世界销售了两千五百万份。多才多艺的休斯顿从乐坛步入影坛,主演了《保镖》(Body Guard)和《等待梦醒时分》(Waiting to Exhale)等走红影片。近年来,她因毒品和酗酒而问题缠身。(voa) 【4】我当选村代表了…( @健婉 ) 11日,汕尾乌坎村通过村民无记名投票推选出107名村民代表及7个村民小组组长。参选村民7923人,投票率超过80%,选举现场有投票流程图作指引。有村民说:“有选举权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写票、投票的感觉很高兴、很幸福。” @健婉 :有人问我:怎么会去参选村代表?而我的理由是自私的。只是为了能有机会,帮爸爸完成他未完成的事… @WK鸡精 : @健婉 薛锦波之女 得票455票! @新启蒙熊伟 : 下图为11日的乌坎选举会场大门进口。昨天进会场时,村民担心我会被政府阻拦,专门安排两个村民保护我,为我准备了工作人员证胸牌,里面准备了十多名村民骨干在门口接应我。但很顺利。 @WK张建兴 : 武警严把会场出入口 @新启蒙熊伟 :鳥坎连夜公布了村委会选举选民榜。可能3月3日选举村委会,周六,便于在深圳等地工作的选民回来投票。乌坎人民是英勇不屈的。和许知远, @洪锐潮 , @庄烈宏 ,等很多朋友在一起喝啤酒,喝了很多,大家很高兴。一时的挫折算什么,再来。乌坎万岁。 【5】故事最早是从这里开始的 @潘福祥 :晚上先是从微博看到“铁岭常务副市长袁卫亮尸沉沈阳护城河”的消息,震惊不已。遍寻辟谣信息之际,看到“抑郁症”身亡的声明,悲从中来。24年前如椽妙笔的激扬文字、彻夜畅谈时的雄辩滔滔、百年校庆聚餐时疲惫神态下的洒脱机敏,虽清晰如昨,但已定格为对老同学的追忆!宦海沉浮,人生苦短,一路走好! 【6】上海:“疯狂”司机驾比亚迪连撞两车撞死一男并另致一男一女烧死 11日下午3点50分许,浦东新区,一豫牌比亚迪与一出租车双方司机发生争执。比亚迪司机一踩油门,拦挡的出租车司机被甩出伤重身亡。接着比亚迪又连撞另两车,致其中一辆QQ轿车油箱破裂起火,车内一对男女被烧死。 【7】“文采最好”的受贿悔过书 “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时常反复的思索,越是在心中灌注了永远新鲜和不断增长的赞叹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律。”法学硕士、株洲市房产局原产权处处长尹春燕因受贿落马,悔过书开头引康德名言。该市纪委人员称,其悔过书是“见过的处级干部中文采最好的”。 【8】CCTV为何不转播林书豪 @济善园之三慎斋 :今天纽约尼克斯队在林书豪的带领下客场逆转战胜明尼苏达森林狼队,豪取五连胜!图为现场举着“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林书豪加油的球迷。央视会转播林书豪的比赛吗?习副主席访美会现场观看一场NBA比赛,他会看林书豪的比赛吗? 【9】微笑哥:流浪比上班强 河南电视台主持人 @哈喽Sammy 微博称:终于找到微笑哥了,憨厚淳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他跟我说了一句话我瞬间无语了:你们别给我找工作,流浪着都比上班强。我问他为啥?他说他最穷的时候还捡钱去西藏玩了一圈,你能嘛? 【10】粉红色的报纸真好看 @哲子没有戏 :其实也不是人人都在关心王提刑,刚专门冲着“重庆病人”这篇文章买了一份 @经济观察报 ,老婆逛街,我看报纸,这时一个美女售货员眼睛睁的老大的走过来,盯着报纸说真特别!我说是啊,全面报道啊,今天刚出的。她:真好看!我:是啊写的精彩,她笑嘻嘻说:粉红色的报纸真好看…我擦!我败给你了! 【11】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基层收费站 别让小鬼。。。当家了! 长大后成这样了。。。 【12】国王 @龙猫 :看看亨利,有时在美国闲着闷了,会临时租回阿森纳,随便赶上哪场比赛就替补上场,比如打桑德兰,独自跑进禁区破门得分,进球后不发一语,过几天再返回大联盟,当没事发生过,突然觉得这TM才叫国王。 【13】据说明天就要开学了 【14】习近平27年前访美照片曝光 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2月14号即将访问美国,除了首都华盛顿之外,他还将重游艾奥瓦小城马斯卡廷。1985年习近平河北正定县委书记时,曾经领一个代表团去马斯卡廷考察农业技术。美国媒体记者方正走访了当时陪伴过习近平的普通老百姓。图为习近平和代表团一起拜访当地居民珍妮特·劳奇的家。 【15】棉花糖发射炮 当地时间2月7日,在白宫举行的青少年科学展览上,美国总统奥巴马亲自测试一款“火力强大”的棉花糖发射炮。Reuters/Kevin Lamarque 【16】2月4日,南京武警部队营地,一名军官帮助新入伍的新兵整理仪容。Reuters/Leo Lang 【17】你是否希望你辛辛苦苦赚到的钱能以权利的形式为你所有,而不会被非法剥夺 昂山素季: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必须携手前进,不可分割,如果其中一个缺席,另一个也难以持续。你挣到了钱,你的钱安全吗?你自己安全吗?人们都应该想一想,你可以先赚钱,你可以不问政治,不关心政治改革,但你是否希望你辛辛苦苦赚到的钱能以权利的形式为你所有,而不会被非法剥夺。 【18】薄父“休假式治疗”期间接受子女探视 @济善园之三慎斋 :【薄家文革合影】1972年10月27日,被囚禁5年零10个月的薄一波被允许与儿女们在304医院见面。图中左起为薄小莹、薄熙来、薄熙永、薄洁莹、薄熙成、薄一波、薄熙宁、薄熙莹。两个月前,时年23岁的薄熙来和薄熙永、薄熙成刚在周恩来的批示下结束4年零8个月的监狱生活。他们的母亲胡明已于1967年自杀身亡 【19】那场严寒彻骨的雪呀,仿佛一直飘落至今 @草木不深 : 40年前,尼克松访华,按计划翌日游览长城。但前一天突降大雪,持续至下半夜。当晚,北京调动了80万民众扫雪,边下边扫,扫了又下,整整一夜。第二天,尼克松一行80公里飞车直抵烽火台,见一路无雪?整个美国震惊鸟,中国人民自豪鸟。现在回想起那场严寒彻骨的雪呀,仿佛一直飘落至今 当年,长我10岁的姐姐参加了彻夜扫雪,每人发了一个面包,姐舍不得吃,揣在怀里一整夜,带回家给我吃了。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吃到面包,好吃极了。但我妈哭了,因为我姐的手脚全冻了,很长时间好不了。 【20】让一部分人先选起来 政权成立快一百年了,我们好歹也该一人一票选市长了。⋯⋯只要市长是选出来的,哪怕暂时都是党的人,都会顾忌人民,反之就只会讨好上级。只要你不犯法,大不了人民把你选下去,你无非是能力不足,也不用为了保命而躲到美国领事馆去。(韩寒:让一部分人先选起来 http://t.cn/zOwWiEx ) 【21】达尔文生物演化学说 @薛蛮子 :1809/2/12,达尔文诞辰。胡适之言:"达尔文生物演化学说给了我们一个大教训:就是教我们明了生物进化,无论是自然演变或是人为选择,都由于一点一滴的变异,决没有一个简单的目的地可以一步跳到,更不会有一步跳到之后可以一成不变。但狭义的共产主义者却似乎忘了这个原则… 所以武断的虚悬一个共产共有的理想境界,以为可以用阶级斗争的方法一蹴而就,既到之后又可以用一阶级专政方法把持不变。这样的化复杂为简单,这样的根本否定演变的继续便是十足的达尔文以前的武断思想。 【22】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张泉灵 :我爸会几手小魔术,于是我儿一直以为姥爷是有法术的,他一板脸就老老实实。我悄悄下载一版愤怒小鸟攻略,我儿这两天对我仰之弥高。我知道,很快他会长大,会知道很多我们都不知道的事情。过两年我再用这种办法忽悠他,他会无情戳穿我,再过十年他就会忽悠我了,再过三十年他才会假装被我忽悠哄我高兴 【23】冷了就抱在一起吧 下面这两幅照片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一张照片中,印度尼西亚的阵雨过后,12只可爱的小猫鼬彼此抱着、围在一起取暖。而在另一幅照片上,则是日本动物园里的一群猕猴围在一起抵御这个冬天的严寒。虽然这两幅照片上的物种不同,但取暖的方式是一样的。说它们团结友爱并不过分。 【24】我越来越明确地相信我们在向脉脉温情接近 @鹦鹉史航 :聂鲁达,这个“大海深处的诗人”,他乘坐着漏雨的飞机,他在亚洲的街巷,寻访着自己诗歌里的女主人公,他仰望宏伟佛像,也看着人们在佛像影子里小虫子一般钻来钻去,然后他说:“我越来越明确地相信我们在向脉脉温情接近。在垂死挣扎的一刹那,我们知道,决定性的阳光定能射进尚未完全闭上的眼睛里。” @郄斯 : 在《诗和警察》中他说,“我要生活在没有革出教门的世界上;我不会把任何人革出教门。⋯⋯我希望绝大多数人都可以说话、阅读、聆听、茁壮成长。⋯⋯那里人们不会为一条戒律、一句话、一个标签而苦恼。⋯⋯我在为这种普遍存在的、宽广的、没有穷尽的善意而奋斗。” 《聂鲁达自传》 【25】 惠特妮·休斯顿 – I Will Always Love You 1992年12月5日,惠特尼-休斯顿演唱的电影《保镖》主题曲《I Will Always Love You》力压杰克逊名曲《Heal the World》登上英国单曲榜冠军30周,成为上榜时间最长女歌手。这首歌被美媒评为“最伟大的100首情歌”第一名。  格莱美官网宣布将在本届格莱美颁奖礼上设立悼念环节,以怀念在2011-2012年去世的音乐界人士,除了刚去世的惠特尼-休斯顿外,还包括史蒂夫-乔布斯,艾米-怀恩豪斯等人. 链接: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g0MDYyMzQ0.html 【26】你没有如期归来,而这正是离别的意义。 ——北岛 http://t.cn/zOw0hmd  ( @喷嚏意图 ) @冯小刚 :活着就是猜谜语,被一个又一个一厢情愿的假设灌醉,英语翻成中文的读音就叫“完败完”。   爱心天使: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spm=1103uhpN.1-a2hol.4-4mnfug&id=13692652445   来源: 喷嚏网 综合编辑 友情提示:请各位河蟹评论。道理你懂的 喷嚏新浪围脖: http://weibo.com/dapentizk   、 @喷嚏意图 (新浪)、  喷嚏意图 (腾讯) 喷嚏官方淘宝店: http://shop.dapenti.com   广告联系:dapenti#dapenti.com (# 换成 @) 喷嚏电影频道(beta): http://www.dapenti.com/v/index.html 打喷嚏链接: http://www.dapenti.com/blog/more.asp?name=xilei&id=57688 用手机上 喷嚏网 :m.dapenti.com        每天网络精华尽在【 喷嚏图卦 】        喷嚏网官方新浪围脖

阅读更多

爱思想 | 许知远:伤痕与再生

许知远:伤痕与再生 进入专题 : 台湾    ● 许知远       一          我在雕塑园中闲荡,夏日午后的台湾,有一种粘稠的热。如果仔细打量,你会发现标准化的雕像也有细微差别,而其中一些,甚至走样得离谱。在屏东县内埔乡的崇文国小的胸像,他的脸部完全凹进去了,还有一对大扇风耳,它不像浙江人蒋介石,倒像安徽人朱元璋。难道是因为屏东远离台北,对于蒋公的理解也更偏颇吗?          我记得曾荣鉴的反复叙说:要用美学眼光来看待它们。但美在哪里?专制创造美,法老们的金字塔、希特勒的奥运会、斯大林的莫斯科,还有毛泽东的《东方红》,都有特别的诱人之处。它们也是规模的胜利,只有专制力量才能动员如此多的人力、物力完成浩大的工程。蒋介石的雕像,也是规模的胜利。倘若台湾作家林双不的统计值得信赖,台湾共有四万五千座大小不一的蒋介石像。          对蒋介石的个人崇拜可以追溯到南京时代。在一个表面统一、内在危机四伏的年代,领袖崇拜能加强他的个人权力,也能维系政权的某种一致性。这当然也与当时的世界潮流相关,与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德国的希特勒的兴起有关。也像他们一样,蒋介石期望自己不仅代表着现行的政治权力,也是民族传统的代言人。他穿着戎装,在日本受训,雇佣德国军事顾问,娶了威斯理的毕业生,却坚称自己有一颗儒家的心,最重视孝与仁。对一些外来者来说,他有时就像个令人费解的复制品,一些人甚至创造了“儒家法西斯主义”来形容他的统治。          日本人的入侵摧毁也造就了他。他的权力范围退缩到中国内陆,同时,他又变成了当之无愧的中国领袖。在国际舞台上,亨利?卢斯的媒体帝国,把他描述成坚忍不拔的领导人,他与宋美龄构成一对超级明星,是自由中国的象征。而在国内,所有对他的攻击都暂时消隐了,人们需要这样一个抵抗的象征与神话。          这股崇拜热潮在抗战后达到了顶峰。蒋介石的巨大肖像被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而在他六十寿辰的一九四六年,各电影、戏院开演时先要放映他的画像,各学校出版祝寿壁报,各报纸出特刊并印红色,书店里他的著作减价发售,照相馆也有优惠,每一位顾客送他的照片一张。          二          这种方式也被带到了台湾。在台湾光复后的第一百九十二天,第一尊蒋的雕像就竖立起来。而当庞大的国民党政权都退缩到这个岛屿时,这种个人崇拜变得更加迫切。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他是孙的指定继承人,他们二人的思想、形象要占据台湾的每个空间。          不过,倘若比起海峡对岸的毛泽东崇拜,它的深度与广度,都难以企及。前者是无孔不入的极权制度造就的崇拜,后者则松散得多,它密集出现在公开场所,却从未准备进入家庭与卧室。          对蒋介石的崇拜也很难说是自上而下、强迫式推动的。政府、公众、商家、地方士绅、学校、赞助人、雕塑家、制作者、铸造工厂,它们形成了一种生态圈,也是一项庞大工业。          对于雕塑家来说,它既是一项工作,也可以在其中展现自己的技艺,激烈的竞争还逼迫他们提高专业水平。这也是一项戴着镣铐的舞蹈。领袖的形象不仅是他自己,也是政治与权力的需要。     雕塑园区中的一块告示牌上写着谢栋梁的介绍。他是一位知名的雕塑家,而园中收集的一些作品正出自他手。一九七一年,他从台湾艺术学院雕塑系毕业。兵役结束后,他成为一名专业雕塑家,却发现自己的作品一件也卖不出去。一位同学告诉他,因蒋介石去世,各通衢要道、机关学校,都要矗立蒋介石铜像,这可能是谋生的好出路。          一旦开始尝试,谢栋梁发现,雕塑领袖铜像并非易事。台湾当局制订了厚厚一大本的《总统蒋公铜像制作办法》,细致到半身铜像只能做到三个扣子。他也无缘观察雕塑的对象。他只在成功岭当兵时,,远远见过一次前来巡视的蒋介石。他唯一能依赖的是大量的不同角度拍摄的照片。          困难不仅如此。众多雕塑家都卷入这一热潮,这是他们暗淡前途中的希望来源。每个单位征选铜像都有上百件作品角逐。谢栋梁逐渐找到了自己的风格,他要使蒋介石的表情“威而不严”,他还发现自己 “跟坐姿铜像特别无缘,不过立姿和骑马铜像就是我的强项,因为评审对我所塑的蒋介石表情,特别满意”。          他赢得了“蒋介石铜像雕塑家”之称。在铜像需求最旺盛的几年,他每年创作的蒋介石铜像超过三十尊。他不仅养活一家五口,还买了大房子,自由雕塑自己喜爱的题材了。          我没找到台中的谢栋梁,他必不愿意再谈论这段往事。不管多么出于现实所迫,对于艺术家来说,这仍是个污点。近代艺术家的形象,不正是一个权力的反抗者吗?          曾荣鉴最喜欢那尊骑马的青铜像,蒋穿军装,气势威严,他的人生有几个这样的欣慰时刻——北伐成功时,抗战胜利时。但他从不是个有魅力的领袖。一九三九年,黄仁宇第一次见到并聆听了委员长的演讲。他发现“敏捷坚定,爱冒险,有想象力”的领袖在一个多小时的演讲中像一个教练班长一样迷恋于细节,“在和他同地位的战时领袖中,没有人像他一样发表如此无趣的演讲”。          再威严的形象,也禁不起时间的考验,何况这些威严是被精心塑造出来的。在眼前这尊气势逼人的铜像上,从蒋介石帽沿到伸出的左拳之间,结满了蛛网。          三          将近两百尊的雕像,一样的面孔与表情,彼此对视,它激起的不是景仰,也不是愤恨,而是荒诞。不过,在雕塑园的边缘一角,那尊用残片组成的雕像让我震惊与失语。          他端坐着,身穿中山装,右手半握拳,左手拿书,那本书该是《中国之命运》,或是《三民主义》。两肩处是两个空洞,胸部则是一条宽阔的裂缝,至于腰则干脆消失了,再下则是屈起的双腿。          它高六点五米、宽五米,是台湾最大的蒋介石坐姿雕像。它原本矗立在高雄市文化中心前,建造的年份是一九八一年。那也是台湾最肃杀的时刻之一。两年前的美丽岛事件,令台湾的民主运动陷入低潮。高雄正是这股民主运动的中心。如此规模的铜像,是在宣称谁才是台湾命运的主宰者吗?          后来,一切又颠倒过来。二零零七年春天的一个凌晨,上百名警察包围了中正文化中心,巨大的幔布围起了雕像,接着传出刺耳的电锯声。幔布外是抗议的民众,记者则被警察抬走。          答应接收这尊巨大铜像的大溪镇公所在清晨发现,他们收到的不是铜像,而是二百多块废铜片,蒋介石的头孤零零地躺在其中,仍微笑着。一九八一年造价一千两百万元的蒋介石铜像,只用九千五百元就拆卸完了。          雕塑园区中的一块告示牌上写着谢栋梁的介绍。他是一位知名的雕塑家,而园中收集的一些作品正出自他手。一九七一年,他从台湾艺术学院雕塑系毕业。兵役结束后,他成为一名专业雕塑家,却发现自己的作品一件也卖不出去。一位同学告诉他,因蒋介石去世,各通衢要道、机关学校,都要矗立蒋介石铜像,这可能是谋生的好出路。          一旦开始尝试,谢栋梁发现,雕塑领袖铜像并非易事。台湾当局制订了厚厚一大本的《总统蒋公铜像制作办法》,细致到半身铜像只能做到三个扣子。他也无缘观察雕塑的对象。他只在成功岭当兵时,,远远见过一次前来巡视的蒋介石。他唯一能依赖的是大量的不同角度拍摄的照片。          困难不仅如此。众多雕塑家都卷入这一热潮,这是他们暗淡前途中的希望来源。每个单位征选铜像都有上百件作品角逐。谢栋梁逐渐找到了自己的风格,他要使蒋介石的表情“威而不严”,他还发现自己 “跟坐姿铜像特别无缘,不过立姿和骑马铜像就是我的强项,因为评审对我所塑的蒋介石表情,特别满意”。          他赢得了“蒋介石铜像雕塑家”之称。在铜像需求最旺盛的几年,他每年创作的蒋介石铜像超过三十尊。他不仅养活一家五口,还买了大房子,自由雕塑自己喜爱的题材了。          我没找到台中的谢栋梁,他必不愿意再谈论这段往事。不管多么出于现实所迫,对于艺术家来说,这仍是个污点。近代艺术家的形象,不正是一个权力的反抗者吗?          曾荣鉴最喜欢那尊骑马的青铜像,蒋穿军装,气势威严,他的人生有几个这样的欣慰时刻——北伐成功时,抗战胜利时。但他从不是个有魅力的领袖。一九三九年,黄仁宇第一次见到并聆听了委员长的演讲。他发现“敏捷坚定,爱冒险,有想象力”的领袖在一个多小时的演讲中像一个教练班长一样迷恋于细节,“在和他同地位的战时领袖中,没有人像他一样发表如此无趣的演讲”。          再威严的形象,也禁不起时间的考验,何况这些威严是被精心塑造出来的。在眼前这尊气势逼人的铜像上,从蒋介石帽沿到伸出的左拳之间,结满了蛛网。          三          将近两百尊的雕像,一样的面孔与表情,彼此对视,它激起的不是景仰,也不是愤恨,而是荒诞。不过,在雕塑园的边缘一角,那尊用残片组成的雕像让我震惊与失语。          他端坐着,身穿中山装,右手半握拳,左手拿书,那本书该是《中国之命运》,或是《三民主义》。两肩处是两个空洞,胸部则是一条宽阔的裂缝,至于腰则干脆消失了,再下则是屈起的双腿。          它高六点五米、宽五米,是台湾最大的蒋介石坐姿雕像。它原本矗立在高雄市文化中心前,建造的年份是一九八一年。那也是台湾最肃杀的时刻之一。两年前的美丽岛事件,令台湾的民主运动陷入低潮。高雄正是这股民主运动的中心。如此规模的铜像,是在宣称谁才是台湾命运的主宰者吗?          后来,一切又颠倒过来。二零零七年春天的一个凌晨,上百名警察包围了中正文化中心,巨大的幔布围起了雕像,接着传出刺耳的电锯声。幔布外是抗议的民众,记者则被警察抬走。          答应接收这尊巨大铜像的大溪镇公所在清晨发现,他们收到的不是铜像,而是二百多块废铜片,蒋介石的头孤零零地躺在其中,仍微笑着。一九八一年造价一千两百万元的蒋介石铜像,只用九千五百元就拆卸完了。          雕塑园区中的一块告示牌上写着谢栋梁的介绍。他是一位知名的雕塑家,而园中收集的一些作品正出自他手。一九七一年,他从台湾艺术学院雕塑系毕业。兵役结束后,他成为一名专业雕塑家,却发现自己的作品一件也卖不出去。一位同学告诉他,因蒋介石去世,各通衢要道、机关学校,都要矗立蒋介石铜像,这可能是谋生的好出路。          一旦开始尝试,谢栋梁发现,雕塑领袖铜像并非易事。台湾当局制订了厚厚一大本的《总统蒋公铜像制作办法》,细致到半身铜像只能做到三个扣子。他也无缘观察雕塑的对象。他只在成功岭当兵时,,远远见过一次前来巡视的蒋介石。他唯一能依赖的是大量的不同角度拍摄的照片。          困难不仅如此。众多雕塑家都卷入这一热潮,这是他们暗淡前途中的希望来源。每个单位征选铜像都有上百件作品角逐。谢栋梁逐渐找到了自己的风格,他要使蒋介石的表情“威而不严”,他还发现自己 “跟坐姿铜像特别无缘,不过立姿和骑马铜像就是我的强项,因为评审对我所塑的蒋介石表情,特别满意”。          他赢得了“蒋介石铜像雕塑家”之称。在铜像需求最旺盛的几年,他每年创作的蒋介石铜像超过三十尊。他不仅养活一家五口,还买了大房子,自由雕塑自己喜爱的题材了。          我没找到台中的谢栋梁,他必不愿意再谈论这段往事。不管多么出于现实所迫,对于艺术家来说,这仍是个污点。近代艺术家的形象,不正是一个权力的反抗者吗?          曾荣鉴最喜欢那尊骑马的青铜像,蒋穿军装,气势威严,他的人生有几个这样的欣慰时刻——北伐成功时,抗战胜利时。但他从不是个有魅力的领袖。一九三九年,黄仁宇第一次见到并聆听了委员长的演讲。他发现“敏捷坚定,爱冒险,有想象力”的领袖在一个多小时的演讲中像一个教练班长一样迷恋于细节,“在和他同地位的战时领袖中,没有人像他一样发表如此无趣的演讲”。          再威严的形象,也禁不起时间的考验,何况这些威严是被精心塑造出来的。在眼前这尊气势逼人的铜像上,从蒋介石帽沿到伸出的左拳之间,结满了蛛网。          三          将近两百尊的雕像,一样的面孔与表情,彼此对视,它激起的不是景仰,也不是愤恨,而是荒诞。不过,在雕塑园的边缘一角,那尊用残片组成的雕像让我震惊与失语。          他端坐着,身穿中山装,右手半握拳,左手拿书,那本书该是《中国之命运》,或是《三民主义》。两肩处是两个空洞,胸部则是一条宽阔的裂缝,至于腰则干脆消失了,再下则是屈起的双腿。          它高六点五米、宽五米,是台湾最大的蒋介石坐姿雕像。它原本矗立在高雄市文化中心前,建造的年份是一九八一年。那也是台湾最肃杀的时刻之一。两年前的美丽岛事件,令台湾的民主运动陷入低潮。高雄正是这股民主运动的中心。如此规模的铜像,是在宣称谁才是台湾命运的主宰者吗?          后来,一切又颠倒过来。二零零七年春天的一个凌晨,上百名警察包围了中正文化中心,巨大的幔布围起了雕像,接着传出刺耳的电锯声。幔布外是抗议的民众,记者则被警察抬走。          答应接收这尊巨大铜像的大溪镇公所在清晨发现,他们收到的不是铜像,而是二百多块废铜片,蒋介石的头孤零零地躺在其中,仍微笑着。一九八一年造价一千两百万元的蒋介石铜像,只用九千五百元就拆卸完了。          历史也完成了一次轮回。主持这项拆除的正是高雄市长陈菊。美丽岛事件发生时,她是个意气风发的二十九岁姑娘,一名坚定的国民党权力挑战者,并为此付出了六年半的牢狱生涯。          碎片被重新组装到一起。它的规模尤在,漏空处更有一种残缺之美,它的名字是《伤痕•再生》。我试着想象那个春天的凌晨,那夜幕中刺耳的电锯声。我也想起一位当时旁观者的评论:这分明是鞭尸……他们想把蒋中正拉下神坛,却用了和蒋中正一样的方法。”          在雕像前的开阔草坪上,一群儿童正相互追逐。而不远处一家咖啡店正有音乐传来,似乎是张宇的声音,其中的一句歌词是“于是爱恨交错”……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进入专题: 台湾    文章分享到 :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抽屉网 腾讯微博 豆瓣 百度搜藏 更多 本文责编: lizhenyu 发信站:爱思想网(http://www.aisixiang.com ) ,栏目: 天益笔会 > 散文随笔 > 域外传真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49465.html    

阅读更多

一五一十 | 关于韩寒

作者: 黄慕春  |  评论(1)  | 标签: 韩寒 , 公知 , 工具 , 后果 最近一个叫曹豫生的先生写了一篇文章《工具韩寒及其后果》链接在这里,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id=71815 于是,我也写篇评论,根据我现在的见解,答复他。 关于韩寒的暴得大名,我是这样理解的,从韩寒的三重门一出场,我就觉得这个家伙文笔不凡,见识深刻,有时候我们读罗素的数理哲学读不进去,那不怪罗素,怪我们不懂数学和分析哲学,有时我们觉得韩寒的文笔不行,文章浅薄,那是一种“立异恐怖”,要说文章之道本来变化万千没有一定规矩的,只能见仁见智,实际上严格来说,是专家来说话,而非大众,虽然大众可以成为粉丝,或跟屁虫。 在小可看来,以我有限的阅读资源来说,要把文章写成韩寒那样,还真不容易,至少我所见到的什么“公知”没一个有能力写成韩寒那样的,我就不举例说明了,就凭“什么坛到最后都是祭坛,什么圈到最后都是花圈”,这两句话里蕴含的辩证思维和对生活的解悟,我觉得没有点水平的人是说不出也想不到的。刘项原来不读书,那是诗人的俏皮,真正治理天下收揽人心,如世上几个大哲人,还是需要思考和书籍,凭着一些痴人说梦的感性经验,就想给这个世界定位,即是罗兰巴特的新批评也是不敢率意而为的(不好意思,最近耽读罗兰巴特,觉得很多问题很有启发,而且,怪得很越是有新思想的人,如尼采德里达之辈,恰恰都是古典传统的精深研究者,换言之,都有前人的继承)。 韩寒的思想,我曾说过多次,是对于钱钟书的继承,这一派的特点是见得深而说得透,并且文笔也辛辣幽默,把很多需要高头讲章才能说得清楚的问题,如教育的本质,官员的贪腐,社会的愚昧,都驾轻就熟地表达了出来,而又那么年轻,自然很受年轻人的喜欢,与追捧,所以严格说来,每个人的成名,都有他的独到之处,不过是多少的含金量的问题罢了,并且,大众向来愚昧,虽然他们也孤苦,于是我们尽管可以蔑视韩寒前排的那些不知所谓的粉丝,但是我们不能怀疑韩寒从某种程度上起到了一个“新闻联播”的作用。少了一个韩寒,那么中国不知还要多少年轻人如在梦中,所以青年人追捧韩寒,总比看ccav强的太多。 至少韩寒教会了他们独立思考,教会了他们去分析身处的世界和中国的现实,教会了他们去嬉笑怒骂这个社会并用一种反躬自省的态度来看待包括自己言论的一切,这就是韩寒的价值。我敢说。很多年以后,必会有超越韩寒的人站出来说一声,我当年之所以能够不那么呆傻,全拜韩寒所赐,他的文笔,他的俏皮,他对官员的讥讽与不屑,他对中国国情的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反讽,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无穷的启迪。 关于韩寒的几篇文章,其实无论是团队也好,还是个人所作,其实都不是那么重要。说真的,我从来就没有觉得韩寒“投降了”,试问他就是有点不靠谱的地方,我们也要有一种设身处地的”高处不胜寒”的意识,很多中国人总是这样,希望别人突飞猛进,自己捡现成,说风凉话,老实说你如真的那么愤世嫉俗,越南或者云南跑一趟,五四六四都有的买,何必非要别人承认自己是个勇士敢于斗争你才亢奋呢? 改变一个社会有很多途径,知识的熏陶就是一种,在民国时期,有多少如梁实秋鲁迅这样的大人物,都要感激梁启超的新民丛报带给他们的启迪和感悟,与知识的熏陶,对于韩寒,我们有时真的也要这样看,老实说新浪就是当dog也当得不容易,难道他们真的就不知道有人在背地里骂娘,但是韩寒的平台他们还是要照给,而且尺度也是宽紧不一,也dog模dog样的不容易,好比韩寒一样,用骑虎难下或前途未卜,似乎都可以作为一个品题。人,不管在哪个社会,保存自己也是天经地义,何况韩寒的文章我是看过的,杀戮权贵也好,杀戮大众或群众也好,你也不能不承认他至少说中了一部分的事实,我就说了吧,我就没在现实生活中看到几个“耐看”的大众,但是我也尽量不违背自己的良知知道自己该说什么话,才叫人。韩寒应该是明白这个道理的,他有粉丝不是他的对与错,而是一个既成事实,他至少没有如有些所谓的公知天天写些烂文章来迎合自己的粉丝,说来说去,不都是那几套“常识”,老实说我看着题目都想吐,左派啊,右派啊,什么什么民主宪政啊,全无实际,还不如韩寒的几个有根有据的个案,沁人心脾而发人深思。 真的,苛求别人的时候,不妨想想自己,好比方舟子的明清史的研究,与金庸同一货色,还有他的生物科学,有人早在新浪批评但是却不能见天日,奈何!所以,我如果是方舟子 ,我找都要找到亦明先生把他的文章贴在我的文章的后面,公诸天下后世来个“任人评说” 至于中国自由派在中国的霸主地位,我只想说一句,什么时候av也把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或孟德斯鸠的《法意》好生在“读书频道”推荐一番了,你再骂“南方系”是“洋奴”也不迟,至少我看过的那本以赛亚柏林的《苏联的心灵》确实是本好书,而南方系的推荐上榜,也确实没有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卑劣。呵呵。 至于刘女士,老实说她的书我一本也没有看过,但是她的文章我很多倒是浏览过的,也不错啊,都是些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啊,真的,好比什么许知远与熊培云这些人物,恕我眼界狭窄,真的从来没过目过,但是他们的一些言论,倒是很有点西方注重个人权益和公众利益的那一套——调谐,所以,也比党报党刊或者什么“播”耐看吧,所以,曹先生,放过他们吧,还有什么左派右派自由派,你只需问自己,中国现在的贪腐严重吗?有权贵吗?贫富差距大吗?社会公正吗?该怎么解决呢?用乌有之乡的办法好呢?还有用南方系的办法好呢?为什么? 就行了,其他的,真不重要,所以放过韩寒或“们”吧,老实说他的文章和头脑还有勇气,我始终觉得,也许比你弱,但绝对比我强,虽然我也一直在努力哟。 虽然我不是上海人,但我还是要——谢谢侬并新年好。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八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CDTV】“国家只是让你尽量拿不到退休金,其他死不死,活不活它可不管”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