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并口
来自: YesKafei Daily – FeedzShare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12日, 已有 7 人推荐 有多少朋友曾经用过电脑主板上最威武的并口?现在还继续使用着嘛? usb的诞生,开始逐步取代此前常用的端口。到现在大部分外设都可以通过usb来连接,显示器也如是。但过气的并口如果值得怀念,我们可以这样用它:并-串-ps/2-usb!让并口完美复活的兄弟,为了证实它确实能工作,展示出设备管理器里并口的使用状态:
阅读更多发布者CDT aggregator | 8 月 12, 2010
来自: YesKafei Daily – FeedzShare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12日, 已有 7 人推荐 有多少朋友曾经用过电脑主板上最威武的并口?现在还继续使用着嘛? usb的诞生,开始逐步取代此前常用的端口。到现在大部分外设都可以通过usb来连接,显示器也如是。但过气的并口如果值得怀念,我们可以这样用它:并-串-ps/2-usb!让并口完美复活的兄弟,为了证实它确实能工作,展示出设备管理器里并口的使用状态:
阅读更多发布者CDT aggregator | 8 月 12, 2010
来自: 我们爱讲冷笑话 – FeedzShare AV party – FeedzShare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12日, 已有 10 人推荐 今天楼主在河南卫视看到一个帮人设计签名的广告。 反正很诱人的。 其实播过很久了,我一直没有去试。 要人编15加自己名字,发到1066666655,如15郭靖。 发了以后就能收到专家设计的签名,联通公司提示每条2元。 今天咬咬牙,拿起手机打过去了. 但当我发了许多条短信以后,仍然没有签名,而是一个个问题
阅读更多发布者CDT aggregator | 8 月 12, 2010
来自: 对牛乱弹琴 | Playin’ with IT – FeedzShare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12日, 已有 16 人推荐 李开复离开谷歌中国创办创新工场,已经快一年了,期间我从未去过位于清华科技园的创新工场。今天中午,我第一次吃到了那里的免费午餐——不如谷歌中国的丰富、高档,但很家常、很可口。 创新工场的办公环境,可以说拥挤不堪,但似乎有种魔力。工友们乐于呆在这里,或许这就是白手起家的那种感觉吧。不过很快,他们就会搬到第三极大厦,四倍于目前的办公面积。 创新工场从第一天起,就承载了很多的怀疑。李开复似乎并不在意,他只是为了自己的一个愿望,原本就不是为了打消别人的怀疑。尽管他也承认,创新工场一年来的发展,很多都跟最初的设想不一样。比方说,没有预期的那么多跨国公司的高级人才加盟,互联网大公司的中高层加盟的也不太多,同时,体内孵化也并未成为创新工场的主流,主流是带项目加盟,创新工场负责配置人员、资源,优化商业模式。不过李开复说,按当初的设想,创新工场一年后的状况应该可以打70分,实际上他现在愿意打95分——远远好于预期。 开始大家都习惯按孵化器的模式来理解创新工场,李开复说,创新工场其实是一个介于孵化器和风险投资之间的角色。他希望创新工场每投资100个项目,可以有两三个达到10亿美元规模,二十几个达到数千万到1亿美元规模,即使有七成的项目都会失败,创新工场也是成功的。不过眼下,他要求所有的项目,生存第一。 加上实习生,创新工场的人员规模已经达到170人,并且很可能在不远的将来达到300人。目前已经在运转的项目有十几个,大部分跟移动互联网相关,第一个对外公开的是 豌豆荚 ——一个Android手机管理软件。豌豆荚的项目负责人是王俊煜,大学毕业就进入谷歌中国。问他在谷歌工作跟现在自己运作项目有什么不同,他回答:快。开发快,进展快,变化也快。 我问李开复,自己创业,相比在跨国公司做高管,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快。李开复也是同样的回答。在创新工场,似乎所有人都在以四倍速前进。我的朋友黄继新是创新工场的分析师,他每天像打了激素一样到处找项目、看项目,精神十分亢奋。尽管他喜欢办公室的氛围,却常常不敢呆在办公室,一旦被他的老板汪华发现,就会挨批:分析师怎么能呆在办公室里? 创新工场的项目有大有小,小的只有几个人,大的几十人。比如基于Android的手机OS项目,也许人数很快就会达到70人。李开复把一个装了他们OS的手机拿给我看,待机屏幕上没有一个大大的搜索框,因为中国手机用户没有拿起手机就搜索的习惯,他们更喜欢直接打开某个应用。创新工厂的OS集成了一些中国用户喜欢的应用,比如手机阅读、照片修改美化等等。 创新工场关注Android基于两个考虑,首先,Android将在中国进入大规模普及阶段;其次,对Google内置应用的替换实际上意味着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但是特定的手机厂商和运营商,很难做好手机OS,因为他们会努力内置自己的服务,排斥竞争对手的应用。创新工场的手机OS,可以以更开放的心态,满足二三线手机厂商甚至运营商的需要,比如天语。 手机OS作为一个平台,还可以为其他的项目提供发展空间,比方说豌豆荚就可以无缝地与之整合。电子商务也是一样,创新工场不希望投资一个直接卖东西的网站,它更希望投资一个平台,能够将用户与企业更好地衔接的平台。李开复认为,一般的团购模式,是一种难以持续的模式,但若能为企业提供持续的客户关系管理,就成为平台。 创新工场跟谷歌中国有一个重大不同,就是政府的态度。谷歌中国在政府眼中,永远都是个外人,但创新工场却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从减免税收、低廉的办公室成本,到员工的北京户口,甚至有可能创新工场的基金中,会包含来自政府的钱。
阅读更多发布者CDT aggregator | 8 月 12, 2010
作者: 老虎庙 | 评论(0) | 标签: 转型 , 梁晓燕 , 演讲 梁晓燕,这是一个在中国实在太嫌普通的女性化名姓,以至于我在网上搜索,同名同姓者众多,而唯独相关我们所说的这个梁晓燕却只寥寥几篇。这个梁晓燕,曾经叱咤风云的“街头女”,被许多人至今念念不忘的美丽女性正是以她不被俗世所能理解的品质仍然威武不屈地生动在这世上。 崔卫平介绍我找梁晓燕谈公民话题,我便去了。 梁女士对公民话题直抒胸臆,侃侃而谈。您将在下面她的听起来很舒服的修辞之间看出多许浪漫和女性情操,我想那得感谢她曾经接受过的专业师资训练,但你不会以为面前的这位秀气女子也不过是常见的学生会领袖式的做派,习惯于草莓小点,甜腻腻奶油一般的公关热情。也许道上听她的的事情多了,在我的思维里也自然拥塞起无数个关于她的碎片,而这些美丽碎片又一时难以连缀——那年以后她做什么?那年以后她去了哪里?似乎这些年她完全以个人的行动奉献着公益?而那些具体的事务似乎又很神秘……以至我们去拍摄她,也还担心约定的时间未必她在…… 六月,初夏,我在北京梁晓燕的寓所里见到了她,惊讶的是她竟住的与我本一个街区。也许因此,我们很快以邻居的感觉开始了谈话。 那天晚上,我在案头整理白天的拍摄资料—— 一片布艺、一纸书签、一副墙画、一尊雕塑,那是从梁女士家采撷而来的事件背景和花絮。那其中有几样形容粗陋却透着分明扑鼻土腥的杯垫、玩偶和木质圆雕不禁令我浮想联翩…… 当问起梁女士这些年所投身的边穷地区公益教育事业的情况时,梁女士却谈的很少。尤其让我惊讶的是她甚至主张对这些绝口不提,包括我们采访的话题中也尽量绕行。梁女士透露出从事这些事业的人才真正感受得到来自某些方面的压力。“公民是在践行中成为的,只有去做公民你才是公民。”或许我可以拿来她在演讲中所提到的这么一句来诠释她的内心。 应梁晓燕的要求,我们把她谈“努力走向公民社会”放得稍后一些。这样我们直到挨过十多集后的今天才正式推出。此刻,我在宁夏自治区一个偏远的小镇旅社里。白天我是沿着黄河行进的。夜里我就有了很好的时间来思想这些迟发的精彩。很尴尬,我不能对梁晓燕其人多说些什么了,因为在我,她尚算一谜。[写并制作于宁夏中卫] 视频地址在这里 http://24hour.blogbus.com/logs/72846366.html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0 个评论 老虎庙的最新更新: 钟:黄河万里溯源行(011) / 2010-08-12 08:50 / 评论数( 3 ) 殷德义:努力走向公民社会(022) / 2010-08-10 09:32 / 评论数( 4 ) 甘沟驿的穆斯林:黄河万里溯源行(010) / 2010-08-08 19:11 / 评论数( 3 ) 周曙光:努力走向公民社会(021) / 2010-08-07 12:38 / 评论数( 9 ) 张耀杰:努力走向公民社会(020) / 2010-08-06 12:21 / 评论数( 3 )
阅读更多发布者CDT aggregator | 8 月 12, 2010
作者: 章文 | 评论(1) | 标签: 中国特色 , 害人不浅 最近我们做了一篇深度报道《“执行难”的新解药》,讲得是最高法院利用党委的领导力量协调其他19个部委,联动解决长久以来困扰法院的“执行难”问题。 其中,最高院执行局局长俞灵雨在接受专访时指出,执行难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现象,如果不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很难解决。 用他的原话来说,当下的中国国情是这样的:一方面,中国有几千年的封建传统,皇权的思想比较重。社会大众法制观念、意识都比较淡薄。不单单老百姓如此,政府部门也是这样。另一方面,现有体制是一种高度中央集权的体制。党是领导一切的力量。我们解决很多难事、大事,都需要靠这种体制上的优势。如果仅仅是从法律的角度去分析、求解,不现实。 俞的这番话令我深思。他是最高院执行局局长,位高权重,可谓体制内法律界精英人士,智商和见识自然非寻常人可比,其对中国现实的了解更是超出一般人。 在多年的法律实践中,“执行难”久拖不决,不仅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利,且让人对司法判决产生怀疑,极大地损害了法律的尊严。身为法律中人,且直接负责“执行”工作,俞想必也是经历了痛苦、困惑和彷徨。 完全依靠法院的力量,根本无法保证判决的顺利执行,最后迫不得已求助于党和政府的力量,让渡司法的一部分“独立”换回看得见的“实体正义”。 这究竟是对还是错呢?真是一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啊!这种不得不屈服于中国国情的现象,到处皆然。 例如,媒体本该超然于权力之外,独立行驶报道和监督权,但在中国国情下,作为喉舌的它,往往要视其后台老板的势力大小而做选择性的报道。后台小的会自觉地远离敏感题材,后台大的则胆子也大,下到地方上还可能充当“钦差”。 例如,检察机关本应独立办案,依法行驶监督和起诉权,但在中国国情下,被当作工具使用的它,往往要看政法委(代表党委)的脸色行事,起不起诉、以何种罪名起诉不是根据证据,而是看政治需要。同样,法院的独立审判权也经常被权力和金钱所左右,产生不少冤假错案。 还有,大学里本应是教授说了算,现在则是行政化严重,一个博导的地位还不如一个小处长,因为各种现实利益的考量,前者往往要向掌握权力的后者点头哈腰。 种种事实,都昭示着中国国情的坚硬与冷酷。在笼罩一切的国情之下,原本直的东西被扭曲了,好像大家都失去了反抗能力。是完全顺从、随波逐流,还是努力突围、妥协求变?这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难题。 即如上面所说的法院“执行难”问题,俞灵雨等人完全可拿国情做挡箭牌,推卸自己的责任,但他们最终选择了妥协,在妥协中前进。不过另一个问题来了,这种妥协虽然解了法院燃眉之急,但是否会越来越丧失自己的独立地位,从长远来看是得不偿失呢? 这让人不由联想到中国的一个成语:“饮鸩止渴”。 无视国情,寸步难行,迎合甚至屈就国情,却有可能迷失了自我。如此两难之下,就不难理解有那么多混日子的碌碌之辈了。毕竟在人世间,理想主义者稀少,有智慧有毅力的理想主义者更是罕见啊!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1 个评论 章文的最新更新: 强官府,弱媒体 / 2010-07-30 23:48 / 评论数( 20 ) 海权较量,中国还嫩 / 2010-07-27 21:28 / 评论数( 17 ) 厅官黄仕明的“杯具” / 2010-07-24 13:49 / 评论数( 19 ) 关于博客、民主以及中国前途的对话 / 2010-07-18 01:04 / 评论数( 19 ) 打造一个纯洁的党 / 2010-07-08 17:15 / 评论数( 15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