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实力

车宏卿 | 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优秀文化支撑迁安矿山基业长青 ——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科技压缩地球;网络缩短历史; 开放排斥落后;多元冲击垄断。                                                               ——宏卿 2012 年絮语   最近一段时间,因为调研和写作量非常大,已经近两个月没有博了。特向网友表示歉意。今以一份调研报告的形式,与大家做一个交流,向大家表个歉意。                                                                           车宏卿   2012/2/17   标签:首钢 矿业 文化 传承 启示 2011 年 12 月 31 日上报首钢总公司领导 2011 年 12 月 31 日首钢总公司王青海总经理批阅 2012 年 1 月 4 日首钢总公司朱继民董事长批示:“请兴宏同志研究如何宣传,比如可作案例,可发给各单位学习思考,并将体会报给党委。” 2012 年 2 月 8 日《首钢日报》头版与第二版全文刊发   首钢日报编者按: 首钢发展研究院吕云生、车宏卿两位同志,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首钢矿业公司改革发展的优秀文化做了总结提炼。本报今日全文刊发,为首钢各单位深入贯彻落实首钢“两会”精神,践行“首钢服务、首钢品牌、首钢创造”核心价值追求,持续推进首钢“创新创优创业”提供参考借鉴。   首钢矿业公司一直是一个出经验的地方。进入新世纪十多年来,矿业公司凭着领导者的率先垂范、管理者的基本功、浓厚的文化氛围、有效的执行力,把首钢人的“创新创优创业”精神融入每个工作单元、每个角落、每位职工心里,矿业公司也因此连续多年为首钢总公司做出突出贡献。 一、领导者越是率先垂范,企业执行力就会越强大 矿业公司执行力强,体现在若干方面:各专业、各领域落实矿业公司发展战略的执行力强、积极推进“创新创优创业”的执行力强、创造学习型组织的执行力强、排除各种困难的执行力强。下面两个例子,可以部分体现出矿业公司的执行力。 领导带头坚持沙里淘金、变废为宝,一线职工积极响应,抢出大量宝贵资源。大石河铁矿提出“资源有限、发展无限”的理念,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眼睛向内、立足自我、多措并举、深挖潜力。 沙里淘金,这个“沙”,就是已经闭坑的 6 个采区的 12 座排土场;“金”,就是这些排土场中含有的少量矿石。大石河铁矿算了一笔账:当时排土场总量高达 3.89 亿吨,按照 6% 的含矿量计算,可以从中选出 2337 万吨矿石,相当于再造一个储量为 2300 万吨的矿山。 为引导和激励干部职工投入到土线回收工作中来, 2004 年 11 月份,大石河铁矿领导亲自上阵,带领全矿干部职工到裴庄、杏山土线去手拣矿石。当时天气异常寒冷,大家手都懒得往外伸,当职工们看到党委书记、矿长埋头从土里往外扒矿石的时候,都被深深地感动了,情不自禁地喊出:“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我们愿意踏遍大石河铁矿的每一座土线,拣出每一块能够利用的矿石。” 2005 年 4 月,大石河铁矿成功引进干式磁选机,对裴庄东排土场进行矿石回收,并继续扩大资源利用范围,年回收矿石能力由生产之初的几万吨迅速提高到 30 万吨的水平; 2007 年,实现年回收矿石 40 万吨的水平; 2009 年入选干选矿石总量完成 185.8 万吨,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大石河铁矿通过成立干选技术攻关学习团队、制定攻关课题、组织参观学习互动交流等活动,有效地解决了干选生产过程中的 20 多项技术难题。实施土线资源干选回收以来,已累计回收矿石 913.29 万吨,资源矿粉 142.6 万吨。土线资源干选项目被认定为在全国冶金矿山开发中具有广泛借鉴意义,并获得 2006 年国家冶金工业科技成果奖。 领导用真情、做表率,始终把职工的安危放在心上,职工就会用生命来捍卫企业的执行力。杏山铁矿把以人为本作为整顿管理、夯实基础的核心贯穿各项工作,矿党委把“能不能与一线职工同甘共苦”作为衡量干部作风是否过硬的重要标准,要求“班子成员必须带头”。 2011 年 3 月 27 日,由于岗位操作不当,造成副井罐笼过卷,无法运行,交班的同志被困井下。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被困职工恐慌、焦躁,不稳定情绪迅速在全矿蔓延,家属纷纷到矿上催促解救。当矿领导带着中层干部沿着副井梯子,背着水和食物爬行几百米到达各个水平面,出现在被困职工面前,并和职工一起在井下等待救援的时候,不安和焦躁情绪逐渐平复。 2011 年 8 月 29 日 22 点 50 分,由于厂家备件质量问题,副井再次故障,职工再次被困井下。时值深夜,备件又需要空运,被困时间可能会更长。当时主井已经投产,矿领导无暇考虑生产,所想的就是如何稳定职工情绪,安全、平稳地渡过难关。当通过指挥中心监控屏幕了解地下情况时,矿领导被深深震撼了: -180 电机车没有停、 -378 破碎机没有停, -428 皮带没有停、主井箕斗没有停, -508 、 -480 、 -330 的同志们也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每小时汇报着生产动态,而且从容、坚定。就这样,被困职工一直坚守了 26 个小时,生产一刻都没有停,拉运矿石 4860 吨,超计划 60 吨完成了任务。 两次事故中的鲜明反差说明了什么?是什么使职工在艰苦环境和危机时刻变得如此坚强、镇定?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领导者凡事用真情、做表率,必然在员工当中产生强大的亲和力。这种亲和力,必然会保证企业的执行力变得越来越坚定、越来越强大。 二、越是遭遇困境,财富越要靠思想来创造 在矿业公司,首钢倡导的“创新创优创业”精神理念,已经转化为具体行动。各单位、各部门在具体实践中,又提出了自己的具体管理思想,并引导改革和发展。 烧结厂提出,“兵马未动,思想先行”。在他们看来,一个企业有没有创新能力,关键要看有没有创新的思想和创新的观念,思想上的领先是创新发展产生不竭动力的源泉。在多年的创新实践中,他们始终把思想观念创新提高到企业发展的高度,通过思想先行,引领企业创新活动地有效开展。 烧结厂共有 259 条皮带机,皮带系统是烧结生产的“大动脉”“生命线”。 2009 年底,矿业公司在多年实施皮带无人值守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推行了皮带系统的“减负”,就是“把过剩负荷减下去,把成本降下来,把效率提上去”。 “减负”工作刚一开始,就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一些同志认为,皮带标准化和创一流经过“八年抗战”,国内同行经常过来参观学习,水平已经够高的了,再干也没什么新花样了;还有些同志认为,“减负”就是单纯地减电机,冒冒失失上手,影响生产稳定就得不偿失了,“减负”不成反而成了“负担”;大部分同志觉得该用的招也用得差不多了,“减负”课题太大,简直就是“老虎咬刺猬,没法下嘴”。 在自满情绪、畏难情绪、迷茫与困惑并存的情况下,烧结厂提出了“解放思想、创新观念,以思想先行引领皮带系统‘减负’工作开展”的要求,并迅速在领导干部层开展了皮带“减负”怎么看、怎么抓、怎么做的解放思想大讨论。厂领导带头对“减负”谈认识、讲思想、提要求,抛砖引玉,拓宽思路;科级干部主动学思想、写体会、定措施,统一认识,明确目标。大家逐渐认识到:皮带“减负”工作,从长周期稳定到追求经济运行,是思想、管理、技术工作的创新,是皮带机标准化和皮带管理创一流工作理论的发展和升华,是精细化管理思想内涵的集中体现。做好皮带“减负”工作,有着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思想先行,解除了困惑和迷茫,带来了认识的提升和行动的提速。他们确定了“没有数学模型和科学计算不允许实施减负”的原则,保证了“减负”的科学性、有效性。以机动科王二林创新的《皮带载荷计算数学模型》为理论典型,使“减负”工作有理有据;以一烧车间创新的混 12 皮带“无磨损导料槽”为“减负”实践典型,以点带面,迅速推广固化。 2010 年,烧结厂创造性地完成了以“减磨损、降电流、不掉料、不扬尘”为指导思想的初级阶段“减负”工作,收到了成效,统一了思想,坚定了信心; 2011 年,他们以“优化品种、规范型号、减线降耗、增胶延寿、科学减负”思想为延伸的第二阶段实践的有序推进,在运输带本体、皮带机滚筒、皮带报废及终身跟踪管理、生产组织减负等方面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当前,烧结厂已进入皮带“减负”的第三阶段:“坚持自主创新,固化已有技术、研储新技术”,正在组织“利用皮带机电流资源强化运行管控”“双螺旋滚筒组研究”等 6 项深度“减负”课题攻关。 在皮带“减负”进程中,思想始终是一面旗帜。思想先行、持续创新,成为烧结厂“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精神支柱。烧结厂的发展得益于创新,在发展的每一个关键阶段,都是依靠思想引领而攻关夺隘。通过思想先行,创造性地开展皮带“减负”, 2011 年,烧结厂皮带寿命明显延长,前 10 个月,运输皮带单耗由每吨 0.97 元降低到每吨 0.63 元,降幅达 30% 。 在耐磨材料厂,“钱是想出来的”绝不是一句空话。市场竞争是残酷的,要想赢得对手的尊重,自身必须具备与对手 PK 的实力。 2011 年,耐磨材料厂在承德的销售市场受到了来自承德本地南高齿钢球厂的冲击。对手目标明确,就是瞄准承德地区最有影响力的首钢球为进攻目标,想借打垮首钢球培育起自己的品牌效应。他们以每吨一万元的高质量钢球的名头与耐磨厂竞争,在首钢承包价基础上,以降价 10% 承包的手段开始全面进攻,南高齿对手放言:“我们找专家算了,也拿你们的钢球化验了,我们球的耐磨性是你们的一倍,你们降 10% 根本不行,而我们能干,只要你们不退我们还降,直到你们退出为止。”降价 10% ,对任何一个用户都是巨大的诱惑,一些用户不惜撕毁合同,让耐磨厂马上退出市场。 面对对手的强势进攻,耐磨厂没有退缩,而是冷静地对对手进行了分析。耐磨厂推断,对手就是想低价进入和占领市场后进行垄断经营。如果退出了市场,再想回来可就难上加难了。看清了对手的目的后,耐磨厂确定“用品牌去赢得市场,靠实力来赢得对手”的应对思路。 两个月之后,竞争对方果然出现了亏损,不得不多次找用户以各种理由要求提价,并主动通过各种关系与耐磨材料厂联系,希望共同开发承德市场,提高产品的价格,用他们老板的话讲:“尽管我们有地域优势和质量不错的钢球,但与首钢球相争确实没有优势,后果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样 PK 很不划算,你们的市场我们不争了。” 就这样,耐磨厂由于分析到位,思路对头,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保住了企业在承德的市场份额。 回顾几年来的工作,矿建公司深刻体会到:思想观念到位和务实的品格,是企业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一些人看来是虚的,但对于矿建人来说,却是一个不断转变观念,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异常艰辛的过程。 2001 年初,由于施工能力差,管理水平低,工期质量难以保证,矿建公司“大活干不了,小活干不好”。职工每月到手的工资才几百块钱,有时还发生活费,工友们结婚随 50 元的礼钱都费劲。越是这样,职工的积极性越低,越不好好工作。过去,矿建公司职工有两怕,一怕别人问是哪个单位的、二怕别人问每月开多少工资。 2001 年 2 月,陈波和杨志勇到任后感觉到,“等”只有死路一条,给大家提出了“生存之路自己闯,美好生活自己创”的理念,引导大家不断解放思想,把思想观念转变到“不等不靠,一切靠自己”上来,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探索创新发展之路。为此,他们开展了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建立内部劳务市场,实行竞争上岗,干就有岗位,不干就没有!按定额进行分配,做到职工挣多少钱到月底自己就能算出来,解决了困扰多年的“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弊端,“干的多拿的多,干的少拿的少,不干拿不着”;在干部任用上,能者上庸者下,有才华、能创效益的人才就有舞台! 就是凭着这样一种不再等靠要,一切依靠职工自己创的信念,管理者让职工逐步看到改革的决心,看到拼搏苦干的希望。 近年来,矿建公司的产值、利润、社会收入、职工收入都有大幅增长。 2011 年 1-10 月份,实现产值 4 亿元,社会收入 3.1 亿元,利润 674 万元,提前完成了全年计划目标,各项指标均创出历史最好水平。职工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一位职工动情地说:“现在,我可以扬眉吐气地说,我是矿建的,每天开着自己买的小汽车上下班。” 三、企业越要做大做强,越要提升团队协同效应 团队建设、协同效应,是矿业公司各个工作单元的共同追求。 耐磨材料厂 2011 年在承德市场上能够靠实力与品牌傲然挺立,实属不易,但是, 2007 年时的耐磨材料厂,却是一家设备陈旧、严重缺乏竞争力的小厂。当时,新任厂长崔勇代表工作班子提出“造球先造人,锻造自己、提升整体”的管理理念,和大家一道有针对性、有突破口、有条不紊地推进管理、技能、技术等基础工作。 “乐于吃苦、勇于战斗、重于求实、善于团结”的长征精神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成为他们通过打造学习型团队,激发员工创业激情的好材料。通过在厂内贯彻“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的市场,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服务”的思想,以及通过和中科院、清华大学、北科大等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极大地提升耐磨厂科研实力及工艺水平,内外兼修,打造协同效应。通过充分挖掘内部潜能,让广大职工积极建言献策,提出好建议、好办法来培育企业的团队精神。通过生产组织上推行军事化交接班制度,来提升企业的执行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水厂铁矿通过团队创新,提升持续发展的软实力。首先,他们着眼于激发全员创新的积极性,大力营造“人人是创新主体、处处有创新课题”的氛围,针对设备运转过程中的疑难杂症,激励职工在平凡岗位上开动脑筋,主动降成本。 2010 年职工提合理化建议 114 项,实施后创效益 846 万元。其次,着力于打造学习创新团队,围绕全年 45 项重点工作,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实现新的突破,创造出新的业绩。 2011 年,“赵新民团队学习室”获得北京市总工会命名的荣誉。第三,针对生产流程中的薄弱环节,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实施自动化改造,依靠职工的小科技、小发明和小创造,提升生产流程的科学管控水平,创出新效益。 烧结厂把厂里的大目标分解为 16 个学习创新团队的小课题,形成了“每个团队都有目标,每个成员都有课题,小课题保大目标”的局面。通过交课题、交责任、压担子,达到出成果、出人才、育文化的目的。 协力公司在实践中体会到:要做到 1+1 大于 2 ,就要深化团队建设,提升学习力。他们坚信,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并把学习创新团队作为人才培养的有效载体,深化领导班子、专业管理和生产操作三个层面的学习创新团队建设。 2010 年以来,三个层面学习创新团队完成创新课题 216 项,表彰“金钥匙”工程项目 146 项,技术创新成果 26 项。 四、越是人人成为创新主体,企业越能挑战权威进逼一流 矿业公司“人人是创新主体、处处有创新课题”,“我的创新我冠名”的生动实践表明,“创新、创优、创业”一旦被企业管理者所掌握,就会变成企业周密的工作思路;一旦与具体生产实践相结合,便会产生应对各种难题的强大创新力量;一旦被群众所掌握,就会焕发出企业变革的巨大推动力。 近年来,矿业公司不断推进创建品牌团队,实施“百队千员”工程建设,着力打造“做精做强迁安地区矿产主业、壮大外部矿产资源业、提升矿山装备制造业、发展矿山技术服务业”四个支撑,不断优化创新资源,各层次学习创新团队成为推动管理和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到目前,矿业公司共有各类学习创新团队 227 个,其中包括球团厂工艺技术创新团队、烧结厂 360 平新工艺团队、水厂铁矿采矿技术攻关团队、大石河铁矿选矿工艺技术团队以及机械厂秦涛数控工作室、计控室 170 吨电动轮电控系统研发团队、水厂铁矿赵新民团队学习室、协力公司刘建军电气技术攻关团队等,团队成员总数达到 2600 人。其中,烧结厂开展皮带“减负”工作以来,广大职工不甘于现状,持续创新,共实现皮带系统自主创新 8 项,李延君防减粒缓冲料库、高瑜在线转换托辊两个项目申报了国家专利,得到首钢内外广泛好评。 在“人人是创新主体、处处有创新课题”过程中,电修公司,靠着坚实的功底、精湛的技术、精准的服务,接连成功挑战世界若干权威厂家,成为矿业公司“创新、创优、创业”中的一大创新亮点。 2010 年 10 月,电修公司为京唐公司 4 台 9537KW 超大超高压电机做交接试验。这 4 台电机全部由德国西门子公司制造,德国专家现场监督调试。在试验过程中,德国专家设计试验程序,中方试验单位负责试验操作。程序要求的试验条件是必须用 30A 以上的直流电源完成试验。但试验现场没有这么大的直流电源。外国专家先后联系三个试验单位,都未能完成试验。在这种情况下,技术带头人冯煜涛另辟蹊径,通过反复计算,大胆调整了微机保护测试仪的原始设置,提供出了 30A 的直流电源,试验结果令德国专家难以置信,恍然大悟后对冯煜涛竖起了大拇指。 2011 年 7 月,天津 LG 化工厂经过调研十几家电机修理厂家后,慕名上门要求电修公司为他们承修 11 台 ABB 高压防爆电机。这是电修公司第一次批量承修国际知名企业的电机,也是第一次承修在化工生产环境下运行的高压防爆电机。这项工作技术等级高;检修时间紧;检修标准高;全程监督严。 LG 公司是韩国知名企业,电修公司提出按检修工艺标准,对所有电机转子进行动平衡试验时, LG 公司明确表示拒绝。但是,电修公司最终说服了这家著名企业,特别是通过做动平衡试验,证明 11 台电机中有 6 台转子确实存在严重不平衡。科学的检测数据使 LG 公司和 ABB 电机生产商两个国际知名企业的技术专家大为震惊,电修公司精细的工作作风和过硬的专业本领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当电修公司在规定时间内优质高效修复了 LG 公司委托的 11 台 ABB 进口高压防爆电机之后, LG 公司从此将电修公司确定为长期合作伙伴。 电修公司电力设备检修团队在不到两年时间内,先后战胜“大唐国际”检修公司和原设备安装单位九冶公司,由辅机设备检修发展到汽轮发电机组全流程检修,完全占领迁钢电力设备检修市场,并成为首钢唯一一家能够全流程检修 30MW 发电机组的团队,这其中靠的同样是敢于挑战权威、能够挑战权威的实力。 2010 年,电修公司电力设备检修团队开发了曹妃甸市场,承揽了京唐公司焦化作业部的一台 25MW 的高温高压发电机组,给业主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受到了业主的高度评价。 经过市场的洗礼,他们不断向更高的起点、更新的目标迈进。 2011 年初,他们承揽了迁钢电力厂 CCPP150MW 发电机组设备维护工作。该机组采用蒸汽、燃气高端技术,设备全部由日本三菱公司制造、安装、调试,目前在我国只有五台。 检修团队进驻 CCPP 机组现场配合日本专家调试设备。日本专家不但技术标准要求苛刻,而且时限要求非常严格。按照迁钢要求, 1 月 30 日,该机组要进行 168 小时的试运行;调试时间每延迟一天,就要多支付日本专家服务费十几万元。但是,日本专家认为不具备试运条件。 1 月 29 日下班前,日本专家提出了 28 个消缺项目,明确要求不能试运,否则,影响设备试运的责任全部由中方承担。为此,电修公司集中了 24 名技术骨干组成了 8 个消缺小组,连夜组织完成了 28 项消缺项目。第二天,日本专家带着怀疑的目光逐项检查后,对电修公司电力设备检修团队深鞠一躬说:“你们的队伍是一流的,可以开机。”他们凭着过硬的本领,既为兄弟企业降低了成本,又赢得了外国专家的尊重。 “人人是创新主体、处处有创新课题”,实就实在矿业公司各单位都承担起了创新的重任。烧结厂发挥团队创新优势,大力开展知识产权创新,注重知识产权保护。 2011 年,有两个项目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其中《一种烧结生产用混合料的水分控制方法》项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大型烧结机二混前置中间仓》项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对技术创新活动绩效具有法定标定意义,能够明显提升企业对外竞争实力。该厂在全面开展科技创新过程中,从源头入手,对每一个科技创新的立项、过程实施、技术攻关、总结分析进行严格把关,对实施效果较好的项目进行认真梳理,筛选出符合专利“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创新成果,组织申报国家专利保护并获得批准,维护了企业的利益。 先进指标,是一流企业最直接、最根本的标志。水厂铁矿自建矿以来,始终坚持不懈地进行工艺技术的革新与改造,持续创新提升各项生产指标,各项技术经济指标长时间处于行业的领先位置,时至今日,采矿各项指标仍然是行业的排头兵, 2011 年上半年,采矿 14 项同行业可比指标中 6 项排名第一, 8 项排名前三,占指标总数的 57.14% 。近两年,水厂铁矿通过不断改进设计和反复试验,研发成功了自动加球机, 2011 年 4 月份,在全厂推广使用。结果表明:球耗由 0.67 千克 / 吨下降到 0.62 千克 / 吨,节球率 7.05% ,年节球的效益达 300 多万元。目前,自动加球机已申报发明专利。 五、好习惯、好传统越多,企业文化就越会根深叶茂 从 2003 年起,首钢矿业公司以“一流的矿业,开放的矿山”为愿景,以全员学习、课题研究为载体,开始了创建学习型企业、建设先进企业文化的探索与实践。 一是群众性“十小促十变”活动。切实尊重职工群众的首创精神,把实践中的小教员培训辅导和小竞赛、小建议、小论坛等学习创新活动,总结提炼为“十小促十变”,在矿业公司推广,紧密围绕经营生产重点工作,持续开展群众性创新活动,促进职工队伍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和技术业务水平不断发生新变化,在对标挖潜、增收节支、技革技改等方面,主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使职工群众的聪明才智切实转化为创新创优创业的实践。 二是“百队千员”工程。在不断深化“十小促十变”活动的基础上,矿业公司深入总结“赵新民团队学习室”等自我出题解题、自我学习提升、自我创新超越的团队式组织的经验,进一步探索学习型组织的规律, 2008 年开始实施了以学习创新团队建设为核心的“百队千员”工程。围绕出成果、出人才、育文化,按照有挑战性目标、有核心骨干、有创新课题、有活动制度、有激励机制、有创新成果的“六有”模式,大力组建领导班子、专业管理、生产操作三个层次的学习创新团队,建立课题研究攻关、互动交流学习、优秀团队评比等机制,营造了“人人是创新主体,处处有创新课题”的浓厚氛围。 三是着力打造“守制、诚信、创新、执行”的矿山企业文化。矿业公司坚持把企业文化建设融入企业发展的具体实践,通过以“练内功、抓养成”为重点,促进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发扬“永不满足、学习创新,知难而进、追求卓越,科学严谨、精益求精,乐于奉献、顾全大局”的矿山精神,形成了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劲动力。 矿业公司注重将习惯提升为机制,并通过强化机制建设,持续增强创新发展的活力。以烧结厂为例,他们坚持每季度以团队为单位征集、确定创新课题,过程中加强检查指导,做到创新有计划,过程有组织,提高了创新活动的有效性;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对创新活动进行综合评比,按季度对管理、科技、群众性创新成果进行验收和表彰,开展“我的创新我冠名”活动,增加了职工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调动了全员创新的积极性;建立创新推广机制,利用“周五学习日”、局域网交流、专业推介等形式,对完成较好的项目进行推广应用,提升了创新成果的价值;建立固化机制,采取资料归档、申报专利、建立创新成果库等形式,固化创新成果,规范了创新基础工作管理。将习惯提升为机制之后,群众性创新活动自发性强、积极性高,通过运用机制进行引导和规范,将创新转化为一种源动力,持续推动着全员创新活动有序开展。 矿业公司最近几年来逐步形成的另外一个好习惯、好传统,就是在矿山子弟学校教育体系中,始终注重创新德育工作思路,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在小学阶段,开设《小学生文明礼仪及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认识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教育。基于以上原因,开发和实施《走进首钢矿山》的校本课程。据介绍,这是矿业公司领导郝总提出来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自己的矿山。在高中阶段,开设《计划人生,追求崇高》校本课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设计,追求崇高的理想和目标,辅助学生把握好高中阶段这一人生中最紧要的一步。 矿业公司子弟学校的层级养成教育,成为矿业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的德育教育,与公司文化养成形成一种良性互动,两者相辅相成,丰厚的文化底蕴托起基业长青的矿山。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大量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成绩的好坏, 20% 与智力因素相关, 80% 与非智力因素相关,在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占有重要位置。 矿山子弟学校的德育教育,也给了矿业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和繁荣以良好的诠释。矿业公司的精髓,核心就是打造出一种优秀文化。这种优秀文化,具体体现为矿业公司干部职工几十年来形成的“正确地看问题”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行为习惯。 六、越是目光与目光对流,越会倍增交流效果 经验交流会,如果举办方式得当,交流方式得当,会议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会议既浪费大量有形成本——大量财务费用,更可怕的是浪费大量无形成本——干群士气的耗损。从会议室出来的人如释重负、尽快逃离的感觉,无精打采、犹如斗败公鸡的感觉,以及垂头丧气回到座位,半天也进入不了参会状态的感觉,都是干群士气耗损的例证。 2011 年 12 月初矿业公司举办的三创经验交流会,为如何倍增会议交流效果,做出了有意义、有价值的探索。 矿业公司的这次三创会,会场摆设简单、朴素:人们被分成台上和台下,台上的人进行交流、台下的人细心听讲;没有太多的声像设备、没有夺人眼球的声像效应,只有一张帮助映出摘要或者数据的银幕;没有鲜花和草木。 但是,交流会议的内容非常丰富:没有套话,全是各自的具体经验介绍;没有矿业公司领导讲话,全是中层干部和职工代表交流。会议交流过程中,只有每个单元的主持人宣读主持词,介绍经验与做法的 30 多名发言人,只有一两位是在念稿,其余完全脱稿,与会场上的参会人员进行目光交流式的演讲。因此,会场的气氛非常好:场下静静听讲,没有埋头睡觉的,没有随便进出会场的,有的只是不时被演讲者打动而发出的共鸣声,以及热烈的掌声。在这种目光交流式的演讲中,在台上与台下的思想共鸣中,矿业公司的核心价值追求、核心管理理念,于无声处慢慢渗透到人们的心田。最后,以专家点评和吴林书记简洁的总结发言而收尾。 这样一种汇报交流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成功的文化宣贯,就是使核心价值理念落地的一种有效方式。建议首钢内部各单位举办经验交流会时,也把目光与目光的对流,作为衡量会议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此,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倍增会议效果,加大首钢核心价值理念的宣贯力度,提升整个首钢集团的管理水平。  

阅读更多

约瑟夫·奈:“美国衰落”不过是一种幻景(上)

—— 美国实力的未来:以主导权和衰落视角观之   摘要:美国目前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未来几十年也不太可能出现“后美国”世界。但美国未来更高明的做法应该是将硬实力和软实力进行有机整合,以响应全球信息化时代新形势下的要求,同时发挥其强大的同盟和关系网的作用。    21 世纪之初,世界权力资源的分配很不均衡。以美国为例,人口总数不足全球总人口的 5 %,但经济总量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一,承担全球近一半的军费开支且拥有世界上最丰富多样的文化和教育等软实力资源。美国现在仍拥有这一切,但是美国实力的未来现在却备受争议。很多分析家将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解读为美国衰落的开始。比如,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就曾断言,到 2025 年,“美国仍然会很强大,但对全球的支配能力将大为减弱。”     实力是指实现国家期望目标的能力,而提供这种力量的源泉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 16 世纪的西班牙靠的是殖民地和黄金, 17 世纪的荷兰靠的是贸易和金融, 18 世纪的法国靠的是庞大的人口和军队, 19 世纪的英国靠的是其工业革命先导地位及其拥有制海权的海军。我们这个世纪则主要表现在方兴未艾的信息技术革命以及全球化,要想更好了解这种变革,我们就必须学会少走弯路。     首先,人们必须摆脱一个理解上的误区:国家衰亡好似器官之衰老。国家与人体不同,没人能预测出哪个国家能够存活多长时间。古罗马在权力到达巅峰后的三百多年里仍然统治着世界,即便到了后来,也没有哪个国家起而代之。与当下流行的这种中国、印度或巴西将在未来几十年超越美国的推断相比,对美国威胁更大的很可能来自现代的异族以及非国家行为体。在一个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上世界里,权力的扩散可能比权力的转移更危险。传统理论认为实力最强的国家莫过于掌握一只最庞大的军队;但在信息时代,提供最具新闻价值的国家(或者非国家行为体)有时也可能胜出。     当今权力的分配方式类似于一种错综复杂的三维立体式的国际象棋博弈。在棋盘顶层,军事力量明显倾向于单极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这种优势不会改变。而在中层是经济实力的比拼,在过去的十多年间,以美国、欧盟、日本以及中国等主要经济体还有其他正在成长的新兴国家为代表,出现了多极化的局面。底层博弈涉及的超国家间关系,包括各种非国家行为主体如负责电子汇款、转账的银行家,贩卖武器的恐怖分子,威胁电子信息安全的黑客,以及像传染病和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挑战。底层的权力分配非常分散,看不出单极或多极,更谈不上谁掌握霸权。     在洲际政治方面,最重要的因素莫过于亚洲开始重返世界政治舞台。 1750 年,亚洲拥有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以及经济总量。但是到了 1900 年,随着工业革命在欧洲和美国的兴起,亚洲经济全球占有量迅速跌至五分之一。到 2050 年,整个亚洲应该可以重新夺取之前拥有过的“半壁江山”。崛起中的中国和印度可能会引发地区不安定,但这种问题不是没有先例,历史会告诉我们国家政策会如何影响最终的结果的。   霸权衰落?     当下有一种理论非常“时髦”,他们把美国的国力与 100 多年前的英国做比较,然后得出“美国将步英国后尘、霸权衰落”的结论。一些美国人对这种“美国衰落论”反映强烈,但美国永远一枝独秀的想法,既违背常理也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衰落”这个词混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是绝对衰退,即(自身的)衰败。另外一种是相对衰退,即他国力量的增长以及对资源更加有效的利用造成本国的一种相对退步的现象。   用大不列颠帝国的衰落来类比美国是有误导的嫌疑。英国当时拥有绝对制海权,建立了号称“日不落”的大帝国。但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英国在全球主要国家的军队规模以及国内生产总值排位中仅名列第四,军费开支也仅名列第三。随着当时各地民族主义运动的风起云涌,维持这个庞大的帝国已经不是自己的财富,而是一个巨大的负担。但说起上面谈到的“美利坚帝国”在行动方面要比英国自由的多。与当时遭受迅速崛起的德国和俄罗斯等邻国压力的英国不同,美国得益于天然的大洋屏障(太平洋和大西洋),美国的两个邻国微不足道。   尽管如此,美国人还是容易陷入“大国衰落宿命论”的怪圈之中。美利坚的国父们非常担心成为第二个罗马共和国。 150 多年前,查尔斯·狄更斯说“如果每一个美国人,一直秉持着这种信念,相信美国永远可能会穷困,永远可能停滞不前,永远内忧外患,那美国就会照他们所预想的发展下去。”上个世纪的后 50 年中,许多大事件让美国的“衰落宿命论”再次抬头,这些事件包括: 1957 年苏联发射人造卫星, 20 世纪 70 年代尼克松总统的经济调整政策以及石油危机,里根时代淘汰“铁锈工业”和预算赤字高企。而接下来的十年后,美国人认为美国仍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现在的民意测验显示,很多美国人又开始相信美国的衰退将不期而至。   一些权威学者哀叹华盛顿政府在处理阿富汗或伊朗问题上无能,他们常引证美国“辉煌”的过去来粉饰他们的论断。美国的实力是不如从前,但那时的美国也绝不是人们认为的那般强大。二战结束后,美国拥有了核武器,经济上成为独一无二的全球霸主。但美国还是对“丢掉”中国无可奈何,没能把共产党赶出东欧,没能解决朝鲜战争的死局,没能阻止北越的“陷落”,也没能捍动卡斯特罗在古巴的统治。以所占资源来衡量的国家实力很少与以实现期望结果划等号。“衰落宿命论”怪圈的出现说明,比起权力资源的变化,人们的担心更多的停留在心理层面上。但不幸的是,这种在国内外流行的错误信念,很容易导致政策制定上出现危险的错误。   中国崛起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很多人将中国视为最有可能赶上或超过美国的有力竞争者。一些人甚至将这种可能发生的情况类比上世纪初新崛起的德国对老牌工业强国英国的挑战。最近甚至有一本来自马丁·雅克的新书出版,题为《当中国统治世界:西方世界的末日和新世界秩序的诞生》。高盛公司也指出到 2027 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将超过美国。   然而中国要想取得同美国相同的实力资源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还有很多自身发展上的困难没有解决。即使真如高盛所言, 2030 年左右,中国总体国内生产总值 GDP 超过美国,两国经济总量在规模上旗鼓相当,但经济结构不会在一个水平线上。中国仍将面对大部分落后的农村地区,中国很快将开始面临计划生育滞后效应所带来的人口问题。人均收入才是衡量一国经济的精确标尺。假设 2030 年后中国继续保持 6 %的 GDP 增速,而美国以 2 %的速度增长,从人均收入水平上来看,中国光想赶上美国就得至少到这个世纪中叶。也就是说,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中国这种可观的经济增速和人口增长很有可能使中国在整体经济总量在规模上超过美国,但这绝不能真的与美国经济同日而语。   进一步讲,这种线性比较并不准确。一般而言,经济发展程度越高,增长速度自然就会放缓。中国这种专制性政治体制在驾驭国家权力方面的确让人印象深刻,但这样的政府是否能在更远的将来继续保持下去,这对于中国领导人以及外界都将是个谜。与建立在民主宪法体制上的印度不同,中国在解决政治参与问题(或者说是民主权利)上至今没有找到出路,人均收入增加后,自然人们要追求一些民主权利。中国政府是否能够制定出一套模式来管理日益庞大的中层阶级,解决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农村贫困以及民族矛盾,人们将拭目以待。   有些人判定,中国将首先挑战美国夺回东亚控制权,进而控制整个世界。即使这一论断属实(其实连中国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下一代的想法),中国是否有足够的军事力量在短时期内实现这一目标有待考证。再者,中国领导人必须要考虑到其他国家的感受,因为现在中国积极开拓外部市场和寻求资源。军事动作过大有可能会使邻国结盟对抗中国,这无疑会大大减弱中国的硬实力和软实力。   中国在亚洲的崛起无疑会受到印度和日本(当然还有其他国家)的牵制,这就让美国在竞争中抢得先机。美日同盟以及美印关系的改善都在表明:中国想把美国的势力从东亚赶出去绝非易事。从这种力量的格局上看,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以及其他跟中国打交道的同时应该鼓励中国更多的负起责任。当然在中国崛起的同时,也要提防中国采取军事行动的可能性。   内部衰败?   有人认为美国的“帝国战线过长”让自己深受其害。但到目前看来,事实并非如此。相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用于国防和外交方面的支出占 GDP 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尽管如此,美国仍有可能衰落,但绝对会不是因为这种所谓的帝国战线过长,而是来自国内斗争本身。当年的罗马帝国是从内部开始瓦解的,一些分析家注意到当前美国政治的这种“乖僻”,预计美国将来会由于国内意识形态争斗、政治体制崩溃以及经济停滞不前而失去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确实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但这种趋势和目前这种沮丧情绪一样模糊不清。   尽管美国有很多社会问题 — 很多问题其实一直都有,但连续来看,没有继续恶化。有些问题像犯罪率、离婚率高以及青少年怀孕甚至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尽管关于诸如同性婚姻以及堕胎合法类的问题,国内各方仍然争论不休。但民意测验显示人们的容忍度总体上有了提升。市民社会活跃,人们礼拜率也高达到 42 %。过去一些围绕移民、奴隶制、进化论、禁欲、麦卡锡主义以及民权上的纷争比现在严重的多。一个比较严重的担忧来自美国可能对内控制移民数量的举措。按照现在的移民水平,美国是少数几个能够控制人口总数下降趋势并维持人口总数的发达国家之一。但一点很可能会因为对仇外心理或对恐怖主义的过激反应采取闭关政策而有所改变。 1910 年,在美居住的外籍人口总数在美国总人口中的比重约 14.7 %,为 20 世纪中外籍移民之最。现在,在国外出生的人已占美国总人口的 11.7 %。但是,在 2009 年, 50 %的美国人支持控制外国移民数量,这在 2008 年时支持该政策的仅有 39 %。经济不景气让这个问题日益恶化。   虽然过快的移民增长率会导致社会问题,但从长远上来看,移民将增强美国实力。美国现在是世界上第三大人口国。 50 年后,排名可能仍是第三(继印度和中国之后)。不但与经济实力有关,考虑到所有发达国家面临的人口老龄化以及养老负担问题,移民能够帮助缓和这种政策性结果的激烈程度。另外, H-1B 签证发放的数量与美国记录在案的专利数量关系密切。 1998 年,硅谷高科技企业的工程师有四分之一来自中国和印度。 2005 年数据表明,在过去的十年里,每四家新开办的技术类企业中就有一家有移民参与了公司的创业。   同样重要的是,外国移民还能增强美国的软实力。受美国移民跻身上层社会所吸引,人们都想到美国来。美国是一块巨大的磁石,很多人把他们自己当成了美国人。许多成功的美国人看起来就像外国人。对于美国的硬实力和软实力,移民不但不会造成任何坏处,反而会帮助加强这两种实力。当李光耀(新加坡国父)断定中国必不能超过美国成为 21 世纪的主宰时,他援引的根据是美国有一种能力能吸引全球最优秀、最聪明的人才到美国并把他们快速融入到那种多元创新的文化中去。中国虽然人口众多,可以从国内发掘人才,但相较于从全世界吸引人才的美国,中国的“华夏中心”文化使其创新度略显不足。   另一方面,美国经济的糟糕表现让人不禁要喝“倒彩”。但请记住宏观经济预测是最靠不住的(就像天气预报一样),据(宏观经济预测)报告说 2008 年金融危机后的十年里美国经济步伐趋将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 2014 年前美国经济平均增速会在 2 %左右。这比之前几十年的平均水平要低,但与过去十年中的增长速度基本一致。    20 世纪 80 年代,很多分析家认为美国经济已经“日薄西山”,德国和日本将很快取而代之。美国似乎已经失去了往日锋芒。然而,现在,即便金融危机加上随之而来的萧条,世界经济论坛组织仍然把美国列为全球第四大最有竞争力国家,紧随瑞士、瑞典和新加坡之后。(中国仅排在第 27 位)。美国经济在很多新兴领域仍然优势明显,如信息技术,生物科技以及纳米技术等。对美国经济持乐观态度的人想通过美国在信息技术生产和使用占据统治地位这一点来证明美国经济的生命力,但其实信息技术并不是美国生产力的唯一源泉。美国在农业创新方面同样表现出众,如果美国继续实行全球开放化政策,必然能够继续催生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经济学家推断美国的生产力在接下来的十年内会以 1.5 % –2.25 %的速度继续增长。   从用于研究开发方面的投资来看,美国仍然是各国中的佼佼者。 2007 年,美国共用于研究方面的投资高达 3690 亿美元,比亚洲国家总和( 3380 亿美元)以及欧盟( 2630 亿美元)还要多。这些投资占到美国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 2.7 %,接近中国总投资的两倍(但是比日本和韩国的 3 %要稍微少一点)。光 2007 一年,美国投资方共申请注册专利达 80000 项,比世界其他国家申请专利的总和还要多。尽管很多报告指出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企业税费过高,人力资本上涨以及海外专利不断增多,美国风险投资企业仍然为国内创业团队注入了 70 %的资金。 2009 年一份由全球企业家精神观察组织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美国是世界上最适合创业的国家。原因主要包括:良好的商业氛围、最成熟的风险投资产业、大学与公司间紧密的合作以及开明的移民政策。   对于美国经济前景其他的担忧大都集中在当前美国经常项目赤字(当前这种水平表明美国欠国外债主的钱越来越多),政府国债数量也在一直增长。用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的话说“帝国就是这么衰落的,从债务的激增开始。”除了针对政府国债近期进行的银行救助计划以及凯恩斯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日益增加的医疗和社保投入,再加上借贷成本,所有的这些将消耗国家未来财政收入中的大部分资金。但有些分析家对此并不以为然,他们认为美国并不会像希腊那么脆弱。   国家预算办公室推算,到 2023 年,美国政府国债将与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 持平。一般来说,在发达国家,当债务水平超过 GDP90 %的时候,经济学家就已经开始担忧。但《经济学家》今年六月份刊载文章指出,“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有两大优势可以让它相对平静应对国家债务 — 它是世界储蓄货币所有国和最大流动资产美国长期国债发行国。与金融危机中对美元信心不足、担心贬值正相反,美元不降反升,债券收益下滑。与能解决影响美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债务危机相比,这种短暂的对美元的信任危机算不上是个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讲,债务问题非常重要。研究显示,从长远上来看,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利率就得随之上调 0.03 个百分点。高利率意味着民间投资减少,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如果政策执行的好,这种利率升高的情况会改善;如果执行的不好,那么就很可能恶化。持续增长的债务可能不会导致美国经济的衰退,但是一定会带来长期的风险。   信息时代取得经济成果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具备一支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队伍。大家都知道美国在这方面做的很好。在高等教育投入方面,美国与法国、德国、日本、英国相比,投入相当与他们的两倍,投入总额占到其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 2 %。伦敦《泰晤士报》刊登的 2009 年全球十大名校中,美国大学占据了其中 6 席。 2010 年上海交通大学列出的全球二十大名校中, 17 所美国大学选入其中。中国大学无一在列。美国是世界上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国家,也是在各大同行评审的刊物上发表最多科学论文的国家,比中国同期刊发的文章数量多两倍,比任何国家都要多。这些成就不但增强了美国的经济实力,对其软实力也有很大提升。   美国教育方面总是做到最好 — 无论是大学还是初高中的中等教育,要么就符合全球标准,要么自身就是全球标准。但是,美国教育也有表现差的地方 — 太多的小学和中学,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教育水平十分落后。这样的话,劳动力素质就不可能跟的上信息驱动型经济的日益严格的要求。目前没有证据表明现在的学生不如以前,但美国的教育上的优势正在慢慢消失,因为其他国家做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出色。如果想满足信息化基础经济的各种标准要求,美国 K-12 的教育系统是非常有必要加以改进的。(未完待续) 作者:约瑟夫·奈 译者: 杨林(译),陈毅斌(校),原载 : 中国改革

阅读更多

译者 |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习近平的电影协议:寻找中国的迪士尼公司

核心提示:对许多觊觎中国市场的外国电影公司而言,它们最关注的就是共同制作中国题材电影的机会,以及能否获得甚至更大份额的票房收入和确保影片的公映。但是存在一个不利条件:它们放弃了创意控制权,因为中方监管机构保留了最后的剪辑权。 原文: Xi Jinping film deals: Search for a Walt Disney of China? 发表:2012年2月18日 作者:Jonathan Landreth 本文由 译者 志愿者翻译并校对 当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周五离开洛杉矶时,他让好莱坞变得更加欢快,他主持了两项协议,使更多的好莱坞电影公司得以进入中国,允许梦工厂和两家中国公司开办合资电影公司,为中国市场制作电影。 这两项协议将增加美国电影制片厂进入巨大的中国市场的机会。中国同意允许在先前同意的每年20部进口电影之外,再增加14部3D和IMAX影片。此外,外国公司现在可以从这34部进口影片中得到25%的片酬分成,现在的限制是13.5%到17.5%。 两项协议中引起人们较大兴趣的或许是合资电影公司,因为出于政治和其它商业原因,它的立足点是动画片制作,这一领域是美国的强项,也是中国渴望开发的一个领域。 在动画巨头梦工厂出品的《功夫熊猫2》去年大获成功后(这部影片在中国的票房收入9500万美元,比美国票房更高),电影公司纷纷希望开发中国巨大的、服务水平低下的市场,随后转而再输出这些电影。对中国而言,动画片是测试自身与世界不断加强的媒体关系的一只试验气球。不涉及性、暴力以及北京审查机构强烈反对的时事政治问题,动画片面向家庭,容易配音复制,使它安全,既可供内销也可供出口,因此可能会在一场跨太平洋的软实力争夺战中冲锋陷阵,而目前好莱坞在这方面占据上风。 天津北方电影集团公司制片人和国际业务负责人唐铭基说:”家庭娱乐片自然不太会受到审查,而梦工厂尤其了解如何以不冒犯中方伙伴的方式娱乐大众。”该集团公司制作出了迄今为止中国最昂贵的卡通片《兔侠传奇》。 虽然现在选定一个中国的迪士尼公司或皮克斯动画工作室,还为时太早,但有了政府的保护与好莱坞的少量帮助,中国的动画片公司正在获得发展。2011年,中国制作了超过100部动画电影,20多部进入影院上映,总票房3亿人民币,是2010年的两倍。据估计,中国有50多万人在学习动画制作,已有2万名左右专业动画人员,在特别设立的动画制作产业园谋生,例如天津的动画产业园,他们获得了政府资助。迪士尼和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公司合作,帮助在海外推广其电视卡通片《喜羊羊与灰太狼》,这是中国国营电视台上最流行的动画片;原创动力公司位于华南的一个动画园区。 过去两年,中国全部电影票房翻了一番,2011年超过20亿美元。 然而,在中国的动画片公司准备挑战世界之前,依然要克服许多障碍。例如,它们尚未制作出一部轰动一时的了不起的大作。3D动画《兔侠传奇》花费了1200万美元制作费,但是去年7月在一次有限的发行中仅仅收获240万美元。梦工厂的一个新伙伴,上海文广传媒集团,正在推销广泛发行一部翻拍1961年的卡通片《大闹天空》,好评寥寥。 观察家们说,目前梦工厂新伙伴之一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SMG)在卡通片的生产方面乏善可陈,但却以那些不叫座、但内容得到认可的电影见长,如导演贾樟柯的《三峡好人》,以及成龙主演的有关清政府被推翻的史诗片《1911》,然而唐铭基说,他对梦工厂与东方传媒结成伙伴并不感到吃惊,后者的发行渠道曾帮助《喜羊羊与灰太郎》成为一部家喻户晓的卡通片。 唐铭基说:”协议双方并一定要在每个方面都旗鼓相当。显然梦工厂在创意方面占有优势,但是SMG已经疏通了销售网络。此外,他们都是国际大公司。”,在天津北影这边,唐先生最近在柏林国际电影节上把《兔侠传奇》卖给了北美发行商,计划2013年制作续集。 然而长期以来日本一直以动漫制作著称,从20世纪60年代的动画连续剧《急速赛车》到首部赢得奥斯卡奖,宫崎骏的《千与千寻》。中国的动画片在海外实际上鲜为人知。1992年,五位北京大学的学者建立了中国第一家独立的动画制作集团,在此之前中国没有独立的动画制作公司,只有那些替官方媒体服务的公司。自此,对动漫的兴趣不断提振。 “我们收到越来越多的求职者,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培训他们,”青青树动漫公司首席执行官武寒青说,”中国还没有动画人才。” 一旦梦工厂在上海建立制作公司–“东方梦工厂”,许多中国的动画制作公司感到疑惑:它们是要雇用我们还是要毁掉我们? 对许多觊觎中国市场的外国电影公司而言,它们最关注的就是共同制作中国题材电影的机会(雇用当地演员与剧组人员),以及能否获得甚至更大份额的票房收入和确保影片的公映。但是存在一个不利条件:它们放弃了创意控制权,因为中方监管机构保留了最后的剪辑权。梦工厂的其他合作伙伴是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一家投资基金,发起者包括文广传媒、国有的国家开发银行以及由企业家田溯宁创立的IT基金),和上海联合投资(上海市政府的一家投资公司)。 梦工厂目前所走的这条道路,其它好莱坞的公司也已进行过探究,结果好坏参半。索尼、迪士尼和福克斯曾经试水中国联合制片,其他和一些独立工作室,福克斯和迪士尼仍然在继续尝试(有些小小的成功,但是没有一部是动画片)。乍看起来,华纳兄弟和国营中国电影集团的合资公司最像梦工厂-上海文广组合。华纳和中影2005年创建合资公司,但是基本玩完,没有制作一部有影响力的动画。它曾经出产过一部搞笑动作片《疯狂的石头》,在中国大获成功。. 独立动画片制作公司”青青树”的首席执行官武寒青说:”政府的补贴绝不会推动市场的发展,因为这些补贴与作品的质量无关。政府制作可能会搞搞震,但是它的动画宣传不会变。” 去年青青树发表了700万美元独立制作的动漫探险片《 魁拔》,讲述一个男孩发现自己的力量战胜恶魔的故事。尽管在谨慎的发行商面前《魁拔》的初次发表会仅收获不到100万美元,武寒青被3千万的互联网下载量所鼓舞。公司现在停止在电视屏幕播放,转而发展漫画、T恤玩具等关联产品。他们将在今年末制作一部续集。 “国际工作室来了,中国动画产业必须加快步伐,”武寒青说,”我们干的事和梦工厂差不多,而我们的人更少。” 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许可协议 。 译文遵循 CC3.0 版权标准。转载务必标明链接和“转自译者”。不得用于商业目的。发送邮件至 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即可订阅译文;到iTunes 中搜索“译者”即可订阅和下载译者Podcast;点击 这里 可以播放和下载所有译者已公开的视频、音频和杂志。(需翻墙)。

阅读更多

译者 | 《经济学人》中国的体育新问题:阻止“林来疯”?

核心提示:今晨早些时候,众多中国篮球粉丝翘首以盼的林易对阵没有如期上演,一是易建联整场都坐冷板凳,二是中国的电视台和网络都没有转播这场比赛。比赛结果易所在的小牛队败北,而输得更多的是中国的软实力,因为中国绝对培养不出林书豪。 原文: China's New Sports Problem: Stop The Linsanity? 作者:G.E. 发自北京 发表:2012年2月20日 本文由” 译者 “志愿者翻译并校对 【原文配图:法新社】 今晨早些时候,对中国的观众来说是台裔美国人林书豪效力的纽约尼克斯队对阵易建联效力的达拉斯小牛队的一役。易建联是NBA标准流派:七尺高,通过选秀艰难加入,但是被证明令人失望。易建联所在的小牛队输了这场球,而中国的软实力则输得更多。 林书豪在中国很快就有了一大群的篮球粉丝(中国真的喜欢篮球)。对中国当局来说,这成了个不大不小的难题,原因众多。最明显的莫过于林书豪很自豪自己是根在台湾的美国人,这让想宣称林书豪为中国增光添彩的说法多了几分复杂性。(嗯,他们的确已经这么试过了,不过要低调得多。译注:指中国男篮邀请林书豪加入一事。) 不过另外还有三大原因让林书豪的光芒可能使当局感到狼狈。一是,他非常公开地说他是一名基督徒,而共产党对于任何宗教色彩都非常警惕( 注意他们对自己党员信教的反应 。)其次,林书豪不是一名中锋或前锋,这种混合型选手才是中国大陆向NBA输出的主要类型,包括小牛队的易建联;第三,林书豪从籍籍无名一跃成为了一颗明星,还是最富盛名的美国大学之一,哈佛毕业的。 简言之,林书豪绝对不可能由中国的举国体育制度培养出来。如果林书豪生在中国大陆、长在中国大陆,他的身高会让他无法加入中国的运动体制。如《时代》的哈尔·比屈(Hannah Beech)指出的那样:”首先,不过6尺3寸,约1.79m的高度,以篮球的标准来说偏矮,林书豪可能都进不了中国篮球的少年队,这是让合适的孩子通过筛选进入国家队的预备班,对每个喜欢篮球的小孩来说,少年队很挑个头儿。”即使林书豪还是小男孩的时候,就会有人来看他的父母是否够高,而他们都是普通身高,因此林书豪能否长得够高也令人怀疑。可以补充比屈女士说法就是布鲁克·拉莫尔,《姚明术》 The Operation of Yao Ming 一书的作者,他详细描述了中国当局如何制造出中国最成功的篮球明星,姚明就是两名身为中国国家篮球运动员的高个子父母的结晶。这一国家机器在挑选、处理和制造生理样本上做得如此成功,今年的伦敦奥运会将再次有所证明。但是对于球队项目来说,这种体制恰好缺少了必要的细腻和创造力。 那么林书豪的信仰又怎么办?即使林书豪的确侥幸进了这个体育机制的大门,他也不会是一名基督徒,至少不能公开这么宣扬。中国有数千万的基督徒,并且官方也容忍了基督教。但是中国在自己的党员和机构中禁止宗教,在体育体制中也没有给信仰留下什么位置。没有人看到中国的运动员会为自己的天赋而感谢上帝;他们的确感谢教练、感谢党领导,但是感谢主?别想。 还有,林书豪的父母可能从一开始就不允许他接近中国的体育机器。把一个孩子送进体育体系就等于放弃了对他的抚养和教育。中国的体育官僚机器只关心他或她某天会不会赢得奖牌,对教育则漠不关心。如果林书豪受伤了,或者退役了,他也就失去了受到精英教育的机会,并和父母长时间地分隔两地,而这一切换来的都成泡影。(还得加上一句,中国体育机制中蔓延的腐败也会让父母们退避三舍——陆俊这位中国足球曾经的”金哨”,上周因涉足大型比赛造假丑闻而被判刑入狱。)可以理解,大多数的中国家长为什么更愿意让孩子专注于学习和考试。 在美国,擅长体育其实可以获得奖学金和特招等渠道,为孩子们打开通往精英教育之门。哈佛不提供体育类奖学金,不过它会招收那些体育好的学习尖子。在中国没有相应的机制。 中国肯定也有自己的潜在的林书豪,但是他们不能走和林一样的道路。这也可以解释,如本刊已经注意的,为什么中国在另一项它热爱的项目—— 足球中也表现不佳 。林书豪成为明星的道路自然有他的独特之处,但是在美国,这种史无前例还是有可能出现的。中国的篮球迷们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林书豪的故事对中国人来说展现了体育精神的伟大和鼓舞人心之处,但是也无可避免地成为美国的软实力的一例。 中国当局如预期一样,已有了一些回应,想要让林书豪故事”纠偏”。在中国沿海的浙江省的城市平湖最近发了一封公函给林书豪的外祖母;官员们通报说她很高兴她的家乡对她的外孙子的成功如此重视。中国的官方新闻社新华社发表了一篇异想天开的文章,敦促林书豪取得中国国籍,加入中国国家男篮。 林书豪的台湾家庭背景看来又是一个特别问题。国家垄断播放NBA赛事的电视台,中国中央电视台没有加入到”林来疯”的合唱之中。一个星期前,北京电视台体育频道播出了一场林书豪出场的比赛,是对阵明尼苏达森林狼队的,还出现被禁的台湾国旗,那是观众席中的粉丝所持。(如果中国的电视台在新闻字幕中出现台湾国旗的话,会被模糊处理。)中国的网民注意到了,并纳闷这会不会招致惩罚,或是延时重放。中央电视台则告诉中国的门户网站网易说,因为”时差”,大部分的尼克斯队的比赛都不会放,”但如果时间允许,肯定会优先播送尼克斯队的比赛。” 那么就等着瞧吧。对中国的体育迷来说,幸运的是,互联网提供了对国家电视台的替代性补救选项。大部分林书豪的比赛在门户网站新浪网都有现场转播。今晨对阵易建联所在的小牛队则是例外,在新浪的NBA赛事中留下了神秘的小黑方框。受挫的中国粉丝们不得不寻找其他的网络转播。他们找到了一场激烈的比赛,林书豪再次闪亮出场,尼克斯队赢得了胜利,更令人伤心的是,中国的粉丝们发现他们的老乡,易建联整场都坐冷板凳,成了个旁观者。这可以算是中国的体育体制对阵美国软实力的一瞥。可能这不适合观看。 相关阅读: CNN: 中国人热爱胜利者林书豪 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许可协议 。 译文遵循 CC3.0 版权标准。转载务必标明链接和“转自译者”。不得用于商业目的。发送邮件至 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即可订阅译文;到iTunes 中搜索“译者”即可订阅和下载译者Podcast;点击 这里 可以播放和下载所有译者已公开的视频、音频和杂志。(需翻墙)。

阅读更多

中国抱怨外国记者只报道中国的负面新闻

中国正耗资数十亿美元在海外提升中国“软实力’,改善中国的形象。与此同时,中国当局却抱怨,关于中国的负面新闻太多,并将其归咎于外国驻华记者的报道。 法新社2月17号的报道说,中国当局不时指责在中国的400多家新闻机构的900名外籍记者,以负面方式报道中国。与此同时,这些外籍记者却埋怨,他们在中国的采访经常受到官方阻挠。北京本周举行了首届中法媒体论坛,出席论坛开幕式的中国国务院新闻办主任王晨对法国大使白林(Sylvie Bermann)说,中国并不反对批评性报道,中国不能接受的是在冷战思维下的双重标准。白林大使在早些时候曾强调,记者得以前往现场采访报道新闻的重要性。本台记者就此致电法新社驻北京记者,但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记者表示,不方便就此发表评论。 总部在法国的“无国界记者组织”的华盛顿负责人莫里隆( Lucie Morillon)在接受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她完全不能同意中国官员的观点。她说: “我在这里想援引法国(世界报总裁)伊斯拉尔维兹(Erik Izraelewicz)说过的话,不应该用报道正面或者负面新闻来评判一个记者,应该看那里究竟是不是有新闻,我们的职责是报告新闻。” 近日,一位来自荷兰的记者和另一位来自法国的记者在中国浙江采访村民抗议事件时受到殴打。法新社的报道说,殴打外国记者的人可能是当地的便衣警察。“无国界记者组织”华盛顿负责人莫里隆对此表示强烈谴责,她说: “多年来无国界记者组织一直谴责中国当局阻扰外国记者在中国报道的做法,这样做是非法的,因为中国有明文规定容许在当地的外籍记者自由行动,自由采访愿意接受采访的人。” 有报道说,本月初在北京的「驻华外国记者协会」(FCCC)对外籍驻华记者在西藏地区的工作环境表示不满。因为外籍记者想要前往四川藏区发生抗议的地区采访,却不能获得批准。当局还关闭了这些地区的电话和网络通讯,使外籍驻华记者几乎不可能进行现场采访报道。但中国当局认为,「驻华外国记者协会」是非法组织。 旅美资深媒体人庞忠就此表示,中国政府不愿意看到有关中国的负面报道和敏感问题的报道,因为在他们看来,媒体是政府的宣传机器,是用于维稳,维护中共权力阶层的工具。 “《宪法》上有名文规定说公民可以有申诉的,有集会的,有上访的这种权利,但实际上到什么地方去他都不能够如实地反映这方面的情况。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这些受害者只能在当地抗议。但是中共的媒体是不让报道这些的。外国记者去报道中国的这种现实情况就是反映中国目前的真实的情况。” 法新社的报道还说,中国当局经常对海外媒体的所谓“负面”报道表示不满,指责这些媒体报道太多中国异议人士、抗议活动、社会动乱和贪污腐败新闻,对中国经济和文化成就报道不足。庞忠对此表示,这些指责显然不是事实。 “在国内它不允许报道这方面负面的声音。让人家一报的话它就觉得你不行。所以说中国的新闻管制部门对媒体的看法本身就是不对的,本来就是扭曲的。而且比如说路透社,世界最大的两家通讯社之一,它在中国的新闻都是由CCTV直接提供的。所以在这方面根本就不存在西方的媒体主要报道负面新闻的问题。” 中国官方正斥资数十亿美元,增加官方媒体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以及孔子学院等在海外的影响力,与此同时,中国国内的广播电视,报刊及网络媒体却遭到官方严密监控,一些大胆直言的报刊和广受欢迎的网络社交平台受到日渐严格的审查限制。 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年终专题】”崭新的算法,能否算出一个奴隶陈旧的命运”……2024年度之声

【年终专题】“墙也是一道‘边’,中国网民一直都很擅长于进行这种‘擦边’的反抗”……2024年度播客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