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谍

BBC | 大家谈中国:授权官员“自称记者”太荒唐

记者能否隐瞒身份采访,历来存在争议。 记者能否隐瞒身份采访,历来存在争议。新闻业的规范,隐性采访的空间缩小。隐性采访受限,源于尊重受访者,新闻采访在受访者知情时交流,新闻才有尊严和品格。社会上,有的人将记者当招牌,以新闻采访名义招摇撞骗,等待他们的是法律的惩罚。新闻业界不赞成隐瞒记者身份获取信息,法律禁止社会成员冒充记者采访,间谍冒充记者搜集信息,也按刑事犯罪对待。这是否表明:新闻事业的声誉不容亵渎,严禁以新闻采访名义进行公开活动?本无疑义的事情,如今又面临挑战。 4月1日,山东省政府举行系统调研工作会议。省长姜大明表示,官员去基层调研不要暴露官员的身份,可以自称是报社记者,“这样才能了解很多真实的东西”。(中国网4月3日报道) 山东鼓励官员下基层调研,可以自称记者,不禁让我想起某些领导检查工作,喜欢以患者身份拨打120,谎称重病,以确认急救中心出诊的时间;谎称有人滋事,拨打110,同样为检查公安机关出警的快捷与否。对始作俑者而言,没觉得有何不妥。120和110都是下属机构,召之即来挥之即去,非常正常。纵然谎报信息,被骗者也只能强作欢颜。这样的“自称”,如今又轮到了新闻单位,所不同的是,记者不用出门,就有人代你去“采访”了。如此行为若推广,新闻界的声誉是毁还是誉,令人担忧。 政治文明,要求政府部门遵循政治伦理,自己的行政不能伤害无辜。在资讯如此发达的时代,政府部门对舆情民意的了解应该是多了,而非相反。山东省领导觉得自己掌握的民生和民声不够,这种自觉意识本该肯定。弥补此类信息不足,何必劳官员大驾,只要允许媒体切实进行舆论监督,只要允许百姓畅所欲言,只要信访部门聆听民怨,只要政府部门闻过即改,社会问题想潜伏都难。鼓励官员基层调研隐瞒身份,以为自称记者就可以听到真实声音,且不说记者没有那么崇高的威望,即便有,诉苦者一旦发觉“记者”可疑,进而知道是官员冒充,倒头来怕是丢了夫人又折兵,既损害了官员形象,还殃及新闻界。何况,官员无权自称记者,这样的“授权”不具有合法性,只能是权本位的当相思。真的付诸实践,亵渎的是政治文明。 授权官员可“自称记者”,也是对新闻自由赤裸裸的侵权。即便按照我国的新闻理论,新闻媒体是沟通政府和民众的纽带、桥梁,官员也不能自称记者。社会分工决定了术业有专攻,只有各司其职,才能取得最佳的效益。中国公民的媒介素养低得可怜,官员的媒介素养也好不到哪儿去,否则,应对媒体的培训生意,断不至于那么红火。不具备新闻素养、不具备新闻职业资格的官员,到基层变成了假记者,危及媒体的公信力,也是对新闻采访权的盗用。假如新闻媒体的采访权可以随意被他人拿去为己所用,新闻界将面临什么样的混乱状态,不堪设想。新闻自由,首先是新闻媒体的权利得到捍卫。新闻事业不是某个事业的附庸,而不是哪个人的婢女,随时可以被欺世盗名。有的官员,座驾牌照喜欢用军车牌照,只要出行方便。一车两牌,涉嫌违法。现在把视线转向新闻界,是不是新闻出版总署以后给某个级别以上的官员,每人办理一张“记者证”,供官员基层调研临时使用?假若总署不答应,山东省是不是也该收回成命? 授权官员可以自称记者,一是无授权资格,二是被授权者承担不了采访重任,三是政治伦理和新闻伦理不答应。对此,舆论普遍持批评态度:“各地不是在打击假记者吗,怎么还鼓励冒充记者?”“自称记者,如果发现了严重的问题你是掩盖还是揭露?” 本文不代表BBC 的立场和观点。网友如要发表评论,请使用下表: 点击 页首

阅读更多

闾丘露薇: 一个左派女子

作者:闾丘露薇 | 评论(6) | 标签:狄娜, 左派, 媒体, 艳星, 文革, 间谍

对狄娜的印象,原本只是媒体上的一些报导,知道她被称为奇女子,知道她主持电视节目,据说因为言论比较出位,所以搞的珠三角地区的观眾总是没有机会完整的看完一集节目,而我则是直到今天,因为她去世的消息,才找来看了一些.

其中一段是她在主持"百年中国"的时候,评论內地九十年代开始的清朝古装剧热潮:

"九十年代,大陆拍摄了大量的清宫片,最初只是一些皇室贵胄的爱情故事,娱乐性亦十分丰富,就像无线剧集《我的野蛮奶奶》一样,无伤大雅,也很受观众欢迎。

  

  但后来出现了以历史剧的手法,歌颂满清的几位皇帝,把他们描写成丰功伟业,满汉一视同仁的千载明君,好像完全没有发生过,清兵入关之后残害汉人,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惨况比起日寇侵华的南京大屠杀,不逞多让。

  

  接著那几位皇帝还大兴文字狱,滥杀文人,诛连九族。在汉人的眼光里,他们不是什么千载明君,而是暴君,双手沾满汉人的鲜血,及至清代末年,外国瓜分中国,他们还说……“宁卖国于外人,不轻易与家奴!”

  

  所以有些华侨就说,这些影片应该不是那些甘愿为家奴的汉人所投资,很可能是一些满清的后人,在改革开放之后赚了钱,投资影片来为满清招魂。虽然影片的开首或尾声都会有一句“故事纯属虚构”,但是有没有用影视来做手段,来混淆历史的视听的嫌疑呢?"

她的人生確实传奇,父亲是大学教授,自己跳级读中学,因为只拿了第二愤而退学,加入电影圈,拍摄了大量的风月片,曾经全裸演出,引起轰动,她也从此背负著艳星的称號.在我看来,这和她被认为一向左倾的思想有关,六七十年代欧美流行的左翼思潮,女权主义,对於爱看书,爱思考的她或多或少会有影响,也使得她成为香港电影界的一个標誌性人物,虽然之后的她,对於自己的这段情狂岁月显得有些后悔,归咎于自己的任性,甚至她之后的装束言行举止,都特地的修正了过来,甚至有点点另外一个极端.

七十年代,她花了三年的时间学习马克思主义,並且表示嚮往参与中国內地当时的文革,她弃影从商,1974年申请破產,成为香港史上首位申请个人破產的人,不过她只用了4年时间成功还清债务,之后她在內地发展航天事业,开展人造卫星定位业务,近年和欧盟合作发展伽利略导航卫星计划,身家过亿。她出过一本自传,"从母到友",讲述自己如何接受自己的女儿进行变性手术,维繫两个人的感情.她在接受香港电视台访问的时候,承认自己在六十年代利用在泰国拍电影,被当是泰国总理的地地追求的时候充当中国的间谍.

看完这些关于她的资料,多多少少明白了奇女子这个称號的由来,但是仔细想想,人生轨跡丰富的人其实很多,如果只看演艺界出身的,美国有当了总统的里根,菲律宾也出过一个这样的总统.或许是因为中国社会,大家对于演员还是有著一种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的印象,没有看到,电影行业,一向是左翼思想聚集的地方.才会觉得,她的人生是如此的充满了传奇.其实,说到地,不就是一个女人,慢慢成长变化的过程.

如果从她的思想轨跡来看,这样的转变是如此的合情合理,她所做的一切也是如此的合情合理,包括她这些年来对中国现实的尖锐批评,或者讚扬,因为,她没有把马克思主义中的人道主义理论忘掉,或者准確的说,没有能够舆时俱进,跟上中国转型的脚步.也正是因为这样,很多人会觉得,就连她对於香港政党的批评都显得自我矛盾,她对民主党跳海行动爭取普选嗤之以鼻,但是她同样看不上民建联爱国爱党爱唱歌,"民主派对不住香港,净係识得利用香港人不懂国.民建联一样对唔住香港人,日日唱国歌,咁又点?"

她去世前,委託朋友交代传媒一些话:"刀枪能杀人,笔墨能救人,有了传媒才能沟通,试想过去人类歷史,在未有传媒时,社会多黑暗,认知多单薄,期望传媒继续有建设性的工作,秉持良知,社会因传媒而进步,会怀念传媒。"

她算得上至少半个传媒人吧.之前她答应主持电视台香港版的"百年中国"以及"大国崛起",是因为她自己热爱中国歷史,而且电视台允许她在主持的时候自己发挥,让她有机会借助自己的人生经歷,分享自己的看法.她也做好了让一些人不高兴的准备,毕竟现在这个时候,一些人確实是不愿意听真话的,也因为这样,这些爱国的肺腑之言,很多时候,被迎客松遮掉了.

闾丘露薇的最新更新:
  • 岁月神偷偷不走的香港记忆 / 2010-03-29 12:30 / 评论数(17)
  • 美国的左派和右派 / 2010-03-26 11:38 / 评论数(13)
  • 美国公关之旅最后一天 / 2010-03-20 15:02 / 评论数(13)
  • 参观两间“小”公司 / 2010-03-19 14:22 / 评论数(12)
  • 美国公关之旅第一天 / 2010-03-17 21:37 / 评论数(16)
  •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