闾丘露薇

闾丘露薇 | 作为一个出租车乘客

作者: 闾丘露薇   羊城晚报专栏 —————– 每次在北京坐出租车,如果对方抱怨我去的太近,或者直接了当的批评我为何不坐大巴,都免不了听我的一番唠叨。 我会告诉他们,我明白司机非常的辛苦,但是问题是,乘客并没有办法可以解决问题,把气撒在乘客身上,我相信,司机自己也不会痛快到哪里去。柿子不能捡软的捏,如果真的想要改变现状,我倒是有建议,司机们可以组织起来,向管理方提出一些建议,比如加价,或者减少份钱等,如果对方还是不听,那么怠怠工,至少我会表示支持和理解。 司机们听到我这样的建议,大部分人就不再作声,我猜想,他们肯定有点害怕,觉得我这个人,属于别有用心的一小撮。 我也知道,我的建议其实并不实用,因为有人曾经这样做过,结果并不好,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所以我也知道说了白说,虽然从道理上来看,我说的一点没错,也是解决问题的一个算是可行的方法。 所以,我觉得很纠结,一方面觉得自己作为乘客的权利受损,一方面也明白对方面对的是一个他们无力改变的制度。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只有指望,每次坐出租车的时候,能够遇到一个想得开一点的司机,至少大家能够在现有的规则下,无所拖欠的走完一程,互不干扰各自的心情。 只是,这终究不是办法,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不想忍受着这种不公,又不想发乘客脾气,或者宰乘客一刀,还具备职业道德精神的司机,会越来越少,劣币驱逐良币,说到底,还是要责怪这个体制,比如发牌制度,是否应该有限额等。 尽管体制这个词,我已经写的有点厌烦了。但要解决问题,你又绕不过去。

阅读更多

闾丘露薇 | 有没有尽力而为?

作者: 闾丘露薇   外滩画报专栏 ——————————— 刚刚过去的这个星期,周日在昆明,周一在成都,周二在北京,周三在上海,周五又回到北京,周日回到了香港。其实这是过去一年多,我基本的每周工作行程,也因为这样,和国内的航空公司打交道,成为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成都飞北京,到机场,国航的地勤人员告知,我们的那班原定四点钟起飞航班还在北京没有起飞,于是主动的把我和我的同事们调到了之前原定二点起飞的航班上。我感到很惊讶,因为就在两个星期前,在北京机场,也是飞机晚点,我乘坐的那班没有起飞时间,于是我询问了两个地勤人员,是否可以把我安排到有起飞时间,但是还没有飞走的航班上,对方都是头也不抬的回答:没有。虽然有航空公司安排的酒店,但急于第二天一早就有采访,我决定继续尝试。当我问到第五个地勤人员的时侯,她开始在电脑里面帮我搜索,很快的把我安排上一架马上就要起飞的航班上。当我上了飞机发现,整架飞机其实还有很多座位,因为晚点时间不确定,很多乘客已经改签了第二天的航班。 我算是幸运,而我的幸运来自于航空公司的某一个地勤人员,是不是愿意多花一点点时间来操作一下系统,是不是愿意来帮助一位乘客解决问题。我的同事就要倒霉多了,一个星期前,也是北京机场,也是飞机晚点,地勤人员告诉他们,没有起飞时间。当他们再回到柜台,却发现,他们的那班航班已经开始登机了,而登机的,全部都是下一班的乘客。同事很气愤,因为期间他们不停的打电话询问,得到的答复不是航班取消,就是不清楚起飞时间。还算好,他们坐上了下一班,代价是,一个无眠的夜晚,一肚子的气。 三种不同的遭遇,发生在三家不同的航空公司身上。我能够理解航空公司因为不可控的原因,天气,还有流量控制而造成的航班延误或者取消。但是作为一名乘客,我无法接受,一家航空公司的不专业,尤其是信息混乱,以及不懂得如何操作系统,也因为这样,我的微博上有不少关于抱怨航空公司的内容,因为我相信,只有乘客给与压力,航空公司才有改善的可能。 香港十号风球,国航一架航班从香港飞北京的航班,乘客在飞机上苦等了七个小时,最后有二十多名乘客因为感觉身体不适而报警求助,政府救护车赶到现场,最后有三十五人觉得不舒服,六个人更是送到了医院进行治理。这班航班最终取消,也被香港媒体广泛报道。也许在内地航线,在飞机上苦等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但是飞国际航线,这样的安排,大部分的乘客很难接受。 新闻报道没有太多的细节,为何如此多的乘客会感到不舒服,因为虽然呆在飞机上等待起飞是很折磨的事情,但应该只是心理上,毕竟很多长途航班,在机舱里面的时间要呆的更多。 不过我自己有很多呆在机舱里面等候的体验:没有空调,没有餐饮,更不要说机上的娱乐设施,最重要的,没有任何消息,到底接下来会怎样。也因为这样,这次从成都回北京,上了飞机,空调凉凉的,空姐透过广播告诉大家排队的序号,同时也告诉大家,其实他们自己也没有办法确定起飞的时间,然后开始分发毛毯,水,耳机,方便大家看机上电视和听机上音乐,这些细节,让等候变的不是那样的焦虑,不知道是不是国航接受了香港这次事件的教训。 但是其实,所有的这些,如果搭乘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航空公司就会没明白,这只不过是指定的基本动作,就好像主动帮助乘客转换航班,尽早安排乘客起飞一样,航空公司有一套应对的制度。 我不赞成乘客冲上停机坪,也不赞成围堵登机口,或者训斥地勤人员或者机舱服务人员,但是延误的次数多了,心情又会很矛盾。我亲眼看到,大吵大闹的乘客,航空公司真的会想办法把他安排上其他的航班,如果声音不够大,投诉往往得不到回应。 说到底是体制的问题,空中管制权的问题,航空公司和机场塔台的关系,这点很有趣,过去我一直觉得是段子,直到朋友亲身经历,他乘坐的航班一直没有起飞时间,结果机长透过广播,寻找可以影响塔台决定的乘客。当然还有航空公司本身的飞机调度,各地机场的吞吐能力等等,都影响中国航空的服务质量。这也使得一线工作人员会很容易从一开始的疲于奔命,到最后的放弃,因为再怎样努力,似乎也改变不了现状,不做和少做,反而少出问题。当然,这也是航空公司的理由和心态。 但是,资源有限,体制有问题,自己是不是已经尽力?至少对乘客来说,不觉得国内所有的航空公司都有这样的努力。在机场经常看到那些,一听到飞机晚点掉头就走,从来不多问一个问题或者为什麽,或者要求寻找一个替代方案的乘客,我总觉得,国内的航空公司真是太幸运了。

阅读更多

闾丘露薇 | 四年

作者: 闾丘露薇   羊城晚报专栏 ————— 很多人对伦敦奥运开幕式赞不绝口,并且和北京奥运开幕式进行比较,甚至还有媒体设置了投票。不过我觉得,如果单纯从文化和视觉效果层面来进行比较,本身就很狭隘,因为这个世界是多元的,比较的结果,往往就是判断文化高低,那没有太大的意义。   四年前奥运闭幕时,伦敦的八分钟,记得当时我写了一篇博客,夸奖了一下,因为我真心觉得,体现出了英伦风情,当时批评我的网友很多,显然在那个时候,很多人很脆弱,会觉得,夸奖了别人,就是在批评自己。   四年之后,从伦敦奥运的开幕式,到对于奥运金牌的各种反应,不管是从媒体,还是从网络,或者是和身边人的议论,太多的改变。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和体会到,一场表演所传递出来的价值观,也开始思考金牌的意义,怎样去看那些参赛的运动员,开始讨论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质到底是金牌,还是参与的过程。   有人评论,太多中国媒体去了伦敦。里面不乏借机到此一游的同行,但是更多的,透过他们的观察,让中国的受众看到一个体育竞赛背后的社会。就算到此一游,那些同行至少也开拓了视野,往好处想,也是一个学习成长的机会。不过,化纳税人的钱,那就又另当别论了。 ——————— 这是上周写的专栏,只是一个多星期过去,似乎又回到四年前了,但愿只是媒体刻意呈现出来的而已。

阅读更多

闾丘露薇 | 这些项目停了之后?

作者: 闾丘露薇   国际先驱导报专栏 _______________   一个星期前,开始接到启动网友的私信,希望能够关注南通的日资王子造纸厂,要把排废水的管道修到启东,排放入大海,之前,这些废水是排入长江的。   透过这些网友,我看到了制作非常详尽也很有创意的网络海报,也知道了启动人准备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上街,知道了他们之前已经尝试和政府进行接触,但是门从来没有被打开过,也知道了就在活动前两天,很多启东人透过不同的方式收到了政府的知会,希望他们不要走上街头。   我一直没有转发,因为我没有办法确认所有的这些消息,直到上街前有媒体记者发出了来自当地的报道。而就在这篇报道在网络上被传播之后,启动政府马上发布了一个视频,宣布暂停排放管项目,显然他们希望,民众能够接受这样的回应。   也因为这样,第二天早上,我差不多忘记了启东的事情,因为这样的事情,在各地太多,经常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告诉我,自己的家乡又在建造一个化工厂或者是其他污染严重的企业,他们不满,但是政府不愿意倾听。所不同的,启东人准备行动起来,而街头行动在我看来,是向政府施加压力的筹码,同时我也清楚,不到最后一步,民众并不愿意走上街头,尤其是在不合法的情况之下。   结果,透过网络,知道启东人上街了,然后看到了市委书记被扒下衬衣的照片,看到了南通市政府宣布永久停止排水项目的决定,看到了网络上的批评赞美和争论,看到了警车,各种照片,各种传言。。。。。。从上午到下午,有种心情从晴转阴到暴雨的感觉,仔细想想,依然不明真相,就连市委书记的那张照片,都有不同的表述,有一种说法,只不过是迫使他换上要求停止项目的T恤而已,那张照片,只不过是行进中的一个瞬间。   因为缺乏资讯,我不想讨论这场环保诉求中的孰是孰非,我倒是关心这样一个问题:既然向海水排放的计划被迫取消,那向长江排放污水,有没有问题?启东或者下游的民众觉得水不会遭到污染,放心了,那长江边的人们呢?只要造纸厂依然存在,总是要排放污水的呀。   从厦门反对PX项目,到广州反对建设垃圾焚化炉,从大连,什邡到启东,事件的起因都是环保,政府从一开始的排斥,拖延,到最后不得不妥协,但是妥协的过程,显然越来越强硬,而且强硬的越来越由技巧。   厦门的PX其实搬去了漳州,大连的PX如果搬,搬去哪里?广州的垃圾总要处理,事实上,只要把垃圾分类做好,在社区建焚烧站已经被证明相当安全和高效,甚至更加环保,也因为这样,广州正在推广垃圾分类。造纸厂,化工项目,这些行业可以怎样发展?所有这些,不是随着民众上街,官方宣布停止或者暂停,或者搬迁就能够解决。   经济回报的吸引力,民众环保意识的缺乏,也许搬到偏僻贫穷的地方不会在城市那样麻烦,从发达国家搬到发展中国家,从城市搬到农村,都是这个道理。但是,环保问题却是不分地域的,空气会漂浮流动,农村受到污染的地下水灌溉出来的粮食,又回到了城市的餐桌。   民众上街之后,如果不借机建立一个机制,一套程序,真心让民众参与进来,在民众提出疑问的同时解释疑惑,只是简单的宣布停或者暂停,或者想办法更有技巧的阻止民众表达,那就无法避免这样的事情,会此起彼伏。   毕竟民众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增加,对于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要求,只会上升,不会降低。

阅读更多

闾丘露薇 | 国情教育

作者: 闾丘露薇   最近每次出完差回到香港,和朋友聊天离不开国情教育的争议。所谓国情教育,其实是政府准备开始推行的德育及国民教育科中涉及的部分。引发争议的,是关于当代国情的内容。这是因为,香港浸会大学当代中国研究所,透过竞投的方式,得到了为政府国民教育中心编制手册的工作,阐述何为“中国模式”。 对于这本手册,批评者认为,是给老师和学生洗脑,因为内容过于偏颇。比如回避了中国当代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包括文革以及中国人权状况,对于负面题材轻轻带过,用“进步、无私与团结的执政集团“来形容中国共产党,引用的都是中国官方资料,行文非常的大陆化,而且还贬低其他国家。 中心回应说,其实在这本薄薄的小册子里面,负面事件提到了六宗,包括动车事件,毒奶粉等,而且也引用了一些外国学者的论述,比如”北京共识“,(这个被中国政界和主流媒体追捧的概念,来自于雷默,美国高盛集团顾问的一篇论文),至于”进步,无私和团结的执政集团“,不是外界理解的指中国共产党,有关概念是指包括整个中国政制、尤其是「以表现和考核为本的官员遴选制度」下的包括中共、非中共党员、民主党派成员、独立人士所组成的执政集团。最重要的,这本手册,不是直接给学生使用,老师可以选择性参考。 不过这些解释显然毫无作用,无法减低家长们担心孩子被洗脑的忧虑,毕竟这本手册是政府教育局资助,政府到底是没有把好关还是故意放行? 到目前为止,我觉得行政会议召集人林焕光算是比较有说服力。他很直接的批评这本手册不合格,但是提醒大家,不应该因为一本手册而担心被洗脑,香港是一个自由的社会,大家要有信心。 我也觉得,要有信心,毕竟香港的学校,一直自主选择教材。说实话,和这本手册的内容比起来,一些传统左派学校的国情教育,想必更加的正面和片面。但是香港是一个拥有言论自由和学术自由的地方,你可以批评内容的偏颇,大家进行讨论,但是不能禁止这样的观点和声音,包括这本手册,除非内容涉及违法。 不过我觉得其实政府原本可以做的更好:既然资助了一本倾向性明显的手册,那就再资助一本可以平衡这些内容的教学手册供教师自由选择参考。 其实在这本手册前,”国民小先锋“这个团体的曝光,已经让香港人哗然。参加这个团体的小学生,要穿迷彩服,拿着道具枪步操,军训,他们还佩戴黄领巾,经常到内地参加爱国教育活动。 内地长大的人,很容易就联想到了少先队,不过对于不少香港人来说,看到拿着假枪的小孩子们,想起的是二战时期的日本小学生和德国少年团。诧异,错讹,进而愤怒,因为在大家看来,小学生拿枪,违背了普世价值,他们只不过是孩子,不应该做这样的事情。 一批家长组织起来,联同中学生团体,呼吁市民上街反洗脑。虽然教育局局长说,上街人数的多少不会影响他的决定,但是谁都明白,人数的多少,意味着对政府压力的大小。 也因为这样,政府官员频频出来降温,和家长团体开会听取意见,姿态放的很底。只是,不知道是不是特区政府的运气问题,总是会有一些人或者团体临门一脚“火上加油“,也算是言论自由社会的特点,因为你无法阻止控制或者预测别人说话,即便是自己人。 经常办“红色之旅”的香港国民教育促进会主席,公开批评国情教育的批评者:「脑有问题便要洗,正如衣服脏了便要洗,肾有病也要洗,批评者应先『洗洗脑』」。他还告诉大家,之前有香港学生参加内地交流活动后,用普通话念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赢了了全场热烈掌声。 我还记得回归不久,看特区政府官员参加内地活动的发言稿,八股的气息比内地官员的稿子浓厚的多,而两家免费电视台在晚间新闻报道前播放国歌,也让人觉得不太理解,七点新闻联播前也没有播放国歌吧?当然,我明白,这是因为政府担心,香港人过去缺乏爱国教育,所以力度要更大,常常会有用力过猛的感觉。这种不放心其实有点多余,08年奥运会火炬传递,和内地无论哪个城市比较,香港那一站。城市中弥漫的兴奋和自豪,绝对是发自内心的。我还记得公司一位北京来的同事当时感慨万千:“香港人真好。” 这个在这位主席看来是如此正面和激励人心的事例,结果变成了一剂催化剂,数万人冒着高温上街。最终特首梁振英要出面向公众保证:所有当代国情部份的参考教材都会在网上公开,接受公众监督;教材内容将会由独立的专责委员会谘询各界制订;学校有三年的时间来准备这门课程的推出,政府日后的教材不是指定教材,学校有空间自己决定。 特首不忘提醒大家,这个新科目不是新政府推出的,因此不是他这一任的政治任务,这倒也是,上一任特首曾荫权在2010的施政报告中就有推行计划,而当时并没有引发太多关注。过去这些年,各种形式的国情教育很多,比如每年都有媒体中高层到国家行政学院参加国情班,其实不是一些人想象的洗脑,因为参加过的一些同行告诉我,老师们的开放,有的时候让他们都觉得惊讶,是很好的更深入了解中国政情的一个方法。当然,这是针对那些已经对中国内地具备一定了解,而且也有思考能力的人们,对于中小学生,红色之旅,国情教育的方式显然就简单直接的多,至于效果?不久前内地媒体报道一批到韶山参观毛泽东故居的香港中学生,一个学生表示,看完故居,对毛泽东有了更加立体正面的了解。虽然我也知道,这是媒体非要找个正面积极的事例,但是我也相信,香港的一些家长看到这样的报道,担心会更多。 虽然走上街头的民众高呼的口号是要求取消课程,但是博弈就是这样,口号不一定是最终目标。但是这样做,一定能够提醒政府,不要滥用权力,不要破坏香港的核心价值,要对下一代的教育成长负责,也提醒民众,要警惕政府。一些内地官员就是不明白,为何香港人的反应如此之大,不就是一门课吗?正是因为是一门课,所以家长才会如此紧张,因为课程会影响一个孩子的思考模式,虽然任何填鸭式的教育其实最后都没有太好的效果,慢慢的随着成长,也会开始反思,但是中间可能会因此而浪费很多时间,那就是成本。当然,作为家长还有很多其他的不满:为何官员们都把孩子送到国外,如果觉得香港的教育好,国情教育必要,那就留下来呗。 其实我觉得,毕竟香港人有必要对中国有充分的了解,不单单是对中国,还有世界。如果充分利用香港言论自由和资讯自由的优势,让当代中国的教育更加客观详尽,提供真正的国际视野给这些年轻人,制定出一套完整的课程,那么将来,不正好可以让内地拿来借鉴吗?

阅读更多
  • 1
  • ……
  • 7
  • 8
  • 9
  • ……
  • 57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