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時務

陽光時務 | 中國移民惹的禍? 新加坡反《人口政策白皮書》

2 月16 日,約3000 新加坡民眾參加示威,抗議政府日前推出的《人口政策白皮書》, 其中主要針對白皮書的政策規劃基於從目前531 萬人增加到2030 年690 萬人的假定, 認為人口膨脹將帶來公共社會不能承擔的壓力   文/ 黃世澤 2月中旬,新加坡民眾示威反對國會通過《人口政策白皮書》。新加坡政府對中國移民的寬鬆政策以及中國移民定居當地後的生活表現,是引發當地民眾不滿的來源之一。 2 月16 日,新加坡芳林公園爆發自新加坡離開馬來西亞聯邦以來最大規模示威,幾千新加坡人在雨中抗議國會剛通過的《人口政策白皮書》(Population White Paper);該份《人口政策白皮書》提出從目前531 萬人增加到2030 年690 萬人的假定,並基於此規劃交通網絡、醫療和教育等等,引起當地民眾不滿,擔憂人口爆炸將為房價、交通等帶來無從負擔的壓力。規模史無前例的示威,令全世界留意到新加坡近年的移民政策。 長期留意新加坡政治的人,並不會對芳林公園的抗議感到非常意外,新加坡由人口問題引發的爭論,在2011 年總統大選,令明顯親人民行動黨候選人陳慶炎博士幾乎輸給一直以來反對移民政策的前人民行動黨國會議員陳清木醫生。在《人口政策白皮書》公布後,榜鵝東單選區補選,行動黨輸掉這個「安全選區」給反對黨工人黨。 新加坡本來行之有效的移民政策,眼下為何成為新加坡尖銳矛盾所在,甚至為新加坡政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新加坡政府對中國移民的寬鬆政策以及中國移民定居當地後的生活表現,雖然不能說是2 月示威的唯一或主要針對點,但無疑是引發當地民眾不滿的來源之一。 放寬移民政策解救低生育率危機 新加坡作為一個主權國家,並無像香港特殊而複雜的歷史背景,擁有自主的人口政策,不像香港要無條件接收每日150 名單程通行證持有人到來定居,而沒有有效的否決或審批權,本來不應出現香港般糟的因新移民而引發的矛盾。只不過,一些沿用的政策,遇上中國崛起就出了狀況。 在1965 年新加坡獨立後,由於經歷過由二次大戰後到馬來西亞獨立好一段時間的動盪,因此新加坡經濟不算很好。而對於再沒有馬來西亞聯邦支援的新加坡,四處吸引外資發展工業變成維持新加坡生存的出路。由獨立開始,新加坡就開始吸納移民應付發展的需要。 雖然新加坡離開馬來西亞聯邦,但新馬之間人民素來自由往來,新加坡亦對馬來西亞公民在新加坡工作的簽證審批上採取寬鬆政策,因此新加坡並不愁缺乏廉價勞動力。但在專業人才方面,新加坡則需要由亞洲地區其他競爭對手處挖角。在1980 年代至本世紀初,新加坡看中香港和台灣這兩個競爭對手的中產階級,應港台兩地在中國影響下前景的不穩定性,故此新加坡對香港和台灣大學畢業生推出很寬鬆的移民政策,港台兩地的大學畢業生和永久居民,只要願意申請便可以得到原則上批准(Approvein principle)的永久居民身分,在抵達新加坡後便可轉成正式永久居民身分。但由於新加坡在政治和言論自由上沒有台灣和香港寬鬆,加上新加坡的熱帶氣候亦非人人承受得了,新加坡並未能由香港和台灣吸納太多專業階層。港台兩地的精英,都被美加澳紐等西方國家吸掉。 由於香港和台灣兩地人民對移民新加坡並不熱衷,加上李光耀主政期間,新加坡追求優生學的政策,集中追求精英人口,鼓勵有大學學位的人生育,不鼓勵較低學歷的基層生育,導致新加坡一直受人口增長緩慢問題困擾。新加坡政府經常推出政策催谷民眾生育,甚至設立替年青人當「媒人」的「社交發展署」之類部門,令新加坡政府某程度上成為國際的笑柄。 亦由於新加坡透過生育及向競爭對手招攬移民均未能有效加速人口增長,新加坡政府在本世紀初改變政策,放寬中國移民來新加坡的限制。新加坡一方引進中國的廉價勞工,負責駕駛巴士一類工作,減低新加坡的勞動成本。另一方面,就向中國的富人和海外留學生招手,包括推出全球投資者商業計劃(GIP)吸引擁有 5000萬坡元資金的人(如投資房地產相關事業則要兩億坡元)定居當地。而擁有良好學歷的人,往往亦很容易取得新加坡可以轉成永久居民的簽證,像 S Pass、Q Pass和 P Pass都是有大學或以上學歷,並有不錯薪水的工作就可以申請。 中國移民崛起引發的問題 中國富人和海外留學生一如新加坡政府所料,大批湧到新加坡,截至2012年為止,新加坡已經有 100萬持中國護照的移民定居。這因為新加坡護照在全球相當有優勢,新加坡是少數獲美國免簽待遇的亞洲國家之一,新加坡護照在國際上認受性遠超於中國護照。而由於新加坡亦算是英語系國家之一,以新加坡作為跳板移民到美加澳紐都相對方便。再加上新加坡本身生活水平不俗,工作機會亦不少,對希望往外跑的中國人而言,這是「進可攻,退可守」的選擇。 以往香港和台灣雖然有不少人移民過去新加坡,但除了人數比例依然較少而未讓人注意外,過往願意移民往新加坡的台灣人和香港人,往往在移民前與當地有所聯繫,例如有祖父母輩曾經在新加坡住過,或有親友現居當地,加上香港人和台灣人在飲食以至生活習慣,與當地人相當類似。像香港一樣流行吃巴基斯坦、印度咖喱,新加坡當地華人吃的福建菜式,與台灣閩南人吃的亦相類。再加上香港人和台灣人都習慣守法,亦講究衛生,因此甚少聽聞香港人和台灣人,與當地人衝突的情況。 反之,部分中國人移民新加坡,不單未有做到入鄉隨俗,甚至強勢要求當地人遷就其生活習慣,在 2011年中,有一位移民到當地的中國移民,忍受不了印度裔鄰居在家中煮咖喱,入稟法院要求向鄰居頒布「煮咖喱」禁制令。咖喱在新加坡已是不分族裔的國食,幾乎人人在家中都會煮咖喱,這樣的官司完全激怒了新加坡人,因此總統大選期間就出現「人人煮咖喱運動」,捍衛新加坡人的傳統美食。 在去年 5月,一位來自中國的富二代在新加坡市中心駕駛法拉利跑車,超速衝紅燈,導致他本人,以及一名守法的新加坡的士司機死亡,這件事再度引起新加坡人對中國移民的憤怒。而這些不尊重新加坡固有傳統的中國移民,在網上被稱為 PRCNational,經常成為新加坡網民的批判對象。 視新加坡為暫居地 新加坡政府着力吸引中國富豪和專業人士定居新加坡,他們帶來大批資金,當中不少亦涉及炒賣房地產活動。大量湧入的資金,亦令新加坡房地產升幅位處全球之冠,樓價升幅與香港相若。新加坡樓價攀升,甚至牽連組屋房價也被持續拉高,波及公共房屋供應,那就更怪不得新加坡人對人口政策如此敏感。 而中國移民雖然持新加坡護照,但往往不視自己是新加坡人,不斷嚷着退休後要返中國,或把大量的投資收益匯回中國,沒有回饋新加坡的念頭,亦令新加坡人感覺他們只是在吸新加坡的血。新加坡很多華裔都經歷過戰後馬來西亞的族群鬥爭,亦看過印尼排華的後果。他們一直很強調自己對新加坡的忠誠,華裔血統並不代表效忠中國,這是南洋的共識。 總括而言,今天新加坡移民政策搞出這樣大的問題,與新加坡政府向中國移民中門大開有關。而其中一些財大氣粗的中國移民,帶着他們在中國的陋習以及大量財富去到新加坡,卻不知收歛,亦不知何謂入鄉隨俗,甚至搞亂了新加坡的公共房屋制度。新加坡面對的問題,只是中國海外移民問題的冰山一角,如果不妥善解決,恐怕在全球其他地區,只要有大量中國移民湧入都會出現同類問題。 如欲閱讀《陽光時務週刊》其它精彩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馬來西亞可在紀伊國(Kinokuniya)、商務書局、大將書行、城邦閲讀花園、Borders(雪隆The Curve, The Garden, Tropicana, 檳城Queensbay Mall)、雜誌連鎖店MyNews.com)購買;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阅读更多

陽光時務 | 專訪英國同志組織發起人Peter Tatchell 英國邁向同性婚姻合法化

文 /鍾錦玲 讓宗教團體自由選擇是否接納同志婚禮申請,表明政策改變不冒犯宗教教義,宗教亦不阻止社會和政策調整,達到政教相互尊重。 2月初,英國國會下議院以大比數通過法案,承認同性婚姻合法,使同性戀將獲更廣泛認同,無疑是讓同志欣喜的「戀愛二月」之禮。法案在下議院通過後,還需要由上議院討論及投票表決,才真正得以通過。 2005年,英國已經通過了民事伴侶關係(civil partnership)法律,同性戀者可在政府辦事處登記成為合法伴侶,享有幾乎與異性婚姻制度一樣的待遇,包括財產權分配、遺產繼承、退休金、社會福利及保障等權益。雖然兩種制度在政府體制內待遇相似,不過同性伴侶只能選擇一般民事結合儀式,不能以任何宗教儀式舉辦婚禮。眼下新法若能通過,同性戀者就能在宗教團體同意下於教堂行禮。 各個宗教團體反對 同性婚姻法從咨詢到草擬,經過社會多番熱議,特別是各個宗教團體認為婚姻不應由政府重新定義。其中,反對聲音最大的英國國教聖公會一直堅持一男一女結婚才合乎聖經原則。 前坎特伯里大主教凱利(LordGeorge Carey)在英國《每日郵報》多次撰文,反對通過同性婚姻法,批評卡梅倫使用政治手段向反對者施壓。聖公會曾警告,若法例重新定義婚姻,代表教會對婚姻的規範變得錯誤,變相推翻了國教聖公會,可能有廢除英國國教制度的危機。 英國猶太教會首席拉比薩克斯(Jonathan Sacks)在咨詢期間公開表示同性婚姻合法違反猶太教義,並關注宗教團體未來可能因拒絶為同性伴侶舉行婚禮而被指違反人權,甚至遭同志伴侶向歐洲人權法庭控訴。 結果,新法例草擬案加入了修訂,容許任何宗教自行選擇是否為同性伴侶舉行宗教儀式婚禮。英國文化部長米娜(Maria Miller)表示豁免宗教團體其實是尊重及保護它們,以免有人以歧視同志之名起訴宗教團體。 讓宗教團體自由選擇是否接納同志伴侶的婚禮申請,表明了政策改變不冒犯宗教教義的原則,同時宗教亦不阻止社會和政策調整,兩者互相尊重和包容。這值得國際很多地方參考。 「OutRage!」爭取同志平權 同志平權從立法反性傾向歧視到民事結合,到眼下爭取「婚姻」合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陽光時務週刊》在倫敦專訪了同志組織「OutRage!」的發起人之一 Peter Tatchell,希望了解英國同志平權運動的發展,也理解為何在己經有民事伴侶關係法之下,同志平權組織依然要堅持爭取享有「婚姻」的名義。以下是訪談節錄: Q&A 陽光=陽光時務 P=Peter Tatchell Peter Tatchell 現職自由撰稿人,多年來致力於同志平權和其他人權運動。1983 年參與倫敦南部選區Bermondsey 國會補選,卻因性取向而遭政敵攻擊。事件轟動英國社會,進一步引起討論同志權益 。2006年,被英國左翼雜誌《New Statesman》讀者票選為十大「時代英雄」之一。 陽光:近年,你如何爭取同志婚姻合法化? P:2010年 5月英國首相大選前不久,我曾在英國國會外發動快閃式示威,高舉彩虹旗幟問:「卡梅倫,你的同志政策是什麼?」多年來,保守黨的政綱從未提及同性權益。後來經過一連串的運動後,影子內閣大臣博雅文(Ed Balls)和內政大臣文翠珊(Theresa May)會見我,並表示願意在黨內咨詢和評估是否推出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草案。可惜,在選舉結束2個月後,政府就表示評估完畢,並稱據評估結果,不適合推出相關政策。 2011年 2月,我再次組織 8對情侶,包括 4對同性伴侶和 4對異性伴侶,向歐洲人權法庭控訴,希望能讓同性伴侶結婚,異性伴侶亦能登記成民事伴侶。在英國,民事伴侶(civilpartnership)只適用於同志,如果異性戀想在政府註冊為民事伴侶是犯法的。我們組織認為,在民主開放社會,法律面前應該人人平等。一條法律為異性伴侶而設,另一條法例專門給同志,本身已是一種歧視。 湊巧地,在歐洲人權法庭審訊期間,卡梅倫政府宣布表示希望同性伴侶能合法結婚,並將在全國展開同性婚姻法案咨詢。 陽光:民事婚姻和民事伴侶在英國法例上享有幾乎一樣的待遇,只是名稱不同,為何仍然堅持爭取「婚姻」這名義? P:民事結合仍然缺乏法例上的認受性,而民事伴侶所享有的權益於婚姻伴侶亦不盡相同。例如同志伴侶去外國旅行或移居他國,沒有婚姻證書,可能導致發生意外時難以釐清兩者的家人關係。這將為同性伴侶的生活造成諸多不便,不能忽視。第二,不同的制度,意義始終就不同。例如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政府可以禁止猶太人或黑人舉行婚禮,那顯然是種族歧視。第三是國際認可。我們在爭取的並不僅是一對伴侶之間的名義,而是希望進一步享有國際認同。 其實我們爭取的看似只是名義,但現今各種制度所含的歧視,事實上與「恐同」無異。例如在大學裏,若然只有男講師可以升職為教授,而女講師最多只能升到副教授,即使兩者的薪金和福利待遇完全一樣,但始終讓人感覺是對女性的冒犯(offense)。所以,雖然已經有民事伴侶制度,但同性婚姻才能真正的彰顯平等。 陽光:若然成功爭取到同性婚姻合法化,其實某種程度上改變了婚姻的意義,而社會反對聲音強烈,尤其是宗教團體。維持民事結合不也能平衡社會各界的意見嗎?你有何意見? P:首先,婚姻的意義從來不等於一夫一妻制,而在於二人相愛因而結合,並願意為彼此作出一生的承諾。這背後的意義永恆且浪漫,而婚姻,則只是盛載這個意義的制度,由人設立。婚姻制度的開放,事實上表現了社會的進步。回看歷史,從前婚姻也是以一夫多妻制為主,到後來因為社會進步,男女逐漸平等,才確立了我們現在所依循的一夫一妻制。現在,是社會向前邁進的另一個時刻。事實上,亦有很多在英國的宗教團體及神職人員支持同志婚姻。但當然,我們也認同應容許宗教團體自行選擇是否為同性伴侶舉行宗教儀式婚禮,我們亦不願意看到宗教自由受到壓迫。 2005 年12 月21 日,英國首批同性戀人登記結合為民事伴侶關係。 Elaine Gaston(左)與相戀16 年的、任職牧師的Debbie Gaston 是其中一對   身受其害讓平權決心更堅定 陽光:30年前,你曾經代表工黨參與國會補選,卻因性取向而遭輿論政擊,你能回顧一下該宗事件,以及其對你參與同志平權運動的意義嗎? P:1983年,我代表工黨參加倫敦南部 Bermondsey區的國會議員補選。選舉初期我本來大幅度領先對手──代表自民黨的西蒙曉士(SimonHughes,現為自民黨副主席),但後來因為我的性取向和支持同志平權的政綱,遭到曉士和媒體的抹黑和攻擊。加上各個小報集中報道我的同性戀新聞,而完全忽略我的其他政綱。我甚至因此而收到超過 30封恐嚇信,更多次受襲。 結果,接近 44%選民轉而投票給曉士。這是英國史上選民轉汰幅度最大的一場補選,後來也成為社會恐同的代表事件,引起社會熱議,開始關注同志權益。這場補選,成為我人生中比較大的打擊,卻加強了我爭取同志權益的決心。 專訪後記: 2013年 2月 24日,是「Bermondsey恐同選舉案」的 30週年,英國廣播有限公司(BBC)採訪了 Peter Tatchell ,回顧該宗事件。Peter在訪問中表示,無悔當年因「出櫃」(宣布自己的同性戀性取向)和撐同志平權而落選,反而認為公民社會需要從這些政治事例中學習包容和接受同性戀,亦為今天英國同志平權能向前邁進一步而感到欣喜。 如欲閱讀《陽光時務週刊》其它精彩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馬來西亞可在紀伊國(Kinokuniya)、商務書局、大將書行、城邦閲讀花園、Borders(雪隆The Curve, The Garden, Tropicana, 檳城Queensbay Mall)、雜誌連鎖店MyNews.com)購買;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阅读更多

陽光時務 | 《陽光時務週刊》第46期《可憐中港父母心》

2013年03月14日出版 如欲閱讀全部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主編的話】 強大的奶粉新政 文/長平 中國人出國愈來愈多,中國走向民主的步子是否也就愈來愈快?這問題本身透着西方人的自大。事實是中國政府以及接受中國政府教育的中國人及西方人,在想方設法改變世界。 【封面故事】 從血濃於水到中港割裂:奶粉危機誰之過? 文/陳嘯軒、何康橋 圖/鍾卓明 港府限奶令引發大陸與香港民眾之間的對立情緒。奶粉問題上升到政治高度,原因是梁振英政府的無能低效和中共政權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漠視。曾經陸港兩地血濃於水的溫情已經蕩然無存,更深層地昭示着中共對港政策的全面潰敗。 大陸進口奶粉調查:一切只為孩子的健康 文/余聲 大陸食品安全堪憂的狀況迫使父母們在力所能及的狀況下儘量為下一代提供保障。香港奶粉不等於毒品,希望港府取消禁令;大陸奶粉約等於毒品,這是父母們憤怒的根源。 要奶粉,更要港人治港 文/黎則奮 回歸之後,中共沒有讓真正的「港人治港」落實,港府面對中港矛盾,永遠也不敢站穩港人利益立場。 嬰兒、奶粉與中產階級 文/吳強 摒棄母乳餵養的內地中產階級,在權利和抗爭意識方面,可能也同樣處在嬰兒期。從重建母乳餵養的婦女運動到反對低效政府的社會運動,是解決奶粉危機可行之路。 奶粉政治的情理、法理與學理 文/羅小朋 中港奶粉衝突有各種深層次的原因:陸港民眾政治權利不對等引發的情感矛盾,大陸消費者的炫富心理,地方自治觀念缺失造成建設家園責任感的不足。自治才有更多自由,才不會透支後代人的集體福祉。 【特別報道】 「心靈與生命研討會」見聞:達賴喇嘛與科學家對話 文/李江琳 當代人類要超越宗教,共同創建全人類,包括大量無宗教信仰者在內的共同的倫理。科學和科學家在這方面有特別的責任與作用。 將科學引入藏族寺院教育——達賴喇嘛的百年大計 文/李江琳 藏民族必須有現代教育,特別是現代科學教育。可是當藏人的優秀青少年都選擇進寺院學習的時候,怎樣搞現代科學教育呢?達賴喇嘛的百年大計就是將科學引入寺院教育。 【中國】 無聊的大部制改革 文/陳寧遠 大部制改革的目的和效果不清楚。提高政府效能要靠實現黨政分開和小政府大社會,這兩點是中共領導下的行政改革無法實現的。 河南鄭州上演「平墳Style」:「平墳書記盧展工,走你!」 文/余聲 河南省委書記盧展工在兩會上說:「河南人不計較,忍辱負重。」網友則回應稱「我們一直在負重,但辱及先人,我們計較!」 【台灣】 核四公投催化出更多反核行動 文/康依倫 十年前的民調,支持和反對繼續興建核四的比例分別是5成多和約2成,但現在贊成停建和續建的比例分別是5成多和2成多。完全逆轉了過來。 會見傅爾布萊特學人,馬英九借學術交流推廣非正式外交 文/康依倫 在中國未對外開放前,台灣是西方了解中國、學習中文的管道,現在文化則成為台灣走向國際社會的重要渠道。 【香港】 港記北京遭打,香港新聞自由大陸化 文/何康橋 香港記者在兩會期間於北京採訪劉曉波的妻子劉霞時被便衣暴打,香港學者批評內地官方此舉是「目無憲法」,是一種恐怖趨勢。 施永遠拒執行「政治任務」被降職,港台恐成無公信力的爛攤子 文/吳志森 廣播處長鄧忍光終止拒絕執行政治任務的署理助理廣播處長施永遠職位,藉以整治港台。這種做法「與中共審查意識形態的黨官無異,直迫文化大革命靈魂深處鬥私批修」,嚴重影響言論自由。 【國際】 專訪國際關係學者沈旭暉:查韋斯遺產與拉美經濟體的挑戰 文/楊松 「查韋斯最大的遺產並不是意識型態的倡導與對弈,而應是他任內推動的拉美區域整合,這也是唯一能在現實挑戰現存美國經濟霸權的一個方面。」 當「中國的老朋友」查韋斯倒下:中國海外投資在南美洲的挑戰 文/黃泓翔 查韋斯逝世,在委內瑞拉一直受保護的大批有中國官方背景的海外投資或許要面對開放競爭所帶來的更多挑戰。假若委內瑞拉出現政局轉變,將考驗投資當地的中國公司到底有多強的競爭力。 【人物】 新黑五類之異見人士:艱難的婚姻 文/余聲 按照江蘇無錫國保的說法:「轄區內有一個華春輝已經很麻煩了,再來個王譯,那還了得?!」為了一紙婚書,二人已歷經軟禁、毆打、驅逐,乃至被拘留和勞教。而且,這一切還將繼續。 【文化·噪音】 MC仁:都市奴隸點燃自由之火 文/朱曉玢 去夏反國教運動,一曲《洗腦教育》單月內獲15萬點擊。作者之一MC仁,曾是上世紀本港風頭無兩的嘻哈樂隊「大懶堂」主力,也是如今新界藝術散工,他的Rap熱衷社會批判,在音樂裏點火。 MC仁:沙頭角嬉皮 文/袁智聰 外界把MC仁的作品界定為「抗爭歌」,但他今年的作品已不再是大懶堂LMF時期那般明刀明槍地大剌剌批判社會,而多用上政治隱喻的手法。 【文化·閱讀】 專訪張翠容:經濟危機比戰火更沉重 文/朱曉玢 攝影/鍾卓明 她曾在中東迷漫硝煙中為華文世界呈現第一手戰事,卻不隸屬任何媒體,一直實踐獨立理想,見證世界各地的反抗與易幟。2013年,從地中海沿岸歸來的她,想要振臂高呼,讓新自由主義停擺。 【文化·廣場】 萌 編者按:萌。賣萌。萌倒。激萌。天然萌。萌化。萌屬性……人類熱衷於命名,無論哪個時代。因為我們需要全新的體驗,來解說全新的我們。 在吉祥旅店 文/馮俊華 我取出來,就水吃了蝸牛,再吃了青蛙。水色焦黃,是杯子反光的緣故,底部飄動着一根根的沉澱。 涼美殘肢事件 文/羅樂敏 其實他早就知道,涼美不會死,也不會離開他,她是永遠可愛動人不離不棄不老的妻。 萌的日常茶飯事 文/銀色快手 我完全被牠弱到爆的憤怒打敗。轉而一想,人生好像也沒有什麼好煩惱的, 【文化·現場】 微觀木下:木下惠介的弱男之美 文/湯禎兆 木下惠介重省工程在日本國內早已展開,已故日本女影評人石原郁子就把木下詮釋為男同志先鋒祖師爺。但嚴格而言,與其說木下是男同志的先鋒,不如把石原定性為腐女子影評派掌門人更準確。 【文化·詩歌】 白夜 詩/旋覆 語調樸素、冷靜,戲仿「創世紀」表達法,詩人創造了一個女性的內心世界,懷疑、拒絕,渴望有所發現,在否定中肯定。(主持/周瓚) 【專欄】 綁架中國的「寡頭轉型」 文/夏明 「茉莉花革命」實質上是金融風暴後,中東國家的普通民眾對寡頭制的反叛。但不幸的是,當中國的權勢階級已成為寡頭化的主要推力時,中國的「99%」卻未能清醒地認識到寡頭制的威脅。 石頭裏面也有階級鬥爭 文/張曉舟 用紅輪用剩的同一種油去「倒轉紅輪」之嫌,這究竟是顛覆,還是迴圈? 在昂貴劣質油釀造的灰霾中,我們不只是受害者,往往也是同謀。 佔領中環,如箭在弦 文/羅永生 香港人過去所擁抱的自由是贈予而來的,香港人的自由主義價值是淺層而不耐衝擊的。或者只有透過諸如「佔領中環」的運動,香港人的自由主義公民主體性方會真正站穩。 廢核趁現在! 文/羅世宏 是的,福爾摩沙島不要成為下一個福島,因為美麗島要繼續美麗下去,這是台灣這一代人的責任,也是下一代台灣人應該享有的權利。 作為政治風景的婦女節 文/阿藹 中國大陸的女性主義,一方面受到社會主義思想的影響,另一方面為了走出傳統封建思想,配合經濟發展,一直强調女性要走出家庭,參與勞動,這就是所謂的「女性能撑半邊天」。

阅读更多

《陽光時務週刊》第46期《可憐中港父母心》

2013年03月14日出版 如欲閱讀全部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主編的話】 強大的奶粉新政 文/長平 中國人出國愈來愈多,中國走向民主的步子是否也就愈來愈快?這問題本身透着西方人的自大。事實是中國政府以及接受中國政府教育的中國人及西方人,在想方設法改變世界。 【封面故事】 從血濃於水到中港割裂:奶粉危機誰之過? 文/陳嘯軒、何康橋 圖/鍾卓明 港府限奶令引發大陸與香港民眾之間的對立情緒。奶粉問題上升到政治高度,原因是梁振英政府的無能低效和中共政權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漠視。曾經陸港兩地血濃於水的溫情已經蕩然無存,更深層地昭示着中共對港政策的全面潰敗。 大陸進口奶粉調查:一切只為孩子的健康 文/余聲 大陸食品安全堪憂的狀況迫使父母們在力所能及的狀況下儘量為下一代提供保障。香港奶粉不等於毒品,希望港府取消禁令;大陸奶粉約等於毒品,這是父母們憤怒的根源。 要奶粉,更要港人治港 文/黎則奮 回歸之後,中共沒有讓真正的「港人治港」落實,港府面對中港矛盾,永遠也不敢站穩港人利益立場。 嬰兒、奶粉與中產階級 文/吳強 摒棄母乳餵養的內地中產階級,在權利和抗爭意識方面,可能也同樣處在嬰兒期。從重建母乳餵養的婦女運動到反對低效政府的社會運動,是解決奶粉危機可行之路。 奶粉政治的情理、法理與學理 文/羅小朋 中港奶粉衝突有各種深層次的原因:陸港民眾政治權利不對等引發的情感矛盾,大陸消費者的炫富心理,地方自治觀念缺失造成建設家園責任感的不足。自治才有更多自由,才不會透支後代人的集體福祉。 【特別報道】 「心靈與生命研討會」見聞:達賴喇嘛與科學家對話 文/李江琳 當代人類要超越宗教,共同創建全人類,包括大量無宗教信仰者在內的共同的倫理。科學和科學家在這方面有特別的責任與作用。 將科學引入藏族寺院教育——達賴喇嘛的百年大計 文/李江琳 藏民族必須有現代教育,特別是現代科學教育。可是當藏人的優秀青少年都選擇進寺院學習的時候,怎樣搞現代科學教育呢?達賴喇嘛的百年大計就是將科學引入寺院教育。 【中國】 無聊的大部制改革 文/陳寧遠 大部制改革的目的和效果不清楚。提高政府效能要靠實現黨政分開和小政府大社會,這兩點是中共領導下的行政改革無法實現的。 河南鄭州上演「平墳Style」:「平墳書記盧展工,走你!」 文/余聲 河南省委書記盧展工在兩會上說:「河南人不計較,忍辱負重。」網友則回應稱「我們一直在負重,但辱及先人,我們計較!」 【台灣】 核四公投催化出更多反核行動 文/康依倫 十年前的民調,支持和反對繼續興建核四的比例分別是5成多和約2成,但現在贊成停建和續建的比例分別是5成多和2成多。完全逆轉了過來。 會見傅爾布萊特學人,馬英九借學術交流推廣非正式外交 文/康依倫 在中國未對外開放前,台灣是西方了解中國、學習中文的管道,現在文化則成為台灣走向國際社會的重要渠道。 【香港】 港記北京遭打,香港新聞自由大陸化 文/何康橋 香港記者在兩會期間於北京採訪劉曉波的妻子劉霞時被便衣暴打,香港學者批評內地官方此舉是「目無憲法」,是一種恐怖趨勢。 施永遠拒執行「政治任務」被降職,港台恐成無公信力的爛攤子 文/吳志森 廣播處長鄧忍光終止拒絕執行政治任務的署理助理廣播處長施永遠職位,藉以整治港台。這種做法「與中共審查意識形態的黨官無異,直迫文化大革命靈魂深處鬥私批修」,嚴重影響言論自由。 【國際】 專訪國際關係學者沈旭暉:查韋斯遺產與拉美經濟體的挑戰 文/楊松 「查韋斯最大的遺產並不是意識型態的倡導與對弈,而應是他任內推動的拉美區域整合,這也是唯一能在現實挑戰現存美國經濟霸權的一個方面。」 當「中國的老朋友」查韋斯倒下:中國海外投資在南美洲的挑戰 文/黃泓翔 查韋斯逝世,在委內瑞拉一直受保護的大批有中國官方背景的海外投資或許要面對開放競爭所帶來的更多挑戰。假若委內瑞拉出現政局轉變,將考驗投資當地的中國公司到底有多強的競爭力。 【人物】 新黑五類之異見人士:艱難的婚姻 文/余聲 按照江蘇無錫國保的說法:「轄區內有一個華春輝已經很麻煩了,再來個王譯,那還了得?!」為了一紙婚書,二人已歷經軟禁、毆打、驅逐,乃至被拘留和勞教。而且,這一切還將繼續。 【文化·噪音】 MC仁:都市奴隸點燃自由之火 文/朱曉玢 去夏反國教運動,一曲《洗腦教育》單月內獲15萬點擊。作者之一MC仁,曾是上世紀本港風頭無兩的嘻哈樂隊「大懶堂」主力,也是如今新界藝術散工,他的Rap熱衷社會批判,在音樂裏點火。 MC仁:沙頭角嬉皮 文/袁智聰 外界把MC仁的作品界定為「抗爭歌」,但他今年的作品已不再是大懶堂LMF時期那般明刀明槍地大剌剌批判社會,而多用上政治隱喻的手法。 【文化·閱讀】 專訪張翠容:經濟危機比戰火更沉重 文/朱曉玢 攝影/鍾卓明 她曾在中東迷漫硝煙中為華文世界呈現第一手戰事,卻不隸屬任何媒體,一直實踐獨立理想,見證世界各地的反抗與易幟。2013年,從地中海沿岸歸來的她,想要振臂高呼,讓新自由主義停擺。 【文化·廣場】 萌 編者按:萌。賣萌。萌倒。激萌。天然萌。萌化。萌屬性……人類熱衷於命名,無論哪個時代。因為我們需要全新的體驗,來解說全新的我們。 在吉祥旅店 文/馮俊華 我取出來,就水吃了蝸牛,再吃了青蛙。水色焦黃,是杯子反光的緣故,底部飄動着一根根的沉澱。 涼美殘肢事件 文/羅樂敏 其實他早就知道,涼美不會死,也不會離開他,她是永遠可愛動人不離不棄不老的妻。 萌的日常茶飯事 文/銀色快手 我完全被牠弱到爆的憤怒打敗。轉而一想,人生好像也沒有什麼好煩惱的, 【文化·現場】 微觀木下:木下惠介的弱男之美 文/湯禎兆 木下惠介重省工程在日本國內早已展開,已故日本女影評人石原郁子就把木下詮釋為男同志先鋒祖師爺。但嚴格而言,與其說木下是男同志的先鋒,不如把石原定性為腐女子影評派掌門人更準確。 【文化·詩歌】 白夜 詩/旋覆 語調樸素、冷靜,戲仿「創世紀」表達法,詩人創造了一個女性的內心世界,懷疑、拒絕,渴望有所發現,在否定中肯定。(主持/周瓚) 【專欄】 綁架中國的「寡頭轉型」 文/夏明 「茉莉花革命」實質上是金融風暴後,中東國家的普通民眾對寡頭制的反叛。但不幸的是,當中國的權勢階級已成為寡頭化的主要推力時,中國的「99%」卻未能清醒地認識到寡頭制的威脅。 石頭裏面也有階級鬥爭 文/張曉舟 用紅輪用剩的同一種油去「倒轉紅輪」之嫌,這究竟是顛覆,還是迴圈? 在昂貴劣質油釀造的灰霾中,我們不只是受害者,往往也是同謀。 佔領中環,如箭在弦 文/羅永生 香港人過去所擁抱的自由是贈予而來的,香港人的自由主義價值是淺層而不耐衝擊的。或者只有透過諸如「佔領中環」的運動,香港人的自由主義公民主體性方會真正站穩。 廢核趁現在! 文/羅世宏 是的,福爾摩沙島不要成為下一個福島,因為美麗島要繼續美麗下去,這是台灣這一代人的責任,也是下一代台灣人應該享有的權利。 作為政治風景的婦女節 文/阿藹 中國大陸的女性主義,一方面受到社會主義思想的影響,另一方面為了走出傳統封建思想,配合經濟發展,一直强調女性要走出家庭,參與勞動,這就是所謂的「女性能撑半邊天」。

阅读更多

《陽光時務週刊》第45期《非典十週年祭:健康源於好制度》

2013年03月07日出版 如欲閱讀全部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主編的話】 SARS十年祭 文/長平 當時很多人都在想像,假如SARS能夠過去,人類必將反省,中國必將重生。但上述想像並沒有發生,現實甚至往相反的方向狂奔。人類太過健忘,中國人尤其如此。 【封面故事】 SARS十週年:教訓、遺產和危險 文/方駿 十年後回望SARS,看到的是「胡溫新政」曖昧的背影。如果一場新的SARS到來,當年慘痛經歷留下的遺產能否幫助我們沉着應對?民主、公開的善治如何成為可能? 科學防控,進步幾何?——SARS十年後的反思 文/余聲 我們的政府有個習慣,誰的意見和它一致,誰是專家,不一致的聲音就會被埋沒掉了。 陽光曾照進現實:非典型時期的封禁與解禁 文/方駿 或許「非典」這個詞本身就隱含了後來的歷史:對中國官方,堅持用「非典」而非世界衛生組織命名的「SARS」,也許是要強調疫情的特殊性;而對於中國社會,這場疫情帶來的後續,都是非典型的。這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封鎖、謠言和真相的競逐。 沙士十年過去:HONG KONG ARE YOU READY? 文/黃麗萍 十年後,「抗疫的硬件改善了,但如果沙士重臨,在軟件上,未必可以再捱得過」。 香港SARS十週年:康復者慨嘆被政府遺忘 文/陳嘯軒 「陳馮富珍當時說,不用擔心當時在廣東的『傳言』,口徑與當時廣東當局一致。最終導致威院8A病房出現大爆發,這時疫情已一發不可收拾。」 集體意識與專業道德:SARS成就的「香港精神」 文/溫朗鈞 專業精神是香港最為可貴的價值之一,雖然其並不如道德感召那樣觸動人心,卻在面臨危機時更有韌性。 台灣從SARS學到了什麼 文/康依倫 因為並非WHO成員國,台灣的SARS預防被整整拖延了一百天。台灣的防疫合作,也就和兩岸和解緊緊結合在一起。 【中國】 港府「限制嬰幼兒奶粉出境」引發風波:受害者情結借自由貿易還魂 文/楊德恩 港府「限制奶粉出境」的政策遭到大陸網民的強烈批評並引發其「受害人思維」。然而,大陸網民對於「自由貿易」的討論以及對「限帶令」和「監禁兩年」的理解都不夠深入甚至出現偏差。他們應該更多地反思大陸食品安全這個造成中港奶粉矛盾的根本原因。 李克強和他的「團派內閣」 文/黃小仙 十八大一役,團派慘敗。日前,全國人大和政協兩會緊鑼密鼓在北京召開,最惹外界關注的,是以候任總理李克強為首的新一屆國務院的領導班子。內閣中的重要位置由誰來做?團派可否藉此機會東山再起? 【台灣】 國家建構、內部殖民與冷戰:台灣國家暴力的歷史脈絡與轉型正義問題的根源 文/吳叡人 我們必須持續耕耘、深化台灣民主,使普世人權的價值成為台灣政治共同體不可動搖的礎石,使普世人權的觀念成為台灣意識永恆不變的核心。 【國際】 納吉為何拖延國會大選? 文/楊松 納吉拖延選舉以爭取更多選民支持,換來的這段時間,反而爆出不利國陣的醜聞,讓反對派更有機會實現國家史上首次政權輪替。 看不見的糧食問題 文/周澄 新一波糧食問題若真在2013年來襲,東非、海地等發展中區域或國家的國內施政、人民生活,以至公共衞生、健康等都務必遭受嚴重衝擊。 【人物】 「新黑五類」之弱勢群體:被釘子戶的教師賈靈敏 文/余聲 攝影/林沖 「我家被强拆了。當時現場有警察、有區領導、還有各級幹部,到最後竟然沒有人敢說是他們拆的?!」賈靈敏憤怒了:「難道我家是被强盜拆了?是被流氓拆了!?」 【文化·專題】 非典後遺症患者:被遺忘中的絕望? 攝影/楊抒懷 編者按:我們,13億人,曾共同面對非典帶來的恐懼,抗擊超級病毒帶來的死亡威脅。而他們,非典後遺症患者,承受了最終的痛苦,以及此後的折磨,還有絕望。北京登記有非典後遺症患者大概300多人,中重度抑鬱症患者達到39%,80%因病離崗,60%都出現了家庭變故。他們被社會遺忘了十年,依然在生存線上掙扎。他們被社會遺忘了十年。他們仍然在生命線上掙扎。他們是否,還將面對這種遺忘? 【文化·特別報道】 香港獨立音樂自資卡帶紀元:唱自己的歌,製作自己的夢想 文/袁智聰 攝影/鍾卓明 D.I.Y/自己幹,要啟動夢想,你大可自己來,而非依賴財團政府大機構。原來80年代,香港獨立音樂面對主流唱片工業,曾以低成本、有限器材、Lo-Fi美學,帶起卡帶自資出版風潮。這既是本港獨立音樂「史」重要現象,也為今日啟發獨立自主新靈感。 【文化·書架】 鄒崇銘:用社會學改造香港 文/朱曉玢 旺角西洋菜南街上的獨立樓上書店——序言書室,每個月做至少四次讀書分享會,聚集城中學者、文化界人士和讀書愛好者,從書本出發,討論哲學、文學、歷史、全球經濟甚至民主政治的議題。2012年末,鄒崇銘在這裏開了四場讀書會。 【文化·廣場】 毒 編者按:十年之前。十年之後。我們的「毒」去了哪裡? 毒 文/王小山 2003年那會,忽然發生了很奇怪的事,一下午打20個電話約人出來喝酒,居然只有一個叫老榕的慨然赴約,其他人會以種種理由推脫,但沒一個說是因為SARS。 十年前一場城戰,及當下 文/潘國靈 「歷史證明瘟疫在人最不意料的時候會重新反撲。」《瘟疫》如是說。 當病毒(或慾望)來襲 文/郝譽翔 我不禁要猜想,那場疫病或許始終沒有離去,它只是變換了另外一種形狀,無時無刻不在吞噬我們的心。 【文化·現場】 西九戲棚散場後:往昔文化空間可否重現? 文/周澄 新春大戲在西九大戲棚落幕,我們正好在這喧囂過後,繼續關於公共文化空間、社區參與、傳統之活化、戶外活動實驗等等的反思。 【文化·詩歌】 瞄準 詩/京不特 國人長期生活在「製造敵人的文化」中,一代又一代成為極權主義的受害者,而這樣的歷史尚未成為陳蹟。這首詩是對此罪惡「文化」的揭露與批判,但妙就妙在它揭示了時代語境中的每一位「受害者」同時更內在地也是一位「施害者」,所構成的鏡像關係,在清算和終結「製造敵人的文化」時,值得觀照與反思。(主持/孟浪) 【專欄】 大部制改革評議 文/趙楚 導致合法性、正當性與政策效率喪失的不是疊床架屋的機構設置,而是專政權力本身的自我毀滅性質,及其化公權為私利的本質特徵。沒有憲政轉型,也就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行政改革。 將衝突從街道引向大會堂 文/張倫 一黨、一人或數人的决斷代替一切,造成階層間,社會與國家間的各種矛盾無法得到制度性的表達。一股暴戾之氣在醞釀,一種激烈衝突的能量在積蓄。繼續抱着那種不照抄西方政治制度的老調拒絕實現一種真正的代議制,那等待我們的就只會是必將出現於街道上的衝突。 大衛的抗爭 文/夏明 只要每個公民有捍衛自己權利和尊嚴的勇氣,有同情他人和助弱抗暴的擔當,有祛除「狗心」和同心協力的團結精神,有擔當領袖的遠見或追隨領袖集團的放下,社會運動就能把專制政權拉垮。 比「壞種」更壞的是偽善 文/徐賁 民眾有理由對那些道貌岸然的歌功頌德、大話吹噓和道德說教感到憤怒,也有理由厭惡和嘲笑令他們苦澀、壓抑、弱智和渺小的僞善,不只是李家的僞善,還是一種更大的、以李家為象徵的僞善。 低俗作為抵抗 文/鄧小樺 看到藝評獎的結果,筆者心裏第一時間浮起四個字:「香港無人」,又想學《一代宗師》裏說「宮家還有人!」 青年「造反」有理 文/管中祥 這幾年台港兩地的社運有愈來愈多的年輕人加入,不只是80後,更多90後的年輕朋友成為社運的主體,也為兩地日益腦殘的政府帶來許多壓力。 革命的不速之客 文/寧二 在今天這樣的時代,擁有部分黑人血統但自稱阿拉伯人的阿齊茲,仍會頻繁用到「同志」、「鬥士」等色彩鮮明的詞,但伊斯蘭主義者幾乎成了摩洛哥「2·20」運動的最大贏家。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