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時務

陽光時務 | 長平:真希望,不繞道

一個人在黑夜裏獨行,眼睛大大睜着,耳朵高高豎着,求生的本能會讓他放大一切希望,甚至忽略了明顯的危險。一個國家也是如此。正在北京召開的十八大,雖然晦暗不明,但無數人仍然努力將它看作是正在燃燒的煤球。 當中共十七屆七中全會公報發布之後,熱切盼望着的輿論立即發現,其中沒有提及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於是宣布「去毛化已成定局」。隨後有人找出了中共十六屆七中全會公報的全文,大家才發現這類文件早就沒提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了。 趙紫陽女兒王雁南女士接受《新京報》專訪,談自己在文物拍賣領域的經歷和成就,也讓很多人感到莫名興奮,稱是23年來的第一次,表明風向正在轉變。又有人搜索了一下,發現王女士此前也接受過內地媒體採訪,比如2008年《揚子晚報》刊發過類似報道。 十八大新聞中心11月1日對外開放,新華社展示了歷屆黨代會圖片。眼尖的人發現,其中一張照片的背景中竟然出現了趙紫陽,前景則是時任總書記的胡耀邦與葉劍英交談。正當人們紛紛猜測其中的政治含蘊的時候,這張照片卻被悄然撤除了。 更早的時候,習近平會見胡耀邦之子胡德平,也被視為政治改革的信號。胡德平的弟弟胡德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醒說,習近平強調的是「穩中求進」,穩不穩是他們的感覺,那意思是「想改就改,想不改就不改」。有知情者說,這也可以解讀為「打招呼」,讓胡德平別亂說。 希望的泡沫不會全都破滅,最有可能的動作仍是在中共黨章中去掉「毛澤東思想」。這被稱作「去毛化」。這輕輕的一筆,將會勾銷太多的歷史恩怨,海內外輿論都已經準備好放聲歡呼。如此划算的交易都不做的話,我只能理解他們不需要和世界做任何的對話。 然而,「去毛化」到底是要去掉什麼,代之以什麼?「知青一代」領導人,以青春的熱血和熱淚,去實踐過毛主席的教導「廣闊天地大有作為」,有充沛的感受和感情。然而,理性分析起來,答案卻未必美好。 最普遍的說法,「去毛化」之後,會以「高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旗幟」替代了「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旗幟」。這種說法把「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歸功於鄧小平的創造。這實在是不了解中共的歷史。 根據中共黨史,「毛澤東思想」的確立,源於劉少奇1945年5月在中共七大會上的報告。劉少奇在題為《關於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中,稱毛澤東「是天才的創造的馬克思主義者」,他「敢於進行大膽的創造,拋棄馬克思主義理論中某些已經過時的、不適合於中國具體環境的個別原理和個別結論」,「使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的結合得到了高度發展」,創立了「最堅固的中國化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 也就是說,「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的創始者,正是毛澤東本人。「去毛」而又堅持「特色」,那不過是換湯不換藥的政治遊戲。 薄熙來在重慶不僅「黑打」,而且還要「紅唱」,因此人們覺得「去毛化」就是去掉這種「文革」重來的危險。其實,薄熙來在重慶的胡作非為,踐踏法治,漠視人權,控制輿論,吹脹經濟,並不是因為他信仰毛澤東思想,也不一定非得要套上這件「毛皮」外衣,那不過是他揀起的一張牌而已。以「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三個代表」和「和諧社會」的名義,完全可以幹出同樣的事情。 毛澤東思想的確是中國共產黨的靈魂,那就是以「中國特色」為策略的現代專制。最迷惑人的地方,就是它的游擊戰。換個地方打兩槍,就能管上一陣子。 我相信足夠聰明的中共新政權,一定會以新的遊擊戰,讓全世界為之歡呼。 我並不是要給滿懷希望者潑冷水。我完全明白,如果沒有希望,孤獨的夜行人可能連走下去的力氣都沒有。但是,我們一定要明白,要想走出叢林,最關鍵的不是如何沉迷於繞道的樂趣,而是不能迷失方向。

阅读更多

陽光時務 | 《陽光時務週刊》第30期《十八大進退維谷 習近平何去何從》

2012年11月08日出版 如欲閱讀全部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主編的話】 真希望,不繞道 我相信足夠聰明的中共新政權,一定會以新的游擊戰,讓全世界為之歡呼。 【封面故事】 習近平向何處去 文/王劍 胡耀邦和習仲勳畢其一生反思和清理毛的遺產,開啟八十年代改革;二十年後,在朝的習近平和在野的胡德平們,能否面對和超越鄧的遺產,才是當下的真問題。 老人干政:扶上馬還要送多遠 文/周克商 「老人干政」因為元老們的權威能夠保證新領導人上任後政局的穩定。只有當政治權力在民主制度下安全移交和平穩運作時,這個政治痼疾才能夠被徹底治愈。 十八大窗外民間諫言井噴 文/溫克堅 十八大前,民間力量通過各種渠道向新領導集團諫言政改。這將不會觸動暴力維穩的中共政權,但引發的討論在為政治變革積蓄動能。 紅二代眼中的十八大:我們應該對習近平寄予希望嗎? 文/羅小朋 習近平被江澤民推上位,是因為他是最壞的體制裏最不壞的人選。形勢比人強,不改革,他馬上會被人民拋棄。 【中國】 撕毀毛澤東像之後 文/余聲 鄭州四青年撕毀毛澤東畫像之後,遭遇網絡人肉搜索,而後是警察的傳訊與扣留。 社會改革,兩面三刀?——廣東勞工組織遭遇清洗背後 文/曠達 深圳市針對勞工NGO開展「非政府組織清理擠壓專項行動」。廣東「社改春風」吹了僅半年,「小小草」們已無聲夭折。 【香港】 誰更離不開「港獨」? 文/陳嘯軒 「港獨是偽命題。如果北京不制止芝麻當西瓜的極左言論,就只會刺激群眾鬥群眾,激化香港社會和族群矛盾,對北京來說最終只會引火燒山。」 專訪香港中文大學講師李家翹:粮食和供水不可受威脅 文/黃麗萍 陳佐洱引述魯平的話︰「没有内地的支持,香港就會變成一座死城。他們知道每天喝的水從哪裏來的嗎?」 上水揭示中港關係深層矛盾 文/溫朗鈞、蘇曉欣 「中港矛盾指向港人恐懼欠缺民主的他者(內地人)入侵到自已的領域,這些恐懼感歸根究底指向了最深層的矛盾,香港人不認同內地的制度,不希望內地化。」 境外勢力入侵香港? 文/蘇曉欣 浸會大學當代中國研究所撰《藍皮書》,攻擊中大通識部是受美國基金控制,將西方價值入侵學校。 【台灣】 華為登台喚起島內諜影重重 文/李蔚 美國國會報告的一聲「華為來了」,喚醒了島內沉睡已久的冷戰意識。然而隨着兩岸經貿合作的深化,台灣如何在「發展」和「自主」間找尋平衡? 【國際】 簽證免了 台美關係新台階 文/林怡廷 目前獲得美國免簽證待遇的37個國家及地區中,其中只有台灣與美國沒有邦交關係。 港區護照未「免」有怨念 文/周澄 去年港府再次希望美方給予香港特區護照持有人免簽證入境待遇。據報,當時雙方同意積極跟進,但未有時間表。 拿一本中國護照去旅行 文/愛哲 雖然中國人愈來愈富裕,但龐大的人口、巨大的貧富差距,加之政治上不夠互信,免簽國數量若想追上台灣,短時間內並不現實。 奧巴馬成功連任 變中求穩 文/李可 美國時間11月6日下午20點16分,美國現任總統奧巴馬更新Twitter,寫道:Four more years(又一個四年),宣布成功競選連任,並發布了一張與夫人蜜雪兒擁抱的照片。 【人物】 曾志豪: 人在「跣境」——棟篤笑中的國民教育 文/雅庭 某種意義上說,香港是一個「跣境」,一個充滿陷阱的城市,上至政治人物的語言、下至街邊的快餐店,甚或教科書,都隨處是爾虞我詐。如何在「跣境」裏,做個「瘋show快活人」? 【文化·專題】 香港社會運動電影節2004-2012:致街道與天台的影像情書 文/周澄 電影節會讓你想起衣香鬢影、紅氈鋪地?在香港的街頭、舊廈天台、地下藝術場所,有這樣一些青年,在進行同貧窮、抗爭、政治、民生相關的電影節,2004年至今,他們一直在摸索、進行一場由組織形式、生活內容到藝術審美的民主共治實踐。 【文化·閱讀】 未來都市漫遊指南 文/劉冉 建築師Jonathan D Solomon用海綿和珊瑚的結構來形容香港——這座在他眼中科幻小說般消失了地面的都市。論及三維發展,香港恐怕是最超前的,「比起香港,其他所有城市都是平面的。」 【文化·廣場】 異色 編者按:社會規則有多硬、多枯燥,我們的內心就有多柔軟、多豐富。無論在愛、性、性別,還是性別政治層面,我們在那些遊走、逃脫、應合、撞擊的人生情節裏,得以建立一個「自我」嗎? 豔女 文/郭珊 初她到歌舞廳「坐台」時不過十三、四歲。而我只不過因為不具備女性的「天然資本」,所以最終走上一條世人眼中的「正道」。要不是因為她漂亮,我想我早就把她,連同當初我拼命想要逃離的世界,一併忘卻。 友人 文/洪曉嫻 她們在都睡飽以後決定同住在一起,葉賽搬進朵朵家時只帶了一部電腦、一雙鞋子和幾件替換的衣服。 滿清禁宮秘史 文/伊格言 還有什麼比無止無盡永不饜足的性交更能表現那愛的純真、熾烈與空無呢?我失去了你,我的一生已毫無意義;所有我所能做的,無非就是趴在別的女人身上繼續想念你。 【文化·現場】 當身體舞起在老圍村 文/鄭依依 都市中我們逐漸放棄自己的身體,以學會在水泥叢林和過街人潮中安置自己。這群舞者卻用身體的飛舞開拓多重意外空間。 【文化·詩歌】 槍 詩/曾宏 這個世界總有一些意識形態迷信強權、暴力,迷信「槍」這樣的武器崇拜,中國近半個多世紀以來幾代人就成長在這種狂暴的語境裏。《槍》描述了「槍」的「恐怖文化」、「洗腦文化」,同時又拒斥了它——「把槍當作拐杖,返回和平」。在這裏,批判的武器代替了武器的批判。(主持/孟浪) 【專欄】 再思政改新加坡模式 文/夏明 中共十八大召開之際,有愈來愈多的跡象表明,即將掌權的新領導班子有心重彈鄧小平20年前提出的「學習新加坡」的老調,為中國變革找出一條活路。 超越小兒過年的十八大觀察 文/趙楚 此後決定中國政治進程的再不是神秘地坐在權力厚幔之後的那些人,而是因社會和思想運動而新崛起的力量,決定中國前途和命運的歷史樞紐又一次轉到了中國大眾之手。 廣學會的精英戰略 文/張鳴 如果沒有甲午戰敗後的政治形勢,廣學會的傳教士們的精英戰略,無論怎樣賣力,基本上只能激起一點點的波瀾而已。形勢比人強。 點評郭樹清的一年新政 文/陳寧遠 去年就任證監會主席的郭樹清推出8個方向性改革,但對於參與股市交易的投資人來說,不僅沒有什麼直接幫助,相反還會產生斷崖式的休克。 誰的國旗誰做主 文/丁鴻富 所謂神聖的東西那是一種宗教概念,政府沒有權力來給民眾規定什麼是神聖的。國旗也是如此。 從九龍皇帝到佔領中環 文/鄒崇銘 2011年10月,「佔領中環」行動迎來一班年輕人,為滙豐樓下這片沒有歴史、過去及未來的空地,平添了傳奇性的嶄新象徵意義——未知作為高度現代主義大師的科士打本人,又或是早已仙游的九龍皇帝曾灶財,看見了會作何感想? 四十年前的選舉 文/張鐵志 40年前的首次增額立委選舉開啟了日後台灣民主運動的可能性,讓黨外人士得以以選舉為中心進行群眾動員和組織串連。反對運動也就延着這條體制內路線前進,讓台灣的民主化路徑成為由執政黨主導的和平轉型, 我對車窗搖手更感興趣 文/艾未未 通常外國記者該問政府的問題,沒人搭理時,也就問我了。他們通過了解我,了解我居住的地方的困境和快樂。

阅读更多

陽光時務 | 獨立即係搞咩鬼?

詩:遠離瘋狂的人群 indie是的確是個令人心馳神往的境界,特立獨行卻有自己的一片天空。近年,獨立力量的最佳演繹,可能是香港indie band 觸執毛(Chochukmo)。 2008年被Time Out Hong Kong選為「香港的20大音樂人」的觸執毛,由隊名到歌曲風格再到樂手形象,似乎存心趕客。事關在香港專唱原創英文歌曲的觸執毛,不但隊名難記、曲風混雜到無倫──被歸類為獨立搖滾(indie rock)、前衞搖滾(progressive rock),再加上複雜編曲複雜如數學運算,因此亦有數學搖滾(math rock)的強烈風格。且看(聽)觸執毛首本名曲SOMETHING SPECIAL, SISTER及GOOD NIGHT的駁雜拼湊、狠命玩味,或者稍稍可以理解,他們那些彷如未經修飾、帶點歐陸氛圍但又未至於noise rock般重口味的音樂,如何成為陳奕迅、林一峰等主流歌手的心頭好。相對之下,觸執毛最近為王菀之所寫的Made Of Water,卻是相當易入屋易入口的小菜一碟,順勢也打造了王菀之的rock女新形象。 我一直對indie聲音為代表的「邊緣」與以流行音樂工業為「主流」之間的互滲、mix-up,深感興趣。彼此可以是主流收編邊緣,讓邊緣成為伴碟的蕃茄;也可以是邊緣攻克主流的堡壘,內爆地發聲兼擴張版圖。觸執毛的「成功」,固然是音樂態度上不隨大流、不按理出牌的外顯和結果。同一時間,已上岸的歌手藝人是否又有吉士再創新猷?2012年,林憶蓮自資推出的概念唱片《蓋亞》,剛當選「華語音樂傳媒大獎2012」第三季十大唱片之首。《蓋亞》從「蓋亞」這個大地之母(希臘語「蓋亞」即大地之母)出發,探討人與自然環境以至世界的種種微妙關係,大走非情歌路線之餘,甚至出現儼如梵音的〈無言歌〉、談世間生滅變化的〈枯榮〉、唱法如踩鋼線的〈柿子〉等,加上強烈的迷幻電子曲風,令人如同飄浮太虛幻境聽着太空天碟,見證了香港主流歌手在駕馭恢宏題旨、非主流歌曲的可能性。 有人認為,2012年《蓋亞》是林憶蓮繼1991年《野花》後,另一座華語流行音樂史上的里程碑。我倒以為《蓋亞》的生成,可能「創造」了在主流音樂工業、通過類近於indie band做音樂的具體操作和方法,最後結出相對indie的音樂果子──首先是邀請兩岸三地不同背景的音樂人,如恭碩良、吳青峰、常石磊等參與三兩首歌曲的創作,然後世界巡唱,再在漫長如同合作社的「夾band」過程中不斷磨合,又再發表新作,最後才完成由林憶蓮和常石磊跨刀監製的《蓋亞》。《蓋亞》在音樂上毫不客氣試遍了World Music、Trip Hop、Space Pop、 Ethnic Fusion各式音樂組合和new age元素,全碟開首的第一cut〈無言歌〉前奏直達「雲門舞集+優人神鼓」的禪道境界,配合扉頁開宗明義的告白:「我不想製造安全的無味,我想誠實地傳達我的感受,憑直覺、憑直覺,隨性而盡興。這是一個過程,一個對生命的態度」──在頑固的主流音樂工業中,不可謂不另類重口味。 如果觸執毛林憶蓮也不是你杯茶,觸執毛與林憶蓮之間,香港還有My little airport。黃耀明認為MLA「好indie」,我從來認為MLA最indie、最大的創意,乃是以最溫和的曲風、最直白的口吻,講出社會最殘酷的真象。最新大碟《寂寞的星期五》繼續絕望地談香港談人生,尤其是〈憂傷的嫖客〉、〈爺就是一名辭職撚〉分別把兩組似是風馬牛不相及的意念共冶一爐。早前在協青社蒲吧舉行的《my little airport 2012 菊花的味道音樂會》,神奇地洋溢着一種山寨氣息──林阿P吹笛子蝦碌、NICOLE唱小忌廉、NICOLE兩位妹妹充當和音天使、上台唸詩的阿雪害羞得像路人。這也恰恰是奇異獨立力量吸引人之處,它充滿了實驗、無懼、反抗、逆流的精神和青春氣息。 如果觸執毛MLA林憶蓮代表着「indie」,他們大概也有他們的不純粹,可是「好似好indie」同時亦是一種平庸如我者的欲望投射。正如世上最沒創意的,原是一旦有成功方程式便一窩蜂爭着模仿如K歌或師奶劇。置身香港這個人口高度密集的城市,很容易大有身陷瘋狂人群的無力感和窒息感,indie可能是一種奢侈,說不定甚至需要復興或保育。可是,我們都按捺不住,「好似好indie」即使只是一扇窗口,請帶我遠離瘋狂的人群。 珏:當青春砸響在舊工廈 有次看完演出,與友人談起香港哪個live house的聲最好。討論了一會,坐在一旁發呆的朋友忽然說:live house 本身沒有聲,要有人玩才有。然後到我們發呆。太禪了,器材、樂器與空間本身真的不會作聲呀。 說來奇怪,好像真的沒有靜下來好好地寫過Hidden Agenda Live House,寫來寫去都是被執法人員「檢查」後的聲明和報告。可能已經有太多媒體報道過,甚麼獨立音樂樂園懷疑被政治打壓云云,真真假假,讀得都膩了,還有甚麼值得補充或澄清?這個也就是製作紀錄片《Hidden Agenda The Movie》的考慮──究竟我們想呈現一個怎樣的狀態?自我描寫時選哪一個關鍵詞彙?答案原來很簡單:就是DIY好好玩。 記得在訪問中認識到那時還是電影學生的鄭家樂,他對本地獨立音樂文化極為好奇。得悉HA將面臨第二次逼遷,竟然自告奮勇要為這個音樂場地進行詳盡紀錄:籌款演出、與政府對抗、無數個會議、上街示威、喝醉後的趣事、演出前的工夫、完場後的清潔、無聊的對話…儲起大堆細碎片段,也沒有想過要把錄像怎樣處置。當時有一位熱愛朋克的導演,為日本的小型音樂場地製作了電影《Live House》的DVD,送了一張給我們。看罷果然就很想自己也弄一齣。直到2012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香港館的策展人邀請HA參展,作為九龍東民間規劃力量的示範。四年的紀錄,得到三萬元的製作費。 電影總算完成了,心情也放輕了些,起碼如果再次面臨打壓我們無力抵抗而選擇結束,還剩下一個說故事的媒介。當然這個故事並不算完整,我們珍而重之的始終是一些很私密的小事呀,像為音響的小伙子慶祝21歲的生日、在工業區執二手傢俱衣服、為虧本的演出安排吵架、在交租與去商業化之間苦惱、為舉辦夢寐以求的樂隊而興奮、徬徨惆悵無計可施時大夥堆在一起發愁、支持者在facebook反對打壓而把頭像轉成HA標誌、怕負責人坐牢的妥協決定、鬧翻又回來的、不回來的…都是些最尋常無聊之事。說穿都只是人與人的守望相助,與獨立音樂界投射的有型有款表象不相干,又毫無電影感可言。 像韓國首爾的知名音樂場地Badabe,細小的地牢,聲音絕對不會比大型的芝山音樂節好。但當場主要動腦部手術,這個小地方竟然喚來超過一百隊樂隊,為籌手術費舉行音樂節。原來live house是一個另類文化的體驗所,即是alternative,多迷人的字。民間基層結構都是七彩斑斕的,感覺上越往上移便越失色,最後只有一小撮人把自己塗得一身雪白,沉悶的白,白得連髒話也不敢說。藝術家梁寶山參與工廈保育運動時說,其實大家都只是想搞文化藝術,不是想搞政治呀。獨立音樂的視野信念確實凌駕政治,大家都很厲害,不怕高舉中指大喊fuck the system。但當系統每天都在fuck你的時候,該怎麼辦?如何地fuck回去?是要fuck整個體系還是一小部份?有時候可能我們必須要在藝術領域之中走下來,先在政治層面梳理一些糾結,然後再馳騁。 Live house在香港仍然沒有適用的牌照,在政府眼中是一樣新品種,情況是覺得你長得像狗,便要你領狗牌。爭取了這麼多年,試過有法國文化協會出信投訴地政署打壓文化,有學校讓學生前來實習領學分,有數之不盡的訪問。當你看到有些執法人員突擊巡查,他們目光散亂、意志消沉,或有熱愛音樂的公務員從旁協助給予意見,便會發現原來真正的問題比起一個場地有沒有牌照要大很多很多。有時我會想,已經不是政府在打壓live house,這樣的說法太過被動,而是這個帶有另類想像的羣體能如何能「拉闊」守舊思維。一個不從上而下規劃的音樂場地還有多少可能性?拉闊了音樂以後,用音樂又能拉闊甚麼?或許在這個落後的社會氛圍之中並未能容納建制不明白的羣體,而這個不專業的場地終究厄運難逃。但還是想邀請大家看一看這齣紀錄片,看看一班年青人如何把青春留在沒有未來的舊工廈,把它轉化為滿載「生命力」的「小屋」。 關於這個我深愛的地方,大概說盡了。 詩珏失調: 梁偉詩-流行歌詞分析員、文化評論人、香港電台《思潮作動、文明單位》主持 黃津珏-獨立音樂人、自然活化合作社發言人、前數碼廣播電台《音樂聲明》主持

阅读更多

陽光時務 | 向反對者致敬

還記得在中國的某個夜晚,我在《溫故》雜誌上讀到一篇文章,寫一些當事人回憶陳獨秀在四川江津的晚年生活,感慨難眠。文章寫得零亂,一如揭開畫皮的歷史。那個偏僻小城裏窮困潦倒的教書匠,就是當年叱詫風雲的「五四」運動精神領袖、中共首任總書記嗎? 當時他在中共黨內的政敵王明已經失勢,周恩來有意請他出山,被他拒絕。以他晚年的民主憲政思想,想必他完全明白毛澤東延安政權的性質。當時中共已經站穩腳跟並發展壯大,延安成為進步青年心中的聖地。1942年5月,就在他辭世的前夕,毛澤東發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開啟了延續至今的中國現代專制的思想控制。 有些人喜歡說,看看中共的發家史,領袖人物沒有幾個有好下場。雖然這種說法可以讓受壓迫者得到一些心理安慰,但它把事實描述得相當混亂。事實上,在權力的叢林時代,真正有「好下場」的勝利者,不過是因為比別人更加心狠手辣而已。這個法則直到今天也沒有改變。像陳獨秀這樣不斷反省的思想者,在這樣的政治中註定是一個失敗者。 儘管擁有一個如今已發展成超級權力怪物的政黨的開創者的光環,但是他一生更多的姿態是政治上的反對者。他反對的目的不是為了攫取權力,而是為了尋找公義。 我們要向這樣的反對者致敬。尤其是在中共十八大即將召開的時候,我們想要提醒這個患有歷史健忘症的政黨,想一想它自己的首任總書記。在建黨九十餘年、建政六十餘年,消滅了國內的一切政治反對勢力之後,卻要舉全國之警力、軍力、人力和物力來「保衛十八大」,恐懼支撐起的森然威儀中,讓人不能不看見晚年陳獨秀黯淡生活中思想的光芒。 今日之中共不僅不能容忍反對者,而且對諂媚頌歌的嗜好到了變態的地步。當此高層權力鬥爭刀光劍影、國民經濟風雨蒼茫、群體事件層出不窮之際,新華社竟然發表文章說,各地群眾歡天喜地,渴盼十八大勝利召開。各地小學生甚至幼稚園孩子都被綁架上陣,載歌載舞喜迎十八大。 另一方面,無數異見人士被嚴加看管,失去自由,或強迫離開京城、省城,去外地「旅遊」。傳統媒體萬馬齊喑,互聯網處處敏感,無辜的菜刀再被管制,公民社會組織舉步維艱,少數民族地區三崗五哨。 我們要向所有的反對者致敬,要向報紙上被刪掉的句子致敬,要向互聯網上的敏感詞致敬,要向被管制的刀具致敬。我們要向所有仍然堅持抗爭的公民社會與少數民族人士致敬。 大批體制內的知識分子,忙着獻計獻策。這本來無可厚非,甚至帶出不少真知灼見。但是他們喜歡自以為是地把自己的意見標榜為「建設性」,從而對反對力量暗含貶義。這就缺乏基本的政治常識,甚至成為專制政權的合謀者了。 大多數人都不想像晚年陳獨秀那樣「獨秀」智慧的光焰,同時生活在冰冷而絕望的現實政治之中。人們總是在尋找着未來的希望,為此不惜在腐爛的權力之樹上發現新芽。我們對這種努力充滿敬意,但是也想要和他們一起重溫晚年陳獨秀的諄諄告誡:「特別重要的是反對黨派之自由,沒有這些,議會或蘇維埃同樣一文不值。」 是的,沒有反對者之自由,一切的一切都一文不值。

阅读更多

陽光時務 | 《陽光時務週刊》第29期《反對黨之父:中共總書記陳獨秀的啟示》

2012年11月01日出版 如欲閱讀全部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主編的話】 向反對者致敬 沒有反對者之自由,一切的一切都一文不值。 【封面故事】 尋找總書記 文/趙思樂、王劍 十八大即將召開的時候,我們想要提醒這個患有歷史健忘症的政黨,想一想它自己的首任總書記:陳獨秀。 那些失蹤的領導人 文/周克商 中共的歷史,就是一部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歷史。中共的路線是不斷尋找敵人並戰勝之,由此確立自身的地位與權益。從內部看,也是同樣尋找「內部敵人」的發展歷程。 反對者反對了什麽? 文/張釗維 陳獨秀們的「獅子吼」意在掃除抗拒改革的文化與政治惰性,為現代政治領袖提供出頭機會。然而,70年過去,一切仍待努力。 從陳獨秀到今天的共產黨 文/唐寶林 1938年陳獨秀與中共決裂走向民主。而與他親如師生的毛澤東則由此開闢了通向權力頂峰的道路。 【香港】 香港警方激活惡法打壓示威 文/曠達   2011年香港共有444人在公眾集會或遊行中被捕,人數是2010年的八倍,更是2009年的十五倍。 北京控通脹防中港關係惡化 文/雨文 「高通脹、高樓價不但會影響民生,亦會影響中港關係。民心不穩就會遷怒於政府,進而遷怒於內地,這是中央最關注的。」 【台灣】 勞保破產引發台灣階級對立 文/康依倫 在職勞工加薪無望,勞保基金可能破產,公職人員退休後待遇豐厚,貧富差距的結構性內因正在撕裂台灣的社會階層。 當文化部長遇上文化部長 文/林怡廷 龍應台對賈克朗提出最真實的困惑:「當您要推動的政策理念,和密特朗總統所屬的社會黨相反時,您如何解決矛盾?」 【國際】 劍指中國:美國大選終極PK 文/龔小夏 本屆美國大選最後階段予人的印象,似乎美國的外交政策只有中東與中國這兩個重點。為什麼中國會成為美國大選雙方如此集中的靶子? 中美經濟格局誰話事?文/溫克堅 無論誰當選美國總統,在經濟層面都是市場力量主導雙方的合作格局。美國政治體制的決策機制和透明度,是這一預判的基礎。 美國大選預測中的經濟因素 文/ 映見 美國政治學界公布了十三位頂級預測機構的大選模型和結果。其中有八組認為奧巴馬會在普選中贏得兩黨票數的50%以上。 【中國】 寧波鎮海PX風雲起 文/余聲 經過抗爭,一貫溫和的寧波人使政府叫停PX項目。然而民眾为何仍聚在街頭? 【人物】 駐港部隊護旗手:你的香港,我的部隊 文/詹青雲 很多年後,退役的駐港部隊護旗手蔡成文,仍會想起1997年6月30日的那個晚上,他作為駐港509名先頭部隊的一員,坐着大巴進入香港,夜雨滂沱。香港,從此只在玻璃窗外。 【特別報道】 四分五裂的中共沒有民主共識 文/袁載俊、詹青云 本刊獨家專訪當代中國研究巨匠麥克法夸爾。他的《文化大革命的起源》三卷中譯本首度在港面市。 《倒薄風暴背後》與溫的家產:「出口轉內銷」的政治秘密 文/羅小朋 境外媒體的「謠言」往往被證明確為事實,中國人從這些出口轉內銷的「謠言」中也更深刻地了解他們的領袖們。這是一種進步,卻同時表明中國的政治文明距世界主流相距甚遠。 【文化·專題】 敘利亞詩人阿多尼斯:阿拉伯世界深處的聲音 文/黃麗萍 阿多尼斯,享譽國際詩壇的敘利亞詩人,生於中東戰爭不息、連年殺戮的土地上。他的詩,是了解中東這片土地的一扇窗,他以深沉的筆觸,哀嘆阿拉伯的一團亂局,為生於這片土地上水深火熱的靈魂呼喊。 【文化·閱讀】 專訪《鮑彤文集》出版人鮑樸:以父之名回看改革 文/熊威 前趙紫陽秘書鮑樸近十年在海外網站上發表的文章近日出版。在這本文集的內頁左上角,他的兒子、出版人鮑樸設計了一個淺得幾乎看不出來的瘦金體水印「80」——紀念父親的80歲生日。 【文化·廣場】 煙花 編者按:美與脆弱,恆久與荒謬……煙花從不向我們說更多,而它幻落。有什麼,比煙花幻落後的黑夜更寂滅?煙花也是過年過節,是政體的自我慶典,納稅人的錢銀,是坐船出海,人頭湧湧,或是自家院子呼燈籬落,今期來講煙花,我們有多少重被照亮的人間…… 煙花 文/盧小狼 煙花和爆竹的喧鬧要到黎明才會安靜,煙花氾濫於每一個時刻,每一片天空,就在這十幾年間煙花不再是不期而遇的浪漫。 一樣的煙花 文/陳志華 看過同一朵煙花,有人回家費盡心機盤算如何投機炒賣賺得更盡,有人望着價格暴漲的迷你豪宅幻想置身歐陸古堡。更璀璨的煙花,都在更深的黑夜。 煙花 文/劉梓潔 時我不免回想,葉青如煙花般的生命,以及我們如煙花般的友誼。但大多時候,正常過日。如跨年夜後的冷清平淡, 【文化·現場】 讓Fanzine來得更猛烈一些吧 文/楊銳 獨立創意+自由製作+紙媒雜誌會捲起怎樣的激情?這股激情由舊世紀到新世紀,在全球次文化青年中幾十年經久不息,巴黎獨立刊物節匯集了這一領域的最新「成果」。 【文化·詩歌】 奧斯維辛的房間 詩/杜慶春 平靜、平淡、平緩地敘說「人的建築」,卻蘊藏着巨大的質疑、憤怒與反思的力量。(主持/周瓚) 【專欄】 轉型討論亟待公開化 文/張倫 經濟改革上「摸着石頭過河」有其合理的部分,但也曾讓我們付出極大的代價,因有政治權力的屏障,還不至於全部失控,但如果政治改革也「摸着石頭過河」,其危險將是全盤皆輸。 「帶路黨」今昔談 文/章立凡 對新時代的帶路黨而言,切忌繼續忽悠,是保住帶路地位的第一要務。 給草泥馬發民國護照 文/艾未未 互聯網的發生是人類發展史上最大變革,它重新定義了人和社會的關係。讓「思考」的人去思考,推特的人去推特吧。 美國出口原油的大格局 文/陳寧遠 中國追求高科技的風能設備和光伏產品,為什麼在歐洲和美國同時受到限制,這不是次貸和歐債危機的結果,而是世界能源結構變化的結果。 從釣島看台灣偏安思維 文//陳宜中 無論藍綠政客如何堅稱「釣魚台是我們的」,實情卻是:不太敢保釣,甚至不太想保釣。 超越國土的「生活圈」 文/羅永生 釣魚島的漁場世世代代屬於附近以海為生的漁民,他們當中包括來自台灣、大陸,以及日本和沖繩。可是,他們對釣魚島的實際想法和歷史記憶,卻又是今天很熱烈地討論保釣是是非非的香港人及中國人所無視的。 親歷美國政治「傳幫帶」 文/安替 在離開華府後,我坐火車在暴風雨來臨之前趕到紐約時代廣場,身處鮮豔的廣告顯示幕組成的視聽盛宴中,仿佛從鄉下來到城市。但真正長久驅動這浮華盛世的,還是在華府耐心向下一代傳授經驗的索托馬約爾們。 被逼眾生相:幫兇 文/陳希我 他為什麼不能假裝熄火,即使被罵成是窩囊廢?所有的人為什麼不能當一回窩囊廢? 新疆的「安全」之旅 文/林輝 不發表意見,不是因為滿意,而是因為不信任、不想惹麻煩。大概在一個被緊密監控的國度,將意見藏在心中,是最能保護自己的方法。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