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時務

陽光時務 | 傲慢的黑鐵

人民日報、新華社將胡溫主政的10年定義為「黃金時代」,讓我們想到了「黑鐵時代」。 這種對人類世代的劃分法源自古希臘神話。黃金時代人神共處,和平歡樂。雖然土地會自己長出糧食,但是人們並不懶惰,也不貪婪,品德高尚,心地善良。黑鐵時代則黑暗腐朽,道德墮落,朋友失信,情侶反目,規則被毀,謊言橫行,人無廉恥,眾神棄之。如若按照這個標準,顯然,後者更適用於描述這10年來中國人的真實感受。 也許中共官媒並沒有這麼考究,只是揀「黃金」富足美好的字面意思。那麼我們也要說,「黑鐵」也是我們對胡溫10年的直觀感受。從身為國家元首的胡錦濤始終僵直的表情,到高層權力鬥爭的黑幕重重,再到暴力維穩的鐵錘政策、橫徵暴斂來的胡作非為,以及互聯網絡的高牆禁苑,無不讓人聯想到黑鐵般的冰冷與恐懼。 新華社在一篇謳歌「十八大」的報道中,引述外媒評論說,「黃金十年」成就大國自信,奇蹟仍將繼續」。 這十年間,中國人擁有了舉世矚目的「大國自信」,的確是最大的一個變化。改革開放初期的面對世界文明的謙卑一掃而光,極端的民族主義情緒一再躁動。這種「自信」的背後,是「六四」鎮壓之後高壓、收買政策下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巨額投入之下的網路資訊封鎖和遍佈互聯網各個角落的「網絡閱評員」的「輿論引導」,是無視人類文明成果的粗鄙野蠻,無知無畏者的自鳴得意,以為用錢財可以買通一切的愚蠢自大。這種「自信」的確讓全世界感到恐懼,中共又把這種恐懼描述成敵意,用來進一步鼓動國民對世界的傲慢,對文明的仇視。 在這篇報道中,新華社借助外媒說,過去10年,中國從世界第六大經濟體躍升至第二大經濟體,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了3倍多。「但是在胡錦濤看來,這些還不是過去10年最偉大的成就。他在十八大開幕式上指出,總結10年奮鬥歷程,最重要的就是形成和貫徹了科學發展觀」。這個笑話如此明顯,我都懷疑是中共內部的自我反諷。以「和諧盛世」和「科學發展」的名義,對社會秩序的肆意踐踏,的確是這十年來的又一個顯著特徵。 這30多年來,執政黨最深得人心的治國口號,除了市場經濟之外,就是依法治國。這個口號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由江澤民政權提出,人們一邊對「三個代表」冷嘲熱諷,一邊卻對「依法治國」衷心贊同,知識分子、媒體人、法律學者和維權律師都緊緊地抱住這四個字,假戲真做,全力實踐。然而,這十來年裏,民間的一切努力付諸東流,法律成為強拆民房的依據,精神病院成為上訪者的歸宿,僅僅因為持不同政見的言論而被治罪的人愈來愈多。早年間在各種討論會上成為熱詞的民主憲政,卻遭遇號稱「代表民意」的最高權力機關——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高調宣稱「五不搞」,胡錦濤在「十八大」報告中更是公然稱之為「邪路」。 回首往昔,10年前國際輿論對「胡溫新政」的期待,國內輿論對開明領導的讚美,仍歷歷在目。就在半年前,還有人宣稱胡溫會在任期「最後一搏」。 我不得不說,今天很多人只是將這些期待和讚美換了一些名詞,就直接套用到了「習李新政」上。當初江澤民留戀權力,人們憤怒他拖住了擋住「新政」的腳步,然而很快就有人議論「今不如昔」。如今人們為胡錦濤的「裸退」而歡呼,然而有誰能證明從文明政治來說都屬於非正當得來的權力到底交在誰手裏更好一些?

阅读更多

陽光時務 | 《陽光時務週刊》第32期《向北朝鮮學習:胡搞十年執政大盤點》

2012年11月22日出版 如欲閱讀全部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主編的話】 傲慢的黑鐵 十年前輿論對「胡溫新政」的期待,歷歷在目。今天只將這些期待和讚美換了一些名詞,就直接套用到了「習李新政」上。 【封面故事】 不改革會從失敗走向失敗 文/丹頓 中共體制內沒有改革派,將希望寄託在新上任的領導人身上是不現實的。但是包括他們在內的所有人都應該了解,胡溫十年已經把中國帶進了十分危險的境地。 胡溫十年·政治·權貴禍國:權為黨所用讓政改休克 文/陳子明 意識形態趨向保守,強勢維穩、警察治國,胡溫執政十年間,中國政治不是停滯,而是倒退了。 胡溫十年·經濟·竭澤而漁:這場遊戲只讓權貴獲利 文/羅小鵬 胡錦濤的雙逆差政策對於創造財富的中國人民不公平,對於全球經濟秩序也是一種破壞,而中國的權貴資本,是遊戲的最大贏家。 胡溫十年·社會·道德淪陷:維穩維出假和諧 文/周克商 維穩是中共的必然邏輯。穩定壓倒一切,但往往是造成更大的不穩定。 胡溫十年·司法·黨大於法:要講政治不要講法治 文/王建勛 黨的事業至上,社會主義司法價值觀,加強黨對律師工作的領導……過去十年,中國司法正經歷着令人不安的變化。 胡溫十年·民族·矛盾激化:中共在邊疆緣何進退失據? 文/姚新勇 貧富差距加大,族群關係日益緊張,國家認同度進一步降低,族群矛盾進一步惡化。胡溫任內,中國民族問題滑入險境。 胡溫十年·台灣·金元促統:就這樣被你征服? 文/康依倫 胡溫十年橫跨台灣陳水扁和馬英九兩個年代。十年間,胡溫政府以恫嚇來反獨、以利誘來促統的戰略無疑是成功的。兩岸關係在馬英九上台後更是進入了前所未有的蜜月期。 胡溫十年·文化·回到延安:和諧時代創造「河蟹」文化 文/吳祚來 胡溫十年,有文化封鎖與突破禁錮;有國家把文化當作面向權貴的工程,也有最豐富的民間創作。這是最壞,也是最好的十年。 【中國】 河南運動式「平墳」調查 文/余聲 朱偉僱人用了兩天時間,把全家幾個爺爺、太爺的共28個墳頭全部平掉。他還要求,幹部不帶頭就停職,教師不帶頭,就停課。 十八大練兵外宣輿論戰 文/李強、趙思樂 新聞中心提問四次的澳洲記者來自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控股的媒體,《歐洲時報》是中新社創辦,十八大成「大外宣」彙報演出。 【香港】 香港南亞裔居民入籍困境 文/何康橋 在香港居住的非華裔族群,即使已取得永久居民身分證,亦不等同擁有中國國籍。 其中南亞裔人在申請歸化入籍和特區護照時,較歐美白種人困難。 亞視遭批公器私用公信力破產 文/陳嘯軒 上海地產商王征兩年前入主亞視以來,以「主要投資者」的身份在公司大搞「一言堂」,電視台也迅速被「染紅」,路線不斷「左傾」,收視和廣告收益也愈來愈低。 【國際】 IQ2明星辯論賽:誰能選擇更好的領導者? 文/劉冉 民主是最糟糕的政府形式而中國的高層精英統治更能制定目光長遠的政策?IQ2的辯論賽激起中美政客、學者頭腦風暴,而觀眾有最終裁決權。 【人物】 香港喬寶寶 印度韋小寶 文/雅庭 攝影 / 鍾卓明 曾任職懲教署多年的印度裔藝人喬寶寶,在香港土生土長,也深諳華人社會的生存之道。「我在懲教署學會拍馬屁,後來在TVB見誰都說得很好,個個都握手。始終禮多人不怪,做人謙虛點好。」 【文化·專題】 五條人和他們的音樂:澎湃風景,大國無法迴避 文/邱大立 風在吹,雨在落,選舉到底是圓還是扁,你會跟我的破車一起走嗎?「五條人」唱着海豐方言,音樂愈來愈澎湃激猛。這澎湃的現實,生活在其中的人們啊,你們無法迴避。 【文化·閱讀】 書架:阮慶岳——以離去者的步伐前行 文/黃崇凱 阮慶岳說,正因為天使同時存在於兩邊,不必然善良,所以里爾克要說「每一位天使都是可怕的」。 【文化·廣場】 堤 編者按:攔截、築起、保衛與包圍、衝擊、突破、消弭……堤提示我們邊界的存在,我們是否能夠觸摸到人群、自我之中潛隱的堤岸,若世界與心都可以無邊廣闊? 堤 文/曉濤 要體會作為邊界的堤岸內心的孤獨,只需在黃昏的時候去堤岸上走走,和生活在岸上的人們一同在堤岸上散步。 外面是海 文/李智良  我記起的是鄰屋安置上樓、被迫退休的漁民和他們的兒女,因為父母無法轉業,從那年頭就起跑於另一條生命軌跡,如今想來,那道「堤壩」,兩邊都沒有路。 大河盡頭 文/房慧真  有些地方,明明以為是邊界,是盡頭了。然而防風林的外邊,還有防風林。堤防的外邊,還有堤防。河流的外邊,還有沙洲。島嶼的外邊,還有浮島。城市的外邊,還有人居。 【文化·現場】 獨立電影,作為救贖之路 文/曾金燕  鏡頭是無權者的權力。本月的「華語紀錄片電影節」與「香港亞洲電影節」中,幾部來自內地的獨立紀錄片/電影裏,異議者、政治迫害、反抗……都不約而同成為影片中的關鍵詞。 【文化·詩歌】 但我仍將獨自生長 詩/浪子 「行走裏的生長」——中國城市化進程中千千萬萬人的縮影,時代的縮影。歸於詩,一個異鄉人個我的「行走」、個我的「成長」,是靜默的、醒覺的。寫出一個獨立的——謙卑而又岸然——「小我」,為「小我」吟詠,為「小我」正名,詩意地摒棄了主流意識形態的「大我」之虛妄。(主持/孟浪) 【專欄】 天下為私還是為公? 文/夏明 當阿Q和王胡不明善惡美醜時,他們會以羡慕的眼光看待對方的蝨子,並以在自己身上找到了更多的蝨子為榮耀。這可能是中國學習新加坡的最大副作用。 走出威權的黨八股 文/徐賁 習近平的講話確實少了八股的套話,但對於人們普遍期待的政改又說了什麼呢?「讓大家久等了」不過是一句普通的客氣話,媒體人本不該小題大做,把事情弄得像受到了無限恩惠似的。 莫言的體制內生存術 文/林培瑞(Perry Link) 在和專制政府的關係裏,劉曉波和莫言選擇了不同的立場。要求莫言做另一個劉曉波是錯的,但消弭他們的差異,則是錯上加錯。 希拉里之後的奧巴馬 文/安替 今高票連任,奧巴馬完全做回了自己,不再需要妥協。他需要的是國內國際兩個戰場全面實施自己的理想,因此自己信任的國務卿變得極為重要。 被逼眾生相:好人 文/陳希我 中國的事,不能求好,只能求「底線」。如果「底線」仍然被打破,那麼就再尋求「底底線」,甚至於「底底底底……線」。 台灣的國家意識與國際觀 文/宫鈴 長久以來的去「中」,去的不只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國,而是中華民國。 被逼眾生相:冤魂 文/陳希我 專制制度的罪惡不僅在於縱容了暴君,還在於培養了暴民。 懲惡揚善烏托邦/ 文/寧二 作為阿拉伯人,他在美國感到屈辱,而他的伊斯蘭標準又告訴他美國道德淪喪,在性的方面,美國人像原始人一般不知羞耻。

阅读更多

陽光時務 | 藝文與城市空間肌理

詩: 試看藝文改變城市 剛「過大海」到澳門國際音樂節和中華創意產業論壇去。雖然兩者分屬澳門文化局旗下兩個獨立行政單位,卻在在有意識展示澳門在文化藝術的展演、生產、保育和研究上的全方位決心。城市與藝術節的共生,在香港肇始於殖民時代,一水之隔,澳門藝術節和澳門國際音樂節也先後歷時26及23屆。及至近年,澳門銳意打造文化形象,才積極通過種種藝術節或藝文論壇,逐漸向世界介紹澳門的藝文和文創發展面貌。 澳門國際音樂節規模大致與各大城市的音樂節相類,有交響樂團、音樂劇、各式演奏會、騷靈歌手演唱會、意大利歌劇,甚至聖樂禮讚和搖滾樂的出現。這固然折射出澳門文化駁雜多元的歷史背景,其中被譽為世界十大經典歌劇的普契尼三幕歌劇《托斯卡》,由澳門樂團、立陶宛考那斯國立合唱團、意大利歌劇演員跨刀演出。「世遺景點音樂會」尤其是澳門主場的指定動作兼「城市品牌」,今屆由澳門中樂團在澳門博物館舉行的音樂會,就分別演出印尼民歌、江南絲竹、台灣老電視劇主題曲、英國傳統民歌和新疆民謠等。另一個出人意料的節目,請來香港太極樂隊在毗鄰大三巴的大炮台古蹟空間演出,剎那間大炮台草地出現前所未見的人山人海。 從音樂角度觀之,澳門國際音樂節可能還沒有展現出「很澳門」的音樂元素,甚或是「澳門獨立音樂」的蹤影。然而,澳門個案其實是一個絕佳的例子,探討音樂演出或藝術形式如何改變城市氛圍和都市地貌。澳門一直擅於透過藝文形式,釋放城市活力來製造藝文神話和創收。繼早年譚盾於大三巴前演奏,造就一場史無前例的藝術「激盪」,去年又有由西班牙錄像藝團創作的《光影大三巴》,乾脆結合原創音樂和先進投影技術,在大三巴實景大造文章,結合澳門所散發的不真實感,把澳門搖身變為奇幻寓言世界。音樂以外,瘋堂斜巷亦有大量古蹟變身畫廊和文創商店、盧家大宅鄭家大宅更是「環境劇場」的展演勝地…。 同一時間,澳門文化局、香港當代文化中心與澳門理工學院合辦的「中華創意產業論壇2012」,邀請兩岸四地以至華文世界的藝術工作者、文化研究者聚首一堂,跨界探討「打造創意城市:構築創意城市的民間互動、法則與過程」。會議中大談上海、宜蘭、香港、澳門、金澤、橫濱、大阪、星加坡、利物浦等地區的藝術文化生態。香港灣仔藍屋、伙炭藝術村、澳門望德堂區、上海音樂谷等,更作為城市創意社區創造的個案,被披露其前世今生。席間澳門文化產業委員會副主席梁慶庭有感而發,說與會者都非常羨慕澳門投放大量資源到藝文乃至創意園區的發展,大家卻沒有意識到,這些金錢都是用澳門血淚換來的。我的心頭一震,突然深深體會一字一句中,澳門對於文化的深刻焦慮──換句話說,當社會不斷追求GDP之時,在地的文化底氣究竟夠不夠?有沒有強大的藝文力量呢? 看似虛無縹緲的「文化底氣」背後,其實是社會文化的多元價值,並且外顯為城市風貌和人文景觀。因此,澳門高揚「藝術文創」、開發本土社群豐富文化資源,就是用來平衡博彩一業獨大發展,作為對長期背負賭城之名的文化抗衡。這既是發財立品,也是未來世界城市藉藝術與文化建立空間的優越感,扶植「城市品牌」發展的必由之路。正如七八十年代,利物浦便是以文化帶動都市轉型,其他英國城市愛丁堡、格拉斯哥、紐卡素及伯明翰也採取同一策略。2008年,利物浦就憑音樂、藝術、創意、海濱、船塢和城市保育,榮膺歐洲文化之都。 說實話,藝文未必一時間徹底影響城市的一切,香港也沒有因為Clockenflap成為音樂之都,可是藝文畢竟是世界潮流中的創意新貴,是潛而默化城市空間肌理的最大推手。   珏:西九龍的聖誕節 加拿大連鎖藥店Shoppers Drug Mart,今年選擇在萬聖節翌日便換上聖誕櫥窗裝飾,大放Jingle Bell。旋即收到大量投訴,說在11月1日開始播放聖誕音樂真的太誇張了。然後店舖乖乖把音樂收起,壓後到月尾才播。 原來我們對喜慶節日竟然會有吃不消的一刻,這些歡騰的興奮劑也會服用過量。 2012年果然有點不一樣,起碼作為音樂愛好者,趕在末日之前,能目睹於23天內在同一地點發生三個大型音樂節,確實高興得瞳孔放大、合不攏嘴。雖然沒見過神蹟,但對於長年要靠想像力飛到外國參與音樂節的我而言,這個震撼簡直如猶太人見紅海分開。在波瀾的海中央,我們見到一個乾乾淨淨的西九文化區,心中禁不住高呼哈利路亞!但必須強調是Jeff Buckley的版本,才夠indie嘛。 前排與編輯說起音樂節,為何同樣自稱為獨立音樂的盛典,但「文藝復興音樂節」、「Clockenflap」與「自由野」無論氣氛、表演者的選擇,以致對象都可以有這麼大分別。這個是很大的題目呀,真的不好說,起碼我現在已經開始分不清甚麼是音樂節,甚麼是音樂節目。三者我最為熟悉的是Clockenflap,從因豪宅區的噪音投訴而被逼離開數碼港,到現在已經是第五屆了。Clockenflap其實更像是一年一度來自外地的巡演馬戲團,很好看,文化上卻足不着地,上年就在入口處與一個跟我說英語的香港工作人員嘈起來。但今年的Clockenflap看到生根的決心,邀請大量本地演出單位參與,也搞中文名稱創作比賽。跟編輯打趣說這個音樂節像在野生生態貧乏的地方看大笨象,可以叫「我們一起看大笨象音樂節」。 自由野(原名自由空間音樂節)令我直接聯想到郭達年舉辦的自由文化音樂節。郭由最初策劃六‧四音樂節,到後來不定期舉辦自由文化音樂節,爭取的已不停留於平反六四,而是想打倒所有中國的敗壞。自由野以音樂與舞蹈作招徠,有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撐腰,費用全免。策劃人龔志成是本地資深音樂家,他每月舉辦街頭音樂會「開放音樂」,也是許多人唯一會願意接觸藝術中心的活動。顯然自由野在政治上不會達到郭達年舉辦的高度,但龔在公共空間的議題上一直給力。曾經有次龔把開放音樂帶到西九,結果以後的申請都不被批准,而現在竟然邀請他策劃音樂節,世事的確如棋。 我最想不通,也感到最陌生的,反而是城中名人全力支持的文藝復興音樂節。數星期內不斷看到文復基金企圖定義何謂獨立,黃耀明、左小祖咒、陳珊妮雖然好看有格,但怎麼算都是大明星啊。如果連他們也叫獨立,那麼沒有簽唱片廠牌的音樂人與及只能容納一二百人的場地,都不能叫獨立,而是孤立。但看到演出名單有周雲蓬,疑心馬上又輸了給耳朵。 有趣的是,香港人想到音樂節,思緒馬上就會連到1969年的胡士托。胡士托實實在在是人類在探索自由的頂峯中爆發的一次藝文奇蹟,就連意圖複製的94、99胡士托都被揶揄為「商業托」,看來這樣的活動只可以是一次性的。但在反國民教育週末大集會之中,當主辦單位在晚上結束節目後,我又真的好像碰到這個無法被複製的奇蹟──一羣羣年青人圍著圈把玩結他唱着歌、有些討論着甚麼、有些讀着甚麼、又有即慶饒舌對陣…看見一班70年代的藝術家在場流露的喜悅,就更相信所謂的音樂節、文化節,最重要是羣眾帶來的想像、過後帶走的能量。在親身經驗之先,說甚麼香港的春天吶喊、Fuji Rock、Coachella、Lollapalooza,還是言之過早。節目再多再繚亂,如果不能豐富一點點人與人之間的思潮,終究是場幻象。

阅读更多

陽光時務 | 自由呼吸的空間

中共十八大開幕當天,習近平在參加上海代表團討論時說,十八大主題宣示了中共將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事實上,直到今天,人們都還在猜測,以習近平為首的新一代中共領導人,到底會舉什麼旗,走什麼路。 神秘性是專制權力的秘訣。今天的習近平和十年前胡錦濤,都讓人琢磨不透。無論是哪一派都能在他身上發現希望。這不是因為他是一個希望萬花筒,而是各方人士在他身上尋找心理投射而已。 現代政治文明要求透明和清晰,需要明確的方向和具體的行動措施。並非像過去有些人宣稱的那樣,中國文化喜歡模糊混沌,頭腦清晰、深思熟慮而又深入淺出的政治人才,舉國上下比比皆是。因此我們搜羅採集這些政改方案,在中共十八大落幕之際呈現給讀者,讓大家看到中國的前途並非只有一種、系於一端。 在編輯這些方案的時候,我們也注意到中國內地媒體對中國的未來做了若干展望,政治改革,經濟轉型,法治建設,開放創新,社會公平等等,以拳拳之心,赤子之情,高屋建瓴,氣勢恢宏,給了我們很多啟示。不過我們也注意到,所有的論述都預設執政黨是唯一的主角,所有人都在為「不改革就會亡黨亡國」而焦慮。我們認為,這對中國人來說是不公正的,也不能為中國帶來真正的變革。 毫無疑問,中共是當下中國社會最重要的政治力量。它宣稱舉的旗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走的路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在很多人看來,所謂的主義與思想,不過是祭祀堂裏的靈位牌。中共自己對這些靈位牌的闡釋也靈活多變,很多人也希望能夠進諫勸言,讓舊瓶裝進更多的新酒。 中共歷史的確多番易幟,例如七大黨章將毛澤東思想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八大則閉口不提毛澤東思想,九大、十大要求「全黨必須高舉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十一大立誓「永遠高舉、捍衛……毛澤東思想的偉大旗幟」,十五大則宣稱「舉起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本次會議報告中,胡錦濤高呼「堅定不移高舉社會主義特色偉大旗幟」。在我看來,這其實是萬變不離其宗,都是奪取政權以後的中共以中國特色反對民主憲政改革的口號。 十八大最重要的詞彙,顯然是胡錦濤工作報告中的「老路」和「邪路」。他說,「我們堅定不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輿論普遍認為,這意味着中共拒絕民主憲政的改革之路。而且,它對民主憲政的定性,比吳邦國用語輕佻的「那一套」、「五不搞」更加負面化。 「邪路」說並非憑空而降。十八大開幕前夕,新華社在11月5日發表報道《「中國向何處去」並非謎局》,稱中共十八大將對政治體制改革作出規劃部署,目的是「確保政治體制改革正確方向」——「中國不會彷效西方政治體制」。 中國最大的問題,並不在於中共選擇什麼樣的道路,而是它不允許其他人走自己的路。中國的歷史很悠久,中國的現實也很複雜,這不是專制的理由,恰恰相反,正因為如此,我們需要一個公平公正的政治空間,讓各種主張都有呈現、成長和競爭的機會。不用說,這樣的空間就是民主憲政,言論自由和結社集會的權利。其實,它並不是一條道路,而是各種道路存在的前提。

阅读更多

陽光時務 | 《陽光時務週刊》第31期《老路?邪路?出路?——政改方案大盤點》

2012年11月15日出版 如欲閱讀全部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主編的話】 自由呼吸的空間 中國最大的問題,並不在於中共選擇什麼樣的道路,而是它不允許其他人走自己的路。民主憲政,它並不是一條路,而是各種道路存在的前提。 【封面故事】 政改的前提:中共需與異己共舞 文/溫克堅 中共新領導人需要開放包容的胸懷來正視異己力量,用文明的方式和社會力量互動。只有這樣,中共才能走出自身的困境,中國才能走向現代文明。 中國異議反對運動的死與生 文/莫之許 人民的力量在公民權利的旗幟下集結。當威權被社會抗爭摧垮,民主轉型的路徑也就能清晰地顯現出來。 孔夫子引導政治文明? 文/余聲 儒家又成顯學。據消息稱,中組部長李源潮在一次會議上聽取了儒家學者的匯報後,表明中共幹部選拔可以利用儒家的選賢制度。 為民主,海外抗爭三十年:他們的主張最革命 文/古川 海外民主抗爭力量對中國民主化的要求是中國未來政治發展的終極目標所在。 【香港】 香港人工海灘工程掀起爭議 文/蘇曉欣、黃麗萍 大埔龍尾的人工沙灘工程,走了十多年的地區諮詢、環境影響評估、立法會撥款等過程後上馬,但環保團體指環評報告粗疏,要求立即撤回工程,挽救海岸生態。 港府辣招頻頻難抑樓價飆升 文/呂良 過去三年,香港每年私人住宅落成量為7,200至14,300個單位,遠低市場所需要的平均兩萬個,供應緊張的困境短期無解。加上熱錢不斷流入以及低息環境,造就樓價持續上升。 「港獨」只是炒作之題 文/劉銳紹 香港從不存在「港獨」的巿場、土壤。筆者所說的「炒作」,是指建制派人士不斷上綱上線,無端把「港獨」炒作成為一個議題,而不是那些搖着昔日港英政府旗幟的人。 【台灣】 經濟低迷引爆國民黨內訌背後 文/康依倫 一向以團結、講大局著稱的國民黨出現內訌。「太子幫」向馬開火,這暗示着馬政府的政策甚至受到了來自於黨內的質疑。 金蘋果還是爛蘋果? 文/許建榮 台灣壹傳媒即將注入「染紅資金」。壹傳媒的新東主也證實中共會歡迎壹傳媒易手。中共在收買台灣媒體的戰役中再下一城。 【國際】 中越政治改革互為鏡像:越南公民組織崛起助推政改 文/周澄 「越南的報館對中國最有興趣的新聞,除了娛樂,就是中國反腐敗的報道。這大概起着一種影射的作用。」 越南民間真的反華嗎? 文/周澄 中國在東南亞各國大力推動「紅利外交」來調和「中國威脅論」,越南也希望透過日益緊密的貿易關係,來作為外交紛爭上的潤滑劑。 【人物】 黃耀明:免於恐懼的自由 文/黃海濤 「我們一直在討論香港人是否失去了香港人的核心價值,如果香港需要保衛言論自由、人人平等,如果這個演唱會是在討論我們需要民主,那麽我覺得很有必要,我要走出這一步。」 【文化·專題】 專訪婁燁:審查時代的「歡樂頌」 文/Lo 老幹部坐在廣電總局決定13億人銀幕生活,是為當代中國最荒誕的一幕。第六代導演婁燁一向不服從於內地電影審查制度,新片《浮城謎事》雖獲金馬獎八項提名,亦經歷一番與廣電總局的「公開對話」,在這政審時代爭取勞動人民應有的自由。 【文化·閱讀】 專訪王丹:中國還有更偉大的事在等着我 文/林怡廷 如果可以回北京,最想做什麼?王丹回答:「回北大,見家人,吃京東肉餅。」 【文化·廣場】 破 編者按:「一切的美好都是從破壞開始」,破立之間,宇宙邏輯穿行於日常生活,帶給我們微小的閃電,是為政治、青春、溝壑…… 這些都是你的 文/阿爾 在更早的年代,李爵士走在銀川的大街上,氣質軒昂……之後,他將一張CD放在桌上,再放上一杯熱氣騰騰的茶,「這些都是你的」,他說。 破聲 文/阿雪 那刻,他明白,一切的美好都是從破壞開始。 chance chance破格演出 文/吳牧青 我得收回「創作是孤獨的路」這句話,你有太多機會讓你的作品活起來。 【文化·現場】 尼泊爾人的香港故事 文/鄭依依 尼泊爾族裔2萬多人,融進香港滾滾700萬人潮而未必為人所見。且聽來自香港、內地、尼泊爾、新加坡等多重文化背景的年輕人一起在舞台上講述在港尼泊爾人的故事。 【文化·詩歌】 監獄——獻給林昭 詩/孫磊 這首獻給林昭的詩,通過比照不同的信仰,展現被扭曲的意志與存在的荒謬感,是紀念她和反思歷史的結晶。(主持/周瓚) 【專欄】 中國的轉基因政改 文/夏明 中共要想走上新加坡模式,就必須認清李光耀曾追隨的費邊社會主義和毛澤東的農民共產黨專政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分道揚鑣。 中國需要新政治觀 文/趙楚 新政治觀應該是高揚普世價值、開宗明義支持憲政、民主、自由和法治等現代政治潮流的思想,而不是自說自話、難以自圓其說的「中國特色」專政-執政政治。 請勿用傳統說服我 文/謝曉陽 當反對同性行為者企圖以「傳統」說服我們時,請反駁,傳統,哪有如此單純! 財團「戀媒癖」的憂思 文/羅世宏 台灣財團手上若有媒體加持,就有如「帶槍投靠」,未來很有可能在中國大陸受到更多投資禮遇。 重複的歷史悲喜莫名 文/章立凡 沒有科學的歷史觀,何來科學的發展觀?身處互聯網時代和學習型社會,卻沒從歷史中學到任何東西,抱殘守缺重蹈覆轍,半是悲劇,半是鬧劇。 奧巴馬的催票密技 文/安替 羅姆尼陣營寧願相信Fox News的樂觀吹捧,也不認真考慮各州民調以及統計學家Nate Silver對共和黨的悲觀預測,手頭再有完備細緻的「大數據」也拯救不了失敗的命運。 被逼眾生相:冤魂 文/陳希我 專制制度的罪惡不僅在於縱容了暴君,還在於培養了暴民。 318國道的最後一段/ 文/林輝 每一點漢人對藏人的壓制,都是漢人對藏人的侮辱,都會使藏人更渴望得到有自由和尊嚴的生活。 誰禁止伊斯蘭歌唱 文/寧二 對於塔利班、霍梅尼,以及馬里叛軍這些宗教和世俗政權勾連一處的伊斯蘭集團而言,與其說它所推行的包括禁止音樂在內的禁欲主義是一種伊斯蘭純潔的理想,不如說是他們作為革命者或統治者,進行社會動員以及思想清洗的控制手段。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文章总汇】民族主义

二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国家医保局称农村“退保潮”的情况“不准确”,网民:“不是退,是不交,交不起了……”

更多文章总汇……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