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权

“北京爱情故事”拷问发展主义话语霸权

作者: 柏蔚林  |  评论(2)  | 标签: 时事观点 这几天网路上流传着一个凄美的“北京爱情故事”。一个北京的失业工人,为了给没有本地户口,结果无法上医疗保险的妻子做肾脏透析,在经济上破产的情况之下,采用了伪造缴费凭据的手法,给妻子做了近四年的治疗,得以维持住了性命。由于最近被医院识破,这位失业工人已经被警方逮捕,并在法庭受审,宣判在即。根据现在网路上的消息,很多人都被这位“被逼得没办法了,只是想不能让妻子先死”的男子感动,纷纷解囊相助。而媒体文章的质问更是一针见血,既然是一个物质上已经十分“丰裕”的社会,何以总是出这种令人内心惨然的事情?的确,现在网路上的各种呼救声音已经多到令人麻木的地步了。这位男子的遭遇仅仅是其中之一而已。还有无数没有引起媒体注意的呼救者,他们现在又是怎样的情况呢? 每次出现这种情况,总是有人会联想到西方国家,感叹如果这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美国之类的国家,会怎样怎样。其实说来也巧,对于“肾脏透析”这个概念,我还真是从美国的媒体上学来的。那是在2009年时,美国各大报纸在显著位置报道了亚特兰大一家肾脏透析诊所即将关闭的消息。为什么这条消息引起如此之大的关注?其原因就在于如果这家诊所关闭,将会有几十名病人失去治疗的机会。请注意,这几十名病人并不是美国人,而是几十名非法移民,没有医疗保险。而这家诊所为他们提供了免费治疗,每周透析3次,前后已经数年(“many years”)。然后就是舆论大哗,惊呼这些人“只能等待死亡了”。再下来医院顶不住社会舆论,又开始给继续治疗,并签了合同,保证3年的治疗“直到找到新的解决方案”等等。 同一种病症,两种国民待遇(即便是对非法移民),对于这种鲜明的对比,从表面上看,的确令人感叹,无需多言。但是在我看来,对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别,还是值得进一步深入观察。要避免以后再发生北京男子这样的悲剧,关注的重点,并不应该仅仅放在“道德”或者“慈善”这类表面层次的概念上。作为一个把经济增长的重要性,置于最高优先级的国家和社会,在此时此刻,极有必要重新思考“发展”的含义。具体来看,美国的情况和中国是不具备可比性的。美国早已经进入“去工业化时代”,因而在美国人的价值观念中(加上宗教的因素),“人”的地位是最高的。所以虽然那家亚特兰大的医院正在经历很大的财政问题,“救人”仍然成了谁也跳不过的底线。但是在前工业化的中国,发展主义仍然是主导一切的主流话语,“不强拆就没有新中国”仍然是很多人(不仅仅是官员)的思维主线,对“人”的关注可有可无,这也就是“北京爱情故事”的血色大背景。不从根本上反思“发展主义”,丰裕社会也一样会有各种悲剧。过度强调以经济增长为指标的发展,也是一种病症。 斯坦福大学有位学者曾经和国内一些高校联合,在国内一些贫困地区做过一次调查。结果发现,贫困地区儿童教育状况不佳与健康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一些地区,儿童的基本营养和免疫都有问题,从而导致学业受阻。这位教授后来回到北京,向一些中央政府部门递交了调查报告,希望能够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来解决这个花不了多少钱,却意义重大的问题。但却没有得到多少反馈,据这位教授自己说,有些部门没有任何回音,有些则很奇怪“为什么跟我们反映问题”。后来这位教授回到美国后,曾经组织了一次讨论会,并在会上介绍了他的调查结果。我恰好看到通知,正好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所以到时间就去参加了。讲座进入自由发言阶段后,这位教授请一位国内过来的知名发展研究学者谈一谈看法。这位学者沉吟片刻后说,“那有什么关系?我小时候家里也穷,营养不良,现在不也好好的?等中国进一步发展起来就会好了”我当时就注意到,一时间举座皆惊。 前一段时间经济学家林毅夫先生,从世行卸职回到国内,并作出了中国经济将持续增长下去,GDP将在不长的时间内超过美国的预言。一时间在国内引起议论纷纷,戏称之为“放卫星”。毫无疑问,林先生在国内经济学界的地位可谓一言九鼎,对于国家大政方针的影响力,也绝对是少有人才能及的。因而从林先生的言论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今天中国主流的发展主义话语霸权,究竟把重心放在了哪里。据我在微博上看到,《南风窗》杂志主笔李北方先生曾经有一次在课上请教林先生,何以对中国消费能力增长很乐观,因为大家都在说国内消费能力不振。记得林先生的回答大致是,经济学关注的只是有支付能力的人口。看了李北方先生的这条微博之后,我终于能够解释一个困扰了我很久的问题,即经济增长并不是与社会福利进步完全同步、同向变化的,经济增长的同时,如果没有适当的社会政策,也可能出现严重的贫困化。 我读过不少关于国际发展与减贫的著作。几乎无一例外,尽管观点可能相左,但无论是哥伦比亚的杰佛瑞•塞克斯,还是麻省的伊斯特里,其著作中常常都是首先引用一些亚非拉穷国作为失败的例子,然后以中国作为成功的象征。除了象征性地批评几句非民主的政治体制之外,基本就是一片满含希望的赞扬了。然而这种贫困地理的经济学解释,终于被中国的发展主义实践彻底改变了。去年我读到一篇文章,作者是一位英国的学者,经过他对世界银行等机构数据的分析发现,现在世界上最大多数的穷困人口,并不是在最穷的国家,而是在中等收入国家,即印度和中国。虽然这两个国家相对于其他国家人口基数巨大,这个因素必须考虑,但结论无法否认,这两个国家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在发展主义的统治之下,社会贫富分化已经越来越严重。去年中国社科院和中科院都先后发布过贫困人口的报告,城镇贫困人口5000万,加上农村,总体大致应该在1亿到2亿的水平。 在这个“北京爱情故事”的悲剧中,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户籍制度。今天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几年前在年度“两会”之前,有国内13家报纸联合发表社论,直呼“中国患户籍制度之苦久矣”,直谏为民请命。但直到今天,也没有见到有任何根本性改进。直到这位北京男子的故事被媒体报道,户籍制度带来的问题,再次进入公共的视线。媒体是这样报道的:“廖某是北京人,可是自己的爱人却不能随之入户。北京关于夫妻之间投靠入户的规定是,结婚满十年、申请人年满45周岁。因为不符合规定,廖某的妻子只能被挡在北京之外,而没有北京户口,就不能享受北京市民医保待遇。为什么不去河北老家参加“新农合”呢?据说他们曾经想申请,但“后来觉得太麻烦, 就没再申请过”。即便能通过申请,可能还要河北当地医院开转院证明,当地医院治疗不了才能到北京治疗。而尿毒症的透析,并非很难的手术,更大的可能是只有 在当地治疗才容易报销。但她这样的身体,家里还有上学的孩子要照顾,又如何承受两地奔波的劳累?两地都有制度,可是廖某一家硬是被挡在了门外。这样的人,不知道还有多少?” 关于户籍制度,我对于国内的研究动态不大熟悉。而在海外,知名的研究学者包括华盛顿大学的陈金永教授和乔治亚理工的王飞凌教授。两年前哈佛大学一个研究中心招集一批海内外中国研究学者,出版了一本文集《一个国家,两个社会》。在这本文集中,王飞凌教授的文章做了最后的总结。他的结论观点之一,就是户籍制度对于中国经济起飞,起了决定性的劳动力支持作用,没有户籍制度,就不会有中国经济的繁荣。当然他也承认,这种经济的进步无法用道德的角度来衡量。而他的这个观点,也就从侧面对应了陈金永教授的观点,即户籍制度本身是一种斯大林模式发展观的产物,通过压榨剥削农民来实现财富的积累,从而必然导致社会的严重贫富分化。经济增长会很辉煌,但贫困也会很惊人,隐性社会成本也将非常高昂。实际上在今天的中国,很大程度上,就是户籍制度的最大受害者农民,在为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垫付成本,从50年代户籍制度开始实施,一直到今天。 很多人都知道中国的国民生产毛额,也就是所谓的GDP在以往几十年中,连年增长,创下了世界奇迹。但是往往没有听说,中国的减贫,从1985年之后,基本上就没有多大的进展,保持水平停滞状态,与GDP图形飞速上挑增长的趋势形成了鲜明对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阿马蒂亚•森早在多年前,就讲得很清楚了。贫困问题的核心之一,在于我们主观上如何看待“发展”。以经济增长指标为主要考量,是一种方式,而更高层次的发展,则要以“人”为主要衡量角度。对我而言,一直有一个感到很困惑的问题,就是何以中国的主流发展经济学,贵为当今庙堂显学,发展经济学者把持巨大的话语权力,看不到其他学科的研究倒也罢了,却也从来看不见最著名经济学家之一阿马蒂亚•森的理论,而仅仅狭隘地从效率的角度解释发展的终极目的?我承认自己对经济学界了解有限,但这位北京男子的眼泪,再一次证明了没有人文关怀的发展主义,只能造就出一个病态的社会。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2 个评论 柏蔚林的最新更新: 从环卫工人“喝水被拒”到于建嵘“打拐难” / 2012-07-11 11:41 / 评论数( 40 ) 从一件小事看美国社会的民主细节 / 2012-07-04 11:44 / 评论数( 36 ) 美国道歉《排华法案》与广州黑人抗议事件 / 2012-06-24 11:39 / 评论数( 14 ) 四月搬家小记 / 2012-06-03 11:27 / 评论数( 11 ) 不装B的美国民主模式 / 2012-03-04 23:23 / 评论数( 19 )

阅读更多

BBC | 图辑:汉语冲击英语霸权地位

蔡雪莉是一位马来西亚妈妈,为让孩子学好英文, 她每天早上4点30分就把9岁的儿子区语航送上校车,以确保他能够准时到达位于新加坡的学校。据估计,在马来西亚南部的柔佛州, 大约有15000名学生每天花费2小时穿越国境去上学。因为他们相信英文在马来西亚的价值正在下降(图片/报道:BBC记者潘婕)。

阅读更多

朝鲜日报:中国霸权时代迫近

今年是韩国和中国建交20周年。冷战时期韩国和中国处于敌对关系,称中国为中共。1992年8月24日,韩中正式建交。此后中国超越美国和日本,成为韩国最大的贸易国。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国。中国凭藉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军力扩张,成为新的霸权国家。有人预测,2020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国内生产总值(GDP)居全球首位的国家。面对迫在眉睫的“中国时代”,韩国将如何应对挑战?     美国前副国务卿理查•阿米蒂奇预测说,韩国在经济上将大大依赖中国,但不会被隶属于中国。但也有人预测,随着中国主导全球政治和经济,韩国最终将进入中国的影响力范围。在迎来韩中建交20周年之际,本报通过对专家的采访和投稿,对中国时代韩国将面临的机遇和危机进行了分析。          阿米蒂奇:韩国隶属于中国?我预测错了           “早在30年前就有人分析称,韩国将成为夹在美国和中国这两头‘大象’之间的‘蚂蚁’。但韩国取得奇迹般的经济发展,并主持召开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成为国际社会中的重要角色,韩国再也不是蚂蚁。韩国不会隶属于中国。”     包含美国对亚洲战略的政策建议的《阿米蒂奇报告》的作者、美国前副国务卿理查•阿米蒂奇上月在华盛顿附近的办公室接受采访时说:“韩国在经济上将大大依赖中国,但中国也有依赖韩国的部分。”并做出了上述表示。     阿米蒂奇和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斯奈2000年共同编写《阿米蒂奇报告》,并于2007年推出修订版。该报告成为布什政府东亚政策的基石。阿米蒂奇当时在报告中指出:“韩国因朝鲜这一变数,相比美国和日本,同中国站一排的可能性更大。”但此次接受采访时阿米蒂奇说:“韩国不能放松对中国的警惕。我想对韩国说,‘睡觉时也要睁一只眼’。”以下是采访摘要:     问:面对中国的崛起,韩国应如何自处?     “美国的结论是和中国保持‘商业往来’,但不必一定要成为‘朋友’。我想韩国也一样。韩国在经济上和中国是不可分割的关系,但不要忘记过去中国曾数百次侵略韩国。”     问:担心中国的哪一方面?     “中国将以什么方向扩张军力让人难以预测。天安舰事件、延坪岛事件时中国支援朝鲜,中国还在中国南海引发领土纠纷,这些都让人对中国的意图产生怀疑。在这些忧虑被打消前不能放松对中国的警惕。”     问:有预测说中国即将超越美国,您怎么看?     “我不这么看。虽然美国不能继续保持压倒性优势,但无论是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上,还是军事力量方面,中国要追赶美国还要走很长一段路。而且中国有很多有待解决的国内问题,如少数民族问题等。中国即将赶超美国的说法有些操之过急。”     问:应如何牵制中国的崛起?     “不是一定要牵制,但韩国和日本在政治、经济上要不断变强。不能成为中国的牺牲品。美国也将在亚洲发挥这一作用,但没有韩国和日本的协助不太可能。”     问:如何评价当前中国对韩国的立场?     “目前中国对韩国采取‘微笑外交(smiling diplomacy)’。从维持现状的角度看,这对韩国并没有坏处。但历史早已证明,中国不会永远对你保持微笑。”     问:今后韩美同盟会不会因为中国而发生动摇?     “坦白地说,韩美关系有过像过去(美国在东亚防线中排除韩国)《艾奇逊宣言》时那样的困难时期,但最终都以对双方有利的方向化险为夷。我认为短期内这一方向不会发生变化。”          部分专家:韩国或隶属于中国          “朝鲜战争(韩国称“6.25战争”)时美国年轻人为韩国流血战斗,但韩国人只要与美国发生小小的问题,就举行反美示威。而中国无论多么轻视韩国,韩国对中国都非常宽容。难道中国不是朝鲜战争时侵略韩国的敌国吗?看到这一幕让人非常失望。”     住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朝鲜战争参战老兵最近表示:“韩美虽说是血盟关系,但韩国人心理上似乎更亲近中国,受中国影响也更大。”并做出了上述表示。     许多观点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国力蒸蒸日上,韩国最终很可能进入中国的影响力范围。美国国防部政策委员会委员罗伯特•卡普兰在2010年向美国外交杂志《外交事务》投稿的文章中画出了“中国影响力地图”,他将日本归类为在中国影响力范围之外的国家,把印度归类为可抵抗中国影响力的国家,而将韩国纳入不能摆脱中国的国家。卡普兰认为,中国的影响力将扩大至韩国、俄罗斯远东地区、中亚、中国南海、印度洋和东南亚地区。     哈佛大学教授弗格森也在2010年11月向《华尔街日报》投稿的文章中说:“中国将成为世界中心,美国将难以阻止。”他在最近接受采访时说:“由于地理位置,韩国历来受到周边强国的威胁。韩国对中国的贸易额已超过对美贸易额。美国影响力减少的部分将由中国占据。今后美国和中国对立时,韩国将面临选择美国还是中国的两难抉择。”     很多国际政治学者也认为,在“中国时代”韩国将隶属于中国。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大卫•姜认为,东亚将出现以中国为首的新的等级秩序。他说,包括韩国在内的东亚国家已适应过去30年取得快速经济发展的中国,对中国的经济依存度大大提高,因此出现以中国为首的地区秩序是必然现象。韩国也将被纳入该秩序内。     印度凭藉庞大的人口和快速的经济发展,有可能成为挑战中国的地区内竞争对手。     围绕钓鱼岛等与中国存在领土纠纷的日本则有望凭藉美日同盟和经济力,与中国保持紧张关系。     专家们认为,日本是唯一能挑战中国霸权的国家,但韩国与日本联手对抗中国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虽然韩国因为历史原因而对中国抱有反感,但对过去武力占领韩国,并宣示独岛主权的日本的反感更大。     专家预测,如果韩半岛统一,韩国与中国的关系将更加密切。卡普兰指出,在“统一韩国”美军将没有名义继续驻扎韩半岛,因此美国的影响力将迅速减弱,但韩国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依存度将进一步提高。(来源:朝鲜日报中文网)    进入专题: 中国霸权    文章分享到 :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抽屉网 腾讯微博 豆瓣 百度搜藏 更多 本文责编: frank 发信站:爱思想网(http://www.aisixiang.com ) ,栏目: 天益评论 > 环球评论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48788.html    

阅读更多

Co-China周刊 | 陈婉莹:反金融霸权的媒体博弈

“ 和阿拉伯之春一样,社会媒体扮演了关键作用,示威者用面书( Facebook )、推特( twitter )和其他社交媒体发起占领运动,全方位的传播、串连。他们在曼哈顿下城的广场发扬大民主,现场直播集会情况。在人人都可以作为社会记录者的年代, “ 公民记者 ” 用文字、图片、视频记录群众的活动和警方的打压。 ” 十月一日中国国庆,美国有七百人因参加“占领华尔街”反金融霸权行动,在纽约市布鲁克林(布碌仑)桥集体被捕。有国人在新浪微博赞叹美国媒体大幅报道,“有别于我们的国情”。其实美国媒体也不是那样开放。布鲁克林桥一役是“占领”运动的第九天,之前一直受到主流媒体冷待,即使有零星报道,也充满偏见和标签,把示威者描绘成一群头脑发热的黄毛小子或老嬉皮、不成气候、没事找事。 一向开明的全国公共电台(National Public Radio)到了示威第九天还没有报道,示威人士投诉,NPR台长响应:“没有新闻价值”,因为“参加人数有限、没有名人参与、没有影响城市运作,也缺乏清楚目的”。这些当然都是遁词。 示威者在主流媒体的突破是在第八天,九月二十四日,周六,我刚在纽市开会。网上看到警察用胡椒喷雾攻击在警戒线内的和平示威者,整个过程给拍了下来上网,还有慢镜头分解警察滥权的细节。逮捕示威者的图片终于上了当天提前晚上出版的周日《纽约每日新闻》头版。深夜,群众兴奋莫名,在网上直播欢呼﹕“我们上了头版,谢谢《每日新闻》。” 我发了推特﹕“《每日新闻》打破了主流媒体的沉默,我为我曾工作的报纸而骄傲。” 反而英国的《卫报》远距离看得清楚,早在九月二十五日就看到占领者的意义,指出“『占领华尔街』重新发现了激进的想象力,年轻人对华尔街的抗议,拒绝了虚假的经济,他们要收复将来”。 百年大桥上的集体被捕,冲破了主流媒体的敌意,纷纷被报道,但是很多冷言冷语,有批评说运动没有重点和明确的要求。对此,两度到现场打气的普林斯顿大学黑人教授Cornel West说﹕“(我们)没法将华尔街的贪婪转化为一两个要求,我们在推动民主的觉醒。我们要提高普罗的政治意识,向全国铺开,让人们用新的视野看清现实。”专门批判资本主义的制片人Michael Moore也在示威还没得到主流认可之前就到现场表示支持,高呼﹕“我们就是要革命。” 和阿拉伯之春一样,社会媒体扮演了关键作用,示威者用面书(Facebook)、推特(twitter)和其他社交媒体发起占领运动,全方位的传播、串连。他们在曼哈顿下城的广场发扬大民主,现场直播集会情况。在人人都可以作为社会记录者的年代,“公民记者”用文字、图片、视频记录群众的活动和警方的打压。我在纽约和香港家中都可以看到实况,时空交错。信息科技的使用门坎越来越低,成为运动的武器,让世界成为了地球村。 抗议运动在美国爆发早有征兆,严重的失业情况是个定时炸弹。美国官方公布的失业率是百分之九点一,但这数字只计算还在积极找工作的失业人口。若加上已经放弃找工作的民众,真正失业率会达到百分之十七,就是说,每六名成年美国人就有一人没工作。十九到二十六岁年轻人的官方失业率更达到百分之十八点四,黑人青年失业率是百分之二十七。实际数字比官方的更高。 在纽约,贫富悬殊的现象使人感慨,曼哈顿的边缘地带基本上已经完成了贵族化 (gentrification)的进程。譬如十四街西边本来是屠房区、小工厂区,现在都已改成豪宅、高级饭馆、路边的咖啡座、名牌商店。市政府把废弃的高架铁路改建为空中花园,别具创意,但是让人缅怀旧日的老店和平民化的面貌。在唐人街,昔日的车衣工厂一般都已迁离,曾有影响力的全国车衣工会变成了小社团,风光不再。街头捡罐子成为了新移民的行业。老朋友制片人在拍捡罐移民的纪录片,说他们各有地盘,彼此常有冲突。 很多专家,包括末日博士经济学家鲁比尼今年八月时就预言,抗议的怒潮会涌到经济发达和新生经济地区,因为从中东到以色列、到英国、到中国大陆,群众反抗行动在世界各地表现各异,但实质的原因惊人相似:贫富鸿沟扩大、贫穷、失业、底层的无望和中产对改进生活希望的幻灭。 进入第四周,示威者的支持在扩大,工会、学生、教授表态要加入行动,美国其他城市也动员起来了。《纽约时报》和其他主流报道友善起来,多给了一点篇幅。我们不知道群众能走多远,但这些努力是不会浪费的。 在香港,疑似特首候选人唐英年正为婚外情曝光烦恼;范徐丽泰在考虑是否要加入战圈;梁振英不退选的决心更强。他们应该花点时间去网上看看纽约市的示威和占领行动,听听现场群众因为不能用扩音器,而逐句随着演讲人讲话,近乎祈祷的朗诵。请回过头来想想我们的年轻人,他们的将来也是我们这个城市的将来。香港要为他们创造工作机会、提供好的教育,在全球化的社会才有顽强的竞争力。否则,我们的街头将变成纽约的街头,我们的城市将不可避免地和其他城市一样,走向冲突。   (陈婉莹:汕头大学教授、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兼任港大教授、美国南加州大学新闻学院客座教授,美国国际电视权威大奖PEABODY评委,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总监。原文链接: http :// www . yzzk . com / cfm / inews . cfm ?

阅读更多

女权者:“强奸文化”迎合父系霸权

译者 菜鸭王 There’s been a lot of talk recently about rape culture.  For instance, we’ve got the NYPD catastrophe, DSK and Jamie Leigh Jones all circulating at the same time.  In each of these cases, the woman’s character and credibility are being called into question.  The problem is that women bare the burden of living in a society that expects men to act violently and to exert their power sexually.  Women are responsible to take “proper” precautions to avoid this “natural” danger.  Women cannot drink, because if they become intoxicated and are raped, no one will believe either that it happened at all or wasn’t consensual.  They better watch what they wear, because high heels and a skirt above the knee would certainly send a message to sexually violent men that rape is welcome.  Don’t be alone with a man, even if you’re simply cleaning his hotel room.  That’s clearly an invitation.  And for goodness sake, women should definitely not go into the military or work for a private defense company!  Simply being there is akin to accepting unwanted sex.  In fact, you sign a contract stating that you cannot go to court if a sexual assault happens.   最近有好多人在议论强奸文化。比如IMF前总裁卡恩(DSK)性侵门(译者注:【1】 迪亚洛在索菲特酒店套房为卡恩打扫房间时,卡恩对她说“你很漂亮”,随后不顾她的挣扎强行将她拖进卧室,整个过程中她一直在说:“请停下,我不想失去工作。”), Jamie Leigh Jones案件等 (译者注:【2】Jones女士2005年在伊拉克,当时7名美国哈利波顿公司(Halliburton)KBR分公司的员工给她下药,残酷的集体强奸了她。当时她受伤非常严重,惨不忍睹,隆胸填充物也出现破裂,胸部肌肉被撕裂。KBR的反应就是把她锁在了一个只有一张床的运输集装箱中,并拒绝给她食物,水和医药治疗。她恢复意识后搜集取得的证据也神秘的不翼而飞。)这些案子里,女性受害者的人格和信誉都被人质疑。问题是女性生活在一个要求她们准备好男人会施暴会强奸她们的社会。女性被“理所当然”要求小心一点来避免这些“自然存在的”威胁。女人不应该喝酒,因为如果喝醉后被强奸的话,没人相信你被强奸了或者你根本就是自愿的。女人最好不要随便穿衣服,因为高跟鞋和高过膝盖的短裙一定会暗示那些蠢蠢欲动的男人我可以被强奸。不要和男人独处,即使你只是在帮他清理房间,要不然就是你自找的。天啊,女人更不应该去当兵,或者在什么私人国防公司工作!你在那儿就说明你想有一夜情。事实上你已经签了“就算你被强奸了,也不能去诉诸法律”的协议!      It is embedded in our minds that women invite rape.  If a woman has the audacity to charge her rapist, she must prove that she did nothing to invoke it.  And in this day and age, that ain’t easy.  If you’ve got a sexual history, if you had a drink, if you got dressed up to go out, you might have just been looking for that rape.  And somehow, even though we “know” that men are dangerous, sexual predators, we seem to doubt that the individual man on the stand actually is.  So again, the finger is pointed at the woman.   女性欢迎被强奸的想法已经深入人心。如果你有胆子去告发性侵者,你必须证明你没有做任何一件可能挑逗到男人的事情。这年头,要证明这个,谈何容易。只要你有过性爱史,喝过酒,出门时打扮了一下,有可能你正想被强奸呢。很奇怪有的时候就算我们“知道”男人很危险,很饥渴,到了法庭上我们又会怀疑,男人真的是这样吗? 终究都是女人的错。 So what in the world do we do about the fact that women are in such danger, and have little legal recourse?  Stay inside?  Always be with a male protector?  Don’t have a career of our choosing?  Perhaps this is what it’s really all about.  If it’s too dangerous to have women out there on their own in the world, it would be better for everyone if we simply retreated back into the home, and gave up on the silly notion of equality or independence.  It seems that rape culture is just another patriarchal defense mechanism.  By victim blaming we create an environment where women’s choice to be out in the world, acting or behaving in a way that does not conform to or support the patriarchal order is given as the reason for their alleged misfortune.  The goal (conscious or not) is to shame and scare women into “proper” behavior.   冒着被性侵的危险却几乎没有法律援助的女人们到底该怎么办呢?呆在家里不出来?一直和保护自己的男人在一起?没有自己喜欢的工作?也许这才说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如果女人单独在外面太危险了的话,那么就应该蜷在家里,要什么狗屁独立平等,这样对大家更好。看来“强奸文化”不过是又一个父系霸权的守护者。现在有一种氛围说女人遭受不幸是因为她们选择不呆在家里,行为处事不按照或者违背父权准则的结果。有意无意想要让女人表现”好点“,要不然就等着担心受怕被羞辱吧。 Here’s some food for thought.  What would happen if a woman was in her home, baking cookies for her kids and an intruder came in and raped her.  What then?  I’m assuming public outrage and a conviction.  The reason?  The rapist was the one disrupting the patriarchal order.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