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

BBC | 大家谈中国:中共改革和台湾革命

2012年是中共高层重新洗牌的一年 2012年是中共高层重新洗牌的一年。同时也是“改革”这两个字最被滥用的一年。“改革”大概是中共政治中最便宜的用词。事实上,要揪出一个从来没有在任何场合用过“改革”这两个字的中共官员是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并且中共关于“改革”有着形形色色的修饰语:坚定不移的、大刀阔斧的,等等。这并不是什么奇怪的现象,因为只有最愚蠢的专制政权才会宣布自己已经达到了完美境界并且因此而切断自己遇到麻烦时抛出“改革”两个字自救的机会。 与其浪费精力去探究中共高官们抛出“改革”或者甚至“政改”两个字的频率,不如看看有几个在位或者离位的高官提到过“改”前和“改”后的区别到底是在哪里。“改”后公民有无组织政党的可能?有无公开撰文抨击政府的可能?有无和平的游行示威的可能?有无投票选举执政党的可能?事实上,最根本的一个问题(当然也是所有中共高官都没有提也不敢提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改”后中共有无出局的可能? 在中国最奇怪的现象是,一个靠暴力和谎言夺权,靠暴力和谎言执政的政权,每当其高官含含糊糊的提到“改革”或者是“政改”这两个字时,特别是临近权力交接的年头,总又会激起许多幻想。那些幻想最终无非是多多少少牵连到当年蒋经国在台湾开放报禁党禁式的“改革。” 然而在台湾的解除报禁党禁,虽没有以动乱或武力的形式发生,但其实质却是一场全面改变社会的革命。也正是因为这场革命,在台湾,没有哪个政党可以安心的稳坐执政党的地位。当在大陆的国人隔岸观看台湾文明的竞选、辩论时,是否曾想过如果当年蒋经国只不过动点皮毛式的搞了一点模模糊糊的一党领导的所谓改革,假如他的改革之后,台湾的媒体还必须是国民党的“喉舌”,台湾的异议人士还必须继续稳坐牢房,台湾今天的社会现状,恐怕真的可以和大陆“统一”了。 可惜的是,很多人忘了促成台湾的开放党禁报禁式的改革的很多因素在中国目前都不存在:比如一个已入晚年的独裁者、被美国和世界多数国家断交而带来的巨大被动局面,等等。中国不存在一个孤零零的独裁者,而有着人数众多的专制利益集团;世界各国目前也在迫不及待的讨好中国。假如从台湾的特殊的经历中只记住了“独裁政权会自己平稳的改革到最终给公民自由和民主政治”,那么恐怕中国人需要有足够的耐心继续无限期的等待。假如国民对中共抛出的“改革”空谈不断的叫好和期待的话,那么似乎中共已经是稳操胜券。 尽管从中共官员到一些异议人士都在说“中国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候了”,事实上,中国是已经到了非革命不可的时候了。这当然不是说需要当年中共使用过的暴力和残杀。那只不过是暴力夺权,算不上什么革命。在中国历史上也发生过了无数次,没有什么稀奇的。 而从古至今,改朝换代,中国人的政治权力基本没有什么变化:无权撰文批评皇帝,无权撰文批评中共;无权挑战皇帝的领导地位,无权挑战中共的领导地位;无权建立和朝廷持不同意见的组织,无权建立和中共持不同意见的组织;司法由朝廷的官员掌控,司法由亲一色的中共党员身份的所谓的法官们掌控,等等。这恐怕也是为什么到了21世纪,中国还流行着“上访”“上书”。假如国人的以上提到的政治权力有了根本的改变,那么哪怕没有流一滴血,也完完全全称得上是一场巨大的革命。正如在台湾发生的革命。 中共不光绑架了“改革”这两个字的使用权,也绑架了“革命”这两个字的使用权。这是一个在和平时期还存在“反革命”这种逻辑混乱的罪名的政权。它用自己以“革命”为名义的暴力夺权所带来血腥记忆来阻碍国民对权力的要求。它给国民灌输的信息无非是:革命等于暴力,等于失去一切。而事实上,中国历史上只发生过以革命为名义的暴力,而还没有发生过象台湾一样的全面改变社会的革命。在专制集团洗牌的一年,中共自然又是毫无新意的大谈“改革”。而真正重要的问题是:从来没有享受过真正的政治自由的国人是否要选择中共的“改革”还是台湾的“革命”? 注:《大家谈中国》的文章不代表BBC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大家投稿,请把文章发送到: 按键 tougao@bbc.co.uk

阅读更多

张耀杰 | 隆裕太后的“光荣革命”

作者: 张耀杰  |  评论(2)  | 标签: 隆裕太后 , 光荣革命 , 张耀杰 文载《环球人物》2012第4期“民国红粉”专栏 100年前的公元1912年2月12日,也就是中国传统历法的辛亥年腊月二十五日,刚刚六岁的宣统皇帝溥仪奉垂帘听政的隆裕太后的懿旨下诏逊位。《清帝逊位诏书》以及其他两道配套诏书连夜颁布,一举打破了中国社会南北双方分裂敌对的政制僵局。真正意义上的南北统一、五族共和或者说是完整全面、共和立宪的中华民国,是应该从这一天开始算起的。宪政学家高全喜在《立宪时刻》一书中,把《清帝逊位诏书》的颁布称之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作为大清王朝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和责任人,隆裕太后自然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的终极决定者。 隆裕太后的宫廷生活 与隆裕皇后史无前例的历史性贡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清史稿》中对于她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历史记载:德宗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氏,都统桂祥女,孝钦显皇后侄女也。光绪十四年十月,孝钦显皇后为德宗聘焉。十五年正月,立为皇后。二十七年,从幸西安。二十八年,还京师。三十四年,宣统皇帝即位。称“兼祧母后”,尊为皇太后。上徽号曰隆裕。宣统三年十二月戊午,以太后命逊位。越二年正月甲戌,崩,年四十六。上谥曰孝定隆裕宽惠慎哲协天保圣景皇后,合葬崇陵。 清朝同治八年也就是公元1868年的正月初十,小名喜子的叶赫那拉•静芬诞生在北京东城朝阳门内芳嘉园。她的父亲桂祥是同治皇帝的生母、正在以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的弟弟。在众多姐妹中,她是从小就被慈禧太后选中的一个。据说慈禧太后很早就给桂祥留话儿:喜子不要嫁给别人。 1875年,同治皇帝去世,只有4岁的爱新觉罗•载湉被慈禧太后选为同治皇帝的政制继承人,从而成为光绪皇帝。光绪皇帝的父亲醇亲王奕譞,是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的叔父,母亲是慈禧太后的同胞妹妹。到了1889年也就是光绪十五年的正月二十七日,19岁的光绪皇帝与21岁的姑表姐姐叶赫那拉•静芬举行大婚典礼,静芬从此入住东六宫之一的钟粹宫,开始掌管后宫大权。与静芬一起嫁给光绪皇帝的,还有原任侍郎他他拉•长叙的两个女儿,其中16岁的瑾嫔后来晋升为瑾妃,只有14岁的珍嫔后来晋升为珍妃。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及其皇后、皇妃逃往西安,临行前把依仗光绪皇帝的宠爱而卖官干政的珍妃沉入井中。 美国传教士I.T.赫德兰1888年来华传教,他的妻子在2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慈禧太后的母亲、隆裕皇后的姐妹以及许多朝廷贵妇们的医生。他在《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一书中转述妻子的话说,隆裕皇后长得一点都不好看。她面容和善,常常一副很悲伤的样子。她稍微有点驼背,瘦骨嶙峋。脸很长,肤色灰黄,牙齿大多是蛀牙。太后、皇上接见外国使节夫人时,皇后总是在场,但她坐的位置却与太后、皇上有一点距离。有时候她从外面走进太后、皇上所在的大殿,便站在后面一个不显眼的地方,侍女站在她左右。在别人不注意的时候,她就会退出大殿或者到其他房中。她脸上常常带着和蔼安详的表情,总是怕打扰别人,也从不插手任何事情。 作为女人,隆裕皇后显然是很不幸的,她从来没有得到过光绪皇帝的宠爱。1908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在南海瀛台涵元殿去世,第二代醇亲王载沣只有3岁的儿子爱新觉罗•溥仪,依照慈禧太后遗命以“继承同治,兼祧光绪”的双重身份,被立为宣统皇帝。“兼祧母后”的隆裕皇后被尊为皇太后。醇亲王载沣被封为监国摄政王。 隆裕太后的政制表现 1909年9月2日,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那桐,在日记中记录了垂帘听政的隆裕太后,对于中日两国围绕间岛问题的外交谈判的高度肯定:“早进内,巳正散值。召见时面陈与日使会议延吉厅交涉事宜甚棘手,现经决定,请旨定夺。奉谕:即照此定,后日签字,如此结局已为难得,断不为浮议所摇,今日锡督、陈抚电奏可以不理,签字后发一电旨宣示一切可也。圣明洞鉴万里,实为钦悚。” 这是作为政治家、外交家的那桐,关于隆裕太后政制表现的真实记录。这里的“锡督、陈抚”,指的是当时的东三省总都督锡良和吉林巡抚陈昭常。9月4日,外务部尚书梁敦彦与日本驻华公使伊集院彦吉,正式签订《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日本方面完全承认间岛为清国领土,以图们江为中韩国界,在江源地方以界碑为基点,以石乙水为分界线,并承诺撤销所谓的统监府派出所。中国方面则在开商埠、领事裁判权、兴修铁路等具体事项上,对日本方面做出让步。这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是极其罕见的成功个案,同时也是清政府外交当局袁世凯、那桐等人,与处于敌对状态的宋教仁、吴禄贞等同盟会会员,为了国家利益而进行的一次特殊合作。宋教仁用长达6万字的《间岛问题》一书,充分证明了图们江北岸吉林省延边地区和龙县光霁峪前原名假江又名间岛的滩地,属于中国领土。先任吉林边务帮办后任督办的同盟会秘密会员吴禄贞,也写作有长达10万字的《延吉边务报告》,为捍卫国家主权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 自称公主的裕德龄是清朝正白旗贵族裕庚的女儿,她的母亲是法国人。她与妹妹容龄从小在汉口的教会学校接受教育,后来又随出任外交官的父亲在日本、法国生活过六年。1902年冬天,裕庚任满回国,被赏以太仆寺卿衔留京养病。17岁的德龄与妹妹容龄因为通晓外文及西方礼仪,被慈禧太后召入宫中担任侍从女官。她在辛亥革命与南北议和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提供的信息,较为形象地佐证了那桐给予隆裕太后的“洞鉴万里”的高度评价:现在的皇太后是一位很仁慈的女性;“她是一个消息非常灵通的人,她读过一些被译成中文的外国历史书,她很愿意学习并培养皇帝”。与此同时,裕德龄也谈到了隆裕太后所面临的被动共的弱势困境:“她是一位温和的、文静的、谦逊的人,有点冷漠。她非常清楚地知道她不能和她的婶母[姑姑]——也就是已故的慈禧太后相比”;“她根本不想去控制政府,这点我非常确信。她想要的仅仅是平安而已。” 被动共和的光荣革命 1911年11月13日,袁世凯依据大清王朝颁布实施的《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在北京就任君主立宪的内阁总理大臣。12月6日,载沣奉隆裕太后懿旨辞去监国摄政王的职位,以醇亲王名义退归藩邸。垂帘听政的隆裕太后,因此成为即将终结的大清王朝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和最高责任人。 12月7日,时任总理公署幕僚秘书的许宝蘅,在日记中记录了隆裕太后与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在养心殿内长达一个小时的对谈。隆裕太后表示:“余一切不能深知,以后专任于尔。”并且任命袁世凯为议和全权大臣,委托唐少仪为议和代表,负责与南方各省进行和平谈判。 12月28日,全国各地要求清帝逊位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袁世凯等内阁大臣的强烈要求下,隆裕太后召集庆亲王奕劻等王公贵族和国务大臣共商皇帝国事。隆裕太后最后对袁世凯等人表态说:“顷见庆王等,他们都说没有主意,要问你们,我全交与你们办,你们办得好,我自然感激,即使办不好,我亦不怨你们。皇上现在年纪小,将来大了也必不怨你们,都是我的主意。”说到这里,她放声大哭,袁世凯等王公大臣也陪同大哭。哭过之后,隆裕太后又表示说:“我并不是说我家里的事,只要天下平安就好。”清帝逊位的基本国策,至此已经初步确定。 1912年2月2日,许宝蘅在日记中记载,他于当天到公署,亲眼看到国务大臣到养心殿内与隆裕太后商酌优礼皇室,“闻太后甚为满意,亲贵亦认可”。2月3日,许宝蘅在日记中写道:“六时起,到公署,总理入对……”同一天,袁世凯将经过隆裕太后认可的《关于大清皇帝优礼之条件》九款、《关于皇族待遇之条件》四款、《关于蒙满回藏各族待遇之条件》七款,分别列作甲、乙、丙三项电告南方议和全权代表伍廷芳。 2月4日下午,伍廷芳、唐绍仪、汪精卫从上海来到南京。当天晚上,孙中山召集各部总次长在总统府讨论。2月5日上午,临时参议院开议孙中山交议之优待清室各条件,孙中山委派胡汉民、伍廷芳、汪精卫莅会说明。参议院对该项条款逐条讨论,将《关于大清皇帝优礼之条件》改作《关于清帝逊位后优待之条件》,并对原案中尊号、岁费、住地、陵寝、崇陵工程、宫中执事人员、清帝财产、禁卫军等项进行修改,删去第8款“大清皇帝有大典礼,国民得以称庆”。 2月12日,与许宝蘅同为总理公署秘书的汪荣宝在日记中写道:“本日国务大臣入内请旨发表,同人均来此静候,惴惴恐有中变,比及午,闻各大臣到阁,一切照办矣。”接下来,他抒写了与《清帝逊位诏书》高度一致的个人感慨:“大清入主中国自顺治元年甲申至今宣统三年辛亥,凡历十帝二百六十八年,遂以统治权还付国民,合满汉蒙回藏五大民族为一大中华民国,开千古未有之局,固由全国志士辛苦奔走之功,而我隆裕皇太后尊重人道,以天下让之,盛心亦当令我国民感念于无极矣,……匕鬯不惊,井邑无改,自古鼎革之局岂有如今日之文明者哉?” 许宝蘅也在当天日记中写道:“三时到厅,知辞位之谕旨已下。268年之国祚遂尔旁移,一变中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局。” 2月16日,《伦敦泰晤士报》评论说:“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历史上很少见到如此惊人的革命,或许可以说,从来没有过一次规模相等的、在各个阶段中流血这样少的革命,革命的最后阶段是否已经达到目的,这是未来的秘密。……我们衷心希望,这会给中国带来一个它所切望的进步的稳定的政府。” “女中尧舜”的身后哀荣 逊位诏书颁布10天后,上海《申报》于2月22日以《清后颁诏逊位时之伤心语》为标题报道说,2月12日,《清帝逊位诏书》由袁世凯在养心殿内呈献给隆裕太后,隆裕太后阅未终篇已泪如雨下,随交世续、徐世昌盖用御宝。此时反对共和的恭亲王溥伟自请召见,隆裕太后表示说:“彼亲贵将国事办得如此腐败,犹欲阻挠共和诏旨,将置我母子于何地!”此时无论是何贵族,均不准进内,于是盖用御宝陈于黄案。“清后仍大哭。清帝时立清后怀中,见状亦哭,袁世凯君及各国务大臣亦同声一哭。” 9月11日,黄兴、陈其美一行人在袁世凯、孙中山的一再邀请催促之下来到北京。当天晚上,满清皇族奉隆裕太后的旨意,在金鱼胡同的那桐住宅举行欢迎会,黄兴在答谢词中表示,辛亥革命不过三个月就实现共和,“全赖隆裕皇后、皇帝及诸亲贵以国家为前提,不以皇位为私产,远追尧舜揖让之盛心,遂使全国早日统一,以与法、美共和相比并。”孙中山也当场表示说:“孝定景皇后让出政权,以免生民糜烂,实为女中尧舜,民国当然有优待条件之酬报,永远履行,与民国相终始。” 10月10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第一届正式大总统。他在写给逊位皇室的公函中,称赞隆裕太后为“天下为公”。 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在西六宫之一的太极殿病逝,享年46岁,袁世凯下令全国下半旗致哀3日,文武官员穿孝27日。参议院除下半旗外,于2月26日休会一天。2月28日为祭奠之期。副总统黎元洪在唁电中称赞隆裕太后“德至功高,女中尧舜”。在参议院议长吴景濂的倡议下,民国政府于3月19日在太和殿召开国民哀悼大会。灵堂上方悬挂着“女中尧舜”的白色横幅,灵堂正中摆放隆裕像,所有外露的梁柱均用白布包裹。殿堂内摆满挽联、花圈。穿着清式丧服和现代军服的仪仗队在灵堂前左右站立。已经逊位的宣统皇帝,也上谥号为孝定隆裕宽惠慎哲协天保圣景皇后,隆裕太后的尸体随后与光绪帝合葬于河北易县的崇陵。 隆裕太后去世后,《清帝逊位诏书》中明确规定的“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的“大中华民国”,始终没有完整全面地建设完成;随之而来的反而是同为汉族人的南方国民党与袁世凯北洋军阀之间反复不断的国内战争。被动主持中华民国共和大业的隆裕太后,更是被各种各样的历史叙述和小说传奇,妖魔化为一名宫廷妒妇和亡国罪人。借用高全喜的话说,“从革命建国到和平建国,《清帝逊位诏书》并没有像英国光荣革命那样,通过昭示权利法案、凸显权利与自由原则而获得人民的拥护,而是通过昭示平和价值,以逊位禅让的方式,把一个现代共和国的宪法性蕴含呈现出来。……革命的激进主义占据主导——竟效法苏俄,创建党国体制,而保守主义的军政旗手——袁世凯最终也是包藏祸心,搞起洪宪帝制,看来悠悠天命注定了两种力量之领袖人物终究缺乏一种像华盛顿、林肯那样伟大的心灵,致使这场穿越古今之变的政治大变局在开了一个好头之后,旋即沦入深渊泥潭,所谓‘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之最终失败,看来也是极其无奈的事情。”

阅读更多

Global Voices | 埃及:革命一周年后,社会媒体上10%的相关资料不翼而飞

埃及革命一周年后,社会媒体上10%的革命记录都不见了。美国杂志 大西洋 上一篇文章引述来自欧道明(Old Dominion )大学计算机科学与網絡备份学系一位博士生所进行的 研究 ,解释了这是怎么一回事。 “Twitter为我们带来‘历史事件第一手资料’的新视野。但推文却是脆弱的东西”。 校对: Portnoy 作者 Bernardo Parrella · 译者 Nico1106 · 阅读原文 en · 则留言 (0) 分享: HEMiDEMi · MyShare · Shouker · facebook · twitter · reddit · StumbleUpon · delicious · Instapaper

阅读更多

BBC | “要变革不要革命”:俄国大选报道手记(二)

不到30岁的奥斯特列克(右)在游行现场发表讲话 2011年12月,俄国执政党统一俄罗斯党杜马选举因涉嫌舞弊,引发全国范围的示威活动。陶里亚蒂这座以汽车制造业闻名的城市也爆发了几场游行。那么,示威者们有什么想法和诉求? 从莫斯科坐20个小时的卧铺来到这座仍然被冰雪覆盖的城市,正赶上公众假期“卫国者节”(即军人节),街头人烟稀少。 在位于陶里亚蒂市中心的酒店安顿好,很快就约到示威活动的主要组织者之一亚历山大-奥斯特列克在附近的咖啡馆见面。 不到30岁的奥斯特列克目前在陶里亚蒂经营一家网络广告公司,妻子是自由摄影师,两人有一个4岁的儿子。 几场游行 奥斯特列克介绍,去年12月4日,现任总理普京的统一俄罗斯党在杜马选举中获胜,几天后的12月10日,民众就通过互联网自发组织,在陶里亚蒂市中心广场举行了示威游行。 俄国城市陶里亚蒂的首次示威游行 据了解,有大约500人参与了第一次游行,当天并没有当局找麻烦。然而,结束后,有16名参与者被传唤上庭,每人被判罚款1000卢布(约合21英镑)。 12月24日,全俄各地在同一天出现游行,陶里亚蒂有300多人冒着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走上街头,抗议统一俄罗斯党的做法。 奥斯特列克表示,游行不是针对普京本人,而是他领导的统一俄罗斯党的一党专政、想让谁当选谁就可以当选,丝毫没有民主。 他说,自己以前并不十分关心政治,但是最近几年发现,普京给人民的福利承诺很多都没有成为现实;而且,梅德韦杰夫担任总统期间,普京仍然是实际上的最高领导人。 奥斯特列克认为,近年来,俄国出售自然资源的经济模式不可靠,同时,各地方官员腐败丛生,更加令人无法忍受。 宣传工具 奥斯特列克告诉记者,今年2月4日,莫斯科大规模游行示威,陶里亚蒂也再次出现示威活动。“几次游行的参与者中有年轻学生、公司职员、退休工人,人们来自各行各业。也有陶里亚蒂全俄最大车厂伏尔加汽车制造厂的工人,但是为数不多”,他介绍。 他说,自己从不看俄国电视,因为主要频道就是执政党的宣传工具,不真实。他们的全部信息来源都是较少受到审查的互联网。 奥斯特列克表示,希望通过游行示威改变俄国一党专政的状态,给电视媒体言论的自由,展现各个不同党派的真实状况。 他说,游行是有效果的,因为普京的支持率有所下降,但同时,他也强调,如果普京能够实现示威者的上述诉求,自己也会支持普京。 示威诉求 “我们要的是变革,不是革命,因为革命会使经济倒退,而这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我们希望执政党能够做到公平、公正”,他解释。 针对执政党有关示威者拿到海外资金的指称,奥斯特列克回应,从未收到任何外国资金。 “游行需要买话筒和音箱,这些资金是十余位参与者每人几百卢布凑起来的”,而横幅则是自己手工制作的,他说。 奥斯特列克认为,普京很可能在第一轮投票中获胜,而他本人对任何一位候选人都没信心,因此不会参与投票。 据了解,游行组织者曾经向陶里亚蒂当局申请在3月4日总统大选前再次举行示威活动,但是没有得到回复。 因此,他们已经确定,将在投票日的第二天,即3月5日上街游行,继续抗议执政党的一党专政。

阅读更多

魏英杰 | 回到辛亥重估革命

回到辛亥重估革命 文/魏英杰 “有一天在养心殿的东暖阁里,裕隆太后坐在靠南窗的炕上,用手绢擦泪,前面地上的红毡垫子上跪着一个粗胖的老头子,满脸泪痕。……后来我才知道,这个胖老头就是袁世凯。”这段话出自末代皇帝溥仪的晚年回忆录《我的前半生》。 当时的宣统皇帝并不知道,这是袁世凯作为大清朝臣与皇太后的最后一次会面,而这次会面关涉大清王朝的最后命运。随后不久,裕隆太后颁布《清帝逊位诏书》,大清王朝结束了自己二百多年的统治,也宣示着中国长达二千多年的帝制时代终结。一个新的时代就此开始了。 时值辛亥百年,各种相关学术论著纷纷出版。这段在某种程度上被遗忘、被误读的历史,也因此引起世人的重新审视。对于清帝逊位这段历史,高全喜先生在《立宪时刻》一书中,称之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去年底出版的《旧邦新造:1911-1917》(章永乐著)一书,则把南北议、清帝逊位和袁世凯被选为临时大总统等一系列事件称为“大妥协”。这两本书都肯定了清帝逊位的积极意义,读来备受启发。 《立宪时刻》作者认为,面对中华民国肇始之际的革命激进主义,清王室最终选择了以和平逊位的方式,将统治权转让给未来的共和立宪国体,由此避免了频仍不断的战争烽火和生灵涂炭。《旧邦新造》作者更进一步评价,认为“大妥协”避免了血腥内战,促成了政权和平过渡,最重要的是避免了更为激烈的边疆危机。《立宪时刻》的分析评判主要着眼于宪法学,重点落在清帝逊位的和平过渡特征。《旧邦新造》一书则从多民族王朝国家的共和转型路径、时局形势以及宪政法理等多角度展开论述,逐层厘清了“大妥协”的积极意义及其难以避免的局限性。 相较之下,我认为以“大妥协”来形容这段历史,比“光荣革命”更为贴切。清帝逊位与英国“光荣革命”的本质截然不同,前者是帝制终结,后者则是王朝复辟。《立宪时刻》作者也指出,清帝逊位所表现出的核心原则并不是英国“光荣革命”的自由与权利原则(即对王权进行限制),而是和平原则。而以“大妥协”形容这段历史不仅更符合史实,也更加准确地道出了这段历史的实质。 武昌首义后,帝制终结已成南北共识。不过,南京临时政府虽代表新生共和力量,却不具备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实力。北洋集团虽手握重兵,却也难以抛开南方独立闹革命。特别是,君主立宪派加入拥戴共和力量后,双方均势也发生了变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大妥协”确如《旧邦新造》作者所称,乃最不坏的结局。无论从当时还是今天眼光看,以和平过渡方式开启共和之局,实为国家之幸。主流史学向来认为这是革命不彻底,是旧官僚窃取了革命果实,这样的说法过于教条,忽略了包括清王朝和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集团对历史进步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今天回首这段历史,重新审视辛亥革命,完全有必要把清帝逊位这段重要史实纳入视野。这样不仅才能更加客观理性地对待这段历史,也才能够更进一步重估革命的价值。革命的终极价值在于革故鼎新,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采取暴力流血的手段去实现目标。武昌首义后,因南北议和、清帝逊位成功实现了政权和平过渡,避免了边疆危机加重,中华民国从而得以大致保持原有疆域的完整性。这场“大妥协”体现了清王朝、北洋集团和南方革命派顾全大局的精神和责任意识。这是辛亥革命留给后世的历史遗产和精神遗产,值得永远珍视。 这段历史也生动表明,揭竿而起闹革命容易,“旧邦新造”却非一时之功。以共和为国体,这在当时已成共识。遗憾的是,包括北洋集团、立宪派和南方革命派内部,对采取何种政体并未达成一致。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这很快地引发了宪政危机,进而造成长达数十年的内乱动荡。帝制一去不复返,宪政迟迟不来兮。随着袁世凯称帝、二次革命等历史事件发生,宪政话语退出历史舞台,革命话语最终占据了主流地位。在这历史背景下,重新审视辛亥革命这段历史,重估革命的价值,显得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2012年2月15日 首发《阳光》杂志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闭上眼睛,鬼怪并不会因此遁去”(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