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獨立媒體

香港獨立媒體 | 劉慧卿:無綫千篇一律 亞視胡作非為

[編按:通訊局正就兩間免費電視台的節目質素進行諮詢。故特邀各位立法會議員,特別是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策委員會的成員把他們提交的意見書刊登至本網。我們將會一字不漏地刊登,好讓市民得悉他們的立場,同時作為公眾的參考範本。註:圖和標題乃編輯所加。] 致通訊事務管理局秘書處: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於2012年11月及今年3月進行就本地免費電視台節目質素及增發免費電視牌照的民意調查,發現市民普遍對現有電視台節目不滿,在今年3月的調查,超過半數的受訪者不滿亞洲電視的節目;而無線電視方面,亦有近4成受訪者表示一半半;而兩次的調查亦發現超過8成受訪者支持盡快增發免費電視台牌照。由此可見,增發免費電視台已是刻不容緩。 各電視台固然有權製作各類節目,惟現時電視市場一台獨大,無線電視大部份節目都千篇一律、創意欠奉—爭產、權鬥、分手、家變;亞洲電視則持續下沉,更胡作非為,重播、誤報、零收視,又抺黑學民思潮及反對增發免費電視台牌照,多次違反香港規例及守則,被通訊局罰款。在缺乏選擇下,基於對優質節目的渴求,市民視覺被迫集中在相對「沒太爛」的無線電視,但並不代表該台的節目質素是受到觀眾的認同。 要讓市民觀看到優質的免費電視服務,就要有更多的競爭;政府早在1998年已表示「本地免費電視牌照的數目將沒有限制」;到2009年,政府完成免費電視牌照中期檢討,表示歡迎新電視台加入市場。三間電視台遂提交申請,期望為被壟斷已久的市場帶來衝擊,透過引進競爭,以改善電視業界整體質素。可是,到了2013年,市民仍然是等待著免費電視台的批出。 我們促請政府當局急市民所急,盡快批出免費電視牌照,讓公眾可以在有選擇情況下觀看優質的電視節目。 劉慧卿 謹上 2013年3月22日 ————— 通訊局正邀請市民就無綫亞視的節目質素及種類發表意見。大家可於即日至本年四月二日,將意見以書面方式郵寄至灣仔告士打道5號稅務大樓39樓、傳真至2507 2219或電郵至views-freetv@ofca.gov.hk。 相關標籤: 給通訊局:無綫亞視意見書系列

阅读更多

香港獨立媒體 | 中大非唯一受害,拒絕填海建豪宅

政府日前就優化土地供應策略的填海計劃咨詢公眾,引起廣大迴響,其中對於馬料水的填海計劃更是觸發中大學生會在Facebook發出 《土地不足的謊言--由馬料水填海說起 聯署聲明》 ,以中大人的身份保護珍貴的吐露港。但說到填海,不論是馬料水還是龍鼓灣,抑或是欣澳都是既不必要又影響生態的舉動。 對於中大人來說,吐露港可謂是中大的象徵,不少曾在中大任教學者都為吐露港寫下動人的詩句,既有《吐露港春秋:中大學者散文選》,又有歷史悠久的吐露詩社,中大的人文精神或多或少都與吐露港有著不解緣。當然,吐露港非中大所有,亦是香港人的觀海觀山的好地方之一。隨著填海計劃咨詢一推出,不少網民已表示吐露港與鄰近的山脈相映成趣,是難得一見的自然美景,倘若被填,則我城內又少了一個好山好水之地。 更重要的是,政府填海的目的是興建以「坐擁無敵大海景」為號的高尚住宅,美其名「為應付社會對房屋及社區設施的需求日益增加,配合人口增長預測、基建與經濟發展、以及市民對改善生活環境的期望,確保達致充足及穩定的土地供應」,實際上香港市民根本不能受惠,建成後的豪宅亦會阻擋崇基望海的景觀,吐露港的美景亦變相被私有化。且看填海逾十年的西九龍填海區,在最初咨詢時亦言為了配合舊區(佐敦、油麻地、旺角、大角咀等)的大規模市區重建,將舊區部分人口「疏散」到新區,從而整體降低都會區的密度,改善市民的生活環境, 結果卻只剩下一系列的屏風豪宅。填海嗎?為的是有錢人,不是普羅的香港市民。(見 朱凱迪:挽救西九龍規劃災難──從文藝區開始﹝附意見書﹞ ) 再說,不論是哪一個地方被填,填海此舉的已有本質性的問題,一是早前政府「計錯」土地供應;二是填海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是無法彌補的,在未能合理化填海之前,豈可就此繼續進行第二階段咨詢?而且已有不少環保團體指出計劃填海之選址均是生態價值較高的地區,如龍鼓灘、欣澳、小蠔灣是瀕臨絕種動物中華白海豚出沒的地點之一,海底亦有不少海洋生物;而且單是大嶼山一帶已有三項沿海工程,政府單以「填海工程不會觸及這些範圍」為由根本未能解決填海影響生態的問題,而事實上本來的三項工程已縮窄了海洋生物的活動範圍。填海究竟為了什麼? 海港一向是香港的最珍貴的天然美景,隨著商業、土地發展,美景已越來越少。在中大學生會的聯署聲明之中,有一句話很觸動人心:「這個城市已經走得夠快/不如留些風光/留些喘息的空間予我們,好嗎? 」的確,在發展得過快的城市中,微小的市民如我們,雖要的只是一個可供匆忙中喘息的空間。

阅读更多

香港獨立媒體 | 長者愛韓劇追新聞【給通訊局:無綫亞視意見書系列】

圖:Yoyo_Winner 之前本網刊登旳免費電視節目意見多來於青年角度,到底長者對無綫和亞視有何評價?不說大家未必留意,通訊事務管理局(通訊局)對持牌機構的節目類型、時數及廣告均有規定,這些規定原意當然是保障社會各階層社民都能享受看電視的趣味。不然,兩間免費電視台未必會製一些小眾節目。例如周日無綫翡翠台早上八時半至九時播放的《開心老友記》,就是為了符合通訊局的規定:「於每星期上午8時至午夜12時之間,於中文台播放最少60分鐘以60歲以上香港長者為對象的節目,旨在滿足他們各方面的特定需要。」 筆者有朋友在長者中心工作,幫忙在中心大會提問長者對免費電視的意見,綜合60多位長者意見,得出一些和年輕觀眾不太一樣的答案: 零長者知道有長者電視節目指引 部分知道星期日有節目特別講解很多長者健康資訊 他們最喜愛就係下午聚集於中心看韓劇和聊天。晚上回家總會開著電視,尤其會看韓劇。 男長者會比較關注新聞報導,所以看完六點亞視之後會看六點半無線,總之新聞時段就會坐定定收看 普遍長者的資訊及社會大事都從電台或電視新聞報導得知 近期無線劇增加劇情描繪長者患病後如何影響家庭或生活的內容,令到佢地有共鳴 簡單的意見調查,足證電視節目確是長者日常生活不可少的廉價娛樂,亦為他們和同儕提供聊天話題。他們特別是男性長者關注新聞節目,成為他們了解社會時事的重要渠道。為年輕讀者和大眾嫌棄的婆媽韓劇(多在亞視播放),原來內容、劇集節奏及角式選定令長者喜歡收看,尤其裏面包含不少父母與子女、婆媳及鄰里關係,長者容易產生共鳴。 事實上,長者同樣喜歡看電視。不過現時的電視台有多少節目為長者而作?一星期最少一小時的時數是否足夠?電視劇集中的長者角式是否只流於「行行企企」,還是和其他主角有更多互動元素?當長者倚靠免費電視新聞緊貼社會脈搏時,現時兩間免費新聞是否應做得更專業客觀,避免削弱長者的知情權? 正在申請中的免費電視牌照,他們製作的節目又會否有長者的角度和視野呢? 通訊局正邀請市民就無綫亞視的節目質素及種類發表意見。大家可於即日至本年四月二日,將意見以書面方式郵寄至灣仔告士打道5號稅務大樓39樓、傳真至2507 2219或電郵至views-freetv@ofca.gov.hk。 系列文章: 無綫亞視意見書系列

阅读更多

香港獨立媒體 | 優化土地供應「常見問題」 自揭「篤數」真相

以下是「優化土地供應第二階段公眾參與」網頁的「常見問題」部分(http://www.landsupply.hk/preview/faq.php?lang=cht),當中仍包含「根據最近的人口增長數據,香港在2039年的人口將達890萬,而家庭住户數目亦升至310萬個」,「至2039年,新增人口180萬,假定住宅用地對配套設施用地的比例為現時整體平均比例的1:1.3,估計需要約2,000公頃住宅用地及約2,500公頃其他用地,合共4,500公頃」等數字。它們並沒有根據統計處大幅下調人口推算作相應修訂,遂令增加土地供應及大量填海的理據不供自破。 請大家記下這條自揭「篤數」真相的link,相信很快便會被發展局消滅。 C1. 《香港2030研究》指出填海發展並非必要,為何現在又提出填海? 《香港2030研究》並沒有否定在維港以外填海,只是指出填海工程要在充分理據下提出。於二零零七年完成的《香港2030研究》假設2030年的人口為840萬,研究建議我們善加利用已建成地區內的發展空間, 並於新界作適度規模的發展。大前提是我們能全面善用已發展地區及新市鎮,以及暢順地落實已規劃的大型發展,包括啓德發展、東涌及將軍澳新市鎮、以及新界東北及洪水橋新發展區等。但是,近年香港在重建、收地、更改土地用途等土地供應模式遇到不少挑戰,加上市民對居住環境及保育訴求日高,例如,要求限制樓宇高度及降低發展密度,以上種種原因均會對正在規劃的發展項目的規模及落實時間帶來變數。 根據最近的人口增長數據,香港在2039年的人口將達890萬,而家庭住户數目亦升至310萬個。在原預算可容納達共80萬人口的4個主要發展區(東涌及將軍澳新市鎮、以及新界東北及洪水橋新發展區),經過規劃調整後,除洪水橋新發展區外,其餘三個發展規模已由原預計64萬人口,降至約45萬人口,減幅超過三成。最終供應情況,仍要視乎現正進行初步諮詢的洪水橋新發展區規劃及工程研究的結果,但該發展區原規劃只容納16 萬人口,即使大幅調高,相信亦難以彌補其餘發展區縮減規模所帶來的缺口。故此,我們有需要再研究在維港以外填海,以滿足人口增加、經濟發展及市民對優質生活的需求。 C2. 政府應先考慮運用其他土地供應模式,以滿足土地需求,並設定填海為最後的選擇? 政府在預測土地供應時,已包括已落實或在研究階段的發展項目,及未來新發展區。這些土地供應的時間及規模可能會受到收地賠償、更改土地用途等影響。故此,我們需要採用一個靈活及具彈性的土地供應模式組合,包括填海,以「六管齊下」的方式供應土地。在維港以外填海,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不應該是最後的選擇,因為沒有填海這供地模式,勢難滿足我們長遠的用地需求。填海亦可建立土地儲備以應付不時之需、解決剩餘建築填料的問題及提供新土地幫助重置受其他供地模式所影響的居民及設施。再者,各種土地開發模式從前期規劃到落實均需很長的時間,如果要待其他供應模式不能提供土地時才啟動填海的前期規劃及研究,我們將不能適時地滿足社會及市民的需要。 C3

阅读更多

香港獨立媒體 | 政黨熱、社運冷—去政治的佔領中環(探索「商討日」下篇)

佔領中環事已至此,也沒有什麼好談了,大概便是落手幹。問題在於,過去多次大型社會運動,其實非由政界動員,政黨並無經驗。目前傳統政界人人奮勇之際,社運界其實卻是出奇冷淡。老老實實,如果兩方不嘗試展開合作,佔領中環便終是得個講字。 社運為什麼對佔領中環不感興趣? 《獨立媒體》今次請來「資深社運人」。王浩賢一語道破,今日的佔中,仿佛是在討論政治制度,根本卻是去政治(apolitical),就算是看似激進的堵路、商討,暫時徒具形式,內容欠奉: 「戴耀廷方案中的商討日,其實與這幾年的商討式運動有根本分別。現在D-day只講選舉制度,沒有意識形態,根本就是去政治的。」王浩賢05年已參與保衛利東街,由街坊組織重頭砌起,deliberation於他來說,傾來傾去,一定要 針對生活層面有分析 。「現在佔中似乎讓大家有機會討論『要什麼方案』,實際上仍是沒選擇:為什麼唔可以討論社區自治、其他方式的社會發展?佔領中環現在只係可以傾普選、係立法會、選特首點投票。」 這對社運來說,起點太低太倒退。在場討論的人,個個身經百戰,不少由街坊工友的工作開始「砌起」,幾乎不可能回到陪泛民玩「與中央談判」那一套,不少社運人亦對議會嗤之以鼻,大家抱著疑中留情態度。葉寶琳指,目前佔領中環的討論,「太過政黨(主導),但政黨其實卻沒有領導群眾的經驗」。 政黨落後於形勢 討論政制,可能是在座人士的least concern。因為香港過去幾年,立法會諸政黨與民間,所關注的議題,一直有具大落差,從未處理:當好幾年前民間開始關注重建、保育、大財團壟斷、公營事業私有化、教育向精英及富人傾斜、本土/在地生活等議題時,社運已作了範式轉移,政界一直懵然不知,仍滿足於在立會裡堅持平反六四、新聞自由的議案,以為足夠。社運界感到,立會議員爭取的,根本與他們無直接關係。 過去幾年,立法會內,泛民議員跟不上外面形勢。往往外面反領匯、反高鐵、反國教反了枱,鏡頭前的議員卻還猶猶疑要不要加入、太早加入會否被視為「太激」、是否「放棄自由市場」,會「得失中產選民」。到後來社運在場外辛辛苦苦結集好了勢頭,議會內的議員一個唔該搶了做議題,一副為民請命狀,最後投票時又往往腳軟,所以真正有內外兩面留心的社運青年,覺得倒胃,也是自然。在座的左翼廿一覃俊基,其左翼立場當場的人未必全面認同,但他這個意見,大家還是同意了:「現在的佔領中環,實在太過中產」。覃俊基指出,成功的政治抗爭運動,從沒有與市民、民生如此分割的,議會亦從不如此不思進取。 佔領中環「太中產」 他舉例,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發生的一次爭普選運動Chartist Movement,就是將普選結合經濟議題。當時只有中產及富人才有投票權,工人如鞋匠、裁縫等無票,當時更規定要有一定身家財產才可參選,工人於是起來爭 取,取消選舉門檻;除了爭選票,主要亦批判當時商賈壟斷市民生活。當時主事的Joseph Rayner Stephens更表示,”(this is) a bread and cheese question”(抗爭即搵食),整場抗爭,將民主與民生扣緊起來。 但目前,覃俊基直言,佔中討論完全無指出政治腐敗,以致官商勾結所引發的巨大經濟結構性不公。「(經濟上的)左翼不會反對爭普選。問題是有普選,對基層市民的生活有幾大改變和好處?」「而家是不是有了普選,民主黨就會同意最低工資應加到$40先?」「戴耀廷強調目標要單一、簡單,是有其策略上的合理性,但抽離了香港當下宏觀的經濟問題,就想憑空叫一萬人出來。但普選對基層的benefit,其實唔係咁多」 「叫得一萬人出來爭普選,不如直接去罷工,仲易啦,唔使出街,其實大家坐係屋企唔使做,中環就癱瘓了」。 商討、佔中 需重視差異,強調充權 議會無能,與民生有關的議案不用2/3 majority voting,泛民的1/3否決權不能發揮作用。何況,泛民不少政黨,也投下過令社運人心酸到底的「反對外傭最低工資保障」、「反對全民退保」、「支持領匯上市」 等票。因此社運人關心的是,如何實際令每個基層武裝起來,自我充權,不用再靠人代表。麥家蕾目前投身組織重建街坊工作,幾年來,花了不少時間耐心與街坊開會,聽他們艱難地表述自己。她總結經驗,不是人人可以有條理地做商討,商討亦未必愉快:「我做重建區的街坊組織。如果有個街坊,識得好清楚咁講意見,聚精匯神地開會,他已經是一個好勁的街坊」。 她指著我們坐著的幾個人:「這種圍圈討論,其實是一種文化,可能是我們在大學上堂有試過,才懂得,街坊不一定慣。」她覺得起步點不同,會令討論變得不公平:「過去經驗,街坊很易會扯開話題,不是人人都有技巧傾」結果就是參與討論的人,影響力太過懸殊:「戴耀廷的方案中,大家頭半天要去上堂,聽下不同方案,到時會否又係畀專家學者的知名度,壟斷了議程?」 麥家蕾有經驗之談:「很多街坊,工時長、放工後很累」,未必有狀態討論的問題,「難道這些人就不可以參加佔領?這樣就平等嗎?」在剛過去的周六,一個民間論壇上,「自治八樓」朋友就提醒我們,要注意討論時,階級、性別等等的差異。 麥家蕾指:「我對戴方案不感興趣的原因,是因為關鍵不是在選舉制度,我關注的是,討論是什麼一回事。直接民主,並不是有討論、然後就投票。」「那人對於做決定,有幾大參與?有幾大決定權?戴的方案,想有一萬人討論,是為了增加合法性,但可能傾得唔好,大家不歡而散,傾完合法性仲差,不如直接去堵路。」 如何可以一萬人傾野 說到商討,在場每個人都是會家,大概比多數泛民議員,經驗豐富得多。當中的人,有的向基層工人解釋過資本主義的遺害,有的向住唐樓的新來港租客解釋重建政策…….樣樣都複雜,對象就是議員口中最無耐性的香港人。同樣長年累月和街坊傾偈,現於民協工作的霍偉邦,指過往曾作的馬路商討嘗試,亦有挫敗: 「現場環境太急,根本未能充分聽所有人意見」。覃俊基直指,「不充份的討論,有時仲衰過無討論」。的確,deliberative democracy 重要原則之一,正是大家要有充分資訊,而非執著一兩句sound bite就做政治決定,選擇投票給誰。 最難的是一萬人要商討(Deliberation)。在警方監視名單上有「野人」稱號的覃俊基第一時間皺眉: 「一萬人傾野,即刻令成件事負100萬分!真係好難想像」。流傳的警方名單形容,覃俊基「經常發佈長篇大論有關資本主義如何荼毒社會的言論」,理論上非常 習慣長時間、深入的政治討論,亦耍手擰頭:「規模實在太大!討論的質素成疑。」 霍偉邦就重提2010年政改的「民主自治實驗」經驗。當年6月26日在舊立法會外討論政改後,人群不散。當時有200人,由50個小組領航員帶領,一起討論「民主是否暴力」,探討「既然議會由功能組別及中產開明政黨壟斷,即使議會有民主,對基層自治自強,仍毫無好處」。在當時香港現況下,這種頗為「趕客」的題目,竟也令這200人露宿在中環街心,傾了足一晚。但200人的討論,都「徵用」了50個facilitator;一萬人討論,大家都擔心討論質素。 如何再合作? 由底層「砌」起的人,深知道制度固然要改,但泛民口中的普選方案,無比退讓,爭著說;「市民好實際,不會選我地做特首」,未選先認輸,原來爭普選,竟是為了鋪橋搭路讓建制派來當選?這樣九曲十三彎的政治,令不少社運人感到無法伸直腰骨。不過,社運人頹極有限,近日亦多了加入佔領中環的討論,連自治八樓,亦於上周六在城大與戴耀廷分享經驗。筆者所見,自治八樓代表發言時,戴耀廷低頭密密抄筆記,表情驚喜。大抵,他和大家一樣,未必知道香港多年來,早已有人運用他日書夜想的方法生活和進行政治操作。當中的落差,既是追不回的時間,卻也永遠是為時未晚。公民社會更具結構的發展,民間、學界、政黨的合作和拉扯,會否可以在今日從新開展? *受訪嘉賓鑽石名單* 筆者希望曬馬,向主流展示,過去幾場大型運動的組織/參與者,各有極輝煌的CV,是近年泛民議員所遠遠不及。下列各人關心的議題、深廣度及親身經歷被打壓被捕的各種付出,從基層做起的運動模式,亦從不在主流的視野內。各人身份重重疊疊、往績纍纍,掛一漏萬,有怪莫怪。 王浩賢 :拆皇后碼頭時,為絕食保衛碼頭三子之一。曾任民陣、警權關注組、立法會議員助理、本土行動成員,參與多場本土社會運動,真正的又傾又砌,一邊不介意向警方申請遊行路線,一邊繼續示威時行出馬路,被捕、上庭是家常便飯。既可忍受搜尋枯燥立法會資料文件、古板程序;又懂得將議會內所得資料應用到民間運動。無人有資格話,社運無試過參與/關心議會。 麥家蕾 :早在2006反世貿,年紀輕輕已在灣仔街頭與韓農同吃催淚彈,2005年保衛利東街之戰又曾被警察脫光衣服搜身,國家武力如何對付示威者,各種方法、明打暗侮辱,她一清二楚。專注媒體如何再現(represent)主體,組織重建街坊,在市區與基層一起打巷戰。自治八樓成員。 葉寶琳 :近來大型社運動員中,總有她身影。有時被社運稱為「大台」,因為總是揸咪,也會惹來不滿,或被稱霸權。不過話說回來,她確是,每次有事,伸個頭出來頂,各種瑣碎開會、電郵追殺,無微不至,甚為願意四處和事,哪怕既被左報抹黑,有時又擺不平社運各路人馬的異見。菜園村一役,被高鐵工人襲擊,傷到坐住輪椅返現場。有時是運動甜心,有時是運動磨心,親和力和心力皆驚人。 覃俊基 :左翼廿一,《中大學生報》職員。長篇大論,但實在點出現下香港政治分析,經濟角度欠奉的荒謬問題。已經夠了。 周諾恆 :外型看似只係識衝。實際上亦不懼與警察推撞。為抗港鐵加價,上台搶當時運房局鄭汝樺的咪被捕,現案件上訴排到終審法院。在FM101、佔領中環(匯豐個次)等多個自治、商討式運作團體中打滾,亦曾於政黨社民連打工。在工廈天台為玩音樂被投訴噪音的band仔出頭,抗議活化工廈搞貴租金,又為外傭、新來港人士出頭,題目「偏鋒」,為多數泛民立會議員所不理。 霍偉邦 :也是自治八樓成員,極好耐性聽街坊講野,關心重建、媒體、基層、釋法被剝居權者。最近加入被社運人認為非常保守的民協,觀察/學習如何從事民建聯式的貼身街坊組織工作。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