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獨立媒體

香港獨立媒體 | 八鄉錦田地區報專題:高鐵工程涉破壞區內24村屋

「御花園」陳宅受高鐵工程影響,客廳中央裂開一道裂痕,而且正向四周蔓延。陳先陳太一臉無奈。 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工程自從於二○一○年展開後,至今已踏入第三年,當工程進行得如火如荼之際,工程對周邊社區帶來的問題亦陸續浮現。高鐵工程在八鄉錦田地區進行的深度鑽挖及打樁工程,懷疑導致周邊廿四宗村屋損毀個案,有村屋在年多前已出現嚴重裂痕,但港鐵一直「只監察不賠償」,苦主有冤無路訴。 高鐵在八鄉錦田的三大項目包括石崗列車停放處、謝屋村通風樓和大江埔通風樓。陳生陳太在石崗菜園村經營花場三十多年,幾年前已因工程被收去花場大部分土地。一家六口之後繼續在剩下的土地上居住和經營,毗鄰高鐵石崗列車停放處地盤。當菜園村村民於二○一一年初遷到錦上路大窩村旁邊,高鐵工程馬上全速展開,陳生陳太幾個月後發現,他們在花場裏面的住家,無論客廳、廚房、廁所或是屋外行車路,都陸續出現大大小小的裂痕,花場的井水水位也跌得很厲害,嚴重影響灌溉工作。 「我們向港鐵投訴,他們就派人來監察,初時是一個月來一次,後來愈來愈密,但他們沒說過會怎樣處理,令我們煩上加煩。外判的監察員說裂痕是正常的,沒超標,港鐵亦沒有意思賠償。到幾個月前,連花場的私家路面也出現兩吋闊的裂痕。」陳生的鄰居葉氏,其大宅南陽居的花園和牆壁也出現裂痕,港鐵亦只是派人設置監察尺,沒有別的表示。 陳生花場內的通道,近月出現了一道兩吋闊的裂痕。 八鄉北區議員鄧貴有和八鄉北環境關注組鄧鎔耀皆表示接到村屋受損的求助個案,也有露天貨倉的辦公室受損。鄧鎔耀表示:「高鐵已經對村民造成很大滋擾,特別是對菜園村,現在唔應該再因為趕工之類的原因,滋擾地盤周邊居民。如果帶來了破壞就應該幫人整返好及賠償,那是天經地義的。」 居民組織一直都不能全面掌握整區的村屋破壞情況,看不見的震盪和噪音問題就更加難掌握。港鐵以書面回覆地區報表示,「元朗八鄉及錦田區內由2012年至2013年2月共接獲24宗懷疑樓宇損毁個案,當中18宗已轉介公證行跟進,10宗已完成;而6宗暫不需轉介公證行的個案中,2宗正由港鐵公司跟進。」港鐵沒有披露各個案的具體位置及處理方法,但有在高鐵地盤工作的消息人士指,有受損較嚴重的村屋,地台下陷半英尺,居民需要在港鐵安排下遷離。 陳生陳太對家園被工程破壞後不獲積極處理,甚感無奈。「我們當然是不順氣,好好一間屋搞成咁。」 上圖為高鐵香港段沿線及各個通風樓的位置,目前出現問題的地區包括牛潭尾通風樓周邊、石崗列車停放處周邊、以及市區的大角咀。下圖為石崗列車停放處工地,八鄉出現裂痕的村屋都在這塊龐大工地附近,包括陳生陳太的花場。 ●牛潭尾地下水降害死養魚業 牛潭尾的魚塘因地下水位下降,難以抽地下水注滿,經營困難,但港鐵和政府年多來都沒有解決問題。 高鐵工程除了令八鄉的村屋和道路出問題外,在一山之隔的元朗新田鄉,造成的破壞更加嚴重。新田是香港著名的錦鯉養殖區,區內有多個靠地下水生存的養魚場。自從高鐵於二○一一年底開始豎井鑽挖工程後,區內的地下水水位急降,不少井枯乾,魚場無法繼續經營。此外,工地旁邊有房屋出現裂痕,環保署去年年底亦證實高鐵地盤旁邊的河流被污染。 「攸潭美村民關注組」發言人周貴賢表示,港鐵承認區內地下水下降與高鐵工程有關,卻沒有解決方法,只是間中回灌自來水進井作敷衍,可是自來水根本不適合養魚。「村民沒有說要賠償,我們只要港鐵賠返啲水黎。」 牛潭尾區內原來水質極佳,因地下水位驟降,區內一個逾三千平方呎的錦鯉塘,以前二至三日可以靠地下水泵滿一個塘,現在半個月都泵不滿,場主無奈棄塘,任由池底乾裂,養魚量大減五成。 周貴賢和一班村民早前到立法會申訴,並邀請議員入村視察。他希望立法會能介入,逼政府設立正式機制解決問題。「目前港鐵沒有制度解決問題,遇到投訴便藉公證行拖延時間。公證行是由政府給錢的,自然會得出有利政府的決定。 村內新近枯乾的井,圖上的港鐵水位測量儀已露出水面。 ●八鄉錦田地區報編輯之言:高鐵悲劇之肉隨砧板上 廣東話有句俗語:肉隨砧板上,用來形容今期報道的高鐵新一批苦主,實在最貼切不過。無論是八鄉村屋出現裂痕的陳生陳太、牛潭尾靠水謀生的養魚戶和菜農、還是受工程的噪音和震盪滋擾的居民,他們面對龐大的港鐵公司,以及全然隱身的特區政府,除了跳進港鐵像謎一樣的投訴機制外,什麼都做不了。 說他們是新一批苦主,因為他們曾經一度被視為相對的幸運者,他們居住多年的房屋和耕種多年的農田,不用像石崗菜園村那幾百人一樣被強行奪去,一點不剩。甚至他們自己也曾經有這樣的錯覺。但是,工程的現實告訴他們,環境是相連的,當菜園村被徵收而消失了,取而代之的高鐵「新鄰居」根本不懂得什麼叫人情、溝通、寧靜,只知道工程速度和效率。結果,我們看到一個失明的婆婆被地盤圍板隔離、在地盤旁邊的居民如何「從腳震到頭」,有家歸不得。原來的魚和菜都死了。 有新一批苦主曾向地區報記者說,菜園村就好啦,早知收埋我呢度,不用在地盤旁邊活受罪。我說,其實講起「過橋抽板」,港鐵和政府還是一視同仁的:菜園村村民在二○一一年離開了石崗,遷到八鄉錦上路大窩村的臨時屋,當時的運輸及房屋局發聲明,祝村民的菜園新村早日建成。兩年過去,高鐵工程如火如荼之際,菜園新村的選址還是一片爛地,特區政府從上到下又有誰關心過,到底是什麼力量在阻撓菜園新村的建設? 更荒謬的是,舊苦主和新苦主承受的一切折磨,換來給香港市民的居然是一項極有可能失敗的高鐵大騙局。「一地兩檢」的問題,反對高鐵計劃的組織在立法會審議時已經再三說明,那時政府官員為討議員歡心,當然信誓旦旦包搞掂,沒想到三年下來還是同一句說話。有來自港鐵的消息指,其實北京和香港已經停止就「一地兩檢」進行談判,港鐵有很多相關的工程合約亦已經放慢手腳,香港政府只是未找到下台階,才一直拖着。 在香港目前的體制下,很多事情都好像高鐵工程一樣,弄到民不聊生,環境也破壞了,最後卻發現是白忙一場。高鐵苦主的痛苦是以年計算的,實在很難用三言兩語向讀者說得盡。我們只是希望透過報道,讓大家下次在面對類似的爭議時﹝譬如逼在眉睫的新界東北和洪水橋發展﹞,可以多想一想那些前前後後被逼犧牲的人所面對的困難。這不等於什麼也不做。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多從被犧牲者的角度想問題,事情一定可以做得比現在好。 今期地區報得到香港史學會錢建榮先生的加盟,錢先生將在未來幾期,走訪八鄉錦田的特色石碑,與大家分享「一碑一故事」。最後,由於本報仍然未能擴展收入來源,做到自負盈虧,今期過後,之前收到的讀者捐款將所餘無幾。我們呼籲大家支持地區報的出版工作,恆生銀行戶口212 – 458715 – 668,下期我們將會交代詳細的財務狀況。 PatHeungPost_ by Chu Hoi Dick

阅读更多

香港獨立媒體 | 「政治化」像魔咒一樣籠罩著

生長香港的人,一聽到「政治化」這辭,重則,讓人想起「髒的手段」、「卑鄙的行為」;輕者,也難免進入「在搞事」的聯想。「政治化」,為什麼那麼可怕? 稍早前,水貨客搶購奶粉,使香港社會開始討論2003年以來的「自由行」政策是否恰當。本來,這種討論正常不過,但保安局局長李少光卻批評事件「太政治化」;在長者生活津貼計劃的爭議上,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也指斥批評政策的人「政治化」。為什麼一些民生問題被提升到政策層面來討論,就會被認為「政治化」呢?又或是,倒過來問:這些問題明明與政治相關,為什麼不能「政治化」呢?這至少要從殖民統治手段談起。 去「政治化」,是大部分殖民者的統治手段,港英殖民政府也不例外,這在20世紀70年代以來尤其明顯。根據學者羅永生的研究,那是一個「政治研究和討論被嚴重壓抑的殖民時代」,一些論述成功將香港人描述為「政治冷感」、「沒有主體意識的難民」及「經濟動物」。 這些論述,構建了不少「香港故事」,但有關「去政治化」的故事,卻被隱暪。被隱暪的後果,非常嚴重。首先,由於「去政治化」本身目的是為了排距、甚至污名化一些關心和參與政治的普羅大眾,這導致多年來香港大小選舉的投票率一直低盪。1991年,香港立法會(時為「立法局」)首次出現直選議席,那是「六四」事件的兩年後,距離「九七回歸」不到六年,有關民主政治的討論尚算熱熾,但儘管如此,投票率也只有39.2%。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1992年,台灣立法委員進行1948年以來首次全面改選,民進黨創黨6年,人們高度投入政治活動,投票率是72.02%。也許,拿當年已經開啟民主化之門的台灣,跟依然被殖民統治的香港比較,不太恰當。然而,「去政治化」的魔咒,並沒有隨著香港脫離殖民國而消除,去年立法會選舉,投票率依然只有53%。記得投票當天,遇到阿姨,問她:「有沒有去投票啊!」她回:「我都沒有登記,有什麼好投的!」低度投票率與政治冷感等論述,相互呼應,加劇港人對「政治化」的恐懼。 「去政治化」的後果,遠遠不僅使人卻步投票站,使人們疏離政治,更可怕的是,它壓抑了社會討論問題的層次:你只能被動地當一個「順民」,等待政府施惠,不能去挑戰它制定政策的理由,更不能要求它改變政策,不然,你就是把問題「政治化」了。其中一個例子,發生在我經常接觸到的動保議題上。 在爭取成立「動物警察」的過程中,一名民建聯立法會議員私下勸阻動保界人士:「不要把政治放進動物議題內」。荒謬!搞政治的人,居然叫人不要談「政治」。叵心可測!動物團體主張成立一個直接隸屬於警隊的「動物警察」,目的是為了更有效率偵破虐待動物案件,而過程中難免涉及預算分配、警員編制等等,更關鍵是,馬上會動搖目前由警方、漁護署及愛護動物協會組成的「動物守護計劃」:一個既存的結構,以及一些既得的利益者。「不要把問題政治化」這套說法,不僅政府官員、親建制派人士善用它,部分民間團體也被洗腦,朗朗上口。二月初,某間接獲政府資助的動物團體在香港電台一個節目上,批評動保人士過於「政治化」,對動物維權運動毫無助益。但諷刺的是,這個團體也號稱爭取動物權益(Animal Right),試問,爭取動物權益又如何能不涉及政治?!動物權益是政治,我們的飲用的水和空氣,我們的奶粉,哪一樣不政治! 「去政治化」,本來是大部分殖民政權的管治手段,它透過「不要把問題政治化」來壟斷「政治」,公民的主體性因而被掩埋。可惜的是,香港已經脫離殖民統治十六年了,但「政治化」卻還像魔咒一樣,籠罩上空……。 (本文已刊於第044期《陽光時務週刊》)

阅读更多

香港獨立媒體 | 【文化論政】茹國烈:誰想當藝術行政人

政府宣布投入一億五千萬培訓藝術行政人才,實在令整個行業為之一振。這大概是歷來在這方面最大手筆。既然這筆鉅額投資是為西九作支援,我希望從西九的角度看看人才從那裡來,藝術行政是一個怎樣的職業和怎樣培訓。 西九文化區雖然經歷過去十多年的反覆,雖然要再等幾年才陸續落成,但至少在一般市民印象中,已清楚文化是政府的重點投資,多少改變了一般人認為藝術文化得不到重視的印象。我看到,在過去十多年,各大院校都開辦了多了藝術和藝術管理課程。開始時大部分是面向在職人士的自資課程,近年,開始有院校開設政府資助的大學本科課程。報讀的人也不少,顯示很多人對這行業有興趣。 除了對西九的憧憬,社會上「創意產業」這個概念的流行,把藝術行業和娛樂行業,設計行業包裝在一起。前者把藝術的光環借給後者,後者把金錢的外衣借給前者。令這行業看起來相當吸引。全球各城市都爭相以文化品牌來包裝,今天媒體上的英雄不再是科學家和工程師,而是「創意產業」內各位品味創造者。雖然與實際情況有一定距離,但這種概括的印象,多少令今天的中產階級父母,都不會反對孩子唸一些非商業的科目。種種原因,都令文化藝術變得吸引。 幾年前我在藝發局工作時,在藝發局網站上開設了一個job market,鼓勵各藝術機構把招聘廣告貼上來。每天上面的空缺都有約十個,實在不算很多。近年行內的職位是有所增加,部份來自商業機構例如商場,也有少數來自私人基金會,但由於整個行業主要仍是政府資助帶動,沒有政府大量加錢,能開的新位始終有限。雖然社會對藝術的態度改變了,但藝術行業的基本格局沒有改變,產業化仍只是一個概念,事實上沒有發生。在可見的將來,在表演藝術方面,我看見會有職位的增加,但看不見有很多藝術團體的增加。有「開位」,無創業,這是一種靜態的增長。 藝術行業其中一個特色,是工資偏底,這是資助為本的行業的本質。畢業頭一兩年還可以跟商界比,三四年後就已經被拋離。除非不愁生計,否則人才都被商界挖去,流動性很高。在這行業五六年後留下來的人,大底是適應了,流動性就比較低了。行內中高層的職位實在不多,晉升機會亦不多,入行十年後,大多數人明白,要等上層的離開崗位,自己才有機會。藝術機構規模不大,幾十人算大的了,最高級的通常五六十歲,最低的二十出頭,中間最多只隔兩個層級。年輕的人才數數手指,實在是有點灰。這多年來,我看見多少人投身這行業,前仆後繼,等,忍,找尋,進修,再等。年年掙扎要不要轉行,原因是,他們看不見希望。 藝術行業是小眾,藝術行業要靠資助,這並不是香港特有的事。香港的特點是:行業規模實在小。香港藝術行業另一個特點是,大部分行政人員職位是在終身制的工務員系統裏面,這令行業的流動性非常地低。我很羡慕澳洲的同業,台灣和歐洲的朋友,他們可以很自然方便的去另一個城巿工作,同樣的法律,同樣的政府,同樣的文化,他們轉工的選擇很多。現在國內也發生了,畢業後就往外跑,不同的省巿都有機會。香港實在是太獨特了,工作環境和文化和國內國外,太不同了。縱然和國內交流頻繁,但跨境轉工從來都是例外,從來沒有常規化。這方面,我至今仍未看到有突破的一天。 人人都其望西九會改變香港的藝術生態,我認為起碼在量方面,西九會為這行業新增很多職位,提高流動性。一定能為這行業留住人才,增加創意和活力。在籌備和策劃的階段,西九最需要的是資深的人才。到開幕前,我們會需要很多初中級的同事。但是,西九不應只是「開位」式的在量方面的投入。西九要為這行業提供創業的機會,為新興的藝術團體提供發展的平台。 講到底,藝術是以人為本的事業,我所說的藝術行政,或者藝術管理人才,他們的工作不應是「行政」和「管理」藝術。一個優秀的藝術行政人員,他其實是負責領導所屬的藝術團隊。他應該擁有以下的能力: 創新方向的能力:創意不單在作品中,藝圑的定位,節目的策劃,正正需要創造力。 閱讀環境的能力:理解政策,審時度世,了解藝術在社會的角色。 欣賞藝術的能力:要知道甚麼是好作品,甚麼是壞作品。因為每個行政決定都牽涉藝術。 推廣說服的能力:要能用一般人的語言推廣藝術,成為藝術的傳道人。 行政統籌的能力:這是執行力,是行政工作的核心。 教育訓練的能力:培養觀眾,訓練團隊,行政人需要是好老師。 以上的各點沒有課程能教,都需要邊做邊學。未來十年,應該是藝術發展的黃金時期。人人都說要找人才,要培養人才。我認為,人才都已經在大家身邊了,培養人材的最好方法,是給他能發揮的工作,讓他看到未來。 給他希望。 作者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表演藝術行政總監 文章刪減版載於《信報》-時事評論-「文化論政」-2013年3月1日 本欄逢周五見報,由「香港文化監察」邀請不同意見人士討論香港文化發展,集思廣益,出謀獻策。

阅读更多

香港獨立媒體 | 雷霆喪星 Tropic Thunders – 不好笑的笑片,失敗!

「雷霆喪星」是2008年的舊片,由Ben Stiller自編自導自演。當年看了開始十五分鐘,不記得什麼原因沒有看下去,直到最近才重新找出來看完它。這齣電影在IMDB有很高的評價,有些評論更捧它為零八年最好笑的電影。老實的說,我不懂笑。應該不是我不懂文化的關係,我自問也算熟識越戰電影,惡搞越戰片的電影,Hot Shot第二集比這套好笑得多。也應該不是Ben Stiller的關係,我十分愛看他的Meet the Parents和Meet the Fockers。 故事有點無厘頭,幾個大明星拍越戰片,各有各的自身問題。新晉導演駕御不了他們,想出好橋丟他們在深山野外特訓,讓他們嘗試真正士兵的經歷。怎料一落直升機便出了亂子,一行人闖進金三角毒臬的地盤,導演踩中地雷一命烏呼,其中一人被毒臬找去,剩下的大明星們要假戲真做,想辨法打倒毒臬救人自救。這個劇本理應可以玩得很顛很喪,不過真正好笑的場面不多,大部份時間只是幾個傻佬在碎碎唸,很悶。 片中唯一亮點是Tom Cruise飾演的電影老闆,禿頭大肚腩樣喪口臭冷酷無情,明星給綁架了第一時間開香賓慶祝,因為保險賠償比拍電影還賺得多。看電影時只覺這個角色很面善,但完全想不起是那個人,到出字幕時才恍然大悟,這個角色可謂Tom Cruise的一個突破。 總之這套電影不好笑,笑片不好笑,應真失敗。我只是想不明白,其他寫影評為什會覺得它好笑,到底這齣戲好笑在什麼地方呢? 原文連結

阅读更多

香港獨立媒體 | 學界自救 學聯推《高等教育白皮書》

(獨媒特約報導)二月二十六日,學聯於嶺南大學六四浮雕前舉行高等教育白皮書諮詢會。嶺南大學學生會會長陳樹暉在場向同學講解白皮書內容,亦有同學發問,進行討論。工作人員派發單張,有宿生會和編委等在場討論,惟討論人數不多。其後,學聯還在二月二十七日、二十八日及三月四日,分別於中大、城大及理大舉行其餘三場高等教育白皮書諮詢會。 過去一年,高等教育問題一一浮現,然而政府在今年度的施政報告講及對高等教育的施政卻寥寥可數。學聯所編寫的高等教育白皮書主張附調教育不是福利而是權利,政府應當負上更大責任。白皮書的政策建議部份有學術研究、學術自由、自資課程、政府資助學額和學生資助五方面。 上屆嶺南學生會會長陳樹暉表示,在政府發佈施政報告前,已知道政府「唔會做到野」,而其後亦證實推測正確。政府無增加大學學位,繼續「用者自付」政策,任由教育市場化。政府雖然聲稱要三分一年青人讀大學,但在公立大學學位無增加的情況下,政府只有將更多的學生推到私立大學市場。正由如此,才激發起他們提出「學界自救」的想法。 學聯是次是把白皮書寫好才再公開諮詢,陳樹暉明言不可能甚麼也沒有便要大家討論。在四場諮詢會後,陳表示學聯會繼續舉辦更多諮詢會,並會以問卷方式獲取意見,陳認為其代表性不會蓋過同學的意見。他又希望透過多場諮詢會吸納更多同學,與學聯成員一起研究。 陳樹暉提到有關大學學費的建議,學聯建議取消在學利息、取消免入息審查貸款計劃個人貸款額上限(四十萬)及取消資助專上課程學生資助計劃及專上學生資助計劃的利息。不過如何避免學生誤用資源,仍是一個尚待討論的問題。 第一階段的諮詢會將於三月四日完結,陳表示第一階段主要是宣傳高等教育白皮書,接下來的第二階段則希望有更多的回應,同時學生會亦會約見校內其他組織,增加院校同學的關注。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九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CDTV】“国家只是让你尽量拿不到退休金,其他死不死,活不活它可不管”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