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消费

骆家辉大使寒酸抵京 震撼国人神经

东方 日报 美国新任驻华大使骆家辉抵京履新,作为首位华裔驻华大使,骆家辉「衣锦还乡」对推动中美关系能否发挥积极作用有待观察,但他出现在北京机场时的「寒酸」场面已先声夺人,让中国人心里五味杂陈。 镜头里的骆家辉,双肩挎着背囊,脚穿休闲皮鞋,身后同行的妻子和三名子女,亦是手提肩扛各自的行李。除了几位美方陪同人员,没有正儿八经的欢迎场面,更不见前呼后拥的接待和保安人员。据称,骆家辉发现大使专用的加长版凯迪拉克轿车只能坐夫妇二人,便带着一家人坐上后面一辆七人商务车。 有媒体调侃,这样的场面就如同「一个普通华人带着家人度假归来」。在中国老百姓眼里,就算内地一个九品芝麻官都算不上的小村长出门,派头都要比这位美国大使牛。强烈的反差,引起了民众热议。 官场文化 中美殊异 在中国,官员不论是下基层还是出访,莫不前呼后拥,前有警车开道,后有下属护送,还有大批传媒跟随采访,其阵势之大,威风之盛,比过去皇上出巡有过之而无不及。 中国入世谈判首席代表龙永图早前提及两件难忘的事。有次在某机场看到一位县委书记出国考察,竟有三四十位下属送行,「县太爷」喳喳呼呼,目中无人,在场旅客十分反感。 另一次,他在意大利某小镇出席一个国际性会议,有位像邻居大妈一样的老太太独自进门,礼貌地对他点点头后坐在旁边。会后一打听,才知道她竟是荷兰女王,简直匪夷所思。 中国官场瀰漫着追求大排场、大气势、大派头、大规格、华而不实的歪风,「三公消费」尾大不掉,官员贪图享乐,追名逐利,不仅劳民伤财,更是滋生腐败的温床。 近年来,在自己「一亩三分地」上为所欲为,一言九鼎,讲排场,比阔气,作威作福的官员,最终因贪腐罪行曝光而丢官的,可谓数不胜数。 美国驻华大使比普通人还要普通,反衬出中国官场的骄奢淫逸,官员的不可一世。中美官场文化的差异,体现了价值观的差异,孰优孰劣,国人自有判断。 美国人不会因自己驻华大使的「寒酸」而觉得丢脸,中国老百姓也不会因为自己一个村官的派头比骆家辉还大而觉得长了面子。骆家辉这个黄皮白心的「百分之百美国人」,并无辜负奥巴马总统重托,旗开得胜,先将了中国政府一军。

阅读更多

美驻华大使寒酸抵京 震撼中国神经

  中国官场弥漫着追求大排场、大气势、大派头、大规格、华而不实的歪风,“三公消费”尾大不掉,官员贪图享乐,追名逐利,不仅劳民伤财,更是滋生腐败的温床。近年来,在自己“一亩三分地”上为所欲为,一言九鼎,讲排场,比阔气,作威作福的官员,最终因贪腐罪行曝光而丢官的,可谓数不胜数。

阅读更多

金融时报 | 中国首先需要预算民主

(编者按:最近几年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韦森教授对于中国的财政收入和预算公开问题多有论述。他还与天津财经大学教授李炜光、上海财经大学财政学教授蒋洪等学者一道,不断向公众普及“预算民主”概念,并认为这将是未来中国政改的一个突破口。近日,就中央政府部门“三公经费”公开问题,韦森教授接受了中国国内媒体记者的采访。FT中文网经韦森教授同意,将此文刊发于此。) “三公”只是问题的一小部分 记者: 中国中央政府所属部门“三公经费”公开,已经进行了一些时日,最近社会上和网络媒体议论很多,对此您如何评价? 韦森: 迄今为止,中央政府所属的80多个部门已陆续公开了自己的“三公经费”数字。这“三公经费”公开,才推行了一年多,在刚开始试行的时候,问题肯定有不少。中央政府所属的98个部门,肯定都有比较好的会计师,知道会怎么做账,知道公布哪些数据对本部门最有利,或者给本部门的造成的负面影响最小。在现在这些数据还没有被审计之前,还不能完全信这些数据 。 但必须要肯定的是,这至少是当代中国政治和政府体制改革中一项重要进步。近两年来,国务院和财政部已经多次敦促中央直属部门和地方政府公开自己的“三公经费”数据和财政预算执行情况。2010年3月1日,财政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预算信息公开工作的指导意见》,吁求中央各部委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主动公开自己的财政预算及其执行情况。2011年1月18日,财政部又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基层财政专项支出预算公开的意见》,要求基层政府进一步加大财政专项支出预算的公开力度,特别是要重点公开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支出以及“三农”等方面的财政专项支出方面的信息,并明确列出了45项财政专项支出的细目。2011年5月4日和7月6日,温家宝总理亲自主持召开了两次国务院常务会,研究部署进一步推进政府财政预算公开工作。会议要求98个中央部门要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增加部门预算和决算公开的内容,并要求到6月底要公开 “三公”消费和其它行政经费支出情况。这些事实说明,决策层已经意识到要从预算公开、财政透明来推动中国的政府体制改革,大方向是应该肯定的。 记者: 国外并没有哪个国家有“三公消费”的统计口径,而目前中国财政公开并没有很好的制度和法律基础,这样直指敏感的“三公”,是不是一种跃进式的措施? 韦森: 实际上《预算法》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都没有关于“三公经费”的明确规定,但是这些年来学者和社会各界对此议论甚多,要求公开的呼声很高。社会舆论的很大部分,都直指政府部门的“三公消费”。舆论都在讨论,大家都在“逼”,使得问题一下超前了。这是社会各界通过网络媒体和平面媒体推进中国政治与社会转型的一个结果,一个例证,这也颇具当代中国社会的特色。 我曾在澳大利亚学习工作13年。记得在澳学习工作期间,一直是工党执政。澳洲工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连续执政十几年,自由党后来经过四次选举失败后才上台。由于长期在野,自由党的一些领导人并不熟悉政府机构的具体行政运作程序。上台后他们遇到一个情况是,很多议员和部长住在悉尼,要到堪培拉上班,来回要报销飞机票和其它交通费。这些人在野了十几年,不知道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很多人在报销往返交通费的时候,稀里糊涂地把儿子和太太的也报销了。在野党工党后来把这种事给逮住了,追问这个事情,结果几个部长因此被迫辞职了。

阅读更多

央视:我们一直在造谣,从未被超越

《中国网络民评官百人团》:石三生 看到《央视一套节目大变脸 撒贝宁柴静打头炮》时,我就笑了。笑,并不是因为自己有先见之明,也不是因为那些哭爹喊娘满世界乱的人们又吊错了丧。而是觉得曾经不可一世的央视,只是为了改个头换副面空,就不惜装神弄鬼、玩啥失踪来吸引“人民”的眼球。真可谓是九斤老太的家世,日趋没落、一代不如一代了。 央视喜欢造谣,而且喜欢摆出一副赤诚的样子造谣,已经是世人皆知。且不说那公益广告,用一个遛弯的糟老头喊出了超越汉唐盛世的谎言。当今中国,武没有大汉虽远必诛的霸气,文没有贞观之治路不拾遗的民风。何来超越?;也不说央视那超级脑残的“爱心一小步,道德成长一大步”。一帮孩子,为了让一个四六不靠的瞎眼老汉,听到风吹树叶的声音,做了若干风车拴在枯死的树上。就算孩子们真的能将风车拴到树枝上,那个老头子就瞎坐在那里安然享受这样一个骗局?老欺小无德,少骗老就是爱心?都说人盲心不盲,看央视这老头子,却是人、心俱瞎了。这些都不说,咱就看看这次央视头牌之一的柴静,装侠客,玩失踪,利用围观者的爱心,为自己的节目招揽生意。如此道德究竟是为了什么? 在1510 ,看到有个叫关克的朋友在《写新闻童话的柴静不会死》一文后跟贴:“柴静,曾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刻意捏造假新闻,诸位看客,你们相信吗?石先生揭示了柴静炮制“新闻童话”的一面,或许未曾料想到,柴静还有更为阴暗的另一面。而在众多看客眼里,柴静却仍然是所谓“正义女神”的化身,这才是我们民族最大的悲哀!”好奇地跑到他的专栏去浏览,才知这位老兄乃是当年赫赫有名的挺虎派,是陕西省林业厅的当事官员之一。当年轰动了国内外的周老虎事件,石三生一直以为那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后更以周正龙被判缓刑后又被抓,而演变为一场不折不扣的闹剧。有人因华南虎发财,有人因周正龙蜚声海内。更为荒唐的,还因此诞生了一批什么法治人物。令人喷饭之余,也只好道一声娘西皮了。既然自己认定了是闹剧,也就很少关注,更不曾想到其中还有若干曲衷。看了关克先生的文,粗略知道了一些他的遭际,因华南虎出名,因华南虎失意。而与华南虎密切相关的柴静以及郝劲松们,前程却依旧繁花似锦。非此,这个以一块五毛钱的官司出名的大律师,还成了柴静笔下令人民感动、令铁道部尊敬的人物。 但,自己终究是不了解华南虎和周正龙的。从目前网络上搜到的信息,也无法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于是,就只想写一写柴静和她的央视,告诉你我的感觉。 是人都会自恋的,名人尤为甚,柴静当然也不例外。在百度输入“认识的人 了解的事”,记录超过千万。翻看她的博客中国专栏,看到她自己也是以此为荣(难道这是她唯一获大奖的演讲作品的缘故?)。正如自己批评那些谣传柴静失踪甚至可能被暗杀的谣文没脑子、没逻辑一样。柴静津津乐道的此文,竟然也是谬误百出。石三生认为:感动人的故事需要可靠的逻辑。凭空的凄惨只能感动那些没脑子的人。 柴静的此文,我读到了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她在博客中国的两篇,分别是《25岁这年 我来到新舞台》和《我和你都深深嵌在这个世界中》;第二个版本是她发表在《国际先驱导报》的文字和她在庆祝共和国60华诞(应该是2009年吧?)的《为祖国骄傲  为女性喝彩》上演讲的视频。 这两个版本,最大的特点,就是时空紊乱。既然号称是认识的人,了解的事。用乡里人的说法,最忌扒瞎!她说认识的西藏一中的女教师没有任何职业身份。让人摸不着头脑,倒也不算什么稀奇。柴静所谓的职业身份,想必都是高居于庙堂之上才能算的吧? 柴静此文的初稿,应该成于她25岁时。那时,她认识三个人:拉萨女一中教师、一个很难见面的医生朋友、52岁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副主任。这一年,应该是2001年。这一年,她可能在湖南卫视的《新青年》,也可能在《东方时空》。 第二个版本修订的时候,已经是2009年。在这个版本中,柴静将那个很难见面的医生朋友,换成了律师郝劲松。又增加了一个认识的人,他的名字叫温家宝,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只要能感人,换换主角当然无所谓,与时俱进嘛。问题是你增加了一个七年前就认识的温家宝。却将认识陈锡文的时间突然提前到了去年,也就是2008年。这样的时间观念也太古怪了!当然,饭局不是不可以重复,故人也不是不可以假装初相逢,同一桌人8年前一起吃饭。过了八年,抗战胜利了,又凑到一堆,也很正常。但那陈锡文竟然毫无例外地再次掏出了一块皱皱巴巴的蓝手绢擦眼睛。就实在是大大的超越时空、让人匪夷所思了。八年前,就算公款吃喝,可能没有餐巾纸很正常。八年后,这样一些有任何职业身份的人一起吃吃喝喝,那破饭店竟然还不供应面巾纸?八年啊,这陈锡文大人只讲一个故事、只用一块脏手绢。你说这不是演戏,还有什么办法可以重副这样毫无二致的一幕呢? 名人之间互相吹捧,应该也算正常。赵本山喜欢瞎忽悠,也不会忽悠赵家班以外的人马上央视。近水楼台、惺惺相惜,这都是古来的中华文明世故使然。作文说事不外一个主旨,你不能前后相悖,就像郎咸平专访郭美美一样。在《认识的人 了解的事》中,我们却搞不懂应该贯穿始终的逻辑。西藏女教师最让柴静难以忘怀。屡改屡也未换掉,始终占据了头牌的位置。在对陈锡文的描述中,柴静的领导说出了:‘这个人说得再尖锐,我们也能播。’因为他特别真诚。”既然如此,难道那个西藏女教师的秘密是因为尖锐而不真诚,所以才无法问世的吗?是否女教师如果也掌握着财经大权,有个“任何职业身份”就可以将秘密公诸于天下了呢? 关于温总理巧遇老农卖棺材的故事,也未尝不可以发生,国人原本就有预先准备寿材的习俗。但柴静的叙述,先是温总理看到有人摆了一副棺材,后是老农说要卖棺材板。就感觉这事不太像真的。棺材与棺材板,一字之差,谬之万里。这就像陶土不是盆碗、蛹未化蝶一个道理。2002年,温总理正值盛年,眼神当然不会那么差,连棺材和木头板都分不清楚。只能是柴静的叙述有问题。或者压根就是道听途说,没有的事儿。 好文章需要可靠的逻辑。玩儿虚的,当然也可以像庄子一样的逍遥游。但以活人为蓝本的故事,最好别离谱。为了感动人而去制造感动,总感觉有愚民之嫌。也同样地,前言不搭后语,就会让人以为这本就是编造的故事使然。看介绍,柴静今年三十有五,应该还不至于有啥健忘的迹象。一个人的小故事,讲的时差达八年,整整一个国民党打败了小日本的时间,实在是太不应该了。又何况,此文的影响是如此大、那么远—都上了《国际先驱导报》呢? 柴静乃是央视的头牌之一,她认识的人,了解的事都如此不着调。可见央视其他二牌、三牌们都是怎样的喜欢招摇撞骗了。自己造谣习以为常的央视,却容不得微博有任何不实之处。竟然要摆出一副老子的模样,给世人讲讲伦理道德的底线在哪里了?不说别的,单说这柴静和撒贝宁,为了整一档子新节目,竟然不惜借机三公消费、723动车事故之际,玩儿起了美女失踪、被追杀之类的恐怖大戏,以吸引“人民”的眼球。此等品德和诚实,央视的伦理道德底线又在哪里?只在脸上和嘴上吗? 多么荒唐的一个时代啊!有权有势的造谣者不允许老百姓造谣;有权有势的骗子们要求老百姓必须真诚。古今中外,还有什么比愚人者道貌岸然,愚于人者还趋之若鹜更可悲的吗?谨作此文,不为柴静,为如今和谐盛世尔!

阅读更多

信力建 | “Master”式的公务员,该在哪里找?

中国官员一向喜欢对他以为是部下学人发威——这不:上周二( 26 日),新任港澳办主任王光亚在北京与 60 名赴京参与“大学生外交夏令营”的香港学生对话时就对他以为是部下的香港发飙了,他指责香港“成也英国、败也英国”。还说香港公务员习惯了英国殖民地时期的一套,只会执行,回归后却“不知道怎样当 Boss (老板)、怎样当个 Master (主人)”,缺乏长远规划视野,认为他们要以主人翁态度考虑香港未来发展。如此激烈的言论,引发香港各界反弹,公民党议员余若薇就指出,王光亚是资深外交家,言词应审慎,但京官一而再、再而三公开批评香港内部事务,俨如第二支管治队伍。 事实上,香港的公务员制度是世界上最完善的公务员制度之一,原因是:香港这套严谨的行政监督系统,是昔日宗主国——英国留给香港的“遗产”。英国的文官制度一直是世界的样板与楷模,其公务员必须遵守《荣誉法典》中规定的职业道德。英国的文职官员被称作“事务官”,是与参与内阁的“政务官”相分离的。他们不参与党派纷争,是政府的“非政治分子”,也就是专门处理政府事务的技术人员。出了任何道德和纪律错误,就意味着仕途的终结。由于政务和事务的剥离,使得大量的“事务官”没必要与“政务官”形成人生依附关系(也就是大陆流行的“官场站队”说法)。香港同样保留了这一“英国特色”。这套近乎苛刻的监督管理体制,让许多香港公务员在工作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因为在公司打工的普通职员,其权益还受《雇佣条例》保护,即使犯错,也不至动辄被炒鱿鱼。但拿稳定高薪的公务员们不要说有错,即使在道德上有些许瑕疵,都有可能丢官免职。 除了政务和事务的剥离而外,香港的公务员制度还有一个主要特色,拿就是要求政治上绝对中立,公务员是政策的执行者而非决策者,这就保证了不同的执政者都会有个稳定的、专业的执行者为之服务,对社会的稳定和政策的延续性起着重要作用。在对公务员进行监督方面,香港的公务员制度也十分完善:香港的监督系统主要由内外两个部分组成。内部监督是行政系统的自我监督。外部则是司法和新闻监督。香港对公务员有一套考核制度,各部门都独立设有“上诉委员会”、“防止贪污组”等机构,接受市民的投诉。如香港警察部门就设有投诉及内部调查科,专责接受公民对警队的投诉和整顿的纪律监督。更难得的是,这种自我监督的结果并非只在行政系统内部“自我消化”,而是按规定提交上级处理,并且必须如实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香港既沿用英国文官制度,又根据本地实际加以发展丰富,从而形成自己的特点:香港文官制度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香港虽然也有政务官与事务官之分,但除了少数高官之外,政务官也实行类似文官的制度,甚至像警务消防官这些在西方国家明显不属文官范畴的官员,也全部或部分地实行文官制度。因此,港英政府把政务官、文职官员甚至警务消防人员和其他纪律部队官员,统统称为政府公务员。通过特别严格的考试择优取仕,布政司署铨叙科负责统筹港英政府各部门人事及聘任人员事宜.围绕人事聘任专门设立公务员叙用委员会,中高层公务员之招聘或擢升,皆须参考此委员会意见。关于公务员的薪俸及服务条件则由两个独立的委员会向政府提供意见。当局为保持与公务员的良好关系,还设置高级公务员评议会和第一标准薪级公务员评议会,经常协调港英当局与公务员的关系。 因为制度完善,所以香港的公务员是世界上最有效率也最为廉洁的公务员。在香港,公务员哪怕是用公款给自己买瓶汽水也不行。香港环保署就曾曝出新闻:某助理署长因涉嫌长期在工作时间内浏览色情网页,面临革职的危险。 这种在内地看来不过是“芝麻蒜皮”的“小事”,却让我们发现:原来香港对待官员是如此严苛,尤其是对待高级官员几乎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实际上,这位助理署长已不是香港第一个在阴沟里翻船的高官“倒霉蛋”。早在 2003 年,时任香港财政司司长的梁锦松就因在增加汽车登记税前为爱女买车,被公众质疑有利用公职避税之嫌。事后,他向公众解释完全是“疏忽”所致,并向慈善机构捐款 38 万元以表诚意,而税前税后买车的差额只有 5 万元。显然,相对于梁的上亿身家,他不可能为了省 5 万元而故意避税,奈何时机不对,无法摆脱以身试法的嫌疑,最后不得不主动请辞。 2004 年,香港第二届特区政府实行“高官问责制”,第一个被问责的高级官员,是抵抗非典不力的卫生局局长杨永强。 2007 年,香港广播处处长(即香港电台最高负责人)朱培庆因为观看桌上脱衣舞,被狗仔队拍下了与脱衣舞娘的亲密照片,在多方的压力之下,不得不宣布提前退休,官运就此了结。对比之下,环保署这一事件已是证据确凿,事实清楚,有了前车之鉴,这位助理署长也算不得冤枉。只是对于大陆民众来说,上班喝茶看报,下班公车私用,类似行为本就是公务员的“福利”之一,浏览色情网页,也只是“个人爱好”,很难与“以权谋私”挂上关系。但是在香港,公私之间有着严格界限,严禁公务员使用政府资源处理私务,哪怕是用公款给自己买瓶汽水也不行。 在香港人眼中,政府是公众以纳税为代价、换取公共服务之所,所有公务员都是为公众服务的“打工者”。香港特首曾荫权在竞选时就曾提出口号:“我会做好呢(这)份工!”所以,作为为市民服务的“打工仔”,香港的公务员就没特权可言。 如此这般的公务员,的确象王光亚先生说的那样“不知道怎样当 Boss (老板)、怎样当个 Master (主人)”——因为他们是真正的人民公仆。而王先生所神往的会做“ Boss (老板)”、会当“ Master (主人)”的公务员到大陆倒是可以随处寻找。 许多报纸都曾报道: 2010 年公车消费近 2000 亿元。至于今年公务吃喝消费是多少?公款出境旅游消费是多少?尚未见报道。关于前几年三公的消费,因为政府不公开信息,民间只有估测,推算,于是众说纷纭: 2004 年见报:公款吃喝 3700 亿元,公车消费 3986 亿元,公款出境旅游 2400 亿元; 2006 年,全国三公消费 9000 亿元; 2008 年,有三个 3000 亿的估测,即公款出国 3000 亿元,公款吃喝 3000 亿元,公务用车 3000 亿元……众说纷纭,众目睽睽,都希望国家财政部有个比较权威的说法,以安抚民心。如此海喝胡塞,不是“ Boss ”与“ Master ”而为何? 中国的公务员,不单吃得好玩得好,而且稳定恒常。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各行各业都打破“铁饭碗”,实行聘用制,人人都有危机感,随时都有被解雇的可能,所以他们不得不小心翼翼努力工作。目前唯独公务员还是“铁饭碗”,虽说要实行“干部能上能下,职务能高能低,机关能进能出”,那不过是说说而已,只要你不违法,或者贪污腐败还没有被揭露,就不要担心,工资不会少,工作不会丢,级别不会降。因为我国政府官员有权无责,权利没有制约,责任无从追究。所以,在中国当公务员是最保险的职业,轻易不会丢饭碗。要是一个什么“长”,就有人前呼后拥、逢迎拍马,见人耀武扬威、趾高企昻,整天花天酒地、吃香喝辣。还有不少实惠,工资奖金不比普通企业白领少,还有更多的灰色收入,住公房、坐公车、用公款。正如老百姓说的,“香烟基本靠送,吃喝基本老公,工资基本不用,老婆基本不碰。”要是在有审批权的机关,油水更厉害,那些大老板就用重金会向你行贿,要害部门是腐败重灾区,就是这个原因。难怪当今报考公务员成为最热门的话题。有资料显示,中国官员是目前世界上“作风最差、效率最低、腐败最重、权力最大、责任最小”的官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普遍存在,许多官员“没有好处不办事,有了好处乱办事”。 所以,王先生要找“知道怎样当 Boss (老板)、怎样当个 Master (主人)”的公务员,不该去香港找,而应该在大陆找。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 Five Filters featured article: A ‘Malign Intellectual Subculture’ – George Monbiot Smears Chomsky, Herman, Peterson, Pilger And Media Lens .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年终专题】”崭新的算法,能否算出一个奴隶陈旧的命运”……2024年度之声

【年终专题】“墙也是一道‘边’,中国网民一直都很擅长于进行这种‘擦边’的反抗”……2024年度播客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