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

美国之音 | 年终报道:2011中国罢工潮

2011年,中国从南到北,罢工事件层出不穷,涉及的行业触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地方当局在“维稳”的要求下,丝毫不敢怠慢。 *各地罢工事件此起彼伏* 十几年来,劳动力密集的制造业一直在工人群体事件中占很大比重。2011年,中国的许多工厂、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私营加工企业俨然陷入了一股罢工潮。 10月,深圳一家外资手表代工厂员工因不满厂方把休息时间从工时中扣除,举行了上千人的罢工。11月,深圳精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千人罢工,抗议加班时间太长、补偿太少。罢工者还试图封堵107国道。目击者说,政府出动数百名警力到场维持秩序。同一个月,深圳一家内衣制造厂的一名主管对员工口出恶言,引发该厂400名工人罢工抗议。 另一个在去年引发关注的罢工群体是中国城市里的出租车司机。杭州出租车司机8月1日起开始罢工,抗议运营成本不断攀升,利润降低。10月,厦门出租车驾驶员出于类似原因也举行罢工,一些没有参加罢工的司机还遭到罢工者的报复,发生砸车事件。 此外,上海卡车司机在4月聚集抗议,要求调高运费,补贴收入。罢工造成上海集装箱港口货运阻塞。 在这一波罢工潮中,国有企业也没能幸免。今年4月,贵州黎阳航空发动机公司的员工因不满公司内部改革方案罢工。员工指责公司领导暗箱操作,压缩员工工资。 *生计压力导致罢工* 罢工事件的起因,大部分与劳动者收入过低有关。中国通货膨胀严重,生活成本增加,而由于雇主的压榨或者种种制度上的限制,许多人的收入跟不上通涨的脚步。 参与厦门出租车司机罢工的赵师傅对此忿忿不平。他说:“我刚来厦门时的房价两千多一平米,那时起步价是8块钱,现在房子两万多块钱,起步还是8块钱。现在油价、肉价、菜价什么都涨了,我们租的房子,以前租的“城中村”的房子一间150块,现在都涨到5、6百块钱了。我们的生活成本在增加啊,你现在还是8块钱,我们怎么活?我们肯定要罢工,对不对?”。 在私营企业中,雇主往往把员工工资压到最低限度。设在香港的中国劳工通讯组织最近发表中国劳工权益保障研究报告指出,长期以来,政府调整的最低工资标准已经成为私营企业雇主调整工资的风向标;如果政府不调整最低工资标准,雇主就不会提高工人工资。最低工资这一保障标准成为企业主压低工资的指标。 此外,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经济回升缓慢以及欧洲债务危机与罢工潮有直接联系。欧美市场今年对中国制造产品的订单减少,中国企业的直接反应是削减成本,压低工资,增加工人劳动时间,使得劳资关系雪上加霜。 *面对罢工,当局维稳为先* 当局在罢工面前作出谨慎反应,往往出动大批警力维护秩序。根据2000年公安部发布的《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规定》,罢工、罢市和罢课与集体静坐和上访列入群体性事件的第一层次类别。中国劳动通讯的报告说,“维稳”已经成为当局的一种执政的模式。罢工等工人集体行动一直被视为“社会不稳定因素”,被列入维稳的对象。 地方政府在发生罢工时往往会出面在劳资双方之间斡旋。杭州发生出租车司机罢工后,市政府出台临时补助措施,司机每做成一笔生意能获得政府一元钱补贴。深圳手表代工厂罢工事件发生后,政府也出面调解。但是批评者认为,中国缺乏劳工集体谈判制度,在政府介入下,工厂只会看政府的眼色,不会真正顾及员工利益。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制造业11月继续缩减,衡量制造业增长规模的采购经理人指数为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华尔街日报》援引汇丰银行经济研究专家屈宏斌的话说,中国经济仍然面对出口下滑的风险。报道说,香港中小企业国际交流投资协进会会长赵志雄预计,明年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将面临更大压力。

阅读更多

中国经济“奇迹”的背后

2011年,中国GDP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此背景下,为所谓“中国模式”唱赞歌的大有人在。但在中国奇迹的背后,却难掩公众的不幸福感甚至日增的愤怒情绪,层出不穷的群体性事件让和谐社会的愿景显得扑朔迷离。 如果GDP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唯一指标,中国在全球经济惨淡的情况下确实足以“笑傲江湖”。但问题并非如此简单。 1959年,在莫斯科举行的美国国家博览会开幕式上,美国副总统尼克松与赫鲁晓夫之间展开了著名的“厨房辩论”。尼克松巧妙地把辩论的焦点转移到了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上,而不是武器上,最终被认为赢得了辩论,在国内威望大增。当然,此后几十年美苏经济对比的戏剧性演变确实佐证了尼克松的观点。 苏联悲剧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借鉴。首先,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是提升人民的幸福程度,而非盲目追求经济规模。脱离民生的经济发展,不仅会失去民众支持,也会因为民众收入有限造成消费需求难以提振,最终陷入投资驱动的泥沼。其次,GDP的结构很重要,苏联当时虽然是世界第二强国,但把资源过度投向军事和工业领域,而导弹对公众的日常生活而言显然不如茶叶蛋重要。再次,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至关重要。经济竞赛是长跑,暂时的领先有时只是透支的先兆而已。正如克鲁格曼在经典文章《亚洲奇迹的神话》(1994)中所揭示的:苏联通过投入扩张、而不是通过提高单位投入的产出来促进经济增长,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边际报酬递减的约束。克鲁格曼也尖锐地预测了“东亚奇迹”的不可持续:“太平洋周边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异乎寻常地动员资源进行经济建设已经得到了回报,这些回报正是最乏味、普通的经济理论告诉我们的。如果说亚洲的增长有什么秘密的话,无非就是延期享受、愿意为了在未来获得收入而牺牲眼前的享乐。” 如果我们以足够清醒的态度审视“中国模式”,就不难发现中国的经济奇迹并没有创造例外,我们很大程度上是在重复高储蓄、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甚至在错误方向上走得更远。 剖析中国经济的本质,乃定位于“世界工厂”。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Made in China”占全球制造业的份额从7%猛增至14%左右。中国制造之所以能迅速攻城略地,基本上靠的是低成本竞争力。低成本竞争本身未必是坏事,不过考虑到中国制造的低成本不是像丰田汽车那样来自管理效率,而是建立在被扭曲的劳动力、资源和环境等生产要素价格之上,情况就不容乐观了。 简而言之,中国目前的GDP奇迹相当程度上是以牺牲员工权益(尤其是农民工)、污染环境和透支未来资源的方式实现的。由于缺乏必要的职业防护,很多农民工患上了“尘肺病”等职业病。自然资源不仅属于当代人,也属于子孙后代,但由于子孙后代在当下并没有投票权,无法阻止资源被过度开采,留给他们只有废弃的矿山、污染的河流。甘肃舟曲县只用了半个世纪就从“陇上小江南”沦为泥石流多发区。从1952年8月舟曲林业局成立到1990年,舟曲县累计采伐森林189.75万亩,森林面积每年以5万亩(30平方千米)的速度削减。由于环保部门有法不依,中国成了污染环境的乐园。根据测算,全国有70%的江河水系受到污染,40%基本丧失了使用功能,流经城市的河流95%以上受到严重污染(据报道,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的湘江,到2015年需要为治理投入3000亿元);3亿农民喝不到干净水,4亿城市人呼吸不到新鲜空气;1/3的国土受到酸雨侵袭,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国占了16个。更有甚者,全世界电子垃圾80%被运到亚洲,而其中的很大部分又被运到中国,对汕头等地的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阅读更多

56米长的中国表情

猝然相遇!站在三米高、五十六米长的巨幅油画面前,我不忍正视画面中的人物。他们都是身边每日可见的人,但这样出现在眼前时,我还是有点儿晕眩。长长的画面中,他们纤毫毕现,以“真实”面目示人,就那样看着你或被你看,他们处在自己的标准状态中,无惧盯视,也没有任何可回避或遮掩的东西,或许用“赤裸裸”这个词最为准确。 他们几乎没有一个处于放松状态,如果不能嫌魂不守舍太过夸张,那就换成文雅一点的——不在当下。他们焦虑,茫然,无助,又无辜。这是三年前的表情,卯丁魏艺及其团队,在阴雨绵绵的广州火车站前,一一拍摄下人们的表情,花了近两年工夫,绘制出这么一幅纪实长卷。 命运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仅仅用呈现就足够了。从摄影到油画的这种转换,不小心露出了僵死艺术观念的尾巴。他们做了记者做的事情,但又比记者有趣得多。“当代艺术”其实与“艺术”无关,它完全成为一种媒介平台,展示策展人对世界的看法,锐利得犹如时评,又比时评拥有更大的遐想空间和弹性——多义模糊的“艺术”,一变而为强烈的单一主题,似可称之为匕首和投枪。 他们也不再追求被收藏。长达三年的筹备创作过程,绝非逐利而来,而是要像战士把楔子打入钢板之中,给时代留下记忆。那张零度写实全景油画,其实只是个坏的开始,现在的人们更狐疑,更焦虑,更无助,更茫然:我不知道风在往哪一个方向吹,但我知道自己总要倒下去。三年过去,原先于迷茫中还有隐隐的期待,觉得智人层出的中国当不至于没有一丝希望,政府也不可能甘于毁灭而束手无策。保就业的十大产业振兴,四万亿人民币出笼,让中国好像先于世界而回暖,并有独步地球之势。但明眼人知道,拒绝进行政治制度变革的中国,所有的药方都只会加重病情,并使之病入膏肓,拖延只会使情况更糟糕。更大的铺摊子,上项目,刺激了需求,但前所未有的产业大跃进让投机家和贪腐集团捞了最丰盛的一把,在他们享用完最后的晚餐之后,国库耗尽,老百姓,这些苦难的承受者被抛到岸边,巨鲸们及其有亲属关系的人们,远遁彼岸,过上了穷奢极欲的高级生活。 两年前,我曾在专栏里写道,主政者如果抓住最后一次机会,将政府从主导万能型角色转变为谦卑的服务员,让社会自然发育,中国兴许还有一丝转机,否则,将坠入万劫不复之深渊。不幸的是,金融危机被权势集团肆意利用,缔结成神圣同盟的权贵资本主义,展开了野蛮掠夺,并彻底主宰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命脉。他们再也不惧怕任何舆论,肆意践踏一切人的尊严,国家荣誉荡然无存。维稳,就是维持这种掠夺而不允许反抗,哪怕是自焚式的反抗。在这儿,权力说了算!他们要把红黑莫辨的中国变成一个无正义的服从国家。 相信政府的自取其辱,不论是写在纸上的文字,还是嘴巴吐出的话语。大众于被控制和剥夺中忍受贫穷和耻辱,权贵在狂欢中体味肆虐的快感。千疮百孔的巨轮即将沉没,权贵们知道在何时离开,他们会在攫取完最后一缕财富后悠然弃船。等在老百姓前面的只有沉沦。 这似乎就是多灾多难中国的宿命。他总会错失一切最宝贵的机会,在关键节点上走上最不该走的那条路,最终坠入万劫不复之深渊。现在的心态是,人人一手烂牌,只想让权贵们和了,好开始新的牌局。人们都在期盼一场彻底的革命,能活在一个公正的社会里。 卯丁团队自苏州出发,对东南沿海数地进行采访,力图展示中国制造业衰败的动因。展览大厅里张贴的温州法院破产企业审理公告,系列摄影作品《困境中的制造业工厂》,装置作品《是谁肢解了我的躯体》《拯救大熊猫》,纪录片《穿越黄金海岸》,正是巨幅绘画上中国人表情生动详实的注解。 卯丁团队这次活动名为《走过一天零一夜——金融危机三周年后我们的今天》,特意高价请红人郎咸平做演讲。出语吓人的郎先生老调重弹,但他只愿意把制造业衰败的账算在“笨”政府的头上,他自称屡次准确预测了中国经济的前景:中国已经率先步入萧条时代!他以悲悯的语气宣告:你们,不幸生在中国大陆的你们,终生都将为政府的错误决策付出惨重代价。他试图扮演半个先知,好让人们膜拜。他和那些四处走穴的文化达人一样,仅仅是靠消费正义而敛财,他们是黑暗的一部分,越腐烂越快乐!高达二十万的出场费以及诸多严苛的接待要求,正是他们吸血本性的最好注解。 卯丁团队之前有《凤凰西去二万米》的湘西田野调查,展示的是一副乡村文明解体的严峻局面,那些触目惊心的性交易,无聊麻木的生活,深深刺激了人们。把这两件作品合在一起,似乎无意间窥见了中国的秘密:失去文化家园的人们,也失去了生存的根基,他们从城里回去的路,可以有高铁,有无所不在的高速路,但故乡已不复存在。失去了家园的中国人,恐怕也只能呈现出一副在路上的姿态,不知何往,已无从何往。无所往的生存,造就真正的中国表情。这或许正是寄身于广州红专厂的巨幅油画所要传达的意思?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作者微博为http://weibo.com/ftly) 本文编辑刘波bo.liu@ftchinese.com

阅读更多

译者 | 《译者》每日原文推荐 – 2011/12/12

以下为每日原文推荐。如果你有兴趣,请参与翻译并将译文寄给 《译者》   ( iyizhe@gmail.com ) 以便与大家共享。欢迎使用 邮件组 、 Google Reader 和推特( @yigroup , @xiaomi2020 )跟踪我们的最新消息。   【时政热点】 路透社: 广东陆丰乌坎村又现骚乱,一名被羁押的村民突然死亡 ——政府说他死于心脏病,并立即对家属进行了安抚。村民感到不安。 《每日电讯报》: 中国警方封锁乌坎,切断食物供给以求平息骚乱 。 《华盛顿邮报》: 美国大使骆家辉在世界人权日呼吁北京改善人权,并提到陈光诚的例子 。 《卫报》评论: 黑白分明的兽行 ——租大熊猫的决定让英国蒙上野蛮与倒退的色彩。“中国唯一受到威胁的物种,是那些有良心、珍视言论自由的人们” 《卫报》: 对来自中国的网络攻击,美安全专家称可以精确定位到发起者 ——专家称约有 12 个中国境内团体是网络攻击的主要来源,希望美国政府制定更清晰的反制措施 麦康瑞: 推动全球的互联网自由 ——前 CNN 驻华记者在美国国会的证词。她认为,中国模式的言论控制就是由不负责的政府与不负责的互联网公司携手钳制民意。 《华尔街日报》: 中国拘捕两名在网上传播谣言者 ——此二人在微博上说长沙出动五千警察为一场婚礼护驾,并放出现场视频。官方称那些警察只是恰好路过 《洛杉矶时报》: 中国之秋并非阿拉伯之春 ——作家余华所发表的文章。他认为北京的中共官员更应该害怕的不是民主,而是革命。维稳活动已到了荒唐地步,而威胁并没有见少。 上海人博客: 两位俄国小妞替普京领取孔子和平奖 ——有图有真相,比外媒报道还详细。 《大西洋》月刊: 文明的冲突:中国学生在美国的困惑 ——一位前留学生的反思和观察 《纽约时报》: 中国间谍追上来了 ——今年一月,美防长盖茨访华期间,中国曝光了歼 20 隐形飞机。随后美国抓到了 B2 轰炸机生产厂里的一位内奸,是他向中国出售了隐形技术的资料。 《纽约时报》: 这回你看到烟霾了吧 ?——老外和本地人的视角往往不同,但是豌豆汤一般的空气让这两类人得到了一致观点。在吸烟率没有增加的情况下,过去十年北京的肺癌发生率增加了 60% 。 《金融时报》: 中国为防止腐败出新招:不再用现金 ——政府要求公务员今后不得以现金支付某些办公费用,而必须使用政府发的信用卡,以便保留消费记录。 美联社: 中国媒体称又发生一起校车事故,造成 15 名小学生死亡 ——这场事故发生在江苏徐州郊外,另有八名学生受伤。 美联社: 中国一艘运输船在菲律宾海域沉船,一名船员死亡 ——该船装有菲律宾铁矿石,离岸后遇大浪而沉。 13 名船员获救, 1 死 1 失踪。   【国际外交】 《华盛顿邮报》: 韩国称中国渔船船长用刀扎韩国海岸警备队人员,致一死一伤 《卫报》: 中国和欧洲可以通过这场危机建立起新的伙伴关系 ——中国副外长傅莹所写的文章。 《外交政策》: 点评明年大事(图说) ——编辑对 2012 年可能会发生的事情所做的展望,包括阿萨德和内贾德下台、通过互联网发起的攻击加剧、中国出现爆发政治动乱的前兆、普京上台执行强硬政策等十三项。   【经济金融】 路透社: 中国的生产车间挣扎求生,面临更严酷的未来 ——中国制造业正经历着一轮广泛而惨重的不景气。数千工厂面临生存危机。   【生活百态】 中国立场博客: 那些败坏外国人名声的老外 ——“凡是搬到中国来的外国人,不是想追求点什么,就是想逃避点什么”。博主就遇到了一个逃到中国当老师的外国罪犯。 中国见红博客: 中国的中产阶级想要什么 ?——博主从跟中国朋友一起去度假村度周末的见闻中,总结出一些中国新富阶层对旅游的态度 《华尔街日报》: 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场面豪华,感情缺乏 ——他把日军塑造为单色调的恶魔,不如姜文的《鬼子来了》深刻 译文遵循 CC3.0 版权标准。转载务必标明链接和“转自译者”。不得用于商业目的。发送邮件至 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即可订阅译文;到iTunes 中搜索“译者”即可订阅和下载译者Podcast;点击 这里 可以播放和下载所有译者已公开的视频、音频和杂志。(需翻墙)。

阅读更多

BBC | 点评中国:北京的孤独

北京对软实力的理解就是“金钱外交+大外宣” 北京最近两年在外交上连连失利,今年更是晦气重重。从11月初开始的20国峰会到亚太峰会,再到11月中旬的东亚峰会,短短几个星期当中,美国频频发动攻势,一波接着一波,绵密无间,最后以东亚峰会的奥温会谈为这一轮交手画上句号。美国完胜,从军事到政治上重返太平洋;中国完败,失去了此前一直以为非己莫属的亚太地区的“龙头“位置。 金钱+大外宣:中国外交是内政的延续 亚太九国签订的TPP协议,中国被排除在外,使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孤立从军事领域延伸到经济领域。用“四面楚歌”形容可能过于悲观,但说其正滑入其建政以来第三次被国际社会孤立的困境之中,却不为过。让北京极为光火的是,这次被孤立竟然发端于亚太地区——这一被中国视为自家庭院之地,时值中共认为自己已“和平崛起”,将与美国共同履行世界领导责任之时。 这一轮被孤立,在北京而言实在是不期而至。此前,中国一直满心希望自己与亚洲邻国的经济往来最终能转化成政治信任。其实,东南亚国家近几年一直在为对抗中国的“连横”(一对一谈判)在筹思如何“合纵”(联合对抗中国)。基于中国利用自身居于湄公河上游的优势而霸道地使用水资源,加上南海争端,各种不满早在蓄积,结成同盟对抗中国是迟早之事。 中国外交,不是败在外交官无能,而是败在中国外交是内政的延续 中国内政近30年的特点是:奉行“经济发展是硬道理”——官场因此流行名言曰“能够用人民币摆平的矛盾就是人民内部矛盾”。用与国民的“面包契约”作为构建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政府许诺让国民吃饱饭,强迫国民接受一党专制。维持这种格局的办法一是谎言(控制舆论、管制媒体,营造主旋律),二是暴力。这种内政特质反映到外交上来,就是用各种经济关系形成牵绊,对富国用经贸往来、投资关系形成牵绊,希望藉此结成政治信任关系;对穷国则采用经济援助、优惠贷款等方式,希望以此获得政治拥戴。最近这些年还希望通过“大外宣”,在国际社会取得话语主导权。与此同时,扩充军力,对周边国家形成威慑力。 与对内施政不同的是,对国内民众,政府没有那么大方,无论是在建构社会福利体制还是为民众提供义务教育,出手都相当小气。但对外换取拥戴则出手相当大方。改革开放前的大方非常有名,1970年代初,中国的援外金额平均每年以10亿元的规模飚升,1973年创最高纪录,当年援外占GDP之比为2%,占財政支出的7.2%。同年美国外援只占GDP的0.0063%。这种援助之慷慨,只要比较一下中国近10年来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还未到4%,就可知其大方。 改革开放以来的对外援助一度有所减少,近年来又有抬头的趋势,据温家宝近日讲话,近十年累计对外提供各类援款1700多亿元人民币(不包含免除多国数百笔到期债务)。每当外交形势不妙,中国立刻花钱买稳定,比如这次北京在东亚峰会上应对危机还是采用传统方式,用金钱来获取东协国家的欢心。温家宝总理在峰会上宣布:在此前承诺150亿美元贷款的基础上,再向东协提供100亿美元的贷款,并设立30亿元RMB的中国-东协海上合作基金。 视规则如无物:权力高于法律的国际延伸 回溯60多年中共的国际关系,至今已享有三次被“光荣孤立”的荣光。第一次是1949年-70年代中美建交;第二次是1989年到90年代中期。如今正在滑入第三次被“光荣孤立”的通道上。考察这三次被孤立的原因,就会发现根本原因还是中共的价值观及其行事方式与文明国家格格不入。对于国际社会公认的普世价值和行为准则,北京当局一直采用回避和利用相结合的手段。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夏威夷会议上批评“中国玩弄国际规则”,并称“受够了”——这点并未冤枉中国。至今为止,中国一共签署了23项与人权有关的各种国际公约,除《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之外,至今已批准了22项。但考诸中国现实,几乎没有践履其中大部分人权公约的相关承诺。中国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不守规则举世闻名,知识产权纠纷早就成为中美主要经济矛盾之一。德国对中国知识产权侵权忍无可忍,在2010年曾将“金鼻子剽窃奖”的11个奖项中的5 项颁给中国公司。欧盟2010完成的一份报告指出,2009年进入欧盟国家的仿冒商品有64%来自中国。 中国在遵守国际规则方面的机会主义有句名言,叫做“韬光养晦”。意指在力量不够强大时要示弱并积蓄力量,时机一旦成熟就以崛起的姿态对待世界。从2001年加入WTO之后的十年当中,前五年因为入世过渡期还未结束,北京为免旁生枝节,采取“和为贵”。但过渡期一结束,中国成为WTO的正式成员以后,开始转守为攻,从此世界多事。自2007年开始,中国制造的质量问题也成为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各种有害食品、含铅玩具、有害建筑材料的报道成为中国制造挥之不去的阴影。 中国国内立法多如牛毛,但对政府(官员)从无约束作用。外交上也是如此行事。2011年3月外交部发言人姜瑜放话,要外国记者“不要拿法律当挡箭牌”;11月外交部国际司副司长庞森在夏威夷峰会上回应奥巴马批评时更是表达中共心声:“如果规则是由一个国家或是几个国家决定的,中国没有遵守它们的义务。”意即,中国之所以签署一些加入某机构或者某国际组织的协定,是因为要拿到门票,但那些规定是中国加入前制订的,中国未参与,因此不必要遵守。 软实力并非“金钱外交+大外宣” 中国这些年口头上也提出要建立软实力,但北京对软实力的理解就是“金钱外交+大外宣”。其实,这种中国特色“软实力”只能收效于一时。中国政府在国际社会挥洒金雨得到的最大收获,就是曾经成功地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2006年后为人权理事会)中捣乱,使得谴责中国政府侵犯人权的议案从未通过,其余不少未结善果。近来缅甸对中国的疏离就是一例。中国多年来给缅甸大洒金钱,并早就办了多份缅文外宣媒体如《吉祥》杂志等为缅甸人洗脑,但就在今年9月新总理吴登盛上台之后,缅甸政府宣称暂停中国投入36亿美元在缅北伊洛瓦底江上兴建的大坝工程。东南亚国家在“经济靠中国”的同时,从未真正放弃“安全靠美国”的想法。 但愿北京能够认识到:外交上的困局,并非完全来自战略战术的不智,而是源自于中国的政治制度与价值观。再不改革,北京就只好继续孤独下去。 本文不代表BBC 的立场和观点。网友如要发表评论,请使用下表: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