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 向牛车水美食街进一言
向牛车水美食街进一言 (2011-11-24) 早报导读 [时事漫画] 法德要修条约加强欧元区一体化 [中国早点] 万能的营养包非万能 [人民币汇率] 市场开始预期人民币将贬值 [中国政情] 现金为王 北京楼市出现半价甩卖 许德全 看了《联合早报》11月12日一则题为“牛车水美食街翻新,邀你为概念提意见”的新闻,深有感触。诚如记者所言,“这相信是当局首次针对美食街翻新计划征询公众意见”。 10月4日,笔者曾以“用小贩中心打响美食天堂招牌”为题,在《交流站》就美食天堂的问题提出了初步概念。既然有关单位就牛车水美食节征得三份设计概念,也初次将概念公诸于众,我愿凭藉多年从事餐饮及参与国内外各种美食节活动的经验,再次提出看法及建议。 纵观三份设计概念,笔者认为第三个设计略嫌太商业化和太现代感,未能融入牛车水的中国城味道,这款设计若摆在乌节路或滨海城旅游区会来得更合适;第二个设计概念虽引进了最新的发光二极管(LED)作照明,但总体设计却嫌有些杂乱无章,虽说有点恢复旧牛车水景观,但是五脚基设座位,对游客或工作人员具有危险性和不方便,也不实际;第一设计概念比较配得上牛车水的格局,但也不需要为了新潮或中西合璧而拼凑什么Fusion概念,搞不好会弄出一个四不像的效果,因为牛车水毕竟是个传统华人区,我们还是认真地把她带回到具有传统的华人设计理念的“正道”,会来得更贴切一些。 至于其他的设计理念则应依各区的不同族群而文化的设计,如小印度、芽笼士乃、如切、巴西班让、克拉码头、驳船码头等都有地方性的色彩,也应依其特色以不同的格调设计出不同的美食中心。 对于第一个设计概念,笔者认为为食客提供露天和冷气的用餐体验是有必要的,但不应把沿街的商店改成冷气食阁,因牛车水大厦的熟食中心已有多元化的本地美食集中于此,没有必要再重复而增加彼此的竞争。笔者认为,把原有商店打造成中华美食一条街,集合中国各省市有代表性的美食于牛车水这个“中国城”(China Town),会更具有吸引力。 设计中值得赞赏的一个突破是“增设一个烹饪博物馆,讲述有关新加坡华人饮食文化的故事,并售卖烹饪书及举办烹饪示范班等”。多年来,笔者一心想在我国设立一间“菜谱或烹饪图书馆”,国内外曾有献议笔者献出所收集的菜谱和书籍,但都因地点或理念上的差异而婉拒,如能落脚于牛车水的烹饪博馆中,让餐饮界的爱好者或名厨朋友们增加一处交流与分享的场所,这无形中会给我国餐饮界起着一定的影响。 此外,我们也可把红头巾和妈姐的文化历史重现于牛车水街头中,因为牛车水本来就是她们的集中地,还有以前的琵琶女及卖猪仔等,都是牛车水的旧有历史文化。我们非常欣赏8频道的《星期二特写》,不辞劳苦地挖掘出红头巾和妈姐的历史呈献给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他们早已遗忘了红头巾或妈姐对我国的建设与下一代的栽培所做出的贡献,我们可聘请一些人打扮成红头巾或妈姐,让她们每天轮流穿插于人群中,也可让游客上前与这些“红头巾”或“妈姐”合影纪念,无形中也可吸引游客前来观光。 至于戏曲或传统手工艺,现有的一些手工艺品摊位或商店也已设有小部份的手工艺师傅为顾客提供服务,如果原有的梨春园戏台能重新启动,上演粤剧,则可生色不少。 最后,说到管理和收费(租金),这一具有传统的特色旅游景点,应由旅游局与牛车水商联会共同设立一独立的管理机构,聘请有经验的专人并邀请餐饮界经营者与名厨管理与经营,不应一味金钱挂帅,全以牟利作出发点,认真地规划经营管理,在租金方面力求双赢为原则,相信“牛车水美食街”肯定会闯出另一个新天地来,这也是国人所期盼的!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