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组织

中国逾1500万老人需要长期照护

    来自中国老年学学会的信息显示:目前,中国需要长期照护的老年人已经超过1500万,并且正在迅速增长。     中国老年学学会10月25日至26日在浙江省长兴县举办“老年照护服务高峰论坛”,来自全国27个省市的老年学研究方面的学者、专家、涉老部门工作者约400人出席了论坛。     中国老年学学会有关负责人表示,2010年-2015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将迅速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都势必产生重大的影响。     会议提供的数据显示,据统计,2010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1.6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2.5%。老年人口年均净增800万左右,到2013年全国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2亿;到203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将超过日本。     该负责人表示,中国正处于以政府为主导,构建一个适合国情、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时刻。     论坛举办期间,来自全国的老年学专家围绕“老龄服务和长期照护体系建设”的主题进行了讨论。  

阅读更多

养老不是负担,也是生产力

  这两天,央视《焦点访谈》系列报道持续关注养老难问题。报道称截至2009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达到1.67亿,部分失能老人约为1894万。但是床位只有266.2万张,我国养老床位至少缺300万张。养老床位“一床难求”,好的养老院则要排队两年。   漫漫征途,养老和入托有一拼,无论老小都要一等好几年。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养老“抢床位”,入托也是“卡位战”,这当然不是开心网的游戏,而是一个愁字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当然也有苦中作乐的,例如25日首届河北省老龄工作社会责任年会上,有专家就提议,夫妻年龄适当拉开距离(如夫妻之间年龄可相差5岁或更多一点),这样双方父母的年龄也就拉开了距离,便可以缓解床位大战。   这么一说,有人肯定不乐意,特别是还没找到伴儿的都市剩女们。当然专家也是调研后发出的“新意”,80后小夫妻一般大,父母年龄再没有差距,势必面临“421困局”。何谓“421困局”?四个老人、夫妻二人和一个孩子,“房奴+孩奴+卡奴+老奴”。以前一个老人四个帮,兄弟姐妹接力赛,独一代指望谁呢?   现实是,全都指望“孝道”不靠谱。现代社会养老必须现代化,要靠健全的社会保障和养老公共服务体系。说的美点,叫“福利国家”;说的朴实点,叫“社会养老”。当然有人说,这几天法国大游行风起云涌,欧洲福利国家都快破产了。其实不是这么回事。法国和希腊那是福利过度,很多人躺在“地中海式的田园生活”上享受人生,以至于超前消费欠了一屁股债。   相反,我国正处于现代化起飞阶段,养老体制不能落下,甚至要飞在前头充当社会进步的领头雁、发动机。譬如现代化起步相对较晚的德国在社会矛盾最激烈的时候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并因此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发展。美国则是在1930年代“大萧条”后,针对大危机里的剧烈社会动荡,制定和颁布了《社会保险法》,开始实行由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障制度,刺激了百年的大繁荣。说的俗点,和“铁公基”一样,养老也是拉动内需。   养老不是负担,养老也是生产力,是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公共责任。房有泡沫起伏、儿有悲欢离合,养房养儿都不如养一套公共服务体系,这会更靠谱。

阅读更多

洪兰:看见偏乡穷校校长的创意

  让他们看到理化课本的意义,读书不再是应付考试。校长的用心和关心改变这个学校。我感到校园中生气蓬勃。 俗语说‘事在人为’,你想做,你会找到方法,你不想做,一定也找得到借口,在回程的路上,映着夕阳,满心愉快。教育是最好的投资,没有什么比认真学习的面孔,更令人高兴的了。 (作者为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 假如你是一位新上任的国中校长,你的学校在北大武山下,是一个不三不四的学校(不是山地也不是都市),你有六甲的校地,上面长满了肉桂、樟树、香茅…,但是你的学区很贫穷,学生严重流失,有能力的家长都把孩子转出去外地就读,学校从全乡最大校缩减到只剩一三四人,应了一个谜语,‘九七年的香港’打论语一句:谜底是‘贫贱不能移’。你有心想重振学校,给孩子希望,让偏乡孩子知道人生不是像他每天睁开眼所看到的那样无望。如果你是这位校长,你会怎么做? 今年八月,我在一片槟榔树中,看到一所学校,校园中一位五十几岁面孔晒的黝黑的人在除草,那就是校长。 他说南部的太阳加上大武山充沛的地下水,树木生长茂盛,野草长得尤其快,六甲的地,刚除完,还未喘息,前面的草又要除了。校长说草长会藏蛇,怕咬到孩子。听了这句话就知道是个爱护学生的好校长。 他领我去看校园中自己涌出的泉水,冰凉清澈,水质非常好,而且终年不断。望着雄伟的大武山,碧绿的草地,清澈的泉水,正要说‘人间仙境’,校长却叹气说,他在想如何把这些‘不动产’,转化为图书费来发展学校的特色。 学校太穷了,越穷越没有经费发展特色,学生流失的越快,成为一个恶性循环。因为校长是念化学的,所以他想到了提炼肉桂精油。肉桂树枝叶茂盛,每天落叶扫不完,若把它提炼成精油,不但省去了打扫,还可义卖,它同时是学生参加科学展览的好题目,因为叶子的湿度跟品质有关系。 我想如能这样,真是废物利用,而且纯肉桂油很珍贵,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所以回台北后就到处帮校长打听。想不到才两个月,昨天再去学校时,已有成品出来了。我看到学生把两公斤多的肉桂叶塞进蒸馏器中,最后流出来白色的肉桂露上面浮着一层薄薄的棕色的油,那就是肉桂油,浓郁芳香。两公斤的叶子做不到一CC,真是珍贵。学生马上体会到‘滴滴皆辛苦’,知道要惜物。校长也鼓励孩子去试校园中的植物,所以我昨天也试了香茅油,几滴就使蚊子一整天不来咬我。 一个简陋的教室,八台蒸馏器,墙上贴着学生操作的心得(校长要求他们经验分享,一方面训练国文,另一方面使别人不犯同样的错误),望着孩子认真工作的面孔,我很感动,或许他们将来不会成为化学家,但是至少他们体验到了科学的乐趣和实用,了解到只要肯动脑筋去想,办法就会出来。实做也    

阅读更多

绝症儿童多数被遗弃

150个孩子 在她怀中“化蝶”     二楼住的全是孩子,从一个月到三岁不等,都不能说话,只会望着你无瑕地笑。他们都是被遗弃的孩子,且绝大多数患有绝症,生命能延续一天,就算是一个奇迹。     这个关于死亡的“秘密”,孩子们都不知道,当然,他们的奶奶金玲非常清楚。     孩子将要离开人世时,一定是被金玲紧紧抱在怀中,伴着她的呢喃——孩子呵,慢慢走,奶奶想着你……     金玲说:我所做的一切,就是让孩子短暂的生命享受世间的幸福与尊严。     这是一位来自英国曼彻斯特的女士,今年61岁。她与丈夫古英俊在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成立婴幼儿临终关怀中心。这是国内第一家小孩临终关怀中心。 孩子们似乎听懂了她的赞美     房间里,到处都是丝线吊着的蝴蝶,色彩斑斓。风吹过,蝴蝶翩翩起舞,躺在床上的孩子被逗得手舞足蹈。     金玲把这里取名为“中国孩子——蝴蝶之家”,寓意是——美好和第二次生命。金玲说完,推了推眼镜,眼里似乎还隐藏更多含义。     这里的婴幼儿,大多是身患绝症的弃婴,但是,房间里看不出这些生命正处于弥留之际的悲切。     10月13日,大晴天,金玲和护理女工们将一个个孩子抱到楼房过道里晒太阳。每个孩子身上的衣服不同,件件新艳。护工说,孩子们盖的小毛毯,都是澳大利亚来的。     卧室、游戏场地、浴室、保育室、恒温箱房、感统区,一一而列,非常卡通。金玲说,这里许多设施都是她先生亲自设计的,“绝对属于国际标准”。     古英俊站在一旁,手里拿着卷尺,耸耸肩,显得有些害羞。他正在安装保育室的台板。     2005年,金玲退休,她和丈夫双双来到中国。第二年,他们在英国注册成立慈善组织“中国孩子”,着手“蝴蝶之家”筹备工作。     “退休前,我一直是护士,先后在医院、社区和临终关怀中心从事专业的医护管理工作。”金玲说,自己8岁时,看过一场电影,电影描述的是一位西方妇女1930年代末到中国扶贫济困的故事,从那时起,她就决定要去中国。     “蝴蝶之家”是国内目前唯一一个针对小孩的临终关怀中心,最大收养量24人。自今年4月8日起,这个中心开始陆续收养小孩,与此同时,包括英国在内不少国家和地区的善心,也纷纷集中到了这里。这些小孩的名字,也都是未曾谋面、给予过捐助的好心人取的,伊莎贝娜、莎莎、轩轩……     孩子们在运动室里玩耍,见到金玲过来,都瞪大眼睛,倾着身子,示意要抱。     金玲乐呵呵地轮流抱着,用不同话语,不断赞美着他们。     孩子似乎都听懂了她的赞美,甜甜地、安静地笑。 台灯照着即将逝去的小生命     金玲夫妇日常生活和工作,并非都是如此恬静。     最近,一个月大的男孩轩轩,心脏跳动得让他们揪心。金玲夫妇租住在长沙广济桥,离“蝴蝶之家”10分钟车程,护工形容:这么远,金玲都能感觉得到。     13日凌晨2点,值班护工给金玲打电话:轩轩看样子不行了。10多分钟后,金玲夫妇赶到轩轩身旁,抱着孩子,轻轻抚摸他的背部,幸运的是,一个多小时后,轩轩又缓过来了。     接受记者采访时,金玲显得很疲惫,她说,刚喝了很多咖啡,身体才得以支撑。     “每个孩子的身体状况,我都非常清楚。最怕的是,凌晨接到电话……”金玲沉默一会,后面的话终究没有说出来。     孩子们入住“蝴蝶之家”,都做过全面体检。轩轩的身体情况实在太糟糕。金玲形容:他整个腹腔内都有大问题,治疗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他生命每延续一天,就在创造一天奇迹。     10月13日,包括轩轩在内,“蝴蝶之家”共收留有9个孩子。轩轩身体太虚弱,没办法和小伙伴们一起玩。他躺在小床上,一盏台灯,光线浅浅地打在脸上。     “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让他舒服些。”金玲轻轻抚摸轩轩,怜惜、悲悯之情溢于言表。     每个生命消逝前,她每天都会抽出几个小时,抱抱他,抚摸他,俯耳细说。虽然孩子们可能听不懂她在说什么,但是,金玲说,孩子们能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爱。     古英俊说,每个孩子去世后,金玲都会伤心抽泣,“当然,只要孩子还有一丝游气,金玲还是带着笑容祝福孩子,那边很美好。金玲不会让眼泪掉在孩子身上。”     “生命就是一个礼物,我们没有权利漠视。”金玲说。     金玲的抽屉里有一本纪念册,里面是150多个中外孩子的笑脸。现在,这些孩子都已经不在了,都是在金玲怀中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每张图片下,都写有金玲的思念:我想你,宝贝,你永远占据了我的生活;我们都在注视着你的成长;你与我们息息相关…… 希望眼前的丑小鸭变成白天鹅     相对于即将永远离去的轩轩来说,两岁的珊珊算是幸运的。     但她实在是一个不幸的女孩。她的右眼里长有两颗如花生米大的肉瘤,遮住了眼球,她的右耳廓也几乎全部失去。     “接受珊珊时,她的身体非常脆弱,有人说,她的生命随时都会终结。”但是,在金玲的照料下,珊珊变漂亮了,更幸运的是,她完全脱离了生命危险。     金玲不断地联系世界各地的医院,要帮珊珊做整形手术。     为了带珊珊去香港面见医生,金玲花费了大半个月时间和珊珊“开小灶”——沟通感情。后来,去香港的路上,珊珊一直都很安静,没有哭,更没有闹。     不久后,珊珊就可以去香港做手术,并且,现在已有不少人提出要收养她。     抱着珊珊晒太阳,金玲说自己很惬意,她还说,憧憬着眼前的丑小鸭变成美丽的白天鹅。     阳光好的时候,金玲夫妇会轮流带着孩子去街头或公园走走。这是他们最幸福的时刻。     金玲说,这样的情景,会让她想起遥远的家乡。曼彻斯特,有他们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三个孙子,还有那套有着400年历史的房子。     她还说,自己最小的孙女只有两岁,会在互联网上看着奶奶笑。 [对话] 孩子的幸福 就是有人惦记     记者:您为孩子所做的一切,孩子们真的知道?     金玲:每一位小孩都是天使,当然知道我是爱他们的。     记者:您认为,孩子的幸福和尊严是什么?     金玲:有人惦记。     记者:长沙的条件好吗?     金玲:我不在乎条件。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利用已有的条件,把事情做得最棒。     记者:一定程度上,在中国,面对老人与小孩两类人的临终关怀,人们可能更多的会选择老人,对于小孩的关怀,可能难以顾及而忽视。     金玲:生命不在于时间的长短,只要是生命,我们都需要尊重。我们会把对小孩的临终关怀推向社区,让大家都接受这样的告别生命的方式。     记者:您的心里是不是常常受到煎熬,不断收养,又不断失去?     金玲:是,是,人都是有感情的!看着孩子在我怀里一个个安静离去,心情非常复杂,喜与悲交错。 一只只斑斓蝴蝶 栖落在树枝上 [记者手记]     孩子们的哭声笑声,都是世上最美、最能撩拨心弦的天籁之音。     但是,对于那些出生不久因绝症而被遗弃的婴幼儿的啼哭,谁会在乎?     或许,我们为之能做的是给予短暂抚养,或者施舍钱财委托于福利机构,但是,谁又会像金玲夫妇一样,每天俯身亲吻着孩子的肌体,让孩子感受最为柔软的身体、心理关怀?     金玲是一位专业的护理员,从喂奶、抱小孩到饮食搭配,她都给予了最科学的爱心。孩子弥留之际,她会不断抚摸孩子,“让他们的嘴角湿润,眼睛干净,尿布上不留任何残迹”,然后,在她的祷告中,孩子慢慢闭上眼睛。     这位来自英国的老人,所做的一切,让我为之肃然起敬。生命是要这样来善待。     当然,对于绝症小孩,遗弃只是极个别现象,绝大多数父母都会倾尽所能,挽救孩子的生命,期许孩子一个未来。正如金玲所说:“我做得再好,也无法替代小孩的亲生父母,不是有特殊原因,哪个父母舍得遗弃自己的骨肉?!”     生命不可以被抛弃,生命必须得到尊重。金玲为我们对爱对生命,注入了新的内涵。     “蝴蝶之家”的孩子是不幸的,但也在享受难得的幸福。因为有爱,一只只落单的蝴蝶,栖落树枝上,优雅、美丽。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九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CDTV】“国家只是让你尽量拿不到退休金,其他死不死,活不活它可不管”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