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集团

第三轮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 华盛顿登场

第三轮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 华盛顿登场 记者: 张蓉湘、莫干生 | 华盛顿  2011年 5月 09日 图片来源: 美国之音张蓉湘 中国副总理王歧山 第三轮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星期一正式在华盛顿登场。美国总统奥巴马星期一跟中方代表会晤,白宫说,美中维持高层对话至关重要。美国副总统拜登在开幕式中说,美国关切中国最近对维权人士的打压行动。 *盖特纳: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来自美国16个部门,以及来自中国大约20个部门的高级官员,在华盛顿召开战略与经济对话。在经济轨道方面,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在开幕式上用中文说,美中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他说双方虽然合作扑灭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野火,但也面临挑战。 美国专家分析说,美国关切中国的金融改革与市场进入等问题;中国则希望美国放松对华高科技出口。 *克林顿:双方军事代表首次与会* 在战略轨道方面,美方计划讨论包括伊朗、北韩、以及能源安全等问题。美国国务卿克林顿强调双方合作至关重要,她感谢中国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马晓天率领中方军事官员与会,期盼这有助于降低双方错误估计。 克林顿说:“因此我感到非常高兴的是看到:双方军方的高层官员首次参加了我们的这种对话。他们将和文职官员一同来讨论我们如何能够减少误解和误判的风险。” *拜登:美关切人权问题* 美国副总统拜登特地出席开幕式。一方面拜登说,奥巴马总统把拓展美中合作列为首要优先;另一方面,拜登说,美国将延续近两个星期前美中人权对话中,美方所关切的议题。 拜登说:“ 在人权方面我们有严重的分歧。我们关心地注意到最近在中国发生的一些打压行动,包括这一些记者、律师、博客撰写者和艺术家的袭击、逮捕,和他们的失踪。” *王歧山:合作利益大于竞争* 率领中方代表团的包括中国副总理王歧山,以及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两人强调美中相互尊重、和谐相处、合作共赢的重要性。 王歧山通过女性翻译说:“中美两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着共同的挑战,也面临着合作的机遇。围绕确保经济复苏,两国之间政策措施既有互补,亦有碰撞,但合作的利益远远大于竞争的分歧。” *美继续推动十万强倡议* 美国副总统拜登以自己的侄女学习中文为例说,奥巴马总统推动十万强倡议,也就是希望在4年之内,把十万名美国学生送到中国学习,能够成功落实,以促进美中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与交流。另一方面,会场内的气氛是追求合作、却也讨论分歧;会场外,欢迎以及抗议中方代表团的一些民众则形成鲜明对比。 电邮此文   打印此页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3) 2011年 5月 09日 李登挥 (台湾共和囯) 美中谈了那麼多次,只见中囯当局更加打壓異議人士,如刘晓波、艾未未,现在又影响了台湾蚂当局,封锁了新唐人卫视频道。冀望美中对话,能促进台中兩囯人权,建立公平的贸易环境,以期建立美台中三囯三贏的局面! 2011年 5月 09日 郎玉 (日本) 不穿鼻绳谁怕谁! 2011年 5月 09日 奴才 (中囯) 跟他们谈民主 不啻对牛弹琴 与虎谋皮.中国还是一个封建社会,皇帝换成了共产党,利益集团,所以中国是一个红色封建专制社会,人民还是奴才.仍是仅仅可以吃饭动物. 提交评论 * 必须填写

阅读更多

“中东和中国茉莉花革命研讨会”在纽约举行

5月8号,中国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和《北京之春》杂志在纽约的法拉盛举办“中东和中国茉莉花革命研讨会”,谈论中国的政局走向。 图片: “中东和中国茉莉花革命研讨会”在纽约举行。 (记者紫荆提供) 研讨会由“北京之春”主编胡平主持。 与会者比较了中东革命和中国现状的不同。 律师项小吉认为,中东的革命推翻的是长期独裁的个人,并不是一个政党或制度,而中国的革命针对的是这个政党和制度。 前公安大学讲师、在纽约开业的律师高光俊说,中东的革命是自发的,不是美国策动的,证明民主是普世价值。而中共对于中国的茉莉花集会非常紧张,加强监控、扩大抓人的规模。说明中共看似强大其实内心深处相当紧张。 高光俊:“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利益集团,这个利益集团现在不是为了什么主义,什么信仰,它是为自己的既得利益去奋斗,去维护它这个政权的。所以要想在中国实现民主自由的话,我相信这个道路比中东应该是更长更远。” 政论家陈破空说,尽管中共内部出现分裂的动向,他并不寄希望于中共内部出现对局势的推动。中共内部现在是割据状态。 陈破空:“这九个政治局常委权力差不多,因此就成了各自为政。象周永康控制了政法和安全部门,他就可以大肆抓人。吴邦国控制了人大,他就强调反西化。贾庆林控制了政协,强调利益分赃。李长春控制了宣传部门,整肃、不断的整肃。而温家宝控制了国务院。” 研究军事史的专家王书君判断,人们传说的2012年世界末日,应该是专制独裁者的末日,因为中国的社会现状就象样板戏《红灯记》里面唱的: 有多少苦同胞怨声载道,铁蹄下苦挣扎仇恨难消。根据盖洛普民调,中国88%的人不满现状。 中国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共同主席王有才说:“现在当然社会自我的力量已经相当强大了,共产党现在的控制力在消失。” 与会者认为,中国的情况复杂的多,也不能指望国际社会象对北非革命那样的支持。 革命的形式不只一种,不是局限于暴力,也不能单纯依靠网络,而是与街头革命结合。中国民主党全国委员会美东地委主席宋书元建议,继续推动茉莉花行动。 《女孩之声》在纽约的负责人张菁告诉记者,星期五她将前往美国国会的听证会,介绍他们的慈善项目因中共镇压茉莉花受到影响。 张菁:“我们去发辅助金,对女婴的奶粉的补助,希望他们能买一些品质好一点的奶粉,不要买那些毒奶粉,去发的时候,国安就拿着相机、拿着录影机,站在旁边全程的录影,那些受助人就觉得很紧张: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啊,这个钱能不能要啊?” 对于单纯的慈善项目都不放过,张菁表示,要以该团体的遭遇在美国国会做听证。参加这次研讨会的还包括高平、李国涛、王天成、陈力群、 张健、刘路等。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特约记者紫荆发自纽约的报道。 Chat about this story w/ Talkita

阅读更多

[转载]毛主席“靠总结经验吃饭”令谁形秽?

原文地址: 毛主席“靠总结经验吃饭”令谁形秽? 作者: 东方风雨                          毛主席“靠总结经验吃饭”令谁形秽?                                                 两江居士             1965年7月26日,毛主席在接见从海外归来的李宗仁夫妇和他的机要秘书程思远时,这样问程思远:“你知道我靠什么吃饭吗?”“不知道。”程思远茫然莫明所以。“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毛主席告诉程思远:“以前我们人民解放军打仗,在每个战役后,总来一次总结,吸取过去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然后轻装上阵,继续前进,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终于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一句“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话,生动而形象地揭示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率领千军万马打江山、搞建设的最基本的领导方法,充分体现了毛主席“调查不够不决策,条件不备不行动”的光辉风范。       难道不是吗?回顾毛主席波澜壮阔的一生,哪一场战役的胜利不是靠深入的调查研究呢?哪一项政策的出台不是靠集中广泛的群众智慧呢?哪一条方针的制定不是靠实事求是的经验总结呢?可以这样说,倡导和注重调查研究和总结经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成功之道,也是毛泽东思想中熠熠生辉的重要组成部分。       毛主席在1917年到1971年长达五十多年时间里,他从对一村、一乡、一县的调查,到对几个县、几个省乃至大江南北各条战线的调查,有文字可查的就有上百次之多。在这里,我们不妨把毛泽东所从事的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分为三个重要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期。其特点是调查研究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与游历相结合,与锻炼胆识及培养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相结合。在当时的《讲堂录》中,他写道:“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2](P587)这一时期,毛泽东从事社会调查规模最大的一次,是1917年暑期“游学”,与同学肖子升徒步游历长沙周围五县城乡长达一个月之久。这种“游学”式的社会调查在1918年暑假同样进行过。“游学”既了解了社会,克服了“闭门求学”的弊端,又培养了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也完成了学校规定的“修学”任务,更为毛泽东后来从事的社会调查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这一时期是毛泽东一生从事调查研究的起步阶段。         第二个时期是大革命到长征前(1925-1934年)。这一时期,毛泽东常年从事农村工作,相对集中并系统地做了六、七年的农村调查,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他的足迹遍及湖南、江西数县,所做的调查也较为系统,形成的调查报告多达十余篇。仅1930年一年,他就做了八个地方的调查,写出八篇约十四万字的调查报告,还写出一篇从理论上阐述调查研究的著名文章《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这一时期从事的调查研究活动在1930年达到高峰,《寻乌调查》与《反对本本主义》分别在调查研究的实践和理论上成为这一时期标志性的作品,可称“双峰并峙”。         第三个时期是50-60年代。这一时期,新中国刚刚建立,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处于探索阶段。毛泽东经常抽时间各处巡视,正式或非正式地做一些调查。这一时期,他除了利用巡视机会做调查外,还在1955-1956年,用四个半月时间与中央其他核心成员一起听了九个省、市及中央各部委三十四个部门的汇报。1961年,又亲自组织和领导几个调查组,到浙江、湖南、广东等省农村进行调查。他提出,把1961年当成实事求是年、调查研究年。这一时期,毛泽东的调查研究活动出现了三个新的特点:一是在视察中穿插进行社会调查,二是派调查组去做深入细致的调查,三是通过身边的工作人员进行间接调查。繁重的领导工作使他难以像30年代那样去长期蹲点、系统调查基层情况,但他仍然尽可能采取多种方式去了解各地的实际情况,并及时把了解到的情况运用到决策中。         什么原因,能使毛主席如此执著于调查研究长达50年之久呢?首先,从毛主席个人对调查研究的深刻认识和理解来看,他深知“对于担负领导工作的人来说,有计划地抓住几个城市、几个乡村,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即阶级分析的方法,作几次周密的调查,乃是了解情况的最基本的方法”。《实践论》中有这样一段话:“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而“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就必须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 “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         其次,也是最关键的,从毛主席改造中国的远大抱负看,他自始至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他终生的最大追求。他曾经这样说过:“调查研究的目的,就是要为人民服务。”因此,他一再强调“不许不作调查研究工作。绝对禁止党委少数人不作调查,不同群众商量,关在房子里,作出害死人的主观主义的所谓政策。”毛主席把作好调查研究工作,提到了为人民谋幸福的高度来看待。这既是他搞调查研究的精神动力,更是他总结经验的思想基础。毛主席“靠总结经验吃饭”,给当代中国科学发展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然而,时至今日,我们不能不十分痛心地看到,许多人已经完全抽掉了中国共产党人“靠总结经验吃饭”的思想精髓,彻底抛弃了我党历来倡导和奉行的先调查研究、后制定决策的优良传统,致使改革开放中许多决策脱离了中国的实情,背离了人民的愿望,造成了许多难以弥补的恶果。        在这里,我不想展开着说,仅从国家发改委屡屡出台石油涨价的决策看,就不是调查研究的结果,更不是经验总结的结果,而完全是为了迎合特殊利益集团的需要。        我们且不说国家发改委的这些决策不符合毛泽东思想,就连邓小平理论的边也搭不上。邓小平不是这样说过吗?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切工作成败得失的重要依据,就是看“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答应不答应”。         请问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何时“满意”、“高兴”、“赞成”、“答应”你们的石油涨价决策?这类涨价决策哪里体现了邓小平“满意”、“高兴”、“赞成”、“答应”的特色理论?完全可以这样说,国家发改委虽然口头上讲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实际上是在挂羊头,卖狗肉,一切以特殊利益集团的“满意”、“高兴”、“赞成”、“答应”为着眼点、着手点,着力点。 在毛主席“靠总结经验吃饭”的光辉思想面前,国家发改委难道就不感到脸红?难道就不感到羞惭?难道就不感到形秽?     或许您对下列文章有兴趣:   毛泽东给世界留下了一个什么样的中国?   《强国网》关于打黑肃贪反腐倡廉的讨论   为武汉警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为喝彩   大恐怖”海葬“小恐怖”显露出内心的恐惧   敢问一声三峡电到哪里去了?   可以“异质思维”,但不能“异质宣传”   赫鲁晓夫反对斯大林,反得那样不近人情   什么才是真正的慈善事业?   当前我国急需进行的是阶级改革   死亡的是拉登,不死的是啥?                                                    

阅读更多

善恶“标”本

(2011年5月9日) 对陈光标的看法,对媒体揭发陈光标行为的看法,在过去半个多月里充分暴露了中国民众间的价值观分歧。 4月22日、23日,《华夏时报》和《中国经营报》接力揭发“中国首善”捐赠项目“多有水分”、“以慈善之名谋求利益”,报道一问世即获广泛转载。而后,陈光标频频自辩,写微博、上央视,抨击媒体“吹毛求疵”、“98%不实”、“被利益集团收买”,“人在做,天在看”,“指责我的朋友,你又在做什么?” 但记者们的非议并非一日而成。在央视报道播出次日,《中国经营报》通过微博和自家网站,对陈光标展示的捐赠凭据等公开反驳,在对“那些实在的努力和业绩”表示支持和肯定后,强调陈光标展示材料“与本报报道事实存在着时间、地点、项目等方面的差异”,并列出表格一一对比。 就在几乎全中国的时事媒体都已介入陈光标论战后,在第二个周末到来前,广东媒体人又给“中国首善”的形象带来了更猛烈的打击。甚至,刊出时间比京城同行更为统一——均为4月28日。《南方都市报》发表《陈光标旧事再调查》,同为周四发行的《南方人物周刊》和《时代周报》则分别发表《中国“首善”光环的背后》及《淡出慈善榜的“首善”》等组合报道。 在这些长篇调查中,记者们不仅试图再次证明陈光标“少捐多报”,更提出了更多“隐瞒和造假嫌疑”,包括其个人履历、公司背景、善款来源。陈光标在江苏泗洪“捐建”的农贸市场和老年活动中心带来的一起流血冲突,在报道中被公布,他被指控为收买公权霸占土地,以及雇凶打人。《南方都市报》形容道:“在家乡人眼中,为何他的形象与其在公众前判若两人?”甚至,“中国首善”标志性的汶川事迹现在也被质疑为“子虚乌有”。根据早先流传的描述,在2008年5•12大地震之后,陈光标指挥60台机械、120人千里驰援灾区,“创造了几乎与解放军同期抵达的速度奇迹”。但现在媒体引用“常识”称,“工程机械车最快也就每小时70公里,用30多个小时从南京跑到都江堰,这是天方夜谭,绝对不可能。” 根据那些非议陈光标的记者在微博上的抱怨,对“中国首善”的怀疑由来已久,但此前的揭发冲动多被“封杀”。 作为佐证的是,南都报道显示,这家在中国素有“冲破禁忌”名声的媒体,其实早在两年多以前就已获悉陈光标“劣迹”。同属南方系的《南方人物周刊》则附上对话记录,称陈光标以“扰乱社会和谐”指责记者,威胁“小伙子,可以搞其他(人),到我,你要注意。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有关部门)正在为这个很恼火。已经有部门点到你了”,并且,“对本刊及同行记者在其家乡和南京的调查采访,陈光标了如指掌,连租过谁的汽车、住过哪间宾馆、采访了谁,以及身份证号码,他都了如指掌。” 或许,正是这种需要一鼓作气以免“夜长梦多”的心态,促使中国一北一南两大媒体重镇的主编们做出了接力决定。而这场集体行动,也恰恰给一些受众带来了不悦。他们批评媒体“围剿”陈光标、“墙倒众人推”,“当初是你们把他捧成‘首善’,现在又恨不得把他说成‘首恶’。” Chat about this story w/ Talkita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