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方影竹:1949中共进城干部大抢亲(亲历史实)

每每读到类似这种文章,就会有种虚无无聊之感,真是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不管打着多么崇高伟大的旗帜,其实我们骨子里还是动物,还是无法摆脱兽性阿,男女都一样,不过如此。 1949中共进城干部大抢亲(亲历史实) 方影竹 一、城里有酒和女人,冲啊!   1949年1月31日下午1时,解放军进驻北平。以此为标杆,中共完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夺权大业。随之而来的是,全国青年知识分子狂热 地讴歌革命,投入中共怀抱。像我这样17岁的男青年参军,决心是拿起枪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女青年呢,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者,鼓舞士气的文艺工作 者,都是她们的用武之地。谁想到,这些十七、八岁的姑娘,懵懂间成为了进城干部的猎物。在“坚决服从分配”的誓词下,她们的婚姻就被分配了。政治工作是军 队的灵魂,团长看中一个姑娘,团政委去做动员,政委看中谁,团长动员,政治工作的力量一发挥,天真的少女上哪里逃脱? 再加上爱好虚荣的人性弱点,成为高干夫人,一夜之间光环缭绕,何乐不为 ?   昔日彼得大帝攻城略地,阵前喊一句:“城里有酒和 女人,冲啊!”将士无不赴汤蹈火。这蛮性十足的话是不能道破的,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49的抢亲老风景线,以及与时俱进到目前官场包养二奶的 新风景线,都是彼得大帝口号的生动再现。     二、精心设计的高栏与滑梯 文学作品里的“抢亲”故事 所谓“烧饼干部”,说的是有位老干部进城后跟一个女学生结了婚。有天晚上,天朗月明,妻子满怀热情邀请丈夫到外 面去赏月,丈夫却冷冷地说,月亮有啥看头, 圆不溜球的,像个烧饼,想看,叫警卫员陪你去。 ——郑文珊 《饮 马拉萨河》 《观察》文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对 待这批蜂拥而来穿上军衣的青年知识分子,男军人面前是难以跨越的婚姻高栏。在思想上,号召你成为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马特洛索夫是苏德战争中用胸膛堵德军 碉堡枪眼的苏方士兵,是黄继光和所有革命军人的榜样。在政策上更有严格规定。有一次跟组织部门的人聊天,他告诉我:你若是营级干部,有六年军龄可以结婚; 若是连级干部,有十年军龄才可结婚;像你这排级干部呢,到三十岁就有结婚资格啦!   相形之下,女军人面前是精心打造的坡度极大的滑梯,结婚年龄全无限制,让她们迅速而直接地领略了党的亲爱。那时尚未制定正规的婚姻法,没有十八岁才能结婚 的限制,谈年龄还用虚岁,即在周岁上加一岁。实际上许多十五、六岁的少女就同高干入洞房了。   几十年后,放眼元老家庭,几乎都是遗 孀当家,权势不缺,但孤雁哀鸣的滋味,难以启齿;相反的,鳏夫则寥寥无几。   以我熟悉的两个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生为例,女的嫁给了一个 “三八式”(1938年前参军的老干部),男方则和我一样,无权结婚。他发牢骚说,他的女同学是“航空路线”,指她只找官儿大的嫁。这句怪话到镇压反革命 运动时被列入“反革命言论”,挨了一顿整。   另有一对本是恋人的青年同时参军,女方被老干部挖走,在结婚典礼上,男方愤然说了一通不 在道儿的话,使尴尬的新人快意全消。不久,此人被做转业处理了事。 三、一个司机的故事   前面有车, 后面才有辙。列宁有过齐人之福,他下面有过杯水主义;毛泽东不用说了,进城之前的中共高干,喜新厌旧之风早就刮起来了,只是轮不到中层罢了。这里举一个河 北石家庄地区运输公司司机的寻父故事为例。   有一天母亲把他叫到身边,打开一张红色文书,上面有两个大字:“婚书”。这位司机吃惊地 听妈妈细说原委:妈妈不到二十岁嫁给了一个农民,很快怀孕,但没等孩子出生,丈夫就参加共产党的军队走了。妈妈等了三十多年,一直到“文革”过后,听同村 的人告诉她,丈夫已经是北京军区的领导人,而且在打倒“四人帮”以后,又成为军队知名人物。妈妈嘱托儿子,去看看你的爸爸吧!   他带 了父母的婚书,找到北京军区。接待人员打量眼前的中年男子,看了他的工作证,不像是冒认官亲的无赖汉,就逐级汇报上去。最后,一位很负责的干部出面同他谈 话。双方相当坦诚。他说,我并非为钱而来,因为我工作稳定,生活不愁,我来只是想和父亲见见面。对方表示信任和理解,然后说,你要找的人现在身为党和军队 高级干部,老婆孩子也已经是一大家子人了。你们的会面,定会给这个平静的家庭掀起波澜,同时也给党和国家带来不良影响。……   一个老 实巴交的开车的,怎对付得了中共政工干部!他怏怏而回,母亲死灰复燃的一点火星,此时彻底破灭,不久病逝。死前排尿困难,运输公司两名医生为她排尿,其中 一名是笔者的妻子,另一名医生姓包。包医生说,看她排尿器官的外观,像个未曾结过婚的少女……。那个时代,落得这种命运的女人千千万万。这也就是为什么戏 剧《秦香莲》常演不衰,陈世美遭人唾骂的潜在缘故吧!   但重组家庭的人总是振振有词地说:那是封建包办婚姻,反抗才是进步。我们要 说:你们对糟糠之妻没有个交代,就是不折不扣的重婚罪!      1949前的此类实例,多发生在军级以上干部中。到1949年,自然 是师、团、营级干部大显身手的时刻了。在营、团级干部中,确实有初婚的。他们的老少配就更有理由。一名娶了个十六岁女兵的干部,在我面前大发神经地说:我 们把青春献给了革命,今天老了,难道就非找寡妇不行!          四、反向抢亲的一个实例 文学作品里的“抢亲”故事 “嘿,你若不赶快给自己定下个男朋友,小心给你分配个老干部!”她曾逗弄那位长得颇似领袖人物的女伴。军队里不少高干,进城后甩掉了乡下的小脚老婆,另娶 了年轻漂亮的女学生。在女兵们身边晃来晃去的身影,颇令她们反感。 雯的玩笑,不知怎么传到了上级领导耳中。于是,全体新兵集合到礼堂里, 接受了一次革命传统教育报告。 “我们队伍中的革命老干部,是为了你们的今天,献出了他们的青春。能与他们结合,是你们的光荣!大家的态度 应当端正,而绝非讥讽嘲笑!”首长的声音铿锵有力,目光凛冽如剑,扫过雯的头顶。接着,首长便提到了有人曾经在天安门广场上开的轻浮的玩笑,是对领袖的不 尊重。 雯羞愧于自己的浅薄,面红耳赤地低下了头。这些在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小资产阶级思想意识”,提醒着她与革命队伍之间与生俱来的距 离。 ——李彦 《红浮萍》 《观察》文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说 “抢亲”,女对男的例子也不少。 我曾是军队学校的教员,学员都是前来学文化的老干部。我的一位同事,年轻英俊,是乒乓球队和排 球队的主力队员。他打完球就在楼前自来水管前擦身、洗衣,此时就有一位女团级干部帮他涮衣服。女军人能成为团级干部,非同小可。在战场上是不兴走后门的, 非智勇双全、神枪在手者莫属。如今春去秋来颜色故,婚姻上自有坎坷。但这位昔日的游击战女英雄,再萌春意,只略施小计,就成功导演了“新编井台会”,同她 的男教员结婚了。   我参加了他们的婚礼。近四十岁的新娘,一身黄呢子军服,两杠一星的中校金色肩章闪闪发光。须知当时军衔有金色和银 色两种。金色为指挥军官和政治军官,银色为行政、后勤军官,新郎和我一样,是银色的少尉牌牌儿。我们自惭形秽,都穿了便服。新娘没带军帽,发髻上系了紫色 绸结,将一把糖抓给我。我在她开朗的笑容面前,顿时感到心尖儿颤动。我,也在游击女英雄面前举手投降啦。          五、阶 级路线上的吊诡   到1955年授军衔后,少女已被瓜分完毕。我辈男性知识青年也多二十五、六岁了,这才被打开结婚之门。但对 知识分子,领导持有一种提防心态,特别强调阶级路线,不能同家庭有问题的女子结婚。我的战友郭东昆在天津北宁公园同学生联欢中,同一名女生有了恋情,打了 结婚报告。领导一调查,女方父亲是在“镇反”中镇压的,立即驳回。但男方坚持要结婚,被立即清除出军队。我另一位战友孙道明,曾任华北军区文工团舞蹈队队 长,近四十岁认识了张家口一位演员,因她的前夫被关押,结婚申请自然被驳回。他为结婚也选择了离开军队的道路,落户在柴沟堡。   笔者 的婚姻道路也不平坦。授军衔后,我不需要等到三十岁了,经过介绍准备和同事的妹妹结婚。她的父亲曾是冯玉祥部下的中校军械官,因而被分配到河北坝上(内蒙 高原)行医。我打了结婚报告,领导不说明理由,只告诉我:另找吧!我坚持,也准备走郭东昆和孙道明的道路。但因我的业务部门首长顾炎替我说了话,才没有从 钢丝上掉下来。   相反的情形是,姐妹二人,父亲是大局易帜前东北的一个省长,结果是妹妹嫁给中共高干,姐姐则在我的同事离开军队后才 得以结婚。这正是:一条路线,两个账本!   应该说明,在古代,在今天世界某些角落,抢亲只是一种婚礼习俗,无可厚非。事实 上,1949大抢亲中,和谐相处一生的也非少数。笔者愿有情人终成眷属,绝无意诋毁他们。但忘记过去,意味着怯懦和欺骗,写出亲历的那一场大戏,对关注历 史的人,不是无益的吧! ──《观察》首发    转载请注明出处 Monday, June 21, 2010 本站网址: http://www.observechina.net   推荐此文给朋友

阅读更多

李江琳:谁更了解西藏?

应该自问,我们对那片土地上发生的一切及其对藏人的影响,到底了解多少? 2008年3月,拉萨又一次发生骚乱。自从1959年以来,这样大规模的冲突在拉萨并不是第一次发生。与前几次“拉萨事件”不同的是,这次拉萨发生的事通过电视机和互联网,把“西藏问题”带到了世人的眼前。随之而来的奥运圣火传递,又把“西藏问题”带到了全世界多个大城市的街头。通过电视新闻和网上流传的照片,人们不难注意到一个现象:在西藏问题上支持中国的主要力量是华侨和中国留学生,支持达赖喇嘛的却是从南非的图图主教等社会名流到各国的普通民众,各种年龄,各种肤色一应俱全。 这个现象让中国人既迷惑又委屈:一个手中既无军队又无领土,根本就“无牌可出”的老和尚,凭什么获得许多西方民众的支持,而我们每年投入西藏大笔资金,却遭世人指责?国内专家学者们也纷纷就此现象做出各种解释。比较常见的解释包括达赖喇嘛“温情脉脉的迷惑力”,达兰萨拉成功的宣传,西方人的“香格里拉情结”,以及对西藏的无知。有的专家说“百闻不如一见”,西方人只有去西藏亲眼看一看,才能了解和认识真实的西藏。   “西方民众对西藏一无所知”,是国人的一个迷思。在西方各国,“西藏问题”并非禁忌话题,学者可以发表各种看法,记者可以任意采访,民众可以参与各类讨论。藏学和佛学都是显学,学生们可以随意选修有关课程,一些学校还与达兰萨拉有交换项目,每年有相当多关于西藏历史,政治,文化,宗教,经济,社会现状的新书出版, 各种观点都可以自由表达。因此,西方民众未必如一些中国专家想象的那样幼稚无知。 对西藏问题的认知,信息多元的西方民众比信息来源单一的中国人或许更全面,也更深入。                                  西方民众对西藏了解的几个阶段 从17世纪以来,西方民众对西藏的兴趣和了解,经历了几个阶段。当然,这几个阶段并非截然分明。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关注点,但难免一定程度上的交叉。 最早进入西藏的西方人是两位葡萄牙的耶稣会传教士Antonio de Andrade和Manuel Margues。  他们于1624年到达古格王国的首都察帕朗。他们获准在当地传教,还建立了一座小教堂。他们的传教活动仅仅进行了几年就中止了。此后,嘉布遣修会得到教皇特许在西藏传教,与先来的耶稣会发生冲突。至1745年,整个传教活动告终。 早期的传教士留下了一些资料,是西方人关于西藏的最初记录。有些传教士同时也是旅行家,他们在藏区各地传教的同时,也记下了对藏地山川风物和风俗习惯的观察,激发起许多西方人对西藏的兴趣。这一阶段,可以称作“传教士阶段”。 1774年,英印政府派遣乔治·勃格去西藏,打算与西藏建立直接的交往。他到达日喀则,但是未能进入拉萨。1783年,山谬尔·透纳中尉去西藏,也未能到达拉萨。直到1811年,英国官员托马斯·曼宁才成功进入拉萨,成为第一个见到达赖喇嘛的西方人。勃格和曼宁西藏之行留下的日记和报告于1876年在伦敦出版。此后,越来越多的西方旅行家和探险家从印度,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地进入西藏,在藏区旅行和考察。他们出版了很多游记,对当时的西方民众有很大影响。这是西方民众了解西藏的“旅行家/探险家阶段”。 中文读者比较熟悉《鞑靼西藏旅行记》和《一个巴黎女子的拉萨历险记》,但是可能很少人听说过有“西藏的帕特森”之称的苏格兰传教士乔治·帕特森。1949年,帕特森前往康定担任传教士。他在那里一边传教,一边为人治病,同时学习藏语,并与大富商邦达仓家族有良好关系。当时康定一片混乱,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曾经败于嘎厦政府的邦达仓家族趁机收买了大批武器,打算趁乱起兵,对噶厦政府报一箭之仇。正在此刻,共产党军队逼近川藏边界。帕特森是当时留在康区最后的几名西方人之一,他受邦达仓家族之托,前往印度购买药品,兼报讯和寻求援助。1950年1月,帕特森带着三名随从,包括他的康巴仆人洛赛从康定出发,历时近两个月,骑马穿过西藏到达印度。他此行的日记就是1954年初版的《与洛赛同行》。这本书于2005年再版。帕特森的旅行是通过西藏传统的“官方方式”进行的,每到一处都由当地官员接待,因此书中对“乌拉”制度有详细的叙述,对各地藏人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状态也有真实描写。这本书是“十七条协议”签订之前,西方人有关西藏最后的真实记录。不过,帕特森笔下的西藏远非“香格里拉”,有些描写读了让人不寒而栗。 西方民众对西藏的全部了解自然不仅仅来源于传教士和探险家的记录。除了前往西藏“到此一游”的西方过客之外,一些英国外交官也留下了宝贵的史料。 除了透纳,勃格,曼宁之外,还有黎吉生(H. E. Richardson)和贝尔(Charles Bell),其中黎吉生和贝尔是最著名的两位。 在西藏现代史上,黎吉生是一位重要人物。他担任英国和印度驻拉萨办事处负责人至1950年, 前后在西藏生活过近二十年,与十三,十四世达赖喇嘛都有过交往,参与过一系列西藏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1961年,黎吉生进入美国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任教,出版过10本书,100多篇论文和书评。在中国,他被当成“英国插手中国西藏事务的代表人物之一”打入学术冷宫。1979年社科院曾将他所著的《西藏简史》翻译成中文,列为“专供批判,不得外传”的内部版。1945年,黎吉生呈交英国政府一份秘密报告《西藏纲要》,其中除了西藏历史纲要之外,还记录了20世纪以来西藏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签订的各种条约,以及一系列事件。这份报告已经解密,并于1998年在伦敦出版。出生在加尔各答, 曾担任英国驻锡金政治官员的英国外交官查尔斯·贝尔有几本著名的著作。《十三世达赖喇嘛传》初版于1946年,中文版1985年才出现 ;1924年出版的《西藏之过去与现在》,民国期间有过中文版。这些熟悉西藏的外交官的著作,至今仍然是研究西藏近代史的重要资料。不过,对西藏近代史有兴趣的中国人不一定能读到。中国民众大多甚至并不知道这些文献的存在。 一些国人至今认为西藏人愚昧,迷信,肮脏,除了还算能歌善舞外,简直就是一无是处,而西方人早在1926年就读到了《藏人谈西藏》,由英国驻中国大使馆官员康毕记录的一个藏人的口述。这个皈依了基督教的康巴人保尔·舍拉勃(藏名多杰卓巴),从小父母双亡,独自一人闯荡江湖,从家乡到拉萨,从拉萨到锡金,再去印度,然后又到了上海,会说英语和印地语。他用简洁的英语对西方读者娓娓叙述藏人的风俗习惯,宗教仪式,婚姻家庭和生活方式,至今读来仍然颇有趣味。                                                 西藏认知的分水岭 中国民众与西方民众在西藏认知上的分水岭,应该说是从接下来的“记者/作家阶段”开始。这个阶段里,中国人不仅与外部世界隔绝,而且身不由己地卷入一场又一场政治运动,人人自顾不暇,对远在边陲的西藏既不了解,也不关心。西藏突然闯进中国民众的视野,是在大饥荒过后不久的1963年,也就是达赖喇嘛出走印度之后。那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制作的故事片《农奴》隆重推出,在全国各地放映,各单位组织观看,连小学生都被学校组织去看。次年,大型音乐歌舞史诗《东方红》成为新编《创世记》,在舞台上的新社会伊甸园里,一位名叫才旦卓玛的日喀则银匠之女以高昂婉转的歌喉,把遥远得几乎抽象化了的西藏带到了人们眼前。从此,《农奴》和才旦卓玛作为新旧西藏的两个具体形象,规范了国人对西藏的认知。几十年来,国人对西藏的认知,基本上是这两个形象的反复强化。 中国人并不知道,就在他们欣赏才旦卓玛嘹亮颂歌的前不久,西藏历史上的第一批对外移民到达瑞士。他们是被瑞士家庭收养的二百名西藏孤儿。当才旦卓玛的歌声响遍中国大地时,印度政府的西藏难民办公室,美国西藏难民紧急救援会,以及瑞士红十字会,瑞士西藏援助会,荷兰西藏援助会,加拿大西藏难民救援会等数十个国家的慈善组织,正在紧急动员,为西藏发生的人道灾难提供紧急救援。在她的自传《西藏:我的故事》的附录里,达赖喇嘛的妹妹吉尊白玛记下了将近两百个为西藏难民提供援助的慈善机构与个人。在那段时期,除了中国人之外,世界各国民众都知道西藏发生的战争,以及西藏难民的境遇。 1958年,中国大地浓烟滚滚,人们忙着大炼钢铁,全然不知自家后院起火,康巴人的暴动已经从青海等地蔓延到西藏。CIA参与其中,但其行动当时是机密,直至70年代才首次披露。国际社会有所风闻,《纽约时报》也有零星报导,但是西藏难民带来的消息含混不清,具体情况外界并不清楚。这时候,一位名叫诺尔·巴勃的英国记者,在伦敦收到他在噶伦堡的西藏友人寄来的一封信。这封信导致了一项危险的行动。巴勃说服他任职的《每日镜报》出资,邀请著名登山家拉尔夫·艾扎德为伴,两人以寻找“雪人”为名前往尼泊尔与西藏的边境,与康巴游击队的一名指挥官,以及一些游击队员秘密会面,采访到了有关康巴游击队的第一手资料。一年后,达赖喇嘛流亡印度,巴勃是最早采访他的记者之一。这些在他1960 年出版的《达赖喇嘛的逃亡》中有详细记述。1964年,改行当记者的帕特森还与驻扎在尼泊尔木斯塘的游击队秘密接触,甚至带领一个摄影小组,跟随游击队员潜入西藏,拍下了游击队员们与 解放军作战的过程,即Raid Into Tibet这部引起轰动的记录片。这部片子的公布让CIA大为光火。 1959年后报道西藏情况的西方记者当然不止以上几位。59年3月的拉萨事件后不到半年,中国政府就派专机送了一批东欧国家的记者去拉萨采访,其中包括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她此行后写的书《西藏农奴站起来》是拉萨事件后关于拉萨最详细的记述。次年,美国记者司徒亚特·戈尔德夫妇获准去西藏参观。此行的成果是埃德嘉·斯诺作序,由英国哈钦森公司出版的《及时雨》。1975年,周恩来特别批准美籍华裔作家韩素音去拉萨。两年后,她在美国出版《拉萨:开放的城市》。这些作者是当时能够进入西藏的几名西方人,他们对西藏的观察至今仍然是研究西藏现代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时常被学者们引用。 不过,他们提供的只是一半的真实。比方说,韩素音乘坐官方特为她安排的上海牌轿车去大昭寺游览,对寺中的美丽壁画印象深刻,却没有提到那些壁画是1972年周恩来下令修整大昭寺之后重绘的,原先的壁画在文革中遭到破坏。她看到的千手观音像也是重塑的,原像已经毁于文革,而《纽约时报》1967年就报导了大昭寺千手观音像被毁的消息。对西藏文革的研究,汉语界迄今为止只有著名作家唯色的两本书《杀劫》和《西藏记忆》。这两本书在中国大陆被禁。最早写到西藏文革的,是美国作家约翰·艾夫唐1984年出版的《雪域西藏流亡记》。 该书有“严禁外传”的中文版,其“译后”却无意中透露了一个信息:原来直到1986年,也就是达赖喇嘛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3年前,一些“高级干部和有关研究人员”才通过这本书了解到“国外究竟有多少藏族难民营?他们分布在哪里?现状如何?”等最基本的情况。专家尚且如此,民众可想而知。 著名美国藏学家戈斯坦在2009年1月出版了以1969年尼木暴动为主题的西藏文革研究专著。戈斯坦是和中国政府及中国学术界关系最好的西方学者之一,他在此书中试图证明,文革中西藏尼木暴动和民族问题没有关系,但是他也提供了有关西藏农村合作化和公社化时期,国家征收公粮,收购余粮,造成藏地粮食问题和藏民不满的详尽资料。他的《西藏现代史》第二部,“1951-1955:风暴之前的平静”已于2007 年出版,不知是否会有中文版问世。 信息过滤的结果使得中国民众能够阅读《喇嘛王国的覆灭》(《西藏现代史 》第一部),却读不到《龙在雪域》。有关1987年的拉萨事件,西方民众可以读到徐明旭《阴谋与虔诚》的英文版,中国民众却读不到当时在拉萨的美国目击者科尔医生所著《天葬》的中文版。中国民众无缘阅读的,还有许多藏人的回忆录。想要了解1950年之前的西藏贵族阶层的生活,有贵族世家之后仁钦卓玛塔仁的自传《西藏的女儿》;想了解普通民众的寻常日子,可以读达瓦诺布教授的《红星照耀西藏》。公社化的西藏是怎么回事?70年代西方人就可以阅读《在红旗人民公社的生活》,四水六岗总指挥贡保扎西的口述自传《四水六岗》在他去世后,由他的侄子于1973年出版。一名曾是积极分子,后来加入游击队的康巴人留下了《西藏的勇士》,2007年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在中国统治下的拉萨生活记忆》,记录了1959到1979年这二十年的拉萨生活。 一位坐牢多年的僧人出狱后逃离故土,写了《雪山下的火焰》。 达赖喇嘛的大哥,妹妹和母亲都有自传,这些都是研究西藏问题的第一手资料,只不过中国民众无缘阅读。 著名藏学家戈斯坦和扎西次仁合作撰写的扎西次仁英语自传,由美国杨和晋教授翻译成中文,藏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中文书名《西藏是我家》。在英文版里,扎西次仁谈到他和达赖喇嘛两次很感人的谈话,一次是1960年在印度告别流亡藏人去美国的时候,另一次是1994年当他们都在美国访问的时候。这两次谈话典型地表现了达赖喇嘛同底层藏人的关系,表现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在中文版里竟然了无踪影。这样的“版本修改”在中文出版界是常事,使得中文读者在毫不知觉的情况下接受了经过过滤的偏差信息。 达赖喇嘛的著作已经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也有不少中译本,但只能在中国之外的汉语地区出版发行, 因此,许多中国人既没有看过他的照片,也没有读过他的书,却相信他是“最大的奴隶主”。他们不知道,这位被妖魔化了半个世纪的僧人已经获得十几个国家近50个名誉博士和教授头衔,20多个国家颁发的40多个奖项,并且从1987年以来提倡科学与宗教对话,每年都参加“心灵与生命研究所 ”召开的讨论会,与各国著名科学家们交流。 这位世界级精神领袖迄今为止出访300多次,足迹遍及五洲,访问了60多个国家,会见过不计其数的政治和宗教领袖。他出访的次数恐怕比几代中国领导人出访次数的总和还多,并且在流亡社区自上而下推行民主体制,中国民众却坚信他“想要恢复农奴制”。 “西藏问题”错综复杂,有历史纠葛,冷战背景,战争创伤,左祸遗害,文化冲突等等多重内涵,也有现代与传统,民族与宗教,发展与环境等许多汉藏两族共同面临的问题。然而,信息的单一使得中国民众把复杂的“西藏问题”简化为并不存在的“领土争议”,把西方民众“支持藏人”等同于“支持藏独”。实际上,“自由西藏运动”并不等于“西藏独立运动”,支持达赖喇嘛的西方民众未必支持西藏独立,更很少有人会反对西藏的现代化,而是各有不同的议题,有的是支持改善人权,有的是支持宗教自由,有的抗议长期妖魔化达赖喇嘛等等。这些差异使得中国在西藏问题上显得孤独,这并不能仅以“达赖喇嘛的高超公关技巧”来解释。“自由西藏运动”已经经历了两三代人,并且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运动,也不能仅以西方民众的无知和政府的阴谋诡计来搪塞。 对于困扰中国已经半个世纪的“西藏问题”,中国民众必须突破意识形态的限制,从多重角度去深入了解。如果不了解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发展的,也就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长久下去,对汉藏民族都不利。 60多年前,去西藏最便捷的途径是经过印度翻越喜马拉雅山,这就是过去为什么即使游记和探险之作,用汉语写成的也远远不及西方著作的原因。现在,从内地去拉萨的公路修成已经半个世纪,铁路也已经通车。但是,对藏地藏人的理解,却仍然不是那么容易的。作为汉人,在我们了解西方人怎样探索西藏的时候,应该自问,我们对那片土地上发生曾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一切,及其对藏人的影响,到底了解多少?

阅读更多

看看同时代的洋人如何评价明代中国

人们食品丰富,讲究穿着,家里陈设华丽,尤其是,他们努力工作劳动,是大商人和买卖人,所有这些人,连同上述国土的肥沃,使它可以正当地被称做全世界最富饶的国家。”          “这个国家各地都有大量的糖,这是糖价奇贱的原因。……有丰富的蜜,因为他们喜欢养蜂,连蜡都十分便宜:产量大到你可以装船,甚至船队。” “他们产大量的丝,质量优等,色彩完美,大大超过格拉纳达地丝,是该国地一项最大宗的贸易。” “那里生产的绒、绸、缎及别的织品,价钱那样贱,说来令人惊异。特别跟已知的西班牙和意大利的价钱相比。他们在那里不是按照尺码出售丝绸以及其他任何织品,哪怕是麻布,而是按照重量,因此没有欺诈。”          “在该国有许多河流,人们种植稻米,这是全国人的普通食物和粮食。……他们收获如此之多,以至在米价最贵的时候,你用一个里亚尔钱币可购买一法捏格。” “在不宜耕种的山地,有大量的松树,比你通常在西班牙发现的更大更味美的坚果。在这些树之间,他们种玉米,这些墨西哥和秘鲁印第安人一般的食物。总之他们不留下一尺未种植的土地,……你几乎在全国看不到任何荒地或无收获的地方。”          “所有田园都景色美丽,并且散发异香,因为有许多各种香花,它也点缀着种植在江河溪流畔的绿村,那里有很多河流。那儿种植果园和园林,有很欢快的宴乐厅事,他们常去休息和逃避心情的烦恼。老爷门,也就是绅士们,常种植大片林木和密临,里面养有野猪,羊,野兔,兔子以及其他各种野兽,用他们的皮制成上佳的皮草。” “有大量的牛,价钱便宜到你可以用8里亚尔钱币买一头很好的,并且半价可买到牛肉;一只整鹿只须2里亚尔:大量的猪,猪肉跟我们西班牙的羊肉一样好和有益健康。再有极多的羊和其他可供食用的动物,这是它们不值钱的原因。养在湖畔河岸的飞禽是那样多,以至该国一个小村子每天要消耗几千只,而最多的是鸭。……它们是按重量出售,阉鸡和鸡也一样,价钱便宜,两磅拔毛的肉,通常值2分,那是一种相当于西班牙夸特的钱币;猪肉两磅植一分,半磅是6马拉瓦德。”          “至于他们有的鱼,无论是水里游的还是带甲壳的各种鱼,令人惊异,不仅在沿海一带,而且在该国遥远的地区。” “除这些之外,它们有丰富的金矿、银矿以及别的金属都卖的相当便宜,1京塔的铜,铁或钢售8里亚尔。金子比欧洲便宜,但银子更贵。”          “他们的一些村子大到只缺一个州的名字。他们的城市大多建在河畔,可通航,城市四角有壕堑,使城市变得十分坚固,不仅城市,连镇子都有高而坚实的石墙围绕,高有一寻,其余的墙都是用砖,但坚实到用锄都很难打碎。一些城市有很宽的城墙,四人和六人可以在上面并排而行,墙有很多堡垒和楼塔,彼此相隔不远,由城垛和宽廊,他们的总督多次取消前,饱览山川和芬芳的田野。他们的城墙和壕堑之间又有很宽的距离,六骑可以同时驰驱,城内在城墙和屋舍之间也有同样的距离,他们可以通行无阻。因为妥善照顾,他们的城墙像是新修的……” “在全国,大道都认真尽力地修筑和保持平坦,城镇的入口很讲究,极其雄伟,有三座或四座门,用铁坚固地包覆。他们的街道铺得很好,宽到15骑可以并行,而且很直,以致它们尽管很长,你仍可望到尽头。两侧是门廊,下面是店铺,摆满各种奇特的商品,也有你指望的所有行业。在街道上彼此相隔一定的距离,筑有很多记漂亮的牌坊;那是用石修筑的。他们的房屋一般有三道门,中间是大门,其余的要小些,但极其协调。” “他们的房屋一般都很漂亮,通常在门外整齐地植树,显得美观,也给街道增辉。房屋内部都白如奶汁,看来都像是光滑的纸,地板用很大和很平的方石铺成,天花板用一种幼嫩的木料制作,结构良好并且涂色,看去象是锦缎,色彩金黄,显得非常好看;每座屋舍都有三个庭院和种满供观赏花草的院子。他们无人不备有鱼塘,尽管它只是小小的。庭院的一方布置得很华丽,象是账房。”          “他们第一是极其清洁,不仅在他们的屋内,也在街上。他们通常在街上设有三四处必需的或公共的休歇处,布置很好,因此忙于公务的人不会把街道弄脏,并且从那里得到供给,类似的法子通行全国所有的道路。有些城市的街道可通航,如同意大利的威尼斯。”          “全国的大道是已知修筑的最好和最佳的,它们十分平坦,哪怕在山上,并且是靠劳力和锄头开出来的,用砖头和石块维护。……有很多大桥,建造奇特,特别是建在又宽又深的河上。在福州城,正对着国王大税收馆的馆宅,有一座塔,根据那些看见的人的肯定,超过了罗马任何建筑,他树立在40个柱子上,每根柱就是一方石头,又大又高。”          “这个国家的男男女女都有很好的体质,匀称而且是漂亮的人,略高;他们大都脸宽,细眼睛,较平的鼻子,胡子稀少,但也有人有大眼睛和大胡子的,脸孔很匀称。” “达官贵人的服装使用不同的颜色的丝绸制成,他们有上等的和极佳的丝绸;普通穷人穿的是另一种粗糙的丝绸和亚麻布、哔叽和棉布,这些都很丰富。”         “他们穿的衣服象我们古代的样式,有长裙和布满折子,胸上有一道边用来系在左侧,袖子又宽又大,在外衣上他们按照各自的需要穿袈裟和长袍,形式象我们穿的,只是袖子更大,皇室血统和被授以官职的人,服装跟其他绅士不一样。”          “他们的妇女穿着很奇特,很像西班牙人的样式,她们戴许多金首饰和宝石,衣服有宽袖,穿的是金银和各种丝绸料子,如前所述,他们有大量的丝绸,质地极佳,而且十分便宜,穷人则穿绒料,未修剪过的绒料和哔叽。他们留得一头好发,仔细勤快的梳理它,象热那亚妇女,用宽丝带把它系在头上,缀满珍珠和宝石。”          “这些中国人中举行宴会和节宴,超过世界上其他的民族,因为他们是富有的而且无忧无虑,也没有天主之光,……他们是自己获得肉体的满足,纵情于游乐,他们由此过着美好的生活,并且很有安排,哪怕他们有一百位客人,他们仍然习惯于让每位就坐并就自己的一张桌子进餐。他们的桌子很精致……在这些酒席和宴会上,一直有女演员,又演又唱,作出很多使客人愉快高兴得漂亮动作,此外还有各种男人表演其他乐器,及翻跟斗的和演戏的,他们完美的和自然的演出他们的喜剧。” “在每个城镇吃饭机会都很多,因为在市场和街道,也在郊区,有许多饭馆,桌椅布置整齐,花不了几个钱,这是由于各种食物都极便宜,如果外地人说他已经吃过了,那市民及城里人就带她上另一类馆子,有各种果脯和奶制品,水果和杏仁糖,极亲善的请他吃一顿,……他们对外国人很有礼。”          “在河上,他们有大量的饭店和商店,还可买到城镇其他奢侈品,如各种丝绸、琥珀以及非必需的珍贵品,供应充分,他们在船上也由种小橘树一级别的果树的花盆,有供消遣的花园,种上花草,并且在宽阔的船上水池,他们养了大量的活鱼,仍每天用网捕更多地鱼作补充。” “中国对鱼的供应是已知任何国家中作的最好的,因为有很多这类的船,也因为海上和河内有很多的渔民,不断用网和渔具捕鱼,而且把无数的活鱼输往沿河五百里格陆地内的池塘,他们有大如上层船舱的竹笼,可以同时养四千只鸭。他们在笼里某处安设了窝,让鸭子每天都去下蛋,他们把蛋取出,如果在夏天,他们把但放在很温暖的的牛粪里或那些鸭粪中,按经验放很多天让蛋孵化,……他们在冬季必须使用人力帮助,给孵蛋的粪加温,使用另一种跟前书一样巧妙的方法,这便是,他们把大量竹子一根根缚在一起,放上粪,再把蛋放在粪上,用粪盖严;做妥后,他们在竹下下面安放稻草,或者其他类似的东西,点上火,但不让火烧起来,只一直保持自然的温度,直到他们认为可以取出为止,……因此他们的鸭子增多到犹如蚂蚁,接着他们把小鸭放进另一个鸭笼,其中养着老鸭,用来翼护小鸭,给小鸭温暖。…… 常常可以养到两万多只鸭子,但化肥很少,法子是这样的。” “他们古代有关航海史树的记载,那里清楚地写道,他们航行到印度群岛,征服了从中国到印度尽头的所有地方,他们很平静的占领那些地方直到他们出自好意制定放弃的法律。因此,在今天,菲律宾群岛和克罗曼的海岸,即纳辛加国道孟加拉海的海岸,仍留下有关他们的重要纪念;那里有一座城镇至今叫做中国人的土地,因为他们兴建了它。在卡利古特国留有类似的遗迹和纪念物,哪儿有很多树木和果子,根据当地人说,那是中国人管治该国时运往的。今天在马六甲、米洛、站坡及其邻近的别国,还有类似的遗迹。”          “现在港口的官员允许商人到邻近的各岛去进行贸易,如去菲律宾,每年都有很多装满大宗货物的船只前往,多次又输进西班牙,他们也旅行到他们为可以获利的其他地区和地方。不过要他们作出一年内返回的保证才给予这种许可。获利的欲望使他们旅行到墨西哥,1585年有三名中国商人来到墨西哥,携有珍异的货物,没有停留便到了西班牙和其他更远的国家。”          “官员和长官也允许外国进入他们的港口买卖,但首先盘问审查,小心不要请求除此目的外的任何许可。然后外国人取得限期的许可证,你时常在一个港口看见两千艘大小船只。”          “他们得知在中国的其他省份,还有制作奇特和优良的炮。这可能是船长阿特列达看到的那种,他在一封致国王肥列普的信中向他报告有关这个国家的秘密,其中说,中国人跟我们一样使用各种武器,他们的炮特别好,我同意这个说法,因为我看过一些架在船上的这种炮,它制造的比我们的好,更加坚实。”          “他们为打仗制造大而坚实的船,有高船楼,分设在船首和船尾,很像来自列潘特的船,和葡萄牙人驶入东印度的船,他们的船很多,以致一个将官,可以在四天里召集一支六百多人的军队。……他们有很多其他种类的船,有些有绘画和涂金的廊子和窗户,……他们用来修理船只的沥青在该国十分丰富,用他们的话叫做漆,是由石灰,鱼油,以及他们称为油麻的膏制成;它很坚固,防蛀,因此他们的船比我们的船耐用两倍。……他们船内的泵和我们的大不相同,要好得多,它是有很多片组成,有一个抽水的轮子,按在船内侧,他们用它很轻易地把船内的水抽干,因为只需要一个人转动轮子,一刻钟内可以抽干一艘大船,哪怕裂缝很大。” “他们还有一件非常好的,使得我们都对他们这些异教徒惊叹的事,那就是在他们的一切城市中都有医院, 老是客满:我们从来没有见过有人行乞.我们因此问他们原因何在,回答说,每个城市里都有一个大地区,其中有很多给穷人、瞎子、瘸子、老人、无力谋生的人居住的房屋,这些人就居住在所说的房屋里,在他们活着的时候,始终有充分的大米供应。……他可以在上述的大馆舍中住到死去,此外他们在这些地方养得有猪和鸡,因此穷人无须行乞而活下来。神父及其同伴在中左所呆了两天,按照兴泉道的命令,他们在那里受到盛待和邀请,……,他们离城时,有大批士兵护送,既有执火枪的也有执长矛的的,前面有喇叭、鼓和号角的喧闹,……他们所经河流,无论这边那边,都坐落有极漂亮和清新的村落。我们的人对其中一些十分满意,问他们叫什么名字,船员回答我们说,那是些不值得取名字的村子。……他们进入一个大海湾,停泊有一百五十多艘战船,其将官,正是我们提到的护送修士及其他人的这位队长,舰队发现他们就开始向他们致敬,既鸣大炮,也放火枪和作其他种类的表示。”          “西班牙人被沿着这条街送到他们的住所,他们肯定说街有半列格长。他们经过的街道都摆满摊铺,有各种奇特的货物,以及吃的东西,如各种鲜鱼和咸鱼,各种大量的鸡禽和肉食,水果和青菜,数量之多足以供应塞韦尔城。街上人群十分壅塞,以致尽管有很多吏员和士兵给他们开道,他们仍十分困难才得到通过。这样他们给送到馆宅,它十分大,用石头和砖精美构造,有很多厅、室、及卧室,……该城的将官级官员,他们称作知县,捎来消息说,欢迎他们到来,并送上一份礼物,都是大量的阉鸡,鸡,鸭、鹅、四五种肉、鲜鱼、酒、各种水果、数量多到足够两百人吃,他们要把这些放到少冷的空气里,因为当时气候很热。”          “离别后他们去看一出考进的城墙,建在水上的游乐场,有美观的走廊和石头筑的供宴会用的露天厅室,其中有很多色彩精美的桌子,四周是养鱼的水槽,和水槽相连的是精美的雪花石膏板,都是同一石料,其中最短的有八棁长,周围有潺潺流水,当举行宴会的时候发出悦耳的声音,附近则是很多植满花木的园林,离该地不远他们看见一座石结构的桥,石头修整而且很大,他们量了几块是22和20口尺长,5口尺宽,他们看来这简直不能用人力把他们放在那儿。当他们前往泉州和福州的途中,他们确实看见这样大的石块,乃至更大的,给放在其他很多桥上。”        “从同安镇到泉州,有13列格,路途平潭市的旅行愉快,路上他们没有看见一片未开耕和占据的土地,他们得知全国土地莫不如此。它满是人,城镇一个接着一个,你几乎不能认为那是很多城镇,而只是一个,因为一镇距离另一镇仅仅不过四分之一列格;而且他们被告知全国所有省份,人口都是这样。他们耕种的土地都得到灌溉,因此获得丰收,全年都在耕耘,而我们西班牙人所到之处,都看见他们种植稻米,……他们用驯服的母牛水牛公牛耕种土地,……。 ” “美丽的园林荫蔽着大道,把它装点一番,园林种植整齐,其间有出卖各种水果的点,供过路旅客享用,旅客不绝于途,有的步行,有的骑马,另一些乘小轿。大道旁的泉水清彻晶莹,同一天当他们已经走了一半的路程,他们老远看见一对士兵整齐的迎面而来,起初这使得他们惊讶和害怕,直到来人走近,他们被告知,这是泉州长官兴泉道的卫队长,奉他之命率400执矛子和火枪并且全副披挂的士兵来迎接他们。” “这条大道上不断有驮马往来,载负商货以及其他东西,但大多数却是骡子。大路很宽,20人并排骑行,谁也不妨碍谁,而且铺以大石头,据说其他省的大道情况也相同,……看来这是真的,因为我们西班牙人在该国越过崇山峻岭,他们发现道路也如前面所告诉你那样平坦。”        “7月 11日,夜晚前四个时辰,我们的西班牙人到达泉州城。此城在该国是一般水平,可能有7万户。它有大宗贸易,供应各种商品,因为它距海仅2列格,有一条大河流经它,各种商货经水路运输,有一座据称全世界最美之桥横跨该河,……桥长800步,用22口尺长,五口尺宽的石头构造,这是一件大大令人惊羡的工程。……靠近上述的桥,河里停泊着1000多艘各式各样的船,舟艇那样多,河面为之覆盖,每条船上都满是人。” “所有街道两侧都有棚,下面是商店,摆满丰富的商品,很有价值也很奇特,他们在一处到另一处相等的距离上建筑有很多的牌坊,给街道增添装饰,而且全国每条大街上都有,下面是很好的市场,可在那里购买你想吃的东西,如鱼和肉、水果、蔬菜、糖果、蜜栈,样样都十分便宜,几乎花不了什么钱。” “他们的食物很好,十分丰盛,他们吃很多的猪肉,跟西班牙的羊肉一样好,一样有营养。我们看见的水果,有的象我们在西班牙所产,另一些我们则未见过,但极香甜味美。……经过的街道满是人,如有一粒麦子掉落,它很难落到地上。” “他们沿这条街而行,觉得它比他们入城的那条街更漂亮,有更美的房屋和牌坊,两旁的商店也比别的街装饰华丽,那样的繁荣,他们因此看见大量的人群,惊奇到象是失魂的人,认为那不过是一个梦境。总之,他们在那条街上走了一阵子,愉快的看见从未见过的新鲜事物,然后他们进入一个很多士兵列队的大场所,士兵执火枪和矛子,及其他武器做准备,穿丝绸制服,旗帜招展。”        “ 当兴泉道知道西班牙人愿意行习惯的礼节,……他马上命令他们进入他所在的厅,无论就它的广大还是其中的富丽都值得一观,……西班牙人离开原先所在的厅,进到另一个跟前一个一般大的厅,那里有很多手执武器的士兵,排列整齐而且服装华丽,接近他们的是很多吏员和校尉。”          “有不同的旌旗或徽号,都穿金织或金饰的长丝袍。……,进入一个连接长官所在房间的走廊,在那里听见各种乐器的演奏声,持续的时间相当久,旋律动听到他们觉得前所未闻,这使得他们十分赞叹的看到异教徒的伟大光辉。……,兴泉道就在附近华丽蓬盖下的一把漂亮的椅子上, 排场之盛犹如皇帝本人。他亲善友好的表示接待他们,通过他的翻译向他们说欢迎他们。……这个长官是个十分善良的人,标致,相貌愉快,不同于他们在该国看见的其他人。”          “下一天,即七月11日的礼拜天,该城的许多贵人去对西班牙人进行拜访,根据他们的习惯有许多礼仪合赞助的话,……这种访问花去他们一整天。他们惊奇的看见那些贵人的良好风度,教养和高尚举止,还有他们在询问他们想知道的事情,以及他们答复我们问题时候的认真。”          “第二天兴泉道送去一道命令说他希望两名神父留在寓所休息,但要两名军人伯多录.萨米尔安托和米古额.德.罗阿卡去跟他谈话,而且要携去他们的翻译,因为他那里有个中国翻译,懂菲律宾语,但糟到不能用他的翻译谈任何重要的事情.……他要他们向他报告报告海盗林风到群岛的整个情况,西班牙人如何对付他,尽管他已经得到队长王望高和先生对所有事情的报道,他仍怀疑他们告诉他的不是真情,他的怀疑是有根据的。”          “不过当他知道林风及没有死也没有被俘,仅仅被围困,他向他们提出说,如果他们愿意再返回班斯兰攻打他,他愿意供给他们五百艘战船以及陆海惯战的人,如他们还要求,可以供给更多。…… ”        “在第一张桌子上给每位客人准备了用金银线编成的小篮,盛满用糖制成的食品,如杏仁糖和状如城堡、水壶、罐、盘、狗、牛、象以及其他奇特形状的食品,全都涂金;此外还有很多盘肉食,如鸡,鹅,鸭、腊肉、牛肉片,及其他种类摆满桌子的肉食,除开他们就食的摆满烧煮食品,丰盛到有时超过五十盘。他们有各种酒,……质量很好,……,宴会持续了八个钟头,因为它安排之好可以宴请世上的任何侯王。”          “他们同时携带的仆人和奴仆,在附近一个厅里就餐,丰盛一如其主人的。”        (离开泉州,到达福州城。)          “在整个七天中,一直到他们到达福州城,都没有为此或为供应他们的其他需要物收取费用或金钱,在他们之前一直有长官颁发的一份证件,写在一块大板上,说明他们是谁,来自何处,并且命令充分供应他们所有需用物品,由皇室支付。” “在这个城市里他们寄宿在馆舍,它是大而漂亮的筑,给他们准备午餐和晚餐,十分丰富。”          “在他们离开这个城市,进向福州时,他们从一座石桥过一条大河,桥是他们所看见过最漂亮和最大的,它的雄伟引起惊叹,所以他们停下来从一头到另一头量它,可把它列入该国的奇迹中,他们还做了记录,他们发现它是1300步长,用以建造的最小石头有7步,很多是22步长和8步宽,他们认为人力不可能运往那里,因为他们看见四周老远都是平原而无山,由此他们断定石头是从远方运来的。他们过了那座桥,余下那天直到夜晚他们经过一条宽平的道路,两边有很多饭馆,田地里种有稻米、小麦以及其他谷物;人之多一如大城镇的街道。” “他们在福州城郊区走了半个多列格,遇到总督派来的一名信使,……第二天一大早,总督派许多人到他们的寓所,为他们准备了两顶华丽的轿子供神父乘坐。……尽管他们行进的很快,仍然用了足足一个半钟头他们才到达城门,觉得在郊区走了两个列格,;郊区人口众多,有漂亮的屋舍,以及许多摆满货物的商店,若不是有人告诉他们,他们会认为那不是郊区而是城镇本身。”          “在他们到达城门前,三次从大而美观的桥经过一条大河,河水深到可通大船,……。这座城市在全国是最富足和供应最好的;它是全省的首府,非常富庶肥沃,下属很多村镇,离海仅8列格,……。……他们不停的前行,穿过一条直通总督府邸的宽大街道,从城往前,一个接一个在街道两边布满兵士以及将官和吏员,每个都手执武器,如矛、火绳枪,刀和盾,都穿一色丝制服。…… ”          “他们没有时间去数那些士兵,但他们看见从城门到总督府的两边,有相当远,都是兵士,穿着华丽而且一个颜色。房屋和士兵之间,在窗口和街道上的人是那样多,看起来象是世界末日,全世界的人都在那条街上集中。” “从士兵中走出一位贵人,据他们得知他是总督的卫队长,他威凛严肃地走向我们的人所在之处 。”            “ 它(指福州城)仍然是该省最大和人口最多的城市(尽管在别的省有比它大的多的),而据说皇帝及其朝廷驻跸的城,有30万户,不过国内还有另一个更大的城,叫做南京。葡人曾予以大量报道,但肯定有关此城的雄伟报道甚多。我本人根据到过广东城的权威人士,耶酥会士所听闻和确定那是真实的,这些人应该是可信赖的。”          “这福州城有宽大和坚固的石头城墙,五寻高四寻宽,我们的人多次加以测量,因为他们的寓所有道门对着城墙而开。………”          (总督在他自己的府里一连两天宴请我们的人…… )          “在这第二次宴会上,和头天一样,他们有很多音乐,以及演出很多喜剧,还有很多有趣可笑的滑稽表演,也有一个翻筋斗的,……。戏剧演出前,我们的人通过翻译得知它的内容,……,其内容是:在古代,中国有很多伟大英武的人,但其中特别有三兄弟,其伟大英勇超过其他各代的人,他们中有一个是白人,另一个是红色或深色,而第三个是黑的,红人更机智,更有胆力,尽力要立他的白人兄长为王,这意见得到别人的支持,然后他们一起从当时的统治者那里夺取了帝国,那位统治者叫刘备(Laupicono),一个无能和邪恶的人。这戏演的很精彩,服饰适合那些人物 。”          “我们的军人因他们不得带物入内,觉得这是奇耻大辱,因此回到他们的寓所,把情况告诉神父,神父也因此不悦。但我们的人仍然决定忍耐一点,求上帝指示他们该怎么样为神服务 。”          “下一天,总督派人去访问我们的人,向他们要一把剑,一支火绳枪和一个火药桶:因为他要据此制造。我们的人把这些送去,后来得知他们仿制了,尽管不那么完全相同。”          “过了些时候,我们的人发现在该城已经呆了一个长时间而且象要呆更久,就想法子消磨时光,并到城头去各自买些想要的东西,他们看到东西极为丰富,价钱便宜到几乎没有花什么钱就买到东西。”          “他们买了很多谈各种事情的中国书,携带回群岛(并让人翻译)。”          “第二天他们去观看城门,以及那些看来就他们所能知晓的事,那是很多的。他们看见的东西中有一座豪华的偶像寺庙,在主殿内他们看到了111尊偶像,另外在其他个别殿里还有数目更多的,……,有肆条手臂,有的陆条手臂,有的八条,还有的是极畸形的妖怪,在这些面前人们点上灯和许多香及香料。……”          “不过当总督知道我们的人去观看城门和庙宇(提供他消息的人怀疑我们这样做有险恶用心),他马上命令,如果没有他的许可,禁止我们的人离开住所,……还禁止任何人拿东西卖给我们的人,……但不管怎么样,我们的人每天得到供给个人用的必须物品,丰富到总有留下的,不缺什么。”          “那天后他命令说允许我们的人有时出外走走,并且应该让我们的人观看一些有趣的和友好的事情。因此我们的人当中有一个一个给带去观看操练人马,……”          “大约有2万手持长矛和火枪的士兵集合在一起,他们动作很熟练,鼓声或号角声一响就马上排成战阵,再一响列成方阵,再一响,火枪手从阵里出来,武勇和有序地放枪,顷刻间再返回原地站立;这操练完,长矛手前进并整齐一致地进行袭击,以至西班牙人认为他们超过了全世界采用的战阵;而如果他们的士气和斗志也跟他们的武艺和人数一样,即他们征服全世界的疆域将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他们的这种操练进行了4个钟头,西班牙得知同天同一时刻全国都在进行操演,尽管并无敌人的消息。”          “兴泉道把决定告诉西班牙人后25天,巡访使到达,全城都去欢迎他,他进程时仪仗之盛,若不知道他是谁,定会相信他是皇帝。” 如果您的阅读器看不到视频,请移步原文链接: http://ta.md/662/ 人人都是艺术家 Copyright © 2010 – 2012 分享国内外精彩网事。 更多精彩欢迎您订阅 http://feeds.feedburner.com/tamd ,欢迎网友 投稿 推荐文章。 广告一则: .me 域名全国最低价,首年仅需40元,续费130元促销中! )

阅读更多

辛子陵5月25日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讲演(续)

老百姓想行使“主人”的权力,数不清的清规戒律罩着他,最近又有了“维稳办”,叫他张不开口,拿不起笔,迈不动步。 民主是什么?在美国就是人民高于一切,享有充分的结社、集会和游行示威表达民意的自由,监督政府和执政党,谁上谁下由人民投票决定;民主党 …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