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独立

许知远 | 台湾两则

“你从来哪里来,国语这么标准?” 唱片店老板是个中年男子,眼睛特别大,态度温和,问话的语气里半好奇、半客套。 我在找江惠的唱片,特别想听她唱的《望春风》,这情感粘稠的台语歌,为我理解台湾提供了另一个角度。 夏日午后的基隆港破败、沉闷,我漫无目的地闲荡。我走过海滨情人大道,它的名字令街道更显得暗淡、油腻,商铺大多关了门,而招牌像是经年未经洗刷。在一个半山的国小的操场上,蒋介石黑漆漆的半身像孤独、落寞地矗立着。在海港那一边,是白色、高大的女神像,像是观音、又像是妈祖。 海港的另一侧更繁华些。我寻找那些老建筑,在一座“鬼屋”前徘徊,还和一个鱼店老板聊天。他说自己的爷爷就是死在门前的水沟里,那是一九四七年的二月二十七日。他说自己在大陆做了十年生意,钱越来越不好赚,又回来卖鱼,大陆人学得真快,他们这些“台干”竞争不过了。他还说,中国的强大真是不可阻挡,搞不好,连美国也比上。 被过滤广告 面对这么一个中国,台湾人该怎么办?六十六年前,国民党军队正是在这里登陆。日本战败了,分割了五十年的台湾又回归了中国。台湾人兴高采烈涌到基隆港,他们却发现,来接收他们的中国军队是如此不堪。他们太邋遢了,与其说像军队,不如说更像苦力,他们推挤着下船,甚至连枪都没配,面对整齐排列在两边、向他们敬礼的日本军队,他们迟疑着不敢面对。紧接着,他们被基隆的现代化设施震惊,呆呆地看着百货大楼的上上下下的电梯。这些士兵们不过是农村子弟,抓壮丁当了兵,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在日本统治下的台湾,反而体验到更多经济成长、社会发展的好处。对于当时的台湾人来说,这真是震惊与失落的一刻。 如今,大陆人又来了。我到基隆时,台湾也刚刚对大陆开放自由行,大陆游客的新闻充斥在台湾的媒体的每一个角落。他们去夜市、做体检、买房产,花两千四百万买钻石,十人分吃一碗牛肉面,似乎多么微不足道的细节都足以令台湾人感兴趣。 你可以感受到其中的兴奋与焦虑。大陆不再贫穷,富有得令人生羡,意味着无穷的机会。从凤梨酥到民宿,从高铁到房地产,似乎都在期盼着自由行的大陆游客。但同时,台湾人的目光里又流露着深深的不屑,大陆人富有却仍野蛮,带着暴发户的粗鄙,他们猎奇式地观看陆游客的一举一动,似乎惟有如此,才能减缓他们对于一个更强大中国的焦虑。 让我们回到唱片店吧。 “你猜呢?”我反问老板。 “从新加坡来吧?”,他半肯定的说。 这是个出人意料的答案。我原以为,他可以轻易地猜出我来自北京。只是误会,还是它蕴涵着别的东西。这是一种变相的恭维吗?他在强调,我更有礼貌,举止更得体,不像吵闹的、集体行动的大陆游客吗?这真是荒诞的一刻,曾经是中华帝国边缘的香港、台湾、新加坡,倒结成了某种同盟。它们或许越来越依赖与焦虑于中国的崛起,却通过认定自己更 “文明”,来获得某种优越感与认同感。而此刻的中国人,也的确给予他们这种优越感,中国富强了,但它内在的困境——文化、教育上彻底破产——都表现在出外的游客身上。 但“文明”与“野蛮”的分界从来并不分明,它也常常迅速转变。当台湾人猎奇式地打量大陆游客时,是否忘记了,三十年前,他们也曾吵吵闹闹地奔向巴黎、伦敦,而更往前二十年,普遍被认定高度教养的日本人,不也享有“日本游客”的可怜信誉吗?猎奇式地观察别人,经常会陷入褊狭的世界观,放弃了理解他人的能力,从而也丢失了理解自己的能力。 离开唱片行,我们钻进了夏朵咖啡馆,它突兀地出现在连片的衣服摊位中间。咖啡馆墙壁上的油画是打着领结的男人与晚礼服的女人,它要重现十九世纪的欧洲生活。在咖啡店里,你闻得到那股味道,必定在某个时刻(或许是二十年前),全城的时髦、试图标榜个性的年轻人都在这里消磨时光,他们要躲避日常的无聊,想要生活在别处,生活在世界的中心,而巴黎、罗马是他们渴望的“文明中心”,他们这些台湾青年人,生活在“文明的边缘”。 也在这咖啡店里,我向同行的台湾青年读起北岛、食指的诗歌,它们都写于六、七十年代,中国最为黑暗、压抑、野蛮的时刻。出乎意料的是,他们被这些年长得多、经历也截然不同的大陆诗人深深打动了。北岛、食指对于自由、希望、独立、爱情的渴望,不也正是他们的渴望吗? 二 被过滤广告 前往屏东的路上,我断断续续地读《原乡人》,作家钟理和的传记。一本薄薄的小书,封面是一张忧郁面孔的素描,出版于民国六十九年,印刷与装帧都带着那个时代的朴素与抒情。 书是从台北小巷的一家旧书店买来的。书店里满是泛黄的纸页与霉味,老板娘却性感妩媚,嘴角挂着撩人的笑容,像是从费里尼童年记忆中的意大利小镇里走到泰顺街。 钟理和出生在日本占领期的台湾,一心要成为一名中国作家。他是个富裕家族的少爷,爱上的却是风俗禁止结婚的同姓恋人。他带着她逃离台湾,来到北风与白雪的东北,移居到故都北平。他做司机、开煤炭店,学习做一个父亲,最重要的是,他要掌握那些汉字,把它们排列在一起,表达出一个“白薯人”的感受,他苦闷、感到被遗弃,却总是不知如何表达。曾经,中国是他的“原乡”,代表着自由与归属,在这里,没人用异样的眼光打量他的婚姻,他不用再受日本人的屈辱。但一切并非如此。 “白薯站在地球的一边!见证历史像游牧民族,在辽阔的大草原上彷徨着。祖国——但一阵西伯利亚风吹来,什么都不见了,都没有了。”他在《白薯的悲哀》中写道。那是抗战胜利之时,狂喜迷漫在整个中国。他却发现,住在北平的台湾人是这喜悦的局外人。五十年前,形状像白薯的台湾被割让给日本。日本人的侵略,激励着很多台湾人,正是这种反抗让祖国变得如此美好,它像是另一个乌托邦。如今,祖国的怀抱,却让他感到幻灭。在北平人眼中,台湾就如朝鲜,有着鲜明的日本色彩,或许它们不激起直接的仇恨,却也是轻蔑、排斥的对象。“然而我们能够说什么呢?祖国——它是那么伟大的。它不但包括一切善,并且它也包括一切恶。”他这样感慨。 他又回到了故乡。在山脚下,他饱受贫困、病痛与失败的折磨,继续写作,死在了书桌前。在某种意义上,他仍是个局外人。在山间与乡村,没人分享他的文学理想、倾听他的苦闷,而在战后的台湾,随着大批大陆流亡文化人的涌来,他这样的台籍作家仍是局外人,他们的中文怎能与这些真正的“原乡人”相比。他能仰仗的唯有坚持,血液与泪水成为了墨水,生命本身则成了燃料。 我没读到他的代表作《笠山农场》,倘若不是这本偶然的小书,恐怕都不知道他的存在。我熟悉的台湾文学是五四传统的延续,是蛰居在岛屿上的大陆人对于故土的乡愁。而至于钟理和,还有比他更富才华的赖和、吴浊流等人,却像是掉进了时代缝隙的一代人。他们的奋斗是那么的孤立无援,被吞噬进更宏大(或许也更空洞)的历史叙述中。这种挣扎不仅是政治上的——他们夹在日本人与国民党之间,更是思想、审美与日常生活的,他们该怎样艰难地在日语、汉语、台语间转化。他们曾那么渴望说出一句标准的“北京话”,但“北京话”旋及又变成了外来压迫的新象征。 屏东的一个小村里,我听了一场原住民的演唱会。这是十多年来台湾的新潮流,每个群体都在宣称自己的独特性。威权政治结束后,所有被压抑的情感都爆发出来。“中国认同”也被视作国民党统治的象征,理应被抛弃。新的“台湾认同”正迅速的形成,对于新一代人来说,“原乡”再不是中国大陆,而是自己的土地、自己的传统,是这排湾族、泰雅族,是几百年来“过唐山”的闽南人、客家人共同造就的土地与传统。 钟理和的身后命运则有了戏剧性的转变。距离他逝世超过五十年,他变成了台湾独立精神的某种象征。后来者略去了他对于中国的乡愁,而把他竖立为本乡本土的热爱者。 我去了他的家乡美浓,除去尝尝久负盛名的板条,我更想看看以他命名的文学博物馆。但这一天,博物馆闭馆,在一家餐厅里,我听到钟铁民刚刚去世的消息。七十岁的铁民,正是出生在冰天雪地的东北,是钟理和投奔“原乡”后的第一个重要收获。逝世前,钟铁民像他的父亲一样,在中学教书,业余写作,也饱受疾病困扰。但他们的方向又不同,父亲曾吃力地教授台湾学生北京话,儿子致力于恢复客家文化。 被过滤广告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阅读更多

BBC | 英国报摘:经济危机使执政党失去女选民

伦敦街头也出现了因经济危机引发的抗议示威 《泰晤士报》星期一(10月17日)在头版报道说,英国执政的保守党所做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比男性选民更多的女性选民认为经济正在朝着不正确的方向发展,并且对自己子女的未来感到担忧。 调查结果还显示,许多妇女对保守党和自由民主党联合政府感到怀疑,并且正在疏远保守党。 英国政府的一些顾问对首相卡梅伦发出警告说,他赢得2015年大选的唯一希望在于像美国总统克林顿1990代中期那样去争取女性选民。 报道援引保守党内部消息来源的话说,男性和女性选民都认为需要解决目前国家陷入的债务危机,但是女性选民更关心削减赤字背后的“动机”和可能产生的“后果”。 一位保守党人士说,卡梅伦上台时被认为是一个新型的保守党人,更现代,更有活力。但是,他现在面临着丢失这一形象的危险。 欧洲电价将持续上涨 《金融时报》星期一引述一份泄漏的欧盟报告的内容说,欧盟企业和个人将至少面临20年的电价持续增长。 这份报告还说,风力发电将大幅增加,这会把电价推向更高。 这份主要讨论欧洲如何实现使用清洁能源目标的报告说,到2050年,风力发电将成为欧洲最大的电力来源,可能达到49%,远高于目前的5%。 这份报告预测了欧洲未来使用能源结构的五种情况,并且指出在任何一种情况下都会出现电价的强劲上涨,并将会持续到2020年至2030年。 中国“不干预”政策受到挑战 《泰晤士报》星期一刊登记者刘易斯发自北京的报道说,中国目前在非洲的活动将导致其改变目前奉行的不对外干预的政策。 军事分析人士预测,中国在非洲日益扩大的活动正与自己“不干预”的对外政策相互抵触,会最终导致北京的军事力量进入非洲。 报道说,中国和非洲之间的贸易额过去10年增长了10倍,达到去年的800亿美元。保守的估计认为,目前在非洲的中国人有100万。自2006年以来,中国的银行为非洲提供的贷款比世界银行还多。 到目前为止,中国一直奉行不军事结盟,不在外驻军和不干涉别国政治事务的政策。这项政策让中国有别于西方国家,但是现实的情况促使中国反思。 报道引述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中国与非洲关系问题专家奥尔登的话说,“人们说中国正在改变非洲,实际上是非洲正在改变中国。”他认为,中国现在必须面对在非洲遇到的复杂现实。 刘易斯的报道还提及过去一段时间中国军事力量的迅速发展,其中包括试飞J20隐形战机和试航第一艘航母“瓦良格号”的行动。 报道援引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国际安全问题专家梅德卡尔夫的话说,中国海军目前仍然主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阻止台湾独立上,但是正在增加新的视野,包括保护油轮航行、远程威慑、远距离救援本国公民和财产等等。 梅德卡尔夫特别提到了2008年中国参与亚丁湾反海盗行动的决定,并且指出这是一项国际行动,而且有明确的任务目标。 但是他说,中国未来会利用这样的机会,一点一点地扩展自己的军事存在。 梅德卡尔夫还说,也不排除中国以其他形式加强武力参与的可能,例如,中国的私营镖局可能进入非洲,保护中国矿业公司的利益。

阅读更多

联合早报 | 胡慈贯:从李光耀对两岸关系的谈话说起

胡慈贯:从李光耀对两岸关系的谈话说起 (2011-10-12) 早报导读 [中国早点] 中小企业可成蚂蚁雄师 [辛亥革命百年] 日本回顾与孙中山缘分 [名家专评] 郑永年:中美关系和亚洲安全困境 [新国会开幕] 陈总统:须将新媒体变得有建设性 ● 胡慈贯   本月7日,新加坡前内阁资政李光耀在第十一届世界华商大会闭幕晚宴上,谈到台湾内政及两岸关系时表示,他对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的参选感到不解;虽然没人能够提出时间表,但两岸统一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武力解决并不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举世没有国家会支持台湾独立,即或因为台独发生战争,美国介入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李资政的见解向来精辟,台湾媒体大幅转载。 宋楚瑜参选已势成骑虎   首先,关于宋楚瑜参选一事,不要说李资政不解,所有关心台湾内政的学者、专家、国际人士、中国大陆都对此同样不解,甚或不以为然,好像全天下只有宋楚瑜一个人知道自己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膏药。如今宋楚瑜已经骑虎难下,要再分析他参选的动机、舍我其谁的抱负、是否有可能在最后关头悬崖勒马,恐怕都已为时晚矣。目前即或他想退选,大概抬轿的人也不会允许了。   李资政又谓,宋楚瑜参选所夺去马英九的选票将远比抢去蔡英文的选票为多,在台湾这几乎也已经是全民共识,但就是宋楚瑜本人及其支持者还要硬扯胡诌,居然还能口口声声说是对国民党仍有情感,不愿蓝营分裂或让绿营得利。且不拿亲痛仇快或历史罪人这些大帽子来压人,如果马英九因为宋楚瑜的参选而告落选,届时宋将不知如何在台湾及两岸之间自处,或许只有到美国当寓公一条路了? 台湾应为两岸统一争取谈判空间   再谈到两岸关系,李资政的观点或许有人并不完全同意,但若由国际格局、地缘政治的高度出发,李资政的谈话当然有其一定程度的警示作用,台湾再不振作,不合理的统一恐怕将难避免。对主张国家统一、民族富强的人来说,统一其实不是问题,但为了中国、为了台湾,两岸统一的条件、方式与时间则不是没有讨论、斟酌的空间。   谈到这里,我们就拿近期的两岸关系发展来加以讨论。先说10月10日辛亥百年,大陆高调举办纪念活动,但也有其现实的难处。北京既要肯定孙中山的革命,又要回避中华民国持续存在的问题,所以只好多讲孙先生追求国家统一、民族富强的要义。10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国家应该和平统一,实在是良有以也。而台北自是理所当然地庆祝建国一百周年。   相对于北京当局的政策已定,台北方面则是困于统独争议,马英九政府采取“不独、不统、不武”政策,虽然并未排除独立的选项,但国民党在表面上追求国家统一的初衷至少并未改变;民进党方面则是在朝三暮四与朝四暮三之间游移,企图追求短期的最大政治利益。10月8日,国庆前夕,民进党主席及总统参选人蔡英文突然表示,台湾就是中华民国,否定了她自己过去所谓中华民国是个外来政权、流亡政府的说法。 民进党与时俱进或是在骗选票?

阅读更多

BBC | 访谈:海峡两岸辛亥纪念各有侧重

胡锦涛纪念辛亥百年讲话时强调统一和民族复兴 海峡两岸纪念辛亥百年各有侧重。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强调民族统一和复兴,台湾总统马英九强调民主和中华民国正统。 大陆和台湾在在纪念辛亥百年当中的不同侧重之一是对政治法统延续性问题,中共认为1949年后的新中国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精神,能够更好地实现国家富强的百年梦想。 香港社会学者丁学良认为,国民党政权过去在大陆的政绩好坏参半。国民党去台湾后,历经台湾本土势力发展壮大,仍然能够维持中华民国国体和法统,难度很大。 李登辉掌权后期以及后来陈水扁上台,国民党和马英九的维持可以说左右为难,上下受压。 访谈:海峡两岸纪念辛亥百年 海峡两岸纪念辛亥百年各有侧重。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强调民族统一和复兴,马英九强调民主和中华民国正统。 收听 mp3 没有安装Flash播放器 下载Flash 用视窗媒体播放器播放 丁学良认为,中国大陆对台湾具有国家规模和人口优势。在1949后,中共取得了很多成就,也付出过巨大代价。 民权和民主 他认为,辛亥革命遗产除了救国和强国,还有民权的内容,即人民当家作主。民主是实现族权和国权的基础。 在宪政和民权建设方面,中共政权受到很多批评。丁学良说,更激进的批评说中共在1949年以后,特别是毛泽东,抛弃和背叛了辛亥革命。 但更客观地说,大陆在法制,民权,自由方面的建设比不上台湾。丁学良认为,此中差别虽然不能完全归咎于大陆一、两个领导人,但中共领导层在执政中不能有意贬低民权,不能违背21世纪的政治潮流。 两岸大张旗鼓地庆祝辛亥百年和中华民国百年是否为两岸寻找共同立场提供了契机?丁学良认为,两岸以前确有机会缩小政治分歧,那就是在蒋经国执政后期。 在蒋经国时期台湾当局同中共曾有过接触,但没有找到共识框架。等到李登辉和陈水扁上台后,中共看到台湾本土势力发展壮大后来有所醒悟。如果中共不能同国民党内部有中华情结的势力达成共识,和台湾独立势力更没无可能达成共识。 政治包容 台湾总体马英九认为台湾维持了中华民国的正统 丁学良认为,中国当局面对台湾本土局势变化,对台湾政策基本上仍然注重经贸,还没有上升到政治理念上的包容。因此他认为,两岸关系仍然可能受到领导人更替的影响,有可能出现剧烈变动。 最近中国国庆中共党报社论通篇回避毛泽东,只说孙中山,强调中国国家的延续性,似乎体现了中共的某种反思和调整。但丁学良认为,这种反思主要是着眼于内部社会稳定,而不是从两岸关系角度出发。 丁学良认为,中共党内有起码清醒程度的领导人必须要做的事情就是反思毛泽东,认同世界政治发展的主流,不能逆潮流而动。他说别说对台湾,即使对只有几百万人口的香港,尽管香港享受了来自大陆巨大的经贸利益,但仍不能阻止香港对外部世界的认同,即要融入世界文明的整体。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