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论

雾谷飞鸿 | 美国总统大选辩论的“精彩”时刻

还有10天左右今年总统大选辩论就要开锣。虽然在辩论会前,通过预选和初选,以及各党派的代表大会,候选人的立场观点已经基本上暴露在全国民众的面前,但是辩论会上,候选人要直接面对选民尖锐的提问,还要当场应付对手的挑战。谈话机智得当,有可能成为经典语录。临场失误,会成为坊间取笑的谈资。如果在众目睽睽之下出现严重差错,那些举棋不定的选民就可能把票投给对手,减少自己获胜的机会。下面就让我们来检视一下历史上大选辩论的“精彩”时刻。 1992年10月15日时任总统老布什、阿肯色州州长克林顿与改革党候选人佩罗在辩论会上 1960年之前,当代美国还只有预初选有过候选人辩论。大选时安排总统候选人辩论,1960年是第一次,而且后来又中断了十多年,直到1976年才恢复举行。1960年的那次辩论,是在现任副总统尼克松和参议员肯尼迪之间进行的,那时候电视在美国刚刚开始普及,还有不少家庭只有收音机,所以辩论会既有电视实况,也有实时广播。第一次辩论会之前,尼克松得了感冒,还没有完全恢复,辩论会上显得脸色苍白,而且虚汗不断,但是发挥的还算可以。相比之下,肯尼迪刚刚结束在加州的竞选活动,看上去皮肤黝黑,精力充沛。结果民调显示收听广播的多数人认为尼克松在辩论中占了上风,而电视观众则倾向于看好肯尼迪。 当时正值冷战高峰,肯尼迪抓住民众的心理,在辩论一开始,就引用了100年前林肯竞选辩论时的经典话语,林肯说那个时候美国面临的是国家有可能变成“一半奴隶或者一半自由”(half-slave or half-free),而今天面临的问题,则是有可能出现一个 “一半奴隶或者一半自由”的世界。肯尼迪利用先辈的经典,打造了自己的经典,赢得不少人心,为胜选奠定了基础。 1976年10月,福特为争取连任与卡特辩论。主持人针对福特提问,指出前一年签订的国际安全与欧洲合作的“赫尔辛基协议”等于承认苏联对东欧的主宰地位。福特在答辩时,阐述了他的对苏政策给美国和国际安全带来的好处,指出该协议前所未有地规定,华约和北约的军事调动都必须事先让对方知情,而且连梵蒂冈都签署了协议。福特的本意是这个协议削弱了苏联对东欧国家的铁腕控制,但是他所说的却是“不存在苏联对东欧的主宰”(there is no Soviet domination of Eastern Europe),引起舆论一片哗然。 1980年前加州州长里根出马竞选总统。他在共和党党内初选时,因为主持人试图阻止他在辩论会开场时讲话,引起里根的愤怒,套用了一部老片子(1948年的《国情咨文》)主角的话,说“这个麦克风是我付的钱”(I am paying for this microphone),展现了他的强势作风。媒体评论认为这是里根“击出的本垒打”,里根自己也说,这一插曲不但为他赢了那场辩论,而且帮他赢得了党内提名。 后来在与现任总统卡特的辩论会上,里根在谈到通货膨胀问题时说:“人民生活得太好不会给我们带来通货膨胀,我们有通货膨胀是因为政府的日子过得太好了。”(We don’t have inflation because the people are living too well. We have inflation because the Government is living too well)在当时的情况下,里根的这一说法既通俗地诠释了美国保守派的经济政策,又讨好多数选民,不像今天的某些言论,明显地得罪相当多的自由派人士,充分显示了出身演员的里根出色的口才。 1992年的大选,有第三党总统候选人出现在辩论会上,这在近代美国极为罕见。当年10月15日举行的第二次辩论会上,以石油起家的亿万富翁佩罗代表改革党参选,他对美国的对外经济政策提出批评,特别反对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认为那将造成美国部分企业把工厂迁往墨西哥,工人会大量失业。因为在美国工人一小时拿12甚至14美元,而边界南边老板可以只付1美元,还不用给工人买医疗保险,不提供退休福利,也没有美国那样严格的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他警告说,如果你除了赚钱别的都不关心的话,必将听到 “工作机会被吸吮的声音从南方传来” (There will be a job-sucking sound going south)。 今年的总统大选,我们已经听到不少与佩罗当年的观点类似的说法,但是不知道在即将举行的辩论会上,会不会听到像他那样绘声绘色的警句。 对那些既对政治有兴趣,又想提高英语听力和阅读能力的读者,下面推荐几个网页。一个是美国总统选举辩论委员会(CPD)的辩论会历史网页( http://www.debates.org/index.php?page=debate-history ),里面收集了从林肯-道格拉斯辩论直到最近的总统(包括副总统)辩论会的全部文字记录,以及电视视频和广播录音。 再就是芝加哥大学出版社的网站( http://press.uchicago.edu/index.html ),在它的网页( http://press.uchicago.edu/ucp/books/book/chicago/I/bo5759243.html )上介绍了2008年出版的“总统辩论内幕”(Inside the Presidential Debates)一书,与之相关还有一个链接( http://press.uchicago.edu/Misc/Chicago/530413.html ),读者通过它不但可以读到辩论会的一些精彩片断,如果您的电脑可以连接“优兔”网站(YouTube)的话,还可以立刻观看相关的视频。  

Read More

王思想家 | 哪些媒体在为举国体制辩解?

哪些媒体在为举国体制辩解?       2012年的奥运会,最让人高兴的就是中国民众的觉醒,大家冷眼看金牌,严厉批判举国体制。金牌多寡与国家兴衰相联系的荒诞逻辑被彻底揭穿。     有些人坐不住了,跳出来为举国体制辩护了。中国国家体育总局某位领导迫不及待地冲出来,大叫举国体制,对此我完全理解。因为, 举国体制意味着在中国混体育饭的那帮人,有工资可领、有外快可捞,可以升官发财。那是人家的饭碗。     另外一帮人,就是某些官方媒体。哪些媒体出来为举国体制辩护呢?我们来看看。     力度最小的是长江日报,所发文章标题是《中美奥运之争是好事,举国体制也不错》,通篇全都是引用美国《体育画报》记者格兰特-瓦尔的话,关于举国体制,这位美国记者是这样说的——不管在哪种体系下,你要想成为奥运冠军,在你还是个小孩时,你就必须投入大量的精力。从这个角度来说,两国其实没有太大的差别。唯一的差别是 训练的资金来自不同的地方 ,也许中国的运动员家庭牺牲要更大一些,但我认为两国之间的相似之处其实比相异之处多。     思想家评:长江日报或许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要求为举国体制辩解的任务,所以就凑了这么一篇东西,文章最后那句“训练的资金来自不同的地方”其实点出了举国体制的违法之处:未经纳税人同意,擅自动用纳税人钱财去培养夺金机器。        比较卖力的是光明日报,文章标题叫《西方运动员多是业余选手是个神话》,角度比较聪明,因为“业余选手”的定义比较模糊,纯粹的业余,确实是比较难做到的, 想证明“西方运动员多是业余选手是个神话”并不难,可惜就连这一点,《光明日报》也证明不了,文章通篇只举了为法国拿到柔道金牌的里内一个例子。要得出”西方运动员多是业余选手”是个神话的结论,至少要有个象样的统计吧?     王思想家评:任务是为举国体制辩解,所以,仅仅证明西方不都是业余选手,属于没完成任务,所以,光明日报此文的后半部分要想办法为举国体制辩解,文章说“(西方)国家与地方当局也会为这些未来的金牌希望之星提供各种各样的赞助。这与中国的举国体制培养只是形式的不同罢了”。这纯粹属于胡说八道,试问:赞助跟动用国库的钱是一回事吗?到底是公司赞助,还是“国家与地方当局”赞助?       最赤裸裸的是《 北京日报》,文章先是声称,“举国体制是符合中国发展阶段的选择,已被证明是卓有成效的”,然后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了,接下来只好说:“世界上没有哪一种体制是完美的”,然后就攻击别人了:“如今那些唱衰举国体制的论调,无非是唱衰中国论的又一变种,我们必须头脑清醒,走好自己的路自会有更加广阔的天地”。      王想家评:北京日报的这篇文章,由两类东西构成,一是空洞的叫喊,二是重弹“美国阴谋论”的老调,其水平之低劣,根本不需要揭露了。倒是要对《北京日报》表示一下佩服,最近一年来,该报勇气可嘉,大有追赶《环球时报》的势头。提醒胡锡进:要有危机感,梅宁华同志正在追赶你呢,5毛之间的竞争也是很激烈的,不进则退。      胡锡进在微博上问:“真的有人嫌这届奥运会上中国奖牌得多了,为此很生气吗?印度只得了2银4铜,真的有人认为印度这样更光荣吗?”当然呀,我为中国得了那么多牌子生气,并且感到羞愧,认为印度得的少,很光荣。怎么了?胡锡进,你那种智商理解不了吧。             我要给这些媒体的人简单上一课:美国等国家的体制是大众体制,人家的公民喜欢体育运动,人家的资金绝大多数来自民间赞助而不是纳税人的钱财。这是个基本道理,你们这些媒体不至于不懂。请你们不要昧着良心扯谎了。      其实,说来说去,跟体育局长鼓吹举国体制一个道理,这些官家媒体也是出于饭碗的考虑,因为,这些官家媒体,他们也是享受了举国体制——出版行业的举国体制。试问:如果不是政府用纳税人的钱去支持这些《**日报》 ,他们有几家能生存下来?绝对不到1%。      所以,他们也要忽悠举国体制,人家是一条船上的。    链接:  《中国人走出奥运陷阱》          《教育一下张艺谋张继钢之流》        《奥运疫苗:一次上当,终生有效》     

Read More

王思想家 | 本博停止更新,迁往wsx07

本博停止更新,迁往wsx07   新地址是: http://blog.sina.com.cn/wsx07     迁址是有原因的。重要原因不说了。非重要原因是:新博与微博统一,方便。   欲与新博加好友者,烦请您在发信息时略微写几个字。空白者不加。   如给老朋友造成不便,敬请谅解。  

Read More

一五一十 | 梁振英的麻烦

作者: 涂子方  |  评论(2)  | 标签: 梁振英 , 麻烦 , 僭建 , 打尖 香港电视报道,昨天(6月21日)是候任特首梁振英当选以来最黑暗的一天,上午媒体揭发其山顶大宅僭建,中午时分,立法会又传出另一个噩耗——立法会否决了政府欲“打尖”提出优先处理政府架构重组的议案。 梁振英的麻烦事儿之一是被传媒揭发其山顶豪宅有僭建物,违规兴建了一个面积约110平方呎的三边密封玻璃棚。出身测量师的梁振英昨天向市民道歉,说是把原来的木花棚改建为金属加玻璃结构时没有向当局申请,属“无心之失”,无意违例,并在接获传媒查询后即日拆除。不过,1999年的地政总署高空图显示,该处未见有花棚之类的搭建物,可见候任特首的回复与事实不符。 香港媒体评论说,前政务司长唐英年在特首选战中因被揭发豪宅内僭建和感情缺失而令民意急挫,最终落败;胜选的梁振英也是如此,令人遗憾;而且梁是专业测量师,却在其专业领域违规,有明知故犯之嫌,作为候任特首,其诚信受到严重质疑。 立法会房屋事务委员会主席李永达21日表示,梁振英被揭发住宅有僭建物涉及诚信问题,但梁在传媒查问后实时清拆,有毁尸灭迹之嫌,使其它传媒不能在今天拍摄,减低事件对他的负面影响。 独立的泛民议员郑家富说,梁振英无论是疏忽抑或有意隐瞒,都令人担心他是否有能力出任特首,而毁尸灭迹并不光彩。 亲建制的行政会议成员刘江华表示,梁振英光发声明并不足够,应尽快向公众解释清楚自己的立场,以及对违例事件的态度。 呵呵。 梁振英的麻烦事儿之二是:香港立法会否决了政府欲“打尖”提出的优先处理政府架构重组的议案。——所谓“打尖”就是插队的意思。 梁振英推出的政府架构重组计划,包括新设两个副司长职位以及新成立一个文化局,但这个重组计划除了要得到立法会财委会通过拨款之外,还要得到人事编制小组委员会批准。而立法会泛民主派议员指称这个计划乃“架床叠屋”之举,造成人事臃肿以及权责不清。人民力量的立法会议员黄毓民早前宣布将提出500项动议阻挠梁振英新班子7月1日上场。 离7月1日新特首宣誓就职只有一个星期了,为了实现梁振英“无缝对接”的设想,港府提出议案要求立法会“打尖”优先审议政府架构重组计划,但昨日表决时建制派的叶刘淑仪、詹培忠、谢伟俊“作反”,分别投弃权票及反对票,令议案最终以一票之差遭否决,于是,7月1日新政府只能以老班子3司12局上任。“无缝对接”的设想已经落空。 叶刘淑仪会后解释,作为一个议员,有责任捍卫议会的尊严,议员不能“做奴做婢”,她本人不想做政府工具,故作出弃权的决定,自己是在维护制度和传统,不担心会被“秋后算帐”。 民主党议员何俊仁称,梁振英一意孤行“打尖”,相信有建制派议员心中不服,更指梁振英不要强势地以为他所为的一切都必有建制议员护航。 呵呵。 梁振英的麻烦说明他尚未出师即遭挫败,这可不是个好兆头,这说明香港有不少人对他有成见甚至是敌意,梁振英将要面对的政治生态比曾荫权更为恶劣,梁将来的日子肯定不好过; 梁振英的麻烦也说明小圈子内选举产生的香港特首将愈来愈难当,预示着香港的局势将愈来愈动荡不安。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2 个评论 涂子方的最新更新: 清贤大方丈是个爱情至上主义者 / 2012-06-21 10:08 / 评论数( 7 ) 是偶遇还是滋事 / 2012-06-20 11:28 / 评论数( 8 ) 公知不高兴和领导的逻辑 / 2012-06-19 10:33 / 评论数( 26 ) 知青就是红卫兵 / 2012-06-18 11:18 / 评论数( 22 ) 《舌尖上的中国》为何大获成功 / 2012-06-17 09:50 / 评论数( 7 )

Read More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CDTV】【图说天朝】2023万圣节被诊断为新的错误记忆?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