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庆东

美国之音 | 奇闻:默克尔欲访《南周》《南周》称没空

 2012年 2月 04日 奇闻:默克尔欲访《南周》《南周》称没空 记者: 萧洵 | 香港 图片来源: AP 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温江宝总理的陪同下访问广州 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广州访问期间未能如愿造访敢言媒体《南方周末》编辑部。南方报业媒体人坦承访问计划“泡汤”是压力使然;而南方报系近期“低调”背后的压力却不单单来自官方,更与左派文营的大肆猛攻有关。 此前外间有关默克尔总理访问《南周》编辑部或“见光死”的消息得以应验。默克尔2月3日在广州访问期间,没有前往南方报业。 *南方报业:工作忙无法接待默克尔* 默克尔访《南周》未能成行,原因不是她太忙,而是南方报业太忙。 香港英文报纸《南华早报》报道援引《南周》未具名编辑的话说,南方报业方面以“工作忙,无法接待”为由,拒绝了默克尔的访问要求。 官网截图 官网截图 当然,此前曾独家采访到访德国总理的《南方周末》这样说是言不由衷,是在压力之下不得不这样说。 *南方报业压力下的低调* 南方报业资深编辑鄢烈山说,作为《南方日报》的子报,《南周》也有上级宣传部门在管;接待或者不接待,什么能说或不能说,不是报社单方面能决定的。 曾在2007年和09年默克尔访华期间两度与其会面的传媒学者展江,对南方报业拒绝默克尔访问也不感到意外。他注意到,南方报业在压力之下,刻意保持低调。 展江说:“其实现在除了官方与媒体的关系以外,你知道现在有北大的孔(庆东)教授,还有那位去美国伤了脑袋的司马南先生,他们对南方(报)系有很多指责。这个是民间的,不是官方的。那么据我了解到的一点情况,就是南方那边,他们现在处在一个比较低调的时期。”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系教授展江说,南方报系的低调表现在,挨了骂也不回应,也希望避开默克尔访问这样的事情。他说,南方报业自己会这样想,也可能会得到有关方面的明示或暗示。 *鄢烈山:左派放肆下的民间压力* 南方报业编辑鄢烈山也承认,南方媒体当然愿意保持低调。他道出了南方报系低调背后的两重压力:一是宣传部门从来没有放松过对媒体的控制,这是国际公认,也是执政党并不讳言的;而另一方面,还有来自民间的压力。 鄢烈山说:“民间的压力其实当然是多年宣传造成的,还有意识形态主管部门的放纵,就是那种民粹主义,或者极左思潮回头泛滥。邓小平时期就说要彻底否定文革。对毛泽东应当怎样评价其实党都是有决议的。但是这些年,你看‘乌有之乡’的那些人,特别是以孔庆东为代表,非常放肆,动不动就骂我们南方报系是汉奸媒体,甚至组织了一些行为艺术,要火烧南方报业。” 鄢烈山说,孔庆东骂香港人是“狗”的言论,并没有真正得到上面的处理。他认为,孔庆东们的放肆言论,应当是得到上面的默许。 *上层默许左营谩骂 南方沉默可理解* 鄢烈山说:“他是那种极左的嘛,用中国的话来说就是极左的。但是如果是一种极右的,或者另外一种,马上你就要坐大牢了。所以在这样大的环境下,说南方报系是汉奸媒体,南方报系也不坑声,假装没听见,要保持低调。” 传媒学者展江认为,今年要开十八大,官方的逻辑当然是维稳,而同时南方报系又受到一些抨击,被贴上“汉奸”、“带路党”这样的标签,因此他们在这样的情况下选择沉默和不回应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展江认为南方报系的低调并非意味着官方对其施以更大的压力,反而官方会认为南方报系这样做是稳妥的。他相信其中存在一种“微妙的平衡”。 *展江:左派有施展其影响的空间* 展江说,左、右两派与其互相攻击,不如各司其职。他说,如果左派希望社会更公正,其实有很大的施展空间;而右派认为主要问题在于公权力不受限制,政治改革没有踏踏实实地开展。他说,左右双方的诉求其实都有道理。 但是,他认为在现今中国缺乏公正的情况下,左派虽有很大空间和号召力,但遗憾的是当真正发生不公正的事情时,他们发出的声音比较少,反而是所谓的右派在发声、行动。 *鄢烈山:极左回潮有复杂背景* 南方报业的资深编辑鄢烈山则认为,当前极左思潮的回潮有着复杂的背景:民间情绪和毛泽东时代的呼应,那种对官僚阶层的仇恨,对富人的仇恨,和毛泽东时代是非常吻合的,因而毛思想在这个时代得到一些人的呼应是可以理解的。 鄢烈山说,对此左右为难的官方继承的是毛时代的那种“党天下”和一党专制的政治体制,而它要让政权合法化,就会对毛和文革的错误讳莫如深,并对那些歌颂文革的人睁只眼闭只眼,以致这些人变得如此嚣张。 不过,鄢烈山说,也不必对此悲观,因为媒体受到的管束虽然越来越多,但言论的空间也在变大。他说,鉴于当前状况,大家认为不必无谓受伤害或者作出牺牲,保持低调也是应该的。

阅读更多

联合早报 | 《苹果》“蝗虫”广告再引争议

《苹果》“蝗虫”广告再引争议 (2012-02-04) 早报导读 [香港政情] 严孟达:向孔教授致敬! [热点关注] 安理会拟新草案向叙利亚施压 [财经人物] 施冰:站在父辈肩上 [中国早点] 傲慢与偏见 ● 易锐民 香港特派员   港人和大陆人就“双非”孕妇问题的言语冲突,前几天原本出现缓和气氛,但因一则“蝗虫”广告,又再引发大陆网民群起攻击香港。岭南大学校园昨天还有学生示威,批评该则广告。   因不满《苹果日报》前天刊登该则反对“双非”孕妇的广告,逾10名岭大、中大及香港专业教育学院学生参加了游行。他们认为,广告内容带有种族主义色彩。   游行人士沿途高叫口号,又向其他学生派发传单,指该广告煽动中港两地人民矛盾,行为可耻。游行人士在岭大正门外焚烧报纸后,和平散去。   该则广告的大字标题为“香港人,忍够了”,要求港府尽快修改《基本法》第24条,堵截“双非”大陆孕妇涌港产子。   其实经日前中联办主任彭清华的“遗憾”表态后,北大教授孔庆东已就“香港人是狗”的言论,停止了回应,为事件提供了一个下台阶。   可惜,一批自称“高登网民”的人,竟“集资”刊登全版“蝗虫”广告;而同样自称是“网民”的大陆人,就立即制作广告,反讽港人是倚靠大陆“爸爸”供养的“儿子”,令事件没完没了。   香港平等机会委员会主席林焕光也表示,非常关注“蝗虫”广告。他认同港府应即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本地居民可继续优先享有医疗服务,并尽快检讨相关政策和法例是否完善。 “双非”问题政法界意见纷纭   他又称,相信大部分港人希望以理性和务实的方式考虑社会问题,发表带有讥讽和中伤意味的言论,只会令双方关系紧张和带来更多敌意,损害香港多元共融的社会形象。

阅读更多

联合早报 | 狗、蝗虫和咖喱

狗、蝗虫和咖喱 (2012-02-05) 早报导读 [香港政情] 严孟达:向孔教授致敬! [热点关注] 金里奇可以休矣? [财经人物] 施冰:站在父辈肩上 [中国早点] 傲慢与偏见 ● 郑维 别当真 只有一部分的港商从中港的经贸紧密中获益,但香港的普罗大众并没有雨露均沾。一旦民生受到影响,温情脉脉的面具被轻易戳破,港人和北京之间开始恶言相向。 最近,北大的“三妈”教授孔庆东把“怀有殖民心态的香港人”骂成狗。拳打香港后,他又脚踢台湾,对台湾的民主不屑一顾,痛批台湾选举是电视连续剧式的“假民主”,还说马英九的得票还不到“半个北京”多。昨天我还在微博上看到孔教授早前居然以“婊子”称呼联合早报一位优秀女新闻工作者。这位爆粗教授的口臭熏遍港台、臭及新马,可谓神人也。   孔教授万箭齐发,自然引发了港台民众的严重反弹,一群港人在苹果日报刊登广告,以“蝗虫”称呼大陆人,要大陆孕妇滚回去生孩子。台湾的各大媒体也口伐笔诛,一时间两岸三地的口水仗在网络和各种媒体上汹涌澎湃。   单从表面上来看,孔庆东教授似乎以一嘴之力就让中国的统战工作倒退了十几年。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人都知道一个中国教授的一张嘴并不能代表中国人的看法,可是他的一句粗话能引起熊熊怒火,只证明了中国大陆与港台民意表面光鲜的下面,其实已经埋藏了大量干柴。孔教授只是一颗小火星,燎原了长期以来被经济利益,政治压力压抑着的问题。   此前一项民意调查显示,认为自己是中国人(而不是香港人或既是中国人又是香港人)的香港居民比例跌至16.6%,创下12年来的新低。三年前,还有38.6%的香港居民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现在的情势,肯定让手在香港、心系台湾的北京怒气冲冲且忧心忡忡。   北京一向来将香港回归称为共产党取得的历史性胜利,认为它结束了中国一个多世纪以来的屈辱历史。不言而喻,香港的成功回归更是为了做给台湾看,为了大统一铺路。   香港回归15年后,大陆和香港经贸联系渐近。回想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时,港人在短暂的犹豫期后,爱国热情曾非常高涨。大陆也不断加强和香港的经贸联系,放开了对内地人赴港旅游的限制,大批出手阔绰的“表哥表姐”涌入香港,让香港旅游零售业旺到爆。人民币离岸中心等等的设立以及开放国企到香港上市等等,都让其他世界金融中心眼红得不得了。   越靠近太阳,当然越能感受温暖。但没有做好准备而太快地拥抱太阳,则很可能被烤成烧鸡。香港一方面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崛起,但在社会架构和民生防护网上并没有做好准备。只有一部分的港商从中港的经贸紧密中获益,但香港的普罗大众并没有雨露均沾。一旦民生受到影响,温情脉脉的面具被轻易戳破,港人和北京之间开始恶言相向,香港人的身份认同感便开始摇摆不定起来。

阅读更多

联合早报 | 沙丁鱼空间

沙丁鱼空间 (2012-02-05) 早报导读 [香港政情] 严孟达:向孔教授致敬! [热点关注] 金里奇可以休矣? [财经人物] 施冰:站在父辈肩上 [中国早点] 傲慢与偏见   尖峰时间,地铁车厢,人贴着人,沙丁鱼空间。(档案照片) ● 陈宇昕 小生之言 地铁文化是每个高速城市的缩影。我常这么想,适当的距离是尊严的基础,一旦过于拥挤,人的尊严只有荡尽。 早上上班高峰时段乘搭地铁的经验总让人有种窒息的感觉,地铁车厢仿佛是一节节快炸开的牙膏,一开闸门人潮便会喷射出去,挥发成为泡沫。   列车里,人与人之间因为物理距离的过于亲密,反倒拉开了心灵的差距,往往一点摩擦碰撞就能毁掉一整天的心情——你看那每个人的表情——正是所谓那“一日之计”,若是忍不住发起脾气引起骚动,就更坏了。   地铁文化是每个高速城市的缩影。我常这么想,适当的距离是尊严的基础,一旦过于拥挤,人的尊严只有荡尽。在日本,列车里的“痴男”横行,所以在繁忙时段特别开设女性专厢,以男女授受不亲的这种礼貌距离,还城市人一点最基本的尊严。   英文俗谚“packed like sardines”说的是像罐头里的沙丁鱼那样拥挤,多少年来用以形容公共交通工具的现象,但真正的沙丁鱼,虽然徜徉于大洋之中,却因为群居性而缺乏独立自由。纪录片中,沙丁鱼成千上万游成一团,鳞片反照着光线闪耀夺目,它们动作一致,通过互相模仿,避开大型掠食者如鲨鱼的来袭。它们聚而又散,在影片呈现中犹如曼妙舞蹈,光影迷离,殊不知是为了生存,因为看不清前路,而吃力地追上同伴的步伐。   以此作为城市的隐喻也不为过,城市人或惟有亦步亦趋才能明哲保身。   城市空间上的压抑容易让人躁动,香港最近发生地铁乘客怒斥内地游客在列车上饮食的事件,本是乘客间的小小纠纷,却经中国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点评后引发轩然大波,成为港人与大陆人矛盾激化的又一导火线。孔教授在网络电视节目上指香港乘客的行为刻意针对内地人,大骂港人崇洋忘祖,“做狗做惯了”,在本应喜气洋洋的农历新年前夕惹来港人怒火中烧。   孔教授也说,港人引以为傲的法治,其实是因为港人不自律、“犯贱”才制定的,顺便一并把我们的岛国也牵扯进来。其实自律与他律,或正如孟子、荀子的性善、性恶的辩论,从两种对人性的定位,演进为儒家与法家之争,一边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边是以严刑峻法匡正社会行为。而自律与他律之间始终是相辅相成的,若没有个人的自律,他律中的一切体制也无以成为指标。法治不是为了惩处犯错者,而是为了彰显自律。

阅读更多

OhMyMedia | OMM:媒体速览(1月)

本期媒体速览由《博客天下》编辑闻烜( 新浪微博 )同学负责撰写,大家欢迎! 新的一期媒体速览,从韩寒开始。 照现在这个局势发展下去,韩寒可以在上半年就能直接锁定2012年年度人物了。从2011年底的《韩三篇》到方韩的骂战,韩寒这个名字覆盖在每个人的微博上。   “南方系”的两本杂志(《南都周刊》《南方人物周刊》均为2012年第3期)不约而同选择了韩寒作为开年的重磅话题。 相比之后的方韩骂战,韩三篇的实际意义要大的多。尽管有不少人在看完韩三篇后对韩寒表示失望,更有人表示韩寒当了一次高级五毛。但从“公民”韩寒到“公敌”韩寒,他的文章引发出的讨论具备真正的价值。想想看,有谁能把“自由”、“民主”这些话题扩展到如此的广度呢?又有哪些杂志敢于把这些词汇放上封面?这点来说,“两南”令人敬佩。 如果你觉得民主、自由这些话题略显遥远,那把目光转移到离我们稍近的话题,接下来的杂志是《第一财经周刊》话题是一个令人——胸闷的话题,年终奖。 《一财》(2012年第3期)的“年终福利大调查”已经连续做了5年。该调查抽样了“543家公司的650位公司人”,调查他们的年终奖数额、历年来年终奖的浮动状况、各行业不同职位之间的待遇差别等。每页一个人,一段话,一些图表,一些对比。略冷淡,但严谨。尤其是5年来数据的变化走势、待遇的分布图,让不少苦逼的公司人表示“原来还有更苦逼的”,然后安心工作。 一财的年终福利调查已成一个品牌。在“商学院排名”、“富豪排名”这些略显冰冷的排行榜后,能有一些贴近自身的调查,是人温暖了不少。不过,经济大环境不好,看着揪心也不能怪谁了。 总之,如果你的年终奖发的不够多,可能不怪你的老板,而是这样一个原因——繁荣背后的悲剧。几个外媒清楚这一点,《经济学人》说,中国的繁荣背后有不少悖论。《纽约时报》说,苹果光鲜的背后是工人们的血汗。    其实这《经济学人》(2012年1月28日)的这个选题并不新鲜(但封面真是漂亮,请倒转一下看看),崛起中国的背面是什么,身在其中的我们都清楚。但无论是工会和社保、土地和私权、宗教和文化,经济学人出的这几招都是一个极为长期的过程。毕竟,繁华的背面必是不为人知的艰辛——如同《纽约时报》(2012年1月26日)所说的,建立在血汗代价上的苹果。为了更改一项设计,几千名中国工人需要从睡梦中起来加班。苛刻完美背后并不总是一帆风顺,更像是蝴蝶效应。乔布斯一动念头,几千名中国工人就要乖乖起床了。 工人们睡不好觉,领导人们也不见得好过,达沃斯经济论坛上也充满了哀嚎,你们说,别的地方还能轻松得起来吗? 赫芬顿邮报(2012年1月29日)说,苦逼的世界。曾荫权说,“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担心这个世界”。除此,《路透》(达沃斯论坛特刊)封面上的领导人看起来也颇为艰难(除了飞奔远去的中国)。难得出一次特刊的路透,也没让大家轻松起来。 焦虑的社会中,如果你不给自己找点乐子,那就只能跟随着世界痛苦了。所以,我们来聊聊足球,聊聊科技,聊聊⋯⋯爱。    《时代》(2012年第5期亚洲、欧洲版)杂志近期的封面人物是梅西大帝。这个封面可真是一点都不可爱,把一个正太拍成了忧郁少男。但值得肯定,毕竟平常翻到《Time》,总会有人心想“又是这些政客,我需要换换口味啊!”,封面文章是《梅西的最终目标》,开头就是“Yaaaaaaaargh!”这样一个词汇。嗯,梅西的老对头C罗什么时候能登上这本杂志? 《彭博商业周刊》(2012年1月30日)近期的话题是“亚马逊要烧毁书籍生意”就直译一下。相对于其他IT巨头,我们其实不大熟贝索斯。但亚马逊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公司,想想Kindle Fire的成功就理解了。想一想,国内还没有强势的内容主导的企业(盛大么?呃⋯⋯或者,豆瓣?)。这期彭博的另一个亮点在Global Economics栏目,标题是China’s Next Boss Comes to Meet the Debtors,加上漫画,你懂的,就是习大人。情人节期间他要到美国去访问了,预祝他情人节愉快。 临近情人节,不出意外的话,“情”、“性”、“爱”这三个关键字将成为不少杂志的专题。 《新周刊》(2012年第2期)这期的话题是“将爱”,导读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吓人的“2011中国情爱报告”。不过,看看也就行了,2011年哪些事儿,我们还记得清。《新周刊》说,2010年的关键点是《爱情买卖》,那2011年的应该就算《将爱情进行到底》了,毕竟封面都是这个了。加上《失恋33天》、佐藤爱和《新婚姻法》,2011年的情爱就是这些了⋯⋯ 等等,还没完,《彭博》(2012年2月7日)又出了新的一期。联想上边的话题就行了⋯⋯囧⋯⋯ 好了,就这些,1月份是新闻淡季,不少媒体都在做些不痛不痒的话题,《看天下》一个月都在卖《潜伏在身边的逃犯们》和《一位散打冠军的意外死亡》。《三联生活周刊》卖着《地球有多危险》和《自由与威士忌同在》。   最后,是东家《博客天下》的新一期杂志(2012年第3期)。趁热呢,近来热火朝天的港仔VS大陆人专题。再次回顾上述文章,似乎新年伊始一直在吵架,韩三篇中五毛大战公知,随后的韩寒大战方舟子,孔庆东大骂港人,港人大骂内地人。 想了想, 有时实在闲着闷着了,就会打开网页,把所有的外网都打开,想看哪个就点哪个,比如bloomberg啊,hufftington啊,Ohmymedia啊,逃离那些破事儿,独自看一下午,不发一语,当晚再继续苦逼做选题,当没事发生过,突然觉得这TM的才叫生活。 哼,元宵快乐。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八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房屋养老金不要老百姓直接出钱,可不可以理解为‘要老百姓间接出钱’呢?”

【网络民议】“这种震耳欲聋的沉默何尝不是现在这个时代的写照”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