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庆东

香港独立媒体 | 编辑室周记:历史标记

作者: 香港獨立媒體  |  评论(1)  | 标签: 香港 , 居港权 , 民粹主义 , 蝗虫论 , 陈云 , 周保松 , 杜婷 , 陈冠中 , 陶杰 , 黄俊邦 文:黄俊邦 陈云:“抵抗双非侵占,保卫香港城邦。划时代的香港广告。中港族群区隔的历史标记。”上图这张海报无疑是历史标记。然而,未来香港会走到什么方向?城邦自治成功保卫港人的自由民主“核心价值”?还是港人仅有的自由民主公义的“剩余价值”也给仇恨所侵蚀? 2012年刚才开始,香港整个社会便被双非、自由行的议题占据,势头比双英埋身肉搏强不知多少倍,网站的编辑室周记连同这一篇也已经连续三篇讨论(《本土蝗虫与论战想象》及《香港人口政策,是一个空盒子,还是一个黑盒子?》)。只要有任何议题触碰到中港矛盾这个问题,关注度也会几何级上升。新民主同盟到新政府总部示威,要求修改基本法,普通一个十多人的示威游行,按常理是不会有任何回响及报导,然“修改基本法”阻截双非,触动大量市民的神经。新民主同盟的示威相片及宣传图像,在网上传阅不断。bay area在独立媒体网的反对自驾游的报导刊出,也令网站的流量比平日高出四倍。 2月1日的这则广告,是市民累积多月后的一次爆发,这次的爆发如果要找一个起点,可以说是去年的外佣居港权事件,“不支持外佣有居港权”、“泛民搞乱香港”等口号在整个区议会选举中占主导位置。安徒在《民粹主义的狂欢节》一文中对区选的形容是出现大量民粹主义术语。民粹主义精于制造敌人,区分敌我,在2月1日这则广告中则是香港人VS内地蝗虫。这种民粹主义背后当然有社会基础,孔诰烽今年一月的文章就此作了分析。然而,安徒的文章提醒我们,这种情绪以及民粹主义用语,会带来很多不可能控制的危险。“民粹主义所动员出来的本土主义便带有具批判性的人民运动的色彩,抗拒只有利于资本剥削的国际地域版图划分。但当“外来者”被窄化为“移民劳工”、“难民”、“非法移民”,以及以种族、肤色、宗教作为区分“我”/“他”、“本土”/“外来”、“侵入”/“保卫”的双方,民粹主义的敌我观和简单操作,就会迅速蜕变为排外主义、种族主义。民粹主义不能向上升华,就只有向下成为怨毒。” 在广告刊登之后反应两极,一方面固然更加激起港人不满内地人的情绪,另一方面也令不少港人感到冒犯、不快及羞耻。平机会表示关注这则涉及歧视的广告。广告发起者后来表示广告中站在狮子山上的乃草蜢而非蝗虫。这种诡辩本来不值一提,然而最重要的一点是,民粹主义的语言/图像本来就是简化的敌我语言,它背后总是附带一连串想象及标签,绝非作者或使用者所能完全控制。陈云在面书上指,“网民骂大陆人是蝗虫的时候,没有包括胡锦涛与温家宝,没有包括刘晓波与艾未未,也没有包括通过审批申请来香港工作的大陆人,蝗虫是非常有针对性的……”蝗虫一语及图像所带来的想象,正正是不可能做到上文陈云所说的细分,也正正是没有清楚的“针对性”。利用形像化、简化敌我语言,或许确如陈云所言,这才是针对专制政权,凝聚反抗力量的出路。然而,这种功利计算又令多少人在这种“蝗虫”论述之下因而受到压迫?这又真的符合“香港人”所一直提倡的民主、自由、公义等价值? 且看三个“香港人”说话。 周保松,中大政治及行政学系助理教授,也是笔者读书时候的老师。在广告刊登当日,他写道:“今天作为香港人,我感到羞耻。请大家不要再传播那些有明显种族歧视和侮辱新移民和内地同胞的海报和言论。这是实实在在的冒犯和伤害,并已令内地同学感到不安。新移民不是蝗虫,他们是平等的香港公民,且很多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每天拚命工作换取微薄收入。内地游客不是蝗虫,他们来香港观光购物,不仅推动香港经济,同时带来良性的文化交流。双非父母不是蝗虫,他们当中大多数入住私家医院,付出应付的费用,其子女根据香港法律成为香港居民。如果这个政策不妥,责任在香港政府。我们要做的,是寻求用合理的法律和行政程序解决问题,而不是歧视指责这些妈妈和婴儿。如果有极少数内地游客生活习惯和我们不同,或有不文明行为,那我们需要的尊重差异,善意劝导和公正执法,而不是将内地人标签为低人一等,然后排斥敌视羞辱他们。我们需要的,是平等尊重和包容开放。请不要将香港,这个我们深爱的城市,变成仇恨和歧视之都!” 周保松对内地客的观感,或与不少港人不符。然而,笔者希望各读者在这里一个语境去读这段status。周老师在内地出生,移民香港二十多年,在中大政政系任教多年。曾读过周老师的课的学生,也会感受到他对人文的关怀,对公平、公正价值的思考及追求。香港的大学的学术自由不断收窄,大学官僚为了赚钱,不断招收内地学生图利,我想周老师“带来良性的文化交流”一句,正是希望透过教育、互动,令内地学生甚或内地客,把一些“香港价值”带回内地。这或许是理想主义,但这不值得我们尊重吗? 周老师言教身教了众多学生,这些不正是“蝗虫”论者最推祟的“香港人”吗?“蝗虫”这个标签,是会自我不断衍生,不断制造敌人,不断贴到不同人的身上。周老师这样的老移民如是、新移民如是。 杜婷,“我在中国”(Co-China)论坛负责人,来港四年,大家到“我在中国”的网站走走(https://cochina.org/),他们办的论坛讨论乌坎、aiweiwei、地产霸权,在香港这片土地连结香港人、内地人,一同思考中国的未来。杜婷在广告刊出后的status,已经把“蝗虫”这种标签效应说得相当清楚,她说:“我一直觉得香港是我的城市,虽然我来这里不过四年。我关注天星、皇后、深水埗、菜园村,关注这个城市的每次抗争,因为我知道它和我有关。我在大陆媒体写香港,写这个城市每周日将城中公园开放给生活在城市最底层的菲佣、印佣,写这个城市在每年的那个日子数万人在维园集会,写这个城市的包容和美好。也许是我迟钝,我从未觉得自己受歧视,倒是身边的香港朋友都很nice,不过近日的蝗虫论还是让我觉得不舒服,这几日外出连讲普通话都觉得有点忐忑。” 如果大家对北大教授孔庆东指“说广东话的都是狗”感到不满、那么你能朋体会到杜婷的忐忑吗? 陈冠中,上海出生,香港长大,现居北京的知名作家,他算是香港人?内地人?零九年出版的小说《盛世》,反思的就是威权政府、经济处于盛世下人的状态。陈冠中托友人把讯息传到网上,他说:“向任何助长族群矛盾的言论与行为说不:要抗议就去抗议香港政府,要政府拿出办法解决问题。要糟质就去糟质特首、特首候选人、港区人大政协代表,要他们表态、提案。冤有头债有主!不要欺负游客、不要羞辱外来人,以多欺少太低庄。不管甚么人,我们都不能一竹篙打一船人,难道我们这点都不懂?我们香港人就这么容易被人煽动?族群对立除了挑起两地仇恨,还能解决甚么问题?香港若继续给族群仇视情绪绑架,我们都将成了面目狰狞的人。香港人要拒绝族群对立的思维。做个勇敢的香港人,向任何助长族群仇恨的言论与行为说不。” 陶杰也有三篇文章谈孔庆东,以及种族仇恨在西方国家作为 Hate Crime 的原因。

阅读更多

陆港“骂战”各方的反应与反思

  距离香港地铁发生大陆游客与香港市民的争执已经半个多月,被冠之为“香港地铁骂战”。由于事件发生在一个敏感时刻,事件持续发酵。先是“骂战”视频上传网上,引发陆港两地网民的强烈反应,引发第一个争论高潮。北大教授孔庆东火上浇油,在视频节目中指责一部分港人是“走狗”,继而否认说过这句话,并说是“南方系”报纸的栽赃污蔑,各方哗然,引发第二个高潮。2月1日,香港一个社团组织集资在《苹果日报》刊登整版广告,反对大陆“双非”孕妇到港生子,并采用了隐喻和揭短的手法,将大陆人和“双非”孕妇暗喻为蝗虫(该组织后来否认,辩解说广告上的飞虫是绿色的“草蜢”),并揭了大陆不少“丑事”,引发第三轮争论和又一个高潮。根据作者收集的资料,本文对各方就骂战的反应作一个简要的述评。   一、网民的反应与主要观点   “香港地铁骂战”发酵于网络,网民的反应是最重要的一个参考指标。根据我的观察,大概有这么一些代表性的视角和观点。   (一)批评大陆游客的做法和孔庆东的不当言论,赞成香港市民的做法。香港网民对大陆游客到港后的违规行为批评很多,认为地铁骂战的起因是大陆游客不遵守香港法令,让小孩在地铁车厢内吃零食,港人指出其错误是正确的,不能颠倒因果黑白。对孔庆东的“走狗”言论,香港网民的反应十分激烈,对孔庆东进行激烈指责,有网民要求北大校方对其进行处分,更有网民制作音乐视频,将孔庆东的图像制作成狗。大陆部分网民批评大陆游客在香港不能入乡随俗,把大陆的不良习惯带到香港,引发了纠纷,损害了大陆形象。也有网民(特别是发表分析文章的博客作者)对纠纷的性质和原因作了分析。笔者注意到,凤凰网论坛上对大陆游客的批评指责较多,有网友认为香港地铁骂战本质上是香港移植于西方的先进“商业文明”与大陆转型时期的“痞子文化”的冲突,将香港地铁的冲突责任归咎于大陆以违反规则为荣的“痞子文化”,(笔者不赞成此说,有专文分析和反驳,参阅《地域冲突还是文明冲突?》,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222342),也有评论认为是大陆的不文明与香港的文明之间的冲突,批评大陆游客行为举止不文明,暴发户心态严重,致使一些国家和地区对中国游客产生反感。大陆大部分网友对孔庆东的言论给予了严厉批评,认为其有损教授的人格和形象。一些网友结合大陆实际,赞成香港市民的做法,认为是香港市民指出地铁饮食违法,是公民责任的体现,并联系大陆的情况,批评大部分大陆人还是“臣民意识”,需要反思和学习。   (二)批评“地铁骂战”中香港市民的言行,支持“地铁骂战”中的大陆游客。部分网友认为香港市民的做法过分,地铁上吃东西不对,但最可能的原因是大陆游客不了解香港地铁的规定,没有必要按下紧紧按钮,并协助地铁方面将大陆游客特别是小孩子赶下地铁。大陆网友对视频中一个香港市民的一句话“他们大陆人都是这样的”,表示极大的反感,认为是地域歧视。一些网友还找出了纽约、伦敦、巴黎地铁上的类似情况,说明这些国家地铁上吃东西并没有什么问题,香港地铁的规定可能有问题。一些网友认为是小孩子吃零食,对小孩子的行为应当包容一些,香港市民的做法过分。一些大陆网民号召6000人同时到香港地铁吃东西,以示抗议,引发香港方面的关注。此外,也有一些网友对孔庆东的言论表示支持,认为孔庆东只是骂部分有殖民意识、看不起内地游客的香港人是“走狗”,并没有骂错,也有网友找出英国记者写的一篇报道,报道中称香港人是“笼狗”(cage dogs),批评香港人对英国人的言论不批评,反而批评孔庆东,是殖民意识在作祟。(需要说明的是,该报道是英国每日邮报记者Damien Gayle采写的题为Cage dogs of Hong Kong的报道,内容是关于香港房屋问题,报道中说香港有些人居住的地方就像狗笼,而不是侮辱香港人是“笼狗”,该报道见http://www.gzstuff.com/profiles/blogs/cage-dogs-of-hong-kong)   此外,也有网友特别是海外网友,从关爱孩子的角度,对地铁骂战的参与方(大陆游客、香港市民和香港地铁工作人员)都提出批评,认为成年人之间的纷争罔顾孩子的感受和身心健康,也与文明国家对此类事件处理的手法相悖。   (三)对《苹果日报》的广告评价分化。由于事情敏感,大陆媒体(包括纸质媒体和门户网站)对香港网民在《苹果日报》的整版广告很少报道,但微博上热闹非凡。大陆网民对广告将大陆人和“双非”孕妇比作蝗虫极为反感,不少跟帖充满火药味,称集资做广告的香港网民和刊登广告的《苹果日报》“脑残”。有网民将广告上纲上线,将其上升到反华、乱港层面。中华网的一个帖子写道:西方邪恶势力控制的香港《苹果日报》为代表的香港反动媒体,将“双非”孕妇香港生产议题竭力放大成为香港社会反华大骚动,“蝗虫广告”与《蝗虫歌》已经成为煽动港人反华、辱华、乱港、乱国的西方标志性“反华公关”!(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36/88/03/8_1.html)但也有网民对广告所反应的港人情绪表示理解,个别门户网站也制作专题,对香港的做法进行辩解,等于是间接支持了广告所反映的要求。一篇文章称,在一项网络调查中,有六成网友对部分香港市民的“反对”态度表示“理解”;有二成多的网友感觉“不理解”,认为“香港部分民众缺乏包容性”;部分网友认为此事“不好说”(http://news.sina.com.cn/s/2012-02-03/125523877239.shtml)。一个网友在跟帖中写道:“HK的话也有道理,内地也需要正视现实问题,改善生育政策。”对于香港岭南大学有部分学生在校内游行,烧毁《苹果日报》广告的行为,大陆网友表示欢迎和支持。一个大陆网友在新浪微博写道:“幸喜香港也有明白人。看见香港大学生游行并烧毁‘蝗虫广告’反对歧视内地人,我感觉松了口气。我们要提倡换位思考,和谐相处,不要做激化矛盾的事情,把一件文明礼仪的冲突鼓噪成什么文化冲突,更引发地域冲突,对大陆,对香港,都不是好事,要记住,大家都是中国人。”   二、官方、知识分子和媒体的回应   香港市民和大陆游客、陆港网民间的纷争,具有民间性、草根性,情绪的爆发和表达具有民粹性。正因为其民间性、草根性和民粹性,说明了问题的严重,引起了各方的回应和反思。由于直接关系到香港,加上香港媒体和言论空间的自由度,香港方面的回应显得积极主动,而大陆官方和精英人士的回应,则显得较为被动。   (一)香港方面   今年是香港特首的选举之年,特首候选人不可避免地要对这场争论进行回应。特首参选人唐英年、粱振英、何俊仁批评了孔庆东的“走狗论”。对《苹果日报》的广告,香港《文汇报》报道,唐英年对香港部分人的言论表示失望,强调香港本来就是移民社会:“我们很多人都不是在这里住了很长时间。”对于这场纷争,特首参选人将其上升到层面,参选人粱振英对唐英年所主导的香港人口政策提出批评,何俊仁则要求所有参选人就香港的人口政策进行辩论。香港旅游业议会负责人也发表谈话,呼吁大陆游客在香港旅游要入乡随俗,不要在地铁吃零食和随地大小便,此话一出,立即受到大陆网友的批评。香港立法会议员要求对香港的人口政策进行检讨,一些党派和团体要求反思和修改“自由行”政策。作为回应,香港执法部门开始全面清查“月子公寓”等,收紧相关政策。   特区政府对这场纷争采取了主动的态度。特首办公室邀请学者、官员撰写文章,放在特首曾荫权facebook专页。香港教育学院副教授沈旭辉以《熔炉与香港核心价值》为题,撰写了800字的短文,内容是从中港文化融合的角度看中港矛盾争议。沈旭辉在文中提出,一国两制框架下,香港一直以自己的核心价值自豪,例如重视法治、人权、自由等,但核心价值的重要性,是维系一个地方人心的根本,就像一个大熔炉,足以把来自五湖四海的人融合。对根据政策接纳了的新移民,我们则应以我们的核心价值,尽力将他们融合在这个大熔炉内,这是香港人应该持有的信念,否则香港何以有今天?在这个“两部曲”内,有根本方圆,不应有互相仇恨的空间,否则“hate crime”会变成常态,这是内地人、香港人都必须明白的。   对于这次纷争中涉及的香港人口政策问题,沈旭辉还专门撰写了《致煲呔书——我们需要符合核心价值的本土人口政策》(特首曾荫权绰号“煲呔”),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沈旭辉的这篇文章内容很重要,观点在香港知识界具有代表性,此处作较为具体的转介。   沈旭辉在文中提醒特区政府,“假如政府只把问题定性为文化融和,这却是真正的问题,因为相关争议同时暴露了香港面对的四大潜在危机”。四大危机是:人口政策内容的“非本土化”危机、人口政策制定过程的民粹化危机、“仇恨政治”的普及化危机、核心价值的虚空化危机。对人口政策内容的“非本土化”危机,沈旭辉除提出技术性的建议外(如制定理想的人口指标蓝图),特别提出“政府应有具体的、‘熔炉政策’,确保无论是新生命、还是新移民进入香港时,以认同香港核心价值为本”。对人口政策制定过程的民粹化危机,沈旭辉提出,政府处理人口问题的责任,应该在议题变成社会焦点前防微杜渐,先发制人,制定相关政策,因为人口议题有一条金科玉律﹕既绝不能闭门造车违背民意,也不能100%由政党、民意带领。对仇恨政治的普及化危机,沈旭辉警告说:国际社会对近来风波愈来愈关注,但它们的切入点多是中港的“双向歧视”;一旦港人容易把对政策的不满和对人的不满合二为一,这对香港的国际形象,会有很负面的影响。对孔庆东的言论,沈旭辉认为有刻意散播仇恨之嫌,明显是混淆政策和人的反面教材,若孔庆东是不满内地对香港有政策倾斜,无论多激烈向内地政府反映也是其自由,这是政策;但孔庆东通过刺激香港人、制造矛盾,却是伤害人。对香港核心价值的虚空化危机,沈旭辉认为,这场纷争中过于看重实际利益的争议,而对香港核心价值这些“虚”的东西重视不够。沈旭辉指出:“在一些国家,理论上,国民爱国,先是因为认同一系列价值,然后相信那个国家代表这些价值,才去爱。这说法容或虚伪,但毕竟能彰显核心价值的重要性。相反单凭‘大局’、‘国家利益’维系的爱国情怀,却容易滋生仇恨。”沈旭辉要求,香港无论推广公民教育也好、国民教育也好,自称中国人也好、香港人也好,都应将核心价值内化为身分认同的根本,以此来规范新移民,也以此来规范自己。沈旭辉最后警告曾荫权,假如曾荫权在余下的半年任内不处理相关问题,让它延续到下届政府,恐怕历史将记载“中港融合危机于荫权七年全面爆发”。   香港大学高级讲师蔡子强2月2日在《明报》发表文章Good People, Bad People, No Other Difference,要求网民停止攻击。蔡子强写道:   “我曾经认为香港是世上对不同族群最为包容的一个地方,但近日事态的发展,却不容我不忧心忡忡。   因为双非婴儿和自由行政策所造成,对香港社会容纳能力所造成的冲击,因着D&G禁拍风波、港铁进食骂战、北大教授孔庆东骂港人是狗等风波,而火上加油,引来一次大爆发。据报道,上个礼拜,有本地人组成‘唱蝗团’,在广东道名店和旺角行人专用区‘快闪演出’,一边唱歌,一边高叫口号,沿途‘唱衰’内地孕妇抢床位、抢奶粉,以及旅客随地大小二便等行为,惹来内地游客不满。   至于网络上的骂战,更是无日无之。据报道,有网民甚至不单止把内地孕妇描绘成蝗虫,还设计出大肚蝗虫图案,极尽丑化的能事,甚至声称要以此制作海报,并贴在游客区,向内地旅客抗议。结果,这些消息和图案又在内地讨论区及微博疯传,造成两地的进一步撕裂。   我想大家都有责任叫停这些行为。”   蔡子强恳请香港市民:   “或许,有时我们真的会被一个人的言论,或者某些人的行为,而弄得怒火中烧,但我诚恳的希望大家,能够停一停,想一想,究竟自己正在做的,是在治愈伤口,还是在撕裂伤口?我们正在进行的,是一个文明的,还是一个横蛮的公共讨论?”   香港浸会大学余伟锦副教授认为,应“理解刊登广告者的心情,因为他们的切身利益受到了影响,但对广告中出现的隐喻非常不能赞同。大家都是同胞,同一个国家的人,用蝗虫来形容完全不对。中国文化中有严重的地域歧视观念,不同地方的人相互歧视,但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内地同胞来港生孩子,而是我们的人口政策出了问题”。(《港媒刊登反内地孕妇广告,市民称非普通港人看法》,http://news.qq.com/a/20120203/000050.htm)   1月31日,香港林天悟先生发表文章,题为《慎防中港矛盾大爆發》,文中除对香港人展露的情绪表示理解外,对陆港两地间的纷争忧心忡忡。林天悟先生写道:“近日facebook及网上讨论区广范流传一篇由中学生撰写的网志,题为:《自由行:八年盘点,八年得失》,一位平凡的香港少年平实地写出其成长期的八年来,看着自由行如何改香港的面貌,得与失之间,最痛恨是失却了选择权。这篇真挚的文章引起许多港人共鸣,特首高官或西环大老爷,能从中听炸弹的药引正在燃烧的微响吗?”(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222396)   香港媒体具有很高的自由度,有呼吁大陆和香港融合,停止攻击的,也有煽风点火的,如刊登广告的《苹果日报》。   (二)大陆方面   大陆官方对这个事件还没有直接评论。只是香港中联办主任彭清华在一个酒会的致辞中说,对个别大陆学者的不正确言论表示遗憾。   个别大陆学者通过记者采访对此发表看法,对《苹果日报》的广告提出了批评,呼吁两地停止骂战。厦门大学周宁教授认为:“刊登整版广告批孕妇赴港生子是不冷静的行为。事件本身不是很重要,里面掺杂着双方的怨气,不需要无限放大。最近出现的一系列不断升级的事件表明,谩骂和情绪化的表达不能解决问题,内地和香港都应该反思。”(http://news.qq.com/a/20120203/000050.htm)   个别大陆纸质媒体也通过发表公共知识分子的文章,表明看法。《新京报》发表大陆著名公共知识分子秋风的评论文章《公共表达伦理何以如此匮乏》。秋风在文章中指出,孔庆东事件及香港媒体反内地孕妇广告事件,已经清楚地表明,粗野的语言根本无助于辨析任何问题,在粗野言辞所构筑的话语场中,也根本不可能达成什么共识。相反,哪怕双方都在表达真理,这样的语言只会扩大分歧,制造怨恨、仇恨,撕裂本来存在的共同体。最终,公共空间所剩下的惟有一地鸡毛。秋风呼吁,中国社会需要文化的自觉,需要重温圣贤的教诲,思考如何做个好人,做个好公民;掌握着巨大话语权的知识分子尤当深刻地反省,在这个大转型时代,自己怎样做,对于公序良俗之形成和维护,才可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222355)   有网络媒体发表文章,对香港人的愤怒表示质疑。经济观察网发发表署名杨婷婷的文章《港人的愤怒从何而来?》,文章认为,香港人的愤怒表面看起来是因为其优越感受损,利益受损引起,但由此而来的愤怒没有理由,文章列举了香港居民和大陆民众在诸多方面的不平等,以及香港人在大陆受到的税收、教育、出行等各方面的便利和特权,反驳香港人愤怒的理由。文中写道:“他们愤怒的理由很多,但理智地看待这件事情的话,内地人给香港人造成的困扰完全是身不由己,而且,他们并没有享受到什么特权,迄今为止,内地游客在香港停留最长时间也只有7天,如果要再呆上7天,对不起,你的港澳通行证必须拥有两次赴港有效签注,一般人的做法是从深圳罗湖出境再入境,这样你才能不被驱逐出境,算下来,普通游客在香港最多也只能呆两周。” 结论是:“比较下来,谁更有理由愤怒呢?”(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222363)   网络媒体在简要报道事件的同时,也含蓄地阐述自己的立场。网易制作了一个名为《香港人发的不是无名火》的专题,从内地游客规则意识差、大陆人赴港生子是占便宜、香港靠内地施舍不符合实际、不同政治体间绝对的迁徙权不存在、尊重国情和感情不能有双重标准等,说明香港市民的诉求是正当的,批评一些大陆人的错误思维:“口水战因是非而起就需明辨是非对错。内地游客在香港不尊重公共秩序理应被批,不纳税只想谋福利反而怪港人小气,则是得了便宜还卖乖。‘香港有今天全靠祖国施舍’这种错误逻辑,更是压根谈不上就事论事,纯属意淫。”   腾讯旗下的大粤网则推出专题《香港这一面》,刊载“那些一直在默默传递爱的朴实港人”帮助大陆民众的高尚事迹,如筹款救助湖南白血病女孩、为广州五胞胎捐进口奶粉、香港大学生为农民工维权、香港义工玉树地震救人牺牲、香港为汶川地震慷慨捐款等,意在呼吁正面看待香港同胞。   三、香港的忧郁,中国的忧郁   盘点这次陆港间的纷争,起因是一件大陆人觉得司空见惯的小纠纷,但因为互联网的放大效果、名牌大学教授的口不择言,以及香港人积压已久的愤懑情绪,让纷争出现了扩大化、持久化的趋势。其中出现的各种情绪、各种信息,是研究香港社情民意、研究陆港关系的绝好材料。这里借用强世功教授《中国香港:政治与文化的视野》(三联书店2010年版)一书中一个章节的标题《中国的忧郁》,并略作改动,作为结尾标题。   这场还在继续发酵,后续情况如何,还要持续观察。但对半个多月的观察,我得出以下思考。   (一)网络的民粹性表露无遗,破坏力很大。网络上的各种指责、谩骂,上纲上线的评论非常多,香港网友和大陆网友都不能幸免。特别是大陆网友,动辄以反华、乱港、西方的工具、殖民思想等口号指责对方,不能平心静气的讨论问题和事件,延续并扩张了网络民粹主义的极端作风,民粹主义情绪如果不能加以有效疏导,对陆港间关系的破坏会很大。对香港来说,情况更为复杂,一方面是民粹与民意有时难以区别,另一方面是个别政党带有比较强的民粹色彩,政党和民选议员需要争取选票,政府需要聆听民意、需要民意支持,这些都限制了对网络民粹言论的疏导。   (二)香港官方、知识界反应及时,表现理性。无论是特首办公室在第一时间邀请学者、官员撰写文章刊登在特首facebook专页,还是学者们自己撰写的评论文章,无不从陆港融合、香港发展的角度出发,对这场纷争中暴露除的问题的忧心、忧虑之情表露无遗,同时,没有对网民的言论横加指责,体现了香港理性协商的社会氛围。当然,香港知识界由于其深处的地域,不可避免地要对香港市民纷争中表现出的情绪体现理解之情。   (三)大陆知识界反应、回应不够。兹事体大,大陆官方的沉默可以理解,这是大陆官方面对突发事件一贯的“冷处理”手法。但作为极其重要的公共话题,知识界、媒体不能缺场,否则会任由无论民粹主义情绪蔓延,对陆港社会造成不利影响。遗憾的是,大陆知识界的反应较为缓慢,回应也很少,即使有回应,也不是直接切入问题,而是附带涉及,或是春秋笔法,把这场纷争的分析和问题包裹在抽象的学理分析和空泛的呼吁上,如秋风的文章。网易、大粤等网站的专题,总感觉还是流于情绪表达,没有切中纷争的核心,说到点子上,特别是网易制作的专题,可能还有反效果出现。笔者认为,大陆知识界反应不够,一是可能大陆知识界对香港问题确实关注很少,研究不多,想说也说不上话;二是话题敏感,在现有的舆论空间中不敢说、不好说;三是春节期间方舟子、韩寒之争太过猛烈,相当部分的公共知识分子都有卷入,分散了精力,或转移了注意力。期待大陆知识界能够尽快跟上,对这场纷争发表见解。   (四)深层次的问题亟待正视和化解。我对这次陆港间网友纷争的基本判断是,直接的导火线是香港市民对大陆游客的观感问题(大陆游客不知道或不受当地的规矩),利益冲突是背后的原因,但香港学者和部分香港人(以及部分大陆人)将问题深入到了价值观层次。这次纷争中体现的利益冲突,已经表露得较为充分,如香港的房屋价格由于大陆富豪涌入价格飙升、“双非”孕妇导致医疗资源紧张、大陆人子女到港上学导致学位紧张、大陆人遍及香港各个角落导致香港人的生活空间被压缩、大陆人到香港购买物品导致香港商品价格上升或短缺(如抢购婴儿奶粉),等等,都被展现了出来。应该说,这些问题基本上都可以在政策层面得到解决,并不是什么很大的问题。香港学者和部分香港人提出的价值观问题,倒确实是陆港间交往、融合的一个很难解开的“结”。如前所述,沈旭辉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香港核心价值来同化大陆移民的问题,林天悟先生则大篇幅转述了一个普通香港中学生撰写的、影响很大的《自由行: 八年盤點,八年得失》,这里摘录其中两段尖锐的表述:   “这些人(指大陆人——引者)样貌看起来也许跟我们差不多,但骨子里我们截然不同。我们讲究规矩,他们讲求人情。我们或多或少会顾及自己面子,他们不会,遑论其他人的。有次我在尖东目睹一陆客与一西方人争执,为什么争执我不清楚,但有两件事我仍历历在目:那内地人的嘴脸,和那西方人走时那句‘Bastard, I swear I will never come here again’。”   “大陆人的人,听着:当我们承受并接受他们的一套时,我们自己的价值便没有了。我们现在已经抛弃了自己的词汇,用上一些奇怪的词语如‘打造’、‘素质’,然后便会是繁体字、礼貌、法治……我们只会变成大陆般。融合,应是各取所长,不是跟大路攞个Mean。”   这种论调、这种情绪是大陆所担心的,却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的关键所在。大陆将这种情绪和思想界定为香港部分精英仍然有“殖民地思想”,缺乏对中国的政治认同,而香港的部分知识精英将这种思想界定为香港的核心价值,是香港的特色和长处(不同于大陆)所在,香港最担心的就是朝大陆化迈进。麻烦的是,双方还搭建不起理性沟通的平台。从这场争论看出,这种思想已经蔓延到民间,不排除会获得民间基础,使问题进一步复杂化。这是中国的忧郁,也是香港的忧郁。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以上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阅读更多

西蒙周 | 港陆骂战:依法解决才是正道

2012年02月06日 10:38:17        上周,内地和香港之间的骂战再度升级。继北大教授孔庆东谩骂“港人是狗”后,一群香港网民奋起反击,在报纸上刊发广告,公开指责来到香港的大陆客为“蝗虫”,并强烈要求港府尽快修订基本法第24条,以阻止大陆双非孕妇(指夫妻双方都不具有香港居民身份)无限量入侵香港。“蝗虫论”随即引发两地民众之间更高声调的骂战,相当部分的大陆人指责香港过河拆桥、数典忘祖,而港人气愤之余,则痛斥大陆人来港如蝗虫掠过,侵占挤压自己的生存资源。       居港权是问题关键       透过上周的这则广告,可以看清,断断续续、始终不停的港陆骂战,矛盾焦点还是集中在双非孕妇在香港所生的子女是否享有居港权。至于大陆客在港举止不文明引发冲突、港人不满D&G禁拍等,则是两地融合过程中因文化、民俗和习惯不同,进而导致摩擦衍生出来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这些都属于细枝末节,不占主流地位,相信随着两地交流沟通的增多,此类摩擦会逐渐减少。倒是上周的这则以蝗虫为背景的整版广告,旗帜鲜明地亮出了港人对于大陆人的不满本质。这就是,港人对于大陆人“忍够了”,因为香港每18分钟就要花100万元养育双非孕妇在香港所生的双非儿童。       如果说,过去两地的骂战还是小打小闹,属于交往中的正常现象,还可置之不理,那么现在,面对一个已经廓清的焦点所在,无论是香港政府,还是中央政府,现在已没有理由继续回避下去。因为,港人身份的确认,不仅攸关到现有700多万人的生存权,更攸关到香港社会未来的发展前景,攸关到大陆和香港两地民众能否避免族群撕裂的悲剧。       居港资格屡有兴讼       居港权问题,自香港回归后曾数度掀起风波。而针对每次风波的处理,因手法各异,效果也大有不同。1999年年初终审判决的吴嘉玲案,港府败诉。终审法院判定,《入境条例》的有关规定不符合基本法第24条第2款第(三)项的规定。第(三)项所指的香港居民所生子女是包括其父或母在成为香港永久性居民之“前”或之“后”所生的子女。港府不服判决,遂在当年的6月26日,由时任保安局局长的叶刘淑仪和时任律政司司长的梁爱诗,共同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寻求释法。全国人大常委会最终给出的司法解释是,在出生时父或母都未成为香港居民的人士没有居港权。这一解释,使得有条件来港定居的人骤减至20万左右,比起释法之前估计的167万人远远为少。       另一桩居港权的著名案件,则是庄丰源案。这桩始自1999年兴讼,2001年终审判决的案件,以终审法院驳回入境处处长上诉,判定庄丰源享有香港特区居留权告终。终审法院当年7月20日判定,不论父母是否已在香港定居,只要在香港出生的中国籍子女均享有居港权。港府这次同样表态不服,但是最终不知出于何种考虑,并没有提请全国人大常委给予新的司法解释。       这就为现在越演越烈的双非孕妇到香港产仔提供了法律罅隙。既然法无规定外地孕妇不得到香港产仔,既然之前终审法院认定港生子女就具有居港权,而香港同时又是执行判例法的地区,那么,港府就没有理由禁止双非孕妇到香港产仔,只能以行政措施进行年度总额的限制。港府面对此次骂战一再示弱,只由民政事务局长曾德成出面,空泛无力地呼吁了几句要包容之类的话,尴尬的原因即在此。       庄丰源案留有尾巴       法律界人士在分析上述两案时指出,吴嘉玲案解决的是其出生时,其父母是否已经是香港特区永久性居民的资格问题。庄丰源案解决的则是其在香港出生时,其父母双方或一方是否符合所生子女拥有香港永久性居民“在香港出生”法定条件的问题。在判决后果上,终审法院对吴嘉玲案的判决,扩大了港人在内地所生子女到香港居留的范围。由于港府提请人大及时释法,才没有造成大量人口在短期内涌入香港特区的严重后果。而庄丰源一案,终审法院的判决却打开了内地孕妇到香港生仔的缺口。       这使问题留有后患严重的尾巴。时至今日,双非孕妇来港产仔已成潮流,11年间竟有12万双非婴儿诞生在香港;而更让港人难以接受的一个事实是,2011年诞生的第一个香港宝宝,父母双方竟然都是内地人。       法治社会要讲法律       港人难以接受双非孕妇带来的双非婴儿,心态很好理解,也令人同情。但极少部分人借题发挥,指责大陆客为“蝗虫”却非常不妥。香港是法治社会,正是基于这一点,港府才尊重终审法院的判决,对双非孕妇来港产仔只疏不禁。同样,大陆客来港买东西,进医院,生孩子,上学校,如他们所作所为并不违法,就没有道理对他们进行指责。至于自由行衍生的各类问题,需要正本清源,找到源头和本质,循法律途径解决才是正道。       回到双非孕妇香港产仔问题,不难发现,源头正是终审法院对庄丰源案的判决。打个比方,终审法院的裁决,好比让港人当年搬起了石头,却砸了自己现在的脚。“蝗虫论”是也非也,不辩自明。不过,眼下最重要的,还是要解决庄丰源案的尾巴问题。 上一篇: 时也运也 下一篇: 没有了 阅读数( ) 评论数( 0 ) 0 条 本博文相关点评

阅读更多

中国选举与治理 | 执行死刑系自然灾害?

执行死刑系自然灾害? 作者:读者留言 来源:本站编辑部 来源日期:2012-2-5 本站发布时间:2012-2-5 13:57:54 阅读量:667次 2 月 4 日至 2 月 5 日中午留言锦集 致函最高法:对吴英执行死刑难服众 有话要说 2012-2-4 14:31:15 对吴英执行死刑难服众? 经过查对,对吴英判处死刑的法官系临时工。对吴英执行死刑系自然灾害。 你服不服?你可以选择(可以充分自由选择,但是必须选择一个): 1 服; 2 心服口服; 3 非常正确。 有梦想就有希望 2012-2-4 22:44:18 一位老法律人对正义和良知的最后呼唤! 该鄙视哪种知识分子? 缪一轮 2012-2-3 19:04:15 不知道这位“摩罗”是不是以前在《方法》杂志上发表文章的那个“摩罗”?多么奇怪的逻辑啊!我不明白这样的人是否也算知识分子,更是否也是精英?不过听其口气,恐怕还是踌躇满志那一类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这个群体在我们这样的文化体制下,倒的的确确随时随地都在分化之中,尤其是与利益贴得太近的那一部分。 谈改革 李喻 2012-2-3 19:36:18 改革循“经济改革——文化改革——社会改革——政治改革”的基本步骤并不合适。应是交错进行的。不论进行哪一个领域的改革,其他领域的改革都不能原地踏步。只不过要分清轻重缓急,有所侧重而已。 克里斯 2012-2-3 22:14:46 作者思考得很深入,希望以后能够继续关注 事业单位编内编外工资条“雾里看花” 若耶非耶 2012-2-3 20:53:38 事业单位改革,一直是抵制政治改革的挡箭牌。事业单位更是越改越瞎改!不知道是该怀疑中央改革的能力,还是应该怀疑其改革的诚意? 目前的事业单位改革,不说失败,至少很无聊。 饶雪漫:愿所有的疯狗都安息 阿C 2012-2-3 20:53:35 当作者写出“愿所有的疯狗都安息”的标题时,她自己也就在“安息”之列了。 大漠孤烟客 2012-2-4 9:55:58 饶雪漫女士,就您这篇文章的标题就看不出您的素质在哪里,您还是闭嘴吧! 肖昱 2012-2-4 10:50:11 你热爱韩寒那是你自己的事,但是你也要尊重别人的质疑权利,乱骂别人为疯狗,只能证明你自己只是韩寒的一条狗而已。 Maomaoyu 2012-2-4 17:26:47 不奇怪,即使有这篇文章,还会有人接着咬、接着叫,因未对他们,咬和叫的意义在于过程,对象不重要,理由和结果好像也无所谓:看了,他们还会说作者也是一个团队的。由他去吧! 儿子在旁边说:疯狗会停止骂吗?也真是,只要不安息,骂就咬与叫是难免的。 重庆为什么会被妖魔化? Wanliuf 2012-2-3 20:54:36 重庆被妖魔化? 还是其本身是妖魔之路? 王占阳:“乌坎转机”是我国村民自治建设的新曙光 人民10000 2012-2-3 22:10:08 偶拆拿国最佳的政治转型时期已过去。未来十年,如果不能和平地转型到民主政体,则和平转型的机会就消失了。 君不见,一胎政策执行30多年后的今天,为政者还不启动政治转型的改革,这是在断送大陆民众的前程。 试想,在不远的将来,每个家庭4个以上的老人,放眼望去,都是老人,那时,整个社会的负担有多严重!按现在庞大的统治系统的开支和贪婪,那时整个社会的劳动力恐怕连养活这个统治系统都难了。 每家4个以上的老人,那么一对夫妇还能养几个孩子?恐怕养一个也觉得的困难了。如此下去不要几代,大陆华人即已灭绝。 到了这种时候,还能有谁有办法? 所以,聪明有钱的精英,都想尽办法往外去了,他们早看得明白。 逝水年华 2012-2-4 9:58:15 党是完成特殊历史使命的工具,是谁的工具?那些听党的指挥,忠于党,保证党的绝对领导等言语是人民听工具的,总有工具崇拜的意思,把谁给忘了。 中国崛起负有文化使命 Nnnn 2012-2-3 22:11:34 “中国崛起负有文化使命”我不怀疑,而中国目前的现实我怀疑 越南土地私有化的灾难 方程式 2012-2-3 22:26:49 真没想到自诩的三农专家——李昌平竟然已经沦落到权贵既得利益集团吹鼓手的地步了。实在可惜加可耻!衡量一种土地制度好坏的标准并非是所谓是不是“分享了全部的农用土地地租”,而是看这种土地制度是不是尊重和保障了农民的基本政治和经济权益。 农民只能分享地租?所谓分享地租不正意味着农民只能成为政府,也即既得权力和利益集团的代表的长工或雇农吗?我不明白,农民难道低人一等吗?农民为何不能享有自己耕种的土地所有权并成为自己耕种的土地财富的所有者呢?地权难道不是最基本的民权之一吗?这就是说,剥夺了农民的地权也就等于剥夺了农民的政治权利和公民权利。李昌平为何要一再回避地权即民权这一常识性问题而在那里大放厥词呢? 李昌平倘依然不知悔改并坚持为现有的这个充满政治歧视的土地制度辩护,就必然会在政治上堕落成为三农学界的另一个司马南! 民主素质论可以休矣 古原芳草 2012-2-3 22:41:08 素质论是权力私有者拒绝政治体制改革的借口! 李希光:我国长期面临外部舆论环境的严峻考验 憋不住说一句 2012-2-4 8:14:43 西方媒体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偏见加上它们在国际传播领域“嗓门大”的优势,给中国的国际形象带来严重的损害,非常不利于中国的和平发展!!! 究竟谁在坚守“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偏见”?谁在传播领域彰显自己的大嗓门?贼喊捉贼的惯用伎俩早就不灵了!!! 逝水年华 2012-2-4 9:20:33 评价一个国家制度优劣尺子是什么?价值。价值的内容是什么?用意识形态将价值内容填充。结果价值内容大相径庭。用这样的尺子去衡量结论得出相同是不可能的。我国的价值内容是什么?内容丢尽了只剩下一个国家的外壳了吧! Fang1616 李希光教授:人大应该立法禁止任何人在大脑中自由思维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1&id=438896 初平山人 2012-2-4 22:46:01 作者提到的现实是客观存在的。但是结尾是一腔废话。 我们养的那么多御用专家,有谁能站在国际视野,系统分析这现实的成因,给领导人以清醒的认识。而不是用官话自欺欺人。或是用民族主义蠢劲儿,或怕别人演变而退守关门。越发让人瞧不起。 Gaohuo 2012-2-5 9:23:40 只能是官本位特色的社会主义,他跟本不代表中国民族。 缪一轮 2012-2-5 11:46:58 我们应该深刻反思:为什么我们韬光养晦那么多年,国际社会对我们却越来越不信任?问题难道只出在对方,而与我们自己历史和现实的所作所为无关?为什么不但大国忌讳我们,小国也恐惧我们,而流氓小兄弟竟敢敲诈勒索我们?教授先生如果不是弱智和装佯,应该给我们一个合理的令人信服的解释。 民主与狗–孔庆东不懂的事 逝水年华 2012-2-4 9:06:21 孔庆东这样的滥教授中国还有多少?应该立即将其清除。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知道自己的国民素养确实低,需要提高。把自己的恶性带到所到之处,引起他人的恶感是正常的。你以为自己在大陆,恶德大行其道。至于选票如果给我一张我不会糟践它。拿百姓的素质说事来拒绝民主是本末倒置,恶德都是上行下效的结果,一次官员的恶性不被纠正,就会传染。孔庆东你闭上你的臭嘴吧,别国人的脸都丢尽。 扬之水 2012-2-4 11:27:31 子曰:敏于事而讷于言。孔庆东即便真是孔子裔孙,也是不肖子孙。 Scpnwyt 2012-2-5 3:26:46 孔庆东代表的是官方的声音,孔庆东的水平代表了中共最高学府的水平。这就是中国大陆的现状。只不过这一次是公开了而已 12-34-56 2012-2-5 11:06:15 在我看来,歌颂专制,崇拜独裁,满嘴流氓腔的孔庆东连狗都不如。

阅读更多

颜昌海:人类已经阻止不了孔庆东乱咬了

北大教授孔庆东在炮轰香港人是狗引发部分港人对大陆民众的仇视之后,近日又有一段他破口大骂新加坡人的视频被曝光。官方经常宣传要对待香港、台湾不能搞分裂,但孔庆东的行为就是在搞分裂。 近日,在第一视频网的节目中,主持人问孔庆东,怎样看中宣部针对新加坡记者提问“唱红歌与意识形态向左或向右转是否有关?”的回答,孔庆东首先肯定了中宣部的回答,随后即破口开骂这位记者,并把矛头指向了新加坡人。其实,提倡唱红歌就是为了鼓吹意识形态向左转,而新加坡记者提出的推广“唱红”是不是表示中国的意识形态有点往回走的观点,也代表了中国绝大多数知识分子的观点。从的意识形态出发,从“维稳”出发,一旦有些人提出反调的时候,孔庆东就破口大骂。孔庆东除了骂过香港人、新加坡人,也曾骂过台湾人。 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公开谩骂“香港人是狗”的言论,激起香港人强烈反弹。继“万人围堵中联办”行动之后,香港网民号召 10 万人“反蝗虫”行动。大陆极左网民则发起抵制香港旅游,骂战逐渐升温,两地矛盾日益激化。 由于网上盛传有大批内地人计划集体在香港火车上饮食,公然践踏香港法律,香港网民为此已准备“捕蝗大计 ” 还击。而香港最具人气之一的聊天网站《香港高登讨论区》的网民,在 5 天之内已筹得 10 万元港币,登报发表声明,要求政府堵截大陆“双非人”到港分娩从而取得香港居留权的漏洞。香港资深媒体人蔡淑芳表示,如果从人道的立场和我们个人的想法,是从来不想有这种矛盾和分裂的。大家同样都是中国人。 香港自由党 1 月 26 日已给北京大学发信批评孔庆东言论,挑起中、港纷争,要求孔庆东收回言论及公开道歉。而 香港地铁骂战男出面澄清: 我是在地铁 ( 其实那是从红磡到罗湖的火车 ) 上劝止国内乘客吃东西掉地上的那位香港男子,看到引起那么大的争议,和引起那么多误会,借这里和大家澄清几点—— 1 ,我在网上也有详细描述:事缘当天与女友在红 磡 站上车,上车后近我的两排位都坐满人,一边一个大人三个小孩,一边即是三个大人以及他们的行李。后来看到那个妈妈把一包童星点心面倒进她旁的小孩手中,而另外两个女孩则有一个拿着糖包。及后双手捧着一堆点心面的小孩不小心将一些洒到身上及地上。看到这个程况,我便以我有限的普通话,指着不准饮食的牌向他们说:不好意思,这里不能吃东西。之后……换来一轮呼叫。那妈妈说只是小孩子吃,以及正在收起,问我为何要多事……我向她说刚才我都有见你放进自己口中,你也有吃……其实说了几句我都知会没有结果。这时他们对面的友伴边笑边出声讥讽,他们说普通话得真是很差 ! 我很火用广东和她们说:我是说的差 ! 这里是香港人的地方,你和我讲广东话啊。他们继续有一句没一句继续讥讽我,这时有位见义勇为的男仕出声:收声吧 ! 很吵呀 ! 继续吃好不好 ? 自己做错事还要吵,需要叫职员来吗 ? 那些人还继续在吵,男仕在旺角东站按着车门,等职员过来。而我亦第一时间下车向职员挥手叫他们过来。之后的你们在片段里看到了。 2 ,那句“ 佢 地 D 大陆人系 咁 ( 他们大陆人就是这样 ) ”,指的是那几个在车厢里高声叫骂的人,特别是那个那个黄外套女子。在第二片段中 2 分 48 秒,黄外套女高声的 MLGB 你,当时还没全懂她的意思,但也知道是骂娘的话,所以说“ 佢 地 D 大陆人系 咁 ”,指和他们 ( 地铁车厢那几个 ) 讲道是没用的。但只单是从片段来看,也确实可能引起误会和骂战,所以在其它人把片段放到网上后,我马上就在我的面书上为这句澄清并致歉。 2012/1/17 :及我无意冒犯大陆人仕,至于我那句:大陆人系 咁 ,如果对各位做成不便我在此致歉。这次是个别事件,我不想引起甚么反甚么的情绪,谢谢 ! 3 ,“二十几个香港人围攻吃食物小孩”。很有趣的说法,车上出声的香港人,有我,女友,见义勇为的香港男人,职员;剩下的十几个香港人不知道那里冒出来的。“围攻小孩”,小孩有错都是家长没教育的错,这个道理还有人不懂吗 ? 我们从头到尾都是和小孩的家长在说话,骂小孩你们是从哪里看到的 ?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八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房屋养老金不要老百姓直接出钱,可不可以理解为‘要老百姓间接出钱’呢?”

【网络民议】“这种震耳欲聋的沉默何尝不是现在这个时代的写照”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