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

何清涟 | 官方基尼系数为何引发质疑潮?

近十余年以来,中国人对以下几个经济学专业名词GDP、基尼系数、寻租、通货膨胀耳熟能详,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大都准确地知道其含义。最近,已经多年未曾公布基尼系数的国家统计局一次性公布了近十年的数据,称2008年0.491是最高点,然后逐步回落,2012年为0.474。 官方公布的基尼系数甫出,就引发一片质疑声音。 不相信官方数据,缘于政府公信力严重透支 胡温执政的十年,不仅严重透支了生态环境、透支了国力(地方大量举债),更严重的是透支了政府的公信力。尤其让中国公众不满意的是:这十年内中国百万美元资产家庭的数量达到670000户,位列全球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与此同时,高房价、就业难、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日益突出。不但原有底层群体向上流动越来越难,甚至还有不少中产阶层一不留神沦落为新底层。 在这种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社会向下滑落已成趋势之时,尽管中国政府严格控制媒体,但中国人还是能从媒体偶然透露的数据中知道,中国的财富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从2010年开始,一个被广为引用的数据是:国家财政部统计显示,10%的富裕家庭占城市居民全部财产的45%,而最低收入10%的家庭其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的1.4%。他们还知道,中国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群体数量很大,合计占总人数的64.30%。如果使用联合国现行的贫困标准,即每天生活费在1.25美元及以下,早在2005年,中国人口中约有19%,即2.54亿人可被认为生活在极度贫困中。 按照中共政府的宣传,美国是世界上财富最为集中、贫富悬殊最大的国家。但中国人却从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中看到了这一事实:美国是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而中国则是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4%的财富。中国的财富集中度远远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 国家统计局将基尼系数当作不宣之秘,连续十年不予公布,但其它国际国内研究机构并没闲着,不断地公布相关研究成果。中国人现在能够阅读英文文献的人不少,于是联合国估算的数据被中国媒体广泛引用:2010年中国的基尼系数预期突破0.52,世界第4;2011年将突破0.55,仍居第四。在联合国的190多个国家当中,有完整的统计数据的国家约有150个国家,其中基尼系数超过0.49的不到10个,排名前十的除了中国外,全部是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国家。中国的基尼系数位于全球倒数第四位,只是比南非三个全球最贫穷的国家要好一点。 中国人对联合国这一数据深信不疑,但中国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12月公布的基尼系数简直让中国人绝望。这份《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说,2010年中国家庭基尼系数为0.61,显示“当前中国的家庭收入差距巨大,世上少见”。 大概是为了消除这个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基尼系数0.61的“不良影响”,国家统计局只好发表了近十年的基尼系数,但由于官方统计结果与民间统计差距太大,结果引发了一波群情汹涌的质疑,有人讽刺说,“改不了贫富差距,就改变反映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 计算基尼系数的盲点:灰色收入 计算基尼系数是个技术性非常强的活,但经过这么多年的经济学名词“科普”,不少中国人知道两点:第一,基尼系数0.4为“警戒线”,超过这一标准就意味着贫富差距过大,社会分配严重不公。第二,中国的社会财富以“灰色收入”的形式在分配。拉大收入差距的,往往是看不见的“灰色收入”。中国的官员及富人极易获得巨额“灰色收入”,而普通人则很少有这种机会。但因为“灰色收入”隐秘,不见阳光,中国国家统计局计算的“基尼系数”基本未考虑乘以“腐败系数”,因而不能反映中国真实的收入差距。 中国的“灰色收入”有多大?恐怕这是一个无解之秘。2012年5月中国官方公布的一个数据可做参考:中国30年来共有420万党政人员涉及腐败,其中有 90名省部官员被查处。中国人从当局以保守态度公布的腐败案件中知道,贪官贪污的数额动辄超过几千万、上亿,最高数额的腐败案件是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张曙光的28亿美元。他们也知道贪官拥有的住房动辄超过十几套,几十套。最近中国河南郑州出现一位拥有31处房产的“房妹”。经查,其父翟振锋是郑州市二七区房管局局长。 但这些被发现查处的腐败只是实际发生的腐败中的一小部分,那些凡“确已发生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被发现,或虽经调查但未惩处,因而没有计算到腐败案件统计中的腐败”,被称之为“腐败黑数”,其比例约占腐败总量的80%-95%。 除此之外,大多数中国人还有他们不知道的“国家机密”,即中国红色家族利用权势积累的巨额财富。对这些家族的致富之道、财富规模及藏宝之地,那更是一般人无法知晓的禁区。 也因此,中国官媒才能够脸不改色心不跳地发表全世界独裁者的财富故事并大加斥责。 但2012年中国高层的权力斗争给世界带来了了解中国高层如何敛财的机会。由于中国高层权斗剑拔弩张,双方都将自己掌握的绝密资料透露给外媒,以此打击对方。《纽约时报》、彭博(Bloomingberg)等媒体记者利用这些资料,使用当年跟踪美国水门事件的两名记者——伍 德沃德和伯恩斯坦(Woodward-and-Bernstein)曾采用的方式,跟踪资金流动,终于为世界掀开了中国红色家族财富的冰山一角。(请见本人VOA博文: 一张中国财富秘密流动的路线图 ) 这些消息在中国被完全屏蔽,但仍然以各种管道在中国人当中口耳相传。 基尼系数越高,说明一个社会的贫富差距越大。由于大学生失业现象非常严重,社会上升通道梗阻,中国的贫困代际传递现象已经非常明显。一个社会如果充斥着越来越多且看不到未来的穷人,只会积累越来越多的社会仇恨,而且难以化解。

阅读更多

陆克文:中国,美国,和这个世界

陆克文:中国,美国,和这个世界 进入专题 : 中国 美国    ● 陆克文        1976年,我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开始学习中文。   在那之后,我在中国居住过、工作过,以及访问过一百多次。作为学者、外交官、商人、国会议员和总理,我亲眼目睹了中国的种种变化展现,也从很多不同的角度观察了这些变化。我的结论是,这些变化绝大部分是有益于中国和全世界的。   目前,中国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让成千上万的老百姓可以脱离贫困。中国刚刚成功地交接了领导权,而且正逐渐成为一个地区大国和全球大国。所有这些都发生在过去的35年中。   这些变化最终成为可能,都是因为邓小平的战略决定。同样也因为有着一个和平、稳定、共同富裕的地区和全球环境。而我们现在面临的核心挑战也是采取一切必要的行动为未来维护这种国际环境。   我此次撰文有两个目的:第一,从不同国家的角度来讨论地区和世界次序的未来;第二,基于这些不同的观点,探讨勾画一个在奥巴马总统和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下的中美关系战略路线图的可能性。      北京如何看这个世界      我相信中国现在的世界观是由中国共产党所发挥的核心地位作用形成的,而中国的政治制度明确拒绝了完全套用西方的民主模式。   中国和其他国家对世界和区域的看法经常十分不同,这不仅仅是由于不同的利益,也不仅仅是由于不同的价值观,而是源于不同的历史经验和观点:   首先,我相信中国现在的世界观是由中国共产党所发挥的核心地位作用形成的,而中国的政治制度明确拒绝了完全套用西方的民主模式。   第二,中国共产党和军队的根本责任是保卫领土和主权的完整。这意味着对西藏、新疆和台湾的分裂主义势力会采取强硬姿态,也意味着会坚决维护在有争议边界地区的领土主权。   第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下个十年的核心任务是完成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这种模式的转变在过去的五年计划及党的十八大工作报告中都提到过。中国认为经济成功依赖于经济的国际化以及更接近全球市场。但是为了经济能够成功转型,中国仍旧需要一个稳定的战略环境。   第四,中国仍然需要保证其长期能源和原材料供应的安全性。   第五,尽管经济目标明确,以及中国为实现这些目标渴望拥有一个稳定的战略环境,但事实上中国与许多邻国关系很不融洽。这种情形出现在东北亚、东南亚及南亚地区。同时,中国也认为这是美国在亚洲和亚洲以外的联盟和战略伙伴模式的一部分。   第六,中国认为美国的行为是其”遏制”政策的一部分。中国认为这一政策的意图是阻挠其和平崛起。中国不接受”中国威胁论”,强调据历史记载,即便在过去强大的时候,中国也未曾侵略过其他国家。中国主张应在共同利益原则上建立一个和谐的世界。   第七,中国的世界观也是由其历史经验所引导的,包括其近一百年对外屈辱的历史。作为一个大国,恢复昔日荣耀是中国一种本能的渴望。   第八,中国对二战后由盎格鲁-撒克逊胜利者所创建的世界秩序表示不满,不接受对其在人权及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多边指责,也不接受对其与朝鲜、叙利亚及苏丹等国家间关系的指责。中国不认为这些指责是公平的,这源于其长期坚守的”互不干涉内政”的政策。中国主张”互不干涉内政”及”国家主权”应是联合国宪章的核心组成部分,主张联合国安理会投票原则是由这些长期性原则主导的。   最后,尽管面临与联合国体系的不适应,中国还承担了作为”负责任的全球利益攸关者”要向联合国做出更多贡献的压力。中国强调自己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尽管如此,中国已在世界维和及南南合作等方面做了更多努力。   作为一个外国人,试图从北京的角度审视这一地区及世界显然是不可能的。以上所说的这些,显然是有缺陷且不完整的。但是我相信,对从中国视角认识当今地区及世界秩序所面临的机遇与困境,提供了一些看法。      华盛顿如何看中国和世界      美国意识到全球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亚洲,同样意识到全球战略重心将随之转移。   华盛顿眼中的世界与北京的看法不同,因为美国同样深受其历史经历的影响。   美国认为自己在上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中,对战争的结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认为自己为”鲜血与财富”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之后美国建立的战后秩序维持了全球和平。这种战略稳定对战后的经济繁荣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美国在经历半个世纪的冷战后,见证了苏联的崩溃。在过去20年中,全世界及美国本身都视美国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这一看法或许会让北京感到奇怪。美国认为其扮演的全球领导角色,意味着在拥有特权的同时,也是一种负担。   美国深受”9•11″事件的影响。在过去10年中,反恐战争主导着美国的内政和外交。阿富汗及伊拉克战争深刻影响了其对自己在未来全球角色的看法。   美国的经济自信遭到”全球金融危机”的重创。危机过去5年了,美国仍未完全从这场危机中恢复。很多人都在讨论,导致这场危机的金融及经济模式是否对未来是合适的。但除此之外,也有一种对于美国经济自信的压倒性的观点,认为经济复苏及恢复将会发生。在美国,几乎没有人认为美国作为经济及军事超级大国已经走到终点。   这就是美国审视中国崛起的基本思维框架。然而,美国对中国的力量认识十分清醒,它同时也非常注意中国的虚弱之处。美国对中国在过去三分之一世纪中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深表敬佩,同样非常尊重中国人的勤奋努力和工作精神,尊重中国在全国奠定经济基础设施的战略步伐,也尊重中国军队现代化的步伐。   与中国一样,美国对中国当前经济增长模式的可持续性表示疑问。它质疑这一模式对环境的影响,同样质疑中国对知识产权的固执态度,以及中国是否会遵守国际贸易规则。   美国与其他西方国家一样,坚信民主是普世价值。美国在这一情况下,强调了什么是”美国例外论”。亨利•基辛格的新书《论中国》很好地描述了这个观念。”美国例外论”是美国认为自己有道德责任向全世界传播民主思想,出于这一原因,民主与人权将继续成为美中之间争论的焦点。   在亚洲,美国相信中国正在挑战美国传统的主导地位。美国注意到中国是亚洲多数经济体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已将其政治、文化、经济外交的范围,扩展至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但美国同样担忧地发现,在东海及南海的边界地区,紧张程度正在不断上升。   在我看来,重要的是,美国在本地区最大的顾虑是朝鲜的核计划。没人可以低估朝鲜近期远程弹道导弹发射的政治及战略影响。这集中了整个地区的关注–尤其是华盛顿、东京及首尔,但同样包括更广大地区,也包括澳大利亚。美国将继续要求中国在遏制朝鲜核武器计划问题上做出更多努力,因为该计划意味着对地区长期稳定的根本挑战。   当前,奥巴马政府已寻求重新定义其重返亚洲战略的五种方式:一、所谓”再平衡”美国在亚洲的军事力量;二、美国参加东亚峰会;三、美国支持扩展其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包括日本在内,很可能也包括中国;四、在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的主导下,对亚洲各国展开活跃的双边外交;五、延续布什政府的对印度战略接触的政策。   奥巴马政府的目的是向该地区显示美国计划在21世纪保持其在亚太地区的实力。   美国意识到全球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亚洲,同样意识到全球战略重心将随之转移。作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认为自身对这种变化所作出的反应–从大西洋[9.62 1.37% 资金 研报]到太平洋,从欧洲到亚洲,是很自然的事情。美国同样认为自己过去对巩固亚洲海洋及大陆的战略稳定做出了很多贡献。反过来,这被看做是亚洲经济在近数十年来取得成功的基础。美国同样认为,其与日本和韩国的条约,阻止了这两个国家在面对朝鲜的威胁时变成核武国家。   基于以上原因,美国认为自己在巩固亚洲战略稳定方面,未来依然会发挥核心作用。而且,上述措施已在亚洲多国受到欢迎。      亚洲其他地区对中国的看法      如果亚洲要有一种不同于欧洲19世纪和20世纪的经历,那么我们需要采用不同的行事方式。   亚洲经济及战略的未来并不仅仅依靠中国和美国,东亚峰会有18个国家。在东南亚,中国的崛起被看成既是经济机会也是外交政策的挑战。   中国经济正与东亚大部分国家深入地融为一体。如果中国经济明天停止,则亚洲国家的经济增长后天就会陷于崩溃。   但是在外交政策方面,亚洲国家对中国却心存疑虑。例如,中国是否会寻求巩固自己在亚洲的影响力呢?保护中国在海洋领域的利益会不会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一个新元素?中国是否打算利用自己的国际影响力去改造当今的国际秩序?这就是亚洲国家目前在问的问题。   直到2010年,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外交政策接触都一直平稳前行。但从那时起,一些东南亚国家对中国关于南海领土问题的声明表示了关注。从历史上来看,澳大利亚在这些问题上一直保持中立。   东北亚边界问题也随着日韩紧张突显出来,这导致了这一地区外交紧张的升级。一些人认为,两位新任领导人–韩国总统朴槿惠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供了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基于我对日本国内政治的了解,以及自民党的内部政治和安倍晋三所处的地位,我不同意这种看法。   事实上,我严重关注日本一代人对中国态度的变化以及这对将来意味着什么。我也关注日本将在一些有争议的岛屿上安装气象装置的可能性,以及中国对日本这一举动可能作出的反应。在关注这些国家的情绪和主流舆论的同时,我从职业生涯的角度来研究这些国家之间的关系–从来没见过如此危机的情况。   如果亚洲要有一种不同于欧洲19世纪和20世纪的经历,那么我们需要采用不同的行事方式。      亚洲的未来方向      亚洲的未来前途,很大程度取决于未来4年中北京、东京、华盛顿的领导人所作的决策。   世界该如何一起细致地描绘出共同的未来– 一个不是基于冲突的未来。   2012年年底,世界最大的三个经济国家经历了三次完全不同的选举。奥巴马当选为美国总统,他将担任这一职位到2016年。习近平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总书记和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除了上述两个职位,他还将担任中国国家主席。2012年12月16日,日本自民党领导人安倍晋三以压倒性的优势当选为日本首相。这是自2001年以来的第八位日本首相。考虑到自民党在日本下议院的绝对优势,他很有可能履行完他的4年首相任期。   我认为亚洲的未来前途,很大程度取决于未来4年中北京、东京、华盛顿的领导人所作的决策。有两种宽泛的战略路径供我们选择。   第一种我称之为”战略漂移”。在这种模式下,北京、华盛顿、东京只是简单地寻求”管理”每一个发生的事务。这既是一种消极的战略也是一种被动反应的战略。随着几方关系变得越来越困难,对事务的管理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困难。特别是在中美关系中,事务管理很可能逐渐超过战略基本原则。   第二种战略路径,是战略合作当中的积极战略。关于中美关系核心问题的争论是,双方缺乏信任,有人认为在合作之前必须建立这种信任关系。我相信反过来说也是这样的。建立信任的唯一途径是承担有效的合作项目并成功地完成它们。如果那样,信任就能通过合作与成功得以建立。   我相信华盛顿方面有兴趣利用下一个4年的时间,来建立新的中美关系战略框架。我也小心观察到习近平总书记近期所谈到的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需要,特别是与美国。   这一点习近平在2012年2月访美期间特别强调过。中国方面特别强调,新型大国关系不同于过去欧洲那种旧型大国关系。旧型大国关系基于霸权关系,而这种关系经常随着冲突和战争而结束。   相反,习近平在美国时提出,与美国的新型关系应当包括不断提升的战略信任、逐步加深的互利合作、日益增强的全球事务合作与协调以及互相尊重各自核心利益。2012年7月,习近平在清华大学一个论坛上提出,一个国家在寻求自身发展时,必须让他国发展;寻求自身安全时,必须让他国安全;寻求自身生活得更好时,必须让他国生活得更好。   我认为这些概念对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都是很有用的。我因此也相信,使美国和中国在战略思维上走到一起的机会是存在的。   我认为奥巴马总统和习近平主席需要建立一个未来5年中美关系的战略路线图。缺乏这样一个战略路线图,对于战略转型来说是真正的危险。这样一个战略路线图不仅可以为两国政府提供基本的组织原则,也会提供实际的工作程序。   中国人经常抱怨美国的政策是不连贯的,不仅在一个总统任期内,也包括不同总统之间。美国则经常抱怨中国政府说的和做的不同,和没有完全履行中国在军事上的接触与承诺。一个美中战略路线图会帮助消除这些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我建议未来这个路线图要包含七点。( 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 共 2 页: 1 2    进入专题: 中国 美国   

阅读更多

共识网 | 陆克文:中国,美国,和这个世界

   1976年,我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开始学习中文。   在那之后,我在中国居住过、工作过,以及访问过一百多次。作为学者、外交官、商人、国会议员和总理,我亲眼目睹了中国的种种变化展现,也从很多不同的角度观察了这些变化。我的结论是,这些变化绝大部分是有益于中国和全世界的。   目前,中国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让成千上万的老百姓可以脱离贫困。中国刚刚成功地交接了领导权,而且正逐渐成为一个地区大国和全球大国。所有这些都发生在过去的35年中。   这些变化最终成为可能,都是因为邓小平的战略决定。同样也因为有着一个和平、稳定、共同富裕的地区和全球环境。而我们现在面临的核心挑战也是采取一切必要的行动为未来维护这种国际环境。   我此次撰文有两个目的:第一,从不同国家的角度来讨论地区和世界次序的未来;第二,基于这些不同的观点,探讨勾画一个在奥巴马总统和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下的中美关系战略路线图的可能性。    北京如何看这个世界   我相信中国现在的世界观是由中国共产党所发挥的核心地位作用形成的,而中国的政治制度明确拒绝了完全套用西方的民主模式。   中国和其他国家对世界和区域的看法经常十分不同,这不仅仅是由于不同的利益,也不仅仅是由于不同的价值观,而是源于不同的历史经验和观点:   首先,我相信中国现在的世界观是由中国共产党所发挥的核心地位作用形成的,而中国的政治制度明确拒绝了完全套用西方的民主模式。   第二,中国共产党和军队的根本责任是保卫领土和主权的完整。这意味着对西藏、新疆和台湾的分裂主义势力会采取强硬姿态,也意味着会坚决维护在有争议边界地区的领土主权。   第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下个十年的核心任务是完成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这种模式的转变在过去的五年计划及党的十八大工作报告中都提到过。中国认为经济成功依赖于经济的国际化以及更接近全球市场。但是为了经济能够成功转型,中国仍旧需要一个稳定的战略环境。   第四,中国仍然需要保证其长期能源和原材料供应的安全性。   第五,尽管经济目标明确,以及中国为实现这些目标渴望拥有一个稳定的战略环境,但事实上中国与许多邻国关系很不融洽。这种情形出现在东北亚、东南亚及南亚地区。同时,中国也认为这是美国在亚洲和亚洲以外的联盟和战略伙伴模式的一部分。   第六,中国认为美国的行为是其“遏制”政策的一部分。中国认为这一政策的意图是阻挠其和平崛起。中国不接受“中国威胁论”,强调据历史记载,即便在过去强大的时候,中国也未曾侵略过其他国家。中国主张应在共同利益原则上建立一个和谐的世界。   第七,中国的世界观也是由其历史经验所引导的,包括其近一百年对外屈辱的历史。作为一个大国,恢复昔日荣耀是中国一种本能的渴望。   第八,中国对二战后由盎格鲁-撒克逊胜利者所创建的世界秩序表示不满,不接受对其在人权及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多边指责,也不接受对其与朝鲜、叙利亚及苏丹等国家间关系的指责。中国不认为这些指责是公平的,这源于其长期坚守的“互不干涉内政”的政策。中国主张“互不干涉内政”及“国家主权”应是联合国宪章的核心组成部分,主张联合国安理会投票原则是由这些长期性原则主导的。   最后,尽管面临与联合国体系的不适应,中国还承担了作为“负责任的全球利益攸关者”要向联合国做出更多贡献的压力。中国强调自己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尽管如此,中国已在世界维和及南南合作等方面做了更多努力。   作为一个外国人,试图从北京的角度审视这一地区及世界显然是不可能的。以上所说的这些,显然是有缺陷且不完整的。但是我相信,对从中国视角认识当今地区及世界秩序所面临的机遇与困境,提供了一些看法。    华盛顿如何看中国和世界   美国意识到全球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亚洲,同样意识到全球战略重心将随之转移。   华盛顿眼中的世界与北京的看法不同,因为美国同样深受其历史经历的影响。   美国认为自己在上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中,对战争的结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认为自己为“鲜血与财富”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之后美国建立的战后秩序维持了全球和平。这种战略稳定对战后的经济繁荣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美国在经历半个世纪的冷战后,见证了苏联的崩溃。在过去20年中,全世界及美国本身都视美国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这一看法或许会让北京感到奇怪。美国认为其扮演的全球领导角色,意味着在拥有特权的同时,也是一种负担。   美国深受“9·11”事件的影响。在过去10年中,反恐战争主导着美国的内政和外交。阿富汗及伊拉克战争深刻影响了其对自己在未来全球角色的看法。   美国的经济自信遭到“全球金融危机”的重创。危机过去5年了,美国仍未完全从这场危机中恢复。很多人都在讨论,导致这场危机的金融及经济模式是否对未来是合适的。但除此之外,也有一种对于美国经济自信的压倒性的观点,认为经济复苏及恢复将会发生。在美国,几乎没有人认为美国作为经济及军事超级大国已经走到终点。   这就是美国审视中国崛起的基本思维框架。然而,美国对中国的力量认识十分清醒,它同时也非常注意中国的虚弱之处。美国对中国在过去三分之一世纪中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深表敬佩,同样非常尊重中国人的勤奋努力和工作精神,尊重中国在全国奠定经济基础设施的战略步伐,也尊重中国军队现代化的步伐。   与中国一样,美国对中国当前经济增长模式的可持续性表示疑问。它质疑这一模式对环境的影响,同样质疑中国对知识产权的固执态度,以及中国是否会遵守国际贸易规则。   美国与其他西方国家一样,坚信民主是普世价值。美国在这一情况下,强调了什么是“美国例外论”。亨利·基辛格的新书《论中国》很好地描述了这个观念。“美国例外论”是美国认为自己有道德责任向全世界传播民主思想,出于这一原因,民主与人权将继续成为美中之间争论的焦点。   在亚洲,美国相信中国正在挑战美国传统的主导地位。美国注意到中国是亚洲多数经济体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已将其政治、文化、经济外交的范围,扩展至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但美国同样担忧地发现,在东海及南海的边界地区,紧张程度正在不断上升。   在我看来,重要的是,美国在本地区最大的顾虑是朝鲜的核计划。没人可以低估朝鲜近期远程弹道导弹发射的政治及战略影响。这集中了整个地区的关注——尤其是华盛顿、东京及首尔,但同样包括更广大地区,也包括澳大利亚。美国将继续要求中国在遏制朝鲜核武器计划问题上做出更多努力,因为该计划意味着对地区长期稳定的根本挑战。   当前,奥巴马政府已寻求重新定义其重返亚洲战略的五种方式:一、所谓“再平衡”美国在亚洲的军事力量;二、美国参加东亚峰会;三、美国支持扩展其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包括日本在内,很可能也包括中国;四、在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的主导下,对亚洲各国展开活跃的双边外交;五、延续布什政府的对印度战略接触的政策。   奥巴马政府的目的是向该地区显示美国计划在21世纪保持其在亚太地区的实力。   美国意识到全球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亚洲,同样意识到全球战略重心将随之转移。作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认为自身对这种变化所作出的反应——从大西洋9.62 1.37% 资金 研报到太平洋,从欧洲到亚洲,是很自然的事情。美国同样认为自己过去对巩固亚洲海洋及大陆的战略稳定做出了很多贡献。反过来,这被看做是亚洲经济在近数十年来取得成功的基础。美国同样认为,其与日本和韩国的条约,阻止了这两个国家在面对朝鲜的威胁时变成核武国家。   基于以上原因,美国认为自己在巩固亚洲战略稳定方面,未来依然会发挥核心作用。而且,上述措施已在亚洲多国受到欢迎。    亚洲其他地区对中国的看法   如果亚洲要有一种不同于欧洲19世纪和20世纪的经历,那么我们需要采用不同的行事方式。   亚洲经济及战略的未来并不仅仅依靠中国和美国,东亚峰会有18个国家。在东南亚,中国的崛起被看成既是经济机会也是外交政策的挑战。   中国经济正与东亚大部分国家深入地融为一体。如果中国经济明天停止,则亚洲国家的经济增长后天就会陷于崩溃。   但是在外交政策方面,亚洲国家对中国却心存疑虑。例如,中国是否会寻求巩固自己在亚洲的影响力呢?保护中国在海洋领域的利益会不会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一个新元素?中国是否打算利用自己的国际影响力去改造当今的国际秩序?这就是亚洲国家目前在问的问题。   直到2010年,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外交政策接触都一直平稳前行。但从那时起,一些东南亚国家对中国关于南海领土问题的声明表示了关注。从历史上来看,澳大利亚在这些问题上一直保持中立。

阅读更多

Global Voices | 几内亚比索: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霍塔(Jose Ramos-Horta)被征召去巩固和平

随着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东帝汶前总统霍塔(Jose Ramos-Horta)被任命,并将于2月起领导联合国几内亚比绍和平巩固整合办事处( UNIOGBIS ),几内亚比绍自 2012年4月政变 以来的政治乱象,可望获得新的动能以寻求解决方案。 几内亚比绍自1974年脱离葡萄牙 独立以来 ,政治及军事持续动荡,从没有一位民选总统做完任期。2012年4月,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前几天,军事政变使几比再度陷入危机,也形成现在掌权的“过渡政府”。 霍塔被征召去“巩固和平”,是接替卢安达籍Joseph Mutaboba的任务,他的任期至1月底结束。霍塔的任命受到国际 外交官 及几比的市民组织欢迎。一篇刊登在德国之声(DW)的 文章 解释了原因:   霍塔任东帝汶总统时赴马尔地夫进行国是访问。照片取自Flickr用户Mauroof Khaleel,依据创用CC BY-NC 2.0使用。 2007至2012年担任东帝汶总统,之前担任外长,霍塔具有外交经验及国际影响力,此二者可能是将几内亚比绍导入国际政治议程的重要因素。印尼入侵东帝 汶后,霍塔被迫流亡美国,24年中不断在联合国及世界各国首都捍卫东帝汶的权利。他的努力使他与帝利(Dili)的贝洛主教(D. Ximenes Belo)共同获得1996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当许多人为霍塔的任命叫好之际,莫三比克记者Nadia Issufo指出,对过渡政府而言可能是“有毒的礼物”。她的博客“平抚灵魂”( Acalmar as Almas )列举许多国际组织不断试图介入调解几比的政治危机,其中,她特别举出不承认过渡政府的“葡语系国家共同体”(CPLP),及承认过渡政府的“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CEDEAO): 几比过渡政府认为葡语系国家共同体并不适合担任危机协调人的角色;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才是信任的夥伴,举例来说,Serifo Nhamadjo政府最近表示,满意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派军进驻国内,虽然,几比人权联盟认为,军队被动地助长了国内的人权侵犯。 (…) 任命一位葡语系国家共同体的人士担任联合国代表,看似无知,但实务上孤立及压制了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自然也孤立及压制了几内亚比绍。不论如何,某种程度上,过渡政府被迫接受葡语系国家共同体,如果不是很平顺地接受,那么….. 尽管葡语系国家共同体与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之间竞逐不断,但和平解决危机的机会微乎其微。因为追根究底,我们瞭解争执点在于安哥拉想要扩张在非洲大陆的外交影响力,尼日利亚也想如此。因此,这个国家的沉沦也与他国的野心有关。   几比需要和平。照片取自Sofia da Palma Rodrigues的博客Brancon'pelele,经同意后使用。 Nadia提到的「他国的野心」,葡萄牙政治行销顾问Jose Paulo Fafe在他的博客 评论 : 记得在2004年,当国际社会及葡萄牙巴罗索政府(Durao Barroso)怀疑几比全境充斥舞弊及作票时,霍塔曾率领葡语系国家共同体任务团赴几比“考察」选举(顺带一提,没有甚么成果)。我们希望这位前东帝汶 元首已经「修正其手段”,或至少不要像葡萄牙外长Paulo Portas,成为安哥拉利益在该国的代言人。对于传声筒,我们已经够多了….. 记者Helena Ferro de Gouveia在博客 Domadora de Camaleoes 说,霍塔曾经疾呼“东帝汶只有一个”(Timor ida deit'德顿语),呼吁所有东帝汶人民团结,他可能是“正确人选,使几比的未来不落空,并找到回家的路”,但也强调可能会碰到的困难: – 一个国家有两个骨干:安全及司法;但几内亚比绍的安全败坏,司法系统则不存在。 – 军事势力代替了国家体制。如果没有外来的协助终结军方干预政治,那么就无法终结军头敲诈政客、操纵立法及司法,以及使国家成为拉丁美洲与欧洲之间的毒品转运路线。 有关于毒品问题,发行对象为葡语系读者的 “全球网页”(Pagina Global 11)博客社论 指出,是“几比人民非常沈重的负担 (…) 他们正忙着处理贪腐官员以及与毒品集团关联的政变分子引发的危机”: 几比成为毒品运输之地的态势非常明显,此非霍塔一人可以独自改变,除非国际社会、联合国下定很大的决心,并使用论证及证据将掌权的罪犯及同谋诉诸国际刑事法庭,他们是有步骤地使国家遭受毒品贩运、政变及滥权的危害。有罪不罚真是够了。 作者 Sara Moreira · 译者 Davido · 阅读原文 pt · 则留言 (0) 分享: HEMiDEMi · MyShare · Shouker · facebook · twitter · reddit · StumbleUpon · delicious · Instapaper

阅读更多

法广 | 法国舆论看中国: 当华盛顿注视北京走向拉美

2006年拉莫内根据与卡斯特罗谈话记录所著的《菲德尔•卡斯特罗:我的生活》传记出版曾一度引发世界关注。近期该协会网站上刊出多篇有关中国与拉美关系的分析文章,在今天的法国舆论看中国节目时间里,我们就为听众摘选其中一篇,题为“当华盛顿注视北京走向拉美”,文章发表于1月2日,作者克里斯托弗 文图拉是法国研究拉美问题的学者,目前任教于巴黎八大和国际关系及战略研究所(IRIS)。 文章介绍说,为鼓励中国企业进军非洲、中东及拉丁美洲市场,中国政府提出“走出去”的号召,中国与拉美的关系迅猛发展。英国伦敦大学权威刊物“中国季刊”最新一期特刊就专题聚焦中国与拉丁美洲关系在21世纪的发展,汇集了拉美、欧洲、美国 澳洲及中国数位专家的文章,对该问题从地缘、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角度提供解析。 文图拉引据特刊的观点说,中国与拉美国家在世界体系中享有相同的身份认同,他们有相近的社会发展水平、同样面临发展经济的目标。中国将这一认知作为发展与拉美国家关系的基础。同时,如同处理与阿拉伯世界及非洲的关系一样,在与拉美外交中,中国始终宣传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项由中国总理周恩来1964年提出的原则,是当时美苏两大超级大国支配全球环境下中国外交工作指导性纲领,沿用至今。 中国外交在2004至2008年间签署了三个有关拉美的政策性文件。与发展与非洲关系不同之处在于,中国政府分析认为拉美国家与中国处于相似的发展水平,提出双方在贸易、投资、能源和初级产品方面有供求互补,可以发展互利双赢的双边关系。 作者在此写道, 暂且不说是否能真正实现“互利”或“双赢”,中国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内的确是“走出去”了。目前拉美国家对亚洲出口几乎一半以上都针对中国,中国市场对多个拉美国家经济影响至关重要,而拉美也成为中国矿产及原材料的重要提供国之一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最大的地区之一。近年来,中国同哥斯达黎加、 智利和秘鲁先后签署自由贸易协议,同巴西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古巴等其它拉美国家签署或计划签署加强双边贸易合作协议等。 其中对矿产的战略性投资占据相当大比例。2011年中国对拉美直接投资中,矿产项目投资占到24/。2007-2010年间,中国公司先后在阿根廷等六个拉美国家签署14多项超大型项目,进驻拉美的中国公司包括中国五矿、紫金集团、铜陵有色金属集团等。 秘鲁和厄瓜多尔是引进中国投资最多的两个国家,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国排名中处于第四和第五的位置。中国对外投资最多的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 文章说,长期以来美国企业在拉美始终处于支配地位,出于将中国作为可能的替换考量,大多数拉美国家政府往往鼓励引进中国企业的投资。 那么美国对此作何感想?中国是否已对世界第一的美国在拉美的支配位置形成挑战?“中国季刊”专家分析认为,作出这样的结论为时尚早。分析指美国借助与现有的各类双边或地区性的自由贸易协议,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等,美国企业及投资人在拉美次大陆仍然占据有利的优势地位。就此问题发表文章的专家帕兹提出,实际上自2006年起,中美政府高层间已经就拉美问题展开了非正式的政治对话。美国关心的迫切问题是中国与委内瑞拉的关系,而北美对古巴政治转型的影响则是北京关注的中心。 文章最后表示,没有人能预言未来若干年内,中美是否会出现一方势力凸起、将另一方排挤出拉美形势的发生,但中国在该地区经济、金融和地缘战略上持续增长、相对的美国呈渐趋缩减的态势将会持续。从更长远时间看,在资本主义危机定期出现、而拉美资源优势更加珍显,中美两大巨头在拉美的共存也将呈现出一种新的模式。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年终专题】”崭新的算法,能否算出一个奴隶陈旧的命运”……2024年度之声

【年终专题】“墙也是一道‘边’,中国网民一直都很擅长于进行这种‘擦边’的反抗”……2024年度播客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