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不同政见

德国之声 | “要是大家只保持沉默,就不会有改变”

《明镜在线》7月26日写道:”24岁的瑞典大学生应斯文(Sven Englund)刚来上海时,还不会汉语,将近一年后,他甚至对那些一连几个小时审讯他的男子们都能听得懂。 他们问他在中国干了什么,在博客上写了什么,为何策划快闪行动?这些问题应斯文都还记得,别的许多问题早就忘了。他说,审讯持续了将近9个小时。” “当应斯文计划快闪行动时,他想到的是中国艺术家和异议人士艾未未,(最近被释放),他将’FUCK’写在胸前,在北京的中心紫禁城门给自己敞开的胸口拍照。应斯文想把’自由’写在胸前,可是如果只是自己拍照,就不会给人留下什么印象。于是他通过博客和推特呼吁别人仿效。这是他给正在庆祝90岁生日的共产党的礼物。” “作为惩罚,他没有像艾未未那样入狱,而是回到瑞典哥特兰岛(Gotland)的父母身边。他不得不离开这个国家,很突然地从学语言的大学生变得像一个持不同政见者。” 何不给主席写封信? 报道说,”一切都是从他的中文女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开始的,应斯文去年8月来上海,在复旦大学学习中文,而他原先是在瑞典的乌普萨拉(Uppsala)学化学。 “应斯文的任务是学习用汉语写一封信,他自忖:’何不给主席写封信呢?’开始时一切都更是开玩笑,他在信中先向胡锦涛作自我介绍,对能来中国表示感谢,并且问道,中国为何称人民共和国,这并不合适。他将这封信发表在博客上。” “此后他继续练习,下一步他向胡锦涛询问中国历史,然后就有了第三封信。应斯文说:’当我寄出这封信时,就已经有点紧张。我想最糟糕的就是被关进监狱了。’但他相信,国际社会肯定会作出反应的。 “他给胡锦涛写信告知自己的计划:星期五在上海举行快闪行动,每一位参加者都应在胸前写上’自由’。星期一他将这封信寄出。” “他说,他想以此为言论自由做点什么,随便什么。应斯文说,’要是大家只保持沉默,就不会有改变。中国有很多人不满意,但是都一声不吭。'” ” 应斯文说,回到瑞典后,……’许多中国人感谢我做了他们不敢做的事,我至少尝试过做点事。’他就读的乌普萨拉(Uppsala)大学也支持他,副校长萨琳(Kerstin Sahlin)说:’我们支持我们的大学生有自由表达言论的权利。’也有人骂他:为什么要改变别的国家呢?他作为交换留学生是没有这个权利的。” “应斯文表示:’我很满意,很高兴能获得被中国的安全机构问话这个有意义的经验。’为了撰写毕业论文,他还想再去亚洲,然而这一次是去台湾,那里更轻松一些。这是他事先就计划好的。” “他还要继续为中国争取人权,不管用什么方式。他已经有了一个开端,他说:’我把公安问话录了音。’ 他还不知道该怎样利用这个录音,但是会想出主意的。”   摘编:林泉 责编:李鱼  

阅读更多

美国之音:艾未未雕塑惊艳纽约第五大道

来源:http://www.voanews.com/chinese/news/20110519-Ai-Weiwei-Exhibit-122229264.html 中国艺术家艾未未创作的“十二生肖动物头像”展览在纽约展出,吸引了大量人流。这个雕塑展还将在美国五个大都市轮流展出,纽约只是第一站。 艾未未最近在中国当局对政治异议人士的镇压浪潮中被捕的事件,增加了艾未未雕塑展的轰动效应。另外,由于12个生肖兽首雕塑本身的素材来自于中国19世纪所经历的一段痛苦的历史,因而这个展览也具有政治含义。美国之音驻纽约记者彼得·费丁斯基报导说,即使撇开政治不谈,很多观众仍会被雕像的艺术价值所吸引。 *艺术价值高过摩天大楼* 艾未未的雕塑作品,即使置身于纽约繁华的第五大道的摩天大楼之列,依然令人惊艳。12个代表中国生肖动物的头像排列在普利策喷泉周围。艺术家的灵感来自于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烧毁的圆明园的一个喷泉的装饰。这是一段中国历史中屈辱的岁月。 一位评论家写道,这段典故增加了这个展览的知名度。不过艾未未说,观众不知道那段历史,仍然可以欣赏精美的雕塑。 *吸引游客眼球* 一位女游客:“我喜欢。毫无疑问,它吸引了我们的眼球。我们坐在巴士上会立即注意到它们。我们会问:那是什么?我们以前没看到过。” *对茉莉花的恐惧* 中国当局上个月拘捕了艾未未,声称他犯有没有详细说明的经济罪行。艾未未是中国政府最近拘捕的十几个艺术家、记者、律师和人权活动人士之一。政治分析家说,拘捕持不同政见者似乎是为了防止最近席卷中东的茉莉花革命蔓延到中国。 “十二生肖兽首头像”在美国的展出是艾未未被捕前安排的。纽约的亚洲协会博物馆董事莫丽莎·齐高度评价这一展览的安排。 *再现原址* 亚洲协会博物馆董事莫丽莎·齐说:“我认为,决定在喷泉周围安排这一展览,使人回想起十二生肖兽首在圆明园的原址。安排在喷泉周围展出是一个杰出的决定。” *明星与政客齐聚* 由于艾未未无法前来纽约参加开幕式,纽约的一些知名艺术家和纽约市长布隆伯格在开幕式分别发言。 纽约市长表示,所有的艺术家都面临失败、被拒绝和被公众批评的风险。但是,艾未未来自一个不崇尚言论自由,不保护言论自由的国家,他所面对的风险更大。 *说出对自由的渴望* 纽约市长布隆伯格说:“他敢于承担这些风险和承担其后果。他不但放胆直言,而且以不屈不挠的精神,说出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对自由的渴望。” *中国政府也曾认可* 亚洲协会的莫丽莎·齐指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艺术家艾未未和中国政府都同意十二生肖兽首雕像所蕴涵的重要文化意义。艾未未的艺术品引起了人们对被盗原件的关注。虽然其中一些已被追回,但中方政府希望流到海外的所有的圆明园兽首都能够归还中国。  艾未未的雕塑是吸引了来自美国各地乃至海外的络绎不绝的游客。一名女游客说:“我太喜欢了。这些雕塑好迷人。” 艾未未雕塑展随后还将到洛杉矶,休斯顿,匹兹堡和华盛顿等美国城市展出。

阅读更多

艾未未被“带走”事件部分德文报道汇总(4.3-5.5)

德国媒体及公众特别关注艾未未被“带走”事件,以下是4-5月份部分德文报道: 1. 2011.4.3 德国 明镜在线 中国警察逮捕了艾未未 http://www.spiegel.de/politik/ausland/0,1518,754745,00.html 2. 2011年4月3日 德国莱茵邮报 绿党呼吁更多人参与释放艾未未行动 http://nachrichten.rp-online.de/kultur/gruene-fordern-mehr-einsatz-fuer-freilassung-ai-weiweis-1.766103 3. 2011.4.4 德国 明镜在线 外交部长韦斯特维勒要求中国释放艾未未 http://www.spiegel.de/politik/ausland/0,1518,754877,00.html 4. 2011.4.5 德国 明镜在线 艾未未被失踪——中国当权者试图消灭批评声音 http://www.spiegel.de/politik/ausland/0,1518,755084,00.html 5. 2011.4.5 德国 明镜在线 中国威胁异议人士——法律不是挡箭牌 http://www.spiegel.de/panorama/gesellschaft/0,1518,755286,00.html 6.

阅读更多

中德文化网:科隆文学论坛上的中德相遇

艾未未对话赫塔•米勒,漫画:老杜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两个截然不同的人,无论是从外表还是精神上:一个看上去非常善感、敏感,甚至有点柔弱,而另一个则像农民般强壮、有点粗野。但这两个人共同拥有一个主要的经验,这一经验是他们创作的根基:即经历专制的经验。诺贝尔奖获得者赫塔•米勒是在罗马尼亚长大的德裔,三十多年来,她的写作一直围绕着罗马尼亚专制制度对个人影响这一主题。而在西方被吹捧为中国最著名的艺术家的艾未未,则热衷于以他的作品来反抗中国的专制。       两个世界的相撞      尽管如此,他们一见面人们很快就会感觉,两人的世界在发生冲撞。 赫塔•米勒和艾未未,他们俩不仅代表两种不同的文化——一边是西方,另一边是中国——他们俩还代表两个不同的年代和两种在媒体中不同的气质—— 一边是“古老的欧洲”,只会用语言来顶住当年专制制度留下的创伤,而另一边是新中国,在反对现有对手的斗争中会技艺精湛的利用媒体和画面的力量。       陌生的目光      科隆文学论坛于3月11日在科隆剧院举办这两个人的见面会,座无虚席,见面会由米歇尔•克鲁格尔(Michael Krüger)主持。克鲁格尔是汉泽尔出版社的社长,也是赫塔•米勒的出版商。56岁的赫塔•米勒以她的短篇小说《Der fremde Blick oder das Leben ist ein Furz in der Laterne》(中文意为:《陌生的目光,或者,生活是灯笼里的一个屁》)的一个章节,把观众引入一个处于他们自以为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陌生世界——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里,漂白剂把头皮弄伤,家具看起来有自己的生活。 赫塔•米勒矜持地,但以极大的穿透力,让听众切身体会到一种迫害所造成的内心压抑。       下流手势      艾未未通过墙上播放的画面把听众带入他的作品。 他的父亲,著名诗人艾青在毛泽东时代遭受深重的屈辱,他被流放到遥远的新疆,在那里扫厕所长达二十年的经历给儿子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艾未未无论是作为艺术家、博主还是活跃分子,无论是在天安门广场上作下流手势,用照片记录中国警察对他的攻击以及其所造成的后果,还是公布五千多名因为“豆腐渣”校舍而在四川大地震中丧命的孩子的名字——这种以公开地、以挑衅的姿态反对迫害和限制所进行的斗争, 就像是一条红线贯穿了艾未未的生活和作品。       互联网的(无)力      但在这两个不安分的精神人物之间并没有形成真正的谈话, 其原因肯定不在十分清醒和警觉的赫塔•米勒身上,而更多的是因为艾未未。站在舞台上的他热衷于要给自己的博客拍照片,而不是聆听别人的谈话。当然这符合一个靠媒体生存的人的逻辑,这样的人主要是靠表现自我来生存的。就连主持人米歇尔•克鲁格尔所提的问题也没有使谈话深入到这次见面原本的主题:“艺术创作在何等程度上可以、允许或必须具有政治性?”只是到了最后,这晚讨论本来应有的样子才闪电般地出现。当狂热的博主艾未未把历史分成“后互联网时代”和“前互联网时代”,并把最大的希望寄托在通过互联网唤起人们的团结并动员他们的时候, 赫塔•米勒——很明显她还活在前互联网时代——表示了原则性的怀疑:通过互联网的联系是不是太不亲切并且抽象,以至于达不到效果呢?       低调 VS. 高调美学      这又说明了他们是两个世界的人:赫塔•米勒的声音发自内心、不张扬,并且极富诗意,如果没有诺贝尔奖,她仍旧是文学界的一个秘密宝库。而艾未未无论是美学上,还是他的理论上都非常“响亮高调”。一边是最高美学水准的文学室内乐,另一边是四处游走、制造轰动的媒体效应,而且其美学上的说服力也不是总同道德步伐保持一致。艾未未在德国媒体里被称为是“中国声音”,或者像马克•西蒙思(Mark Siemons)在2009年5月6日的《法兰克福汇报》上称的,是“中国在西方世界中的最高代言人”,他作为道德权威看起来是不可触犯的。但正如奥利弗•容恩(Oliver Jungen)2010年3月12日在同一份报纸中所问的那样:“是不是只要有人没看出那些下流手势照片的艺术价值,那他就是专制制度的朋友了?”       在中国形象的市场上      这里还涉及到一个更为敏锐的问题:艾未未在西方的成功除了要归功于他的“响亮”美学外,是否也许也要归功于他完美的服务于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呢?不管怎么说,一个像他这样的人完全符合在德国占主导地位的“可怕”的政权和“善良”的持不同政见者这黑白分明的二分法,这种二分法已经在去年的法兰克福书展上扭曲了人们对主宾国中国的感知和接受。如果艺术的特点是能打破现有的感知模式,那么艾未未的作品恐怕——如同主流新闻界——发过来只能证实我们早已经熟知的东西。而今日中国以其复杂性和矛盾性是否可以同艾未未,还有赫塔•米勒在童年时代所经历的全面专制政权相提并论这一问题,根本就没有提出来。      至于这次见面的主题:艺术在何等程度上应该具有政治性这一问题,赫塔•米勒以一种安静的方式,几乎是不被注意地替文学回答了这个问题:只要文学把“我”放入一种与世界的关系中,就永远具有政治性。不用下流手势,也亦如此。 文:马丁娜•比克曼(Martina Bickmann)/ 马海默(Marc Hermann) 汉学家,上海 / 翻译和汉学家,波恩 译文:李健鸣 2010年3月

阅读更多

活动人士促美在战略对话中提人权

活动人士促美在战略对话中提人权 记者: 巴格利 | 华盛顿  2011年 5月 09日 图片来源: VOA资料 现居美国的人权活动人士吴弘达 世界上两国最大的经济体的领导人本周将在华盛顿举行会谈,预计会谈集中于贸易问题、货币以及其它金融议题。但是活动人士说,美国不能丧失这次向中国提出人权的问题,中国政府最近打压了持不同政见者。这些敦促美国政府的活动人士之一是在中国监狱坐牢两年的吴弘达,罪名是公开反对中国共产党。获得了自由的吴弘达说,美国必须利用这次和北京进行的战略会谈的机会,帮助中国那些被不公正地关进监狱的人。接下来的报导就要讨论美国如何面对这些挑战,既要提出中国人权的关切,又要讨论美国的经济健康问题。 *向中共提人权,劳教19年* 吴弘达1937年生于中国上海,其父是一名富有的银行家,被共产党杀害。吴弘达上大学期间,曾被关押起来,原因就是说了批评共产党的真话。他说他被迫劳动教养长达19年。 他说:“1957年我20岁,当时共产党提倡大鸣大放,要所有人向共产党提出批评建议。我说,共产党应该改进人权。还有就是,我说,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似乎是违反了国际法。就这两条,成了我的罪状。共产党在1960年怀疑并逮捕了我,把我送进了监狱。” 吴弘达婉拒了谈论他在劳改期间遭受的惩罚,只是说被打得动了自杀的念头。获得释放以后,他于1985年设法来到了美国。 他说:“ 我心存感激,因为我成了自由人。我对自己说,让过去的过去,开始书写新的一章。我想成家、买房、买车。但都太难了。我真不想在提取我的恶梦了,不想提起过去的事情。”   *中国囚徒数或高达千万人* 吴弘达是劳改基金会的创始人,也是设在华盛顿的劳改博物馆发起人。他说这两者的存在就是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了解有多少人自50年代以来被迫劳动改造。 现在中国将劳改简单地称为监狱系统管理,并不发表正式监狱犯人的数字。但根据中国地方媒体报导,司法部估计2005年有大约150万人在狱中服刑。 美国之音记者寻问在首都华盛顿的中国驻美大使馆,请他们就中国监狱问题做出评论,但打去的电话和送去的电邮都好似石沉大海,没人回应。 *吴弘达促美先人权后经济* 吴弘达是希望奥巴马政府更多地讨论中国违反人权状况的活动人士之一。他对美国领导人的作法感到非常纠结,认为他们是把经济利益放在人道主义利益之前了。 他说:“我见到了奥巴马时,给了他这本关于劳改的书。我见到布什后,送上了国会众议院2005年通过的遣责劳改体系的决议。我见过克林顿多次,但他们都对这些问题在意吗? 根本不在意,他们在意的是经济。他们考虑的是人民币汇率。他们想让中国的商品更便宜。这就是他们关心的。我就是想说,请关注人民的福祉,好不好?” 吴弘达说,这个问题应该是本周在华盛顿举行的美中战略经济对话中的首要议题。 美国官员表示,这次美中对话将谈到人权问题。上个月,国务院还派遣了一个代表团到北京去讨论人权问题。在对话展开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批评中国的人权记录,但也推崇了中国的经济成就。 克林顿说:“美国欢迎一个强大繁荣中国的崛起,我们期盼和北京进行即将到来的战略和经济对话,并且继续就对付美中共同面临的全球挑战进行合作。但是,我们仍然深切关注一些 报导所说的事件,那就是,自从二月以来,有几十人包括为公众利益发言的律师,作家,艺术家,知识分子,和活动人士遭到任意拘禁和逮捕。” *中国监狱问题应另外讨论* 在华盛顿的美利坚大学荣誉教授斯蒂芬.科恩认为,中国监狱问题最好在留在以后再讨论。科恩说:“唯一有直接关联的问题大概是监狱劳动被用在制造和外销产品。但我不认为有人了解其规模到什么程度。如果真有此事,那这就是美中贸易的一个确凿问题了。” 不过,科恩教授说,还是有途径把人权问题和经济议题联系起来。例如,为了改善美中贸易,奥巴马政府一直敦促中国进行改革,其中包括更透明的法律制度,以及对食品和药物安全提出报告。 他说:“我认为,这是促使中国去除目前所有消极面的部分做法,虽然过程十分缓慢。也就是说,一个独裁政府会衍生出某些负面做法,这可以从中国如何对内执政,以及它如何对世界展现自己看出。” 参加战略对话的美中官员将讨论人民币汇率,为企业改善在两国的市场机会,以及美国巨大的国债。美国国债主要来自于中国的融资。 *美国很难向中国施压人权问题* 科恩教授说,如此环境下,美国没有什么经济余地就人权问题向中国施压。他说:“现实环境下没有什么可行办法了。理论上,总是有选项,比方,通过大幅度提高关税让中国产品价格太高而没有市场,以此来威胁降低中国产品的进口。当然,这种做法对美国可能意味着通货膨胀,而且可能无法导致中国采取有意义的措施。因此,即使理论上说得过去,但我认为,实际上是行不通的。” 本星期的战略对话是自2009年这项过程开始以来的第三回合。第四轮对话将在明年举行。吴宏达的劳改基金会说,从现在到下一轮谈判期间,将有1千7百多人被判在中国监狱劳动。 电邮此文   打印此页  

阅读更多
  • 1
  • ……
  • 7
  • 8
  • 9
  • ……
  • 12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CDTV】【图说天朝】2023万圣节被诊断为新的错误记忆?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