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陽光時務 | 十八大與經濟危機 2012版的政經困局

在公共輿論上,也形成了對以四萬億為符號的當年經濟政策的強烈否定。但是不可思議的是,面對經濟困局,當局居然想梅開二度,重複2008年應對經濟危機的政策,這幾乎是要在同一塊石頭上再次絆倒。 文/溫克堅 上篇短文《十八大為什麼不重要》提到,人事變動並不改變政治僵局,中共十八大只是一個政治儀式,不會有任何新的政治圖景,中短期內,十八大並不重要。 事實上,在後威權時代,政治整體重要性降低了,公眾主要關注點是經濟和社會領域——這點倒和成熟民主制度下有些相似。在民主制度下,政治合法性通過民主選舉程序來體現,而威權政治合法性——如果勉強有點合法性的話,是建立在其經濟績效上的,也就是當局喜歡說的「發展是硬道理」。因此經濟的表現,對於社會和政治有著額外重要性,對即將入主中南海的弱主來說,任何經濟下行曲線都是他們的夢魘。 不幸的是,這一次不是平常的經濟下滑,他們可能必須面對一場巨大的經濟危機。 這場經濟危機可能帶來的政治後果,甚至會比十八大權力交接更加具有衝擊力,考驗著中共作為一個機構的生存能力。 需要澄清的是,2011年筆者曾經撰文論述經濟不重要,不過那是基於當時社會主流階層政治訴求開始凸顯的情勢,而作出的一個相對性判斷。事實上,當下社會有一個吊詭現象,那就是經濟高速發展時,經濟在政治上相對不重要,而經濟開始進入衰退期,那在政治上經濟則顯得特別重要,這無疑是讓依靠經濟績效帶來統治合法性的掌權者們很悲催的格局。 回到經濟層面,一幅黯淡圖景已經如颱風般逼近。根據官方統計數據,上半年中國經濟同比增長7.8%;今年二季度GDP增速首次破八,從8.1%降至7.6%。 上述經濟數據其實不能和國外數據進行類比,因為其中包括大量水分和有意扭曲。根據筆者估計,官方8%的經濟數據效果上大抵相當於零增長,低於8%的增長就相當於負增長,也就是進入蕭條狀態了。 從不同機構公佈的PMI值,工業用電量的降幅可以有所側證。《洛杉磯時報》的報道也認為,經濟形勢比統計數據更糟糕,比如柴油需求量已經連續6個月無增長;各港口煤炭和鐵礦石,存量達創紀錄水平;挖掘機大量被閒置,或被賤賣,而國內媒體也紛紛報道企業倒閉潮,銀行信貸風險蔓延,甚至一些大型房企(比如浙江綠城)等都斷腕自救。筆者也注意到,由於企業關閉或者開工不足,沿海地區很多火車站已經擠滿了意欲提前返鄉的來自西部的打工者。 有經濟常識的人們,對於這一場來勢兇猛的經濟危機並不會感到意外。由於全球性經濟結構失衡,歐美債務危機持續,中國經濟的出口引擎已經熄火,而國內消費驅動受制於更複雜的權利和分配機制制約,短期內不太可能有大的起色,投資驅動作為2008年應對經濟危機的主要手段,其負面代價巨大,也是造成目前經濟危機的重要因素。 在十八大政治儀式前後,在政治僵局延續的狀況下,號稱掌握科學發展觀的中共高層將如何應對這場經濟危機? 貨幣手段最先出場,2012年6月份和7月份,相隔不到一個月,央行連續降息,試圖通過放鬆貨幣,降低資金成本來刺激經濟的意圖非常明顯。不過目前貨幣基數龐大,2012年6月份廣義貨幣餘額高達92.5萬億,通貨膨脹風險隨時可能捲土重來,貨幣政策空間有限。 與此同時,據說一些鼓勵民企投資和結構性減稅的政策也已經開始推行。其實,從舊36條,新36條以及所謂42條實施細則等名目就可以看出,對民企來說,這根本不是公平平等的遊戲,其效果自然大打折扣。而結構性減稅等說法,這些年來其實不絕於耳,但是只要財政體制不改,只要官僚機構還在擴充,這種減稅舉措基本上都是自欺欺人的說辭而已。 根據一些媒體報道,似乎政府正在悄悄啟動類似2008年四萬億政策的大型投資計劃。從公開資料瞭解到,除河南、遼寧、湖北、西藏四地暫未公佈具體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外,其餘27個省區市均已發佈相關數據,各地再現「跑部前進」的景觀,其中比較典型的有長沙推出高達8290億元的195個投資項目,貴州要投資3萬億發展旅遊。 如果這些報道是真實的話,那說明在應對經濟危機的策略上,慣性或者說是路徑依賴還是當局的首選。回顧和分析下2008年經濟危機應對舉措是必要的鏡鑒。 當年政府基於凱恩斯主義思路,通過積極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組合,人為製造出很多經濟增長和就業機會,導致經濟結構更為失衡,比如消費占GDP比重逐年下降,而投資驅動高比例增長,客觀上造成更顯著的國進民退現象,基礎設施過剩,資產泡沫化嚴重,企業家精神衰減,這些都是當前經濟危機的重要成因。 這些基本的經濟邏輯,學界和媒體都已經充分辨析,在公共輿論上,也形成了對以四萬億為符號的當年經濟政策的強烈否定。但是不可思議的是,面對經濟困局,當局居然想梅開二度,重複2008年應對經濟危機的政策,這幾乎是要在同一塊石頭上再次絆倒。 從利益結構角度來分析可以看清楚這種政策邏輯。誰是這種畸形經濟結構的獲利者?答案不言而喻,那就是權貴階層。通過對關鍵市場要素的壟斷,通過政策資源變現,通過發信貨幣來推行「通貨膨脹稅」,通過發行大量國債,通過侵佔資源和關鍵資產來擴大自己可供支配的國企資產規模,這都是直接間接對權貴階層的餵養,而把問題和代價留給未來。 需要追問的是,這種政策還玩得轉嗎?應該相信,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貨幣一旦氾濫,通貨膨脹自然水漲船高,而超過5%的通脹率往往是政治上的自殺。而政府主導推動的投資項目,大多不符合市場需求,效率低下,腐敗驚人,所謂經濟拉動效果快速遞減。可以斷言,這些經濟應對措施將帶來更多深重問題,並且很快走入死局。 當然,包含深刻凱恩斯主義烙印的政策組合,不是唯一的應對危機的選項。正如人們老生常談的,要恢復中國經濟增長的藥方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繼續推進自由化,尤其是要素市場的自由交易,減少和降低行政管制,恢復經濟活力。其中的關鍵措施包括對國企進行私有化產權改制,降低金融管制門檻,強化產權保護,推動土地交易,推動城市化進程,這樣中國經濟能回歸到以自由帶動發展的正常軌道。 這種藥方可能被採用嗎?基於正常的社會心理,人們往往期待新一屆領導層在這些關鍵事項上能有所突破。新符舊符切換在即,這種期望情節會逐步攀升,不過基於一般性的政治智慧,政治意願和政治能力來分析,打破常規是小概率事件。 從政治智慧來說,缺乏公開的權力競爭,使得政治組織智力退化。這些年公共理性在快速成長,民間已經形成越來越基本的常識,但是這些共同智慧缺乏通道貫穿到體制中間,外交部官員是這種智力退化的最好人證。 從政治意願來看,新領導層從其所受教育背景來看,也許對市場經濟有更多認同,不過由於缺乏政治競爭過程,缺乏真實有效的職業記錄,新領導層是否意味著新的政治意願,那是高度存疑的。 更重要的是政治能力。從利益格局角度看,推動自由化的經濟政策,必然觸動權貴集團利益格局,這需要主事者有必要的政治權威和高層的政治能力。反過來說,權貴聯盟也會努力反對任何新的政治權威的出現,因為那將是他們共同的威脅。這和筆者在《十八大為什麼不重要》的分析邏輯是一致的。而客觀來說,新政治權威的出現,是需要事件和時間來塑造的,沒有三五年時間,體制內部政治秩序不會明晰。 還有一點需要闡述的是,市場化和自由化帶動的經濟發展,是一個緩慢的生長過程,是需要時間才能展現其效果的,對於困局中的政治人物,他們追求的往往是立竿見影的招數,遠水不能解近渴,飲鴆止渴才最符合他們的需要。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發現,中國社會光鮮外表掩蓋下,其實是一個政治和經濟交織的困局,而且是一個不斷升級的政經困境。樹欲靜而風不止,在權力鬥爭、經濟危機和社會不滿等多重壓力之下,困局注定不可持續,變局將有哪些可能的路徑,這是需要後續分析的。 (作者係浙江學者)

阅读更多

陽光時務 | 誰的南海?

自中國政府7月在南海設立三沙市以後,南海局勢再度緊張。近年來隨著南海諸國紛紛確立海洋戰略,此區域外的美國也介入其中,因油氣及海權而引發的地緣政治競爭正在不斷升溫,並種下未來南海諸國之間的摩擦種子。在現代國家主權觀念已經風行到這個星球的每个角落的時候,這樣基於資源佔領的國家間衝突自然不可避免。然則回歸到問題的核心:南海問題的根本是什麼?南海到底是誰的? 如何解決?我們特地製作了一段簡短的視頻來簡要回答這些問題。

阅读更多

爱思想 | 李薇:日本的国家定位与历史反思

李薇:日本的国家定位与历史反思 进入专题 : 日本 国家定位 历史反思    ● 李薇        日本民主党政权在2011 年完成的”以获取政治安全利益、分享经济红利为主题,实施多元化布局并以中美日三边对话为核心机制”的外交安全战略方向,主要受传统安全上大国关系特别是美国亚太战略的影响。这一方向的确立,标志着日本政界主流及民主党内部多数派在外交安全战略上达成为了共识,其纵深处是对日本国家发展的愿景。受制于其在对世界形势特别是对中国的认知上”近视”的精细和”远视”的误判,这一战略并不能使日本实现”正常国家”的定位。日本民族自身的精神哲学、战后美国的东亚政策是阻碍日本进行历史反思的内外部因素,未尽的历史反思给东亚和平留下了不确定因素,日本的”正常国家”定位也因此难以为东亚国家所接受。   在世界大变局的背景下,日本的国家发展处在重大转折时期,今后的国家发展定位是日本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日本的国家定位基于对其自身所处国际环境和自身能力的认知。国家定位的实现,取决于为实现国家定位所确定的外交安全战略与其自身所处的客观条件是否一致。日本想要实现”正常国家”1的定位目标,得到其周边国家的承认是重要条件之一。由于内外因素影响,战后日本未能实现彻底的历史反思,这不仅客观上限制了日本自身认知能力的提升,也影响了日本与东亚国家特别是中国和韩国实现历史和解。因此,日本的历史反思问题必将成为其实现”正常国家”定位的障碍。本文拟从对2011年日本外交安全战略的分析入手,揭示其战略背后的国家定位目标;分析影响日本实现该定位目标的历史反思不足之障碍,从中透视日本问题的复杂性。      外交安全战略的纵深:”正常国家”定位      日本民主党政权在2011年完成了外交安全战略方向的确立。日本外相玄叶光一郎2011年12月14日在日本记者俱乐部的讲话中指出,日本外交的责任是谋求日本国家利益的最大化。玄叶认为,为了规避风险并抓住机遇,日本要继续把日美同盟作为外交安全的基轴,在亚太地区构建多层次的双边、三边、多边的地区对话框架,开展多种多样的协调,支持依照国际法建立国际新秩序。玄叶还特别强调了”中国的发展是机遇”,”为了构筑开放的多层次的合作关系”,”中国的参与是不可或缺的”,而”日美中三国战略对话与协调具有前所未有重要性的时代即将到来”。日本外相近期代表官方所做的一席发言阐明了民主党政权的外交安全战略方向。如果作一个概括,那就是”该战略以获取政治安全利益、分享经济红利为主题,实施多元化布局并以中美日三边对话为核心机制”2。日本外交安全战略方向的确立是基于对世界和本地区形势发展的认知,主要受传统安全上大国关系的影响,特别是美国亚太战略的影响。3东京财团首席研究员渡边恒雄指出,对于日本来说”2011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美国回归亚洲给日本的对华政策带来良机”。4美国的战略重心东移提升了日本在美国战略中的存在感。玄叶光一郎在讲话中说:”奥巴马总统表明了这样一种方针,即重新调整美国的外交安全的优先顺序,将亚太地区放在最优先地位。我认为,美国的这一新立场,对于不论以往还是今后都一贯把在亚太地区的日美合作定位为外交支柱之一的日本而言,提供了极其令人深受鼓舞的方向性。”5在2011年,美国已经通过高调宣示战略重心东移和遏制中国”扩张”,套紧了日本这个首要同盟;通过”3·11″后的”朋友作战”加深了日本对美国的政治认同;通过日美”2+2″会谈进一步强化了日美同盟的战略地位和区域安全作用。6日本则利用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机遇,以头号盟国的特殊身份,在亚太地区展开战略行动。   日本外交安全战略方向的确立标志着日本政界主流以及民主党内部多数派在外交安全战略上达成了共识。这个共识不仅承袭了自民党的政治外交政策观念即以日美同盟为核心,而且相对于自民党时期的”傍美”显示出更大的灵活性。相对于此前的鸠山由纪夫和菅直人,现任首相野田佳彦对日美同盟的必要性、可用性有更明确的认识。野田自称”泥鳅”性格,主张”两足行走”,7在强调以日美同盟为基轴构建日本外交安全战略的同时,谋求最大限度地在同盟框架下拓展自主外交,运用军事资源。8美国糟糕的财政状况将逐渐给同盟中的日本带来更多的责任和更大的活动空间,同盟作为日本追求国家利益最大化的工具性特点也会更加突出。日本的外交安全战略正在加速从自民党时代传统的”日美同盟下的日本战略”走向”日本战略中的日美同盟”。   日本民主党的外交安全战略方向的纵深处,是对日本国家发展的愿景。野田佳彦在其”我的政治哲学”中明确指出:”我们要下定决心,自己的国家自己保卫。在这个大前提之下,坚决坚持日美同盟。”这一表述不仅反映了野田等政治家们的政治抱负,也反映出日本并没有因为”失去的二十年”和东日本大地震造成的国难而放弃实现”正常国家”的夙愿。可见,在日本一系列外交安全行动的背后,隐含着扩大战略影响、强化自主防卫力量的战略性目的。目前的外交安全战略是趋近”正常国家”目标的过程和手段。实现”正常国家”目标是战后日本大多数政治家的共同夙愿,只是在不同阶段采取的战略手段不同。吉田茂路线是将防务全部交予美国,日本专治经济发展;当日本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之后,政治目标便逐渐走上前台,”正常国家”从心底的愿望变为政治口号。在如何实现”正常”的问题上,政治家之间存在分歧,例如鸠山由纪夫主张的路径是重视亚洲和对等的日美关系9,野田佳彦所代表的多数派则主张利用日美同盟关系实现军事自立。      战略选择的局限与身份认知的制约      日本战略选择的背后,是日本在变化的国际环境中对自己身份的认知,也是日本在变化的世界秩序中对自身角色的选择。2011年日本确立的外交安全战略并不一定能使日本实现”正常国家”的定位。首先,由于日本外交安全战略依旧沿用的是在与最强大国家保持同盟关系中求发展的传统手法,如日本近代以来所经历的那样,这种同盟关系必然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具有先天的不稳定性。其次,日本将日美同盟关系凌驾于其他双边关系之上的定位方式,具有不可回避的矛盾性,例如中国与日本的关系不可能是中国与日美同盟的关系,中国与美国的关系也不可能是中国与美日同盟的关系,日本与其他国家的双边关系也并非依照日美同盟关系而运转。再次,虽然以日美同盟为前提的外交安全战略使”安保论争”暂停,但日本突破和平宪法的步伐在速度和力度上都明显加快,现在的”傍美”是在为将来的”脱美”创造条件,美国对此的容忍度以及一旦脱离日美同盟关系的日本能否给亚洲带来安全都将是一个大问号。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目前的日本作出上述选择呢?日本的外交安全战略思路表现为对美、对华两条主线,但就当前而言,”中国因素对日本内政外交的影响空前上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日本对外战略特别是安全战略的走向”。10日本在对华关系上,显示出安全上严密防范、经济上深度接触的两面性。11从安全方面看,对中国和美国的政治认同差异是影响其战略选择的主要因素,心理认同越差,战略防范越深。中日之间互不信任和防范意识的构成源于复杂的因素,包括历史问题、领土主权争端、中国的快速崛起等。因此,想在短期内扭转这种防范意识并构筑战略互信关系是不可能的。从经济方面看,日本借助中国经济强劲发展之力保持和拉动经济活力的基本框架已成客观定局,并在日本经济界形成共识。因此,我们看到的是,面对”正常国家”目标与自身体量相对缩水的纠结,野田政权在中美两个大国之间寻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一方面借助日美同盟框架最大限度地在外交安全领域伸展自己,另一方面借助中国经济的发展动力带动本国经济增长。   日本对自身的身份认知更多取决于对中国的认知。对中国认知出错,对自身定位随之出错。从历史上看,面对近代西方国际规则对东亚秩序的冲击,近代日本在认知自己国家身份的过程中,始终把中国作为其自身定位的比照,日本对自身的认识随着对中国的认识的变化逐渐形成。日本一方面把亚洲和中国作为落后的符号,把自身作为文明的符号,以示区别;同时又把自己和中国一起作为”自我”,以亚洲的身份去关注西方的”他者”。12面对”西力东渐”,日本的应对是,通过倒幕维新建立了以天皇为首的强大中央统一政权,通过推行”文明开化”、”殖产兴业”和”富国强兵”政策,成功地摆脱了殖民地危机,并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员。日本的”变身”导致了自我认知及对华态度的变化。日本近代思想家福泽谕吉和冈仓天心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日本面对中国时的两种身份,13前者是摆脱亚洲的身份,后者是代表亚洲的身份,两者都把文明的符号从欧洲或从中国移动到自己的头上。换言之,无论是把亚洲和中国作为落后的符号与自身相区别,还是把自身作为文明的符号与亚洲或中国相区别,14两种身份的定位最终都归结在帝国主义民族国家的性质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世界形势的认知,特别是对中国的认知上,”近视”的精细与”远视”的误判制约着日本的自身定位。为了认知中国,一直以来日本民间和政府的投入是巨大的。除大陆浪人、新闻记者、商界人士外,还有军事情报机构、日清贸易研究所15、东亚同文书院16、满铁调查部17等成建制、有组织地对华调研。对华调研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久以及考察之深入、分析之中的,是日本在对华权益上屡屡得手的重要原因。但是,日本对中国微观”近视”的精细把握并不意味着对中国宏观”远视”把握的准确。日本始终低估了中国的内聚力、抵抗力、潜在力。其对华调研上表现出的精细和对华认知上做出战略误判的特点至今没有改变。      实现国家定位的自身缺陷:历史反思      如前所述,日本是经过认识上的思辨后走上战争道路的,这个过程是日本对中国、对东亚乃至对世界的认识过程,也是日本对参与西方资本主义扩张和国际秩序做出权衡和选择的过程。基于上述对亚洲、对中国的认知方式,日本所有的侵略战争最基本的意识形态建构是:在面对欧洲白人殖民的时刻,唯”脱亚入欧”的日本有能力、有责任拯救黄种人。在这套逻辑下,无论是以日英同盟为基础的所谓”协调”路线,还是所谓的”亚洲门罗主义”路线,其区别仅仅在于与欧美国家打交道的方式,而在掠夺亚洲特别是在侵占中国的权益上,近代日本则表现得格外野蛮残暴。日本以”文明”符号赋予自己主宰”东亚新秩序”、构建”大东亚共荣圈”的正当性。这个定位所导致的结果是带给中国等亚洲国家巨大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战后的东京审判意味着欧洲和亚洲对日本的拒绝,标志着日本脱了”亚”又没能入得了”欧”。但是,近代日本在”脱亚”与”兴亚”双重变奏下的所作所为,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清理。18靖国神社问题就是典型的例子。   自从1984年时任首相中曾根康弘参拜靖国神社并遭到中国政府抗议后,中日之间达成了某种政治默契,即日本政府主要阁僚不再参拜祭祀着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但是,2001-2006年,小泉纯一郎在担任首相的五年半内,却五次参拜靖国神社,使得中日两国关系冷至冰点。靖国神社之所以成为问题,是因为它的祭祀对象和祭祀活动具有肯定侵略战争的政治意义。靖国神社祭祀的”神灵”由将近250万个明治时代以来的战死者名单组成,经国家意志选定。这些名单除14722人之外,绝大多数是在对外战争、特别是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中的战死者,包括因犯下”破坏和平罪”被东京审判判处死刑的”甲级战犯”19。靖国神社具有宗教性表象,其本质是国家的”选灵”和国家的祭祀。战后的日本,在政体与精神上呈现分裂状态,尽管政治体制转变为民主主义,但靖国神社以及遍布全国各地的”忠魂碑”、”彰显碑”、”慰灵碑”却并没有断绝与战前的关系,继续发挥着作为传承”国家主义”载体的作用。20靖国神社作为一个祭祀战争死者的场所,起到了昭示价值的符号作用。它不断唤起并创造记忆,体现了一种把侵略战争美化为自卫战争的历史观。虽然近代以来日本国家发动的历次对外侵略战争早已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和国际法庭的审判,但是,靖国神社的合祀逻辑依旧存在,传承的祭祀活动依旧继续。因此,”只要怀有受害记忆的邻国国民的个体的、族群的记忆没有消失,官方参拜行为所引起的对日本国家的愤怒和批判就不会停止”。   战后的日本宪法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国家及其机关不得支持、不得参与任何宗教行为,即坚持”政教分离”原则。日本国家首相、政府职员等都具有国家机构的公职身份,( 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 共 2 页: 1 2    进入专题: 日本 国家定位 历史反思   

阅读更多

译者 | 彭博社:與中國軍方有關連的黑客踨跡遍及歐盟和哥倫比亞特區

核心提示:中國 頂尖黑客團隊”評論組”的入侵活動 範圍從石油公司、律師事務所、歐盟理事會到加拿大的移民裁判官和美國國務院以及美國軍方的系統,受害者數量眾多,所收集的信息對中國的經濟、金融、投資、政策具有重大的作用。 原文: Hackers Linked to China’s Army Seen From EU to D.C. 發表:2012年7月26日 作者: Michael Riley,Dune Lawrence 本文由” 譯者 “志願者翻譯併校對 【數字追踪讓調查人員從黑客的視角來看中國的網絡間諜活動。圖片:Qilai Shen/彭博】  去年,黑客分秒不差的在布魯塞爾時間7月18日上午9時23分入侵了,並開始他們的任務。根據一部電腦對黑客活動的記錄,他們在僅僅14分鐘內,便挖出了歐洲聯盟理事會主席赫爾曼·範龍佩(Herman Van Rompuy)的電郵,他是主理救助希臘這一微妙政治問題評論組的關鍵人物。 在去年7月的10天時間內,黑客四度入侵理事會的電腦,藉以取得11位執掌歐盟經濟,安全和外交事務的官員的內部通信。這一入侵直至最近才被报告,它可能讓入侵者得以看到官員對困擾歐洲的金融危機的真正看法。 那些間諜自己也受到監視。大约30名北美私人保安研究人員一起暗中工作,追踪中國最大、最繁忙的黑客團伙之一。 美國情報部門戲稱這個他們觀察多年的黑客團隊為”拜占庭坦率”,在電腦安全圈子內,這個團隊則以其使用名為”評論”的隱藏網頁計算機代碼入侵電腦而有”評論組”之稱。 在去年近2個月的監測期間,研究人員說,看著數據從一個接著一個受害者流出,其中有油田服務領域的領導者哈里伯頓公司 (HAL)、華盛頓威利馬勒律師事務所、加拿大一名涉及一宗敏感的中國引渡案件的裁判官、以至到加爾各答的煙草和技術集團國際貿易中心有限公司 (ITC),”黑客”的工作規模之巨大使他們吃驚。 【”評論組”黑客以其活動範圍之廣和受害者數量之多而尤為突出,每個月的活動不少於20次。】 收集秘密  研究人員總共發現了20個受害者——其中許多機構擁有的秘密可以給力爭成為世上最大經濟體的中國帶來優勢。黑客的目標包括向該國出口商尋求貿易賠償的律師和準備在中國宣稱擁有主權的海域鑽探的能源公司。 點擊查看彭博製作的黑客活動受害者表單  “公众聽到的,如信用卡號碼被盜、有人入侵了LinkedIn(LNKD),那只是冰山一角,一些非保密的東西”,FBI網絡部門前執行助理主任肖恩·亨利 (Shawn Henry) 說:”我一直在暗暗地關注著這座冰山。這是我們見過最大規模的美國專有數據抓取。這是一台機器。”他在今年早些時候從聯邦調查局離職。  研究人員利用黑客的一個安全漏洞創建了一個數字日記,記錄下黑客的一舉一動,包括入侵者躡手躡腳進入網絡、關閉防病毒系統、偽裝成系統管理員並掩蓋踪跡使受害者幾乎無從發現他們。 【”評論組”因其標誌性地使用名為”評論”的隱藏html代碼侵入計算機而得名。這是紐約Pietro’s餐館網站的截圖,一個指令被隱藏在html代碼裡面。】 一舉一動  那些每一分每一秒的記錄展示了一個黑客組織前所未聞的工作日程和無情的攻擊。這組織是這樣的成功,以至成為聖安東尼奧空軍特別調查辦公室的網絡單位的專門追踪對象,一位熟知那單位的人如是說。 那些日誌既記錄了黑客對受害者電腦所下的指令,也揭示了一個高度組織化的行動,其背後的群體相信比其他任何組織都更接近中國龐大黑客產業的巔峰。根據2008年維基解密公佈的外交電報,”拜占庭式的坦率”與中國軍方,即人民解放軍有關。兩名前情報官員證實了文件的內容。 黑客和間諜  在十多年的時間裡,以中國為基地的黑客對技術和數據的掠奪方法仍然藏於黑客和間諜的陰暗世界,大多數受害者也無人知曉。在美國只有少數擁有機密許可的調查員對情況了然於心。  國土安全部的國家網絡安全科前主任Amit Yoran說:”在我們可以用一種透明的方式來開展這一對話之前,要解決問題是很難的。”  Yoran現在任職RSA信息安全公司,總部位於美國馬薩諸塞州貝德福德,在去年受到中國的黑客團隊入侵。 “我只是不肯定美國準備好了沒有,”他說。 美國情報官員用日益极端的語言來提醒人們,最初只針對軍方和國防項目承包商的攻擊已經擴大為大量密集轟炸,沒有任何机构實體是安全的。 【”拜占庭坦率”與一系列高端黑客活動有關,這些活動之前從未被認為是某一個特定群體所為,包括多年來對國防承包商Qinetiq的攻擊。】  奧巴馬總統在7月19日於《華爾街日報》發表的文章中警告說:”我們國家受到的網絡威脅是我們面臨最嚴峻的經濟和國家安全挑戰之一。”在那之前10天,國家安全局局長基思·亞歷山大(Keith Alexander)在華盛頓發言說,網絡間諜構成”歷史上最大的財富轉移”,並指出全球公司在保護自己方面的開支為每年1萬億美元。 收穫秘密  據一些要求不透露姓名的電腦安全專家所言,黑客侵入了各大石油公司的網絡以收集繪有石油儲藏資料的地質圖;侵入專利律師事務所的網絡,以取得他們客戶的商業秘密;而侵入投資銀行網絡則是為了獲取攸關國有企業環球業務的市場分析。他们拒絕透露更多細節。 此前,中國外交部已駁斥國家資助網絡間諜的指控為毫無根據,並表示如有這類事件曝光,政府將嚴厲打擊。被問及這個報導時,外交部援引早期的聲明,再次予以駁斥。 根據政府調查員和安全公司透露,私人研究人員已經確認了10至20個中國黑客群組,他們彼此的活動和規模顯著不同。 群組間的差異  “評論組”和同類組織的不同點在於其疾風暴雨的運作步伐。根據事故報告和調查員採訪所得,去年夏天的攻擊記錄反映了”評論組”的征服片段,至少可追溯到2002年。單是位於加州米爾皮塔斯市的火眼公司(FireEye)便追踪了數百名過去三年中的受害者,並估計該集團已入侵了超過1000個組織,高級安全研究 員Alex Lanstein 說。  律師事務所、投資銀行、石油公司、藥品製造商和高科技製造商等被盜的信息數量巨大,以至網絡情報官員說這可能對美國和歐洲經濟造成長期危害。  “地震將臨”  杜邦公司自2009年以來已經至少兩次被不明身份的中國黑客團隊入侵,其於去年九月卸任的首席安全官Ray Mislock說:”我們現在看到的是該活動的震顫,但地震要來了” 。 “一個成功的企業無法承受長期喪失可以創造經濟實力的知識,”他說。 即使那些離線的都不安全。 印度最大煙草製造商ITC的負責人、65歲的Y.C. Deveshwar是個不使用電腦的商人。去年”評論組”黑客還是進入了集團的巨大網絡,找出Deveshwar 個人助手使用的電腦,成功偷了他寶貴的文件。 【在研究人員追踪到的一次黑客活動中,間諜侵入了有影響力的印度商人Y.C. Deveshwar領導的科技和煙草公司ITC的網絡。】  根據日誌,那些盜賊在2011年7月5日取得的文件包括Deveshwar的家庭地址,稅務登記,會議紀要,以及發給其他公司高層的信件,如位於倫敦的英美煙草公司(BAT)的主席Richard Burrows 和該公司的總裁Nicandro Durante。那些黑客試圖打開一個題為”YCD信件集”的檔案,但不成功,於是他們設立了一個程式,在Deveshwar的助手下一次登入時竊取密碼。 保持安靜  當彭博在今年五月聯繫那公司時,其發言人Nazeeb Arif 說,ITC對黑客入侵並不知情,這說明黑客在ITC的網絡出入自如可能一年有多。Deveshwar 在一份聲明中說,在那電腦上保存的檔案 “沒有和公司有關的機密文件”。 那些發現網絡被入侵的公司大多保持沉默,公眾、股東和客戶因而意識不到問題的嚴重性。彭博接觸的10個”評論組”受害者當中,那些得知黑客入侵的選擇不公開披露,而三家受害機構則說,在本報接觸他們之前,他們對被黑客入侵並不知情。 這個取材自研究員日誌的”評論組”記錄,也依據在職及前任情報官員、受害者、以及十多名美國網絡安全專家的採訪,那些安全專家當中有許多在獨立追踪那個群組。 私家偵探 提供電腦記錄誰的研究人員要求不公開姓名,理由是那些包括受害者名字的數據很敏感。他是由20個機構派員組成的協作組的一份子,其他成員來自私營保安公司、 大學、互聯網服務供應商和被盯上的公司,包括一家國防承包商和一家製藥公司。該小組的成員包括一些領域內的頂尖專家,他們擁有網絡間諜調查經驗,這些間諜活動的目標包括美國政府、大型企業和達賴喇 嘛等知名政治人物。     由於對企業和非政府團體的攻擊在過去五年激增,私人安全專家加入了對黑客的追尋,他們說,他們正在逐步趕上著手處理這問題已經十年的美國反間諜機構。 間諜工具  根據安全專家的說法,”評論組”的一個特有手法是入侵不令人生疑的公共網站,进而將指令發送到受害者電腦,使家庭網站變為外國間諜工具,同時也讓該組監測有關網站有否被識破。被”評論組”下手的包括一位南德州高中教師所有、寫著”電腦棒呆了”的網站,和愛達荷州博伊西城外飆車場的網站。  安全公司Dell SecureWorks位於亞特蘭大,是計算機技術公司戴爾電腦DELL的分公司,其研究員Joe Stewart在去年發現了”評論組”黑客所用軟件的一個漏洞,為這個拼圖加上了重要的一塊。那個漏洞原本的設計目的是掩飾竊取數據的最終目的地,但它反而好幾百次顯露了黑客把被竊數據送往上海一個互聯網協議(IP)地址。 【上海长顺路的荣广大厦是一个商业建筑,用这个地址注册的多个IP地址与中國的主要黑客群體有關,其所襲擊的受害者從政府領導人到大公司。圖片:Liza Lin/彭博。】 和軍方有關? 那個位置和維基解密公佈的美國國務院2008年電文內的情報吻合。有關電文把那個群組鎖定在上海,並將之和中國軍方聯繫。私營公司的研究員還沒能得出那種關聯。據兩個前情報專家的講法,該電報所做結論的依據,包括美國自己的間諜活動,仍屬機密。 【美國國務院外洩的電報確認”拜占庭坦率”總部在上海,並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直接相關。】  Lanstein說,”評論組”的偽裝雖然隨著時間推移而改變——比如日誌顯示組內一些經驗不足的黑客重複犯錯——那個組的特點是明確無誤的。”評論組”使用的代碼和工具是不公開的,任何使用它們的人必然是加入了黑客的行列。 到2008年10月,維基解密公佈了概述出該小組活動的外交電報,此時”評論組”已襲擊過國防承包商和國務院的網絡,並密集入侵美軍系統。在去年這次洩漏之後,指代中國黑客隊伍的機密暗號改變了。 網絡安全專家已把”評論組”和一系列成了頭條新聞的黑客入侵聯繫在一起,範圍從2008年奧巴馬和約翰·麥凱恩的總統競選運動,到去年McAfee紀錄的72個受害者,這家加州聖克拉拉的安全公司將其稱為黑幕鼠行動。 入侵核設施  兩位分析攻擊的專家說,其他此前沒公開歸因於” 評論組”的攻擊包括自2011年12月開始針對北美天然氣生產商的行動,4月時由國土安全部發出警告,列明細節;在另一宗案件中,黑客首先偷取核能管理公司的通訊用戶聯繫人列表,然後向他們發出藏有間諜軟件的偽造電子郵件。 據一位熟知細節但要求不透露姓名的人說,在那一事例中,”評論組”成功闖入了至少一個核設施的計算機網絡,聖巴巴拉北面霍斯格理斷層(Hosgri fault)旁的代阿布洛(Diablo)峽谷核電站。 根據彭博社獲得的一份內部報告指出,該核電廠的事故管理團隊在去年八月看到一個在網絡安全專業人員之間流傳的匿名互聯網帖子,聲稱確認了中國黑客群組使用的網域,其中一個可能和代阿布洛核電廠運營商太平洋煤氣和電力公司有關。 【”評論組”成功闖入加州代阿布洛峽谷核電廠的計算機網絡。】 部分失控  目前還不清楚有關信息如何上載到互聯網,但根據該報告,核電廠在調查時發現一位資深核電廠规划师的電腦至少是部分處於黑客的控制下。該內部調查警告說,黑客試圖”掌握美國核能發電設施的運作,組織和安全資料。”  根據該報告,研究人員的結論是,他們已及早發現了入侵,並且”沒有堅實的跡象”顯示數據被竊,儘管他們還發現了幾個之前感染的證據。 太平洋煤氣和電力公司(PG&E)的發言人Blair Jones以核電廠安全為由拒絕對此發表評論。 大約在黑客發送附有惡意軟件的電子郵件到美國核設施的時候,Wiley Rein律師事務所內有六人加入到匆匆召開的會議。據一位知悉有關調查的人說,會議室內有一名操守監察主任,還有該公司信息技術團隊的一名成員。那六個人被告知律師事務所被黑了,而他們就是目標。 律師的文件  那六人當中包括該律師事務所的合伙人,Alan Price和Timothy Brightbill,他們是美國最知名的國際貿易律師,處理了一系列針對中國的反傾銷和不公平貿易的重大訴訟個案,其中之一是5月時對中國太陽能電池製造商的訴訟,判決結果是对中國出口货物徵收3億美元以上的關稅,使之成為美國史上規模最大的反傾銷案件之一。  Wiley Rein的總顧問Dale Hausman表示不能就有關入侵對公司或其客戶有何影響发表评论。他說,在揭發事件之後,律師事務所已加強了網絡安全。 他說,”考慮到行業的性質,耗費的成本幾乎相當於經營業務的成本。這並不令人驚訝”。 給配偶的電郵  據知悉調查的人說,該律師事務所在得到研究人員的通知之後,向聯邦調查局報案。聯邦調查局派遣了一個網絡調查隊。 “評論組”黑客把偷走的數據加密,這是一種使人難以確定什麼資料被盗的做法。然而,聯邦調查局成功將之解碼。 這些數據包括數被盜數據包括數以千頁計的電子郵件和文檔,由律師與配偶的閒話家常到與客戶之間的保密通信都有。那人說,被盗的數據列印出來堆成一疊的話,比一套百科全書還要高。  去年夏天看著黑客按鍵的研究人員說,大部份被偷走的東西他們無法看到,但很明顯,間諜完全控制了律師事務所的電子郵件系統。黑客日誌還包含聯邦調查局如何解碼甚麼資料被盜的線索。他們公開了黑客用來加密文件的簡單密碼:123!@#,華盛頓聯邦調查局發言人保羅·布列松 (Paul Bresson)拒絕評論。 危機追蹤 從一個個的個案可見,黑客的動態和地緣政治事件和全球頭條新聞縱橫交錯。去年夏天,歐洲金融危機的消息成為全球焦點,黑客行動了,歐洲的進口推動中國崛起為經濟大國。 那正好是歐盟理事會主席範龍佩事務非常繁重的時候。歐盟各成員國財長未能在7月11日就對希臘第二次救助計劃取得一致意見;接下來的10天,這位輕微禿頂的比利時前首相主持談判,勉力使包括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在內的歐洲領導人達成共識。 【去年夏天,歐元區國家長時間爭論救助希臘和歐盟的未來之時,黑客侵入歐盟理事會主席赫曼·範龍佩及其顧問的電腦。】 雖然對範龍佩及其工作人員的監視在這些會談中間發生,研究人員說,記錄顯示大量的攻擊並不只針對特定的事件。他們說,這相當於是一個網絡版的竊聽裝置,旨在收集數週—以至數月—的大量情報。  “意義重大”  前總統布什的國土安全部副參謀Richard Falkenrath說,通過情報蒐集,中國已經成功整合與外國經濟和投資政策有關的決策。 “那對世界各地就有關決策應對中國都是有重大影響的,”他說。  由2011年7月8日開始,黑客便已經建立進入點,他們在10天內多次潛入歐盟理事會網絡。日誌顯示間諜有一個既定的套路,他們總是在當地時間上午9點左右進入網絡。他們會控制理事會的交換服務器,從而能夠全面操控電郵系統。然後,黑客只需要打開範龍佩和其他人的帳戶。 一星期的電郵  間諜從一個受害者移到下一個,抓取電子郵件及其附件,將大量的材料壓縮加密,並按日期編目。他們每一次都抓取一星期的電郵,看來是依指定動作行事。他們的其他目標包括當時的經濟顧問兼會議副組長奧迪爾 雷諾-巴索(Odile Renaud-Basso)和歐盟反恐協調專員。在研究人員開始監控之前,黑客进入理事會網絡的時間有多久,或者說他們的活動在去年七月底之後又持續了多久,現在還不清楚。  沒有跡象顯示黑客侵入了歐盟理事會儲藏秘密文件的離線系統。理事會新聞辦公室在一份回應有關黑客的聲明中說,”機密信息和其他敏感的內部信息是在專用的網絡上分開處理的”。那些連接到互聯網,處理電郵的網絡,”並不是設計用來處理機密資料的。”  歐盟怎樣處理黑客入侵並不清楚。範龍佩的發言人Dirk De Backer拒絕評論此事,歐盟理事會新聞辦公室的一位官員也一樣。其中一位研究人員說,歐盟安全團隊的一位成員在七月下旬加入研究人員小組,並取得有助查明黑客踪跡的信息。  “不知道”  時任對外事務首席顧問的Zoltan Martinusz是彭博接觸的兩名願意回應的受害人之一,他說,”我不知道這個。”另一個官員則沒有得到授權討論內部安全事項,他要求不要透露姓名,說他去年獲悉他的電郵有其他人看過。  研究人員說,記錄顯示黑客一貫運用相同、簡單的攻擊方式:由附有惡意軟件的電郵開始,他們迅速通過網絡,獲取加密的密碼,在線下破解編碼,然後返回網絡,偽裝成那機構自己的網絡管理員。有時候,黑客可以連續幾個月暗中出入各個網絡。  這種方法繞過了各機構總計花了數百萬美元花費設置的防護系統。 安全系統被關 當間諜潛入非牟利機構國家安全公司(National Security Inc.)管理層的網絡匆匆發掘資料時,日誌顯示他們關閉了系統的Symantec防毒軟件。國家安全公司總部位於華盛頓,其諮詢委員會成員包括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和前財政部長羅伯特·魯賓。六月,該集團的總裁小亨利韓丁說他對黑客入侵並不知情,確認了日誌上顯示被黑的工作人員電腦用戶名稱,他的名字也在其中。 記錄不僅顯示黑客的失誤,也有他們的聰明把戲。他們用網絡管理員的身份,把國際共和研究所——一個推廣民主的非牟利組織——的主席和其他七名職員的電腦上的內容,整合到一台機器上。 220份文件 把所有數據放在同一個地方之後,黑客在2011年6月29日選出220份文件,包括PDF、試算表、照片和該組織有關中國的整個工作計劃。日誌顯示,”評論組”在完事之後把那些文件壓縮到幾個加密的檔案夾,使那些數據在離開網絡時不會太明顯。 研究所發言人Lisa Gates證實她的組織遭到黑客入侵,但以憂慮工作人員和合作伙伴的安全為由拒絕評論事件對其中國項目的影響。一份撥款文件介紹該研究所的活動,當中包括支持經常受到中國當局騷擾的獨立候選人。 作為對工作中黑客的一份記錄,日誌也顯示了他們靈活應變的能力,即使涉及敏感的政府網絡也一樣。去年7月18日,黑客進入加拿大移民和難民局的網絡,目標是溫哥華的移民事務審裁官Leeann King的電腦。 在那之前不到一星期,Leeann King把處在長期引渡鬥爭最後日子的中國國民賴昌星暫時釋放,成了頭條新聞。自從賴昌星於1999年逃往加拿大之後,中國當局一直在要求引渡,聲稱他經營的走私團伙淨賺了數十億美元。 打開法院帳戶 在”評論組” 黑客迅速侵入Leeann King 的帳戶時,總部位於維吉尼亞州阿靈頓的Cyber Squared Inc.公司在獨立追踪他們,並發現一些和研究人員記錄一致的活動。開始時他們只是登入了在多倫多的電腦,黑客抓取了用戶密碼並將之解密,從而進入了移民和難民局在溫哥華的網絡,最終,日誌顯示,他們找到了Leeann King的電腦。從開始到結束,只用了不到5小時的時間。 移民和難民局的一位發言人Melissa Anderson表示任何這一類的事件都會全面調查,但除此之外對事件沒有其他評論。賴昌星最終在2011年7月23日被送回中國。在最終上訴失敗後,他被逮捕,審判,並於今年5月被中國法院判處終身監禁。 控制網絡 在每一個個案中,黑客都能在他們搜掠的網絡如入無人之境。目前還不清楚研究人員聯繫了多少家受害機構,而其中一位研究人員說,在這些案件中,只有一個受害人是已經知道黑客入侵的。哈里伯頓石油公司(Halliburton)的發言人表示他們知道有關入侵,並正與聯邦調查局合作。 該上市公司的發言人Marisol Espinosa拒絕評論此事。 去年夏天的踪跡指向一些看來不大可能的地點,包括和紐約中央車站幾條街之隔、自1932年開業至今的Pietro意大利餐廳。客人到那暗淡的老式餐廳用膳,可以用28美元點(紅色或白色)蛤蜊醬扁意粉。在去年的某個時候,”評論組”不再止使用那餐廳的網站來與入侵網絡溝通。發現黑客在那裡留下足印的是火眼公司的Lanstein。他說,痕跡至今依在。 “醜陋的大猩猩” 他說,在餐廳網站的網頁代碼內隱藏的是一個指令:ugs12。他解釋說,這是一個向某一受害者網絡中被侵佔電腦下達休眠12分鐘,然後恢復工作的指令。 “UG”是”Ugly Gorilla” (醜陋的大猩猩)的縮寫,安全專家認為這是”評論組”一個性情特別急躁的成員所用的綽號,是用來告訴其他人黑客在那裡的暗號。 餐廳合伙人Bill Bruckman在得知他的網站成為中國黑客團隊全球基礎的一部分時開玩笑說:”我們出色得連黑客都想要我們!”他說:”嘿,把我的名字公開吧—什麼事都是好事兒。”  Bruckman說,他對黑客入侵一無所知。大約半年前幾位朋友告訴他訪問該網站時遇到困難,但他說他從來沒有想通問題是什麼。 稍後在室外,Bruckman抽著煙,補充了一句更嚴肅的話。  “想一下所有那些將會付諸東流的努力和資訊。真是浪費,你懂我的意思嗎?” 聯繫本報導記者:華盛頓,Michael Riley,可電郵至 michaelriley@bloomberg.net ;紐約,Dune Lawrence,可電郵至 dlawrence6@bloomberg.net 聯繫本報導編輯:Melissa Pozsgay的電郵是: mpozsgay@bloomberg.net ;Michael Hytha 的是 mhytha@bloomberg.net 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许可协议。 译文遵循 CC3.0 版权标准。转载务必标明链接和“转自译者”。不得用于商业目的。点击 这里 查看和订阅《每日译者》手机报。 穿墙查看 译者博客、书刊、音频和视频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九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CDTV】“国家只是让你尽量拿不到退休金,其他死不死,活不活它可不管”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