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推荐

政见 | 人口变化将为中国经济发展蒙上阴影

(本文已发于2013年10月30日出刊的 青年参考 ) □“政见观察员” 邵立 周雪光、魏昂德等六位斯坦福大学学者 ,在今年六月的 《亚洲研究学刊》 上讨论了中国人口变化可能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带来的冲击。他们认为,未来中国将面临两个最重要的人口问题,一个是人口结构趋向老龄化,二是人口性别比例的不平衡。此外,由于城镇化使人口在空间上的大规模迁移也有可能是动荡因素之一。 人口变化的影响首先会出现在劳动率和生产率之上。中国近几十年来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正是依靠人们耳熟能详的“人口红利”。据研究指出,在1982年到2000年间,人口红利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占到15%。但劳动人口的高峰出现在2010年,占据总人口数量的74.5%。之后便会萎缩。有学者认为在不久的将来人口红利将面临枯竭。不过也有反驳者指出,中国未来的发展不一定继续依靠人口红利,也可以依靠生产率的发展。有学者估算中国目前的生产率大概仅为美国的13%,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这种发展潜力的实现,依靠的是对教育和健康的持续投入,而这两项对于中国来说都存在软肋。 从教育投入来说,研究者认为现在的教育系统既缺乏效率,也缺乏平等。教育投入严重依赖着家庭的资助,将延续代际之间的贫困。据文章估算,在中国592贫困县中,5到16岁的学龄儿童将占据未来劳动人口的25%到30%。这些地方的教育系统的教育方法严重落后,依然依赖死记硬背和灌输,而不是教会孩子学会学习方法。职业教育的发展赶不上计划,高中学费高昂,在全世界的农村地区公立高中排行第一。数学和英语教育赶不上劳动力市场需要,而计算机训练就基本上没有。在健康投入方面,贫困农村地区接近三分之一的小学生缺乏微量元素,缺铁性贫血现象普遍。大量农村地区的学生视力不正常。而劳动工资的上涨又使学生缺乏继续留在学校的动力,使辍学率持续增加。研究者认为,在中国的这些经济落后地区,健康、营养、教育等投入严重缺乏,也会降低中国未来劳动力的素质,无法适应未来高技术、高工资的经济生态,从而让提高生产率的目标蒙上阴影。 另一方面,人口寿命期望的提高也会造成经济负担。因为提高的是人们退休后的寿命,并不能对劳动力做出贡献,却增加了社会保险和医疗的投入。对中国人口造成威胁的还有慢性病在劳动力中的蔓延。高脂肪和高热量的摄入,体育活动的减少,默许男性抽烟的文化,这些都让慢性病发病率迅速追上了高收入国家。 研究者也同时指出了人口变化对生产率带来的有利一面,例如美国和欧洲的研究表明,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投入比多个子女要高。也就是说,生育率的减少有可能提高个人生产率。此外,劳动力人口的减少带来的经济冲击可能会被更多妇女进入劳动大军抵消一部分,而未来极有可能实行的延迟退休政策也有可能减轻负担。作者认为,这取决于未来政府是否能提出有创造力的政策,例如是否会改变现行的“一胎政策”。 人口变化对经济造成的第二个冲击,来自于资本和储蓄之上。中国的高储蓄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低生育率所带来的父母养老的需求。据研究者的估计,中国三分之一的储蓄率增长来自于年迈父母对儿女——尤其是儿子的依赖。而独生子女政策,加上性别上男多女少的不平衡,使得有独生子的父母更倾向于给儿子攒下“老婆本”,提高储蓄的需求。由于中国的社保系统并不健全,金融市场也不发达,这种高储蓄是为了养老、健康等基本的消费和家庭支出,而不是在提高生活质量上,也就很难让储蓄变成资本再投资。如果将来情况得不到改善,中国便会错失“第二轮人口红利”,也就是由于高资本/劳动力比率和提高生活质量所带来的内需扩大和经济发展刺激。另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人们将更多储蓄花在养老和医疗之上,储蓄率可能会迅速减少。长期依赖高储蓄率来处理坏账呆账的国有金融系统,便可能遭遇风险。 人口问题除了在生产率和资本投入两方面影响中国经济之外,还有可能在以下几方面造成冲击:第一是社会不平等的加剧,将会造成社会动荡,影响市场的前景和预期。作者举了城市化的例子。随着城市化急速推进,农民工将失去原有土地作为社会“保险”。在经济下滑的时候,便会失业成为流民。第二,高度性别不平衡会增加犯罪率,影响社会稳定。在农村地区,大量老年人需要照顾,迫使年轻夫妻一个在外赚钱,一个在家照顾老人。两人长期分居,也会让离婚率提升。而赡养老人的巨大负担,也可能会损害传统代际之间的亲情伦理。最终,人口变化还有可能冲击中国目前的政治统治结构。政府系统加大对社会挑战的干预,将不可避免地引起社会和国家关系的紧张。官僚系统的过度扩张有可能成为人们不满的焦点。有学者认为,建立在由政府领导的高增长和高消耗基础上的“中国模式”,将会在经济下行时,由于无法兑现承诺而遭受威胁。 作者最后总结道,人口变化的确会延缓中国的崛起。但最后的结果如何,并不明确。在可以确定的是,由于中等收入的制约和提高生产率的困难,未来的五年里,中国的人均GDP增长将会放缓。但是长期的发展还要看中国社会是否能够适应人口问题带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Karen Eggleston, Jean C. Oi, Scott Rozelle, Ang Sun, Andrew Walder and Xueguang Zhou Will Demographic Change Slow China’s Rise?.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Available on CJO 2013 doi:10.1017/S0021911813000557 为您推荐其他相关“政见”: 中国对外经济合作:优势独特,但水平依然偏低 经济与战争:1970年代末的中越经济博弈 药不药?——兴奋剂背后的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 经济增长放缓将带来政治变革? 无觅

阅读更多

奇闻录 | 进击的领导

10月29日,认证信息为“黄山市故园徽州文化促进会理事”的网友@山系人文,在新浪微博中说,“慕名到宁国市民政局网站一游,赫然发现该局局长俞安林等人慰问百岁老人的照片居然是PS的。领导伟岸地居于图中央,百岁老人被PS蜷缩在右下角,俞大局长左手上那块手表非常醒目!这就是宁国2000多人需要救助,自己无能不作为,也不让网友作为募捐的宁国民政局,局长叫俞安林!” 据悉,宁国市民政局叫停募捐后,不少网友对此不满,于是转而围观该局网站,其中一张领导看望百岁老人的图片很快被指疑似PS。 认证信息为“黄山市故园徽州文化促进会理事”的网友@山系人文,昨日在新浪微博中说,“慕名到宁国市民政局网站一游,赫然发现该局局长俞安林等人慰问百岁老人的照片居然是PS的。领导伟岸地居于图中央,百岁老人被PS蜷缩在右下角,俞大局长左手上那块手表非常醒目!这就是宁国2000多人需要救助,自己无能不作为,也不让网友作为募捐的宁国民政局,局长叫俞安林!” 南都记者在宁国市民政局网站上看到,上述照片出自该网站10月12日的新闻《汪军看望100岁老人》。文章称,11日,宁国市副市长汪军在民政局局长俞安林等人的陪同下,到宁国花园看望慰问了103岁的老人程延春。该新闻中的一张图片人物比例失真,并且有明显的拼接痕迹,尤其是右侧领导“悬空”了。 这条微博在3个小时内被转发超过7000次。微博@福州南火车站派出所评论,“网络时代,还有这么不上心的工作人员,把领导给害惨啦!”@我也是右岸则称,“太粗心了,领导两个腿插在阳台栏杆里看着好疼。@ K D S猫爪控御用熊猫则认为,“这个图明显看得出背景一致,应该是没有超广角拍进所有内容,所以分两个角度拍了两张,一头是领导一头是老人,然后为了配合文字就P在一张上了,没必要大惊小怪的。” 南都记者昨日21时再次访问该网站,发现页面已经无法打开。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另附:@人民网:30日,记者致电宁国市民政局,老龄办徐主任表示,领导看望百岁老人确有此事,而照片是编辑人员考虑到市领导慰问活动画面的完整性,所以把左右拐角做了下处理。 相关: 为人民服务 猜你喜欢 你们想多了 这是央视 全球人民喜盼“人类政治绝技” 天一真冤… 出大事啦 江胡气要改

阅读更多

纽约时报 | 中文版维基百科,呈现不同版本的中国

香港——中文版的 维基百科 (Wikipedia)如今不只是在线百科全书:它还成了 来自 中国 大陆 、 台湾 和香港的编辑们的战场,上演着激烈的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交锋。 维基百科的编辑都是志愿者,他们在政治、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提出了彼此对立的观点——实际上,就是不同版本的中国。令这一问题更加复杂的是语言上的区别:普通话/国语是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官方语言,而香港大多数人说粤语。中国大陆使用简体字,而台湾和香港使用繁体字。 这使得一些本来无关紧要的条目成了一触即发的导火索,导致一些存在争议的条目被限制编辑。 例如,自从网站创办以来,有关1989年北京 天安门广场 上军事镇压民主抗议的条目就经历了多次“编辑大战”。编辑们争论的内容包括其中是否包括“屠杀”,人民解放军是否“通过武力”镇压抗议,以及北京当局是否“隐瞒了真相”。 维基百科表示,尽管这个话题在中国很敏感,但维基百科没有关闭这个页面,也没有采取任何审查措施。 香港维基媒体协会的代表陈子恩(Tango Chan)说,“维基百科不会遵守中国政府的自我审查政策,绝不。”香港维基媒体协会是维基媒体基金会(Wikimedia Foundation)的地方分会之一。不过,陈子恩说,由于“防火长城”——中国当局开发的极其强大的审查工具——过滤了“敏感词”,中文维基百科的一些页面打不开。 来自香港的志愿者斯蒂芬·黄(Stephen Wong)自2009年以来一直活跃在中文维基百科上。他说,该地区的用户经历了“某种形式的文化冲击”,正是这些文化冲击引发了争论。 黄说,“不同地区的用户受到的教育不一样,接受的政治意识形态影响不一样。我们发现,我们儿时学到的东西完全不一样。” 维基媒体基金会的全球传播经理迈克尔·罗思(Michael Roth)在一封邮件中说,无论使用哪种语言,争论都是维基百科的本质。 罗思说,“大家都知道,维基百科上的争论很常见,关于内容的确存在活跃的讨论和分歧,在这样一个巨大、复杂的信息生态系统中,这是可以意料到的事。” 今年4月,一个条目引发了部分用户的激烈争论,内容是关于上世纪30年代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发起的一场清除共产党势力的围剿行动。在中文维基百科上,这个条目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反围剿战争”,一名台湾用户批评说,这种说法偏向大陆。 “从台湾的角度看,针对国民政府的军事行动等同于暴乱。如果中文的维基百科接纳所有立场,就不应该仅仅跟随中国大陆的立场,”一位名叫“DEMONBANE”的台湾贡献者写道。DEMONBANE接着建议,应使用“围剿战争”这一更加中立的标题。另一位叫做Sakamotosan的用户说,原来的标题应该被保留,因为中立的立场在历史上根本不存在。截至目前,词条仍保留了原来的标题。 另一个反复出现的争论话题是香港公民的国籍。香港曾经是英属殖民地,1997年回归中国。今年8月爆发了新一轮情绪化的讨论。由于香港公民可以获得香港护照,香港公民的国籍问题变得更加复杂。香港护照的持有者可以免签进入多个国家,这和受到高度限制的中国护照形成强烈对比。 在最近的一次争论中,一些用户坚持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来作为香港人的国籍标识——一些用户给出的理由是,“香港不是一个国家,所以中国(香港)的国籍根本不存在。” 这让香港的志愿者感到不满。一个叫做“Oneam”的香港人评论说,“决定一个人的国籍不是维基百科的编辑应该做的事,编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所有人根据国籍法都有一个固定的国籍,特别是有些人享受双重国籍的身份。” 中文维基百科2002年创立的时候只有两个版本——简体中文和繁体中文。大约10年前,这两个网站合并了。不过,早期的编辑很快发现,新的网站受困于语言分歧引发的问题。 中文维基百科2004年试图通过引进语言转换软件来解决这一问题——这是维基百科上唯一一个使用语言转换软件的网站。 今天,中文维基百科网站有五种语言设置:大陆简体、台湾正体、香港繁体、澳门繁体,以及马新简体。 罗思说,“这个软件还可以看做是维基中立原则的一个体现,基于这一原则,它将不同政治体制的编辑聚集在一起,允许他们之间开展卓有成效的讨论和合作。 8月中旬,一年一度的维基媒体国际会议(Wikimania)在香港举行,数百位维基百科的用户参会,这突显了中文维基百科的重要性。 牛津互联网学院(Oxford Internet Institute)的台湾籍研究员廖汉腾说,大多数的互联网论坛都有一个地方性的关注焦点,但是中文维基百科提为所有说中文的人提供了参与讨论的难得机会。 他说,“整个地区出现了某种形式的融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大陆同化了台湾或者香港。每个地区都处在平等的立场上。” 他指出,灵活的语言选择让所有地域有了同等地位。例如今年,澳门提供了自己的语言版本,虽然澳门仅有50万人口。 现年39岁的台湾维基媒体基金会主席简祥泰(Chien Hsiang-tai)说,“早年争吵更多,但2009年之后讨论迅速成熟。”他是八年前加入了这个在线百科全书的。“2009年,年轻一代的编辑在中文维基百科上活跃起来,他们也带来了新的想法。他们受到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较小,因此他们能做出比我们更好的判断。” 维基百科的贡献者们还必须遵守 “非原创研究” 的原则,这意味着他们不能把任何个人观点写进维基百科。 用户们说,所有的规定和变化都已经发挥作用。 来自上海的维基百科编辑耶叶爷(Wilson Ye)现年17岁,四年前开始编写条目,他说,“当我刚刚加入中文维基百科的时候,我是一个‘愤青’。当我遇到台湾和中华民国这样的术语时,我非常气愤。但是在更多互动之后,我了解了台湾人的想法,我变得宽容多了。” 耶叶爷最近晋升为管理员,这意味着他有了锁定页面或拦截用户的权限。 他说,“在现实生活中,我有我自己的政治立场,但是我不会把它带进维基百科。” 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伯克曼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Berkman Center for Internet and Society)的研究员毛向辉认为,讨论的成熟是因为越来越多的用户正在了解维基百科的本质。 毛向辉说,“这都要归结于维基百科的“五项原则”,包括真实性、准确性、中立的观点和使用参考。如果在管理和编辑方面有分歧,人们可以基于这些原则展开讨论。这样的氛围正在中文维基百科的社区逐渐形成。” 纽约时报中文网

阅读更多

何清涟 | “陈永洲事件”揭开的三重黑暗

编者按:这是何清涟为美国之音撰写的评论文章。这篇特约评论不代表美国之音的观点。转载者请注明来自美国之音或者 VOA 。 陈永洲事件发生后,评论虽多,但出于各种原因,很少有文章愿意触及一个问题:陈永洲事件揭开了中国政界、企业界与媒体业相互为用的三重黑幕,整个事件就是“大黑吃小黑”的时代剧。   *《新快报》陈永洲事件的前世今生*   陈永洲事件刚出,在《新快报》(10月23日)刊登了那篇“穷骨头还是有两根”并要求放人之文、陈还未在央视“被亮相”之时,推特上就有人问我对此事的看法。我当时已猜到此事应该与三一重工及中联的利益纠纷相关,让他们去看一篇“ 同城记:三一重工VS中联重科 ”。   我曾因“梁稳根现象”认真追踪这两家企业间的恩怨。由于中联重科有盘根错节的湖南地方政治势力撑腰,梁稳根在冲刺十八大中央委员与候补委员未果之后,将三一重工迁出湖南,以北京为安身立命之地。这场马拉松式的恩怨纠缠的前半场暂时落幕。   我在推文中说明以下几点:陈永州的事情比公开的消息要复杂得多。理由如下:“一、中联重科与三一重工持续数年的恶性竞争,双方都有媒体助阵,网上可查到许多相关文章。二、陈永州一介普通记者,采写发稿得要报社领导首肯,否则白忙。……还会有戏。”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有:10月26日陈永洲出现在央视《朝闻天下》的报道中,陈向警方承认,自己在未经核实情况下,连续发表针对上市公司中联重科的失实报道,并收受了中间人几千到数万元不等的酬劳。同日,《新快报》的母报《羊城晚报》在头版刊登新华社“受人指使收人钱财 发表大量失实报道”一文,宣告自身立场;让所有声援者处于尴尬境地。失去母报支持的《新快报》于10月27日在头版发文,就陈永洲收钱发表失实报道致歉。网上就《新快报》的“两根穷骨头”被如此轻易敲碎发表大量讥讽言论。中国记协对陈永洲事件在几天内态度相反的表态,在整个事件中虽然意味深长,但已经不理重要戏码了。 究其实,如今百谤集身的陈永洲,其实只是政治权力、经济权力与文化权力因利益牵缠而形成的粗大食物链的末端小人物。这一事件,非常真切地展示了中国的三重黑暗现实。   *第一重黑暗:企业之间挟政治势力的恶性竞争*   梁稳根的三一重工与同处长沙城的中联重科近年的恶性竞争有如一场马拉松,并在2012年成为财经类刊物的重点、亮点与焦点。我关注梁稳根现象,是因为当时他为了“当选”十八大中央(候补)委员说过许多雷人的奇言,还有他因其美国一项投资选址紧挨军事基地未被批准在美国状告奥巴马。我想了解一位民营企业家如此超常政治化的原因,因此读了不少与他相关报道。   涉及梁稳根的文章主要是两类,一类是塑造梁的正面形象,主调是经济上的超人式成功特别加上政治上的红心向党。另一类则涉及到三一重工与中联重科的恶性竞争,除本文开头提到的那篇之外,还有“媒体分析三一总部迁址三大隐情 ”(《第一财经日报》,11/23/2012)等。诸文当中,以《梁稳根剖白三一迁都隐情:行踪被监视会议被监听》(《环球企业家》11/29/2012)叙述最详细。该文这样描述:“间谍、绑架、阴谋、诽谤、300亿元融资告吹?是什么样的作恶力量,让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商被逼出走长沙?梁稳根向本刊独家剖白多年来的内心隐忍和愤怒。”其中 指名道姓提到,“数名前当地主要领导的亲属均在中联重科长期担任高管。这场私有化改制的最大的获益者是詹纯新本人,其家世非同一般,其父曾担任湖南省高院院长,岳父则曾任湖南省委第一副书记。”   湖南媒体不少,但介入梁稳根的报道不多。凭这种反常的“墙内开花墙外香”,我相信梁稳根向媒体透露的情况至少有几分真实。凭常情可以想象,中联重科对这些“负面消息”不会坐视不理,他们在寻找薄弱环节,伺机反击,陈永洲应该是他们找到的一个突破口。   *第二重黑暗:在权力与金钱下游走的中国媒体*   权力将中国媒体的生存空间挤压成什么状态,我在《雾锁中国》一书中有详细研究。本文主要谈中国媒体另一创痛,即默许记者为赞助费、广告投入而写有偿新闻,这种利益交换在媒体业内是公开的秘密。也出现极少数记者败类利用企业弱点敲诈企业以牟取利益的。在山西矿难报道中,这种情况很多,所谓“假记者”现象只是冰山一角。   据公开信息,2012年9月29日至2013年8月8日,《新快报》共发表18次有关中联重科的报道,其中14篇署陈永洲之名。这种密度的介入企业纷争的报道,应该不是陈永洲个人行为。利用媒体报道介入企业间的恶性竞争,风险极大,并非陈永洲个人能够作主之事。一般情况下,记者采写这类稿件,至少要与部门主任、主管副总编等掌握发稿权的顶头上司事先沟通并获得首肯,否则稿件就会胎死腹中。这么密集的发稿量,《新快报》领导层无疑是知情者。目前这场对《新快报》的“扒粪”,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将谁抛出来做弃子,还得看三一与中联双方靠山在台底“博弈”的能力,以及《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的游说公关了。   *第三重黑暗:权力介入每个角落并扭曲一切*   三一与中联之间的纷争,权力介入是多重的。祸之初始,当然是权力介入商业竞争,导致各类恶性事件如“行贿门”、“间谍门”等等;这一连串事件又种下今天之果,即跨省抓捕《新快报》记者陈永洲,显示了中联试图通过权力的强介入让事情朝向对自身有利的方向发展。   关于这次跨省追捕,已经有法律界人士就其先捕人后搜证,以及执法权限问题斥责为程序违法。但中联之所以如此有恃无恐,全仗自身腰杆硬。从中央电视台、新华社这种高级别官媒的介入,以及中国记协自我否定的两度发言,都让人看到权力之手在运作,只是中联此次明显占了上风。   在近代以前,人类社会的四大权力支柱是:政治、经济、军事与文化,其中的文化主要指宗教与教育。近代以降,文化权力则多了媒体这一主角,西方干脆将传媒称之为“第四种权力”。在民主国家,这四种权力属于分立状态;在中国,这四种权力则由中共全面控制,并由党内不同利益集团分别掌管。陈永洲事件表明,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权力均已堕落不堪。这三重黑暗搅在一起,最后构成了“大黑吃小黑”的局面。可以预言,陈永洲事件的最后结局其实并无公平可言,因为决定结局的不在于事实,而在于参与几方谁的靠山更强大。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陈永洲事件的前世今生就是这个时代的中国写照。 fullrss.net

阅读更多

奇客资讯 | 网民因质疑上市公司而遭跨省拘捕

个人投资者“天地侠影”(本名汪炜华)因为质疑乌鲁木齐上市公司广汇能源而于10月12日在上海的家中被乌鲁木齐市公安局刑事拘留。拘留通知书显示,他被刑拘的罪名是涉嫌编造与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除了关心天地侠影是否会被定罪,社会各界掀起一轮又一轮的讨论,上市公司能否通过警方刑事拘留质疑者?天地侠影被“跨省拘捕”后不到一周的10月18日,发表多篇批评中联重科文章的《新快报》记者陈永洲,在广州以损害企业商誉的罪名,被长沙市公安局刑事拘留。连续发生此类案件,不少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的负责人表示了愕然和愤怒,抗议某些上市公司滥用公权力的做法——“质疑者无罪”“造假横行的中国股市需要质疑者”。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闭上眼睛,鬼怪并不会因此遁去”(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