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恒均

我与杂文:在权利与权力之间

我这个年纪的小人物,在小时候大多有两个理想,一是当司机,一是当兵。当司机还要当大车司机,最酷的就是长途公交车的司机,看到他们稍微转动一下方向盘,就能让我们东倒西歪,一踩油门,就能带我们到想去的地方,真是羡慕死人了。当兵就更不用说了,不爱红装爱武装,手中紧握冲锋枪,杀敌卫国保家乡。这两种职业,都是权力与力量的象征。这可能与我成长的那个年代里个人是如此的无力与无助有关吧。   大概到了高中的时候,我渐渐喜欢上了鲁迅。鲁迅手里没有枪,只有笔,然而,他的笔,却是投向黑暗的标枪,刺向敌人的匕首,而且,比任何刀枪都锋利。鲁迅也不是开公共汽车的,然而,他的文章,却在指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人。我想,虽然崇拜的对象从司机、士兵转移到鲁迅身上,在内心深处,我还是期盼一种相同的东西:一种批评的权力,一种对付黑恶势力的力量。 可是,在我人生的理想逐渐树立起来的那个时候,中国的政治尚处于不正常的年代,例如,鲁迅很伟大,是我崇拜的对象,可这伟大不但不能造福于普通百姓,反而在历次政治运动中,被少数掌握了“两杆子”(笔杆子与枪杆子)的统治者作为压制敢言人士的武器,伤害良心人士的利器。 强权用鲁迅当时对付强权的方式去对付弱小的群体,掌握枪杆子的人用鲁迅“痛打落水狗”的“精神”对付那些本来就被剥夺了为自己辩护权的知识分子们,把他们打翻在地,还要踏上一只脚,让他们生不如死。那种对鲁迅的崇拜,那种树立一个鲁迅,然后打趴下一群拥有鲁迅精神的知识分子的做法,在我幼小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烙印:我带着崇敬的心情阅读鲁迅,可看到当权者用鲁迅的文字来伤害我崇敬的人。这当然不是鲁迅的错,所以我依然崇敬鲁迅,但心里却生出了一些警惕。   一晃就是二十年了,要当鲁迅的想法并没有像“当司机”与“当士兵”的儿时理想一样烟消云散。由于改革开放与思想解放,更因为信息科技的发达,以及互联网的出现,我能够在接近不惑之年的时候,悄悄拿起笔——不,悄悄打开电脑,开始了写作……我成了一名网络写手,一名杂文作者,一位写博客的。   不知道是因为成熟了,还是因为棱角已被磨平,我更多地把杂文创作当成表达意见的工具与平台,而不是把文字当做投向黑暗的标枪。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更多地感受到“权利”,而不是“权力”。   也许是沉浸了这么多年,也许是憋了太久,博客上的杂文写作可谓一发而不可收拾,短短三年,我就写了上百万字的作品。让我想不到的是,从一开始的自娱自乐,只是为了享受自己的“权利”的写作,从每天只有十几个亲朋好友来捧场,到短短几年里拥有了那么多读者。支持我的信件从全国各地飞来,弄得我有点糊涂,也有点感动,而最终,也触动了我,让我有所警惕。   批评权贵,监督政府,表达意见是宪法赋予我们的权力,也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杂文也是一种“无权者的权力”,我们用杂文的形式对不公正呐喊,对当权者实行监督,对丑恶现象无情揭露……有那么几次,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飘飘然,以为自己已经实现了“鲁迅梦”,已经是一位“以笔当枪”的战士,一位所向披靡的勇士……好在这个时候,我都能够及时惊醒,因为我还没有忘记鲁迅——我想曾几何时,一些“有权者”是如何利用鲁迅来伤害善良的人的,这种想法让我总是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任何可以投向敌人的标枪,同样可以伤害无辜,甚至我们自己。   以上这种个人经历与思想变化,决定了我自己的杂文风格,好也罢,坏也好,想改也改不掉了。让我欣慰的是拥有包括你在内的一批读者。今天应《杂文选刊》的邀约,我就列出我自以为是的写作特点,也借机向你汇报。    第一 ,由于将近四十岁才开始写杂文,写作显然不是我的“职业”,而我也一直刻意避免把写作弄成自己的下半生的职业,更不想把养家活口的重担压在脆弱的文字上。用鄢烈山兄的话说,努力做到“我手写我心”,就是我的最高目标。不追求发表,不介意稿费,也不会为了发表与稿费而削足适履,刻意遵循报刊杂志的尺度与格式,迎合读者的胃口。这样一路走来,虽然也有相当不小的经济损失,以及错过了很多正规媒体发表带来的“名气”,但最大的安慰正如不少读者来信中的异口同声:你的文章只要读一小段,即便看不到你的名字,我们也知道是你的……是啊,不管你在哪里阅读我的文章,我们都好似坐在一起一样,促膝而谈。这就是我啊,这就是老杨头。    第二 ,把杂文与博文当成刺向黑暗的标枪的同时,竭尽可能避免伤害任何无辜与弱小。时刻提醒自己:“无权者的权力”毕竟也是权力,只要是权力就应该受到限制,除了法律的限制,还有价值观、社会道德与职业伦理的约束,都是我时刻记在心中的。即便在我被激怒,在我“出离愤怒”的时候,也常常先找到爱的目标,而不仅仅是盯住仇恨的对象。爱与恨当然是交织在一起的,然而,你的心在哪一边,却能够决定你文字的重量。    第三 ,我们生活在一个特殊的时代和一个特色的国度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还会用写作的方式去争取我自己的权利;如此同时,我也会使用好写作带给我的那一点点“权力”,去争取所有人的权利,让这权力为公平、公正服务,为热爱我的读者所用。 希望今后我一直拥有你的支持,也希望你们在支持我的同时,对我的这点“权力”实行监督,同时,能够以大家力所能及的方式,一起去争取本该属于我们的“权利”……   杨恒均 2010-9-08     【本文为《杂文选刊》文章专辑所写的“作者告白”,有所修改。喜欢我的文字,但却从来没有看到她们印在纸上的读者,可以去购买最新一起的《杂文选刊》。另外,上次有篇文章让很多读者误会我的杂文专辑已经出版,他们来信询问哪里可以买到。其实,我的书尚在策划阶段,出版的时候,一定会告诉大家】  

Read More

盗梦空间,深圳梦,植梦人

出差回来,有点累。今天实行不应酬、不看书、不上网的“三不”政策,白天坐那里看电视,晚上去看一场电影。电视上一直在播送深圳特区 30 年庆典,胡主席在讲话;电影自然选最热门的《盗梦空间》……                                                     *                        *                        *   胡主席在深圳说, 30 年前, 在邓小平同志亲自关怀下,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兴办特区,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发挥它们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带动作用。 他还表示,深圳是个“奇迹”,在数十年前帮助中国走向繁荣……                                                    *                        *                           *   我觉得《盗梦空间》的名字不如翻译成“盗梦者”或者“植梦人”更恰当。故事讲一群“专业人士”如何通过仪器与意念进入他人的梦中,窃取秘密,掌控他人。从“入梦”、“窥梦”“盗梦”发展到“植梦”,把一种想法通过梦而植入他人的大脑。整个故事在梦境与现实中切换,让你分不清哪里是梦境,哪里是现实。但故事在哲学思想上没有超越中国两千年前的庄子思想。《庄子 蝶梦》里早就提出了现实和梦境难分难舍。好在导演借助了现代电影科技,以及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弥补了在哲学与思想上缺乏创意的不足……                      *                  *                     *   早前温总理到深圳视察时,也做了重要讲话,他说:不仅仅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得而复失,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他还说,我们站在一个新的伟大的历史起点上,要继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能停止,更不能倒退。停止和倒退……最终只会是死路一条……                      *                   *                   *   美国是一个充满了“梦”的国家,最为我们所熟知的就是所谓的“美国梦”。我在美国呆了那么久,也没有搞清楚到底什么是美国梦。后来离开美国回到中国,才顿悟: 所谓美国梦,也就是每一个美国人各自不同的梦想 ——这些梦,因人而异,因时代而不同,华盛顿时代的美国梦可能只是要求脱离英国殖民统治,建立民主国家,而今天奥巴马的美国梦则是黑人参选并当选美国总统,进一步落实与完善两百年前提出的民主梦想……                    *                    *                      *   胡主席在发言中讲: 继续深化改革……全面推进 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 改革,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   他还强调了 民主 的重要性,他说: 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实行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保障人民的 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               *                     *                    *   在《盗梦空间》里,穿插了一个爱情故事,男主角柯布不能也不愿摆脱梦中亡妻的“缠绕”,他们两位都曾经是“梦游”的高手,在梦中一起生活了五十年,他们在梦中一起建起了一座美轮美奂的城市,还有他们两人处于城市中心的爱巢。这个城市是如此美好,结果让妻子沉湎其中而无法自拔,拒绝回到现实世界……   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柯布决定把“一个想法”——“你生活在梦境中”的想法通过更深一层的梦境植入了妻子的大脑,从而帮助妻子脱离梦境,回到现实。可他哪里想到,一个想法一旦被植入到大脑,却不那么容易消除了。果不其然,回到现实中的妻子无法驱除被植入的那个“想法”,结果,她对现实也产生了怀疑,怀疑这现实也是另外一个“梦境”,于是,她自杀了,因为梦中的人,只有死亡才能让他们彻底清醒过来……                                *                                        *                                  *   说深圳是一个奇迹,不如说是一个“梦”,这个如今高楼大厦林立的梦幻都市, 30 年前几乎还是一个小渔村。这个梦的缔造者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x小平。他像上帝一样,在中国的南海画了一个圈,说这里就是中国思想解放与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于是地球上有了深圳。                                    *                                          *                                       *   《盗梦空间》有这样的台词:一个想法,像细菌一样,一旦植入人的大脑,就会在他们的身体里不停地滋长,你无法阻挡……一种梦想,何尝不是一个“想法”?一旦大脑里被植入了某种梦想,她就会在里面滋生、成长与膨胀,你要就是实现梦想,要就是你被梦想摧毁。   美国的植梦人是谁?毫无疑问,是以华盛顿为代表的《独立宣言》与美国《宪法》的起草人,他们把一个“想法”用宪法的形式植入美国人的大脑,从此以后,那“想法”就如细菌一样滋长蔓延开来,影响、主导着美国人两百多年的历史……                                                    *                      *                         *   中国人不像美国人那样整天梦来梦去的,但凡关于“梦”的词语,几乎都是带点贬义或者讥讽的意味。 但中华民族的百年共和梦,却是一个例外 。明年就是辛x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百年前,前辈先烈把民主共和的理念植入到民众的大脑,他们的思想也许有误区,他们的做法也许不完全可行,但他们却同华盛顿那批人一样,是“植梦人”—— 在有人准备借x华盛顿贬低中国民x主前辈之前,我提个醒:第一个把“人人生而平等”的普世价值理念植入美国人大脑的华盛顿等人,当时大多都占有黑奴……美国人在拥有了“美国梦”之后的两百年里,没有一天是真正实现了这个美轮美奂的梦想的……正因为这样,他们也从没有停止追求这个梦想。   能够追求梦想,本身就是最美的梦想……                                              *                       *                        *   《盗梦空间》隐含了美国人对于“梦想”的焦虑。我们知道,美国是一个不设宣传部,民众对统治者“洗脑”与“保持思想一致”持高度警惕与反感的。这也就是华盛顿等人植入的那个“想法”,滋长与完善了 200 多年,还有那么多美中不足的原因。   《盗梦空间》则用科幻与意淫的手法让我们看到:侵入梦境,改造思想,进行洗脑,控制他人……这其实是地球上很多专制独裁国家一直在做,而且行之有效的,在美国,却成了科幻电影的主题。                                                   *                    *                        *   改革开放 30 年了,从小平的敢为人先,在思想解放上“杀出一条”血路,到后来政治体制改革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甚远。最终导致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也被利益集团劫持,甚至传出了“改革已死”的悲叹。今天,在改革开放排头兵的深圳,会不会有新的梦想,会不会再出发?   应该看到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路还有很远,中国人离胡主席讲的“四个民主”与四种权利还有相当的距离……                                             *                       *                      *   《盗梦空间》从哲学思想到故事情节,都是中国先贤和美国大导演们玩过的(美国有很多类似题材与场景设计的电影),所以,在一开始就猜测到电影结尾与布局的情况下,我觉得有些乏味。甚至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大脑像电影中失重的场景里的人物一样,自由漂浮……   我想到了白天看的胡主席的讲话,关于解放思想,关于民主监督与民主选举,关于体制改革;我还想到了温总理所讲的普世价值与扩大民主选举、人人活得有尊严与政治体制改革……   这部电影里深深触动我的是那些分不出梦境与现实的男女们,他们让我们这些旁观者着急、感慨与感动……其实,我们是杞人忧天了,生活在梦中有什么不好? 谁能说你此时正脚踏实地的“现实”,就不是另外一场迟早要破灭的梦境?                                               *                      *                        *   梦即便会破裂,也比没有梦好。可悲的是我们失去了梦,几乎没有了梦想。不过,没有梦,我们有网。美国人在梦中追求理想,我们则在网络上追求梦想……   网络与梦想。这是我今天我看《盗梦空间》联想最多的。在电影中,主角柯布与亡妻一起“筑梦”,建起了一座童话里才有的城市,但梦想终究会破灭。妻子死于沉迷,柯布也不愿意完全清醒,他不愿意放弃亡妻的影子,总试图在梦中去改变现实。   中国人缺乏梦,上帝也知道,于是给我们送来了网。于是,网络编织了中国人的梦。我们在网络上“筑梦”:我们把百年梦想搬到网络上,我们把理想搬到网络上,我们在网络上响应与追寻温总理与胡书记植入的梦想……我们自己也成了做梦人与植梦人……   只是,我们会不会也像《盗梦空间》里的那些人一样,搞不清自己到底是在梦境,还是在现实?网络与现实的界限又在哪里?我们是否已经迷失?                                                       *                          *                       *   《盗梦空间》给我最大的震撼是:当你在梦中享受着如此美妙与随心所欲的时光的时候,只有惊恐与死亡才能够让你彻底清醒过来。   而就在这同一天,我竟然也经历了从网络到现实的突然“清醒”。一位读者给我发来的手机信息写道:真神奇啊,我正在看你写上海世博的一篇博文,看了一半时,上了一趟厕所,回来就找不到了,无影无踪啊,好像从来都没有存在过似乎的,可我刚刚明明看到有 20 多万个点击,还有 500 多个留言啊,好神奇,像梦一样……   比《盗梦空间》里只有死亡才能弄醒的事还神奇?我在想, 深圳这座城市,会不会像筑梦人建造的梦城一样,昙花一现?还是有一天大家突然发现,这原来不是梦境,而是现实?   杨恒均 2010-9-6 广州

Read More

转贴 世博奇观 丢尽中国脸

世博奇观 丢尽中国脸 网文 作者:陈鸣、刘高阳(实习生) 鄢按:此文说的是表象,杨恒均相关博文(凤凰博报)说的才是谜底 注 :这篇稿子历经七次修改,数次送审,最后出来的稿子 (南方周末世博专稿《HIGH过之后,优雅起来,世博开启国民素质成人礼》)已经与原文完全不同,所有批评世博会的内容悉数删除。世博固然是一场盛会,但它只是一个国家成长历程中的一个节点,我们记录这期间发生的尴尬,并不心怀恶意。所谓的“文明”从来指的不是老百姓是不是随地吐痰、大小便,而应是生活在其间的公民如何自主地改造生活,如何生活得更加从容、克制、理性而有尊严。探讨文明现象,不代表我们用柏杨式的文章对国人“横加”指责,我们更愿意由此展开对一 …… ……

Read More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CDTV】【图说天朝】2023万圣节被诊断为新的错误记忆?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